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态硅胶注塑模具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液态硅胶注塑模具结构.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029266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4.10 C N 1 0 3 0 2 9 2 6 6 A *CN103029266A* (21)申请号 201210431790.X (22)申请日 2012.11.01 B29C 45/26(2006.01) B29C 45/73(2006.01) (71)申请人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523878 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上角管理 区振安路段 (72)发明人张绍华 周永峰 钟华钻 唐臻 赖愈华 (74)专利代理机构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44102 代理人罗晓林 李志强 (54) 发明名称 一种。
2、液态硅胶注塑模具结构 (57) 摘要 一种液态硅胶注塑模具结构,包括固定在后 模板上的后模仁和固定在前模板上的前模仁,所 述后模仁四周侧边设有隔热板,后模仁分型面上 设有承压块,后模仁内部设有镶件、顶块和硅胶冷 流道制件,所述后模板、后模仁和镶件内均设有发 热棒,硅胶冷流道制件顶部与镶件和后模仁相抵 处设有隔热纸,镶件和后模仁与需要注塑硅胶的 塑胶结构件之间构成硅胶成型型腔。本发明所提 供的液态硅胶注塑模具结构,有效地将硅胶冷流 道制件中的冷流道低温区域和硅胶成型的高温区 域相隔开来,避免了硅胶冷流道区域温度较低而 使硅胶圈硫化时间过长而使产能降低的问题,同 时保证了高温区域温度均匀,防止因温。
3、差较大而 产生的变形问题。 (51)Int.Cl.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3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3 页 1/1页 2 1.一种液态硅胶注塑模具结构,包括固定在后模板(1)上的后模仁(2)和固定在前模 板上的前模仁,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仁(2)四周侧边设有隔热板(4),后模仁(2)分型面 上设有承压块(6),后模仁(2)内部设有镶件(7)、顶块(8)和硅胶冷流道制件(9); 所述镶件(7)和后模仁(2)与需要注塑硅胶的塑胶结构件(3)之间构成硅胶成型型腔 (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态硅胶注。
4、塑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板(1)、后模 仁(2)和镶件(7)内均设有发热棒(5),硅胶冷流道制件(9)顶部与镶件(7)和后模仁(2) 相抵处设有隔热纸(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态硅胶注塑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块(8)位于镶件 (7)之间,顶块(8)为丁字形,并与两侧镶件(7)扣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水硅胶注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镶件(7)与后模仁 (2)通过螺钉锁紧固定在后模板(1)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水硅胶注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冷流道制件 (9)的主流道设于镶件(7)与后模仁(2)贴合面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水硅胶注。
5、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棒(5)为自带 温感线的发热棒,每组单独控温。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029266 A 1/2页 3 一种液态硅胶注塑模具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态硅胶注射模具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电池类产品防水技术,通常是利用涂胶粘接、超声焊接等方式,在塑胶结构 件上的槽或筋位上,设置一圈硅胶防水圈,或利用塑胶加TPU双色成型的方法,最终达到防 水的目的。但涂胶粘接、超声焊接等方式,由于中间需要手工操作,其装配的精度、稳定性无 法保证,防水效果也不好。而塑胶加TPU双色成型的防水方式,一方面由于TPU材料现硬度 最低只能达到60度,成型产。
6、品的防水等级有较大的限制;另一方面,TPU材料的流动性虽 然比普通的塑胶材料要好,但比液态硅胶要差很多,因此防水面积大,防水截面尺寸小的时 候,TPU无法完整填充,这也是此种工艺的一个瓶颈。 0003 现较先进的方式是液态硅胶加塑胶二次注塑成型或双色成型,其防水精度高,尺 寸稳定,并易于实现大规模的自动化量产。但液态硅胶在模内硫化需要很高的温度,温度较 低时,硫化时间很长而导致没有量产性;而塑胶耐热性有限,温度过高时塑胶易变形、压伤, 产品的良率很低,也无法进行量产。 发明内容 0004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及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已成型的塑胶结构件上 进行二次液态硅胶注塑成型、避免液态。
7、硅胶与塑胶的冷热冲突问题、缩短成型周期的液态 硅胶注射模具结构。 0005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液态硅胶注塑模具结构,包括固定在后模板上的后模仁和固定在前模板上的前模 仁, 所述后模仁四周侧边设有隔热板,后模仁分型面上设有承压块,后模仁内部设有镶件、 顶块和硅胶冷流道制件;所述镶件和后模仁与需要注塑硅胶的塑胶结构件之间构成硅胶成 型型腔。 0006 所述后模板、后模仁和镶件内均设有发热棒,硅胶冷流道制件顶部与镶件和后模 仁相抵处设有隔热纸,。 0007 所述顶块位于镶件之间,顶块为丁字形,并与两侧镶件扣合。 0008 所述镶件与后模仁通过螺钉锁紧固定在后模板上。 0009 所。
8、述硅胶冷流道制件的主流道设于镶件与后模仁贴合面处。 0010 所述发热棒为自带温感线的发热棒,每组单独控温。 0011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比较,结构简单合理,硅胶冷流道制件顶部与镶件和后模仁相 抵处所设隔热纸,将硅胶冷流道制件中的冷流道低温区域和硅胶成型的高温区域相隔开 来,避免了硅胶冷流道区域温度较低而使硅胶圈硫化时间过长而使产能降低的问题;后模 仁四周侧边所设隔热板将后模仁与模胚温度有效隔开,减少了传热,同时后模仁下方的后 模板上也设置了发热棒,这样保证了整个模仁、镶件的热量充分,温度均匀,获得较短成型 说 明 书CN 103029266 A 2/2页 4 周期的同时,可有效防止硅胶因温差较。
9、大而产生的变形问题;后模仁和镶件上也设置了发 热棒,对硅胶进行双面加热,大大缩短了硅胶硫化的时间。 附图说明 0012 图1是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内部结构横向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内部结构纵向剖视图。 0013 图中:1-后模板,2-后模仁,3-塑胶结构件,4-隔热板,5-发热棒,6-承压块,7-镶 件,8-顶块,9-硅胶冷流道制件,10-硅胶成型型腔,11-顶杆,12-隔热纸。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应 当指出,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15 如附图1、2、3所示,。
10、一种液态硅胶注塑模具结构,包括固定在后模板1上的后模仁 2和固定在前模板上的前模仁, 所述后模仁2四周侧边设有隔热板4,将后模仁2与模胚温 度有效隔开,减少了传热;后模仁2分型面上设有承压块6,合模时避免塑胶结构件3表面 压伤;后模仁2内部设有镶件7、顶块8和硅胶冷流道制件9,所述顶块8位于镶件7之间, 顶块为丁字形,并与两侧镶件7扣合,在脱模的时候,顶杆11拉动顶块8,同时拉动与顶块8 扣合的镶件7,一次即可脱模。所述硅胶冷流道制件9的主流道设于镶件7与后模仁2贴合 面处,在贴合面设置主流道使加工更方便,硅胶冷流道制件9顶部与镶件7和后模仁2相抵 处设有隔热纸12,镶件7和后模仁2与需要注塑。
11、硅胶的塑胶结构件9之间构成硅胶成型型 腔10。隔热纸12将硅胶冷流道制件9中的冷流道低温区域和硅胶成型的高温区域相隔开 来,避免了硅胶冷流道区域温度较低而使硅胶圈硫化时间过长而使产能降低的问题。所述 镶件7与后模仁2通过螺钉锁紧固定在后模板1上,所述后模板1、后模仁2和镶件7内均 匀分布有发热棒5,所述发热棒5为自带温感线的发热棒,每组单独控温,后模板1上均匀分 布的发热棒5保证了整个模仁2、镶件7的热量充分,温度均匀,获得较短成型周期的同时, 可有效防止硅胶因温差较大而产生的变形问题;同时后模仁2和镶件7上的发热棒5对硅 胶进行双面加热,亦大大缩短了硅胶硫化的时间。 0016 上述实施例中提到的内容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发明构思的 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CN 103029266 A 1/3页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029266 A 2/3页 6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029266 A 3/3页 7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029266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