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反转型磁带机中的转换装置。它由能在两个转盘之间绕枢轴转动,以带动处在第一位置的第一转盘和处在第二位置的第二转盘的枢动装置所组成。上述枢轴驱动装置,当其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绕枢轴转动时,在磁带传送方向改变的情况下,驱动一个压带轮调换机构。该调换机构借助于滑板,使轴颈在杠杆上的第一或第二压带轮克服弹力抬离所毗连的主轴。 在EP-A1-47552(PHD80-106)这篇专利文件中,描述了一种在本公开中所限定型式的磁带机。这种已知的自动反转型磁带机,包括一个在磁带末端到达时,能将驱动从一个转盘转换到另一个转盘的枢轴驱动装置。在驱动从一个转盘调换到另一个转盘的同时,压带轮一定要转换。其方法是,抬起原来位于靠着一个主轴的一个压带轮,而使另一个压带轮被加到另一个主轴上。在从一个转盘到另一个转盘的调换期间,枢轴驱动装置仅在特定的中心调换区内,将调换所需的功率传送给压带轮。这是因为,这些转盘必须正确地耦合,并且功率传递一定不能受其它零件的干扰或加载。也就是说,枢轴驱动装置仅仅适用于对枢轴转动区域相当小的一部分进行调换。这就使得枢轴驱动装置与压带轮的脱离变得复杂,因此该机的结构一定是很精密的,同时又必须有精确的公差。
本发明地目的是提供一种如本公开所限定的转换装置,它的压带轮能在枢轴驱动装置的整个枢轴转动区域内动作,而且它能使压带轮的调换由与枢轴驱动装置无关的零件来完成。
按照本发明,实现上述目的可采用如下方案:由枢轴驱动装置和滑板分别经过第一和第二凸轮杆,使各压带轮杠杆绕枢轴转动;凸轮杆由被压带轮杠杆所跟踪的凸轮表面组成,当枢轴驱动装置接近第一或第二转盘时,总有一个凸轮杠杆经过凸轮表面的压力部分,靠作用在所毗连的压带轮杠杆上的弹力绕枢轴进一步转动。所用的方式是滑板由压带轮杠杆推进到末端位置,在此末端位置上,枢轴驱动装置与调换机构脱离。
此结构的优点是:压带轮的调换借助了压带轮杠杆的弹簧拉力,在调换的末端区域内才被实现。由于弹簧的拉力无论如何总是可以得到的,这就意味着在末端区域内调换不需要额外的零件,因此,枢轴驱动装置仅与中心区域内压带轮的调换有关,并且它实质上只起动了压带轮的调换。通过每次一个压带轮杠杆,及每次一个凸轮杆的帮助下实现并完成调换。上述结构的优点是枢轴驱动装置在动行中与转换装置脱离,以便只有枢轴驱动装置能与转盘相配合。
在本发明进一步的具体实施中,凸轮杆含有一个与滑板联锁的销子,由滑板的运动去推动凸轮杆,或者利用一个压带轮杠杆的运动,经所连接的凸轮杆去驱动滑板。这就是说,压带轮或者压带轮杠杆的转换运动总是由滑板引起的,并且实质上是由压带轮杠杆接过来的。
在本发明进一步的具体实施中,凸轮表面含有滑动部分,该滑动部分与枢轴同心,并毗连压力部分,压力部分距枢轴有较小的间隔。由于总是一个压带轮被加到一个主轴上,而另一个压带轮一定得被抬起来,所以上述凸轮表面的两个不同部分是必须的。被抬离所毗连的主轴的压带轮总是借助于滑动部分保持在其被抬起的位置上。另一个压带轮借助于压力部分保证凸轮杆将滑板推进到一个末端位置。
在本发明进一步的具体实施中,滑板含有一个叉子。在动作期间,这个叉子的尖部与枢轴驱动装置耦合,直到其中一个压带轮杠杆开始将滑板推向它的一个末端位置。在此位置上,滑板与枢轴驱动装置脱离。这样,枢轴驱动装置总是经由叉子的一个尖部作用于滑板,以在所希望的方向上移动上述滑板。进而,自滑板的移动由凸轮杆接过来之后,枢轴驱动装置就与叉子的尖部脱离啮合。
在本发明进一步具体实施中,滑板由两个可彼此相对运动的滑动段组成,第一滑动段用来与一个压带轮杠杆相配合,第二滑动段用来与另一个压带轮杠杆相配合,第一滑动段装有第一衔铁平板,第二滑动段装有第二衔铁平板,滑动段由枢轴驱动装置交替地推到末端位置。在此末端位置上,压带轮与所毗连的主轴脱离。因此,衔铁平板和滑动段就被电磁力保持住了。一旦两个滑动段被推到它们的末端位置则两个压带轮就被抬起。由此可见,快速缠绕是可能的。例如,它的实现可以采用一个拉磁电磁铁,它能吸引衔铁平板使滑动段彼此相对移动。
在本具体实施的进一步构型中,衔铁平板是由用电磁线圈和线圈框架组成的电磁部件保持不动的。线圈框架横放着两个U型轭铁的边柱,边柱之间在磁性上彼此隔绝,轭铁的自由端起着极靴的作用,轭铁彼此相对安装,采用的方式是,每当两个极靴处于两个轴向线圈的端部位置时,就分别地与第一和第二衔铁平板相结合。本实施例只要求一个电磁铁对两个衔铁平板起作用,并使它们在相反的方向上移动。这样的配置达到大量的能量节省。
在本发明进一步的具体实施中,轭铁的边柱平行于滑动段展延。这导至滑动段十分有效地移动。
为了交替地抬起两个压带轮,在本发明进一步的具体实施中,一个压带轮由一个凸轮杆抬起,而另一个压带轮由一个滑动段抬起。因此,在移动的最后几个步骤中,得到了压带轮的纯机械调换和压带轮的电磁铁抬起之间的组合。所以,本实施例能够使电磁铁作成一个吸持电磁铁,从而降低了电流损耗,并使得电磁部件更便宜。
在本发明进一步的具体实施中,滑板及滑动段是能彼此平行地移动的,并且能由枢轴驱动装置经操作杆一起被移动。这样的结构是紧凑的,以便有更多的空间用作其他用途,或者省出更多的空间,以减小磁带机的尺寸。
下面用举例的方式,并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这些图中:
图1示出了自动反转型磁带机中的转换装置,它由能在两个转盘之间绕枢轴转动的驱动装置和一个能与主轴啮合的压带轮调换装置组成。
图2示出了图1调换机构部分的放大图。
图3示出了枢轴驱动装置调换期间的调换装置。
图4示出了处于和图1所示末端位置相反的在末端位置上的调换装置。
图5示出了在两个压带轮抬离主轴时,图1的下面部分。
图1,3和4用图示的方法示出了磁带机的转盘驱动装置3。转盘驱动装置3含有一台可反转的电动机4,该电动机经由蜗杆5驱动减速齿轮6。减速齿轮6与中心齿轮7相啮合。枢轴驱动装置9能绕中心齿轮7的中心轴8转动,并包括一个枢轴臂10和装在该臂上能旋转的传动齿轮11。传动齿轮11能将中心齿轮7的旋转传给第一转盘12和第二转盘13。对于上述场合,传动齿轮11能在双箭头14所示的方向上移动。枢轴臂10经活接头15与操作杆16铰接,并能绕支点17轴动。
调换机构18a含有一个滑板18和叉子的尖部19,操作杆16的耦合部分20嵌在两个叉子尖部19之间。滑板有槽21,该槽以垂直于在滑板上用双箭头22所示的运动方向展延。凸轮杆24的销子23嵌入槽21中,凸轮杆24能绕凸轮杆枢轴25转动。使用不同型式的内嵌耦合元件,例如齿条和扇形齿轮,可以代替槽21和销子23、凸轮杆24含有滑动部分26和一个压力部分27,压力部分27距凸轮杆枢轴25的轴心28的距离更小。
磁带机含有主轴30,31,借助于这两个主轴,当加上压带轮32,33时,磁带(未画出)就能移过磁头(未画出)。压带轮32 32,33能转动地被安装在压带轮杠杆34,35上。压带轮杠杆本身能绕支点36,37转动,而拉簧38,39试图使压带轮贴着所毗连的主轴30,31。每个压带轮杠杆34,35含有臂40,41,在臂40,41上附有随动机构42,43,以跟踪由滑动部分26和压力部分27所组成的凸轮表面。
臂40和41含有动作臂44,45,该动作臂44,45用来与复合滑板48的支杆46,47相配合。复合滑板48含有两个滑动段49,50。支杆46构成滑动段49的部件,而支杆47构成滑动段50的部件。滑动段49有一个制动销51,滑动段50有一个制动销52。两个滑动段49和50被引入一个公用的滑动槽53中,并朝着电磁部件54展延。在电磁部件54的旁边,滑动段49附有衔铁平板55,且滑动段50附有衔铁平板56。在线圈框架54a中,电磁部件54装有一个电磁线圈57。U型轭铁58的边柱58a穿过电磁线圈57,其边柱之间在磁性上彼此隔绝,轭铁彼此相对地安装,所采用的方式是当两个极靴处于两个轴向线圈的端部位置时,分别与衔铁平板55和56相结合。惯穿线圈57的轭铁58的边柱58a和外边柱58c平行于滑动段49,50展延。电磁部件54在德国专利申请P3714704·8(PHD87-084,1987,5,2申请)中有全面的描述。极靴对58与衔铁平板55,56相配合。两个滑动段49,50能在如双箭头59a所示的方向上以平行于滑板18的滑动方向移动。
要注意的是,枢轴驱动装置绕枢轴转动的总区域,以末端位置59为界,如箭头14所示。在此末端位置59之间,存在着用双箭头60表示的一个区域。在此区域内,或者采用摩擦的机械耦合,或者采用齿轮持续力啮合的机械耦合,使枢轴驱动装置调换。在末端区域61,持续力的运动停止,传动齿轮11借助于滑板18以下文所描述的方式绕枢轴转动。
假设图1中的传动齿轮11已经随枢轴转向转盘12。这样的枢轴运动是通过中心齿轮7将传动齿轮11在枢轴转动区间内移向转盘12,直到直线62所限定的界线为止,即达到了区域60实现的。枢轴运动的方向取决于电动机旋转的方向。在此枢轴运动期间耦合部分20紧靠在右边的叉尖部19上,借此将滑板18移到右方。在到达直线62之前,随动机构42已经从滑动部分26移到凸轮杆24的压力部分上。这是因为,滑板18将销子23移到了槽21的右方,以前跟踪滑动部分26的随动机构42现在经过转折棱63(图2)运动到压力部分27上。拉簧38将随动机构42推向压力部分27,然后将这个压力作用在绕枢轴反时针方向转动的凸轮杆24上。由拉簧38产生的凸轮杠24的上述反时针绕枢轴的运动,保证了凸轮杆24的销子23能将滑板18位由槽21进一步地移到右边,直到传动齿轮11用依赖于摩擦的方式到达末端位置59,中心齿轮才驱动转盘12。
在拉簧38和39经凸轮杆24,且没有驱动装置干予地将滑板18从枢轴转动区域60的末端移入它的两个末端位置之一以后,如果压带轮32,33中的一个是与毗连的主轴30,31啮合的,则枢轴驱动装置9就不与调换机构18a耦合。因此,在播放方式中,枢轴驱动装置完全与调换机构18a脱离,并且不受其加载。
图2按比例放大的示出了凸轮杆24如何与滑板18和臂40的随动机构42相配合。在滑板18的背后,贯穿槽21的销子23被固定到构成凸轮杆24件的凸轮部分23a上,由于有凸轮部分23a,销子23才能绕轴28转动。
图3表示在电动机4旋转方向变更后,枢轴臂10反时针绕枢轴转动,中心齿轮7如何将传动齿轮11与转盘12脱离,以及如何将其移向另一个转线13。同时,枢轴臂10绕支点17转动操作杆16 16,且耦合部分20紧靠在左边的叉尖部19上,然后操作杆16按箭头65所示的方向,将滑板18移到左边。上述滑板18移动到左边,导致臂40的随动机构42越过压边部分27,移向转折棱63。自从枢轴臂10的枢轴驱动区域处于中心齿轮7的持续力耦合区域之内以后,随动机构42克服了左边凸轮杆24上反抗拉簧38弹力的视在偏角。在右边的凸轮杆24上,随动机构43刚好到达转折棱63,并且即将转到压力部分27上面。一旦到达压力部分27,带有枢轴臂10的枢轴驱动装置此后不久就将到达直线62表示的持续力耦合区域的边缘。当中心齿轮7和传动齿轮11之间的持续力耦合停止时,拉簧39提供向右方的枢轴臂10的绕枢轴转动的连续运动。这样,随动机构43将通过右边的凸轮杆24将滑板18进一步地移向左边,直到抵达其末端位置。此时传动齿轮11已经到达转盘13,并经过中间齿轮11在中心齿轮7和转盘13之间建立持续力的耦合。
图4示出了上述末端位置。然而,说明压带轮32,33和主轴31,32之间的配合关系,请参见图3。
在图1中,压带轮32与主轴30啮合,而压带轮33与主轴31距离。自随动机构42走到左边凸轮杆24的压力部分27上,靠近转折棱63以来,臂40试图抬起压带轮32,使其离开主轴30。在图3所说的情形中,压带轮32仍与毗连的主轴30啮合着。
在图4所示的情形中,枢轴臂10已到达它的由直线59所示的右边末端位置。在此末端位置59上,将作杆16的耦合部分20对于叉尖部19的间隙相当于区间61。在拉簧39的作用下,臂41至此经由随动机构43顺时针地使右边的凸轮杆24绕枢轴转动,并使得臂41目前处于更接近凸轮杆枢轴的位置上。结果,弹簧39借助顺时针转动的压带轮杆35,将压带轮33加到主轴上。现在便可以开始反向播放了,因为主轴31和压带轮33能以与图1所示方向相反的方向将磁带移过磁头(未画出)。在图4所示的位置中,压带轮32与主轴30脱离。
在图1和图4中,将滑动段49,50和电磁装置54画在了滑板18的下面。就原理而论,转换机构未经附加的滑动段49,50也能与电磁部件54协同动作。然而,省去带有凸轮杆24的滑板18并只用滑段49,50和电磁装置54也是可能的。
如果省去滑板18,要假设电磁装置的构造得使它能越过相当于到末端区域61的距离,去吸引衔铁平板55,56。当假设压带轮32与主轴30啮合时,臂40经由操作臂44和支杆46已经将滑动段49移动左边相当的距离,以使得衔铁平板56位于距它的极靴58是够远的位置上。滑动段49将不能只靠磁力在抬起的方向上移到左边。但是,时于滑动段50和衔铁平板56的情况则不同。操作杆16经制动销52将滑动段50移到左边,进入到所耦合的枢轴驱动装置9的边缘区域62内。由于上述的结果,衔铁平板56和相结合的极靴58b之间的距离被减小到使衔铁平板56现在能被吸引的地方,并且滑动段50已经电磁地覆盖了边缘区域61。支杆47接着经过操作臂45和臂41,将压带轮33从主轴31上撒回。
图4用图解说明了相反的位置。滑动段50借助拉簧39,由操作臂45放到左边相当远的地方,使得极靴58b的吸力不再足以吸引衔铁平板56。但是,在操作杆16靠在制动销51上后,它就将滑动段49向左边移到相当远,使得衔铁平板55现在处于相当靠近所毗连的极靴58b的地方。上述平板被磁力吸靠在右边的极靴58b上。然后支杆46经由操作臂44将压带轮32抬离主轴30。
如果转换装置被应用在车辆天线电设备的走带机构中,它的热耗一定是最小的。在转换装置中,如果电磁部件54被构造成吸持电磁铁装置,热耗也能被降低。这就是说,该装置不是主动地处于驱动之中;连同带有滑板18的调换机构18a一起,这个由滑动段49,50和电磁部件54组成的附加机构就能用来将两个压带轮32,33抬离所毗连的主轴30和31。为此请参看图4,在该图中,压轮32被抬起,衔铁平板55被定位靠于毗连的极靴58b上。如果电磁线圈57在该瞬间被激磁,衔铁平板55将被吸至极靴58b上,接着,支杆46将经由操作臂44把压带轮32推离主轴30。
由于电动机4反方向旋转,如果枢轴臂10现在顺时针方向将传动齿轮11绕枢轴转向转盘12,则操作杆16将被推靠在制动销52上。由图1可见,这使得滑动段50移到了右边,并且衔铁平板56靠向毗连的极靴58b。当它靠的是够近时,衔铁平板56走过一段距离61,被定位靠在极靴58b上,同时压带轮33由支杆47经操作臂45抬离毗连的主轴31。这就意味着,两个压带轮32,33现在都离开了它们所毗连的主轴。于是便能进行例如快速缠绕的操作。此状态在图5中作了详细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