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元件及包含光源元件的车载灯光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源元件及包含光源元件的车载灯光装置.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035847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4.10 C N 1 0 3 0 3 5 8 4 7 A *CN103035847A* (21)申请号 201210278296.4 (22)申请日 2012.08.07 10-2011-0100805 2011.10.04 KR 10-2011-0137523 2011.12.19 KR H01L 51/52(2006.01) B60Q 1/02(2006.01) (71)申请人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地址韩国京畿道龙仁市器兴区麻北洞 80-10 (72)发明人姜东坤 (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
2、公司 11228 代理人程殿军 (54) 发明名称 光源元件及包含光源元件的车载灯光装置 (57) 摘要 实施例的光源元件包含:第一电极;配置在 第一电极上部的有机膜层;配置在有机膜层上部 的第二电极;配置在第二电极上部的第一保护 膜;以及配置在第一保护膜上部的、包含金属的 第二保护膜。本发明中提高震动耐久性的车载灯 光装置,包含:发出光线的光源元件;在一侧断 面部位形成插入上述光源元件的插入孔,中间部 位形成空心部位,上述插入的光源元件可实现滑 动的、内壁具有滑槽的灯座;与上述滑槽对应配 置的、吸收对上述光源元件冲击力的缓冲材料; 连接在上述灯座的后方部位,并对上述光源元件 向前施加压力的压。
3、缩部件。 (30)优先权数据 (51)Int.Cl.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8页 附图6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8 页 附图 6 页 1/1页 2 1.一种光源元件,包括: 第一电极; 配置在第一电极上部的有机膜层; 配置在有机膜层上部的第二电极; 配置在第二电极上部的第一保护膜;以及 配置在第一保护膜上部的、包含金属的第二保护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元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保护膜从上述第一电极、上述有机膜层、上述第二电极及上述第一保护膜的 侧面延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元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保护。
4、膜和上述第二保护膜电极之间配置了薄膜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元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保护膜和上述第二保护膜电极之间配置了粘贴层。 5.一种车载灯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权利要求1至4所述的任意一个光源元件; 在一侧断面部位形成上述光源元件的插入孔,中间部位形成空心部位,上述插入的光 源元件可实现滑动的、内壁具有滑槽的灯座; 与上述滑槽对应配置的、吸收对上述光源元件冲击力的缓冲材料; 连接在上述灯座的后侧,并对上述光源元件施加向前压力的压紧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灯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压缩部件包含可旋转的曲柄轴和配置在上述曲柄轴并进行旋转的固定凸轮。 7.根据。
5、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载灯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固定凸轮由多个组成。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灯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压紧结构由多个组成。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灯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压缩部件由向上述光源元件施加向前压力的弹簧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灯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源元件由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构成。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灯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结合在上述一侧断面部位,包括防止上述光源元件经上述插入孔脱离的支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载灯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支架具有在插入口插入的突出部位。 权 利 要 求 书CN 1。
6、03035847 A 1/8页 3 光源元件及包含光源元件的车载灯光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源元件及包含光源元件的车载灯光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的发展,显示装置显得越来越重要。根据此现状,液晶显示器 (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lasma Display Panel: PDP)、场 发射显示器(Field Emission Display: FED)、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OLED)等多种平面显示装置逐渐被实用。
7、化。 0003 其中,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因其应答速度为1ms以下,具有高速应答速度,耗 电低,且能自发光,对视觉影响少,被视为下一代平板显示装置。 0004 驱动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方式有,无源矩阵(Passive Matrix)方式和利用薄 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的有源矩阵(active matrix)方式两种。无源矩阵的 驱动方式为阳极和阴极成直角,选择性的驱动line。与此相比,有源矩阵驱动方式为,把薄 膜晶体管连接到每个像素的电极,根据薄膜晶体管闸门电极上连接的电容器容量而维持的 电压来驱动的方式。 0005 这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是,在第一电极。
8、和第二电极之间配置着以有机物形 成的发光层,此发光层就是发出光线的自发光元件。 0006 但是,以往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向大尺寸产品发展过程当中存在着由金属 构成的第2 电极电阻逐渐增大、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的驱动电压上升、显示质量下降 等问题,同时由于内部构造物之间的光反射率不同而导致的光的损失大,因此需要改善。 0007 一般,车辆上配有在行驶当中周围照度较低的灯光装置可确保驾驶员视野或向其 它车辆告知其行驶状态的灯光装置。 0008 此种灯光装置的光源之前一直在使用白炽灯或卤素灯等,但最近是以利用半导体 发光二级管(LED:Light Emitting Diode)等光源为趋势。一。
9、般, 车载灯光装置是由多个 此种光源构成。 0009 只是,有机发光二极管其形状为平面型,具有对冲击的承受力低的缺点。因此,在 震动较大环境下的车辆,其玻璃元件有机发光二极管将会有可能被破损。 0010 由此,在制造车载灯光装置时配备了吸收冲击的缓冲材料。但是,缓冲材料和有机 发光二极管未能紧密结合,由于车辆的震动而发生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和其周围部件之间长 期持续的冲撞,导致玻璃元件有机发光二极管被破损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11 技术课题 实施例提供用金属材料保护有机膜层的光源元件。 0012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课题是提供光源元件与缓冲材料紧密结合,提高车载灯光 装置对震动的耐久性。 说 明。
10、 书CN 103035847 A 2/8页 4 0013 本发明的技术课题,并不只局限在上述言及的课题,通过下述内容可使该领域从 事者准确的理解在此未叙述的其他课题。 0014 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实施例光源元件包含,第一电极;配置在第一电极上部的有机膜层;配置在 有机膜层上部的第二电极;配置在第二电极上部的第一保护膜;以及配置在第一保护膜上 部的、包含金属材质的第二保护膜. 本发明的实施例车载灯光装置包含,发出光线的光源元件;在一侧断面部位插入上述 光源元件的插入孔,中间部位形成空心部位,上述插入的光源元件可实现滑动的、内壁具有 滑槽的灯座;与上述滑槽对应配置的、吸收对上述光源元件冲击力的缓冲。
11、材料;连接在上 述灯座的后侧、并对上述光源元件施加向前压力的压紧结构。 0015 实施例的其他具体内容请参考详细的说明及附图。 0016 有益效果 本发明车载灯光装置具有如下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效果。 0017 实施例中的光源元件,其第二保护膜可切断外部异物,防止有机膜层的损伤,可维 持光源元件良好质量。 0018 实施例中的光源元件,在第一保护膜和第二电极之间配置了薄膜层,可切断第一 保护膜和第二电极之间的化学反应,防止缺陷的发生。 0019 光源元件紧密结合在缓冲材料上,提高了其震动耐久性。 0020 采用了滑动组装方式,具有便于组装的优点。 0021 本发明效果,并不只局限在上述言及的范畴,。
12、通过专利要求内容可使从事者准确 的理解在此未叙述的其他效果。 附图说明 0022 图1a是显示实施例中的光源元件断面的断面图; 图1b是显示实施例中的光源元件一部分的断面图; 图2是显示实施例中的光源元件断面的断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的车载灯光装置的前方斜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的车载灯光装置的后方斜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的车载灯光装置的分解斜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的车载灯光装置的后方斜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的压紧结构向光源元件施加压力之前的后方斜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的压紧结构向光源元件施加压力之后的后方斜视图; 图9是图7的A-A。
13、部分断面图; 图10是图8的B-B部断面图。 0023 附图标记说明 100: 光源元件 110: 基板 120: 第一电极 130: 有机膜层 140: 第二电极 150: 第一保护膜 160: 第二保护膜 10: 车载灯光装置 说 明 书CN 103035847 A 3/8页 5 200: 缓冲材料 300: 灯座 310: 插入孔 320: 滑槽 330: 连接部位 340: 固定槽 350: 插挂结构 360: 空心部位 400: 支架 410: 突出部位 420: 固定凸起结构 500: 压紧结构 510: 固定凸轮 520: 曲柄轴 530: 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参考附。
14、图和其相应的详细说明可全面了解实施例的优点及特征,以及达成此优点 和特征的方法。但是此实施例并不局限在下述事项,可以由多种方式体现,此实施例只是为 了向在此技术领域具有常规知识者告知本发明范畴而提供的,其权利范围是根据权利要求 项范畴而定义的。因此,在几个实施例中,为了避免模糊的解释已被熟知的工艺、已被熟知 的原件以及技术,在此就不进行详细的说明,在所有实施例的说明当中,同一个参照符号指 的是同一个要素。 0025 在实施例的说明中,记载为在每个element的“上”或“下”(on or under)形成 时,也包含“上”或“下”(on or under)的两个element直接接触或一个以上。
15、的另外一个 element在上述两个element之间配置的情况。并且以“上”或“下”(on or under)表示 时,不仅包含以一个element为基准的上方向,而且也包含下方向。 0026 本说明中的用词是为了说明实施例而采用的,并不是为了限制权利范围而使用。 在说明中的单数类语句,如无特殊说明,则也包含复数类。 0027 在说明中使用的“包含(comprises)”以及/或“包含着(comprising)”,不排除 已言及的构成要素、阶段、动作以及/或元件当中存在或追加一个以上的其他构成要素、阶 段、动作以及/或元件。 0028 无特殊说明,在本说明中使用的所有用语(包含技术及科学用语。
16、)可解释为在相同 领域具有常规知识者可共同理解的含义,且一般使用的、且在词典已定义的用语,如果无特 殊说明,则理解为无其它含义。 0029 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以及其清晰性,在叙述每个层的厚度及尺寸时进行了相应 的放大或省略或采用了概括性的图。并且没有完整的表示出每个构成要素的尺寸及面积。 0030 虽然为了说明每个要素、成分、领域、层以及/或区域而采用了第一、第二等用语, 但这种要素、成分、领域、层以及/或区域并不能局限在这些用语范围之内。 0031 并且在实施例中说明发光元件结构时言及的角度和方向以附图为准,在说明部分 的发光元件结构说明中,没有明确的描述对角度和基准点的位置关系时,以相关。
17、附图为准。 0032 下面参照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 0033 图1a是显示实施例中的光源元件断面的断面图,图1b是放大显示实施例中的光 源元件的A部分的放大图。 0034 如图1a及图1b所示,实施例的光源元件100包含,第一电极120;配置在第一电极 120上部的有机膜层130;配置在有机膜层130上部的第二电极140;配置在第二电极140上 说 明 书CN 103035847 A 4/8页 6 部的第一保护膜150;以及配置在第一保护膜150上部的、含有金属材料的第二保护膜160。 0035 光源元件100含有能支撑有机膜层130的基板110。 0036 基板110可配置在第一电极。
18、120的下部,基板110由玻璃树胶或导电物质组成,且 可以是透明状态。 0037 光源元件100的基板110和第一电极120之间可配置缓冲层(未图示)。 0038 缓冲层(未图示)可防止从基板110流出的碱离子等不纯物,来保护有机膜层130。 缓冲层可由硅橡胶氧化物(SiO 2 )或硅橡胶氮化物(SiN x )形成,但并不只局限于此类物质。 0039 在上述基板110上部可配置第一电极120、有机膜层130以及第二电极140。 0040 第一电极120可以为正极(anode)电极。第一电极120可以是透明电极或反射电 极,但并不只局限在此类电极。 0041 第一电极120为透明电极时,第一电极。
19、120可以是ITO(Indium Tin Oxide)、 IZO(Indium Zinc Oxide) 或 ZnO(Zinc Oxide)其中之一,但并不只局限在此类电极。 0042 第一电极120为反射电极时,第一电极120可含有多层结构。比如,第一电极120 由ITO(Indium Tin Oxide)、IZO(Indium Zinc Oxide) 或ZnO(Zinc Oxide)其中之一构成 的透明电极层,且在上述透明电极层下部可配置由铝(Al)、镍(Ni)其中之一材料形成的反 射层。但是,并不只局限在上述结构。 0043 或者第一电极120在两个透明电极之间可配置反射层,但并不只局限在。
20、此结构。 0044 第一电极120可通过溅射法(Sputtering)、蒸发法(Evaporation)、气相沉积 (Vapor Phase Deposition)或电子束沉积(Electron Beam Deposition)法形成。 0045 第一电极120的上部配置着有机膜层130。有机膜层130至少可含有发光层13, 另外,有机膜层130在发光层13的上部或下部可配置正孔注入层11、正孔输送层12、电子 输送层14或电子注入层15。 0046 正孔注入层11可配置在第一电极120的上部。正孔注入层11可从第一电极 120向发光层13顺畅地注入正孔。正孔注入层11可由CuPc(cuppe。
21、r phthalocyanine)、 PEDOT(poly(3,4)- ethylenedioxythiophene)、PANI(polyaniline)以及NPD(N, N-dinaphthyl -N,N-diphenyl benzidine)当中一个以上材料组成,但并不局限在上述材 料。 0047 正孔注入层11可通过蒸发法或旋转涂布(spincoating)法形成,但并不只局限在 此方法。 0048 正孔输送层12可配置在正孔注入层11上部。 0049 正孔输送层12可从正孔注入层11向有机膜层130顺畅地输送正孔。 0050 正孔输送层12可由NPD(N,N-dinaphthyl-N,。
22、N-diphenyl benzidine), TPD(N,N -bis-(3-methylphenyl)-N,N-bis-(phenyl)-benzidine),s-TAD以及MTDATA(4,4,4“-T ris(N-3-methylphenyl-N-phenyl-amino) -triphenylamine) 当中一个以上材料组成,但 并不局限在上述材料。 0051 正孔输送层12可通过蒸发法或旋转涂布(spincoating)法形成,但并不只局限在 此方法。 0052 在正孔注入层11的上部可配置发光层13,发光层可由发出红色、绿色、蓝色的物 质构成,或者也可以利用磷光或荧光材料形成。 。
23、说 明 书CN 103035847 A 5/8页 7 0053 发光层13为红色时,含有CBP(carbazole biphenyl)或 mCP(1,3-bis(carbazol-9-yl)材料的host物质,也可以由PIQIr(acac) (bis(1-phenylisoquinoline)acetylacetonate iridium), PQIr(acac) (bis(1- phenylquinoline)acetylacetonate iridium), PQIr(tris(1-phenylquinoline) iridium) 以及PtOEP(octaethylporphyrin p。
24、latinum)中包含一个以上材料的,且具有不 纯物(dapont)的磷光材料构成,但并不局限在上述材料。 0054 发光层13为绿色时,含有CBP或则mCP的host物质,也可以由Ir(ppy)3(fac tris(2-phenylpyridine)iridium)材料, 且具有不纯物(dapont)的磷光材料构成,与此 不同也可由含着Alq3(tris(8- hydroxyquinolino)aluminum)的荧光材料构成, 但并不局 限在上述材料。 0055 发光层13为蓝色时,含有CBP或则mCP的host物质,也可以由 (4,6-F2ppy)2Irpic材料,且具有不纯物(dapo。
25、nt)的磷光材料构成。 与此不同,也可以由 spiro-DPVBi,spiro-6P, 蒸馏苯(DSB), 蒸馏芳香油(DSA),PFO系高分子以及PPV系高分 子其中之一的荧光材料构成,但并不局限在上述材料 。 0056 电子输送层14可配置在发光层13的上部,电子输送层可顺畅地输送电子。电子输 送层14可由Alq3(tris(8-hydroxyquinolino) aluminum), PBD, TAZ, spiro-PBD, BAlq 以及 SAlq中一个以上材料构成, 但并不局限在上述材料 。 0057 电子输送层14可通过蒸发法或旋转涂布(spincoating)法形成。 0058 。
26、电子输送层14可防止从第一电极120注入的正孔通过发光层13向第二电极140 移动的现象。即电子输送层14起着阻止正孔的作用,从而可提高在发光层正孔和电子的结 合效率。 0059 电子注入层15可配置在电子输送层14的上部。电子注入层从第二电极140向 发光层13可顺畅地注入电子。电子注入层15可使用Alq3(tris(8-hydroxyquinolino) aluminum), PBD, TAZ, spiro-PBD, BAlq或SAlq材料, 但并不局限在上述材料 。 0060 电子注入层15可包含无机物,比如金属化合物。上述金属化合物可包含碱性金属 或碱性土金属。上述碱性金属或碱性土金属。
27、可以是LiQ, LiF, NaF, KF, RbF, CsF, FrF, BeF2, MgF2, CaF2, SrF2, BaF2 及RaF2当中一个以上的物质,但并不只局限在于此。 0061 电子注入层15可通过蒸发法、旋转涂布法或气相沉积法形成,但并不只局限在上 述方法。 0062 第二电极140可配置在电子注入层15的上部,第二电极140可以是阴极电极,第 二电极140可由功函数(Work Function)低的金属构成。例如,第二电极140可由镁(Mg), 钙(Ca),铝(Al),银(Ag)或者上述金属的合金构成。 0063 第二电极140的有机发光元件为正面或背面发光结构时,电极可形。
28、成透过光线程 度的薄片形状;有机发光元件为背面发光结构时,电极可形成能反射光线程度的较厚形状。 0064 第一保护膜150可配置在第二电极 140 上部,第一保护膜150可含有无机物或有 机物中至少一个以上材料。 0065 第一保护膜150为无机物时,保护膜可含有硅橡胶氧化膜(SixOy),硅橡胶氮化膜 (SixNy)以及硅橡胶氮氧化膜(SixOyNz)当中一个以上的材料。另外,由无机物形成的第一 保护膜240可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形成。 说 明 书CN 103035847 A 6/8页 8 0066 第1保护膜150为有机物时,保。
29、护膜可含有亚克力(acrylic)系列、环氧树脂系列、 硅氧烷系列、氨基甲酸酯(urethane)系列树脂以及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当中的一个 以上材料。另外,由有机物形成的第一保护膜240可通过丝网印刷法形成,但并不局限在上 述方法。 0067 还有,第一保护膜150可由有机物形成的有机膜和无机物形成的无机膜相积层的 复合膜构成。 0068 第一保护膜150可防止外部水分或空气向发光层的渗透,且外部对发光层产生冲 击时能起着保护作用。 0069 第二保护膜160可配置在第一保护膜150的上部。 0070 第二保护膜160可由金属构成,第二保护膜160可防止外部水分或氧气的渗透。
30、。第 二保护膜也可由防潮能力良好的金属薄膜构成。 0071 第二保护膜160可具有柔韧性,第二保护膜160可使光源元件100具有细长、且柔 韧的结构性能。 0072 第二保护膜160可在第一电极120、有机膜层130、第二电极140以及第一保护膜 150的侧面延伸,且第二保护膜160可环绕第一电极120、有机膜层130、第二电极140以及 第一保护膜150而形成。 0073 图2是显示另一实施例的光源元件断面的断面图。 0074 如图2所示,实施例的光源元件200含有第一电极230;配置在第一电极230上部 的有机膜层230;配置在有机膜层230上部的第二电极240;配置在第二电极240上部的。
31、第 一保护膜250;以及配置在第一保护膜250上部的、含有金属材料的第二保护膜260和第二 电极240和第一保护膜250之间配置的薄膜层。 0075 薄膜层可切断第一保护膜250和第2电极240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 0076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的车载灯光装置的前方斜视图;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 例1中的车载灯光装置的后方斜视图;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的车载灯光装置的分解 斜视图。 0077 如图3至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车载灯光装置10由灯座300、光源元件 100、缓冲材料200、支架400以及压紧结构500构成。 0078 灯座300中心部分形成空心部位360,且成四边框架形状。。
32、空心部位360其形状也 成四角形。但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为了形成使用者所希望的背光模式,空心部位360 也可形成圆形或三角形等形状。 0079 灯座300的一个侧面具有插入光源元件的插入孔310。插入孔310长度与光源元 件100插入部分长度相对应。 0080 在灯座300的内壁形成滑槽320,使得穿过插入孔310插入的光源元件100能进行 滑移。在滑槽320配置光源元件100的一部分和缓冲材料200。在滑槽320内,光源元件 100和灯座300之间形成适当的间距,使得光源元件100具有充分的滑移空间。 0081 在灯座300的一侧具有固定支架400突出部位410的固定槽340。固定槽34。
33、0在 灯座300一侧的每个菱角位置。 0082 灯座300的背侧面具有装配压紧结构500的连接部位330。此实施例中的连接部 位330的位置是在,与灯光装置长方向垂直的两侧上。连接部位330具有插入压紧结构500 说 明 书CN 103035847 A 7/8页 9 曲柄轴520的插入孔。 0083 光源元件100可发出光线。光源元件100由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100构成。有机发光二极管100在两个电极之间排列着有机物,经 在有机物内注入的电子和正孔再结合,在荧光性有机物通过电流,从而发出光线。有机发光 二极管100成平面型,且。
34、由玻璃材料构成。 0084 缓冲材料200与滑槽320相对应配置,缓冲材料200吸收经灯座300冲向光源元 件100的冲击。缓冲材料200配置在光源元件100的前方。 0085 缓冲材料200可由吸收冲击性能良好的海绵材质构成。缓冲材料中心部分与空心 部位360相对应形成空心。因此,在此实施例中缓冲材料200中心形成四角形的空心。 0086 支架400装配在灯座300一个侧面的断面部位,防止光源元件100通过插入孔310 脱离灯座300的现象。支架400的两端形成与灯座300上的固定槽340相结合的突出部位 410。并且,支架400还具有插入到插入孔310的固定凸起结构420。固定凸起结构42。
35、0与 插入孔310相对应。 0087 压紧结构500装配在灯座300的后侧,压紧结构(500)使光源元件紧密结合在缓 冲材料200的后侧,向光源元件100施加向前压力。 0088 在此实施例当中,压紧结构500具有可旋转的曲柄轴520和与曲柄轴520相结合 的、可旋转的固定凸轮510。曲柄轴520插入到上述连接部位330所形成的孔。曲柄轴的中 间部分具有使生产者旋转曲柄轴520的弯曲的结构。 0089 固定凸轮510配置在曲柄轴520上,固定凸轮510具有多个状态。此实施例当中, 在曲柄轴510上具有两个固定凸轮510。 0090 压紧结构500可由多个构成,此实施例当中压紧结构500为二个。。
36、因此如上所述, 固定凸轮510为四个。因此,在此状态下压紧结构500通过四个点向光源元件施加压力,并 且能提供均匀的压力。 0091 压紧结构500在与玻璃材质的有机发光二极管100接触的部分可装配橡胶、海绵 材质的接触结构(未图示)。这是为了压紧结构500为硬材质金属时,防止向前施加的压力 而破损玻璃材质的有机发光二极管100的现象。 0092 图6是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的车载灯光装置的后方斜视图。 0093 参照附图10,重点讲述与本发明上述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压紧结构500为一个弹 簧530结构构成。灯座300具有,与长方向垂直方向的两侧连接压紧结构500的连接部位 330和,一侧断面部位。
37、挂弹簧530的插挂结构350。弹簧530与插挂结构350连接,且在光 源元件100的中间位置向前施加压力。 0094 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发明,即车载灯光装置的作用如下。 0095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车载灯光装置的分解斜视图。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 1中的压紧结构向光源元件施加压力之前的后方斜视图。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的压 紧结构向光源元件施加压力之后的后方斜视图。图9是图7的A-A部分的断面图。图10 是图8的B-B部分的断面图。 0096 如图5所示,光源元件100穿过插入孔310与灯座300的滑槽320相结合,光源元 件100与灯座300结合之后,将把支架400结合在灯座300的一侧。
38、断面部位,支架400结合 之后,利用压紧结构500把光源元件100紧密结合在缓冲材料200上,详细的事项将后叙。 说 明 书CN 103035847 A 8/8页 10 0097 如图6和图8所示,压紧结构500向光源元件100施加向前压力之前,光源元件 100和缓冲材料200并没有紧密结合,并且光源元件100和灯座300之间形成一定的间距, 因此车辆震动时光源元件100前后进行微量的运动,使得光源元件100和灯座300进行持 续的冲撞,因此存在着玻璃材质的光源元件100被破损的可能性。 0098 如图7和图9所示,压紧结构500向光源元件100施加向前压力,则光源元件100 和缓冲材料200。
39、将紧密结合。因此,即使车辆发生震动,由于缓冲材料200吸收车辆的震动, 光源元件100与缓冲材料200保持紧密的结合,也不会发生相对震动。 0099 如上所述,实施例当中的发光元件的结构和方式并未限制在某一形式上,上述实 施例可形成多种多样的变形,实施例的整体或一部分可由选择性的组合而成。 0100 经上述内容,附图说明了最佳的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局限在上述特定的实施例 范围之内。该发明所述的技术领域上具有常规知识者,在不脱离在权利要求范围之内要求 的本发明宗旨前提下可进行多种的变化,而且对此种变化实施不应理解为脱离本发明的技 术思想及展望的单独的技术。 说 明 书CN 103035847 A 10 1/6页 11 图 1a 图 1b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035847 A 11 2/6页 12 图 2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035847 A 12 3/6页 13 图 4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035847 A 13 4/6页 14 图 6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035847 A 14 5/6页 15 图 8 图 9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035847 A 15 6/6页 16 图 10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035847 A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