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海海底对称载波通信电缆及其制造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海海底对称载波通信电缆及其制造方法.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000289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3.27 C N 1 0 3 0 0 0 2 8 9 A *CN103000289A* (21)申请号 201210537465.1 (22)申请日 2012.12.13 H01B 11/02(2006.01) H01B 13/00(2006.01) (71)申请人江苏远洋东泽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225129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瓜洲镇宝 石路2号 (72)发明人李永江 陆云春 (74)专利代理机构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 公司 32102 代理人任利国 (54) 发明名称 浅海海底对称载波通信电缆及其制造方法。
2、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浅海海底对称载波通信电缆 及其制造方法,铜导体外挤包有高压聚乙烯绝缘 层构成绝缘线芯,四根不同颜色的绝缘线芯绞合 成星绞组,星绞组环绕在聚丙烯垫芯外并绞合成 缆芯,缆芯外周依次包覆有聚酯薄膜带、高压聚乙 烯护套、第一浸渍麻绳衬层、第一沥青涂覆层、铜 合金线铠装层、第二沥青涂覆层、第二浸渍麻绳衬 层、第三沥青涂覆层、镀铝镁合金钢线铠装层、第 四沥青涂覆层、第一浸渍麻包带层、第五沥青涂覆 层、第二浸渍麻包带层、第六沥青涂覆层和塑料薄 膜防粘接层。该电缆结构稳定、防渗水、耐腐蚀、抗 拉拽性能好、遇水冲击信号传输稳定。 (51)Int.Cl.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3、 附图1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6 页 附图 1 页 1/2页 2 1.一种浅海海底对称载波通信电缆,其特征在于:实心圆形铜导体外挤包有高压聚乙 烯绝缘层构成绝缘线芯,四根不同颜色的所述绝缘线芯依次相切呈环状阵列布置构成星绞 组,处于对角线的两根绝缘线芯构成一个工作对,四根所述绝缘线芯的中心区域设有星形 聚丙烯垫芯,所述星绞组围绕着所述星形聚丙烯垫芯绞合成缆芯;所述缆芯的外周挤包有 高压聚乙烯护套,所述高压聚乙烯护套的外周均匀编织有第一浸渍麻绳衬层,所述第一浸 渍麻绳衬层的外周涂覆有第一沥青涂覆层,所述第一沥青涂覆层的外周以同。
4、心绞绕方式紧 密包裹有铜合金线铠装层,所述铜合金线铠装层的外周涂覆有第二沥青涂覆层,所述第二 沥青涂覆层的外周均匀编织有第二浸渍麻绳衬层,所述第二浸渍麻绳衬层的外周涂覆有第 三沥青涂覆层,所述第三沥青涂覆层的外周以同心绞绕方式紧密包裹有镀铝镁合金钢线铠 装层,所述镀铝镁合金钢线铠装层的外周涂覆有第四沥青涂覆层,所述第四沥青涂覆层的 外周均匀绕包有第一浸渍麻包带层,所述第一浸渍麻包带层的外周涂覆有第五沥青涂覆 层,所述第五沥青涂覆层的外周均匀绕包有第二浸渍麻包带层,所述第二浸渍麻包带层的 外周涂覆有第六沥青涂覆层,所述第六沥青涂覆层的外周绕包有塑料薄膜防粘接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海海底。
5、对称载波通信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实心圆形铜 导体的直径为1.2mm,所述高压聚乙烯绝缘层的标称厚度为1.0mm且最小厚度不小于标称 厚度的90%,最大厚度不大于标称厚度的110%,任一垂直截面测得的直径偏差不超过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海海底对称载波通信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聚乙烯 护套的标称厚度为1.62.0mm,最小厚度不小于标称厚度的90%,最大厚度不大于标称厚度 的110%,且任一垂直截面测得的直径偏差不超过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海海底对称载波通信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浸渍麻 绳衬层和第二浸渍麻绳衬层分别由2.5mm的浸渍电缆麻绳同心紧密编织而成。 。
6、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海海底对称载波通信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沥青涂 覆层、第二沥青涂覆层、第三沥青涂覆层、第四沥青涂覆层、第五沥青涂覆层和第六沥青涂 覆层分别采用低温-20不龟裂,高温90不发生滴落的沥青涂覆而成。 6.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海海底对称载波通信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合金 线铠装层的铜合金线的直径为6.00.03 mm,且原料组分及重量含量如下,铜:铁:铅:锌 =(89.091.0):(0.010.05):(0.010.05):10;所述镀铝镁合金钢线铠装层的直径为 6.00.03 mm;所述铜合金线铠装层和所述镀铝镁合金钢线铠装层的绞合方向均为左向。 7.根据权。
7、利要求1所述的浅海海底对称载波通信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浸渍麻 包带层和第二浸渍麻包带层分别由厚度为2.0mm的浸渍电缆麻包带重叠缠绕而成,且两者 的缠绕方向相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海海底对称载波通信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薄膜防 粘接层的外周涂覆有滑石粉浆层。 9.一种浅海海底对称载波通信电缆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以下步骤:在 直径为1.2mm的实心圆形铜导体外挤包有标称厚度为1.0mm的高压聚乙烯绝缘层构成绝缘 线芯;将四根不同颜色的所述绝缘线芯依次相切呈环状阵列布置构成星绞组,处于对角线 的两根绝缘线芯构成一个工作对,四根所述绝缘线芯的中心区域设有星形聚丙烯垫芯。
8、,所 述星绞组围绕着所述星形聚丙烯垫芯绞合成缆芯;接着在所述缆芯的外周挤包标称厚度为 1.62.0mm的高压聚乙烯护套,在所述高压聚乙烯护套的外周采用2.5mm的浸渍电缆麻绳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000289 A 2/2页 3 同心紧密编织第一浸渍麻绳衬层,在所述第一浸渍麻绳衬层的外周涂覆第一沥青涂覆层, 在所述第一沥青涂覆层的外周以同心绞绕方式紧密包裹铜合金线铠装层,在所述铜合金线 铠装层的外周涂覆第二沥青涂覆层,在所述第二沥青涂覆层的外周采用2.5mm的浸渍电缆 麻绳同心紧密编织第二浸渍麻绳衬层,在所述第二浸渍麻绳衬层的外周涂覆第三沥青涂覆 层,在所述第三沥青涂覆层的外周以同心绞。
9、绕方式紧密包裹镀铝镁合金钢线铠装层,在所 述镀铝镁合金钢线铠装层的外周涂覆第四沥青涂覆层,在所述第四沥青涂覆层的外周采用 厚度为2.0mm的浸渍电缆麻包带重叠缠绕成第一浸渍麻包带层,在所述第一浸渍麻包带层 的外周涂覆第五沥青涂覆层,在所述第五沥青涂覆层的外周采用厚度为2.0mm的浸渍电缆 麻包带重叠缠绕成第二浸渍麻包带层,在所述第二浸渍麻包带层的外周涂覆第六沥青涂覆 层,在所述第六沥青涂覆层的外周绕包塑料薄膜防粘接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海海底对称载波通信电缆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铜合金线铠装层的铜合金线的直径为6.00.03 mm,且原料组分及重量含量如下,铜:铁: 铅:锌。
10、=(89.091.0):(0.010.05):(0.010.05):10;所述镀铝镁合金钢线铠装层的直 径为6.00.03 mm;所述铜合金线铠装层和所述镀铝镁合金钢线铠装层的绞合方向均为左 向。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000289 A 1/6页 4 浅海海底对称载波通信电缆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信电缆,特别涉及一种浅海海底对称载波通信电缆。本发明还 涉及一种浅海海底对称载波通信电缆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海洋能源的开发利用,作为海底信号传输载流设备的海底电缆使用越来越 多,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要求电缆机械物理性能和电气性能优异,具有在海水。
11、浸泡冲 击下确保优异的信号传输性能、防渗水、耐海水腐蚀、抗拉拽机械性能,使用寿命长,可靠性 高。普通的通信电缆用于海底要么因自身重量较轻会因海水冲击造成电缆损坏、信号衰减 严重,要么因自身重量较重而造成电缆抗拉拽受力太大而容易损坏;现有技术一般选择把 通信电缆跟电力电缆布置在一起形成复合型电缆,该种结构虽然确保了通信电缆的结构安 全,但容易造成电力电缆的强电场对通信电缆的信号传输造成影响,并且对于一些不需要 电力电缆仅需要通信电缆的场合如采用复合电缆则资源浪费严重,不采用复合电缆又容易 导致通信电缆对环境的适应性差。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
12、浅海海底对称载 波通信电缆,结构稳定、重量适宜、防渗水、耐海水腐蚀、抗拉拽机械性能好、遇水冲击信号 传输稳定性好,可用于大陆与近海岛屿之间浅海海底情况较为复杂需要特别机械保护的区 段或海滩的通信联络。 0004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浅海海底对称载波通信电缆,实心圆形铜 导体外挤包有高压聚乙烯绝缘层构成绝缘线芯,四根不同颜色的所述绝缘线芯依次相切呈 环状阵列布置构成星绞组,处于对角线的两根绝缘线芯构成一个工作对,四根所述绝缘线 芯的中心区域设有星形聚丙烯垫芯,所述星绞组围绕着所述星形聚丙烯垫芯绞合成缆芯; 所述缆芯的外周挤包有高压聚乙烯护套,所述高压聚乙烯护套的外周均匀编织有第一浸。
13、渍 麻绳衬层,所述第一浸渍麻绳衬层的外周涂覆有第一沥青涂覆层,所述第一沥青涂覆层的 外周以同心绞绕方式紧密包裹有铜合金线铠装层,所述铜合金线铠装层的外周涂覆有第二 沥青涂覆层,所述第二沥青涂覆层的外周均匀编织有第二浸渍麻绳衬层,所述第二浸渍麻 绳衬层的外周涂覆有第三沥青涂覆层,所述第三沥青涂覆层的外周以同心绞绕方式紧密包 裹有镀铝镁合金钢线铠装层,所述镀铝镁合金钢线铠装层的外周涂覆有第四沥青涂覆层, 所述第四沥青涂覆层的外周均匀绕包有第一浸渍麻包带层,所述第一浸渍麻包带层的外周 涂覆有第五沥青涂覆层,所述第五沥青涂覆层的外周均匀绕包有第二浸渍麻包带层,所述 第二浸渍麻包带层的外周涂覆有第六沥青。
14、涂覆层,所述第六沥青涂覆层的外周绕包有塑料 薄膜防粘接层。 0005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1)聚丙烯具有优异的物理机械 力学性能、抗弯曲疲劳性能和非吸湿性能,作为垫芯可以一方面增加电缆的机械性能,同时 说 明 书CN 103000289 A 2/6页 5 星形聚丙烯垫芯可稳定通信缆芯的结构,很好地固定四根星绞组,在遭遇外力时避免星绞 组发生位移,影响通信信号传输。(2)星绞组结构比较稳定,处于对角线的两根构成一个工 作对传递载波信号,这种结构避免了两两绞合带来的结构松散容易变形,易串音、电缆外径 过大的弊端。(3)高压聚乙烯绝缘层结构密实、密度小、机械强度高、电气绝缘性。
15、能好,导体 采用单根实心圆形铜导体可以消除以往采用绞合铜丝作为导体带来的信号衰减大的弊端, 有利于信号传输稳定,确保了电缆运行过程中的固有衰减减低化;同时采用单根实心导体 可以降低线对之间的不平衡电阻,稳定通信信号传输。(4)高压聚乙烯护套结构密实、密度 小、机械强度高、防水渗透性好、电气绝缘性能好,其可以保证电缆具备长时间耐浸水刮磨, 加强海底电缆运行安全。(5)浸渍麻绳衬层使金属铠装层和护套层或沥青涂覆层得到很好 的隔离,减弱其外层金属铠装对内的压迫力以及铠装丝上可能存在的毛刺等缺陷对内部造 成损伤;麻绳编织存有缝隙,各单根麻绳互不影响,可以减小电缆弯曲中的应力,增强电缆 的韧性;浸渍麻绳。
16、的机械强度高,柔韧性好,具有优异的形变恢复性,能够承受很大的轴向 力,可极大增强电缆的纵向抗拉拽性能。(6)沥青具有良好的熔融性和工艺性能,便于均匀 涂覆在缆芯外周,尤其沥青防水性能优异,耐腐蚀,可以防止外部海水在经历长时间后渗透 到电缆内部,造成电缆运行隐患。(7)铜合金线铠装层既可以隔磁,避免涡流磁滞造成的损 耗,增大载流量,机械强度又比铜更大,而成本则比铜低廉,并且具有优异的防海水腐蚀性 能,对于电缆的长久安全运行大有益处。(8)镀铝镁合金钢线铠装层可以很好地增强电缆的 机械抗拉强度,保护电缆不受机械损伤,且具有优异的防海水腐蚀性能,在电缆使用寿命期 限内对其提供机械保护。(9)浸渍麻包。
17、带层的机械强度高,柔韧性好,具有优异的形变恢复 性,自身具有防水性能,缠绕后比较密实,遇水膨胀可阻止海水进一步进入,能够紧密地包 裹电缆,可承受很大的径向力,采用双层可增强电缆的横向受力性能,使电缆耐海水冲击, 外力对电缆造成冲击时浸渍麻包带层形成缓冲带,减弱内部受力。(10)塑料薄膜防粘接层 可以防止高温生产或施工作业时沥青涂覆层发生熔融粘连造成相邻电缆之间粘结,影响作 业。 0006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实心圆形铜导体的直径为1.2mm,所述高压聚乙烯绝 缘层的标称厚度为1.0mm且最小厚度不小于标称厚度的90%,最大厚度不大于标称厚度的 110%,任一垂直截面测得的直径偏差不超过1。
18、0%。导体采用单根实心圆形铜导体可以消除 以往采用绞合铜丝作为导体带来的信号衰减大的弊端,有利于信号传输稳定,确保了电缆 运行过程中的固有衰减减低化;同时采用单根实心导体可以降低线对之间的不平衡电阻, 稳定通信信号传输;该绝缘线芯20线对回路直流电阻不大于22.8/km;线对之间的绝 缘电阻不小于10000 Mkm,线芯对地的绝缘电阻不小于10000 Mkm;线对固有衰减 (0.8kHz和8.5kHz)不大于0.87dB/km;近端串音衰耗(0.8kHz和8.5kHz)不小于73.83 dB/ km; 远端串音防卫度(0.8kHz和8.5kHz)不小于15.98 dB/km;50Hz交流电压试。
19、验线对之 间2000V/5min 不击穿,线芯对地2000V/5min 不击穿。 0007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高压聚乙烯护套的标称厚度为1.62.0mm,最小厚度 不小于标称厚度的90%,最大厚度不大于标称厚度的110%,且任一垂直截面测得的直径偏 差不超过20%。该高压聚乙烯护套浸水刮磨试验按照IEC 229.4-1浸海水24h后,在角钢上 以345N的力弯拉,加DC20kV电压1分钟,然后加37.5kV电压10次,无破裂、无肉眼可见 裂痕。 说 明 书CN 103000289 A 3/6页 6 0008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浸渍麻绳衬层和第二浸渍麻绳衬层分别由 2.5mm。
20、的浸渍电缆麻绳同心紧密编织而成。 0009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沥青涂覆层、第二沥青涂覆层、第三沥青涂覆 层、第四沥青涂覆层、第五沥青涂覆层和第六沥青涂覆层分别采用低温-20不龟裂,高温 90不发生滴落的沥青涂覆而成。 0010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铜合金线铠装层的铜合金线的直径为6.00.03 mm,且原料组分及重量含量如下,铜:铁:铅:锌=(89.091.0):(0.010.05):(0.010.05): 10;所述镀铝镁合金钢线铠装层的直径为6.00.03 mm;所述铜合金线铠装层和所述镀铝 镁合金钢线铠装层的绞合方向均为左向。该铜合金线铠装层既可以隔磁,避免涡流磁滞造 。
21、成的损耗,增大载流量,机械强度又比铜更大,而成本则比铜低廉,并且具有优异的防海水 腐蚀性能,对于电缆的长久安全运行大有益处;该镀铝镁合金钢线铠装层机械抗拉强度高, 可以保护电缆不受机械损伤,且具有优异的防海水腐蚀性能。 0011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浸渍麻包带层和第二浸渍麻包带层分别由厚度 为2.0mm的浸渍电缆麻包带重叠缠绕而成,且两者的缠绕方向相反。两层反向螺旋缠绕可 以保证结构的稳定,作为电缆的外部保护层具有全面防水性能。 0012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塑料薄膜防粘接层的外周涂覆有滑石粉浆层。滑石 粉浆层可以降低电缆外表之间的摩擦力,防止电缆外层相互粘接。 0013 本发。
22、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浅海海底对称载波通信电缆的制造方法,该 方法制造而成的通信电缆,结构稳定、重量适宜、防渗水、耐海水腐蚀、抗拉拽机械性能好、 遇水冲击信号传输稳定性好,可用于大陆与近海岛屿之间浅海海底情况较为复杂需要特别 机械保护的区段或海滩的通信联络。 0014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浅海海底对称载波通信电缆的制造方法,依次 包括以下步骤:在直径为1.2mm的实心圆形铜导体外挤包有标称厚度为1.0mm的高压聚 乙烯绝缘层构成绝缘线芯;将四根不同颜色的所述绝缘线芯依次相切呈环状阵列布置构 成星绞组,处于对角线的两根绝缘线芯构成一个工作对,四根所述绝缘线芯的中心区域设 有星形聚。
23、丙烯垫芯,所述星绞组围绕着所述星形聚丙烯垫芯绞合成缆芯;接着在所述缆芯 的外周挤包标称厚度为1.62.0mm的高压聚乙烯护套,在所述高压聚乙烯护套的外周采用 2.5mm的浸渍电缆麻绳同心紧密编织第一浸渍麻绳衬层,在所述第一浸渍麻绳衬层的外周 涂覆第一沥青涂覆层,在所述第一沥青涂覆层的外周以同心绞绕方式紧密包裹铜合金线铠 装层,在所述铜合金线铠装层的外周涂覆第二沥青涂覆层,在所述第二沥青涂覆层的外周 采用2.5mm的浸渍电缆麻绳同心紧密编织第二浸渍麻绳衬层,在所述第二浸渍麻绳衬层的 外周涂覆第三沥青涂覆层,在所述第三沥青涂覆层的外周以同心绞绕方式紧密包裹镀铝镁 合金钢线铠装层,在所述镀铝镁合金钢。
24、线铠装层的外周涂覆第四沥青涂覆层,在所述第四 沥青涂覆层的外周采用厚度为2.0mm的浸渍电缆麻包带重叠缠绕成第一浸渍麻包带层,在 所述第一浸渍麻包带层的外周涂覆第五沥青涂覆层,在所述第五沥青涂覆层的外周采用厚 度为2.0mm的浸渍电缆麻包带重叠缠绕成第二浸渍麻包带层,在所述第二浸渍麻包带层的 外周涂覆第六沥青涂覆层,在所述第六沥青涂覆层的外周绕包塑料薄膜防粘接层。 0015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方法制造而成的电缆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1)聚丙 烯具有优异的物理机械力学性能、抗弯曲疲劳性能和非吸湿性能,作为垫芯可以一方面增 说 明 书CN 103000289 A 4/6页 7 加电缆的机械性。
25、能,同时星形聚丙烯垫芯可稳定通信缆芯的结构,很好地固定四根星绞组, 在遭遇外力时避免星绞组发生位移,影响通信信号传输。(2)星绞组结构比较稳定,处于对 角线的两根构成一个工作对传递载波信号,这种结构避免了两两绞合带来的结构松散容易 变形,易串音、电缆外径过大的弊端。(3)高压聚乙烯绝缘层结构密实、密度小、机械强度高、 电气绝缘性能好,导体采用单根实心圆形铜导体可以消除以往采用绞合铜丝作为导体带来 的信号衰减大的弊端,有利于信号传输稳定,确保了电缆运行过程中的固有衰减减低化;同 时采用单根实心导体可以降低线对之间的不平衡电阻,稳定通信信号传输。(4)高压聚乙烯 护套结构密实、密度小、机械强度高、。
26、防水渗透性好、电气绝缘性能好,其可以保证电缆具备 长时间耐浸水刮磨,加强海底电缆运行安全。(5浸渍麻绳衬层使金属铠装层和护套层或沥 青涂覆层得到很好的隔离,减弱其外层金属铠装对内的压迫力以及铠装丝上可能存在的毛 刺等缺陷对内部造成损伤;麻绳编织存有缝隙,各单根麻绳互不影响,可以减小电缆弯曲中 的应力,增强电缆的韧性;浸渍麻绳的机械强度高,柔韧性好,具有优异的形变恢复性,能够 承受很大的轴向力,可极大增强电缆的纵向抗拉拽性能)。(6)沥青具有良好的熔融性和工 艺性能,便于均匀涂覆在缆芯外周,尤其沥青防水性能优异,耐腐蚀,可以防止外部海水在 经历长时间后渗透到电缆内部,造成电缆运行隐患。(7)铜合。
27、金线铠装层既可以隔磁,避免 涡流磁滞造成的损耗,增大载流量,机械强度又比铜更大,而成本则比铜低廉,并且具有优 异的防海水腐蚀性能,对于电缆的长久安全运行大有益处。(8)镀铝镁合金钢线铠装层可以 很好地增强电缆的机械抗拉强度,保护电缆不受机械损伤,且具有优异的防海水腐蚀性能, 在电缆使用寿命期限内对其提供机械保护。(9)浸渍麻包带层的机械强度高,柔韧性好,具 有优异的形变恢复性,自身具有防水性能,缠绕后比较密实,遇水膨胀可阻止海水进一步进 入,能够紧密地包裹电缆,可承受很大的径向力,采用双层可增强电缆的横向受力性能,使 电缆耐海水冲击,外力对电缆造成冲击时浸渍麻包带层形成缓冲带,减弱内部受力。(。
28、10)塑 料薄膜防粘接层可以防止高温生产或施工作业时沥青涂覆层发生熔融粘连造成相邻电缆 之间粘结,影响作业。 0016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铜合金线铠装层的铜合金线的直径为6.00.03 mm,且原料组分及重量含量如下,铜:铁:铅:锌=(89.091.0):(0.010.05):(0.010.05): 10;所述镀铝镁合金钢线铠装层的直径为6.00.03 mm;所述铜合金线铠装层和所述镀铝 镁合金钢线铠装层的绞合方向均为左向。该铜合金线铠装层既可以隔磁,避免涡流磁滞造 成的损耗,增大载流量,机械强度又比铜更大,而成本则比铜低廉,并且具有优异的防海水 腐蚀性能,对于电缆的长久安全运行大有益。
29、处;该镀铝镁合金钢线铠装层机械抗拉强度高, 可以保护电缆不受机械损伤,且具有优异的防海水腐蚀性能。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发明浅海海底对称载波通信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中:1.聚丙烯垫芯;2.绝缘线芯;2a. 实心圆形铜导体;2b. 高压聚乙烯绝缘 层;3.高压聚乙烯护套; 4. 第一浸渍麻绳衬层;5. 第一沥青涂覆层;6. 铜合金线铠装 层;7. 第二沥青涂覆层;8. 第二浸渍麻绳衬层;9. 第三沥青涂覆层;10. 镀铝镁合金钢 线铠装层;11. 第四沥青涂覆层;12. 第一浸渍麻包带层;13. 第五沥青涂覆层;14. 第二 浸渍麻包带层;15. 第六沥青涂覆层;16. 塑料。
30、薄膜防粘接层。 说 明 书CN 103000289 A 5/6页 8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本发明浅海海底对称载波通信电缆依次按以下步骤制造:(1)在直径为1.2mm的 实心圆形铜导体2a外挤包有标称厚度为1.0mm的高压聚乙烯绝缘层2b构成绝缘线芯2; 高压聚乙烯绝缘层2b的标称厚度为1.0mm且最小厚度不小于标称厚度的90%,最大厚度不 大于标称厚度的110%,任一垂直截面测得的直径偏差不超过10%。 0020 (2)将四根不同颜色的绝缘线芯2依次相切呈环状阵列布置构成星绞组,处于对 角线的两根绝缘线芯构成一个工作对,四根所述绝缘线芯的中心区域设有星形聚丙烯垫芯 1,所述星绞组围绕着所述。
31、星形聚丙烯垫芯1绞合成缆芯。 0021 (3)在缆芯的外周挤包标称厚度为1.62.0mm的高压聚乙烯护套3;高压聚乙烯护 套3的标称厚度为1.62.0mm,最小厚度不小于标称厚度的90%,最大厚度不大于标称厚度 的110%,且任一垂直截面测得的直径偏差不超过20%。 0022 (4)在高压聚乙烯护套3的外周采用2.5mm的浸渍电缆麻绳同心紧密编织第一 浸渍麻绳衬层4,在第一浸渍麻绳衬层4的外周涂覆第一沥青涂覆层5,在第一沥青涂覆 层5的外周以同心绞绕方式紧密包裹铜合金线铠装层6,铜合金线铠装层6的铜合金线 的直径为6.00.03 mm,绞合方向为左向,且原料组分及重量含量如下,铜:铁:铅:锌=。
32、 (89.091.0):(0.010.05):(0.010.05):10。 0023 (5)在铜合金线铠装层6的外周涂覆第二沥青涂覆层7,在第二沥青涂覆层7的外 周采用2.5mm的浸渍电缆麻绳同心紧密绕包第二浸渍麻绳衬层8,在第二浸渍麻绳衬层8的 外周涂覆第三沥青涂覆层9,在第三沥青涂覆层9的外周以同心绞绕方式紧密包裹镀铝镁 合金钢线铠装层10,镀铝镁合金钢线铠装层10的直径为6.00.03 mm,绞合方向为左向。 0024 (6)在镀铝镁合金钢线铠装层10的外周涂覆第四沥青涂覆层11,在第四沥青涂覆 层11的外周采用厚度为2.0mm的浸渍电缆麻包带重叠缠绕成第一浸渍麻包带层12,在第一 浸渍。
33、麻包带层12的外周涂覆第五沥青涂覆层13,在第五沥青涂覆层13的外周采用厚度为 2.0mm的浸渍电缆麻包带重叠缠绕成第二浸渍麻包带层14,第二浸渍麻包带层14的缠绕方 向与第一浸渍麻包带层12相反。 0025 (7)在第二浸渍麻包带层14的外周涂覆第六沥青涂覆层15,在第六沥青涂覆层15 的外周绕包塑料薄膜防粘接层16,塑料薄膜防粘接层16的外周涂覆滑石粉浆层。 0026 以上步骤中,第一沥青涂覆层5、第二沥青涂覆层7、第三沥青涂覆层9、第四沥青 涂覆层11、第五沥青涂覆层13和第六沥青涂覆层15分别采用低温-20不龟裂,高温90 不发生滴落的沥青涂覆而成。 0027 对以上制成的成品电缆进行电气性能试验,结果如下: 说 明 书CN 103000289 A 6/6页 9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除 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 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说 明 书CN 103000289 A 1/1页 10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000289 A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