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的冷热源供水系统.pdf

上传人:00062****4422 文档编号:4100252 上传时间:2018-08-29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543.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033515.7

申请日:

2013.01.29

公开号:

CN103968599A

公开日:

2014.08.0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IPC(主分类):F25B 29/00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广州天河兰石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变更后:广州兰石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510640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骏成路16号变更后:510640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骏成路16号|||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IPC(主分类):F25B 29/00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广州天河兰石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变更后:广州天河兰石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51064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新塘街凌塘新路10号F2房变更后:510640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骏成路16号|||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25B 29/00申请日:20130129|||公开

IPC分类号:

F25B29/00; F25B49/00

主分类号:

F25B29/00

申请人:

广州天河兰石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发明人:

唐峥; 罗祥坤; 黎泽明

地址:

51064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新塘街凌塘新路10号F2房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天河恒华智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9

代理人:

张建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节能的冷热源供水系统,涉及恒温冷热供水技术领域。所述节能的冷热源供水系统,包括冷却水泵,冷凝器,三通阀,冷却塔,冷水温控水泵,冷水箱,混合水箱,热水箱,冷冻水水泵,蒸发器,热水控制器,热水箱温度传感器,冷水控制器,冷水箱温度传感器。其去掉了电加热在冷热源供水系统中的调节作用,通过优化水热的利用,减去冷热源供水系统的电加热补偿设施,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节能的冷热源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节能的冷热源供水系统包括冷却水泵(1)、冷凝器(2)、三通阀(3)、冷却塔(4)、冷水温控水泵(5)、冷水箱(6)、混合水箱(7)、热水箱(8)、冷冻水水泵(9)、蒸发器(10)、热水控制器(11)、热水箱温度传感器(12)、冷水控制器(13)、冷水箱温度传感器(14),
所述冷水箱(6)、混合水箱(7)、热水箱(8)并排设置,所述冷水箱(6)设置冷水溢流口,冷水溢流口与所述混合水箱(7)连通,所述混合水箱(7)设置混合水溢流口,混合水溢流口与所述热水箱(8)连通,所述热水箱(8)、冷水温控水泵(5)、冷水箱(6)依次连通,所述冷水箱温度传感器(14)设置在所述冷水箱(6)内,所述冷水控制器(13)分别与冷水箱温度传感器(14)和冷水温控水泵(5)电连接;
所述冷水箱(6)、冷冻水水泵(9)、蒸发器(10)依次首尾连通;
所述热水箱(8)、冷却水泵(1)、冷凝器(2)和三通阀(3)依次首尾连通,所述三通阀(3)的其中一通口连通冷却塔(4)的热水入水口,所述冷却塔(4)的冷水出水口连通混合水箱(7),所述热水箱温度传感器(12)设置在所述热水箱(8)内,所述热水控制器(11)分别与热水箱温度传感器(12)和三通阀(3)电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的冷热源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热源供水系统还包括水源热泵机组,所述蒸发器(10)设置在水源热泵机组的制冷侧,所述冷凝器(2)设置在水源热泵机组的制热侧。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的冷热源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箱(6)、混合水箱(7)、热水箱(8)由高往低并排设置。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的冷热源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箱(6)设有独立的冷水输出口,所述热水箱(8)设有独立的热水输出口,所述混合水箱(7)设有独立的混合水输出口。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节能的冷热源供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恒温冷热供水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节能的冷热源供水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的高精度恒温的冷热源供水系统多采用固定阶进制冷,无级加热来实现冷热水的供应。由于制冷机组的冷量不可调节,在工况平衡的过程中带来的无效冷量,这部分的冷量需要通过电加热进行平衡,致使常规冷热水的供应运行能耗巨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节能的冷热源供水系统。
本节能冷热源供水系统,完全不需要电加热补偿,有效的减少了能量的损耗,可以大大节约冷热水的供应成本,具有精确度高、控制方便、操作简单、节能环保等优点,并大大降低了冷热源供水系统的运行耗能。
本发明可以通过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节能的冷热源供水系统,包括冷却水泵、冷凝器、三通阀、冷却塔、冷水温控水泵、冷水箱、混合水箱、热水箱、冷冻水水泵、蒸发器、热水控制器、热水箱温度传感器、冷水控制器、冷水箱温度传感器。
所述冷水箱、混合水箱、热水箱并排设置,所述冷水箱设置冷水溢流口,冷水溢流口与所述混合水箱连通,所述混合水箱设置混合水溢流口,混合水溢流口与所述热水箱连通,所述热水箱、冷水温控水泵、冷水箱依次连通,所述冷水箱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冷水箱内,所述冷水控制器分别与冷水箱温度传感器和冷水温控水泵电连接。
所述冷水箱、冷冻水水泵、蒸发器依次首尾连通。
所述热水箱、冷却水泵、冷凝器和三通阀依次首尾连通,所述三通阀的其中一通口连通冷却塔的热水入水口,所述冷却塔的冷水出水口连通混合水箱,所述热水箱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热水箱内,所述热水控制器分别与热水箱温度传感器和三通阀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冷热源供水系统还包括水源热泵机组,所述蒸发器设置在水源热泵机组的制冷侧,所述冷凝器设置在水源热泵机组的制热侧。
优选的,所述冷水箱、混合水箱、热水箱由高往低并排设置。
可选的,所述冷水箱设有独立的冷水输出口,所述热水箱设有独立的热水输出口,所述混合水箱设有独立的混合水输出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去掉了电加热在冷热源供水系统中的调节作用,通过优化水热的利用,减去冷热源供水系统的电加热补偿设施,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节能的冷热源供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作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节能的冷热源供水系统包括冷却水泵1、冷凝器2、三通阀3、冷却塔4、冷水温控水泵5、冷水箱6、混合水箱7、热水箱8、冷冻水水泵9、蒸发器10、热水控制器11、热水箱温度传感器12、冷水控制器13、冷水箱温度传感器14、水源热泵机组。
水源热泵机组是一种吸热制热设备,其吸热的一侧产生低温,制热一侧产生高温,蒸发器(10)设置在水源热泵机组的制冷侧,冷凝器(2)设置在水源热泵机组的制热侧。
冷水箱6、混合水箱7、热水箱8由高往低并排设置,冷水箱6设置冷水溢流口,冷水溢流口与混合水箱7连通,混合水箱7设置混合水溢流口,混合水溢流口与热水箱8连通,热水箱8、冷水温控水泵5、冷水箱6依次连通,冷水箱温度传感器14设置在冷水箱6内,冷水控制器13分别与冷水箱温度传感器14和冷水温控水泵5电连接。
冷水箱6、冷冻水水泵9、蒸发器10依次首尾连通;
热水箱8、冷却水泵1、冷凝器2和三通阀3依次首尾连通,三通阀3的其中一通口连通冷却塔4的热水入水口,冷却塔4的冷水出水口连通混合水箱7,热水箱温度传感器12设置在热水箱8内,热水控制器11分别与热水箱温度传感器12和三通阀3电连接。
冷水箱6设有独立的冷水输出口,热水箱8设有独立的热水输出口,混合水箱7设有独立的混合水输出口。
工作原理:蒸发器10把冷水箱的热量吸收走,使得冷水箱的水温低,冷凝器2释放热量到热水箱,使得热水箱的水温高;从而利用热泵原理实现两个水箱产生品位能差。
当冷水箱6的水温低于设定的阀值时(通过冷水箱温度传感器14检测温度,温度信号传送给冷水控制器13作判断),冷水控制器13将启动冷水温控水泵5把适量的热水抽回到冷水箱,实现冷水箱6的温度控制,冷水箱6水量过多时,多出的水从冷水箱6的冷水溢流口流出,流到混合水箱7。
三通阀3是分流三通阀,三通阀3控制回到热水箱8和流向冷却塔4的水量比例,当热水箱温度传感器12检测到热水箱8的温度过高时(通过把温度信号传送给热水控制器11作判断),热水控制器11控制三通阀3调节水流量比例,控制适量减少的经过冷凝器2加热的水直接旁通回到热水箱,多余的废热水到冷却塔4散掉热量后,回到混合水箱7,而多出的混合水箱水会溢流至热水箱,因为混合水箱水温较低,从而降低热水箱温度;反之,如果热水箱温度传感器12检测到热水箱8的温度过低时(通过把温度信号传送给热水控制器11作判断),热水控制器11控制三通阀3调节水流量比例,控制适量增加的经过冷凝器2加热的水直接旁通回到热水箱的水量,减少冷却塔4散热量,从而逐步提高热水箱温度;
此外,节能的冷热源供水系统配置有电源、补水装置等必要但公知的设施,各水箱带有若干接水口,用于供应冷热水。还可在接水口处设置三通阀控制混合冷、热水供水比例,实现冷水箱和热水箱温度之间的任意温度的供水。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之范围,即大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发明说明书所记载的内容所作出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发明权利要求所涵盖范围之内。此外,摘要部分和标题仅是用来辅助专利文件搜寻之用,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之权利范围。

一种节能的冷热源供水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节能的冷热源供水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节能的冷热源供水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节能的冷热源供水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节能的冷热源供水系统.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68599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8.06 C N 1 0 3 9 6 8 5 9 9 A (21)申请号 201310033515.7 (22)申请日 2013.01.29 F25B 29/00(2006.01) F25B 49/00(2006.01) (71)申请人广州天河兰石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地址 51064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新塘街凌 塘新路10号F2房 (72)发明人唐峥 罗祥坤 黎泽明 (74)专利代理机构广州天河恒华智信专利代理 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9 代理人张建明 (54) 发明名称 一种节能的冷热源供水系统 (57) 。

2、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节能的冷热源供水系统, 涉及恒温冷热供水技术领域。所述节能的冷热源 供水系统,包括冷却水泵,冷凝器,三通阀,冷却 塔,冷水温控水泵,冷水箱,混合水箱,热水箱,冷 冻水水泵,蒸发器,热水控制器,热水箱温度传感 器,冷水控制器,冷水箱温度传感器。其去掉了电 加热在冷热源供水系统中的调节作用,通过优化 水热的利用,减去冷热源供水系统的电加热补偿 设施,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51)Int.Cl.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68599 A。

3、 CN 103968599 A 1/1页 2 1.一种节能的冷热源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节能的冷热源供水系统包括冷却水 泵(1)、冷凝器(2)、三通阀(3)、冷却塔(4)、冷水温控水泵(5)、冷水箱(6)、混合水箱(7)、 热水箱(8)、冷冻水水泵(9)、蒸发器(10)、热水控制器(11)、热水箱温度传感器(12)、冷水 控制器(13)、冷水箱温度传感器(14), 所述冷水箱(6)、混合水箱(7)、热水箱(8)并排设置,所述冷水箱(6)设置冷水溢流口, 冷水溢流口与所述混合水箱(7)连通,所述混合水箱(7)设置混合水溢流口,混合水溢流口 与所述热水箱(8)连通,所述热水箱(8)、冷水温控水。

4、泵(5)、冷水箱(6)依次连通,所述冷水 箱温度传感器(14)设置在所述冷水箱(6)内,所述冷水控制器(13)分别与冷水箱温度传感 器(14)和冷水温控水泵(5)电连接; 所述冷水箱(6)、冷冻水水泵(9)、蒸发器(10)依次首尾连通; 所述热水箱(8)、冷却水泵(1)、冷凝器(2)和三通阀(3)依次首尾连通,所述三通阀(3) 的其中一通口连通冷却塔(4)的热水入水口,所述冷却塔(4)的冷水出水口连通混合水箱 (7),所述热水箱温度传感器(12)设置在所述热水箱(8)内,所述热水控制器(11)分别与热 水箱温度传感器(12)和三通阀(3)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的冷热源供水系统,。

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热源供水系 统还包括水源热泵机组,所述蒸发器(10)设置在水源热泵机组的制冷侧,所述冷凝器(2) 设置在水源热泵机组的制热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的冷热源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箱(6)、混合 水箱(7)、热水箱(8)由高往低并排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的冷热源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箱(6)设有 独立的冷水输出口,所述热水箱(8)设有独立的热水输出口,所述混合水箱(7)设有独立的 混合水输出口。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968599 A 1/2页 3 一种节能的冷热源供水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恒温冷热供水技术领域,具体。

6、是一种节能的冷热源供水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的高精度恒温的冷热源供水系统多采用固定阶进制冷,无级加热来实现冷热 水的供应。由于制冷机组的冷量不可调节,在工况平衡的过程中带来的无效冷量,这部分的 冷量需要通过电加热进行平衡,致使常规冷热水的供应运行能耗巨大。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节能的冷热源供水系统。 0004 本节能冷热源供水系统,完全不需要电加热补偿,有效的减少了能量的损耗,可以 大大节约冷热水的供应成本,具有精确度高、控制方便、操作简单、节能环保等优点,并大大 降低了冷热源供水系统的运行耗能。 0005 本发明可以通过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予以。

7、实现: 一种节能的冷热源供水系统,包括冷却水泵、冷凝器、三通阀、冷却塔、冷水温控水泵、 冷水箱、混合水箱、热水箱、冷冻水水泵、蒸发器、热水控制器、热水箱温度传感器、冷水控制 器、冷水箱温度传感器。 0006 所述冷水箱、混合水箱、热水箱并排设置,所述冷水箱设置冷水溢流口,冷水溢流 口与所述混合水箱连通,所述混合水箱设置混合水溢流口,混合水溢流口与所述热水箱连 通,所述热水箱、冷水温控水泵、冷水箱依次连通,所述冷水箱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冷水 箱内,所述冷水控制器分别与冷水箱温度传感器和冷水温控水泵电连接。 0007 所述冷水箱、冷冻水水泵、蒸发器依次首尾连通。 0008 所述热水箱、冷却水泵、冷。

8、凝器和三通阀依次首尾连通,所述三通阀的其中一通口 连通冷却塔的热水入水口,所述冷却塔的冷水出水口连通混合水箱,所述热水箱温度传感 器设置在所述热水箱内,所述热水控制器分别与热水箱温度传感器和三通阀电连接。 0009 优选的,所述的冷热源供水系统还包括水源热泵机组,所述蒸发器设置在水源热 泵机组的制冷侧,所述冷凝器设置在水源热泵机组的制热侧。 0010 优选的,所述冷水箱、混合水箱、热水箱由高往低并排设置。 0011 可选的,所述冷水箱设有独立的冷水输出口,所述热水箱设有独立的热水输出口, 所述混合水箱设有独立的混合水输出口。 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去掉了电加热在冷热源。

9、供水系统中的 调节作用,通过优化水热的利用,减去冷热源供水系统的电加热补偿设施,达到节能减排的 目的。 附图说明 0013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节能的冷热源供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说 明 书CN 103968599 A 2/2页 4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作详细描述。 0015 如图1所示,节能的冷热源供水系统包括冷却水泵1、冷凝器2、三通阀3、冷却塔 4、冷水温控水泵5、冷水箱6、混合水箱7、热水箱8、冷冻水水泵9、蒸发器10、热水控制器 11、热水箱温度传感器12、冷水控制器13、冷水箱温度传感器14、水源热泵机组。 0016 水源热泵机组是一种吸热制热设备。

10、,其吸热的一侧产生低温,制热一侧产生高温, 蒸发器(10)设置在水源热泵机组的制冷侧,冷凝器(2)设置在水源热泵机组的制热侧。 0017 冷水箱6、混合水箱7、热水箱8由高往低并排设置,冷水箱6设置冷水溢流口,冷 水溢流口与混合水箱7连通,混合水箱7设置混合水溢流口,混合水溢流口与热水箱8连 通,热水箱8、冷水温控水泵5、冷水箱6依次连通,冷水箱温度传感器14设置在冷水箱6内, 冷水控制器13分别与冷水箱温度传感器14和冷水温控水泵5电连接。 0018 冷水箱6、冷冻水水泵9、蒸发器10依次首尾连通; 热水箱8、冷却水泵1、冷凝器2和三通阀3依次首尾连通,三通阀3的其中一通口连通 冷却塔4的热。

11、水入水口,冷却塔4的冷水出水口连通混合水箱7,热水箱温度传感器12设置 在热水箱8内,热水控制器11分别与热水箱温度传感器12和三通阀3电连接。 0019 冷水箱6设有独立的冷水输出口,热水箱8设有独立的热水输出口,混合水箱7设 有独立的混合水输出口。 0020 工作原理:蒸发器10把冷水箱的热量吸收走,使得冷水箱的水温低,冷凝器2释放 热量到热水箱,使得热水箱的水温高;从而利用热泵原理实现两个水箱产生品位能差。 0021 当冷水箱6的水温低于设定的阀值时(通过冷水箱温度传感器14检测温度,温度 信号传送给冷水控制器13作判断),冷水控制器13将启动冷水温控水泵5把适量的热水抽 回到冷水箱,实。

12、现冷水箱6的温度控制,冷水箱6水量过多时,多出的水从冷水箱6的冷水 溢流口流出,流到混合水箱7。 0022 三通阀3是分流三通阀,三通阀3控制回到热水箱8和流向冷却塔4的水量比例, 当热水箱温度传感器12检测到热水箱8的温度过高时(通过把温度信号传送给热水控制器 11作判断),热水控制器11控制三通阀3调节水流量比例,控制适量减少的经过冷凝器2加 热的水直接旁通回到热水箱,多余的废热水到冷却塔4散掉热量后,回到混合水箱7,而多 出的混合水箱水会溢流至热水箱,因为混合水箱水温较低,从而降低热水箱温度;反之,如 果热水箱温度传感器12检测到热水箱8的温度过低时(通过把温度信号传送给热水控制器 11。

13、作判断),热水控制器11控制三通阀3调节水流量比例,控制适量增加的经过冷凝器2加 热的水直接旁通回到热水箱的水量,减少冷却塔4散热量,从而逐步提高热水箱温度; 此外,节能的冷热源供水系统配置有电源、补水装置等必要但公知的设施,各水箱带有 若干接水口,用于供应冷热水。还可在接水口处设置三通阀控制混合冷、热水供水比例,实 现冷水箱和热水箱温度之间的任意温度的供水。 0023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之范 围,即大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发明说明书所记载的内容所作出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 皆仍属本发明权利要求所涵盖范围之内。此外,摘要部分和标题仅是用来辅助专利文件搜 寻之用,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之权利范围。 说 明 书CN 103968599 A 1/1页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968599 A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制冷或冷却;加热和制冷的联合系统;热泵系统;冰的制造或储存;气体的液化或固化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