《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pdf(3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69793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8.06 C N 1 0 3 9 6 9 7 9 3 A (21)申请号 201310697230.3 (22)申请日 2013.12.18 G02B 13/00(2006.01) G02B 13/18(2006.01) (71)申请人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地址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火炬园区创新路 8号玉晶科技大厦 (72)发明人李柏彻 叶致仰 唐子健 (74)专利代理机构泉州市诚得知识产权代理事 务所(普通合伙) 35209 代理人何家富 (54) 发明名称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 装。
2、置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 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该光学成像镜头依序包含 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及第五透镜,第一透镜物侧 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的凸面部,第二透镜物侧 面具有一位于圆周附近的凸面部,及像侧面具有 一位圆周附近的凹面部,第三透镜像侧面具有一 位光轴附近的凸面部,第四透镜像侧面具有一位 于圆周附近的凹面部,第五透镜屈光率为正可提 供系统的正屈光率且材质为塑料,物侧面具有一 位于圆周附近的凸面部,光学成像镜头具有屈光 率的透镜只有上述五片。该电子装置包括机壳及 安装在该机壳内的影像模块,该影像模块包括上 述的光学成像镜头、镜筒、模块后座单元及影像传 感器。。
3、本发明通过透镜面型的搭配可确保成像质 量。 (51)Int.Cl.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10页 附图24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10页 附图24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69793 A CN 103969793 A 1/2页 2 1.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从物侧至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 三透镜、一第四透镜,及一第五透镜,且该第一透镜至该第五透镜都包括一朝向物侧且使成 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其中: 该第一透镜的该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 该第二透镜的该。
4、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及该像侧面具有一位圆周 附近区域的凹面部; 该第三透镜的该像侧面具有一位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 该第四透镜的该像侧面具有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 该第五透镜的屈光率为正,且材质为塑料,该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 部; 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具有屈光率的透镜只有上述五片透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EFL为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系统焦 距,CT1为该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满足以下条件式: EFL/CT12.5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AC12为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 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AC4。
5、5为该第四透镜与该第五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 AC34为该第三透镜与该第四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满足以下条件式: (AC12+AC45)/AC348.5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AC23为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 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与EFL满足以下条件式: EFL/AC230.7。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BFL为该第五透镜的该像侧面到一 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与AC34满足以下条件式: BFL/AC343.00。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AC23为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 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CT5。
6、为该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与CT1满足以下条件式: 3.00(CT1+AC23)/CT5。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CT3为该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厚 度,CT1为该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满足以下条件式: CT3/CT12.50。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CT2为该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厚 度,AC34为该第三透镜与该第四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满足以下条件式: CT2/AC341.50。 9.如权利要8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AC23为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之 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EFL为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系统焦距,与CT1满足以下条件。
7、式: 3.00(CT1+AC23)/EFL。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BFL为该第五透镜的该像侧面到 一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AC23为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满 足以下条件式: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969793 A 2/2页 3 BFL/AC232.00。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透镜的该物侧面还具有 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AC12为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 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AC45为该第四透镜与该第五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 AC2。
8、3为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满足以下条件式: (AC12+AC45)/AC235.00。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CT3为该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厚 度,AC34为该第三透镜与该第四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满足以下条件式: CT3/AC344.00。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CT5为该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厚 度,CT1为该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满足以下条件式: CT5/CT11.50。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CT3为该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厚 度,AC23为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
9、空气间隙,满足以下条件式: CT3/AC232.00。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EFL为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系统焦 距,AC34为该第三透镜与该第四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满足以下条件式: EFL/AC341.00。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CT1为该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厚 度,AC23为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CT2为该第二透镜在光轴 上的厚度,满足以下条件式: 2.30(CT1+AC23)/CT2。 18.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包含: 一机壳;及 一影像模块,是安装在该机壳内,并包括一如权利要求117中任一所述的光学。
10、成像 镜头、一用于供该光学成像镜头设置的镜筒、一用于供该镜筒设置的模块后座单元,及一设 置于该光学成像镜头像侧的影像传感器。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969793 A 1/10页 4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光学镜头,特别是指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成像镜 头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考虑行车安全,及对环境监视等需求,用户对摄影模块的镜头视场角的要 求也越来越大。 0003 随着感光耦合组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组件 (Complementary Metal。
11、-Oxide Semiconductor,CMOS)的技术进步,装戴在摄影模块中的光 学成像镜头须维持良好光学性能且长度也不能过长。 0004 其中,专利US 7911711、US 20130057968及US 20120307382,视场角皆较小,无法 满足市场需求。 0005 因此,在维持良好光学性能的条件下,如何增加镜头的视场角为目前市场需求。 发明内容 0006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在增加镜头的视场角的条件下,仍能够保有良 好的光学性能的光学成像镜头。 0007 于是,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从物侧至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镜、一第二 透镜、一第三透镜、一第四透镜,及一第五。
12、透镜,且该第一透镜至该第五透镜都包括一朝向 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其中,该第一 透镜的该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该第二透镜的该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圆 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及该像侧面具有一位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该第三透镜的该像侧 面具有一位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该第四透镜的该像侧面具有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 面部,该第五透镜的屈光率为正,且材质为塑料,该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 部,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具有屈光率的透镜只有上述五片透镜。 0008 本发明的功效在于,该第一透镜的该物侧面具有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该凸面部, 有助于光线聚。
13、光以缩短镜头长度,该第五透镜的屈光率为正,可提供系统的正屈光率,此 外,由于该第一透镜的该物侧面具有光轴附近区域的该凸面部、该第二透镜的该物侧面具 有圆周附近区域的该凸面部、该第二透镜的该像侧面具有圆周附近区域的该凹面部、该第 三透镜的该像侧面具有光轴附近区域的该凸面部、该第四透镜的该像侧面具有圆周附近区 域的该凹面部、该第五透镜的该物侧面具有圆周附近区域的该凸面部,通过这些面型的搭 配,可确保成像质量,且该第五透镜的材质为塑料,可降低制作成本,并减轻镜头的重量。 0009 因此,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应用于前述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 0010 于是,本发明的电子装置,包含一机壳,。
14、及一安装在该机壳内的影像模块。该影像 模块包括一如前述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一用于供该光学成像镜头设置的镜筒、一用于供 该镜筒设置的模块后座单元,及一设置于该光学成像镜头像侧的影像传感器。 说 明 书CN 103969793 A 2/10页 5 0011 本发明电子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在该电子装置中装载具有前述的光学成像镜头 的影像模块,以利该成像镜头在增加镜头的视场角的条件下,仍能够提供良好的光学性能 的优势,在不牺牲光学性能的情形下制出更为薄型轻巧的电子装置,使本发明兼具良好的 实用性能且有助于增加镜头的视场角的结构设计,而能满足更高质量的消费需求。 附图说明 0012 本发明的其他的特征及。
15、功效,将于参照附图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0013 图1是一示意图,说明一透镜结构; 0014 图2是一配置示意图,说明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的一实施例一; 0015 图3是该实施例一的纵向球差、像散像差与畸变像差的各项像差图; 0016 图4是一表格图,说明该实施例一的各透镜的光学数据; 0017 图5是一表格图,说明该实施例一的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 0018 图6是一示意图,说明非球面曲线的参考轴; 0019 图7是一配置示意图,说明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的一实施例二; 0020 图8是该实施例二的纵向球差、像散像差与畸变像差的各项像差图; 0021 图9是一表格图,说明该实施例二的各透镜。
16、的光学数据; 0022 图10是一表格图,说明该实施例二的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 0023 图11是一配置示意图,说明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的一实施例三; 0024 图12是该实施例三的纵向球差、像散像差与畸变像差的各项像差图; 0025 图13是一表格图,说明该实施例三的各透镜的光学数据; 0026 图14是一表格图,说明该实施例三的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 0027 图15是一配置示意图,说明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的一实施例四; 0028 图16是该实施例四的纵向球差、像散像差与畸变像差的各项像差图; 0029 图17是一表格图,说明该实施例四的各透镜的光学数据; 0030 图18是一表格图,说明该实施。
17、例四的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 0031 图19是一配置示意图,说明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的一实施例五; 0032 图20是该实施例五的纵向球差、像散像差与畸变像差的各项像差图; 0033 图21是一表格图,说明该实施例五的各透镜的光学数据; 0034 图22是一表格图,说明该实施例五的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 0035 图23是一配置示意图,说明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的一第六实施例; 0036 图24是该第六实施例的纵向球差、像散像差与畸变像差的各项像差图; 0037 图25是一表格图,说明该第六实施例的各透镜的光学数据; 0038 图26是一表格图,说明该第六实施例的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 0039 图27。
18、是一配置示意图,说明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的一第七实施例; 0040 图28是该第七实施例的纵向球差、像散像差与畸变像差的各项像差图; 0041 图29是一表格图,说明该第七实施例的各透镜的光学数据; 0042 图30是一表格图,说明该第七实施例的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 0043 图31是一表格图,说明该光学成像镜头的该实施例一至该第六实施例的各项光 学参数;及 说 明 书CN 103969793 A 3/10页 6 0044 图32是一剖视示意图,说明本发明电子装置的一实施例一。 0045 【符号说明】 0046 10 光学成像镜头 0047 2 光圈 0048 3 第一透镜 0049 31 物侧。
19、面 0050 311 凸面部 0051 32 像侧面 0052 4 第二透镜 0053 41 物侧面 0054 411 凸面部 0055 412 凹面部 0056 42 像侧面 0057 421 凹面部 0058 5 第三透镜 0059 51 物侧面 0060 511 凹面部 0061 52 像侧面 0062 521 凸面部 0063 6 第四透镜 0064 61 物侧面 0065 611 凸面部 0066 612 凹面部 0067 62 像侧面 0068 621 凹面部 0069 7 第五透镜 0070 71 物侧面 0071 711 凸面部 0072 72 像侧面 0073 8 滤光片 0。
20、074 81 物侧面 0075 82 像侧面 0076 9 成像面 0077 I 光轴 0078 1 电子装置 0079 11 机壳 0080 12 影像模块 0081 120 模块后座单元 0082 121 镜头后座 说 明 书CN 103969793 A 4/10页 7 0083 122 影像传感器后座 0084 130 影像传感器 0085 21 镜筒 0086 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87 在本发明被详细描述之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 的编号来表示。 0088 本篇说明书所言的一透镜具有正屈光率(或负屈光率),是指所述透镜在光轴 附近区域具有正屈光率(或负屈光。
21、率)而言。一透镜的物侧面(或像侧面)具有位于某 区域的凸面部(或凹面部),是指该区域相较于径向上紧邻该区域的外侧区域,朝平行于 光轴的方向更为向外凸起(或向内凹陷)而言,以图1为例,其中I为光轴且此一透 镜是以该光轴I为对称轴径向地相互对称,该透镜的物侧面于A区域具有凸面部、B区域具 有凹面部而C区域具有凸面部,原因在于A区域相较于径向上紧邻该区域的外侧区域(即B 区域),朝平行于光轴的方向更为向外凸起,B区域则相较于C区域更为向内凹陷,而C区域 相较于E区域也同理地更为向外凸起。圆周附近区域,是指位于透镜上仅供成像光线通 过的曲面的圆周附近区域,亦即图中的C区域,其中,成像光线包括了主光线(。
22、chief ray) Lc及边缘光线(marginal ray)Lm。光轴附近区域是指该仅供成像光线通过的曲面的光 轴附近区域,亦即图1中的A区域。此外,该透镜还包含一延伸部E,用以供该透镜组装于一 光学成像镜头内,理想的成像光线并不会通过该延伸部E,但该延伸部E的结构与形状并不 限于此,以下的实施例为求附图简洁均省略了延伸部。 0089 参阅图2,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10的一实施例一,从物侧至像侧沿一光轴I依序包 含一第一透镜3、一第二透镜4、一第三透镜5、一光圈2、一第四透镜6、一第五透镜7,及一 滤光片8。 0090 当由一待拍摄物所发出的光线进入该光学成像镜头10,并经由该第一透镜3、该。
23、 第二透镜4、该第三透镜5、该光圈2、该第四透镜6、该第五透镜7,及该滤光片8之后,会在 一成像面9(Image Plane)形成一影像。该滤光片8为红外线滤光片(IR Cut Filter),用 于防止光线中的红外线透射至该成像面9而影响成像质量。 0091 补充说明的是,物侧是朝向该待拍摄物的一侧,而像侧是朝向该成像面9的一侧。 0092 在这里特别说明的是,本发明所使用的影像传感器是采用芯片直接封装(COB, Chip on Board)封装方式或是晶粒尺寸封装(CSP,Chip Scale Package)封装方式,然也 可为其他封装方式,并不以此揭露为限。 0093 其中,该第一透镜。
24、3、该第二透镜4、该第三透镜5、该第四透镜6、该第五透镜7,及 该滤光片8都分别具有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31、41、51、61、71、81,及一 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32、42、52、62、72、82。其中,除了第一透镜3之外,该 第二透镜4、该第三透镜5、该第四透镜6、该第五透镜7的物侧面41、51、61、71与像侧面42、 52、62、72皆为非球面。 0094 该第一透镜3具有负屈光率,该物侧面31为凸面并具有一位于光轴I附近区域的 凸面部311,该像侧面32为凹面,该第一透镜3为玻璃材质的球面镜。 说 明 书CN 103969793 A 5/10页 8 009。
25、5 该第二透镜4具有负屈光率,该物侧面41为凸面并具有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 面部411,该像侧面42为凹面并具有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421,该第二透镜4为塑 料材质的非球面镜。 0096 该第三透镜5具有正屈光率,该物侧面51为凹面并具有光轴I附近区域的凹面部 511,该像侧面52为凸面并具有一位于光轴I附近区域的凸面部521,该第三透镜5为塑料 材质的非球面镜。 0097 该第四透镜6具有负屈光率,该物侧面61为凸面,该像侧面62为凹面并具有一位 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621,该第四透镜6为塑料材质的非球面镜。 0098 该第五透镜7具有正屈光率,该物侧面71为凸面并具有一位于圆周附。
26、近区域的凸 面部711,该像侧面72为凸面,该第五透镜7为塑料材质的非球面镜。 0099 在本实施例一中,只有该第一透镜3、该第二透镜4、该第三透镜5、该第四透镜6、 该第五透镜7具有屈光率。 0100 该实施例一的其他详细光学数据如图4所示,且该实施例一的整体系统焦距 (effective focal length,简称EFL)为1.297mm,半视角(half field of view,简称HFOV) 为82.695度、光圈值(Fno)为2,其系统长度(TTL)为35.002mm。其中,该系统长度是指由 该第一透镜3的该物侧面31到成像面8在光轴I上之间的距离。 0101 此外,从该第二。
27、透镜4、该第三透镜5、该第四透镜6、该第五透镜7的物侧面41、 51、61、71及像侧面42、52、62、72,共计八个面均是非球面,而该非球面是依下列公式定义: 0102 0103 其中: 0104 z:非球面的深度(非球面上距离光轴为y的点,与相切于非球面光轴上顶点的切 面,两者间的垂直距离); 0105 c:非球面顶点的曲率(the vertex curvature); 0106 K:锥面系数(Conic Constant); 0107 径向距离(radial distance) 0108 r n :归一化半径(normalization radius,NRADIUS); 0109 u:。
28、r/r n ; 0110 a m :第m阶Q con 系数(the m th Q con coefficient); 0111 Q m con :第m阶Q con 多项式(the m th Q con polynomial); 0112 x、y、z关系如图6所示,其中z轴就是光轴I。 0113 实施例一详细的光学数据如图4所示,该第二透镜4的物侧面41到第五透镜7的 像侧面72在公式(1)中的各项非球面系数如图5所示。 0114 另外,该实施例一的光学成像镜头10中各重要参数与各重要参数间的关系如图 31中实施例一所属字段所示,其中: 0115 CT1为该第一透镜3在光轴I的中心厚度; 011。
29、6 CT2为该第二透镜4在光轴I的中心厚度; 0117 CT3为该第三透镜5在光轴I的中心厚度; 说 明 书CN 103969793 A 6/10页 9 0118 CT4为该第四透镜6在光轴I的中心厚度; 0119 CT5为该第五透镜7在光轴I的中心厚度; 0120 AC12为该第一透镜3到该第二透镜4在光轴I上的空气间隙; 0121 AC23为该第二透镜4到该第三透镜5在光轴I上的空气间隙; 0122 AC34为该第三透镜5到该第四透镜6在光轴I上的空气间隙; 0123 AC45为该第四透镜6到该第五透镜7在光轴I上的空气间隙; 0124 EFL为该光学成像镜头10的系统焦距; 0125 B。
30、FL为该第五透镜7的该像侧面72到该成像面9在光轴I上的距离。 0126 再配合参阅图3,(a)的附图说明该第一实施例的纵向球差(longitudinal spherical aberration),(b)与(c)的附图则分别说明该第一实施例在成像面8上有 关弧矢(sagittal)方向的像散像差(astigmatism aberration),及子午(tangential) 方向的像散像差,(d)的附图说明该第一实施例在成像面8上的畸变像差(distortion aberration)。 0127 本第一实施例在纵向球差图示图3(a)中,每一种波长所成的曲线皆很靠近并向 中间靠近,说明每一种。
31、波长不同高度的离轴光线皆集中在成像点附近,由每一波长的曲线 的偏斜幅度可看出,不同高度的离轴光线的成像点偏差控制在0.01mm范围内,故本实施 例确实明显改善相同波长的球差,此外,三种代表波长彼此间的距离也相当接近,代表不同 波长光线的成像位置已相当集中,因而使色像差也获得明显改善。 0128 图3(b)与3(c)的二个像散像差图示中,三种代表波长在整个视场范围内的焦距 变化量落在0.1mm内,说明本第一实施例的光学系统能有效消除像差。 0129 而图3(d)的畸变像差附图则显示本第一实施例的畸变像差,说明本第一实施例 的畸变像差已符合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要求。 0130 据此说明本第一实施例相。
32、较于现有光学镜头,在半视角为82.695度的条件下,仍 能提供较佳的成像质量,故本第一实施例能在维持良好光学性能的条件下,以增加镜头的 视场角的产品设计。 0131 参阅图7,为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10的一实施例二,其与该实施例一大致相似,不 同之处在于该第二透镜4的该物侧面41具有一位于光轴I附近区域的凹面部412及圆周 附近区域的该凸面部411,该第四透镜6的该物侧面61具有一位于光轴I附近区域的凸面 部611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612。 0132 其详细的光学数据如图9所示,且该实施例二的整体系统焦距为1.600mm,半视角 (HFOV)为83.712度、光圈值(Fno)为2,系统。
33、长度则为26.192mm。 0133 如图10所示,则为该实施例二的该第二透镜4的物侧面41到该第五透镜7的像 侧面72在公式(1)中的各项非球面系数。 0134 另外,该实施例二的该光学成像镜头10中各重要参数与各重要参数间的关系为 如图31中实施例二所属字段所示。 0135 配合参阅图8,由(a)的纵向球差、(b)、(c)的像散像差,以及(d)的畸变像差附 图,可看出本实施例二也能维持良好光学性能。 0136 参阅图11,为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10的一实施例三,其与该实施例一大致相似, 不同之处在于该第四透镜6的该物侧面61具有一位于光轴I附近区域的凸面部611及一 说 明 书CN 1039。
34、69793 A 7/10页 10 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612。 0137 其详细的光学数据如图13所示,且该实施例三的整体系统焦距为1.292mm,半视 角(HFOV)为83.553度、光圈值(Fno)为2,系统长度则为35.008mm。 0138 如图14所示,则为该实施例三的该第二透镜4的物侧面41到该第五透镜7的像 侧面72在公式(1)中的各项非球面系数。 0139 另外,该实施例三的该光学成像镜头10中各重要参数与各重要参数间的关系为 如图31中实施例三所属字段所示。 0140 配合参阅图12,由(a)的纵向球差、(b)、(c)的像散像差,以及(d)的畸变像差附 图,可看出本实施例。
35、三也能维持良好光学性能。 0141 参阅图15,为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10的一实施例四,其与该实施例二大致相似。 其详细的光学数据如图17所示,且该实施例四的整体系统焦距为1.518mm,半视角(HFOV) 为84.843度、光圈值(Fno)为2,系统长度则为32.830mm。 0142 如图18所示,则为该实施例四的该第二透镜4的物侧面41到该第五透镜7的像 侧面72在公式(1)中的各项非球面系数。 0143 另外,该实施例四的该光学成像镜头10中各重要参数与各重要参数间的关系为 如图31中实施例四所属字段所示。 0144 配合参阅图16,由(a)的纵向球差、(b)、(c)的像散像差,以及(d。
36、)的畸变像差附 图,可看出本实施例四也能维持良好光学性能。 0145 参阅图19,为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10的一实施例五,其与该实施例一大致相似。 其详细的光学数据如图21所示,且该实施例五的整体系统焦距为1.270mm,半视角(HFOV) 为81.304度、光圈值(Fno)为2,系统长度则为34.986mm。 0146 如图22所示,则为该实施例五的该第二透镜4的物侧面41到该第五透镜7的像 侧面72在公式(1)中的各项非球面系数。 0147 另外,该实施例五的该光学成像镜头10中各重要参数与各重要参数间的关系为 如图31中实施例五所属字段所示。 0148 配合参阅图20,由(a)的纵向球差、。
37、(b)、(c)的像散像差,以及(d)的畸变像差附 图,可看出本实施例五也能维持良好光学性能。 0149 参阅图23,为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10的一实施例六,其与该实施例一大致相似。 其详细的光学数据如图25所示,且该实施例六的整体系统焦距为1.219mm,半视角(HFOV) 为83.164度、光圈值(Fno)为2,系统长度则为34.998mm。 0150 如图26所示,则为该实施例六的该第二透镜4的物侧面41到该第五透镜7的像 侧面72在公式(1)中的各项非球面系数。 0151 另外,该实施例六的该光学成像镜头10中各重要参数与各重要参数间的关系为 如图31中实施例六所属字段所示。 0152 配。
38、合参阅图24,由(a)的纵向球差、(b)、(c)的像散像差,以及(d)的畸变像差附 图,可看出本实施例六也能维持良好光学性能。 0153 参阅图27,为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10的一实施例七,其与该实施例一大致相似, 不同在于该第二透镜4的物侧面41具有一位于光轴I附近区域的凹面部412,及一圆周附 近区域的凸面部411,该第三透镜5的物侧面51为凸面,该第四透镜6的物侧面61为凹面。 说 明 书CN 103969793 A 10 8/10页 11 0154 其详细的光学数据如图29所示,且该实施例七的整体系统焦距为1.343mm,半视 角(HFOV)为83.6431度、光圈值(Fno)为2,系统。
39、长度则为20.613mm。 0155 如图30所示,则为该实施例七的该第二透镜4的物侧面41到该第五透镜7的像 侧面72在公式(1)中的各项非球面系数。 0156 另外,该实施例七的该光学成像镜头10中各重要参数与各重要参数间的关系为 如图31中实施例七所属字段所示。 0157 配合参阅图28,由(a)的纵向球差、(b)、(c)的像散像差,以及(d)的畸变像差附 图,可看出本实施例七也能维持良好光学性能。 0158 再配合参阅图31,为上述七个实施例的各项光学参数的表格图,当本发明光学成 像镜头10中的各项光学参数间的关系式满足下列条件式时,在视场角提高的情形下,仍然 会有较佳的光学性能表现,。
40、使本发明应用于相关可携式电子装置时,能制出更加广角的产 品: 0159 (1)EFL/CT12.50:因为EFL缩短有助于视场角扩大,而该第一透镜3的光学有 效径较大,所以CT1缩短的幅度较小,故EFL缩短的幅度较大而CT1缩短的幅度较小,较佳 的满足0.1EFL/CT12.5。 0160 (2)(AC12+AC45)/AC348.50:考虑光线的路径,当满足此条件式时,有较佳的配 置使长度缩短,较佳的满足0.8(AC12+AC45)/AC348.5。 0161 (3)EFL/AC230.7:因为EFL缩短有助于视场角扩大,而考虑光线的路径,AC23 缩短的幅度受到较大的限制,故EFL缩短的幅。
41、度较大而AC23缩短的幅度较小,较佳的满足 0.1EFL/AC230.7。 0162 (4)BFL/AC343.00:因为BFL缩短有助于光学成像镜头10长度缩短,而考虑光 线的路径,AC34缩短的幅度受到较大的限制,故BFL缩短的幅度较大而AC34缩短的幅度较 小,较佳的满足0.7BFL/AC343。 0163 (5)3.00(CT1+AC23)/CT5:考虑该第一透镜3的光学有效径较大及光线的路径, 所以CT1与AC23缩短的幅度受到较大的限制,因此缩短的幅度较小,而第五透镜7的光学 有效径较小,所以缩短的幅度可以较大,较佳的满足3.00(CT1+AC23)/CT515。 0164 (6)。
42、CT3/CT12.50:由于该第三透镜5的光学有效径较小,而该第一透镜3的光 学有效径较大,故CT3缩短的幅度较大而CT1缩短的幅度较小,较佳的满足0.50CT3/ CT12.50。 0165 (7)CT2/AC341.50:由于该第二透镜4的光学有效径较小,所以CT2缩短的幅度 较大,而考虑光线的路径,AC34缩短的幅度受到较大的限制,因此AC34缩短的幅度较小,较 佳的满足0.15CT2/AC341.50。 0166 (8)3.00(CT1+AC23)/EFL:如上所述,CT1与AC23缩短的幅度较小,而EFL缩短 的幅度较大,较佳的满足3.00(CT1+AC23)/EFL10.50。 0。
43、167 (9)BFL/AC232.00:如上所述,BFL缩短的幅度较大而AC23缩短的幅度较小,较 佳的介于0.50BFL/AC232.00。 0168 (10)(AC12+AC45)/AC235.00:考虑光线的路径,当满足此条件式时,有较佳的 配置使长度缩短,较佳的满足0.50(AC12+AC45)/AC235.00 0169 (11)CT3/AC344.00:如上所述,CT3缩短的幅度较大而AC34缩短的幅度较小, 说 明 书CN 103969793 A 11 9/10页 12 故当满足此条件式,有较佳的配置,较佳的介于0.3CT3/AC344.00 0170 (12)CT5/CT11.。
44、5:如上所述CT5缩短的幅度较大而CT1缩短的幅度较小,故此 条件式会受一上限限制,较佳的介于0.2CT5/CT11.5 0171 (13)CT3/AC232.00:如上所述,CT3缩短的幅度较大而AC23缩短的幅度较小, 故此条件式会受一上限限制,较佳的介于0.3CT3/AC232。 0172 (14)EFL/AC341.00:如上所述,EFL缩短的幅度较大而AC34缩短的幅度较小, 故此条件式会受一上限限制,较佳的介于0.2EFL/AC341.00。 0173 (15)2.30(CT1+AC23)/CT2:如上所述,CT1与AC23缩短的幅度较小,而CT2缩 短的幅度较大,较佳的满足2.3。
45、0(CT1+AC23)/CT26.00。 0174 归纳上述,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10,可获致下述的功效及优点,故能达到本发明的 目的: 0175 一、该第一透镜3的物侧面31具有位于光轴I附近区域的该凸面部311,有助于光 线聚光以缩短镜头长度,该第五透镜7的屈光率为正,可提供系统的正屈光率,此外,该第 一透镜3的该物侧面31具有光轴I附近区域的该凸面部311、该第二透镜4的该物侧面41 具有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411、该第二透镜4的该像侧面42具有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 421、该第三透镜5的该像侧面52具有光轴I附近区域的该凸面部521、该第四透镜6的该 像侧面62具有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6。
46、21、该第五透镜7的该物侧面71具有圆周附近区域 的凸面部711,通过这些面型的搭配,可确保成像质量,且该第五透镜7的材质为塑料,可降 低制作成本,并减轻镜头的重量,若再搭配该第三透镜5的物侧面51具有光轴I附近区域 的凹面部511,则可更有效提高成像质量。 0176 二、本发明通过相关设计参数的控制,例如EFL/CT1、(AC12+AC45)/AC34、EFL/ AC23、BFL/AC34、(CT1+AC23)/CT5、CT3/CT1、CT2/AC34、(CT1+AC23)/EFL、BFL/AC23、 (AC12+AC45)/AC23、CT3/AC34、CT5/CT1、CT3/AC23、EF。
47、L/AC34、(CT1+AC23)/CT2等参数,使整 个系统具有较佳的消除像差能力,例如消除球差的能力,再配合透镜3、4、5、6、7物侧面31、 41、51、61、71或像侧面32、42、52、62、72的凹凸形状设计与排列,使该光学成像镜头10在提 高视场角的条件下,仍具备能够有效克服色像差的光学性能,并提供较佳的成像质量。 0177 三、由前述六个实施例的说明,显示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10的设计,这些实施例 的半视角皆可以提高到大于81.304度以上,相较于现有的光学成像镜头,应用本发明的镜 头能制造出更广角的产品,使本发明具有符合市场需求的经济效益。 0178 参阅图32,为应用前述该光。
48、学成像镜头10的电子装置1的一实施例,该电子装置 1包含一机壳11,及一安装在该机壳11内的影像模块12。在此仅是以监控装置为例说明该 电子装置1,但该电子装置1的型式不以此为限。 0179 该影像模块12包括一如前所述的该光学成像镜头10、一用于供该光学成像镜头 10设置的镜筒21、一用于供该镜筒21设置的模块后座单元120,及一设置于该光学成像镜 头10像侧的影像传感器130。该成像面9(见图2)是形成于该影像传感器130。 0180 该模块后座单元120具有一镜头后座121,及一设置于该镜头后座121与该影像传 感器130之间的影像传感器后座122。其中,该镜筒21是和该镜头后座121沿一轴线同 轴设置,且该镜筒21设置于该镜头后座121内侧。 0181 通过安装该光学成像镜头10,由于该光学成像镜头10的视场角能有效提高,且该 说 明 书CN 103969793 A 12 10/10页 13 电子装置1的厚度维持薄型化进而制出更广角的产品,且仍然能够提供良好的光学性能与 成像质量。因此,本发明的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