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件输送检查装置及工件输送检查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输送芯片形电子部件等工件的同时进行检查的工件输送
检查装置及工件输送检查方法,特别涉及可实现检查时间的缩短的工件输
送检查装置及工件输送检查方法。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在输送芯片形电子部件等工件的同时进行检查的工件
输送检查装置,已知一种工件输送检查装置,其具有:具有多个工件收置
孔的输送体;和对输送体的工件收置孔内的工件进行特性检查的检查构件。
在工件输送检查装置中,通过输送体来输送工件收置孔内的工件,在
工件收置孔内的工件到达检查构件时,通过该检查构件来对工件进行特性
检查。
通常,工件具有长方体形状,在工件收置孔内在与工件输送体的输送
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收置。在工件到达检查构件时,将工件从工件收置孔向
其长度方向(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外侧引出以取出,并通过检查构件
来检查工件的侧面。
然后,工件再次向工件收置孔内返回,并通过输送体来再次输送。
但是,在检查构件中将工件从工件收置孔向其长度方向外侧取出以进
行检查,而后使工件向工件收置孔返回的情况下,在工件的取出作业及返
回作业期间,需要使检查构件处的工件的检查工序中断。因此,作业效率
整体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考虑该问题而研制,其目的是提供可对到达检查构件的工件不
中断检查工序地连续进行检查以实现整体的作业效率提高的工件输送检查
装置及工件输送检查方法。
本发明一种工件输送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输送体,其具有
收置长方体形状的工件的多个工件收置孔,且通过间歇移动来沿输送方向
输送工件;分离供给构件,其在输送体设置,且将工件在工件收置孔中收
置;方向变换构件,其在输送体设置,且进行工件收置孔内的工件的方向
变换;和检查构件,其在输送体设置,且进行工件收置孔内的工件的特性
检查,各工件收置孔具有分别以不同姿势收置工件的第一孔和第二孔,且
形成为T形,第一孔从输送体的外缘向内侧与输送方向正交地延伸,且收
置工件以成为与输送方向正交的姿势,第二孔沿输送体的外缘与输送方向
平行地延伸,且收置工件以成为与输送方向平行的姿势,分离供给构件将
工件在第一孔收置,方向变换构件使第一孔内的工件向输送体的外侧移动
并旋转90°而在第二孔中收置,检查构件对在第二孔中收置的工件中的朝
向输送体的外侧方向的面进行特性检查。
本发明的工件输送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方向变换构件具有吸附管
嘴,该吸附管嘴吸附第一孔内的工件而使工件向与输送体的输送方向及工
件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外侧移动,并使工件旋转90°而在第二孔内收置。
本发明的工件输送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方向变换构件还具有将第
一孔内的工件向工件的长度方向外侧引出的空气喷出装置。
本发明的工件输送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分离供给构件和方向变
换构件之间,配置有判断第一孔内的工件的方向的方向判断构件。
本发明的工件输送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方向变换构件根据方向判
断构件的判断结果来使工件绕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
本发明的工件输送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输送体是圆形的输送台。
本发明的工件输送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输送体是循环的输送带。
本发明的工件输送检查方法,使用权利要求1记载的工件输送检查装
置,该工件输送检查方法的特征在于,具备:分离供给工序,其通过分离
供给构件将工件收置于在输送构件设置的工件收置孔中;输送工序,其通
过输送体的间歇移动来输送工件;方向变换工序,其通过方向变换构件来
进行工件的方向变换;和检查工序,其通过检查构件来进行工件的特性检
查,在分离供给工序中分离供给构件将工件在第一孔中收置,在方向变换
工序中方向变换构件使第一孔内的工件向输送体的外侧移动并旋转90°而
在第二孔中收置,在检查工序中检查构件对在第二孔中收置的工件中的朝
向输送体的外侧方向的面进行特性检查。
本发明的工件输送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方向变换构件具有吸附管
嘴,在方向变换工序中,该吸附管嘴吸附第一孔内的工件而使工件向与输
送体的输送方向及工件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外侧移动,并使工件旋转
90°而在第二孔内收置。
本发明的工件输送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方向变换工序中,方向
变换构件将第一孔内的工件用空气喷出装置向工件的长度方向外侧引出。
本发明的工件输送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分离供给工序和方向变
换工序中,通过方向判断构件来进行判断第一孔内的工件的方向的方向判
断工序。
本发明的工件输送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方向变换工序中,方向
变换构件根据方向判断工序的判断结果来使工件绕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
向旋转90°。
本发明的工件输送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输送体是圆形的输送台。
本发明的工件输送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输送体是循环的输送带。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可对到达检查构件的工件不中断检查工序地
连续进行检查以实现整体的作业效率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工件输送检查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工件的形状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输送台的工件收置孔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线性供给器内的工件的输送状态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线性供给器内的工件的输送状态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在工件收置孔的第一孔收置的工件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在工件收置孔的第一孔收置的工件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工件收置孔在方向判断部停止的情况的侧视图。
图9(a)、(b)是表示工件收置孔在方向变换部停止的情况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转轴及吸附管嘴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转轴及吸附管嘴的结构的放大立体图。
图12(a)、(b)是表示工件输送检查装置的方向变换部的工作的图。
图13(a)、(b)是表示工件输送检查装置的方向变换部的工作的图。
图14(a)、(b)是表示工件输送检查装置的方向变换部的工作的图。
图15(a)、(b)是表示工件输送检查装置的方向变换部的工作的图。
图16(a)、(b)是表示工件输送检查装置的方向变换部的工作的图。
图17(a)、(b)是表示工件输送检查装置的方向变换部的工作的图。
图18是表示工件输送检查装置的方向变换部的工作的图。
图19(a)、(b)是表示工件输送检查装置的方向变换部的工作的图。
图20(a)、(b)是表示工件输送检查装置的方向变换部的工作的图。
图21(a)、(b)是表示工件输送检查装置的方向变换部的工作的图。
图22是表示在工件收置孔的第二孔收置的工件的立体图。
图23是表示工件输送检查装置的检查部的构成和工作的图。
图24是表示工件输送检查装置的检查部的构成和工作的图。
图25是表示工件输送检查装置的检查部的构成和工作的图。
图26是表示工件输送检查装置的检查部的构成和工作的图。
图27是表示工件输送检查装置的检查部的构成和工作的图。
图28是表示工件输送检查装置的检查部的构成和工作的图。
图29是表示工件输送检查装置的检查部的构成和工作的图。
图30是工件输送检查装置的方向变换部及检查部的工作涉及的时序
表。
图31是比较例涉及的工件输送检查装置的俯视图。
图32是比较例的工件收置孔的立体图。
图33是表示在比较例的工件收置孔收置的工件的立体图。
图34是表示比较例的线性供给器内的工件的输送状态的俯视图。
图35是表示比较例的线性供给器内的工件的输送状态的俯视图。
图36是表示比较例的检查部的构成和工作的图。
图37是表示比较例的检查部的构成和工作的图。
图38是表示比较例的检查部的构成和工作的图。
图39是表示比较例的检查部的构成和工作的图。
图40是表示比较例的检查部的构成和工作的图。
图41是表示比较例的检查部的构成和工作的图。
图42是表示比较例的检查部的构成和工作的图。
图43是表示比较例的检查部的构成和工作的图。
图44是表示比较例的检查部的构成和工作的图。
图45是表示比较例的检查部的构成和工作的图。
图46是比较例的检查部的工作涉及的时序表。
附图标记的说明:
1台基座 2输送台 3中心轴 4工件收置孔 4a第一
孔 4b第二孔 5线性供给器 6分离供给部 7方向判断部
8方向变换部 9检查部 10分类排出部 11真空源 12压
缩空气源 21台盖 22导引壁 71监视窗 72拍摄构件
81传感器窗 82a停止槽 83光传感器 84转轴 85吸附管
嘴 92a、92b探针 W工件 Wa工件的发光面 Wb工件的
电极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至图3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
如图1和图2所示,工件输送检查装置X具备:在水平方向上配置的台
基座1;在台基座1上旋转自如地配置且具有收置长方体形状的工件W的工
件收置孔4并间歇旋转的圆形的输送台(输送体)2;和沿输送体2的外缘分
别配置的分离供给部6、方向判断部7、方向变换部8、检查部9及分类排出
部10。
其中,输送台2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机构的作用而在中心轴3的周围沿顺
时针的输送方向(箭头A的方向)间歇移动即间歇旋转。在输送台2的周缘
部(外缘),如上所述,设有单独收置图2所示的工件W的多个工件收置孔
4。
此外,在输送台2的外侧,配置有将工件W向输送台2在箭头B方向上
输送的直线状的线性供给器5。线性供给器5的终端部分位于输送台2的周缘
部,在此处如上述那样配置有将工件W单独地收置在工件收置孔4的作为分
离供给构件的分离供给部6。
当工件W在工件收置孔4收置的状态下输送台2间歇旋转时,将工件W
在箭头A方向上输送。方向判断部7判断工件W的方向,方向变换部8根据
方向判断部7的判断结果来使工件W的方向变换,检查部9进行工件W的特
性检查,分类排出部10根据检查部9的检查结果来将工件W分类为预定的等
级以向与各等级对应的未图示的排出箱排出。工件收置孔4的上表面在从分
离供给部6到分类排出部10的输送台2的旋转路径中由台盖21覆盖。再有,
沿输送台2的周缘部的外侧,配置有包围输送台2的形状的导引壁22。
这里,工件W是长方体形状的发光二级管(LED),在形成长度方向
的四个面中的一个面形成发光面Wa,并且在与发光面Wa相邻的面(电极
面)Wb形成有电极Wc1及Wc2(参照图2)。电极Wc1是正极,电极Wc2
是负极,在电极Wc1和Wc2之间施加直流电压以使电极Wc1侧成为阳性时
发光面Wa发光。电极Wc1和Wc2的极性显示Wx在发光面Wa的角部设置。
图2的情况下,靠近极性显示Wx的电极Wc2是负极。这样,将在与发光面
相邻的面形成有电极的LED称为侧视LED(sideview LED),大量的产品
在市场销售。
在图3、图6及图7中表示工件收置孔4的放大立体图。但是,为了简化
而省略台盖21及导引壁22。
如图3、图6及图7所示,各工件收置孔4的构成包括:具有朝向输送台2
的外侧的开口部41A的第一孔4a;和第二孔4b,其位于比第一孔4a靠输送
台2的外侧而具有在第一孔4a的开口部41A中与第一孔4a正交的第二开口
41B的。工件收置孔4的下表面成为台基座1的上表面。
如图3、图6及图7所示,工件收置孔4的第一孔4a的第一开口41A从输
送台2的外缘2A向内侧与输送方向A正交地延伸,并采用与输送方向A正交
的姿势来收置工件W。此外,第二孔4b的第二开口41B沿输送台2的外缘2A
与输送方向A平行地延伸,并采用与输送方向A平行地延伸的姿势来收置工
件W。
而且,工件收置孔4包括第一孔4a和第二孔4b,且具有平面T形形状。
此外,第一孔4a由壁面4a1、4a2、4a3形成,工件W以图2的长度方向的
一个端面Wd或We从第一开口部41A朝向输送台2的外侧的姿势在第一孔
4a内收置。此时,在将工件W收置于第一孔4a内以使发光面Wa位于下表面
时,在间歇旋转时产生发光面Wa与与台基座1的摩擦而有可能损失发光面
Wa。此外,在收置工件W以在第一孔4a内使发光面Wa与壁面4a1和/或4a2
相对时,输送台2在箭头A的方向上间歇旋转,因此在旋转开始时和/或停止
时发光面Wa与壁面4a1或4a2碰撞,有可能损伤发光面Wa。此外,在检查
部9中设置与发光面Wa相对地进行波长和/或辉度等的检查的传感器的位
置优选为输送台2的上侧或下侧。
基于这些理由,在通过分离供给部6来在工件收置孔4中收置工件W时,
收置工件W以使发光面Wa位于第一孔4a的上表面。此时,在图2中形成有
电极Wc1及Wc2的面Wb通过端面Wd和We中的任一个朝向输送台2的外侧
而与壁面4a1或4a2的任一个相对。
此外,第二孔4b用于收置通过方向变换部8来将第一孔4a内的工件W旋
转90°的工件。此外,在图3中,构成第一孔4a的壁面中的、位于与输送台
2的外缘2A相反侧的壁面4a3的与台基座1接近的地点开有连通槽4a4。
连通槽4a4在输送台2的台基座1侧的面中向图1的中心轴3延伸。而且,
连通槽4a4在分离供给部6、方向判断部7、方向变换部8中与在台基座1内设
置的真空源或压缩空气源连通,具有将第一孔4a内抽真空或向第一孔4a内
供给压缩空气的作用。
再有,构成第二孔4b的壁面中的、位于输送台2的内侧的壁面4b1的与
台基座1接近的地点开有连通槽4b4。连通槽4b4在方向变换部8中与在台基
座1内设置的真空源连通,具有将第二孔4b内抽真空的作用。
其次,通过图8至图11来说明方向判断部7及方向变换部8。方向判断部
7是判断第一孔4a内的工件W的方向的部件。这里,图8是图1的M线方向视
图。如图8所示,在方向判断部7的台盖21,在与收置于第一孔4a内的工件
W的上表面相对的地点,形成有由透明材料构成的监视窗71。而且,在监
视窗71的上方,设置可拍摄在第一孔4a内收置的工件W的发光面Wa的拍摄
构件72,拍摄构件72在其上方由支柱73支承。
支柱73在拍摄构件72的正上向输送台2的外侧弯曲,虽然未图示,但支
柱73在输送台2的外侧上方再次向台基座1侧弯曲,与台基座1连接。
此外,第一孔4a的连通槽4a4与在台基座1内设置的未图示的真空源连
接,使在第一孔4a收置的工件W在壁面4a3吸附。将在方向判断部7中,工
件W的形成有电极Wc1及Wc2的面Wb与第一孔4a的壁面4a2相对地收置的
情况以立体图表示(参照图6)。此外,将工件W的形成有电极Wc1及Wc2
的面Wb与第一孔4a的壁面4a1相对地收置的情况以立体图表示(参照图7)。
但是,为了简便,在这些立体图中省略台盖21及导引壁22。
在图6和图7中,表示在发光面Wa设置的负极的极性显示Wx的位置不
同。因此,通过图8的拍摄装置72来拍摄发光面Wa,使用图像处理软件来
判断图6及图7所示的极性显示Wx的位置,从而可判断第一孔4a内的工件W
的方向即面Wb与壁面4a2和4a1中任一个相对。
这样,在方向判断部7中判断第一孔4a内的工件W的方向后,再次使输
送台2旋转,将工件W向方向变换部8输送。
其次,通过图9(a)、(b)至图11来说明方向变换部8。
在图9(a)表示方向变换部8的放大俯视图。但是,图1的箭头N的位
置表记为在图9(a)中为左侧。此外,在图9(b)表示图1的箭头P方向透
视图。
再有,在图9(a)及图9(b)中,表示虽然输送台2停止,但是在第一
孔4a没有放置工件W的状态。在方向变换部8的台盖21,在与工件收置孔4
的上表面相对的地点设有由透明材料构成的圆形传感器窗82。而且,在导
引壁22的与第一孔4a相对的位置,形成有具有与第一孔4a相同形状的停止
槽81a。
停止槽81a具有可用与第一孔4a相同的姿势来收置工件W的形状。而
且,在传感器窗82的上侧的停止槽81a的正上的地点,由支柱88支承地设置
有光传感器83。
支柱88向输送台2的外侧延伸,虽然未图示,但在输送台2的外侧上方
再次向台基座1侧弯曲,与台基座1连接。光传感器83向停止槽81a照射光,
通过检测反射光,来检测工件W是否在停止槽81a收置。
在工件收置孔4及停止槽81a下侧的台基座1内,设置有通过未图示的驱
动机构的作用来在与输送台2相同的平面内旋转的圆柱形的转轴84。转轴84
的内部为空腔,转轴84的上端面84a是与台基座1上表面大体相同的平面。
而且,转轴84的旋转方向在从台基座1的上方观察上端面84a时可以是顺时
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中的任一方向。
在转轴84的内部,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机构的作用而与转轴84一体旋转
自如且在转轴84内在上下方向上进退自如的吸附管嘴85从转轴84的下方插
入。
图10和图11表示转轴84和吸附管嘴85的详细结构。图10表示转轴84和
吸附管嘴85的各自的结构和在转轴84插入吸附管嘴85时的位置关系,此外,
图11表示在转轴84插入吸附管嘴85而一体化时的状态。
在图10中,在转轴84的上端面84a与转轴84的内部的空腔连通地形成有
可收置工件W的形状的工件引入孔84b。此外,在转轴84的周缘部,在从上
端面84a稍向下远离的位置,在转轴84的侧面一周形成有从转轴84的外周向
内侧凹陷的抽真空槽84c。在抽真空槽84c的壁面,形成有两组即四个与转
轴84的内部连通的轴吸引孔84d,以在从箭头Q1的方向观察上端面84a时在
对角线上相对。此外,在吸附管嘴85的上端形成具有可插入工件引入孔84b
中的形状的前端部85a,在前端部85a的上表面85as形成两个前端吸引孔
85b。前端部85a的上表面85as的形状与图2所示的工件W的发光面Wa的形
状大体相同。
在吸附管嘴85的周缘部,在与前端部85a的长度方向两端面相同的平面
形成有两个壁面85c。此外,在与前端部85a和壁面85c的边界线接近的壁面
85c,形成有两个在吸附管嘴85的内部与前端吸引孔85b连通的管嘴吸引孔
85d,以在从箭头Q2的方向观察上表面85as时在对角线上相对。
同样地,在没有形成壁面85c的吸附管嘴85的侧面,也形成两个管嘴吸
引孔85d,以在从上侧观察上表面85as时在对角线上相对。在吸附管嘴85
从转轴84的下侧向箭头R方向插入时,吸附管嘴85的前端部85a插入转轴84
的工件引入孔84b中,而如图11所示那样一体化。此时,在吸附管嘴85的前
端部85a的上表面85as和转轴84的上端面84a成为同一平面的状态下,吸附
管嘴85的管嘴吸引孔85d成为与转轴84的轴吸引孔84d大体相同的位置。
其次,说明由该构成形成的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即工件输送检查方法。
在图1中,在将工件W向未图示的零件供给器供给时,通过该作用来以
长度方向作为行进方向将工件W向线性供给器5移送。而且,线性供给器5
通过振动而将工件向箭头B的方向输送,在其途中通过未图示的整列构件
来将图2所示的工件W的发光面Wa与线性供给器5的上表面侧对齐。将该情
况作为图1中的区域T的放大俯视透视图来在图4表示。
另一方面,在图2中,工件W的形成有电极Wc1及Wc2的面Wb位于图1
中的从箭头L1方向观察一侧或从箭头L2方向观察一侧的任一处。将该情况
的一例作为图1中的方向L2放大透视图在图5中表示。在图5中,由线性供
给器5输送的工件W中的、从右侧数第一、第三、第四个工件W在从箭头
L2方向观察一侧朝向面Wb。
在该状态下通过线性供给器5一列连续输送的工件W到达线性供给器5
的终端部分,在停止的输送台2的周缘部与工件收置孔4的第一孔4a的开口
部41A相对。而且,通过在该相对部分设置的分离供给部6的作用而将工件
W一个个分离。再有,在输送台2在分离供给部6停止期间,图3所示的连通
槽4a4与在台基座1内设置的未图示的真空源连通,将第一孔4a的内部抽真
空,因此工件W如图6或图7所示那样在第一孔4a收置。此时,将如上述那
样与分离供给部6相对的输送台2的上表面用台盖21覆盖,因此将工件收置
孔4的内部保持密闭性,且可高效地进行抽真空。
其次,输送台2在图1所示的箭头A的方向上间歇旋转,在工件W到达
方向判断部7时输送台2停止。该间歇旋转在分离供给部6、方向判断部7、
方向变换部8、检查部9、分类排出部10的各部间进行,间歇旋转中,图3
所示的连通槽4a4不与真空源连通,因此在第一孔4a内的工件W作用离心
力。
但是,由于设置图1所示的导引壁22,因此工件W不会从第一孔4a飞出
到输送台2的外侧。此外,台盖21将工件收置孔4的上表面覆盖,因此不会
因在间歇旋转中产生的振动而使工件W从第一孔4a飞出到输送台2的上方。
在工件W如上述那样到达方向判断部7时,输送台2停止。而且,通过
方向判断部7的拍摄构件72来拍摄工件W的发光面Wa,通过判断极性显示
Wx的位置,来判断第一孔4a内的工件W的方向。然后,输送台2再次旋转,
将工件W送至方向变换部8。
其次,使用图12至图22来详述方向变换部8的动作。这里,图12(a)、
(b)表示在第一孔4a内收置工件W的状态下工件收置孔4在图9(a)、(b)
所示的方向变换部8停止的情况。图13(a)、(b)表示图12(a)、(b)
的工件W附近的放大图。
如图13(a)、(b)所示,第一孔4a内的连通槽4a4经由在台基座1内
设置的控制配管86a而与切换阀87a连接。此外,在台基座1内设置有真空源
11及压缩空气源12,切换阀87a具有将控制配管86a与真空源11或压缩空气
源12连接的功能。在图13(b)中,切换阀87a将控制配管86a在真空源11
侧连接,因此,将第一孔4a内抽真空,使工件W由壁面4a3吸附。
该情况下,第一孔4a的上表面由台盖21覆盖,因此将第一孔4a的内部
保持密闭性,且可高效地进行真空吸附。此外,在停止槽81a内的壁面81b
开口的连通槽81c在方向变换部8的导引壁22的下表面中向输送台2的外侧
延伸,经由在台基座1内设置的控制配管86b而与切换阀87b连接。切换阀
87b成为使控制配管86b与真空源11或压缩空气源12的任一个都不连接的
状态。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该状态称为中立。此外,吸附管嘴85的前端部
85a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孔4a的长度方向一致。
(吸附管嘴85的初期位置)
而且,前端部85a的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面位于与停止槽81a的壁面81b
大体相同的平面上。此外,转轴84的上端面84a及吸附管嘴85的前端部85a
的上表面85as(参照图10)是与台基座1上表面大体相同的平面。这成为吸
附管嘴85的初期位置。另外,图10所示的轴吸引孔84d经在管嘴吸引孔85d
及台基座1内设置的控制配管86c而与切换阀87c连接。切换阀87c为中立。
再有,图13(a)所示的第二孔4b内的连通孔4b4经在输送台2的下表面
设置的未图示的真空槽及在台基座1内设置的未图示的配管而与图13(b)
所示的真空源11连接。这样,总是将第二孔4b内抽真空。再有,第二孔4b
的上表面由台盖21覆盖,因此将第二孔4b的内部保持密闭性,可高效地进
行抽真空。
从图13(a)、(b)的状态,切换阀87a与压缩空气源12连接,切换阀
87b与真空源11连接。将该情况在图14(a)、(b)中表示。在图14(b)
中,通过切换阀87a、87b的作用,向第一孔4a内供给压缩空气,将停止槽
81a内抽真空,因此工件W从第一孔4a向停止槽81a在箭头H的方向上开始
移动。该情况下,连通孔4b4作为空气喷出装置发挥功能。再有,将时间经
过时的状态在图15(a)、(b)中表示。
如图15(a)、(b)所示,工件W与停止槽81a内的壁面81b触接而停
止,并在停止槽81a内收置。在该状态下,工件W的长度方向两端面(图2
中的Wd和We)位于与吸附管嘴85的前端部85a的长度方向两端面大体相同
的平面上。而且,从在停止槽81a的正上部分形成的透明传感器窗82的上侧
配置的光传感器83向停止槽81a内照射的光的反射通过将工件W在停止槽
81a中收置而变化,因此光传感器83检测该变化,以检测工件W在停止槽81a
中收置。而且,切换阀87、87b成为中立,切换阀87c与真空源11连接。这
样,停止槽81a内的工件W在吸附管嘴85的前端部85a的上表面85as(参照
图10)被真空吸附。将该状态刚形成后的情况在图16(a)、(b)中表示。
(吸附管嘴85的后退位置)
在图16(b)中,吸附管嘴85在吸附工件W的状态下,通过未图示的驱
动机构的作用,而在转轴84内向箭头J的方向下降。即,吸附管嘴85在吸附
工件W的状态下,向与输送台2的输送方向及工件W的长度方向正交的下方
移动。而且,作为工件W的上表面的发光面Wa在到达比台基座1的上表面
稍靠下之处时停止。接着,吸附管嘴85位于后退位置。将该状态在图17(a)、
(b)中表示。
其次,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机构的作用,而使吸附管嘴85在吸附工件W
的状态下与转轴84一体地如图18所示那样绕顺时针方向(箭头K的方向)
旋转90°。将旋转结束的状态在图19(a)、(b)中表示。这里,工件W
的形成有电极Wc1及Wc2的面Wb如图6那样在第一孔4a中收置的状态下预
先与图3所示的壁面4a2相对。因此,在该绕顺时针方向的旋转结束时,如
图19(a)、(b)所示,面Wb朝向输送台2的外侧。此外,在图19(a)、
(b)中,第二孔4b位于台基座1内的工件W的正上位置处,其长度方向与
工件W的长度方向一致。
如上所述,在工件W的旋转结束时,如图20(a)、(b)所示,吸附
管嘴85在吸附工件W的状态下,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机构的作用,而在转轴
84内向箭头Y的方向上升。而且,吸附管嘴85的前端部85a的上表面85as(参
照图10)在与台基座1的上表面一致时停止,切换阀87c成为中立(吸附管
嘴85的初期位置)。
将该状态在图21(a)、(b)中表示。在图21(a)、(b)中,工件
W在第二孔4b中收置,图21(a)所示的第二孔4b内的连通槽4b4如上述那
样与图21(b)所示的真空源11连接。这样,将第二孔4b内的工件W真空
吸附,工件W的形成有电极Wc1及Wc2的面Wb朝向输送台2的外侧方向。
此外,工件W的发光面Wa朝向第二孔4b的上侧。将如上述那样在第二孔4b
内收置的工件W作为立体图在图22中表示。如图21(a)、(b)所示,工
件W在第二孔4b收置而被真空吸附,切换阀87c成为中立,从而工件W和吸
附管嘴85的前端部85a的上表面85as(参照图10)容易远离。
而且,在图21(a)、(b)的状态下,吸附管嘴85与转轴84一体地绕
逆时针方向(向与图18所示的箭头K相反的方向)旋转90°。在旋转结束
时,吸附管嘴85回到图13(a)、(b)所示的初期位置。
在以上的说明中,工件W的形成有电极Wc1及Wc2的面Wb如图6所示
那样与第一孔4a的壁面4a2相对,在图18中吸附管嘴85和转轴84是绕顺时针
方向旋转,但是,在方向判断部7中判断为工件W的形成有电极Wc1及Wc2
的面Wb如图7那样与第一孔4a的壁面4a1相对的情况下,在方向变换部8中
吸附工件W的吸附管嘴85及转轴84的旋转方向成为逆时针方向(与图18所
示的箭头K相反的方向)。
然后,输送台2旋转,将工件W送至检查部9。在工件W到达该检查部9
时,输送台2停止,在检查部9中,使探针92a及92b与工件W的电极Wc1及
Wc2触接来实施光学特性检查(图23至图29)。
再有,在检查部9的光学特性检查中,向电极Wc1及Wc2之间施加直流
电压而使发光面Wa发光,通过与发光面Wa相对设置的传感器来检查光的
波长、辉度等光学特性。
然后,探针92a及92b从工件W的电极Wc1及Wc2离开,输送台2再次旋
转,将工件W送至分类排出部10。
到达分类排出部10的工件W根据在检查部9实施的光学特性检查的结
果来分类为预先决定的预定等级。而且,将工件向与各等级对应的未图示
的排出箱通过未图示的排出机构的作用来排出。
其次,对方向变换部8及检查部9的工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30是方向变换部8及检查部9的工作涉及的时序图。关于图30中的“台
旋转/停止”,在H电位期间使输送台2旋转,在L电位期间使输送台2停止。
此外,关于“检查”,在H电位期间,如图24至图28所示,在检查部9中使
探针92a及92b与工件W的电极Wc1及Wc2触接来实施光学特性检查,而后
使探针92a及92b从工件W的电极Wc1及Wc2离开。此外,关于“工件移动”,
在H电位期间,如图13至图15所示,在方向变换部8中使工件W从第一孔4a
向停止槽82a移动。
此外,关于“工件下降”,在H电位期间,如图15至图17所示,在方
向变换部8中工件W在吸附管嘴85吸附的状态下在转轴84内下降。另外,关
于“工件旋转”,在H电位期间,如图17至图19所示,在方向变换部8中工
件W在吸附管嘴85吸附的状态下与转轴84一体旋转90°。再有,关于“工
件上升”,在H电位期间,如图19至图21所示,在方向变换部8中工件W在
吸附管嘴85吸附的状态下在转轴84内上升。还有,关于“管嘴旋转返回”,
在H电位期间,如图21至图13所示,在方向变换部8中工件W在第二孔4b中
收置而使吸附管嘴85将工件W放开的状态下回到初期位置。
在图30中,检查部9的检查的所需时间t1与现有技术的所需时间t1(图
46)大体相同,为130ms。其原因是,任一所需时间都是探针的进退所需
的时间和在使探针与电极触接的状态下测定所需的时间的总和。这里,图
30的所需时间t2的“工件移动”、所需时间t3的“工件下降”、所需时间t4
的“工件旋转”、所需时间t5的“工件上升”、所需时间t6的“管嘴旋转
返回”皆是方向变换部6的工作。而且,这些工作在输送台2停止期间与检
查部9的检查并行地进行。
而且,作为方向变换部8的各工作的所需时间的一例,有t2=10ms、t3
=20ms、t4=20ms、t5=20ms、t6=20ms,这些时间的总和成为t2+t3+t4
+t5+t6=90ms。该时间比检查部9的检查的所需时间短。
这样,在本发明中,方向变换部8的工作与检查部9的工作并行地进行,
且方向变换部8的工作时间比检查部9的工作时间短。因此,在图30中,作
为输送台2的停止时间的T1、即实质的检查时间是与作为在检查部9中进行
检查自身的时间的t1相等的130ms。在表示后述的比较例的时序图的图46
中,作为输送台200的停止时间的T2即实质的检查时间成为对于作为在检
查部900中进行检查自身的时间的t1加上使工件W从工件收置孔400移动的
时间t7及t8的时间,增加约38%。
与之相对,本发明的情况下,如上所述,作为输送台2的停止时间的
T1即实质的检查时间与作为在检查部9中进行检查自身的时间的t1相比没
有增加。因此,可提高整体的作业效率。
再有,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分离供给部6中在第一孔4a中收置
的工件W的形成有电极Wc1及Wc2的面Wb与壁面4a1或4a2中任一个相对,
但是,在用线性供给器5输送工件W时,预先将面Wb的方向对齐,在分离
供给部6中在第一孔4a中收置的工件W的面Wb可总是与例如壁面4a2相对。
该情况下,省略方向判断部7,使在方向变换部8中吸附管嘴85在吸附工件
W的状态下与转轴84一同旋转90°的方向总是为绕顺时针方向。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检查部9的检查项目作为光学特性进行说
明,但是,检查部9的检查项目不限于光学特性。
再有,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于配置一个检查部9来作为检查构件的装
置进行说明,但是,检查部的数量不限于一个。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以下的装置,在检查部9之后,配置
分类排出部10,该分类排出部10根据在检查部9中实施的检查的结果来将工
件分为预先决定的预定等级,以向与各等级对应的未图示的排出箱排出。
这里,可代替分类排出部10而配置根据检查的结果将工件W分为合格品和
不合格品以排出到与各产品对应的排出箱的排出部,此外,也可配置在同
样地将工件分类而仅排出不合格品之后将合格品插入承载带的凹部而粘贴
覆盖带的卷带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输送台2水平设置的情况,但是,
也可适用于将输送台2垂直设置的情况或倾斜设置的情况。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使用旋转的圆形的输送台2来作为输
送体的实例,但是,也可使用作为输送台转动的循环输送带。
比较例
其次,通过图31至图46来说明本发明的比较例。在图31中表示比较例
涉及的工件输送检查装置的俯视图。工件输送检查装置X1具有固定的台基
座1和在台基座1上配置的作为输送构件的输送体的圆形的输送台200。输送
台200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机构的作用,而在中心轴3的周围绕顺时针方向(箭
头A的方向)间歇移动即间歇旋转。在输送台200的周缘部设有单独收置工
件W的多个工件收置孔400。
在输送台200的外侧,配置有将工件W向输送台200在箭头B的方向上
输送的直线状的线性供给器500。线性供给器500的终端部分设置有位于输
送台200的周缘部且在此处将工件单独收置于工件收置孔400中的作为分离
供给构件的分离供给部600。在工件在工件收置孔400中收置的状态下使输
送台200间歇旋转时,将工件向箭头A的方向输送。沿该输送路径,配置有
作为检查构件的检查部900和作为分类排出构件的分类排出部10。检查部
900进行工件的特性检查,分类排出部10根据检查部900的检查结果将工件
分为预定的等级以向与各等级对应的未图示的排出箱排出。
工件收置孔400的上表面在从分离供给部600到分类排出部10的输送台
200的旋转路径中由台盖21覆盖。再有,沿输送台200的周缘部的外侧,设
置有将输送台200包围的形状的导引壁22。
这里,工件W是长方体形状的发光二级管(LED),在形成长度方向
的四个面中的一个面上形成发光面Wa,并且在与发光面Wa相邻的面Wb
上形成有电极Wc1及Wc2(参照图2)。电极Wc1是正极,电极Wc2是负极,
在电极Wc1及Wc2之间施加电压以使电极Wc1侧为正时发光面Wa发光。电
极Wc1及Wc2的极性显示Wx在1发光面Wa的角部设置。图2的情况下,靠
近极性显示Wx的电极Wc2是负极。这样,将在与发光面相邻的面形成有电
极的LED称为侧视LED,大量的产品在市场销售。
将工件收置孔400的放大立体图在图32表示。如图32所示,工件收置孔
400具有朝向输送台200的外侧的开口部401。工件收置孔400的下表面成为
台基座1的上表面。此外,通过用壁面402、403、404来形成开口部401,而
将工件W以图2的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面Wd或We从开口部401朝向输送台
200的外侧的姿势在工件收置孔400内收置。这里,工件W的发光面Wa是透
明树脂制,因此需要注意以在输送时不会损伤。此外,在检查部的特性检
查中,向电极Wc1和Wc2之间施加直流电压来使发光面Wa发光,并检查光
的波长、辉度等光学特性。因此,需要设置与发光面Wa相对地进行这些检
查的传感器。
这里,在收置工件W以使发光面Wa位于将工件收置孔400包围的各面
中的下表面时,有可能在间歇旋转时产生在工件W和台基座1的摩擦而损伤
发光面Wa。此外,在收置工件W以使发光面Wa与壁面402和/或403相对时,
输送台200在箭头A的方向上间歇旋转,因此在旋转开始时和/或停止时发光
面Wa与壁面402或403碰撞,而有可能损伤发光面Wa。
另一方面,在检查部900中设置与发光面Wa相对地进行波长和/或辉度
等的检查的传感器的位置优选为输送台200的上侧或下侧。基于这些理由,
在将工件W收置于工件收置孔400内时,进行收置以使发光面Wa位于工件
收置孔400的上表面。此时,形成有电极Wc1及Wc2的面Wb通过端面Wd
和We中的任一个从开口部401朝向输送台200的外侧而与壁面402或403中
任一个相对。但是,这里,根据在后述的检查部900设置的探针903a和903b
与电极Wc1和Wc2的位置关系,如图33所示,收置成面Wb与相对于箭头A
所示的输送台200的旋转方向为后方的壁面403相对。
此外,在图32中,在构成工件收置孔400的壁面中的、位于开口部401
的相反侧的壁面404的接近台基座1的地点开有连通孔405。连通孔405在分
离供给部600、检查部900、分类排出部10等中与真空源或压缩空气源连通,
具有将工件收置孔400内抽真空或向工件收置孔400内供给压缩空气的作
用。
其次,在下面详述由此类构成形成的比较例的作用。在图31中,在将
工件W向未图示的零件供给器供给时,通过其作用来将工件W以长度方向
为前进方向而向线性供给器500移载。而且,线性供给器500通过振动将工
件W向箭头B的方向输送,在其中途通过未图示的整列构件而将图2所示的
工件W的发光面Wa与线性供给器500的上表面侧对齐,并且在图2中使工件
W的形成有电极Wc1及Wc2的面Wb与从箭头L观察侧对齐。将其情况作为
图31中的区域T的放大俯视透视图在图34中表示,且将作为图31中的方向L
放大透视图在图35中表示。在图34及图35的状态下将面的方向对齐而用线
性供给器500来一列连续输送的工件W到达线性供给器500的终端部分,在
停止的输送台200的周缘部中与工件收置孔400的开口部401相对。
而且,通过在该相对部分设置的分离供给部600的作用来将工件W一个
个分离,再有,在输送台200分离供给部600停止期间,图32所示的连通孔
405与未图示的真空源连通而将工件收置孔400的内部抽真空。因此,工件
W如图34所示那样在工件收置孔400中收置。此时,如上述那样与分离供给
部600相对的输送台200的上表面由台盖21覆盖,因此将工件收置孔400的内
部保持密闭性,且可高效地进行抽真空。
其次,输送台200间歇旋转,在工件W到达检查部900时输送台200停止。
此类间歇旋转在分离供给部6、检查部900、分类排出部10的各部间进行,
间歇旋转中,图32所示的连通孔405不会与真空源连通,因此离心力在工件
收置孔400内的工件W作用。但是,由于设置图31所示的导引壁22,因此工
件W不会从工件收置孔400向输送台200的外侧飞出。此外,台盖21将工件
收置孔400的上表面覆盖,因此不会因在间歇旋转中产生的振动而使工件W
从工件收置孔400向输送台200的上方飞出。
使用图26至图45来作为放大俯视图说明检查部900的构成和工作。这
里,为了便于说明,在图36至图45中省略台盖21及导引壁22。图36表示输
送台200在箭头A的方向上间歇旋转以将工件W向检查部900输送,且刚在
检查部900停止前的情况。在检查部900中,在输送台200的外侧配置检查部
组块901,在检查部组块901内,在输送台200停止时与工件收置孔400的开
口部401相对的位置处,形成有检查室902,该检查室902具有可从工件收置
孔400将工件W引出到输送台200的外侧而收置的形状。此外,在检查部组
块901内,对于检查室902,在输送台200的旋转方向(箭头A)的后侧,设
有探针903a及903b,该探针903a及903b与未图示的直流电压源连接,且通
过未图示的驱动机构的作用来对检查室902进退自如。
在检查室902的壁面中的、离工件收置孔400最远的壁面904的与台基座
1相邻的位置处,设有连通孔905。连通孔905经由在台基座1内设置的控制
配管906而与切换阀907连接,切换阀907使控制配管906与真空源908或压缩
空气源909连接。
即,切换阀907在将控制配管906和真空源908连接时将检查室902内抽
真空,切换阀907在将控制配管906和压缩空气源909连接时向检查室902内
供给压缩空气。此外,切换阀907可使控制配管906成为与真空源908或压缩
空气源909中任一个都不连接的状态。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该状态称为中立。中立的情况下,检查室902内没
有抽真空,且对检查室902内也不进行压缩空气的供给。该情况下,由于检
查室902在检查部组块902内设置,因此将其内部保持密闭性,且可高效地
进行抽真空及压缩空气供给。此外,在工件收置孔400内的壁面404设置的
连通孔405(参照图32)在工件收置孔400位于检查部90附近期间经由在台
基座1内配置的控制配管910而与切换阀911连接,切换阀911与真空源908
及压缩空气源909连接。即,切换阀911在将控制配管910和真空源908连接
时将工件收置孔400内抽真空,切换阀911在将控制配管910和压缩空气源
909连接时向工件收置孔400内供给压缩空气。此外,切换阀911可使控制配
管910成为与真空源908或压缩空气源909中任一个都不连接的状态。
与切换阀907的情况同样地,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该状态称为中立。中
立的情况下,工件收置孔400内没有抽真空,且对工件收置孔400内也不进
行压缩空气的供给。该情况下,由于如上述那样将台盖21覆盖工件收置孔
400的上表面,因此将工件收置孔400的内部保持密闭性,且可高效地进行
抽真空及压缩空气供给。
在图36中,探针903a及903b停止。此外,切换阀907是中立的,切换阀
911与真空源908连接。图37表示输送台200在检查部900刚停止后的情况。
收置工件W的工件收置孔400的开口部401与检查室902相对。此时,由于将
工件收置孔400内抽真空,因此工件W在工件收置孔400内保持。
这里,将切换阀907切换而与真空源908连接,且将切换阀911切换而与
压缩空气源909连接。图38中表示刚实施该切换后的情况。通过切换,将检
查室902内抽真空,并向工件收置孔400内供给压缩空气,因此工件W开始
从工件收置孔400向检查室902在箭头C方向上移动。
在从该状态继续经过时间时,如图39所示,将工件W从工件收置孔400
取出而与检查室902的壁面904触接以停止。在工件W停止时,将切换阀011
切换而成为中立。
其次,如图40所示,探针903a及903b开始从初期位置向检查室902在箭
头D方向上进出。
而且,在从该状态继续经过时间时,如图41所示,探针903a及903b与
图2所示的工件W的电极Wc1及Wc2触接。这里,探针903a及903b在图40
所示的箭头D的方向上进出,与工件W的电极Wc1及Wc2可靠地触接。因
此,在将工件W在工件收置孔400中收置时,如图33所示,收置成如上述那
样设置电极Wc1及Wc2的面Wb(参照图2)与相对于箭头A所示的输送台
200的旋转方向为后方的壁面403相对。
在探针903a及903b与工件W的电极Wc1及Wc2触接时,向工件W施加
直流电压,图2所示的发光面Wa发光。如上述那样将发光面Wa朝向工件收
置孔400的上表面收置,工件W在检查室902内收置的状态下与检查室902
的上表面相对。检查室902的上表面侧的检查部组块901内设置有未图示的
传感器,在发光面Wa发光时接收该光而进行波长、光度等光学特性的检查。
在检查结束时,如图42所示,探针903a及903b在箭头E方向上开始退出而
从工件W的电极Wc1及Wc2离开。而且,在时间继续经过时,如图43所示,
探针903a及903b回到原位置而停止。在该状态下,将切换阀907切换而与压
缩空气源909连接,并且将切换阀911切换而与真空源908连接。通过切换,
向检查室902内供给压缩空气,并将工件收置孔400内抽真空,因此工件W
开始从检查室902向工件收置孔400在箭头F的方向上移动。
在时间从该状态继续经过时,如图44所示,工件W与工件收置孔400
的壁面404触接而停止,并回到工件收置孔400。在该状态下,将切换阀907
切换而成为中立。然后,如图45所示,输送台200在箭头A的方向上开始旋
转,将工件W向分类排出部10输送。到达分类排出部10的工件W根据在检
查部900中实施的光学特性检查的结果而被分为预先决定的预定等级。而
且,向与各等级对应的未图示的排出箱而朝工件收置孔400内供给压缩空气
以排出。
以上那样的比较例的工件输送检查装置X1中,存在以下的问题。
即,图46是检查部900的工作涉及的时序图,如图46所示,关于“台旋
转/停止”,在H电位期间输送台200旋转,在L电位期间输送台200停止。
此外,关于“工件取出”,在H电位期间如图38至图39那样将工件W从工
件收置孔400取出到检查室902。此外,关于“检查”,在H电位期间如图
40至图43那样使探针903a及903b与工件W的电极Wc1及Wc2触接而实施光
学特性检查后,使探针903a及903b从工件W的电极Wc1及Wc2离开。此外,
关于“工件返回”,在H电位期间如图43至图44那样使工件W从检查室902
向工件收置孔400返回。
在图46中,进行所需时间t7的“工件取出”、所需时间t1的“检查”、
所需时间t8的“工件返回”这三个动作,可知这些所需时间的总和是输送
台200的停止时间T2。作为所需时间的一例,有t1=130ms、t7=25ms、
t8=25ms,T2=t1+t7+t8=180ms。即,在“检查”的所需时间130ms加
上“工件取出”和“工件返回”的各所需时间而增加到180ms,意指输送
台200的停止时间T2与仅“检查”的情况相比为180ms/130ms≈1.38,即长
约38%。这与实质的检查时间长约38%相同。在检查部900中需要“工件取
出”和“工件返回”的理由是,工件W是侧视LED,如图2所示,发光面
Wa和形成电极Wc1及Wc2的面Wb相邻。
侧视LED是需要很多且生产急速增加的部件,因此强烈期望检查时间
的缩短,但是,比较例所示的工件输送装置的情况下,在上述数值例中检
查时间长约38%,难以满足检查时间的缩短的要求。
与之相对,根据本发明,可在检查部不中断检查工序地连续进行,且
可提高整体的作业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