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设备及其制冷系统和该制冷设备的深度制冷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冷设备及其制冷系统和该制冷设备的深度制冷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798245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11.28 C N 1 0 2 7 9 8 2 4 5 A *CN102798245A* (21)申请号 201210323776.8 (22)申请日 2012.09.04 F25B 5/00(2006.01) F25B 49/02(2006.01) F25D 11/02(2006.01) (71)申请人合肥美的荣事达电冰箱有限公司 地址 230601 安徽省合肥市长江西路669号 (72)发明人金皓基 金松哲 (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 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代理人宋合成 黄德海 (54。
2、) 发明名称 制冷设备及其制冷系统和该制冷设备的深度 制冷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制冷设备及制冷系统和该制 冷设备的深度制冷方法,制冷系统,包括:第一制 冷支路,所述第一制冷支路包括串联的第一压缩 机、第一冷凝器和第一蒸发器;第二制冷支路,所 述第二制冷支路包括串联的第二压缩机、第二冷 凝器和第二蒸发器;第三蒸发器,所述第三蒸发 器连接在所述第二制冷支路中;和切换单元,所 述切换单元连接在所述第二制冷支路中,用于选 择性地使所述第二制冷支路中的制冷剂通过所述 第三蒸发器以使所述第三蒸发器和所述第一蒸发 器共同制冷。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第 三蒸发器和第一蒸发器可以同时制冷,。
3、由此提高 了制冷设备的制冷效率,以满足速冷或深度制冷 的要求。 (51)Int.Cl.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2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2 页 1/1页 2 1.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制冷支路,所述第一制冷支路包括串联的第一压缩机、第一冷凝器和第一蒸发 器; 第二制冷支路,所述第二制冷支路包括串联的第二压缩机、第二冷凝器和第二蒸发 器; 第三蒸发器,所述第三蒸发器连接在所述第二制冷支路中;和 切换单元,所述切换单元连接在所述第二制冷支路中,用于选择性地使所述第二制冷 支路中的制冷剂通过所。
4、述第三蒸发器以使所述第三蒸发器和所述第一蒸发器共同制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单元具有第一至第三接口, 所述第三蒸发器与所述第二蒸发器并联,且所述切换单元的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冷凝器的 出口相连且所述切换单元的第二和第三接口分别与所述第二和第三蒸发器的入口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单元的的第一接口与所述 第二冷凝器的出口相连,所述切换单元的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三蒸发器的入口相连,且所述 切换单元的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三蒸发器的出口及所述第二蒸发器的入口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单元为切换阀。 5.根。
5、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阀为电磁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在需要深度制冷时, 所述控制器使所述切换单元控制所述第二制冷支路内的制冷剂通过所述第三蒸发器以使 所述第三蒸发器与所述第一蒸发器共同制冷,且当只需要正常制冷时,所述控制器使所述 切换单元控制所述第二制冷支路内的制冷剂旁通过所述第三蒸发器以使所述第三蒸发器 停止制冷。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蒸发器邻近所 述第一蒸发器设置。 8.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具有第一和第二制冷间室; 箱门,所述箱门与所述箱体连接以打。
6、开和关闭所述制冷间室;和 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设在所述箱体内且为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 系统,所述制冷系统的第一和第二制冷支路分别用于对所述第一和第二制冷间室制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制冷间室为冷冻室,所述第 二制冷间室为冷藏室。 10.一种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制冷设备的深度制冷方法,其特征在在于,包括以 下步骤: a)判断是否需要深度制冷; b)需要深度制冷时,所述切换单元使所述第二制冷支路中的制冷剂通过所述第三蒸发 器以使所述第三蒸发器和所述第一蒸发器共同制冷; c)不需要深度制冷时,所述切换单元使所述第二制冷支路中的制冷剂旁通过所述。
7、第三 蒸发器以使所述第三蒸发器停止制冷。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798245 A 1/5页 3 制冷设备及其制冷系统和该制冷设备的深度制冷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制冷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制冷设备及制冷系统和该制冷设 备的深度制冷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制冷设备,例如冰箱或者冰柜,在正常工作时可以满足一般的制冷需求。但 当制冷设备的使用者需要大冷量或者需要快速制冷的时候,普通制冷设备需要消耗较多能 量才能达到或者根本无法实现。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4 有鉴于此,本发明需要提供一种制冷系统,该制冷系统可以。
8、通过第一蒸发器和第 三蒸发器同时制冷,以提高制冷效率、使制冷设备满足大冷量和快速制冷的需求。进一步 地,本发明需要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制冷系统的制冷设备,所述制冷设备。此外,本发明还需 要提供一种该制冷设备的深度制冷方法。 0005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包括:第一制冷支路,所述第一制 冷支路包括串联的第一压缩机、第一冷凝器和第一蒸发器;第二制冷支路,所述第二制冷支 路包括串联的第二压缩机、第二冷凝器和第二蒸发器;第三蒸发器,所述第三蒸发器连接在 所述第二制冷支路中;和切换单元,所述切换单元连接在所述第二制冷支路中,用于选择性 地使所述第二制冷支路中的制冷剂通过所述第三蒸发器以。
9、使所述第三蒸发器和所述第一 蒸发器共同制冷。 0006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制冷系统,在需要进行深度制冷时,可以通过操作切换单 元使制冷剂通过连接在第二制冷支路中的第三蒸发器。由此,可以使第三蒸发器和第一蒸 发器同时制冷,提高制冷效率,可以使第一蒸发器和第三蒸发器共同作用的制冷间室达到 速冷或深度制冷的要求。 0007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切换单元具有第一至第三接口,所述第三蒸发器 与所述第二蒸发器并联,且所述切换单元的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冷凝器的出口相连且所述 切换单元的第二和第三接口分别与所述第二和第三蒸发器的入口相连。 0008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切换单元的的第一接口与所。
10、述第二冷凝器的出口 相连,所述切换单元的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三蒸发器的入口相连,且所述切换单元的第三接 口与所述第三蒸发器的出口及所述第二蒸发器的入口相连。 0009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切换单元为切换阀。 0010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切换阀为电磁阀。 0011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制冷系统还包括控制器,在需要深度制冷时,所述控制 器使所述切换单元控制所述第二制冷支路内的制冷剂通过所述第三蒸发器以使第三蒸发 器与所述第一蒸发器共同制冷,且当只需要正常制冷时,所述控制器使所述切换单元控制 说 明 书CN 102798245 A 2/5页 4 所述第二制冷支路内的制冷剂旁通过所述。
11、第三蒸发器以使所述第三蒸发器停止制冷。 0012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蒸发器邻近所述第一蒸发器设置。 0013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具有第一和 第二制冷间室;箱门,所述箱门与所述箱体连接以打开和关闭所述制冷间室;和制冷系统, 所述制冷系统设在所述箱体内且为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 的第一和第二制冷支路分别用于对所述第一和第二制冷间室制冷。 0014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设备,在需要进行深度制冷时,可以通过操作切换单元 使制冷剂通过连接在第二制冷支路中的第三蒸发器。由此,可以使第三蒸发器和第一蒸发 器同时制冷,提高制。
12、冷效率,可以使第一蒸发器和第三蒸发器共同作用的制冷间室达到速 冷或深度制冷的要求。 0015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的深度制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 判断是否需要或深度制冷;b)需要深度制冷时,所述切换单元使所述第二制冷支路中的制 冷剂通过所述第三蒸发器以使所述第三蒸发器和所述第一蒸发器共同制冷;c)不需要深 度制冷时,所述切换单元使所述第二制冷支路中的制冷剂旁通过所述第三蒸发器以使所述 第三蒸发器停止制冷。 0016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的深度制冷方法,在需要深度制冷时,可以提 高制冷效率,使第一蒸发器和第三蒸发器共同作用的制冷间室达到速冷或深度制冷的要 求。 。
13、0017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 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8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 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9 图1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和 0021 图3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深度制冷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 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
14、件。下面通过参考附 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23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 “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 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 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 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 性。 0024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
15、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 说 明 书CN 102798245 A 3/5页 5 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 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 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 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25 如图1、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制冷系统,包括:第一制冷支路10、第二 制冷支路20、第三蒸发器30和切换单元40。 0026 具体而言,第一制冷支路10包括串联的第一压缩机11、第一冷凝器12和第一蒸发 器13。 002。
16、7 第二制冷支路20包括串联的第二压缩机21、第二冷凝器22和第二蒸发器23。 0028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制冷支路10和第二制冷支路20可以为相互独立的的制冷回 路,从而可以分别对不同的制冷间室进行制冷。 0029 第三蒸发器30可以连接在第二制冷支路20中。换言之,在第二制冷支路20中还 连接有第三蒸发器30。 0030 切换单元40连接在第二制冷支路20中,用于选择性地使第二制冷支路20中的制 冷剂通过第三蒸发器30以使第三蒸发器30和第一蒸发器13共同制冷以在需要深度制冷 时,同时使用第一蒸发器13和第三蒸发器30共同制冷。换句话说,第三蒸发器30可以通 过切换单元40切换不同状态,以。
17、使制冷剂选择性地通过第三蒸发器30,以使第三蒸发器30 吸收空气中的热量制冷。 0031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制冷系统,在需要进行深度制冷时,可以通过操作切换单 元40,以使制冷剂通过连接在第二制冷支路20中的第三蒸发器30。由此,可以使第三蒸发 器30和第一蒸发器13同时制冷,提高制冷效率,可以使第一蒸发器13和第三蒸发器30共 同作用的制冷间室达到速冷或深度制冷的要求。 0032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切换单元40具有第一接口41、第二接口 42和第三接口43,第三蒸发器30与第二蒸发器23并联,且切换单元40的第一接口41与 第二冷凝器22的出口221相连且切换单元40的第。
18、二接口42和第三接口43分别与第二蒸 发器23和第三蒸发器30的入口相连。由此,可以通过控制切换单元40来控制第二蒸发器 23和第三蒸发器30的工作状态的控制。 0033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通过控制切换单元40(例如为切换阀,优选为电池阀)的第二 接口42和第三接口43开闭来选择将第二蒸发器23和第三蒸发器30连接到第二制冷支路 20中。例如,打开第一接口41和第二接口42,关闭第三接口43,可以使第二蒸发器23连接 到第二制冷支路20中。打开第一接口41和第三接口43,关闭第二接口42,可以使第三蒸 发器30连接到第二制冷支路20中,此时,第三蒸发器30可以吸收附近空气的热量,进行制 冷。 。
19、0034 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切换单元40的第一接口41与第二冷凝 器22的出口相连,切换单元40的第二接口42与第三蒸发器30的入口相连,且切换单元40 的第三接口43与第三蒸发器30的出口及第二蒸发器23的入口相连。由此,可以通过控制 切换单元40的第二接口42和第三接口43开闭来选择将第二蒸发器23和第三蒸发器30 连接到第二制冷支路20中。 0035 在第二蒸发器23连接到第二制冷支路20中时,第二制冷支路20进行正常制冷, 说 明 书CN 102798245 A 4/5页 6 例如。此时由第二蒸发器23对制冷间室制冷。在第三蒸发器30连接到第二制冷支路20 中时,第。
20、三蒸发器30和第一蒸发器13共同对另一制冷间室制冷,由此,提高了制冷效率,达 到速冷和深度制冷的要求。 0036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制冷系统还可以包括控制器(未示出),在需要深度制 冷时,控制器可以使切换单元40控制第二制冷支路20内的制冷剂通过第三蒸发器30以使 第三蒸发器30与第一蒸发器13共同制冷。当只需要正常制冷时,控制器使切换单元40控 制第二制冷支路20内的制冷剂旁通过第三蒸发器30以使第三蒸发器30停止制冷,此时第 二蒸发器23可以进行正常的制冷。 0037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三蒸发器30可以邻近第一蒸发器13设置。由此,第 三蒸发器可以与第一蒸发器共同制冷,提高制。
21、冷效率,满足用户的不同制冷需求。可以理解 的是,第三蒸发器30和第一蒸发器13也可以分开设置,例如可以设置在同一制冷间室的不 同侧壁对应的位置,以可以对同一制冷间室制冷。 0038 下面参照图1-2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工作过程。 0039 在制冷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下,第二冷凝器22连接到第二制冷支路20中,第三 蒸发器30与第二制冷支路20断开。此时,第一制冷支路10和第二制冷支路20正常制冷。 0040 需要深度制冷时,通过操作切换单元40将第三蒸发器30连接到第二制冷支路20 中,第二冷凝器22与第二制冷支路20断开,第三蒸发器30与第一蒸发器13同时制冷,例 如第三蒸发器3。
22、0和第一蒸发器13可以对同一制冷间室制冷,在此过程中,第一制冷支路10 可以一直处在正常工作状态。 0041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设备。 0042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制冷设备(未示出),包括:箱体、箱门和制冷系统。 0043 具体而言,箱体可以具有第一制冷间室A和第二制冷间室B。例如,第一制冷间室 A可以为冷冻室,第二制冷间室B可以为冷藏室。 0044 箱门与箱体连接以打开和关闭制冷间室。 0045 制冷系统设在箱体内且为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制冷系统,制冷系统的第 一制冷支路10和第二制冷支路20分别用于对第一制冷间室A和第二制冷间室B制冷。第 三蒸发器30可以对第。
23、一制冷间室A制冷。 0046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设备,在需要进行深度制冷时,可以通过操作切换单元 40,以使制冷剂通过连接在第二制冷支路20中的第三蒸发器30。由此,可以使第三蒸发器 30和第一蒸发器13同时制冷,提高制冷效率,可以使第一蒸发器13和第三蒸发器30共同 作用的制冷间室达到速冷或深度制冷的要求。 0047 下面,结合图3描述根据实施例所述的制冷设备的深度制冷方法。 0048 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9 a)判断是否需要深度制冷(S1)。 0050 控制器可以根据用户的指示,判断是否需要深度制冷,例如,可以在制冷设备,例 如。
24、为冰箱,上设置速冷或者深度制冷按钮,在用户需要时,可以通过按钮进行选择相应的制 冷模式。 0051 b)需要深度制冷时,所述切换单元使所述第二制冷支路中的制冷剂通过所述第三 蒸发器以使所述第三蒸发器和所述第一蒸发器共同制冷(S2)。 说 明 书CN 102798245 A 5/5页 7 0052 c)不需要深度制冷时,所述切换单元使所述第二制冷支路中的制冷剂旁通过所述 第三蒸发器以使所述第三蒸发器停止制冷(S3)。 0053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的深度制冷方法,在需要深度制冷时,可以提 高制冷效率,使第一蒸发器和第三蒸发器共同作用的制冷间室达到速冷或深度制冷的要 求。 0054 在本。
25、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 “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 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 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 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55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 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 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说 明 书CN 102798245 A 1/2页 8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798245 A 2/2页 9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798245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