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舰艇、船舶的离体式防御装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用于舰艇、船舶的离体式防御装甲.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806984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12.05 C N 1 0 2 8 0 6 9 8 4 A *CN102806984A* (21)申请号 201110041195.0 (22)申请日 2011.02.21 B63G 9/00(2006.01) B63G 9/02(2006.01) (71)申请人刘小勇 地址 342500 江西省瑞金市黄柏乡黄坑村新 屋家 (72)发明人刘小勇 (54) 发明名称 一种用于舰艇、船舶的离体式防御装甲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舰艇、船舶的离体式 防御装甲。其特征为防御装甲由金属材料构成,由 可伸缩机械臂或。
2、挂载浮舱与舰艇固定组成离体式 防御装甲。在舰艇受到水面武器及导弹攻击时,防 御装甲于远离舰艇旁的水域,阻挡并引爆进攻的 武器,减少重武器攻击对舰艇的直接爆炸产生的 损害。民用船舶的防御装甲改良为轻巧的单层防 御甲,由船舶甲板的机车牵引,防御装甲在海盗登 船点阻止海盗的登船打劫。本发明的优点是改变 传统的舰艇自身固定的装甲防护,在舰艇外周起 到“最后防线的盾牌式防御”;对民用船舶的远洋 运输安全起到“非军事的技术防御”功能。 (51)Int.Cl.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8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6 页 附图 8 页 。
3、1/1页 2 1.一种用于舰艇、船舶的离体式防御装甲,其特征在于该防御装甲(100)可通过可伸 缩机械臂(200)连于舰艇与船舶,大型水面作战舰艇可通过衔接(900)挂载式装甲浮舱, 在舰艇、船舶外周起到的防御功能:军用的舰艇防御装甲在舰艇周围的水域进行多面防护 (军舰、航空母舰侧舷及腹侧、潜艇双侧及顶部或和腹部),对攻击舰艇的重武器(导弹和 鱼雷),在电子干扰、密集阵近防系统、声纳防御失败或不及防御、敌方偷袭情况下进行“盾 牌式”拦截、引爆,起到“最后防线的盾牌式防御”作用,减少已方舰艇直接被重武器攻击爆 炸产生的毁损;挂载式浮舱(901)重新优化大型水面舰艇的设施组合,增强抗打击能力; 远。
4、洋运输船舶的防御装甲(600、601、602)通过可伸缩机械臂(200)固定在机车上,与机车 (1000)上的高压液体喷射枪(606)组成“非军事的技术防御”系统,在船舷进行可移动的、 “点对点”(海盗或不法分子登船点)防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舰艇的可伸缩军用防御装甲,其特征在于防御装甲根 据舰艇保护部位的几何外形或防护部位的实际结构(如对潜艇的导弹、鱼雷弹道等战斗 部空位),设计为与舰艇防护部位几何结构相匹配的分段的,抽屉式、可收展的滑动舱结构 (8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舰艇的分段的防御装甲,其特征为每防御装甲段由若 干液压(105/106)起降设备(或链式、轮式。
5、螺栓固定设备等机械装置),若干卡槽式衔接 (114)抽屉式滑动舱(116/117、118/119)、上下锁定横桥(101、102)组成的独立工作单元; 滑动的卡槽(114)滑移撑开后形成减压槽;可伸缩结构的防御装甲每个工作单元可独立工 作。 4.根据权利要求1,2,3所述的用于军舰侧舷防御装甲,其特征在于防御装甲在甲板线 部位由活页式枢纽(110)达到折角链接;应用时由舰艇内的伸展设备将活页式枢纽的折角 推平,锁定栓(123)将展开的防御装甲固定为平板状,展开后的防御装甲由可伸缩机械臂 (200)推离至舰艇外周十余米以远的水域。 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舰艇的离体式防御装甲,其特征为抽。
6、屉式滑动舱以 “箭头”(126)或“菱形”(127)方式排列,排列间隙形成气体与水流的减压槽(121)、(12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舰艇的挂载式浮舱的防御装甲,其特征为挂载式装甲浮 舱通过可拆解的衔接设备(900)固定在舰艇双侧,装甲浮舱也为分段的单元结构,前后单 元之间可相连通;双侧装甲浮舱与舰艇组成“双体”或“三体”结构;浮舱式防御装甲与原有 舰艇内的设施重新优化组合(901),中央核心区域为动力设施、油料、导弹弹药武备仓、舰载 机舱、雷达、指挥通讯设施及食品淡水等重要设施、设备和原料,装甲浮舱可为备用动力设 备、兵仓、运动训练舱、休息室、会议厅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7、用于舰艇的军用防御装甲,其特征在于防御装甲根据实际需 要采用挂载式装甲浮舱和可伸缩装甲相结合与舰艇组合,尤其是大型水面舰艇航空母舰的 防御布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远洋运输船舶的离体式防御装甲,特征为防御装甲为减少 风动阻力的含几何形孔(600),栅栏状(602)或螺旋桨式甲片(601),通过机械臂(200)固 定于轨道式(604)或轮式(605)的可移动机车(1000)上。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806984 A 1/6页 3 一种用于舰艇、 船舶的离体式防御装甲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御装甲,特别是用于军事舰艇及民用远洋运输船舶,军用装甲 对舰艇起到“最后防线。
8、的盾牌式防御”;对远洋运输船舶的装甲起到“非军事的技术防御”作 用。 背景技术 0002 自17世纪英国海军诞生,军舰作为海域国家的海防力量受到重视和发展。军舰 由最初木质甲板的民用渔船加火炮发展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由厚重装甲的战列舰,著名的 德国俾斯麦战列舰,在其初次也是最后一次海战开战不到10分钟就血嗜当时世界上最大 的英国皇家海军胡德号战列巡洋舰;但俾斯麦号战列舰在随后的三天内被英国皇家海军猎 杀,在失去战斗力前已至少先后被皇家海军5枚鱼雷击中,最终在失去战斗力后餐进英国 皇家海军多塞特郡号重巡洋舰近距离奉送的3枚鱼雷后海葬。世界上最大的战列舰-日 本大和级战列舰-大和号与武藏号(仅装甲重。
9、量就21266吨,满载排水量近73000吨)。 面对珍珠港被袭后醒悟的美国大兵,鲜有与其体格相媲美的战绩。大和号于1945年4月7 日在日本九州岛鹿儿岛西南海域遭遇美军航空母舰舰载机群马蜂窝般的攻击,被10枚鱼 雷以及24枚炸弹命中后弹舱爆炸,世界战舰之王最终在太平洋底与虾蟹为伴。大和号的兄 弟-武藏号于1944年10月参与莱特湾海战,24日在锡布廷海被美军航空母舰舰载机兢兢 业业的9个小时工作后,饱餐美军免费赠送的19条鱼雷和17颗航空炸弹后沉入锡布延海 底。 0003 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始用的潜艇和争夺制空权的航空母舰,世界先进国家的海军已 发展为包括卫星、潜艇等陆海空三位一体的新型现代海军。
10、航母编队战斗群,可实施水下、水 面及空中立体、手术刀式全球作战。 0004 战争的战术哲学始终是矛与盾的论理。现代海战对舰艇攻击的有力武器依旧是鱼 雷、各型深水炸弹、水雷及各种型号的反舰导弹。海军的各种军舰、航空母舰与潜艇的自身 防护与构造的装甲均为固定于舰艇的设计。虽然现代各种反舰导弹对舰艇构成致命威胁, 但在历次各大著名海战中,鱼雷依旧是舰艇失魂的幽灵,对舰艇的梦魇依旧昭著于世。 0005 现代舰艇的防御系统依赖于电子干扰、密集阵近防炮、声纳等各种防御系统预防 反舰导弹及鱼雷,在遇有敌方制空优势下,舰艇的攻击防御能力处于劣势,通常一次触弹即 可造成舰体毁损。 0006 现代民用的巨型远洋运。
11、输货运船只,缺乏防护设施。国际法规定,民用船舶禁止携 带武器防护。当今索马里海盗的猖獗,经常成功打劫过往运输船只,成为国际海洋运输的一 大公害,各国都派遣军队对本国船只进行护航。但军舰防御范围有限,在有军舰护航的情形 下仍有船只被劫,有效的组织自我防护对于远洋运输船舶是必须的。 0007 在海洋利益越来越成为国家战略利益的今天,加强海防战略装备与保护远洋运输 安全成为海域国家面临的新挑战。 说 明 书CN 102806984 A 2/6页 4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目的:现代军事科技日新月异,超低空、超音速反舰导弹,隐形战机等军事 攻击能力使得现代舰艇的防御变的更加复杂化,战争中主动攻击者。
12、总是得先机,攻击能力 加强的同时有必要加强舰艇的防护,除了加强的武装防护外,有必要重新考虑装甲防护的 设计,将舰艇自身装甲由传统造舰的贴身装甲转为离体式装甲布防,尽可能避免一次中弹 即导致已方舰艇的毁损。 0009 针对各种武器对舰艇的攻击及海盗的猖獗活动,为舰艇和船舶设计一种防御装 甲。军用舰艇的防御装甲通过可伸缩机械臂或挂载式装甲浮舱置于舰艇外周的水域,抵御 攻击武器,在舰艇外接触进攻武器并将其引爆,减少已方舰艇被鱼雷、导弹等重武器直接攻 击爆炸产生的破坏,为已方舰艇对敌作战争取时间。舰艇防御装甲犹如冷兵器时代士兵手 中的盾牌,起到“最后防线的盾牌式防御”作用。 0010 民用远洋运输船舶。
13、防御装甲改良为轻质装甲,由轨道式或轮式机车牵引,在船舷 伸展可伸缩机械臂,在动力驱动下装甲可运动,起到点对点式(海盗攻击点)“非军事的技 术防御”,防止海盗等不法分子的登船掠劫。 0011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一定的机械设施,根据防护目的利用不同厚度钢材和 几何设计,对舰艇及民用船舶设计一种防御装甲,采用可伸缩机械臂或挂载式装甲浮舱与 舰艇形成离体式连接。 0012 军事舰艇防御装甲可按照舰艇原有几何曲度或实际需要保护部位几何形状设计, 在舰艇的侧舷、腹侧、潜艇的背侧或和腹侧,甚至宽大舰艇的前端安置装甲。 0013 现代军舰多采用隐身设计,因船舷侧甲板部位有一夹角,侧舷部位的防御装甲采 用。
14、活页式连接,展开时活页部位由锁栓锁定活页。甲板上抽屉式内外舱由活动的自锁结构 连接,顶端由一横桥锁定各抽屉式内舱,内舱与外舱由滑动槽的自锁结构连接;甲板下抽屉 式内外舱由舱外自锁结构连接;内外舱的收展由液压装置(或链式、轮式螺栓固定设备等 机械装置)完成;甲板下外舱固定于一带有空舱的横桥上。应用时首先由舰艇内伸展设备 将甲板上下活页推出舰艇侧舷,启动液压等机械升降设备、活页锁栓锁定活页;将抽屉式内 外舱展开固定;退出伸展系统,启动可伸缩机械臂,将伸展后的防御装甲推出舰艇侧舷即 可。军舰腹侧、潜艇、航母用的离体式防御装甲可直接通过液压伸展设备将内外舱伸展即 可。 0014 根据舰艇长度结构,防御。
15、装甲分为数段,每段自成单元,分段设计有利于防御具体 部位几何形状的实际构建;也避免舰艇舷侧的曲面几何形状不相匹配带来安装时的不便; 更重要的是减少一次中弹后导致整个装甲的毁损。装甲的分片抽屉式内外舱设计是考虑航 行时防御装甲整片平板设计自身对水流与风动的阻力,也是考虑防止一次中弹后整个装甲 段的毁损;含气的内舱结构,对整个防御装甲自身起到浮力作用,并可通过爆炸瞬间气舱毁 损释放压力,减少重型攻击武器(鱼雷、水雷等)水中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对舰艇的冲击破 坏。 0015 抽屉式内外舱的“箭头”几何状设计,可增加防御甲板层数,也考虑到空舱产生的 浮力作用,以及爆炸后的减压,防止敌方穿甲弹对单层防御甲的。
16、一弹穿甲的损坏。 0016 根据实际运用需要,在非战斗状态下,防御装甲可拆卸于基地;需要时舰艇挂载安 装防御装甲;作战状态下由伸展系统、可伸缩机械臂装置将防御装甲撑开,布置于舰艇外的 说 明 书CN 102806984 A 3/6页 5 水域,犹如冷兵器时期士兵手中的盾牌防止弓箭射击一样,防御重武器直接对舰艇的攻击, 防御装甲水面以上部分起到防御反舰导弹攻击,水下部分防御鱼雷等水面重武器的攻击。 0017 实际建造过程,可根据舰艇的规模进行选择。舰艇体积小的潜艇、护卫舰、驱逐舰 可采用可伸缩机械臂牵引的防御装甲,而大型舰艇如登陆艇、航空母舰等可采用挂载式装 甲浮舱。对大型水面舰艇如航空母舰,防。
17、御装甲并非单纯的“挡箭牌”,其自身可作为舰艇的 装备设施固定在舰艇外周。防御装甲与舰艇本身共同构成“双体”或“三体”结构,减小舰 艇正面与水接触面积,减少舰艇的航行阻力,也减少正面被鱼雷攻击的几率。采用这一设计 方案,可进一步将航空母舰等大型水面战斗艇的外形设计优化:如上层建筑部分采用隐身 设计;舰艇的核心部件如弹仓,部分动力设施如舰艉增加的动力与螺旋桨,甚至常规武器的 发射部,雷达搜索设备等指挥通信设施,机库,食品、淡水,油料等重要战斗物资集中于舰艇 核心区域布局,而休息室、会议厅、阅览室,游泳池、乒乓球室等运动训练厅、部分生活用水、 兵仓(战斗状态下舰艇士兵均在战斗岗位)等可设置于挂载浮舱。
18、内,可充分利用舰艇的设 计空间,优化舰艇的作战能力,减小舰艇战斗状态下核心部件被攻击后直接导致的战斗能 力损失,提高舰艇的抗打击能力与作战能力,使舰艇如同“水上移动的战斗堡垒”。 0018 民用船舶所用防御装甲设置于船舶甲板上的轨道式或轮式机车上,与高压液体喷 射枪、强亮度镁光灯、高噪音设备、摄像监视设备一起构成“非军事的技术防御”体系。在雷 达发现无名船只靠近、接到预警后,机车移动至海盗近船点,启动防御装甲,结合高压液体 喷射枪(除海水外,如特殊的喷射液,液体氨:-37,喷射后液氨挥发、刺激,并起到冰冻作 用),高速螺旋桨式甲片阻止海盗登船,摄像监视设备,在船舷“点对点式”防御海盗对船只 的。
19、登船及袭击。机车还可进一步设计为无人驾驶,由电子操作系统在驾驶舱操作。 0019 本发明的优点: 0020 1.离体式舰艇防御装甲,由可伸缩机械臂或衔接梁固定于舰艇周围水域,起到“盾 牌”功能,改变传统的舰艇贴身包裹式装甲防御,将舰艇防御导向舰艇外周,构成“水中堡 垒”。在战斗状态下,对鱼雷的探测监控与避让失败、攻击的导弹在干扰弹、密集阵系统防御 失败后,尤其是敌方偷袭的鱼雷、超音速导弹、隐形轰炸机的投弹,防御装甲起到最后的盾 牌作用,将必伤的进攻武器在舰艇外周引爆,减少攻击武器直接攻击造成的一次性舰艇毁 损。 0021 2.离体式舰艇防御装甲根据实际需要可设计为不同结构,防御装甲可拆卸,仅在。
20、 战斗需要时在基地挂载,减少舰艇平时的负荷;在战斗状态下防御装甲固定于舰艇外。 0022 3.离体式舰艇防御装甲的分段结构,减少整体设计的安装自重和几何结构上的不 匹配,更重要的是减少一次中弹带来的整个装置的可能毁损;小段的抽屉式内外舱结构减 少舰艇航行时的风动与水流阻力,更重要的也是减少一次中弹带来的整个机械毁损,使中 弹部位尽可能在一个舱内化解爆炸压力,减少对整体的破坏和损失。 0023 4.防御装甲通过内外舱的抽屉式结构,挂载时可收缩,应用时展开,扩大对舰艇的 防护范围。 0024 5.分段的独立单元结构的防御装甲,由可伸缩机械臂独立工作,单独开启舰艇腹 侧防御装甲可作为“触角”,预防舰。
21、艇的搁浅,万一搁浅可将搁浅防御装甲抛弃。 0025 6.防御装甲的空舱可产生良好的浮力,减少航行时自身重量产生的能耗;防御装 甲在舰艇周围形成“双体” (较小的护卫舰)或“三体” (大型登陆舰、航空母舰)结构,这 说 明 书CN 102806984 A 4/6页 6 些结构能产生良好的水道分离,可分解水的阻力,提高舰艇的航速。 0026 7.挂载式装甲浮舱与舰艇通过衔接梁固定,组成“堡垒式”水面作战单位,侧舷与 防御装甲衔接形成的甲板平台可提供舰载机的停放,尤其适合于大型水面作战舰艇。 0027 8.大型水面舰艇的防御装甲还可作为非军用设备储存仓与活动、训练空间。 0028 9.改良的民用离体。
22、式防御装甲,较军用防御装甲设计轻巧,固定于轨道式或轮式 机车上,仅在遭遇海盗及不法分子攻击时启用,对攻击的海盗形成“点对点”的“非军事的技 术防御”;机车可加载高压液体喷射枪及监视设备,在海盗登船点进行机械防御,高压液体 喷射枪可喷射冰弹、液氨及常用的水,或配合高频噪音设备、强镁光灯等刺激干扰设备,阻 止武装海盗及不法分子的登船与劫持;机车还可设计为无人操作的电子操控系统。 0029 10.远洋运输船舶防御装甲几何孔最小内接圆直径与栅栏间距大于常规火箭筒直 径(各国火箭筒直径多在90mm以内),减少火箭筒对装甲自身的破坏。 0030 11.本设计思路在现有重工业基础上进行改进、改良或优化均可获。
23、得实施,实现所 需的设计功能。 0031 缺点: 0032 1.增加工艺、设备与人员操作,增加设备开支; 0033 2.改变了传统的舰艇装甲模式,给设计施工带来新问题。 0034 3.军用装甲增加船体自重,增加能耗。 附图说明 0035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0036 图1舰艇可伸缩防御装甲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37 图2舰艇可伸缩防御装甲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 0038 图3、图4、图5船舶防御装甲平面结构示意图; 0039 图6军舰可伸缩防御装甲非工作状态的正面截面示意图; 0040 图7军舰可伸缩防御装甲工作状态的正面截面示意图; 0041 图8潜艇可伸缩防御装甲非工作状。
24、态的截面示意图; 0042 图9潜艇可伸缩防御装甲工作状态的截面示意图; 0043 图10军舰挂载式装甲浮舱的正面截面示意图; 0044 图11航空母舰挂载式装甲浮舱的正面截面示意图; 0045 图12航空母舰挂载式装甲浮舱的侧面示意图; 0046 图13航空母舰挂载式装甲浮舱的正面示意图 0047 图14舰艇腹侧防御装甲排列示意图; 0048 图15船舶防御装甲机车示意图; 0049 图16船舶防御装甲机车工作示意图。 0050 100-可伸缩式防御装甲; 0051 101、102-上、下锁定横桥; 0052 103、104、105-上液压升降设备;106、107、108-下液压升降设备; 。
25、0053 109-密闭浮舱; 0054 110-活页枢纽; 说 明 书CN 102806984 A 5/6页 7 0055 111-下液压升降设备液压柱; 0056 112、113-上、下液压升降设备输油管; 0057 114-卡槽式衔接; 0058 115-上抽屉式滑动舱外舱;116-上抽屉式滑动舱内舱外壁;117-上抽屉式滑 动舱外舱外壁; 0059 118-下抽屉式滑动舱内舱外壁;119-下抽屉式滑动舱外舱外壁; 0060 120-上抽屉式滑动舱外舱与内舱衔接锁定桥; 0061 121-风动减压槽;122-水流减压槽; 0062 123-活页枢纽锁定栓;124-锁定栓缆; 0063 12。
26、5-下抽屉式滑动舱封闭舱; 0064 126-“箭头式”滑动舱;127-“菱形”滑动舱; 0065 200-可伸缩机械臂; 0066 300-军舰;400-潜艇;500-航空母舰;700-民用船舶; 0067 600、601、602-船舶用各种防御装甲; 0068 603-监视设备; 0069 604-轨道式机车;605-轮式机车; 0070 606-高压液体喷射枪; 0071 800-舰艇腹侧防御装甲排列模式; 0072 900-挂载式装甲浮舱衔接梁;901-挂载式装甲浮舱;903-航母上层建筑; 0073 1000-机车。 具体实施方式 0074 军舰侧舷防御装甲例1:结合图1、图2、图6。
27、和图7所示,防御装甲由若干液压 (103、104、105-上液压升降设备;106、107、107-下液压升降设备)起降设备(或链式、轮 式螺栓等机械装置),若干卡槽式衔接(114)的抽屉式滑动舱(116/117、118/119)、上下锁 定横桥(101、102)组成;防御装甲的抽屉式结构,滑动舱的升降舒展,扩大对舰艇的防护面 积。 0075 防御装甲由舰艇自身的固定设施固定于舰艇侧舷。防御装甲启用,首先由舰艇内 的机械设施将防御装甲展平,锁定栓(123)锁定活页枢纽(110),防御装甲为平展状态,然 后通过可伸缩机械臂(200)将防御装甲逐渐推离舰体,置于舰艇外围十余米以远的水中, 舰体侧舷部。
28、装甲水下部分防御鱼雷等水下武器的攻击,水上部分预防导弹对军舰的攻击; 腹侧的防御装甲(800)通过可伸缩机械臂设备直接将防御装甲推出舰体腹侧。防御装甲张 开后在舰艇外围形成对舰体“盾牌式”的装甲防护,在声纳测控监护失败、舰艇对鱼雷攻击 避让不及,敌方数弹同发,干扰弹、密集阵防御系统失败或敌方偷袭,超音速反舰导弹攻击、 隐形轰炸机袭击等状态下,防御装甲起到“最后防线的盾牌式防御”功能,减少已方舰艇一 弹中舰造成舰体毁损的损失。 0076 航空母舰混合式装甲例2:附图11、12、13,航母底部采用可伸缩甲板(100)防御; 中心部位为主甲板,其侧方可挂载可伸缩防御甲板(100),在后方附甲板处可挂。
29、载浮舱式甲 板(901),将航母内的设施重新优化配置,浮舱式甲板内设置兵仓、运动训练厅、水等生活设 说 明 书CN 102806984 A 6/6页 8 施;浮舱后部备用动力,可独立为浮舱提供动力;指挥塔(903)置于舰体的尾部侧方,目的 是摆脱传统的中心瞄准的习惯思维和方法,减少中弹几率。 说 明 书CN 102806984 A 1/8页 9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06984 A 2/8页 10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06984 A 10 3/8页 11 图5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06984 A 11 4/8页 12 图7 图8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06984 A 12 5/8页 13 图9 图10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06984 A 13 6/8页 14 图11 图12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06984 A 14 7/8页 15 图13 图14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06984 A 15 8/8页 16 图15 图16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06984 A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