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蒸汽爆炸及冲击波发生装置、发动机及涡轮装置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产生水蒸汽爆炸及冲击波的装置、以及利用该装置产生的
水蒸汽爆炸的力及同时产生的冲击波来进行驱动的发动机以及涡轮装置的
基本技术。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水在特殊条件下瞬间被加热到370℃左右的高温时,会发生
爆炸现象。所述爆炸现象通常被称为“水蒸汽爆炸”,例如,通过非常高温
的金属熔融体与水的接触而产生,或者通过岩浆与水的接触而产生,另外,
通过被加热的炸油与水的接触也会产生。
对于水蒸汽爆炸,虽然已有若干研究报告,但从现状来看,仍有很多
未知的部分。但是,考虑到水在汽化时的体积膨胀率,可以想到水在瞬间
汽化时产生的爆炸能量非常大。
于是,进行了将水蒸汽爆炸的力作为动力等来利用的尝试。在专利文
献1中,向在真空中放电而处于高温状态的房间喷射水而产生水蒸汽爆炸。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向被供给高频电流而通过电磁感应被加热的燃烧
室内喷射水,得到水蒸汽爆炸。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愿2000-106916号申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229965号公报
发明的概要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申请的发明人为了找出水蒸汽爆炸的机理,做了若干实验。首先,
在加热到高温的金属的表面滴下水滴。不管升高金属的表面温度,以及改
变滴下的水量,滴下的水滴也只是在金属表面汽化蒸发,并未发生爆炸。
该结果在金属温度超过熔点而导致金属熔融的情况下也一样(第一实验)。
接着,本申请的发明人将高温溶解的金属倒入到水中。其结果,在熔
融金属的周边观察到了水蒸汽爆炸(第二实验)。
此外,本申请的发明人进行了将水滴滴落到炸油表面的实验。在滴下
的水滴停留在被加热的油的表面的期间,与金属的情况相同,也只是引起
汽化蒸发。但是,水的比重大于油的比重。当滴下的水的量较多时,水在
汽化蒸发全部结束之前,沉到油中。如果油的温度足够高,则沉下去的水
必定爆炸而发出声音。只要油温在300℃左右以上,就能够引起水蒸汽爆炸,
在达到350℃以上时,确认到了更加激烈的水蒸汽爆炸的发生(第三实验)。
由第一实验可知,只是向高温物质的表面滴下水,不会引起水蒸汽爆
炸。这种情况无论物质温度有多高都一样。这是由于,即使水与高温物质
接触,在常压下会在100℃沸腾,不会升高到约100℃以上,不会产生水蒸
汽爆炸的因素、即水的高温化。但是,在水中倒入高温物质的情况下(第
二实验),向高温液态物质的内部间歇性地注入了少量水的情况下(第三实
验),即使温度不是特别高,仍会引起水蒸汽爆炸。第二和第三的实验的共
同点在于,引起水蒸汽爆炸的地方被液体密闭。在此,“被~密闭”单纯是
指“整体被~包围而没有与大气连通的出逃地方”的意思。在第二实验中,
爆炸部位被作为液体的金属和作为液体的水包围。在第三实验中,在水沉
没到油中的情况下,被作为液体的油包围。在这种密闭的状况下,温度较
差大的两种不同性质的液体接触,从高温液体侧向低温液体侧发生热移动,
水温超过100℃,水被瞬间加热到与相邻的液体的温度大致相同的程度。对
于该过程,很难说其机理已被明确,但是通过实验可知,通过水瞬间远远
超过100℃的高温化现象,快速发生激烈的水蒸汽膨胀,导致引发高压的水
蒸汽爆炸。此外还了解到,通过瞬间的水蒸汽爆炸,同时产生冲击波,爆
炸的压力和膨胀速度进一步增大。
相对于此,在第一实验中,水的周围充满大气,而未处于被液体密闭
的状态,所以未能引起水蒸汽爆炸。
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能量生成装置中,在真空中向加热到高温的汽化
室喷射水,得到水蒸汽爆炸。但是,在第一实验中确认到,不管加热到多
么高的温度,只是向高温的物质表面喷射水,不能引起水蒸汽爆炸。在该
装置中,为了通过放电得到高温状态,将汽化室设为真空状态,然而在真
空状态下水会在引起水蒸汽爆炸之前汽化,所以难以想象通过该装置能够
产生水蒸汽爆炸。
在上述专利文献2的喷气发动机中,由于未充分公开水蒸汽爆炸的机
理,所以不能断言,但是即使单纯在燃烧室内加热到高温,不会发生水蒸
汽爆炸这一点,与第一实验相同。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发明人,在用于收纳保持在300℃以上高温的液体的容器的底
部设置开关阀,从所述开关阀向高温液体中间歇性地注入水,从而制作出
“被液体密闭的状态”,成功地引起了水蒸汽爆炸。其详细原理省略,与水
蒸汽爆炸同时产生的冲击波使爆炸流体的压力和膨胀速度进一步增大,从
而开辟了将通过水蒸汽爆炸产生的伴随冲击波的高压的爆炸流体的能量作
为发动机或涡轮机的动力应用的道路。
第一发明为水蒸汽爆炸及冲击波发生装置,具备:水蒸汽爆炸室,具
有液体保持容器和注入口,液体保持容器用于保持温度在300℃以上的高温
液体,注入口用于从液体保持容器中保持的高温液体的底部侧间歇性地注
入水;加热装置,将所述高温液体保持在300℃以上的高温;以及注入阀部,
在所述注入口控制水的间歇性注入。
第一发明涉及用于产生水蒸汽爆炸及冲击波的装置,是本发明的最基
本的发明。
第二发明涉及发动机,具备:第一发明所述的水蒸汽爆炸及冲击波发
生装置;活塞,利用在该水蒸汽爆炸及冲击波发生装置中产生的水蒸汽爆
炸的力及同时产生的冲击波来进行驱动;以及转换部,将活塞运动转换为
旋转运动。
第二发明至第六发明涉及将在第一发明的水蒸汽爆炸及冲击波发生装
置中得到的水蒸汽爆炸的力和同时产生的冲击波作为动力源的发动机,第
二发明是其中最基本的发明。
第三发明涉及的发动机,在第二发明所涉及的发动机的基础上,还具
有返回通道,收容活塞上推后的水蒸汽与高温液体的混合物、即爆炸流体。
第四发明涉及的发动机,在第三发明所涉及的发动机的基础上,还具
有水蒸汽排出口,将从流入到返回通道的爆炸流体之中分离出的水蒸汽排
出。
第五发明涉及的发动机,在第四发明所涉及的发动机的基础上,在返
回通道内下部还具有返回泵,该返回泵使流入到返回通道的爆炸流体之中
的高温液体回流到爆炸室
第六发明涉及的发动机,在第五发明所涉及的发动机的基础上,在活
塞上设置有活塞阀,活塞阀通过在上死点附近撞击设置在缸体上的上阻碍
突起而进行打开动作,通过在下死点附近撞击设置在缸体或液体保持容器
上的下阻碍突起而进行关闭动作。
第七发明涉及涡轮装置,具备:第一发明所述的水蒸汽爆炸及冲击波
发生装置;以及涡轮机,利用由该水蒸汽爆炸及冲击波发生装置产生的水
蒸汽爆炸的力及同时产生的冲击波来进行驱动。
第七发明至第九发明涉及将在第一发明的水蒸汽爆炸及冲击波发生装
置中得到的水蒸汽爆炸的力和同时产生的冲击波作为动力源的涡轮装置,
第七发明是其中最基本的发明。
第八发明涉及的涡轮装置,在第七发明所涉及的涡轮装置的基础上,
具备多个水蒸汽爆炸及冲击波发生装置,还具有控制部,该控制部用于对
各个水蒸汽爆炸及冲击波发生装置的注入阀部间歇性地注入水的定时进行
控制。
第九发明涉及的涡轮装置,在第八发明所涉及的涡轮装置的基础上,
在水蒸汽爆炸及冲击波发生装置的周围设置有用于回收飞散的高温液体的
循环高温液体池,在水蒸汽爆炸及冲击波发生装置中设置有用于从循环高
温液体池导入高温液体的高温液体导入阀。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虽然还不能说是完全明确了其机理,但是提出了能够可靠地产
生水蒸汽爆炸和同时产生的冲击波的装置,由此提供了水蒸汽爆炸及冲击
波的研究开发的实验手段,并为了向发动机、涡轮机的应用开辟了道路。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概要图。
图2是示出实施例1的耐压阀的结构和功能的图。
图3是能够防止在水蒸汽爆炸时的爆压下高温液体逆流到注入口内部
的另一个注入阀部的图。
图4是实施例2的发动机的结构图。
图5是活塞和活塞阀的结构图。
图6是刚刚从注入口间歇性地注入了水之后发生水蒸汽爆炸的瞬间的
图。
图7是伴随由水蒸汽爆炸产生的冲击波的爆炸流体正在向上推缸体内
的活塞时的图。
图8是被爆炸流体上推的活塞到达了上死点的瞬间的图。
图9是设置在返回通道下部的返回泵将返回通道内部的高温液体压入
到液体保持容器内的图。
图10是实施例3的涡轮装置的概要立体图。
图11是实施例3的涡轮装置的剖视图。
图12是示出高温液体导入阀的动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涉及第一发明。实施例2涉及第二发明至第六发明。实施例3
涉及第七发明至第九发明。并且,本发明不限于下面的实施方式,在不脱
离其宗旨的范围内,能够以各种方式实施。
【实施例1】
《实施例1的概要》
实施例1涉及第一发明中的水蒸汽爆炸及冲击波发生装置。
图1是实施例1的概要图。在液体保持容器0101的内部保持有熔融金
属等高温液体0102。在液体保持容器的周围设置有用于将高温液体保持在
高温的加热装置0103。在液体保持容器的底部设置有用于间歇性地注入水
的注入口0104,还具有堵住注入口的耐压阀0105。耐压阀利用弹簧0106
的力堵住注入口,当耐压阀0106被定时凸轮0107上推时,从耐压阀与注
入口之间的缝隙间歇性地注入水。若高温液体的底部被间歇性地注入水,
在被液体密闭的状态下,热从高温液体迅速地向水移动,发生水蒸汽爆炸
及冲击波。
在水蒸汽爆炸及冲击波发生装置的上部设置有盖0108和排气口0109,
盖0108用于挡住因爆炸而飞散的高温液体与水蒸汽的混合物(下面将该混
合物称为“爆炸流体”),排气口0109用于仅使水蒸汽逃出上部。因水蒸汽
爆炸及冲击波而飞散的高温液体被盖挡住之后下落而被再利用,而水蒸汽
从排气口排出。
在液体保持容器上还设置有用于监视内部的高温液体温度的温度计
0110。
《实施例1的构成要件的说明》
第一发明的水蒸汽爆炸及冲击波发生装置具有水蒸汽爆炸室、加热装
置、以及注入阀部。水蒸汽爆炸室具有液体保持容器和注入口。下面分别
进行说明。
“液体保持容器”保持温度在300℃以上的高温液体。由于液体保持容
器要保持高温液体,所以首先耐热性要优异。但是,作为高温液体的温度,
在300℃~400℃左右发生水蒸汽爆炸,如果没有什么特殊情况要使用更高
温度的液体,采用铁等一般的材料就足够。接着,液体保持容器需要具有
足够抵抗在水蒸汽爆炸中产生的压力和冲击波的强度。水蒸汽爆炸发生时
的气压将达到几百个大气压,液体保持容器需要采用能够抵抗这种突然产
生的压力的材料和结构。此外,在将加热装置安装在液体保持容器外部的
情况下,由于来自加热装置的热通过在液体保持容器中传导而对内部的液
体进行加热,所以优选热传导性高的材料。
“高温液体”优选熔点在300℃以下的金属,然而也可以使用熔点为300
℃以上的金属。作为熔点在300℃以下的金属,可以举出锡、铋、钋或低熔
点合金等。其中,锡的熔点较低为232℃,容易处理,且容易获得,所以在
本发明的水蒸汽爆炸及冲击波发生装置中主要使用锡。另外,通过实验确
认到,采用铋时,也能产生水蒸汽爆炸及冲击波。钋是放射性物质,难以
处理。从炼造公司的事故报告等容易推测出熔点大于300℃的金属也没有问
题。其中,在该情况下,需要特别考虑液体保持容器、注入阀部的强度和
耐热性。
高温液体也可以是油。其中,在采用油的情况下,存在燃烧危险,所
以需要选择燃点高的油。高温油存在汽化或变质的问题,所以油比金属难
以使用。
“注入口”为了“从保持在液体保持容器中的高温液体的底部侧间歇性
地注入水”,而被设置在液体保持容器的底部。“底部”是指,液体保持容
器之中的被高温液体淹没的部分,只要是被高温液体淹没到能够制作出产
生水蒸汽爆炸的密闭状态程度的部分即可。但是,从制作密闭状态的观点
来看,过于接近高温液体的表面的部分也不太好。
从间歇性地注入用于产生水蒸汽爆炸的适量的水的观点出发,如何设
定注入口的直径也非常重要。在实施例1的水蒸汽爆炸及冲击波发生装置
中,将注入口的直径设定为5毫米。然而,注入口的直径应该根据高温液
体的种类、量、温度、耐压阀开放时间的长短、所注入的水的水压等之间
的关系相对地决定,无法说某个特定的大小最佳。注入口的形状必须形成
为,当注入阀部的耐压阀关闭时,耐压阀的头与注入口密合,在发生水蒸
汽爆炸时,高温液体不会泄漏。在实施例1的水蒸汽爆炸及冲击波发生装
置中,注入口的形状形成为圆锥形。也就是说,类似刚好能够收容具有碟
型头的螺丝的头部分的、螺丝孔开口部的形状。但是,只要是不会发生高
温液体泄漏的形状即可,也可以采用其他形状。
“水蒸汽爆炸室”由所述液体保持容器和注入口构成,如图1所示,优
选在其上部设置盖和排气口,盖用于挡住伴随由水蒸汽爆炸而产生的冲击
波的爆炸流体,排气口用于将水蒸汽排出到外部。另外,可以设置用于监
视液体保持容器内部的高温液体的温度的温度计。
“加热装置”将液体保持容器中的所述高温液体保持在300℃以上的
高温。加热装置可以采用将电热线缠绕在液体保持容器外部的结构。另外,
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设置多个贯穿液体保持容器内部的管,在该管内
部穿通电热线,从而提高热传导效率。虽然在图1中进行了省略,在实施
例1的水蒸汽爆炸及冲击波发生装置中,为了提高热效率,采用了用隔热
材料将加热装置的周围包围的结构。
所述高温流体的加热机构也可以利用电加热、由燃烧物的燃烧进行的
加热、或通过线性菲涅耳透镜等将太阳光聚光来进行加热等。这些可以根
据发明的利用目的进行选择。
并且,作为加热方法,可以直接对本发明的水蒸汽爆炸室、缸体、返
回泵等进行加热,在从水蒸汽爆炸室离开的位置设置加热器,用由保温管
构成的流体通道将水蒸汽爆炸室和加热器连结,循环用于需要已加热的高
温流体的液体保持容器。
将高温液体的温度设定为多少度,会影响到能够引起水蒸汽爆炸及冲
击波、及其大小,所以尤为重要。在作为高温液体使用了锡的情况下,在
300℃左右时,发生小规模的爆炸,在350~370℃左右,发生剧烈的爆炸。
在专利文献1中,将用于产生水蒸汽爆炸的加热室的温度设为3000℃左右
的高温,如上所述,即使不达到那样的高温,也能够产生水蒸汽爆炸。
“注入阀部”在所述注入口中控制水的间歇性注入。如图1所示,在所
述注入口上连接有用于供给水的管,水被施加了预定的压力。注入阀部通
过阀的打开和关闭来控制间歇性地注入水时的注入时期和注入量。在注入
阀部的功能上重要的是,注入用于引发水蒸汽爆炸的适量的水,在发生水
蒸汽爆炸后立即关闭阀,切断水的注入,且防止高温液体注入到注入口内
部。
作为控制间歇性地注入的水的量的方法,首先调整供给到注入口的水
的压力。作为通过注入阀部调节水量的方法,首先是抬起阀的高度的微调,
第二是抬起阀的时间长度的调节。这些可以通过改变定时凸轮的形状,或
设置调整定时凸轮和耐压阀的缝隙的机构来实现。在不采用定时凸轮,而
是通过电磁方法进行耐压阀控制的情况下,通过电子计算机进行控制。
在水蒸汽爆炸发生后立即关闭阀,以防止高温液体流入到注入口内部,
这非常重要。这是因为存在这样的危险,高温液体为熔融金属时,进入到
注入口内部而被冷却的熔融金属凝固在注入口,给阀的开关造成障碍。当
发生水蒸汽爆炸时,液体保持容器内部的压力瞬间提高,需要与其相应地
关闭阀。在实施例1的水蒸汽爆炸及冲击波发生装置中,采用了利用由水
蒸汽爆炸产生的压力来关闭阀的结构。
图2是表示实施例1的耐压阀的结构和功能的图。在耐压阀中,其注
入口侧轴(shaft)0201和定时凸轮侧轴0202以能够沿轴向稍微伸缩的方
式连接,在弹簧0203的力的作用下通常以伸长的状态固定。(A)图表示耐
压阀0204被定时凸轮0205上推,从注入口0206向高温液体0208间歇性
地注入预定的少量的水0207的情况。(B)图表示,水与高温液体接触,引
起水蒸汽爆炸0209,通过由此产生的压力0210,耐压阀的注入口侧轴0201
被下压的状态。此时,定时凸轮侧轴0202仍处于被定时凸轮抬起而不能下
降的状态。(C)图表示,定时凸轮进一步旋转而从定时凸轮侧轴的底部脱
离,定时凸轮侧轴跟着注入口侧轴也下降的情况。
实施例1的耐压阀通过上述方法在水蒸汽爆炸发生后迅速关闭阀,以
防止高温液体进入到注入口内部。
图3是能够防止高温液体因水蒸汽爆炸时的爆压而逆流到注入口内部
的另一个注入阀部的例子。在此,耐压阀0301的前端形成为呈圆锥形的形
状,与此相应地,注入口0302形成为朝向液体保持容器变细的圆锥形。为
了防止高温液体在水蒸汽爆炸时的爆压下逆流到注入口内部,通过高压注
水泵0304将蓄水器0303内的水压加压保持成大于水蒸汽爆炸的压力。耐
压阀被定时凸轮0305下压而打开,即使在喷射水的同时引起水蒸汽爆炸,
因存在压力差而不会发生逆流。另外,注水量的控制能够通过注入口的微
小的喷射口径的调整和阀的瞬间打开时间的调整来实现。
为了防止高温液体氧化,所注入的水优选使用例如通过充分沸腾等将
溶解于水中的氧气除去的无氧水。并且,水温优选稍微低于水的沸点,以
便抑制高温液体的温度下降。
【实施例2】
《实施例2的概要》
实施例2涉及通过实施例1的水蒸汽爆炸及冲击波发生装置得到的水
蒸汽爆炸力、同时产生的冲击波进行驱动的发动机。
图4是实施例2的发动机的结构图。实施例2的发动机具有水蒸汽爆
炸及冲击波发生装置0401。在水蒸汽爆炸及冲击波发生装置上部形成有缸
体0402,在缸体内收纳有能够上下移动的活塞0403。活塞由活塞主体0404
和设置于其内部的活塞阀0405构成。活塞主体上部的轴从缸体顶壁孔向外
部突出,活塞的往复运动通过由与活塞连接的连杆0406和曲柄轴0407构
成的转换部0408转换为旋转运动。在缸体上部上设置有爆炸流体排出口
0409,该爆炸流体排出口0409用于将通过水蒸汽爆炸产生的水蒸汽与高温
液体的混合物排出到缸体外。从爆炸流体排出口排出到缸体外部的爆炸流
体被导入到返回通道0410,在此过程中,比重大的高温液体向返回通道下
部移动,比重小的水蒸汽向与返回通道上部连接的水蒸汽排出口0411移动,
从而爆炸流体分离成高温液体和水蒸汽。返回通道下部形成为缸体状,在
此收纳有返回泵0412。由于液体保持容器内的高温液体成为与水蒸汽混合
的爆炸流体,从爆炸流体排出口排出到外部,所以用于下一次爆炸的高温
液体始终处于不足的状态。返回泵在通过所述转换部得到的动力的作用下
与所述活塞同步运动,将必要量的高温液体强制地送回到液体保持容器。
在返回通道与液体保持容器的连接部上设置有逆流截止阀0413,防止高温
液体在水蒸汽爆炸发生时逆流到返回通道逆流。除了在水蒸汽爆炸及冲击
波发生装置上之外,在缸体部、返回通道的周围也设置有加热装置0414。
《实施例2的构成要件的说明》
第二发明的发动机具有水蒸汽爆炸及冲击波发生装置、活塞、以及转
换部。
“水蒸汽爆炸及冲击波发生装置”是第一发明的水蒸汽爆炸及冲击波发
生装置。
“活塞”利用在水蒸汽爆炸及冲击波发生装置中产生的水蒸汽爆炸的
力、同时产生的冲击波来驱动。也就是说,在通过水蒸汽爆炸及冲击波产
生的液体保持容器内部的高压力的作用下,活塞在缸体内部被上推,得到
动力。活塞形成通常为圆筒形,然而不限于此。
“转换部”将活塞运动转换为旋转运动,通常采用将连接在曲柄轴上的
曲柄臂的曲柄销和活塞用连杆连接的结构。
第三发明的发动机,在第二发明的发动机中还具有返回通道。
“返回通道”中收纳活塞被上推后的水蒸汽与高温液体的混合物、即爆
炸流体。如上所述,返回通道的功能在于将爆炸流体分离成水蒸汽和高温
液体。该分离通过水蒸汽和高温液体的比重的不同在返回通道内部自然地
进行。也就是说,比重大的高温液体被引导向返回通道下部,比重小的水
蒸汽被引导向返回通道上部。
返回通道下部与液体保持容器连接,以便使高温液体回流。如上所述,
在连接部上设置有逆流截止阀,以防止在水蒸汽爆炸发生时爆炸流体逆流
到返回通道。
优选在返回通道的周围设置加热装置。这是因为,应该将通道内部的
高温液体送回到水蒸汽爆炸及冲击波发生装置内部,再次用于产生水蒸汽
爆炸。
第四发明的发动机,在第三发明的发动机中还具有水蒸汽排出口。
“水蒸汽排出口”将流入到返回通道的爆炸流体之中分离出的水蒸汽排
出。水蒸汽排出口与返回通道上部连接,将在返回通道内部与高温液体分
离出的水蒸汽排出到外部。
第五发明的发动机,在第四发明的发动机中还具有返回泵。
“返回泵”使流入到返回通道的爆炸流体之中的高温液体回流到爆炸
室。返回泵被收纳在形成于返回通道下部的缸体内。返回泵在通过所述转
换部得到的动力的作用下与所述活塞同步运动,将必要量的高温液体强制
地送回到液体保持容器。返回泵必须被设定为,在进行下降运动时将高温
液体送出给液体保持容器,而在进行上升运动时,不会将高温液体吸回。
因此,如图4所示,实施例2的返回泵通过在内部设置阀来实现上述功能。
返回泵内部的球状阀采用轻金属(铝),所以因比重差的关系而相对于
高温流体(在作为熔融金属使用了锡或铋的情况下)上浮,所以适合作为
本发明的阀发挥功能。或者,也可以是使用了耐热性弹簧的阀。
第六发明的发动机,在第五发明的发动机中,在活塞上设置有活塞阀,
活塞阀通过在上死点附近撞击设置在缸体上的上阻碍突起而进行打开动
作,通过在下死点附近撞击设置在缸体或液体保持容器上的下阻碍突起而
进行关闭动作。
“上死点”是指,进行上下运动的活塞上升到最高的位置;下死点是指
下降到最低的位置。再次返回到图4,上阻碍突起0415是设置在缸体顶壁
部上的突起,当活塞达到了上死点附近时,上阻碍突起0415穿过在活塞主
体上部开口的孔,下压活塞主体内部的活塞阀,将活塞阀打开。下阻碍突
起0416被设置在液体保持容器下部,当活塞达到下死点附近时,下阻碍突
起0416从下面上推活塞阀,将活塞阀关闭。
图5是活塞以及活塞阀的结构图。活塞由活塞主体0501和活塞阀0502
构成。图5(2)是示出在图5(1)所示的多个面将活塞切割时的剖视图的
一个例子。图5(1)表示活塞阀处于关闭状态,图5(3)表示活塞阀处于
打开状态。
在“(I)-(I)”的截面上,仅示出活塞主体。在涉及活塞主体的面上,
显示出能够顺利地使设置在缸体上的上阻碍突起通过的孔0503(图中阴影
部分)。在“(II)-(II)”的截面上,显示出活塞主体和活塞阀。在涉及
活塞主体的面上,显示出用于使由在爆炸室内产生的水蒸汽爆炸及冲击波
引起的爆炸流体通过的“孔”0504。在“(III)-(III)”的截面上,显示
出活塞主体和活塞阀。在涉及活塞主体的面上,显示出用于使爆炸流体通
过的“孔”0504。另外,在该面上,在活塞主体与活塞阀之间存在缝隙。
该缝隙过大时,打开阀时的活塞阀的图中左右方向的自由度过大,活塞阀
与活塞主体之间的平衡不稳定。另外,该缝隙过小时,不能顺利地通过活
塞阀的上下移动进行阀的打开·关闭动作。因此,优选考虑这些点,适当地
设定缝隙。在“(IV)-(IV)”的截面上,显示出活塞主体和活塞阀。在该
面上,在活塞主体与活塞阀之间存在较大的缝隙(图中阴影部分)。另外,
在涉及活塞主体的面上,显示出用于使爆炸流体通过的“孔”0504。在“(V)
-(V)”的截面上,显示出活塞主体和活塞阀。在该面上,活塞主体和活塞
阀构成为无缝隙而密合。而且,在图5(3)中,活塞阀从下向上向显示在
该截面上的具有稍宽的面的部分施力,从而进行阀的关闭动作。
下面,使用图6~图9,具体地说明实施例2的发动机将水蒸汽爆炸的
力和同时产生的冲击波转换成旋转运动的步骤。图6是从注入口间歇性地
注入了水之后立即产生了水蒸汽爆炸的瞬间的图。此时,活塞0601在缸体
0602内位于下死点。活塞内的活塞阀0603处于被下阻碍突起0604支承而
关闭的状态。此时,如上所述,耐压阀处于被定时凸轮从下向上推的状态,
然而同时被水蒸汽爆炸的压力从上向下按压,在设于内部的弹簧的作用下
处于关闭的状态。
图7是伴随由水蒸汽爆炸产生的冲击波的爆炸流体正在向上推动缸体
内的活塞时的图。缸体右侧的箭头表示活塞移动的方向。此时,活塞内的
活塞阀离开了下阻碍突起的支承之后,仍被爆炸流体的压力按压,维持关
闭状态。另一方面,逆流截止阀0701被爆炸流体的压力按压而变为关闭状
态,防止高温液体逆流到返回通道。另外,耐压阀0702从定时凸轮的支承
状态脱离,处于关闭状态。
图8是示出被爆炸流体上推的活塞0801达到上死点的瞬间的图。此时,
活塞内的活塞阀0802被上阻碍突起0803从上向下按压,其结果,变为打
开阀的状态。由高温液体和水蒸汽的混合而成的爆炸流体从打开的活塞阀
经由爆炸流体排出口0804流出到返回通道0805。由于活塞阀被打开,液体
保持容器内的压力瞬间下降。由此,逆流截止阀被也打开。另一方面,耐
压阀在弹簧0806的力的作用下仍处于关闭状态。在流出到返回通道的爆炸
流体中,比重大的高温液体向返回通道下部移动,而比重小的水蒸汽从返
回通道上部向水蒸汽排出口移动,从而爆炸流体被分离成高温液体和水蒸
汽。
图9是设置在返回通道下部的返回泵0901将返回通道内部的高温液体
压入到液体保持容器内的图。通过水蒸汽爆炸而导致高温液体的一部分流
出到液体保持容器外部。因此,为了准备下次爆炸,需要向液体保持容器
补充高温液体。在图9中,返回泵左侧的箭头表示返回泵移动的方向。此
时,返回泵内部的阀0902在高温液体的压力的作用下关闭。另外,设置在
返回通道与液体保持容器的连接部上的逆流截止阀0903处于开放状态。返
回泵将返回通道下部的高温液体送出到液体保持容器,向液体保持容器内
补充不足的高温液体。在返回泵将高温液体压入到液体保持容器内的期间,
活塞从上死点向下死点下降。缸体右侧的箭头表示活塞移动的方向。活塞
内的活塞阀0904处于开放状态,爆炸流体通过活塞内向返回通道排出。之
后,返回到图6,反复进行相同的步骤。
【实施例3】
《实施例3的概要》
实施例3是涉及利用由实施例1的水蒸汽爆炸及冲击波发生装置得到
的水蒸汽爆炸的力、同时产生的冲击波进行驱动的涡轮装置。
图10是实施例3的涡轮装置的概要立体图。为了便于理解内部结构,
将局部剖视。实施例3的涡轮装置具有水蒸汽爆炸室1001,在其上部具备
旋转叶片1002。旋转叶片的中央被固定在旋转轴1003上,旋转叶片以能够
旋转的方式安装在涡轮机主体1004的顶壁上。在旋转叶片上设置有爆炸流
体截止斗笠1005。在涡轮机主体上部上连接有排气口1006。涡轮机主体的
下部构成循环高温液体池1007。在水蒸汽爆炸室与循环高温液体池之间的
壁上设置有高温液体导入阀1008。在循环高温液体池和水蒸汽爆炸室的周
围设置有加热装置1009。
图11是实施例3的涡轮装置的剖视图。实施例3的涡轮装置具备由水
蒸汽爆炸室1100、加热装置1103、注入阀部1104构成的水蒸汽爆炸及冲
击波发生装置。水蒸汽爆炸室由液体保持容器1101和注入口1102构成。
实施例3的涡轮装置具有多个这样的水蒸汽爆炸及冲击波发生装置。在各
个水蒸汽爆炸室中保存有高温液体1105,通过由设置于液体保持容器底部
的注入口上的注入阀部打开耐压阀,向高温液体底部侧间歇性地注入适量
的水。被注入的水因来自高温液体的快速的热移动而引起水蒸汽爆炸。该
伴随冲击波的水蒸汽爆炸使得水蒸汽爆炸室内的压力瞬间上升,高温液体
与水蒸汽的混合体、即爆炸流体喷向水蒸汽爆炸室上部。在水蒸汽爆炸室
的上部具有中心被固定在旋转轴1106上的旋转叶片1107,旋转叶片的叶片
受到爆炸流体的喷射而得到旋转力。使旋转叶片旋转而通过叶片之间的爆
炸流体,在涡轮机主体1108的上部空间中,比重大的高温液体向下部落下,
比重小的水蒸汽上升,从而爆炸流体被分离成高温液体和水蒸汽。在旋转
叶片上隔着适当的间隔设置的爆炸流体截止斗笠1109将爆炸流体中含有的
高温液体的一部截住,以促进爆炸流体被分离成高温液体和水蒸汽。从爆
炸流体分离出的高温液体被与水蒸汽爆炸室相邻设置的循环高温液体池
1110回收,从爆炸流体分离出的水蒸汽从连接在涡轮机主体上部的排气口
1111排出。在水蒸汽爆炸室与循环高温液体池相邻的壁上设置有高温液体
导入阀1112。该阀在水蒸汽爆炸发生时在爆炸压力的作用下关闭,然而在
除此之外的情况下打开,位于循环高温液体池内的高温液体通过该阀流入
到水蒸汽爆炸室内部,从而补充因水蒸汽爆炸而飞散到外部而导致不足的
水蒸汽爆炸室内部的高温液体。为了驱动涡轮机,需要连续产生水蒸汽爆
炸及冲击波,然而在产生水蒸汽爆炸后,从高温液体导入阀向水蒸汽爆炸
室内导入用于进行下次水蒸汽爆炸的高温液体需要时间,所以各个爆炸之
间需要适当的时间。于是,通过在涡轮装置上设置多个水蒸汽爆炸及冲击
波发生装置,依次产生水蒸汽爆炸及冲击波,从而作为整体,能够不间断
地向旋转叶片传递动力。控制部1113通过对各个水蒸汽爆炸及冲击波发生
装置所具备的定时凸轮1114进行控制来实现上述目的。
《实施例3的构成要件的说明》
第七发明的涡轮装置具有水蒸汽爆炸及冲击波发生装置和涡轮机。
“水蒸汽爆炸及冲击波发生装置”是第一发明的水蒸汽爆炸及冲击波发
生装置。第七发明的涡轮装置所具有的水蒸汽爆炸及冲击波发生装置可以
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涡轮机”是利用水蒸汽爆炸及冲击波发生装置产生的水蒸汽爆炸的力
和同时产生的冲击波来进行驱动的原动机。也就是说,是指将水蒸汽爆炸
及冲击波产生的爆炸流体的压力和运动能量转换为旋转运动能量的原动
机。典型地具有这样的结构,在实施例3的涡轮装置的、涡轮机主体上以
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有旋转轴和旋转叶片。
第八发明的涡轮装置,在第七发明的涡轮装置中,具有多个水蒸汽爆
炸及冲击波发生装置,且具有控制部。
“控制部”对各个水蒸汽爆炸及冲击波发生装置的注入阀部间歇性地注
入水的定时进行控制。如上所述,为了连续地向旋转叶片传递运动能量,
优选在多个水蒸汽爆炸及冲击波发生装置中依次间歇性地注入水,不间断
地产生水蒸汽爆炸及冲击波。为了实现这种连续的水蒸汽爆炸及冲击波,
控制部对设置在多个水蒸汽爆炸及冲击波发生装置上的各个注入阀部的动
作进行控制。这种控制可以采用由电子计算机控制的电动机使定时凸轮旋
转驱动来实现,也可以将注入阀部作为电磁阀进行电磁控制。另外,还以
通过机械地错开定时进行旋转的定时凸轮,依次对各个水蒸汽爆炸及冲击
波发生装置的注入阀部进行打开或关闭。
第九发明的涡轮装置,在第八发明的涡轮装置中,还具备循环高温液
体池和高温液体导入阀。
“循环高温液体池”被设置在水蒸汽爆炸及冲击波发生装置的周围,将
飞散的高温液体回收。为了避免回収后的高温液体的温度下降,也可以在
循环高温液体池上设置加热装置。
“高温液体导入阀”被设置在水蒸汽爆炸及冲击波发生装置上,从循环
高温液体池向水蒸汽爆炸及冲击波发生装置导入高温液体。图12是表示高
温液体导入阀的动作的图。在不引起水蒸汽爆炸的状态下,如图12(a)所
示,高温液体导入阀打开,高温液体从循环高温液体池流入到水蒸汽爆炸
室。在该状态下,当引起水蒸汽爆炸时,如图12(b)所示,高温液体导入
阀受到来自爆炸流体的压力(图中箭头)而关闭。在该情况下,爆炸流体
不会通过高温液体导入阀逆流到循环高温液体池,而全部朝向旋转叶片喷
射。高温液体导入阀的强度、大小等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驱动目的任
意设计,但必须能够反复承受水蒸汽爆炸及冲击波的爆炸能量。并且,高
温液体导入阀也可以采用从循环高温液体池向水蒸汽爆炸室以预定的循环
稳定地送出预定量的高温液体的自动控制泵方式。这些可以充分利用现有
技术。
本发明涉及水蒸汽爆炸的基础技术,进一步涉及利用了该技术的发动
机、涡轮机。
另外,近年来,能够高效地从电磁流体获得电力的MHD发电备受关注,
通过在本发明的水蒸汽爆炸发生装置间歇性地连续生成的高压的液体金
属、高压的水蒸汽、高压的冲击波的高速移动通道上设置MHD发电部分,
从而能够开发出利用了水蒸汽爆炸的液体金属的MHD发电机。
附图标记说明
0101液体保持容器
0102高温液体
0103加热装置
0104注入口
0105耐压阀
0106弹簧
0107定时凸轮
0108盖
0109排气口
0110温度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