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可写型记录媒体上记录数据信号的方法和设备以及读出该记录媒体的设备.pdf

上传人:Y948****062 文档编号:408998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PDF 页数:28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0101657.8

申请日:

1990.03.26

公开号:

CN1046060A

公开日:

1990.10.10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有效期届满IPC(主分类):G11B 20/10申请日:19900326授权公告日:19930317|||保护期延长|||专利权人菲利浦电子有限公司皇家菲利浦电子有限公司|||专利权人菲利浦光灯制造公司菲利浦电子有限公司|||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G11B20/12

主分类号:

G11B20/12

申请人:

菲利浦光灯制造公司

发明人:

鲁道夫·洛夫; 保勒斯·克里斯蒂安纳斯·玛丽亚·范德桑德

地址:

荷兰艾恩德霍芬

优先权:

1989.03.29 NL 8900766; 1989.11.28 NL 8902931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马铁良;王忠忠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在记录媒体(61)的道(82)上记录数据信息序列(DS1、DS2、DS3)时,每记录一个数据信号之后,即将表明记录媒体上已录数据信号位置的地址信息存入临时目录表(PMA)中。当该序列最后一个数据信号记录完毕,利用临时目录表形成一个最终目录表,随后记录在记录媒体的导入道(LI)上。本专利申请还提出了一种用于读出这样得到的记录媒体的读出设备。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在可写型记录媒体上记录数据信号序列的方法,当该序列最后一个数据信号记录完毕,即在记录媒体上记录最终地址信息信号形式的最终目录表,该目录表规定了记录媒体上已录数据信号位置的地址,如果在扩展前不修改表中所含数据,则该表便不能加以扩展,本方法之特征在于:以临时地址信息信号形式记录一个临时目录表,该临时目录表的类型能够不修改该表中先前已含数据,即可加以扩展,按照临时目录表中的数据,形成最终目录表。
2: 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临时地址信息信号形式的临时目录表记录在用于记录数据信号和最终地址信息信号的区域以外的记录媒体上。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临时目录表作为一种临时地址信息信号录在记录媒体上的,该临时地址信息信号与其所表示的信息之间的关系,不同于所述其它记录信号与它们所表示的信息之间的关系。
4: 如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数据信号和最终地址信息信号包括第一检错信号,这些检错信号展示了组成它们的信号中的第一关系;临时地址信息信号包括第二检错信号,这些检错信号展示了组成它们的信号中的第二关系,第一关系和第二关系是不同的。
5: 如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只读型记 录媒体而言,数据信号和最终地址信息信号是按照CD标准记录的。
6: 如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临时地址信息信号记录在CD标准规定的导入道的始端之前。
7: 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临时地址信息信号做为子代码帧组的序列而记录,每组子代码帧表示一个已录信息信号的地址,且每组包括预定数目的具有相地址信息连续子代码帧,每组中的各个子代码帧包括指明这一组中该帧的序号的序列码。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临时地址信息信号开始扩展录入之前,读出形成临时地址信息信号的子代码帧序列码,响应于读出的指明形成临时地址信息信号的最后一组子代码帧中最后一帧的序列码,开始扩展录入。
9: 一种用于记录数据信号序列的设备,该设备包括在数据信号序列最后一个数据信号录入之后,产生最终目录表的装置,该目录表规定了记录媒体上已录数据位置的地址,如果在扩展前不修改表中所含数据,则该表便不能加以扩展,该设备还包括将最终目录表以最终地址信息信号的形式录在记录媒体上的装置,本设备的特征在于:该设备包括以临时地址信息信号形式产生要在记录媒体上记录的临时目录表的装置,此临时目录表无需修改表中先前已含数据,即可加以扩展;该设备还包括:在记录了数据序列的一个或多个数据信号之后,修改已录的临时目录表的装置;以及产生修改的最终目录表的装置,以根据已录临时目录表产生上述目录表。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适合将临时目录表作为临时地址信息信号记录在用于记录数据信号和最终地址信息信号的区域之外的记录媒体上的存储装置。
11: 如权利要求9或10中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适合以某种方式将临时目录表作为临时地址信息信号记录在记录媒体上的存储装置,所述方式使临时地址信息信号与其所表示的信息之间的关系,不同于所述其它记录信号与它们所表示的信息之间的关系。
12: 如权利要求11中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包括将第一检错信号加到数据信号和最终地址信息信号的装置,以及将第二检错信号加到临时地址信息信号的装置,第一检错信号与加入该信号的诸信号之间的关系,不同于第二检错信号与加入该信号的诸信号之间的关系。
13: 如权利要求9或10中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适合于在只读型记录媒体的情况下按照CD标准记录最终地址信息信号的存储装置。
14: 如权利要求13中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适合将临时地址信息信号记录在CD标准规定的记录媒体导入道的始端之前的存储装置。
15: 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产生临时地址信息信号记录的装置适合于记录予定数目的已录信息信号的连续子代码帧的序列,每组子代码帧代表相应的已录信息信号的地址信息,每组中的各子代码帧包括一指明该帧在该组中的序号的序列码。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临时地址信息信号扩展录入开始之前,读出形成临时地址信息信号的子代码帧的序列码的装置,以及响应于读出的指明已录临时地址信号的最后一组子代码帧中最后一帧的序列码,开始扩展录入的装置。
17: 一种用于读出录有信息信号的记录媒体的设备,所述信息信 号由加入了纠错信号的子代码组成,该设备包括一个检错器,用于检测读出了子代码中各检错位与其它各位之间的预定关系,本设备的特征在于:该设备含有一个第二检错器,以检测读出子代码中各检错位与其它各位之间的第二预定关系。
18: 如权利要求17中要求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包括下列控制装置:插入记录媒体之后,立即读取记录媒体的预定区域的控制装置;恢复目录信息的装置,它按照所述第一种方法,从前述第一检错器检测到各检错位与其它各位之间存在前述第一关系时,从读出子代码中恢复目录信息,和按照所述第二种方法,如果发现不存在前述第一关系,而检测到子代码各检错位与其它各位之间存在着第二关系时,从读出子代码中恢复目录信息;该控制装置适合于根据恢复的目录信息从预定区外控制读取信息的过程。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可写型(inscribable    type)记录媒体上记录数据信号序列的方法,当该序列最后一个数据信号记录完毕,即在记录媒体上记录最终地址信息信号形式的最终目录表。该目录表规定了记录媒体上已录数据信号位置的地址,如果在扩展前不修改表中所含数据,则该表便不能加以扩展。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一种用于记录数据信号序列的设备。该设备包括在数据信号序列最后一个数据信号录入之后,产生最终目录表的装置。该目录表规定了记录媒体上已录数据信号位置的地址,如果在扩展前不修改表中所数据,则该表便不能加以扩展。该设备还包括将最终目录表以最终地址信息信号的形式录在记录媒体上的装置。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读出录有信息信号的记录媒体的设备,其中的信息信号由加入了纠错信号的子代码组成。该设备包括一个检错器,用于检测读出子代码各检借位与其它各位之间的预定关系。

    人们已经从EP-A-0,215,133号专利中了解到这样的方法和设备。其中所述方法和设备适合以标准CD信号形式在一次写入型记录媒体上记录数据信号。

    在记录CD标准规定的“目录表”形式的目录表时,会遇到一个问题,即直至录完数据序列最后一个数据信号之后,才能记录“目录表”。

    然而,最好是在记录数据信号的过程中,也有已录数据信号位置的信息。因此,在已知设备中建立了一个已录数据信号地址表。每记录一个新的数据信号,该表便更新一次。

    但是,当一个部分写入的记录媒体重新插入时,又出现了问题。这时,在记录媒体上并不存在反映已录数据信号地址的表格。于是在相应的检索过程中,要从已录数据信号读出部分所获得的地址信息中导出这种表格。这种检索过程既复杂,又费时。

    本发明地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法和设备,以弥补上述不足。

    本发明的方法的特征在于:以临时地址信号信号形式记录一个临时目录表,它是一种无需修改表中先前已含数据,即可加以扩展的目录表,根据临时目录表中的数据,形成最终目录表。本发明的记录设备的特征在于:该设备包括以临时地址信息信号形式在记录媒体上记录临时目录表的装置,此临时目录表无需修改表中先前已含数据即可加以扩展。该设备还包括在记录了数据序列的一个或多个数据信号之后,修改记录的临时目录表的装置,以及修改最终目录表,根据记录的临时目录表产生上述目录表的装置。

    这种临时目录表使所录的地址信息信号得以更新,因而当一片部分写入的记录媒体重新插入时,只要读出临时目录表,即可得到地址信息。

    本方法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特征在于:将临时地址信息信号形式的临时目录表记录在用于记录数据信息和最终地址信息信号的区域之外的记录媒体上。当记录标准CD信号时,这一实施方案可使临时目录表能够记录在符合音频光盘(CD-Audio)或只读型光盘(CD-ROM)标准的信号存储区域之外。因为市售CD-Audio或CD-ROM重放设备并不读出这一区域之外的信息,所以按照上述方法记录CD信号的记录媒体,在读出过程中不会受该记录媒体上的临时目录表的影响。这意味着用上述方法写入的记录媒体,仍可利用用户目前使用的只读型小型光盘读出设备来读出。况且,记录媒体上总是有临时目录表,这意味着数据信号很容易用不同的记录设备进行记录。在盘型记录媒体上记录标准CD信号时,临时目录表例如可以记录在记录媒体内侧的导入道之前或外侧的导出道之后。在导出道之后记录临时目录表,可能发生问题。由于道间距改变,记录媒体总重放时间的变化达15%左右,从而难以在导出道之后确定一个记录临时目录表的位置。此外,由于盘片位置产生的高度变化,致使读出很靠近盘片边缘的信息时很不可靠。

    本方法的另一实施方案弥补了上述不足,其特征在于:临时目录表是以临时地址信息信号的形式录在记录媒体上的,临时地址信息信号与其所表示的信息之间的关系,不同于上述其它记录信号与它们所表示的信息之间的关系。如果读出按本方法这一实施方案所写的记录媒体,则读出的临时地址信息信号将无法处理,从而被舍弃。

    本方法第三实施方案之特征在于:数据信号和最终地址信息信号包括第一检错信号,这些检错信号展示了组成它们的信号中的第一关系;临时地址信息信号包括第二检错信号,这些检错信号展示了组成它们的信号中的第二关系。第一关系和第二关系是不同的。此实施方的优点是除检错信号外,临时地址信息信号中地址的编码方式可以和给最终地址信息信号分配地址的方式相同。这就使临时地址信息信号能够很简单地实行变换。

    本发明的方法很适合在可写型记录媒体上记录数据信号和记录按照CD标准(CD-Audio与CD-ROM)之一规定的“目录表”形式的最终地址信息信号。然而本发明并不仅限于这种用法,它还可应用于在更新先前记录的目录信息时出现问题的其它记录系统。

    本发明的范围不仅限于与一次写入型记录媒体结合使用。在使用可重写型记录媒体时,按本发明的方法和设备,可以消除每当更新记录表内容之后需要重录整个目录表的无谓的时间浪费。

    在记录相应所述CD标准的信息信号的情况下,本方法一个实施方案的进一步特征在于,临时地址信息信号被记录为一些子代码帧组的序列,每组子代码帧代表一个已录信息信号的地址信息,且每组由予定数目的具有相同地址信息的连续子代码帧的序列组成,每组的各个子代码帧由指示这一组中某一帧的序号的一个序列码组成。

    使用这种序列码能够高精度地判定已录的临时地址信息信号的终点,所以保证了后续录制部分之间的良好接续。

    对于本方法的一个实施方案,得到这种连接的特征在于,临时地址信息信号的扩展记录开始之前,读出形成临时地址信息信号的子代码帧序列码,然后,响应于读出的指示临时地址信息信号内最后一组子代码帧中最后一帧的序列码开始扩展记录。

    本发明的读出设备的特征在于:该设备包括一个第二检错器,用于检测各检错位与读出子代码其它各位之间的第二预定关系。这样,使临时目录表与最终目录表均能可靠地读出。

    其它实施方案及其优点,将通过下面的举例结合图1至图11详细描述。其中:

    图1是标准CD-Audio或CD-ROM光盘的平面图;

    图2给出按CD标准记录在导入道上的一个子代码Q帧的格式;

    图3是CD-Audio或CD-ROM标准格式目录表的实例;

    图4是一个临时目录表的实例;

    图5是在子代码Q帧中插入临时目录表地址的方法举例;

    图6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

    图7是可写型记录媒体伺服磁道的示意图;

    图8和图11是本发明的设备使用的程序流程图;

    图9是按本发明写入的记录媒体的示意图,以及,

    图10是本发明的读出设备的实施方案。

    本发明将通过对于一些方法与设备的实施方案的描述来加以阐明,这些方案可供在可写型记录媒体上记录CD信号,而且所录CD信号能够毫无问题地在为只读型记录媒体,如CD-Audio或CD-ROM光盘设计的读出设备上读出。然而,首先需要简述对于正确理解本发明有重要意义的CD-Audio及CD-ROM标准的一些方面。

    图1是标准CD-Audio或CD-ROM光盘(1)的平面图。这种光盘带有螺线形信息道(图中未画出),其中记录CD信号。光盘(1)分成许多区域,即:

    1)程序区,位于半径r3和r2之间。该区内记录了许多数据信号;

    2)导入区,位于半径r1和r2之间。该包含一个导入道,其中在子代码Q通道的“目录表”内记录了数据信号的地址;

    导出区,位于半径r3的r4之间。该区包括一个导出道,它紧接最后一个数据信号,并指示程序区结束。

    图2示出导入道内子代码Q通道的帧格式。一个帧由起同步作用的S0和S1段和96位数据段(DB)组成。数据段分成若干组。它包括一组16位CRC检错位,由该数据段的另外80位导出。CRC检错位按下列方法选定:当数据位DB形成的二进制数被一个预定多项式除时,其余数为零。子代码Q通道的检错多项式,遵从CD标准,等于P(χ)=χ16+χ12+χ5+1。关于这种检错方法的详情,可参考J.Watkinson著,由FOCAL出版社出版的《数字音频技术》(书号ISBN 0-240-51270-7),第201至247页。

    图3示出标准高密光盘(Compact    Disc)(1)的“目录表”的实例,盘上记录了6个数据信号。左边一列给出子代码Q通道中各帧帧序号,另外两列规定相应帧的内容。第二列(POINT)中的代码01~06(十六进制)表示记录数据信号的顺序号。第三列用绝对时间码给出这些数据信号的起始地址。代码AO指出相应帧规定第一个数据信号的顺序号(PMIN列),代码A1指示相应帧规定最后一个数据信号的顺序号,代码A3指示相应帧规定导出道的起始地址。该表中每一行都在“目录表”中记录了3次。此外,所得到的“目录表”在导入道内记录若干次。

    从上述实例可以看出,“目录表”一旦形成并记录完毕,显然不可能在重写“目录表”的情况下,用随后加入的数据信号地址予以更新。如果要求以这种方式在一次写入型记录媒体上记录许多数据信号和“目录表”,使所得到的记录媒体符合CD-ROM或CD-Audio标准关于“目录表”的上述规定,则此“目录表”无法扩展,这一事实便提出了问题。

    下面所要描述的是本发明的方法和记录设备的一些实施方案,这些方案解决了上述问题。

    图4a是一个临时目录表,它用绝对时间码规定了连续数据信号的起始地址和结束地址。NO.列给出数据信号的顺序号。CONTROL列指示该数据信号是音频有关还是同其它数据有关,以及是否允许复制。为此,可以使用与CD-ROM或CD-Audio标准代码相似的4位码。临时目录表的每一行均可插入,例如,插入子代码Q帧中,如图5所示。这个临时目录表可以很容易地用新的地址信息加以扩展。数据信号可按下列方式记录在可写型记录媒体上:当记录一个数据信号序列时,其中第一个数据信号记录在由半径r2和r3确定的程序区始端。该始端例如可以NL-A-8800152(PHN12.399)号专利申请书中所述方法找到,这种方法在此一并提及以供参考。上述专利申请描述了一个带有伺服道的记录媒体,伺服道用于记录数据信号,其中用预成形道调制的方法记录了定位信息。只要读出预录的信息,即可简单地确定道内任何所需位置。

    当第一个数据信号记录完毕,起始地址和结束地址便包括在临时目录表中。对于每个后续数据信号,都利用临时目录表确定尚未写道的始端,随后紧接已录数据信号,将待录数据信号录入道内,并用该数据信号的地址信息更新临时目录表。决定不再进一步记录数据信号时,例如由于记录媒体写满等原因,即可利用临时目录表形成最终目录表,并将所得到的“目录表”记录在导入道上。

    原则上,临时目录表例如可以储存在构成记录设备一部分的半导体存储器中。然而,最好是在记录媒体脱离记录设备的时刻,将临时目录表录在记录媒体本体上。这样,后续信号便可用不同记录设备来记录。图4b示出一种记录临时目录表的适当格式。在表中,每个数据信号的结束地址和起始地址均重复多次。这种重复记录的优点是能够很可靠地读出结束地址和起始地址。实际发现,每个结束地址和起始地址重复十次,其读出结果便十分可靠。图4所示临时目录表中给出了起始地址和结束地址。但是,原则上只要存储起始地址就足够了,因为“目录表”也只规定起始地址。

    在对每帧进行说明的图4b所示的临时目录表中,指明具有相同地址信息的一个帧组中的每一帧的序号包括在这一帧中,例如该帧的位组“ZERO”内。其优点是,在读出序列码时,已录临时目录表的终点,即该已录临时目录表的扩展记录的始点,能够高精度地判定。所以,能够保证临时目录表的后续录入部分间良好接续。

    控制临时目录表扩展记录的程序流程图示于图11。在这个程序的S110步;测定其地址已录入在目录表中的最后一个信息信号。在记录媒体插入记录设备后,按照通常的读出,读出了临时目录表,就简单地完成测定工作。在S111步,完成对临时目录表录入区PMA的检索,检索完这一区域后,在S112步开始读出临时目录表。在S113步,检索位组“POINT”指示的数字是否相应于包括在临时目录表中具有地址信号的最后一个信息信号。在临时目录表的这部分达到要求的情况下,程序进到S114步,否则,再次执行S113步。在S114步,检查读出的序列码是否指明具有相同地址信息的帧序列的最后一帧。如果检查结果表明是最后一帧,则在S115步,在读出这一帧的最后位组(CRC)之后,立刻开始临时目录表的扩展记录。否则,程序回到执行S113步。当临时目录表录入记录媒体之后,要通过CD-ROM或CD-Audio光盘专用读出设备来读出这种记录媒体时,必须采取措施保证读出过程不受由于录有临时目录表而造成的无用内容的概。按照本发明之方法的一个实施方案,只要在半径r1区域之内或半径r4区域之外(即导入道之前或导出道之后)记录临时目录表,即可实现上述要求。我们更倾向在r1前面的区域记录,在这种情况下,临时目录表不能被用于只读型“高密度盘”读出的CD播放机所读出,因为,这种播放机禁止读出半径r1以前的区域。在r4区域之外记录临时目录表,也会带来问题。由于道间距的变化,会使总的重放时间变化达15%量级,从而无法迅速检测到导出道的末端。

    本发明方法的另一实施方案中,是以不符合CD标准关于记录信号与其代表信息之间关系的规定的方式记录临时目录表的。这样,在用CD-ROM或CD-Audio播放机读出临时目录表时,即可发现读数错误,从而将读出信号舍弃。对于图5所示的格式,只须选定另外一种数据位DB与CRC检错位之间的关系,始可简单地得到这种不同关系。它可以用如下方法选择检错位来实现,即当数据位确定的二进制数除以另一个多项式P*(χ),例如P*(χ)=χ16+χ15+χ2+1,其余数为零。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所得到的子代码Q帧只在小范围内不同于CD-Audio或CD-ROM标准规定的格式,以致可以确定副Q帧的内容,除非被认为读错。这样一种表现为异常错码的临时地址信息信号,最好记录在导入道上,并且最好在其始端。然而,它也可录在别处,例如录在半径r3和r2确定的程序区始端。如前所述,临时目录表以录在记录媒体本体上为好。但是,对于临时目录表的追加记录,推迟到用户想从记录设备中取出记录媒体时进行,可能更为有利。在此期间,可将临时目录表要追加的内容存在记录设备的存储器,例如固态存储器中。

    图6是本发明的记录设备框图,此图所示记录设备是一个用于在一次写入型记录媒体(61)上光学记录与读现EFM调整制信号的光读/写设备(60)。这种记录媒体(61)可包括一个例如金属层或染料层形式的信息层(62),借助足够离强度的辐射光束的作用,能在该信息层中形成可用光学检测的变化。记录层(62)包括一个螺线形伺服道(图中未画出),用于跟踪目的,并可在其中记录数据信号。定位信息,例如以绝对时间码的形式,通过预成形道调制录在该道上。这种记录媒体在前述NL-A-8800152(PHN 12,399)号专利申请书中有详细描述。记录媒体以常规方式用电机(63)驱动绕轴(64)旋转,光读/写头(65)布置在旋转记录媒体(61)对面,通过辐射光束(66)来记录与/或读出伺服道中的信息。读/写头(65)可通过例如由电机(67)和主轴(68)组成的径向定位装置,沿径向移动。光读/写头(65)由辐射敏感检测器系统组成。它将信息层(62)的反射光束转换成检测信号,加到EFM解调电路(69),由该解调电路将读出EFM调制信号以常规方式变换为子代码Q信号和主数据信号V0。检测信号还加到检测信号处理电路(70),从检测信号中由预成形道调制而形成的信号成分导出地址信号ATIP。

    电路(70)的一个实例已在PHN12,399号专利申请书中详述。地址信号ATIP加到例如由常规型号微处理机(61)组成的控制单元(71)。电路(69)输出的子代码Q信号还通过检错电路(72)加到微处理机(71)。检错电路(72)包括两个检错器(73)和(74),根据子代码Q帧中的CRC检错位,判定子代码Q帧读出结果是否正确产生。然后将子代码Q帧中子代码Q位确定的二进制数除以多项式,并测试其余数是否为零。两个检错器使用不同的多项式。例如,检错器(73)采用CD标准规定的多项式P(χ)=χ16+χ12+χ5+1,而检错器(74)则采用与前者不同的多项式P*(χ)=χ16+χ15+χ5+1。按常规,检错器可由移位寄存器和异或门组成。例如在前面提到的《数字音频技术》一书中所详细描述的那样。微处理机(71)可通过信号线(75)选择(73)和(74)两个检错器中的一个。选定的检错器将子代码Q帧中的数据位与指示接收信号是否正确的信号一起加到微处理机(71)。读/写头可通过信号线(76)设置成读出状态或写入状态。在读出状态,辐射光束(66)的强度不足以在记录层(62)中发生可用光学检测的变化。在写入状态,其强率足以在记录层中(62)产生可用光学检测的变化的辐射光束,受到EFM调制电路供给的写入信号Vs调制。EFM调制电路(77)为常规型,它将外加数据信号Vi和子代码通道分量变换成符合标准的EFM调制信号,随后变换成写入信号Vs。除检错位之外,子代码Q帧中的数据位通过检错位发生器电路(78)加到EFM调制电路(77)。电路(78)用于产生并插入CRC检错位。它包括两个检错位发生器(79)和(80),它们以常规方式除以预定多项式,形成检错位。检错位发生器可由移位寄存器和异或门组成,前面提及的《数字音频技术》一书对此有全面论述。检错发生器(79)使用多项式P*(χ)=χ16+χ15+χ5+1,而发生器(80)则采用符合CD标准规定的多项式P(χ)=χ16+χ15+χ5+1。微处理机(71)可通过信号线(81)选择(79)和(80)两个发生器的一个。在详述读/写设备(60)的工作原理之前,先参照图7更详细地描述未写记录媒体的布置情况。

    图7是用细直线轨道表示的螺线形伺服道示意图,其参考编号为(82)。记录媒体的旋转轴心为r0。LI道段构成导入道,其边界由半径r1和r2限定。r1和r2的值按照CD-Audio或CD-ROM标准选择,即r0到r1的距离为23mm,r0到r2的距离为25mm。导入道之后的轨道段用于记录数据信号。PMA表示r1和r1′之间的导入道段,用于记录临时目录表。应该指出,临时目录表的长度取决于所记录的数据信号的目,允许的数据信号数目最大为99。表明r1和r1′之间最大差异约为0.2mm,仅为导入道总长度的10%。图7还示出由预成形道调制所表示的地址信号ATIP。它指示用重放时间表示的道位置。在导入道段和数据记录道段之间的边界,ATIP的值为零。在导入道内,ATIP的值从最大时刻:99分、59秒、74帧开始递减;在记录数据信号段内,ATIP的值则从00∶00∶00开始增大。现在,参照图8解释图6所示读/写设备的工作原理。

    图8给出了一个存在微处理机(71)中供记录数据信号时调用的控制程序流程图。在程序步骤S1,读/写头(65)在微处理机(71)控制下,移到半径r1所指示的位置。借助读出的信号ATIP,可确定它是否到位。一旦到位后,便在步骤S2中读出与读头相对的PMA段。该段的子代码Q通道中记录了临时目录表。为了检错,选用检错器(79),它采用多项式P*(χ)。

    此外,利用读出的临时目录表,确定开始记录新数据信号的起始地址。在步骤S3,读头便被移到该起始地址。再利用读出信号ATIP,确定起始地址是否到位。接着,执行步骤S4。此时,读/写头(65)置于写状态。并且选定使用多项式P(χ)的检错位发生器(80)。在记录过程中,按照CD标准确定不同数据位组的值,而位组ATIME(见图5)的值则从读出地址信号ATIP导出。一旦待录数据信号记录完毕,读/写头(65)便在步骤S5中移到存储临时目录表的PMA道段。接着,将结束地址和起始地址录入临时目录表。后一操作在步骤S6中完成。而后,按图5所示方式,将起始地址和结束地位插入子代码Q帧。此外,选择检错位发生器(79)来插入根据不同于CD标准的多项式P*(χ)确定的检错位。

    其次,在步骤S7中查明所录的数据信号是否是数据信号序列中的最后一个。如果不是,则程序结束。如果是最后一个信号,便执行步骤S8,从临时目录表按CD标准形成最终的“目录表”,随之录在导入道(83)上的临时目录表后面。此外,按CD标准规定的方式记录导出道。应当指出。图8流程图表示的程序,可用不同方法加以改进。例如可以这样修改程序:将修改后的临时目录表暂存在微处理机(71)的存储器中,直至记录媒体(61)从记录设备中取出。这种情况下,临时目录表追加的全部内容,可在取出记录媒体之前,简单地在一个记录周期内录入记录媒体。

    图9是用本发明的设备录制的记录媒体上的道(82)的示意图。图中还标出了子代码Q帧中不同位组的值。在图9中,导出道位于LO,录有三个不同数据信号的道段分别位于DS1、DS2和DS3。从图9可以明显看出,按照本发明的设备所录制的记录结果,与标准CD-Audio或C-ROM原记录结果比较,仅略有差异,只在导入道始端有所不同。然则当使用CD-ROM或CD-Audio光盘读出设备读出该始端时,由于CRC检错位组不同,而会认为插入了临时目录表的子代码Q帧是错读子代码帧,从而将这一信息全部舍弃。

    从上述情况可明显看出,这样得到的高密光盘可以毫无问题地在市售CD播放机上重放。然则,为此必需记录最终“目录表”。因为一个部分未写的记录媒体尚未形成“目录表”,这样的记录媒体只能在完全“写满”,并产生“目录表”之后,才能在市售CD播放机上读出。

    图10是修改后的读出设备(103),它弥补了这一不足。与前面曾提到的相对应的元件,在读出设备(103)中仍采用相同的参考编号。图10所示读出设备中,检错器(73)和(74)两者的输出均与控制单元(100)相连。控制单元(100)再连到存储器(101)和控制面板(102)。控制单元(100)可包括一个配有合适程序的通用微计算机。在该程序控制下,当插入一片新的记录媒体(61)时,读出头(65)便被定位于记录媒体上标准只读型光盘用于记录“目录表”的区域。接着,在程序控制下,开始执行读出头(65)对应区域的读出过程。

    如果插入的记录媒体是只读型高密光盘,则检错器(73)通过其输出端之一,将信号加到控制单元(100),表明读出信息在检错位与读出子代码其余各位之间,满足由多项式P(χ)确定的关系。如果是这样,描述“目录表”的子代码信息,通过检错器(73)被控制单元接收后,即存入存储器(101)。例如,从“目录表”得出CD信号每道的顺序号,以及起始地址和结束地址,随即存入存储器(101)中。接着,按照用户通过控制面板(102)指定的顺序,读出录在记录媒体上的信息。以常规方式,利用存储器(101)存储的信息,确定记录媒体上录有所需信息的区域。如果插入一片只录有临时目录表,尚未包含最终“目录表”的记录媒体,那么,检错器(74)通过其输出端之一将信号加到控制单元,表明读出子代码在检错位与子代码其它各位之间满足由多项式P*(χ)确定的关系,而在读出作为“目录表”的区域期间,检错器(73)发现错误。于是,在控制单元控制下,可将关于临时目录表的信息存入存储器。例如,只要从临时目录表得出CD信号每道的顺序号,查出起始地址和结束地址,并将得到的信息存入存储器(101)中即可。

    然后,录在记录媒体上的信息便可以按照用户通过控制面板(102)指定的顺序读出。为了确定记录媒体的读出区域,使用了存储器(101)中存储的信息。

    应该指出,关于读出设备,本发明的范围不仅限于图10所示设备。例如,根据读出子代码对读出设备进行控制,可采用多种不同的方式。然则,读出设备必需设计成检测检错位与子代码其它各位之间的两种不同关系,从而能可靠地读出最终“目录表”及临时目录表。

    上文所述的记录设备实施方案中,临时目录表记录在导入道的始端。但是也可用另外的办法,将临时目录表录在道内的不同位置,例如在导出道之后即录,或在导入道之前即录临时目录表。在上述两种情况下,不需要不同的检错码,因为CD只读型盘重放设备的市售CD播放机不能读出导入道前面的区域。所以播放在那个区域录有临时目录表的盘时,不会由于存在这种临时目录表而受到干扰。此外,可以将临时目录表存在记录设备的固态存储器中,并且,还可以不采用不同的检错码,而用其他方式保证临时目录表在读出过程,能够被读出设备舍弃。例如,可在临时目录表的记录过程中,选择不同于CD标准的其他数据格式。

    还应指出,本发明的使用不仅限于记录CD信号,它同样适用于其目录表的记录格式并不允许随后加以扩展的其它记录系统。例如,可以在子代码Q帧位组ADR和TNO中插入一个CD标准不容许的位组合。两者都不必在子代码Q通道中插入临时目录表。反之,可将临时目录表插入主通道或其它子代码通道,例如,插入一路或多路子代码R-W通道中。

    最后应当指出,本发明的使用不仅限于在一次写入型记录媒体上记录数据信号,还可用于在可重写型记录媒体上进行记录。因为在后一情况下,重复格式和记录目录表,可能要比按照本发明记录和产生最终目录表更费时间。

在可写型记录媒体上记录数据信号的方法和设备以及读出该记录媒体的设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在可写型记录媒体上记录数据信号的方法和设备以及读出该记录媒体的设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在可写型记录媒体上记录数据信号的方法和设备以及读出该记录媒体的设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可写型记录媒体上记录数据信号的方法和设备以及读出该记录媒体的设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可写型记录媒体上记录数据信号的方法和设备以及读出该记录媒体的设备.pdf(2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在记录媒体(61)的道(82)上记录数据信息序列(DS1、DS2、DS3)时,每记录一个数据信号之后,即将表明记录媒体上已录数据信号位置的地址信息存入临时目录表(PMA)中。当该序列最后一个数据信号记录完毕,利用临时目录表形成一个最终目录表,随后记录在记录媒体的导入道(LI)上。本专利申请还提出了一种用于读出这样得到的记录媒体的读出设备。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信息存储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