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装置、显示设备和电子装置.pdf

上传人:GAME****980 文档编号:4086344 上传时间:2018-08-27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915.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378634.1

申请日:

2012.09.21

公开号:

CN103032761A

公开日:

2013.04.10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G02B 27/22申请公布日:20130410|||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21S 8/00申请日:20120921|||公开

IPC分类号:

F21S8/00; F21V8/00; F21V5/08; G02B27/22; G02F1/13357

主分类号:

F21S8/00

申请人:

索尼公司

发明人:

南胜; 铃木守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11.09.28 JP 2011-211922; 2011.11.10 JP 2011-246774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代理人:

柳春雷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光源装置、显示设备和电子装置,公开提供了一种光源装置,其包括:导光板,其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内反射表面和第二内反射表面;第一光源,其从横向方向向导光板照射第一照明光;第二光源,其布置成与在导光板上形成第二内反射表面的一侧相对,并且向第二内反射表面照射第二照明光;以及光学元件,其布置在导光板与第二光源之间并且减小入射光的强度,其中多个散射区域设置在第二内反射表面上,其中第二内反射表面向导光板的外部散射并发射来自所述第一内反射表面的所述第一照明光。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一种光源装置,其包括:
导光板,其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内反射表面和第二内反射表面;
第一光源,其从横向方向向所述导光板照射第一照明光;
第二光源,其布置成与在所述导光板上形成所述第二内反射表面的一侧相对,并且所述第二光源向所述第二内反射表面照射第二照明光;以及
光学元件,其布置在所述导光板与所述第二光源之间,并且所述光学元件减小入射光的强度;
其中,多个散射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二内反射表面上,所述第二内反射表面向所述导光板的外部散射并发射来自所述第一内反射表面的所述第一照明光。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
其中,所述光学元件是偏光板。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
增亮元件,其布置在所述光学元件与所述第二光源之间,并且所述增亮元件通过仅增加规定的偏光组分来发光。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
其中,全反射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二内反射表面上除所述多个散射区域以外的部分处,并且所述全反射区域全内反射所述第一照明光并且透射所述第二照明光。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源装置,
其中,所述散射区域通过在所述导光板的对应于所述第二内反射表面的表面上的表面工艺、而形成为与所述全反射区域的形状不同的形状。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源装置,
其中,所述散射区域通过在所述导光板的对应于所述第二内反射表面的所述表面上布置由与所述导光板的材料不同的材料制成的光散射构件来形成。
一种显示设备,其包括:
显示部分,其执行图像显示;以及
光源装置,其向所述显示部分发射用于所述图像显示的光;
其中,所述光源装置具有:
导光板,其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内反射表面和第二内反射表面;
第一光源,其从横向方向向所述导光板照射第一照明光;
第二光源,其布置成与在所述导光板上形成所述第二内反射表面的一侧相对,并且所述第二光源向所述第二内反射表面照射第二照明光;以及
光学元件,其布置在所述导光板与所述第二光源之间,并且所述光学元件减小入射光的强度;
其中,多个散射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二内反射表面上,所述第二内反射表面向所述导光板的外部散射并发射来自所述第一内反射表面的所述第一照明光。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设备,
其中,所述显示部分通过在基于三维图像数据的多个视点图像与基于二维图像数据的图像之间选择性地切换来显示;并且
其中,在所述多个视点图像在所述显示部分中显示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光源被控制为处于非照明状态,并且在基于二维图像数据的所述图像在所述显示部分中显示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光源被控制处于照明状态。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设备,
其中,在所述多个视点图像在所述显示部分中显示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光源被控制处于照明状态,并且在基于二维图像数据的所述图像在所述显示部分中显示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光源被控制为处于非照明状态或所述照明状态。
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
显示装置,其包括:
显示部分,其执行图像显示;以及
光源装置,其向所述显示部分发射用于所述图像显示的光;
其中,所述光源装置具有:
第一光源,其从横向方向向所述导光板照射第一照明光;
第二光源,其布置成与在所述导光板上形成所述第二内反射表面的一侧相对,并且所述第二光源向所述第二内反射表面照射第二照明光;以及
光学元件,其布置在所述导光板与所述第二光源之间,并且所述光学元件减小入射光的强度;
其中,多个散射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二内反射表面上,所述第二内反射表面向所述导光板的外部散射并发射来自所述第一内反射表面的所述第一照明光。

说明书

说明书光源装置、显示设备和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能够通过视差屏障方法使能立体视觉的光源装置、显示设备和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视差屏障方法的立体显示设备是能够在不必佩戴专用眼镜的裸眼的情况下使能立体视觉的立体三维显示方法。该立体显示设备被布置成与在二维显示面板的前表面(显示表面侧)上的视差屏障相对。视差屏障的一般结构包括沿水平方向交替地屏蔽部分和条纹打开部分(狭缝部分),其中屏蔽部分屏蔽来自二维显示面板的显示图像光,并且条纹打开部分(狭缝部分)透射显示图像光。
在视差屏障方法中,通过在二维面板中空间分离地显示用于立体视觉的视差图像(在两个视点的情况下,用于右眼的视点图像和用于左眼的视点图像),并且以视差屏障沿水平方向视差分离该视差图像,来执行立体视觉。在观察者从规定位置和方向观看立体显示设备的情况下,通过适当地设置在视差屏障中的狭缝宽度等,不同视差图像的光可以通过狭缝部分分别进入观察者的左右眼。
注意,在例如使用透射型液晶显示面板作为二维面板的情况下,将视差屏障布置在二维显示面板的后表面侧的配置是可行的(参考日本专利No.3565391的图1和JP2007‑187823A的图3)。在这种情况下,视差屏障布置在透射型液晶显示面板和背光灯之间。
发明内容
然而,在视差屏障方法的立体显示设备中,由于对于视差屏障来说,由于三维显示的专用部件是必要的,因此,相对于由于普通二维显示的显示设备,可能需要较大的零件数目和布置空间。
期望提供能够实现与使用导光板的视差屏障具有等效功能的光源装置、显示设备和电子装置。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源装置,其包括:导光板,其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内反射表面和第二内反射表面;第一光源,其从横向方向向导光板照射第一照明光;第二光源,其布置成与在导光板上形成第二内反射表面的一侧相对,并且向第二内反射表面照射第二照明光;以及光学元件,其布置在导光板与第二光源之间并且减小入射光的强度。多个散射区域设置在第二内反射表面上,其中第二内反射表面向导光板的外部散射并发射来自所述第一内反射表面的所述第一照明光。
根据本公开的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部分,其执行图像显示;以及光源装置,其向显示部分发射用于图像显示的光,并且该光源装置由上面所示的光源装置构成。
根据本公开的电子装置包括上面所示的本公开的显示设备。
在根据本公开的光源装置、显示设备或电子装置中,来自第一光源的第一照明光被散射区域散射,并且第一照明光从第一内反射表面射向导光板的外部。以这种方式,可以在导光板本身中设置作为视差屏障的功能。即,散射区域可以等效地用作具有开口部分(狭缝部分)的视差屏障。这里,例如,在第一照明光透射通过散射区域并且在第二光源的表面处被反射的情况下,虽然第一照明光被认为作为意外的发射光而射向导光板的外部,但该意外的发射光可以通过在导光板和第二光源之间设置减小入射光的强度的光学元件来减少。
根据本公开的光源装置、显示设备或电子装置,由于散射区域设置在导光板的第二内反射表面中,因此可以在导光板本身中等效地设置作为视差屏障的功能。此外,由于在导光板和第二光源之间设置了减小入射光的强度的光学元件,因此可以减少在第二光源的表面上反射的意外的发射光。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在仅第一光源处于打开(照明)状态的情况下、具有来自光源装置的光线的发射状态的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配置示例的截面图;
图2是示出了在仅第二光源处于打开(照明)状态的情况下、具有来自光源装置的光线的发射状态的图1所示的显示设备的配置示例的截面图;
图3是示出了在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均处于打开(照明)状态的情况下、具有来自光源装置的光线的发射状态的图1所示的显示设备的配置示例的截面图;
图4是示出了图1所示的显示设备的修改示例的截面图;
图5是示出了在图1所示的显示设备中截止滤光片的操作的截面图;
图6A是示出了在图1所示的显示设备中导光板表面的第一配置示例的截面图;
图6B是示意性地示出了在图6A所示的导光板表面处的光线的散射和反射状态的说明图;
图7A是示出了在图1所示的显示设备中导光板表面的第二配置示例的截面图;
图7B是示意性地示出了在图7A所示的导光板表面处的光线的散射和反射状态的说明图;
图8A是示出了在图1所示的显示设备中导光板表面的第三配置示例的截面图;
图8B是示意性地示出了在图8A所示的导光板表面处的光线的散射和反射状态的说明图;
图9是示出了显示部分的像素结构的示例的平面图;
图10(A)是示出了在两个视点图像被分配的情况下、分配图案和散射区域的布置图案之间的对应关系的示例的平面图,并且(B)是(A)的截面图;
图11是示出了在仅第一光源处于打开(照明)状态的情况下、具有来自光源装置的光线的发射状态的根据比较示例的显示设备的配置示例的截面图;
图12是示出了在仅第一光源处于打开(照明)状态的情况下、具有来自光源装置的光线的发射状态的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配置示例的截面图;
图13是示出了在使用偏光板作为光学元件的情况下,第二照明光的透射状态的示例;
图14是示出了在使用截止滤光片作为光学元件的情况下、第二照明光的透射状态的示例的说明图;以及
图15是示出了电子装置的示例的大纲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注意,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具有基本相同的功能和结构的结构元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标识,并且省略这些结构元件的重复说明。
在下文中,将通过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注意,将以如下顺序给出描述。
1.第一实施例
其中截止滤光片布置在导光板和第二光源之间的显示设备的示例2.第二实施例
2.第二实施例
其中偏光板布置在导光板和第二光源之间的显示设备的示例3.其他实施例
3.第三实施例
电子装置的配置示例
<第一实施例>
[显示设备的总体配置]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示例配置。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部分1和光源装置,其中显示部分1执行图像显示,并且光源装置布置在显示部分1的后侧表面上并且向显示部分1照射用于图像显示的光。光源装置包括第一光源2(用于2D/3D显示的光源)、导光板3、第二光源7(用于2D显示的光源)以及截止滤光片20。导光板3具有布置成与显示部分1侧相对的第一内反射表面3A、以及布置成与第二光源7侧相对的第二内反射表面3B。注意,虽然除了这些以外,该显示设备还包括用于显示部分1的控制电路(对于显示等可能是必要的),但其配置与用于一般显示器的控制电路类似,并且因此将从下面的描述中省略。此外,虽然未示出,但光源装置包括控制电路,其执行第一光源2和第二光源7的打开(照明)和关闭(非照明)控制。
该显示设备能够任意且选择性地在整个屏幕上的二维(2D)显示模式和整个屏幕上的三维(3D)显示模式之间切换。在二维显示模式和三维显示模式之间的切换可以使能在显示部分1中显示的图像数据的切换控制以及第一光源2和第二光源7的开/关控制。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在仅第一光源2处于打开(照明)状态并且对应于三维模式的情况下、来自光源的光线的发射状态。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在仅第二光源7处于打开(照明)状态并且对应于二维模式的情况下、来自光源的光线的发射状态。此外,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在第一光源2和第二光源7都处于打开(照明)状态且对应于三维模式的情况下、来自光源的光线的发射状态。
显示部分1被配置为使用透射型二维显示面板(例如,透射型液晶显示面板),并且如图9所示,显示部分1具有多个像素,该多个像素包括用于R(红色)的像素11R、用于G(绿色)的像素11G以及用于B(蓝色)的像素11B,并且该多个像素以矩阵形式布置。显示部分1通过根据图像数据调制用于各个像素的来自光源装置的光,来执行图像显示。基于三维图像数据的多个视点图像和基于二维图像数据的图像可以任意且选择性地切换并且在显示部分1中示出。注意,三维图像数据是包含例如与在三维显示中的多个视角方向对应的多个视点图像的数据。例如,在执行双眼式三维显示时,数据是用于右眼显示和用于左眼显示的视点图像的数据。在执行三维显示模式的显示时,例如,包括多个条纹视点图像的复合图像被生成并且显示在一个屏幕中。注意,多个视点图像被分配到显示部分1的各个像素,并且之后将描述该分配模式与散射区域31的布置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具体示例。
第一光源2通过使用例如荧光灯(诸如CCFL(冷阴极荧光灯)或LED(发光二极管)等)来配置。第一光源2从横向方向向导光板3的内部照射第一照明光L1(图1)。第一光源2布置在导光板3的侧表面的至少一者上。例如,在导光板3的平面形状是矩形的情况下,将有四个侧表面,并且第一光源2可以布置在侧表面的至少一者中。在图1中,示出了第一光源2布置在导光板3的两个相对侧表面上的配置示例。根据二维显示模式与三维显示模式之间的切换来对第一光源2进行打开(照明)和关闭(非照明)控制。具体而言,当在显示部分1中显示基于三维图像数据的图像的情况下(在三维图像模式的情况下),第一光源2被控制处于照明状态,并且当在显示部分1中显示基于二维图像数据的图像的情况下(在二维图像模式的情况下),第一光源2被控制处于非照明状态或照明状态。
第二光源7布置成与在导光板3中形成第二内反射表面3B的一侧相对。第二光源7从外侧表面向第二内反射表面3B照射第二照明光L10(参见图2和图3)。第二光源7可以是照射具有相同平面亮度的光的表面光源,并且第二光源7本身的结构不限于该具体结构,并且可以使用市面上的表面光源。可以考虑使用诸如CCFL或LED等发光体的结构、用于使平面亮度均匀的光漫射面板灯。根据二维显示模式与三维显示模式之间的切换来对第二光源7进行打开(照明)和关闭(非照明)控制。具体而言,当在显示部分1中显示基于三维图像数据的图像的情况下(在三维图像模式的情况下),第二光源7被控制处于非照明状态,并且当在显示部分1中显示基于二维图像数据的图像的情况下(在二维图像模式的情况下),第二光源7被控制处于照明状态。
导光板3例如由使用丙烯酸树脂等的透明塑料面板来配置。假设导光板3除了第二内反射表面3B以外的全部表面均透明。例如,在导光板3的平面形状是矩形的情况下,假设第一内反射表面3A和四个侧表面在它们的整个表面上是透明的。
第一内反射表面3A在整个表面上经受镜面化工艺(mirror surfaceprocess),以满足全反射条件的入射角度入射的光线在导光板3的内部全内反射,并且偏离全反射条件的光线射向外部。
第二内反射表面3B具有散射区域31和全反射区域32。如后面所述,散射区域31通过激光工艺、喷砂工艺、涂漆工艺或者通过将成形为光散射构件的薄片应用到导光板3的表面来形成。当设定为三维显示模式时,第二内反射表面3B上的散射区域31用作应用来自第一光源2的第一照明光L1的视差屏障的打开部分(狭缝部分),并且全反射区域32用作屏蔽部分。第二内反射表面3B上的散射区域31和全反射区域32由成为与视差屏障对应的结构的图案来产生。即,全反射区域32由与视差屏障中的屏蔽部分的图案产生,并且散射区域31由与视差屏障中的打开部分对应的图案来产生。注意,可以使用各种类型的对象作为视差屏障的屏障图案,诸如其中纵向狭缝型打开部分沿很多水平方向或平行于屏蔽部分布置的条纹图案等,并且这些对象没有特定地限制。
第一内反射表面3A和第二内反射表面3B上的全反射区域32全内反射以满足全反射条件的入射角度θ1照射的光线(全内反射以大于规定临界角度α的入射角度θ1入射的光线)。以这种方式。来自第一光源2且以满足全反射条件的入射角度θ1入射的第一照明光L1,通过第一内反射表面3A和第二内反射表面3B上的全反射区域32之间的全内反射被导向横向方向。如图2或图3所示,全反射区域32还透射来自第二光源7的第二照明光L10,并且使第二照明光L10作为偏离全反射条件的光线摄像第一内反射表面3A。
注意,针对假设为n1的导光板3的折射率和假设为n0(<n1)的导光板3的外部介质(空气层)的折射率的临界角度α表示如下。假设α和θ1是相对于导光板表面的法线的。满足全反射条件的入射角度θ1变为θ1>α。
Sinα=n0/n1
如图1所示,散射和反射来自第一光源2的第一照明光L1,并且使第一照明光L1的至少一部分作为偏离全反射条件的光线(散射光线L20)射向第一内反射表面3A。
截止滤光片20设置在导光板3的第二内反射表面3B和第二光源7之间。截止滤光片20是减小入射光的强度的光学元件。
[截止滤光片20的操作和具体配置示例]
将通过参考图5和图11的比较示例来描述截止滤光片20的操作。在没有设置截止滤光片20的情况下(诸如在图11的比较示例中),在导光板3中的第一照明光L1的一部分光成为通过在第二光源7的表面处的反射返回到导光板3的光,并且作为意外发射光L3从导光板3向外部射出。在执行三维显示的情况下,这样的意外发射光L3被认为混合了用于左眼的图像和用于右眼的图像,即所谓的串扰的产生。另一方面,在设置截止滤光片20的情况下,如图5所示,透射通过散射区域31的第一照明光L1通过成为返回到导光板3的光而至少两次通过截止滤光片20。以这样的方式,可以通过实质上减小返回到导光板3的光的强度来减少串扰的产生。
在三维模式的情况下,截止滤光片20的透射率减小得越大,由上述意外发射光L3造成的串扰的产生减少得越大。另一方面,在二维模式的情况下,由于来自第二光源7的第二照明光L10的强度被截止滤光片20减小,因此在二维显示中造成了光的利用效率的降低。因此,优选地使用考虑到二维显示和三维显示的显示特性而适当的对象以及透射率适合的对象作为截止滤光片20。此外,截止滤光片20可以优选地具有在可见光线区域中几乎恒定的透射率。当透射率由于波长而相差很大时,来自第一光源2和第二光源7的光的光谱组分在从导光板3射出的阶段相差较大,并且观察到二维显示和三维显示之间的颜色不同。通过考虑这样的情况,优选地使用ND(中性密度)滤波器作为截止滤光片20。此外,可以使用例如彩色丙烯酸面板。此外,代替截止滤光片20,可以使用可变透射率的元件,例如液晶显示面板。在这种情况下,透射率可以被控制为使得透射率在二维模式的情况下变得相对较高,并且透射率在三维模式的情况下变得相对较低。
[显示设备的配置的修改示例]
在图1所示的显示设备中,显示部分1的像素部分和导光板3的散射区域31可能必须布置成彼此相对以维持规定距离d,从而进行显示部分1中所示的多个视点图像的空间分离。虽然在图1中,显示部分1和导光板3之间的空间是空气间隙,但如图4的第一修改示例所示,间隔片8可布置在显示部分1与导光板3之间,以维持规定距离d。间隔片8可以使用减少散射的透明且无色的材料,例如PMMA等。该间隔片8可以设置成使得其完全覆盖显示部分1的后侧表面和导光板3的表面,并且8可以在满足维持距离d的最小需求的情况下局部设置。
此外,可以通过增加导光板3的整体厚度来减小空气间隙。
[散射区域31的具体配置示例]
图6A示出了导光板3中的第二内反射表面3B的第一配置示例。图6B示意性地示出了在图6A所示的第一配置示例中、光线在第二内反射表面3B处的反射状态和散射状态。该第一配置示例是其中假设散射区域31是相对于全反射区域32凹陷的散射区域31A的配置示例。这样的凹陷的散射区域31A可以例如通过喷砂工艺或激光工艺来形成。例如,在导光板3的表面已经被镜面化处理之后,可通过激光工艺来形成对应于散射区域31A的部分。在该第一配置示例的情况下,来自第一光源2且以满足全反射条件的入射角度θ1入射的第一照明光L11在第二内反射表面3B的全反射区域32处被全内反射。另一方面,在凹陷的散射区域31A中,即使光以与全反射区域32相同的入射角度θ1入射,入射的第一照明光L12的光线的一部分也将不能满足在凹陷的侧表面部分33处的全反射条件,光线的该部分将被散射且透射,并且剩余的光线将被散射且反射。如图1所示,被散射且反射的光线(散射光线L20)的一部分或全部被作为偏离全反射条件的光线射向第一内反射表面3A。
图7A示出了导光板3中的第二内反射表面3B的第二配置示例。图7B示意性地示出了在图7A所示的第二配置示例中、光线在第二内反射表面3B处的反射状态和散射状态。该第二配置示例是其中假设散射区域31是相对于全反射区域32突出的散射区域31B的配置示例。这样的散射区域31B可以例如通过利用金属模具模塑加工导光板3的表面来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利用金属磨具的表面对与全反射区域32对应的部分进行镜面化处理。在该第二配置示例的情况下,来自第一光源2且以满足全反射条件的入射角度θ1入射的第一照明光L11被第二内反射表面3B上的全反射区域32全内反射。另一方面,在突出的散射区域31B中,即使光以与全反射区域32相同的入射角度θ1入射,入射的第一照明光L12的光线的一部分在突出的侧表面部分34处也将不满足全反射条件,光线的该部分将被散射且透射,并且剩余的光线将被散射且反射。如图所示1,被散射且反射的光线(散射光线L20)的一部分或全部被作为偏离全反射条件的光线射向第一内反射表面3A。
图8A示出了导光板3中的第二内反射表面3B的第三配置示例。图8B示意性地示出了在图8A所示的第三配置示例中、光线在第二内反射表面3B处的反射状态和散射状态。在图6A和7A的配置示例中,散射区域31通过表面工艺形成为与导光板3的表面的全反射区域32的形状不同的形状。另一方面,根据图8A的配置示例的散射区域31C已经在没有表面工艺的情况下,在导光板3的对应于第二内反射表面3B的表面上布置了具有与导光板3的材料不同的材料的光学元件35。在这种情况下,散射区域31C可以通过图案化导光板3的例如通过丝网印刷白色涂层(例如,硫酸钡)作为光学元件35的表面来形成。在该第三配置示例的情况下,来自第一光源2且以满足全反射条件的入射角度θ1入射的第一照明光L11被第二内反射表面3B上的全反射区域32全内反射。另一方面,在其中布置有光学元件35的散射区域31C中,即使光以与全反射区域32相同的入射角度θ1入射,入射的第一照明光L12的光线的一部分也将被光学元件35散射且透射,并且剩余的光线将被散射且反射。如图1所示,被散射且反射的光线的一部分或全部被作为偏离全反射条件的光线射向第一内反射表面3A。
配置示例不限于上面所包括的那些,并且对于散射区域31的配置可以考虑其他配置示例。例如,可以通过诸如喷砂工艺、涂覆等来形成在导光板3的表面上与散射区域31对应的区域。此外,虽然散射区域31(散射区域31A、31B)的截面形状在图6A和图7A中示出为梯形示例,但截面形状不限于梯形的情况,并且可以使用诸如半圆形或多边形等各种类型。
[显示设备的基本操作]
在通过三维显示模式在本显示设备中执行显示的情况下,在显示部分1中执行基于三维图像数据的图像显示,并且针对三维显示对第一光源2和第二光源7进行打开(照明)和关闭(非照明)控制。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第一光源2被控制为处于打开(照明)状态,并且第二光源7被控制为处于关闭(非照明)状态。在此条件下,来自第一光源2的第一照明光L1通过在导光板3中的第一内反射表面3A与第二内反射表面3B的全反射区域32之间的全内反射,被从布置第一光源2的一个侧表面光学地导向相对的另一个侧表面,并且从另一个侧表面射出。另一方面,来自第一光源2的第一照明光L1的一部分通过在导光板3的散射区域31处的散射和反射而透射通过导光板3的第一内反射表面3A,并且射向导光板3的外部。以这样的方式,在导光板本身中可以提供视差屏障的功能。即,对于来自第一光源2的第一照明光L1,散射区域31可以等效地用作打开部分(狭缝部分)并且全反射区域32可以等效地用作具有屏障部分的视差屏障。以这样的方式,可以通过其中视差屏障布置在显示部分1的后表面侧上的视差屏障方法来等效地执行三维显示。
在执行这样的三维显示的情况下,可以认为第一照明光L1透射通过散射区域31,并且在第一照明光L1在第二光源7的表面处被反射的情况下,第一照明光L1作为意外的发射光L3射向导光板3的外部。根据本公开的本实施例,该意外的发射光L3通过在导光板3与第二光源7之间设置截止滤光片20来减小,其中截止滤光片20减小入射光的强度,如图5所示。以这样的方式,可以减小由意外的发射光L3造成的串扰的产生。
另一方面,在以二维显示模式执行显示时,在显示部分1中执行基于二维图像数据的图像显示,并且针对二维显示对第一光源2和第二光源7进行打开(照明)和关闭(非照明)控制。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第一光源2被控制为处于关闭(非照明)状态,并且第二光源7被控制为处于打开(照明)状态。在此情况下,来自第二光源7的第二照明光L10通过透射通过第二内反射表面3B上的全反射区域32,作为偏离全反射条件的光线从第一内反射表面3A的几乎整个表面射向导光板3的外部。即,导光板3用作与普通背光灯类似的表面光源。以这种方式,可通过其中普通背光灯布置在显示部分1的后表面上的背光灯方法来等效地执行二维显示。
注意,虽然即使仅第二光源7被点亮时10从导光板3的几乎整个表面射出,如果需要,第一光源2也可以被点亮,如图3所示。以这种方式,例如,通过在其中由于对应于散射区域31和全反射区域32的部分而产生亮度分布差别这样的情况下、仅点亮第二光源7,可以通过适当地调节第一光源2的照明功能(打开和关闭控制或者调节发光量)来优化在全部表面上的亮度分布。然而,在执行二维显示的情况下,并且当在显示部分1侧上进行足够的亮度校正的情况下,例如,在具有来自第二光源7的照明的情况下不会有问题。
[视点图像的分配图案与散射区域31的布置图案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通过三维显示模式在本显示设备中执行显示的情况下,通过对各个像素分配规定的分配图案而在显示部分1中示出多个视点图像。导光板3中的多个散射区域31设置有与该规定的分配图案对应的规定的布置图案。
在下文中,将描述视点图像的分配图案与散射区域31的布置图案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具体示例。如图9所示,显示部分1的像素结构具有多个像素,该多个像素包括用于R(红色)的像素11R、用于G(绿色)的像素11G以及用于B(蓝色)的像素11B,并且该多个像素以沿第一方向(竖直方向)和沿第二方向(水平方向)的矩阵布置。三个颜色11R、11G和11B的各个像素沿水平方向周期性地且交替地布置,并且三个颜色11R、11G和11B的各个像素沿竖直方向排列。在该像素结构的情况下,在显示部分1中显示普通二维图像(二维显示模式)的情况下,三个颜色11R、11G和11B的各个像素的水平连续组合成为用于执行二维彩色显示的一个像素(2D彩色显示的一个单位像素)。图9示出了针对沿水平方向的6个像素部分和沿竖直方向的3个像素部分的2D彩色图像的一个单位像素。
图10示出了在两个视点图像(第一和第二视点图像)被分配给显示部分1的各个像素的情况下,在图9的像素结构中视点图像的分配图案与散射区域31的布置图案之间的对应关系。图10(B)等效于图10(A)的部分A‑A'的截面。图10(B)示意性地示出了两个视点图像的分离条件。在该示例中,2D彩色显示的一个单位像素被分配为用于显示一个视点图像的一个像素。然后,分配水平地且交替地显示第一视点图像和第二视点图像的像素。因此,2D彩色显示的一个单位像素被水平地组合为两个部分,并且成为三维显示的一个单位像素(一个立体显示像素)。如图10(B)所示,立体视觉在第一视点图像仅到达观察者的右眼10R并且第二视点图像仅到达观察者的左眼10L的状态下执行。在该示例中,散射区域31的水平布置位置被布置为,使其被放置在三维显示的一个单位像素的大约中心的部分中。
这里,散射区域31的水平方向的宽度D1是与用于显示一个视点图像的一个像素的宽度D2有关的尺寸。具体而言,散射区域31的宽度D1的大小优选地在宽度D2的0.2倍到约1.5倍之间。散射区域31的宽度D1增加得越多,被散射区域31散射的光的量增加得越多,并且从导光板3射出的光的量增加得越多。因此,可以增大亮度。然而,当散射区域31的宽度D1超过宽度D2的1.5倍时,观察到来自多个视点图像的光混合,即,产生了串扰,因此是不期望的。相反,散射区域31的宽度D1减小得越多,被散射区域31散射的光的量减小得越多,并且从导光板3射出的光的量减小得越多。因此,亮度降低。当散射区域31的宽度D1降低到宽度D2的0.2倍以下时,亮度降低得太多,图像显示变得太暗,并且因此是不期望的。
注意,虽然图10中的示例是针对两个视点图像的情况的,但视点数目(所显示的视点图像的数目)不限于两个,并且可以是三个或更多。此外,视点图像的分配图案和散射区域31的布置图案不限于图10所示的示例,并且可以是其他图案。例如,分配图案可以是如下分配图案,即,沿对角线方向组合用于R(红色)的像素11R、用于G(绿色)的像素11G以及用于B(蓝色)的像素11B,并且将这些像素作为用于显示一个视点图像的一个像素分配。在这种情况下,散射区域31成为沿对角线方向倾斜布置的图案。
[效果]
根据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显示设备,散射区域31和全反射区域32设置在导光板3的第二内反射表面3B上,并且由于可以选择性地向导光板3的外部发射来自第一光源2的第一照明光L1和来自第二光源7的第二照明光L10,因此视差屏障的功能可以等效地设置在导光板3本身当中。以这样的方式,相对于来自相关技术的视差屏障方法的立体显示设备,零件的数目减小,并且可以实现空间的节省。此外,由于用于减小入射光的强度的截止滤光片20设置在导光板3与第二光源7之间,可以减小通过在第二光源7的表面上反射而从导光板3射出的意外的发射光L3。
<第二实施例>
下面,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设备。注意,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与来自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上述显示设备的那些结构元件基本相同的结构元件,并且将适当地省略它们的描述。
[显示设备的总体配置]
图12示出了在仅第一光源2处于打开(照明)状态的情况下、在来自光源装置的光线的发射状态下的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设备。代替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上述显示设备中的截止滤光片20,根据本实施例的显示设备包括作为光学元件的偏光板20A。此外,还包括设置在第二光源7与偏光板20A之间的反射型偏光膜21。其他部件类似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上述显示设备的那些部件。
反射型偏光膜21是增亮元件,其仅通过增加规定的偏振组分来发光。例如,住友3M株式会社的DBEF(双增亮膜)可以用作反射型偏光膜21。DBEF通过透射来自入射光中的P偏振组分并且通过反射转换S偏振组分使其成为P偏振组分,来提高光的利用率。假设偏光板20A和反射型偏光膜21的光的透射轴相同,以提高光的利用率。在显示部分1是液晶显示面板的情况下,假设偏光板20A和后表面侧的透射轴相同。
[偏光板20A的操作]
在没有设置偏光板20A的情况下(诸如在图11的比较示例中),导光板3中的第一照明光L1的一部分光成为透射通过散射区域31的光,通过在第二光源7的表面处的反射成为返回到导光板3的光,并且作为意外的发射光L3从导光板3射向外部,在执行三维显示的情况下,这样的意外的发射光L3被认为使用于左眼的图像和用于右眼的图像混合,即所谓的串扰的产生。另一方面,在设置偏光板20A的情况下,如图12所示,透射通过散射区域31的第一照明光L1通过成为返回到导光板3的光至少两次通过偏光板20A。以这样的方式,可以通过本质上减少返回到导光板3的光的强度来减少串扰的产生。
以这样的方式,可以通过设置偏光板20A,与第一实施例中的上述截止滤光片20类似地,在执行三维显示的情况下减少串扰的产生。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与使用截止滤光片20的情况相比,可以提高在执行二维显示的情况下的光的利用率(来自第二光源7的光的利用率)。图13示出了在使用偏光板20A作为光学元件的情况下、来自第二光源7的第二照明光L10的透射状态。图14示出了在使用截止滤光片20作为光学元件的情况下、第二照明光L10的透射状态。这里,假设在入射在偏光板20A或截止滤光片20之前的第二照明光L10的比率(亮度)为100%。假设截止滤光片20的光透射率是50%。在图13和图14的示例中,在使用偏光板20A的情况下,第二照明光L10的利用率提高了1.5倍。在使用截止滤光片20的情况下,无论偏振组分如何,强度减小。以这样的方式,在使用偏光板20A的情况下,由于将仅减小规定的偏振组分,因此可以进一步减小针对第二照明光L10的强度的减小。注意,可以在偏光板20A与反射型偏光膜21之间布置分离的构件。例如,偏光板20A和反射型偏光膜21可以通过粘着剂粘贴在一起。
<其他实施例>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只要在所附权利要求或其等同物的范围内,可以根据设计需求和其他因素做出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变体。
例如,对于根据实施例的上述显示设备,可以使用具有显示功能的各种电子装置。图15示出了作为主要的电子装置的示例的电视系统的大纲视图。该电视系统包括视频显示屏幕部分200,其具有前面板210和滤光玻璃220。
例如,本技术也可以配置如下。
(1)一种光源装置,其包括:
导光板,其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内反射表面和第二内反射表面;
第一光源,其从横向方向向所述导光板照射第一照明光;
第二光源,其布置成与在所述导光板上形成所述第二内反射表面的一侧相对,并且所述第二光源向所述第二内反射表面照射第二照明光;以及
光学元件,其布置在所述导光板与所述第二光源之间,并且所述光学元件减小入射光的强度;
其中,多个散射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二内反射表面上,所述第二内反射表面向所述导光板的外部散射并发射来自所述第一内反射表面的所述第一照明光。
(2)根据(1所述的光源装置,
其中,所述光学元件是偏光板。
(3)根据(1)或(2)所述的光源装置,
增亮元件,其布置在所述光学元件与所述第二光源之间,并且所述增亮元件通过仅增加规定的偏光组分来发光。
(4)根据(1)至(3)所述的光源装置,
其中,全反射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二内反射表面上除所述多个散射区域以外的部分处,并且所述全反射区域全内反射所述第一照明光并且透射所述第二照明光。
(5)根据(4)所述的光源装置,
其中,所述散射区域通过在所述导光板的对应于所述第二内反射表面的表面上的表面工艺、而形成为与所述全反射区域的形状不同的形状。
(6)根据(4)所述的光源装置,
其中,所述散射区域通过在所述导光板的对应于所述第二内反射表面的所述表面上布置由与所述导光板的材料不同的材料制成的光散射构件来形成。
(7)一种显示设备,其包括:
显示部分,其执行图像显示;以及
光源装置,其向所述显示部分发射用于所述图像显示的光;
其中,所述光源装置具有:
导光板,其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内反射表面和第二内反射表面;
第一光源,其从横向方向向所述导光板照射第一照明光;
第二光源,其布置成与在所述导光板上形成所述第二内反射表面的一侧相对,并且所述第二光源向所述第二内反射表面照射第二照明光;以及
光学元件,其布置在所述导光板与所述第二光源之间,并且所述光学元件减小入射光的强度;
其中,多个散射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二内反射表面上,所述第二内反射表面向所述导光板的外部散射并发射来自所述第一内反射表面的所述第一照明光。
(8)根据(7)所述的显示设备,
其中,所述显示部分通过在基于三维图像数据的多个视点图像与基于二维图像数据的图像之间选择性地切换来显示;并且
其中,在所述多个视点图像在所述显示部分中显示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光源被控制为处于非照明状态,并且在基于二维图像数据的所述图像在所述显示部分中显示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光源被控制处于照明状态。
(9)根据(8)所述的显示设备,
其中,在所述多个视点图像在所述显示部分中显示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光源被控制处于照明状态,并且在基于二维图像数据的所述图像在所述显示部分中显示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光源被控制为处于非照明状态或所述照明状态。
(10)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
显示装置,其包括:
显示部分,其执行图像显示;以及
光源装置,其向所述显示部分发射用于所述图像显示的光;
其中,所述光源装置具有:
第一光源,其从横向方向向所述导光板照射第一照明光;
第二光源,其布置成与在所述导光板上形成所述第二内反射表面的一侧相对,并且所述第二光源向所述第二内反射表面照射第二照明光;以及
光学元件,其布置在所述导光板与所述第二光源之间,并且所述光学元件减小入射光的强度;
其中,多个散射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二内反射表面上,所述第二内反射表面向所述导光板的外部散射并发射来自所述第一内反射表面的所述第一照明光。
本公开包含涉及分别在于2011年9月28日和2011年11月10日在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优先专利申请JP2011‑211922和JP2011‑246774中公开的主题,这两个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光源装置、显示设备和电子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光源装置、显示设备和电子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光源装置、显示设备和电子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光源装置、显示设备和电子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源装置、显示设备和电子装置.pdf(2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032761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4.10 C N 1 0 3 0 3 2 7 6 1 A *CN103032761A* (21)申请号 201210378634.1 (22)申请日 2012.09.21 2011-211922 2011.09.28 JP 2011-246774 2011.11.10 JP F21S 8/00(2006.01) F21V 8/00(2006.01) F21V 5/08(2006.01) G02B 27/22(2006.01) G02F 1/13357(2006.01) (71)申请人索尼公司 地址日本东京都 (7。

2、2)发明人南胜 铃木守 (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代理人柳春雷 (54) 发明名称 光源装置、显示设备和电子装置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光源装置、显示设备和电子装置, 公开提供了一种光源装置,其包括:导光板,其具 有彼此相对的第一内反射表面和第二内反射表 面;第一光源,其从横向方向向导光板照射第一 照明光;第二光源,其布置成与在导光板上形成 第二内反射表面的一侧相对,并且向第二内反射 表面照射第二照明光;以及光学元件,其布置在 导光板与第二光源之间并且减小入射光的强度, 其中多个散射区域设置在第二内反射表面上,其 中第二内反射表面向导光板的外部。

3、散射并发射来 自所述第一内反射表面的所述第一照明光。 (30)优先权数据 (51)Int.Cl.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11页 附图11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11 页 附图 11 页 1/2页 2 1.一种光源装置,其包括: 导光板,其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内反射表面和第二内反射表面; 第一光源,其从横向方向向所述导光板照射第一照明光; 第二光源,其布置成与在所述导光板上形成所述第二内反射表面的一侧相对,并且所 述第二光源向所述第二内反射表面照射第二照明光;以及 光学元件,其布置在所述导光板与所述第二光源之间,并且所述光学元件减。

4、小入射光 的强度; 其中,多个散射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二内反射表面上,所述第二内反射表面向所述导光 板的外部散射并发射来自所述第一内反射表面的所述第一照明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 其中,所述光学元件是偏光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 增亮元件,其布置在所述光学元件与所述第二光源之间,并且所述增亮元件通过仅增 加规定的偏光组分来发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 其中,全反射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二内反射表面上除所述多个散射区域以外的部分处, 并且所述全反射区域全内反射所述第一照明光并且透射所述第二照明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源装置, 其中,所述散射区域通过在所。

5、述导光板的对应于所述第二内反射表面的表面上的表面 工艺、而形成为与所述全反射区域的形状不同的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源装置, 其中,所述散射区域通过在所述导光板的对应于所述第二内反射表面的所述表面上布 置由与所述导光板的材料不同的材料制成的光散射构件来形成。 7.一种显示设备,其包括: 显示部分,其执行图像显示;以及 光源装置,其向所述显示部分发射用于所述图像显示的光; 其中,所述光源装置具有: 导光板,其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内反射表面和第二内反射表面; 第一光源,其从横向方向向所述导光板照射第一照明光; 第二光源,其布置成与在所述导光板上形成所述第二内反射表面的一侧相对,并且所 述第。

6、二光源向所述第二内反射表面照射第二照明光;以及 光学元件,其布置在所述导光板与所述第二光源之间,并且所述光学元件减小入射光 的强度; 其中,多个散射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二内反射表面上,所述第二内反射表面向所述导光 板的外部散射并发射来自所述第一内反射表面的所述第一照明光。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设备, 其中,所述显示部分通过在基于三维图像数据的多个视点图像与基于二维图像数据的 图像之间选择性地切换来显示;并且 其中,在所述多个视点图像在所述显示部分中显示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光源被控制为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032761 A 2/2页 3 处于非照明状态,并且在基于二维图像数据的所述图。

7、像在所述显示部分中显示的情况下, 所述第二光源被控制处于照明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设备, 其中,在所述多个视点图像在所述显示部分中显示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光源被控制处 于照明状态,并且在基于二维图像数据的所述图像在所述显示部分中显示的情况下,所述 第一光源被控制为处于非照明状态或所述照明状态。 10.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 显示装置,其包括: 显示部分,其执行图像显示;以及 光源装置,其向所述显示部分发射用于所述图像显示的光; 其中,所述光源装置具有: 第一光源,其从横向方向向所述导光板照射第一照明光; 第二光源,其布置成与在所述导光板上形成所述第二内反射表面的一侧相对,并且所 述。

8、第二光源向所述第二内反射表面照射第二照明光;以及 光学元件,其布置在所述导光板与所述第二光源之间,并且所述光学元件减小入射光 的强度; 其中,多个散射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二内反射表面上,所述第二内反射表面向所述导光 板的外部散射并发射来自所述第一内反射表面的所述第一照明光。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032761 A 1/11页 4 光源装置、 显示设备和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公开涉及能够通过视差屏障方法使能立体视觉的光源装置、显示设备和电子装 置。 背景技术 0002 已知视差屏障方法的立体显示设备是能够在不必佩戴专用眼镜的裸眼的情况下 使能立体视觉的立体三维显示方法。该立体显示设。

9、备被布置成与在二维显示面板的前表面 (显示表面侧)上的视差屏障相对。视差屏障的一般结构包括沿水平方向交替地屏蔽部分 和条纹打开部分(狭缝部分),其中屏蔽部分屏蔽来自二维显示面板的显示图像光,并且条 纹打开部分(狭缝部分)透射显示图像光。 0003 在视差屏障方法中,通过在二维面板中空间分离地显示用于立体视觉的视差图像 (在两个视点的情况下,用于右眼的视点图像和用于左眼的视点图像),并且以视差屏障沿 水平方向视差分离该视差图像,来执行立体视觉。在观察者从规定位置和方向观看立体显 示设备的情况下,通过适当地设置在视差屏障中的狭缝宽度等,不同视差图像的光可以通 过狭缝部分分别进入观察者的左右眼。 0。

10、004 注意,在例如使用透射型液晶显示面板作为二维面板的情况下,将视差屏障布 置在二维显示面板的后表面侧的配置是可行的(参考日本专利No.3565391的图1和 JP2007-187823A的图3)。在这种情况下,视差屏障布置在透射型液晶显示面板和背光灯之 间。 发明内容 0005 然而,在视差屏障方法的立体显示设备中,由于对于视差屏障来说,由于三维显示 的专用部件是必要的,因此,相对于由于普通二维显示的显示设备,可能需要较大的零件数 目和布置空间。 0006 期望提供能够实现与使用导光板的视差屏障具有等效功能的光源装置、显示设备 和电子装置。 0007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源装置。

11、,其包括:导光板,其具有彼此相对的 第一内反射表面和第二内反射表面;第一光源,其从横向方向向导光板照射第一照明光; 第二光源,其布置成与在导光板上形成第二内反射表面的一侧相对,并且向第二内反射表 面照射第二照明光;以及光学元件,其布置在导光板与第二光源之间并且减小入射光的强 度。多个散射区域设置在第二内反射表面上,其中第二内反射表面向导光板的外部散射并 发射来自所述第一内反射表面的所述第一照明光。 0008 根据本公开的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部分,其执行图像显示;以及光源装置,其向显 示部分发射用于图像显示的光,并且该光源装置由上面所示的光源装置构成。 0009 根据本公开的电子装置包括上面所示的。

12、本公开的显示设备。 0010 在根据本公开的光源装置、显示设备或电子装置中,来自第一光源的第一照明光 说 明 书CN 103032761 A 2/11页 5 被散射区域散射,并且第一照明光从第一内反射表面射向导光板的外部。以这种方式,可 以在导光板本身中设置作为视差屏障的功能。即,散射区域可以等效地用作具有开口部分 (狭缝部分)的视差屏障。这里,例如,在第一照明光透射通过散射区域并且在第二光源的 表面处被反射的情况下,虽然第一照明光被认为作为意外的发射光而射向导光板的外部, 但该意外的发射光可以通过在导光板和第二光源之间设置减小入射光的强度的光学元件 来减少。 0011 根据本公开的光源装置、。

13、显示设备或电子装置,由于散射区域设置在导光板的第 二内反射表面中,因此可以在导光板本身中等效地设置作为视差屏障的功能。此外,由于在 导光板和第二光源之间设置了减小入射光的强度的光学元件,因此可以减少在第二光源的 表面上反射的意外的发射光。 附图说明 0012 图1是示出了在仅第一光源处于打开(照明)状态的情况下、具有来自光源装置 的光线的发射状态的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配置示例的截面图; 0013 图2是示出了在仅第二光源处于打开(照明)状态的情况下、具有来自光源装置 的光线的发射状态的图1所示的显示设备的配置示例的截面图; 0014 图3是示出了在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均处于打开(照。

14、明)状态的情况下、具有来 自光源装置的光线的发射状态的图1所示的显示设备的配置示例的截面图; 0015 图4是示出了图1所示的显示设备的修改示例的截面图; 0016 图5是示出了在图1所示的显示设备中截止滤光片的操作的截面图; 0017 图6A是示出了在图1所示的显示设备中导光板表面的第一配置示例的截面图; 0018 图6B是示意性地示出了在图6A所示的导光板表面处的光线的散射和反射状态的 说明图; 0019 图7A是示出了在图1所示的显示设备中导光板表面的第二配置示例的截面图; 0020 图7B是示意性地示出了在图7A所示的导光板表面处的光线的散射和反射状态的 说明图; 0021 图8A是示。

15、出了在图1所示的显示设备中导光板表面的第三配置示例的截面图; 0022 图8B是示意性地示出了在图8A所示的导光板表面处的光线的散射和反射状态的 说明图; 0023 图9是示出了显示部分的像素结构的示例的平面图; 0024 图10(A)是示出了在两个视点图像被分配的情况下、分配图案和散射区域的布置 图案之间的对应关系的示例的平面图,并且(B)是(A)的截面图; 0025 图11是示出了在仅第一光源处于打开(照明)状态的情况下、具有来自光源装置 的光线的发射状态的根据比较示例的显示设备的配置示例的截面图; 0026 图12是示出了在仅第一光源处于打开(照明)状态的情况下、具有来自光源装置 的光线。

16、的发射状态的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配置示例的截面图; 0027 图13是示出了在使用偏光板作为光学元件的情况下,第二照明光的透射状态的 示例; 0028 图14是示出了在使用截止滤光片作为光学元件的情况下、第二照明光的透射状 说 明 书CN 103032761 A 3/11页 6 态的示例的说明图;以及 0029 图15是示出了电子装置的示例的大纲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注意,在本说明书和附图 中,具有基本相同的功能和结构的结构元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标识,并且省略这些结 构元件的重复说明。 0031 在下文中,将通过参考附图。

17、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注意,将以如下顺序给出描 述。 0032 1.第一实施例 0033 其中截止滤光片布置在导光板和第二光源之间的显示设备的示例2.第二实施例 0034 2.第二实施例 0035 其中偏光板布置在导光板和第二光源之间的显示设备的示例3.其他实施例 0036 3.第三实施例 0037 电子装置的配置示例 0038 第一实施例 0039 显示设备的总体配置 0040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示例配置。显示设备包括显 示部分1和光源装置,其中显示部分1执行图像显示,并且光源装置布置在显示部分1的后 侧表面上并且向显示部分1照射用于图像显示的光。光源装置包括。

18、第一光源2(用于2D/3D 显示的光源)、导光板3、第二光源7(用于2D显示的光源)以及截止滤光片20。导光板3 具有布置成与显示部分1侧相对的第一内反射表面3A、以及布置成与第二光源7侧相对的 第二内反射表面3B。注意,虽然除了这些以外,该显示设备还包括用于显示部分1的控制电 路(对于显示等可能是必要的),但其配置与用于一般显示器的控制电路类似,并且因此将 从下面的描述中省略。此外,虽然未示出,但光源装置包括控制电路,其执行第一光源2和 第二光源7的打开(照明)和关闭(非照明)控制。 0041 该显示设备能够任意且选择性地在整个屏幕上的二维(2D)显示模式和整个屏幕 上的三维(3D)显示模式。

19、之间切换。在二维显示模式和三维显示模式之间的切换可以使能 在显示部分1中显示的图像数据的切换控制以及第一光源2和第二光源7的开/关控制。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在仅第一光源2处于打开(照明)状态并且对应于三维模式的情况下、 来自光源的光线的发射状态。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在仅第二光源7处于打开(照明)状态 并且对应于二维模式的情况下、来自光源的光线的发射状态。此外,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在 第一光源2和第二光源7都处于打开(照明)状态且对应于三维模式的情况下、来自光源 的光线的发射状态。 0042 显示部分1被配置为使用透射型二维显示面板(例如,透射型液晶显示面板),并 且如图9所示,显示部分1具有多个像。

20、素,该多个像素包括用于R(红色)的像素11R、用于 G(绿色)的像素11G以及用于B(蓝色)的像素11B,并且该多个像素以矩阵形式布置。显 示部分1通过根据图像数据调制用于各个像素的来自光源装置的光,来执行图像显示。基 于三维图像数据的多个视点图像和基于二维图像数据的图像可以任意且选择性地切换并 说 明 书CN 103032761 A 4/11页 7 且在显示部分1中示出。注意,三维图像数据是包含例如与在三维显示中的多个视角方向 对应的多个视点图像的数据。例如,在执行双眼式三维显示时,数据是用于右眼显示和用于 左眼显示的视点图像的数据。在执行三维显示模式的显示时,例如,包括多个条纹视点图像 的。

21、复合图像被生成并且显示在一个屏幕中。注意,多个视点图像被分配到显示部分1的各 个像素,并且之后将描述该分配模式与散射区域31的布置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具体示 例。 0043 第一光源2通过使用例如荧光灯(诸如CCFL(冷阴极荧光灯)或LED(发光二极 管)等)来配置。第一光源2从横向方向向导光板3的内部照射第一照明光L1(图1)。第 一光源2布置在导光板3的侧表面的至少一者上。例如,在导光板3的平面形状是矩形的 情况下,将有四个侧表面,并且第一光源2可以布置在侧表面的至少一者中。在图1中,示 出了第一光源2布置在导光板3的两个相对侧表面上的配置示例。根据二维显示模式与三 维显示模式之间的切换来。

22、对第一光源2进行打开(照明)和关闭(非照明)控制。具体 而言,当在显示部分1中显示基于三维图像数据的图像的情况下(在三维图像模式的情况 下),第一光源2被控制处于照明状态,并且当在显示部分1中显示基于二维图像数据的图 像的情况下(在二维图像模式的情况下),第一光源2被控制处于非照明状态或照明状态。 0044 第二光源7布置成与在导光板3中形成第二内反射表面3B的一侧相对。第二光 源7从外侧表面向第二内反射表面3B照射第二照明光L10(参见图2和图3)。第二光源7 可以是照射具有相同平面亮度的光的表面光源,并且第二光源7本身的结构不限于该具体 结构,并且可以使用市面上的表面光源。可以考虑使用诸如。

23、CCFL或LED等发光体的结构、 用于使平面亮度均匀的光漫射面板灯。根据二维显示模式与三维显示模式之间的切换来对 第二光源7进行打开(照明)和关闭(非照明)控制。具体而言,当在显示部分1中显示 基于三维图像数据的图像的情况下(在三维图像模式的情况下),第二光源7被控制处于非 照明状态,并且当在显示部分1中显示基于二维图像数据的图像的情况下(在二维图像模 式的情况下),第二光源7被控制处于照明状态。 0045 导光板3例如由使用丙烯酸树脂等的透明塑料面板来配置。假设导光板3除了第 二内反射表面3B以外的全部表面均透明。例如,在导光板3的平面形状是矩形的情况下, 假设第一内反射表面3A和四个侧表面。

24、在它们的整个表面上是透明的。 0046 第一内反射表面3A在整个表面上经受镜面化工艺(mirror surfaceprocess),以 满足全反射条件的入射角度入射的光线在导光板3的内部全内反射,并且偏离全反射条件 的光线射向外部。 0047 第二内反射表面3B具有散射区域31和全反射区域32。如后面所述,散射区域31 通过激光工艺、喷砂工艺、涂漆工艺或者通过将成形为光散射构件的薄片应用到导光板3 的表面来形成。当设定为三维显示模式时,第二内反射表面3B上的散射区域31用作应用 来自第一光源2的第一照明光L1的视差屏障的打开部分(狭缝部分),并且全反射区域32 用作屏蔽部分。第二内反射表面3B。

25、上的散射区域31和全反射区域32由成为与视差屏障 对应的结构的图案来产生。即,全反射区域32由与视差屏障中的屏蔽部分的图案产生,并 且散射区域31由与视差屏障中的打开部分对应的图案来产生。注意,可以使用各种类型的 对象作为视差屏障的屏障图案,诸如其中纵向狭缝型打开部分沿很多水平方向或平行于屏 蔽部分布置的条纹图案等,并且这些对象没有特定地限制。 说 明 书CN 103032761 A 5/11页 8 0048 第一内反射表面3A和第二内反射表面3B上的全反射区域32全内反射以满足全 反射条件的入射角度1照射的光线(全内反射以大于规定临界角度的入射角度1 入射的光线)。以这种方式。来自第一光源2。

26、且以满足全反射条件的入射角度1入射的 第一照明光L1,通过第一内反射表面3A和第二内反射表面3B上的全反射区域32之间的全 内反射被导向横向方向。如图2或图3所示,全反射区域32还透射来自第二光源7的第二 照明光L10,并且使第二照明光L10作为偏离全反射条件的光线摄像第一内反射表面3A。 0049 注意,针对假设为n1的导光板3的折射率和假设为n0(n1)的导光板3的外部 介质(空气层)的折射率的临界角度表示如下。假设和1是相对于导光板表面的 法线的。满足全反射条件的入射角度1变为1。 0050 Sinn0/n1 0051 如图1所示,散射和反射来自第一光源2的第一照明光L1,并且使第一照明。

27、光L1 的至少一部分作为偏离全反射条件的光线(散射光线L20)射向第一内反射表面3A。 0052 截止滤光片20设置在导光板3的第二内反射表面3B和第二光源7之间。截止滤 光片20是减小入射光的强度的光学元件。 0053 截止滤光片20的操作和具体配置示例 0054 将通过参考图5和图11的比较示例来描述截止滤光片20的操作。在没有设置截 止滤光片20的情况下(诸如在图11的比较示例中),在导光板3中的第一照明光L1的一 部分光成为通过在第二光源7的表面处的反射返回到导光板3的光,并且作为意外发射光 L3从导光板3向外部射出。在执行三维显示的情况下,这样的意外发射光L3被认为混合 了用于左眼的。

28、图像和用于右眼的图像,即所谓的串扰的产生。另一方面,在设置截止滤光片 20的情况下,如图5所示,透射通过散射区域31的第一照明光L1通过成为返回到导光板3 的光而至少两次通过截止滤光片20。以这样的方式,可以通过实质上减小返回到导光板3 的光的强度来减少串扰的产生。 0055 在三维模式的情况下,截止滤光片20的透射率减小得越大,由上述意外发射光L3 造成的串扰的产生减少得越大。另一方面,在二维模式的情况下,由于来自第二光源7的第 二照明光L10的强度被截止滤光片20减小,因此在二维显示中造成了光的利用效率的降 低。因此,优选地使用考虑到二维显示和三维显示的显示特性而适当的对象以及透射率适 合。

29、的对象作为截止滤光片20。此外,截止滤光片20可以优选地具有在可见光线区域中几乎 恒定的透射率。当透射率由于波长而相差很大时,来自第一光源2和第二光源7的光的光 谱组分在从导光板3射出的阶段相差较大,并且观察到二维显示和三维显示之间的颜色不 同。通过考虑这样的情况,优选地使用ND(中性密度)滤波器作为截止滤光片20。此外,可 以使用例如彩色丙烯酸面板。此外,代替截止滤光片20,可以使用可变透射率的元件,例如 液晶显示面板。在这种情况下,透射率可以被控制为使得透射率在二维模式的情况下变得 相对较高,并且透射率在三维模式的情况下变得相对较低。 0056 显示设备的配置的修改示例 0057 在图1所。

30、示的显示设备中,显示部分1的像素部分和导光板3的散射区域31可能 必须布置成彼此相对以维持规定距离d,从而进行显示部分1中所示的多个视点图像的空 间分离。虽然在图1中,显示部分1和导光板3之间的空间是空气间隙,但如图4的第一修 改示例所示,间隔片8可布置在显示部分1与导光板3之间,以维持规定距离d。间隔片8 说 明 书CN 103032761 A 6/11页 9 可以使用减少散射的透明且无色的材料,例如PMMA等。该间隔片8可以设置成使得其完全 覆盖显示部分1的后侧表面和导光板3的表面,并且8可以在满足维持距离d的最小需求 的情况下局部设置。 0058 此外,可以通过增加导光板3的整体厚度来减。

31、小空气间隙。 0059 散射区域31的具体配置示例 0060 图6A示出了导光板3中的第二内反射表面3B的第一配置示例。图6B示意性地示 出了在图6A所示的第一配置示例中、光线在第二内反射表面3B处的反射状态和散射状态。 该第一配置示例是其中假设散射区域31是相对于全反射区域32凹陷的散射区域31A的配 置示例。这样的凹陷的散射区域31A可以例如通过喷砂工艺或激光工艺来形成。例如,在 导光板3的表面已经被镜面化处理之后,可通过激光工艺来形成对应于散射区域31A的部 分。在该第一配置示例的情况下,来自第一光源2且以满足全反射条件的入射角度1入 射的第一照明光L11在第二内反射表面3B的全反射区域。

32、32处被全内反射。另一方面,在 凹陷的散射区域31A中,即使光以与全反射区域32相同的入射角度1入射,入射的第一 照明光L12的光线的一部分也将不能满足在凹陷的侧表面部分33处的全反射条件,光线的 该部分将被散射且透射,并且剩余的光线将被散射且反射。如图1所示,被散射且反射的光 线(散射光线L20)的一部分或全部被作为偏离全反射条件的光线射向第一内反射表面3A。 0061 图7A示出了导光板3中的第二内反射表面3B的第二配置示例。图7B示意性地 示出了在图7A所示的第二配置示例中、光线在第二内反射表面3B处的反射状态和散射状 态。该第二配置示例是其中假设散射区域31是相对于全反射区域32突出的。

33、散射区域31B 的配置示例。这样的散射区域31B可以例如通过利用金属模具模塑加工导光板3的表面来 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利用金属磨具的表面对与全反射区域32对应的部分进行镜面化处 理。在该第二配置示例的情况下,来自第一光源2且以满足全反射条件的入射角度1入 射的第一照明光L11被第二内反射表面3B上的全反射区域32全内反射。另一方面,在突 出的散射区域31B中,即使光以与全反射区域32相同的入射角度1入射,入射的第一照 明光L12的光线的一部分在突出的侧表面部分34处也将不满足全反射条件,光线的该部分 将被散射且透射,并且剩余的光线将被散射且反射。如图所示1,被散射且反射的光线(散 射光线L20。

34、)的一部分或全部被作为偏离全反射条件的光线射向第一内反射表面3A。 0062 图8A示出了导光板3中的第二内反射表面3B的第三配置示例。图8B示意性地 示出了在图8A所示的第三配置示例中、光线在第二内反射表面3B处的反射状态和散射状 态。在图6A和7A的配置示例中,散射区域31通过表面工艺形成为与导光板3的表面的全 反射区域32的形状不同的形状。另一方面,根据图8A的配置示例的散射区域31C已经在 没有表面工艺的情况下,在导光板3的对应于第二内反射表面3B的表面上布置了具有与导 光板3的材料不同的材料的光学元件35。在这种情况下,散射区域31C可以通过图案化导 光板3的例如通过丝网印刷白色涂层。

35、(例如,硫酸钡)作为光学元件35的表面来形成。在 该第三配置示例的情况下,来自第一光源2且以满足全反射条件的入射角度1入射的第 一照明光L11被第二内反射表面3B上的全反射区域32全内反射。另一方面,在其中布置 有光学元件35的散射区域31C中,即使光以与全反射区域32相同的入射角度1入射,入 射的第一照明光L12的光线的一部分也将被光学元件35散射且透射,并且剩余的光线将被 散射且反射。如图1所示,被散射且反射的光线的一部分或全部被作为偏离全反射条件的 说 明 书CN 103032761 A 7/11页 10 光线射向第一内反射表面3A。 0063 配置示例不限于上面所包括的那些,并且对于散。

36、射区域31的配置可以考虑其他 配置示例。例如,可以通过诸如喷砂工艺、涂覆等来形成在导光板3的表面上与散射区域31 对应的区域。此外,虽然散射区域31(散射区域31A、31B)的截面形状在图6A和图7A中示 出为梯形示例,但截面形状不限于梯形的情况,并且可以使用诸如半圆形或多边形等各种 类型。 0064 显示设备的基本操作 0065 在通过三维显示模式在本显示设备中执行显示的情况下,在显示部分1中执行基 于三维图像数据的图像显示,并且针对三维显示对第一光源2和第二光源7进行打开(照 明)和关闭(非照明)控制。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第一光源2被控制为处于打开(照 明)状态,并且第二光源7被控制为处。

37、于关闭(非照明)状态。在此条件下,来自第一光源 2的第一照明光L1通过在导光板3中的第一内反射表面3A与第二内反射表面3B的全反 射区域32之间的全内反射,被从布置第一光源2的一个侧表面光学地导向相对的另一个侧 表面,并且从另一个侧表面射出。另一方面,来自第一光源2的第一照明光L1的一部分通 过在导光板3的散射区域31处的散射和反射而透射通过导光板3的第一内反射表面3A, 并且射向导光板3的外部。以这样的方式,在导光板本身中可以提供视差屏障的功能。即, 对于来自第一光源2的第一照明光L1,散射区域31可以等效地用作打开部分(狭缝部分) 并且全反射区域32可以等效地用作具有屏障部分的视差屏障。以。

38、这样的方式,可以通过其 中视差屏障布置在显示部分1的后表面侧上的视差屏障方法来等效地执行三维显示。 0066 在执行这样的三维显示的情况下,可以认为第一照明光L1透射通过散射区域31, 并且在第一照明光L1在第二光源7的表面处被反射的情况下,第一照明光L1作为意外的 发射光L3射向导光板3的外部。根据本公开的本实施例,该意外的发射光L3通过在导光 板3与第二光源7之间设置截止滤光片20来减小,其中截止滤光片20减小入射光的强度, 如图5所示。以这样的方式,可以减小由意外的发射光L3造成的串扰的产生。 0067 另一方面,在以二维显示模式执行显示时,在显示部分1中执行基于二维图像数 据的图像显示。

39、,并且针对二维显示对第一光源2和第二光源7进行打开(照明)和关闭(非 照明)控制。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第一光源2被控制为处于关闭(非照明)状态,并且 第二光源7被控制为处于打开(照明)状态。在此情况下,来自第二光源7的第二照明光 L10通过透射通过第二内反射表面3B上的全反射区域32,作为偏离全反射条件的光线从第 一内反射表面3A的几乎整个表面射向导光板3的外部。即,导光板3用作与普通背光灯类 似的表面光源。以这种方式,可通过其中普通背光灯布置在显示部分1的后表面上的背光 灯方法来等效地执行二维显示。 0068 注意,虽然即使仅第二光源7被点亮时10从导光板3的几乎整个表面射出,如果 需要,。

40、第一光源2也可以被点亮,如图3所示。以这种方式,例如,通过在其中由于对应于散 射区域31和全反射区域32的部分而产生亮度分布差别这样的情况下、仅点亮第二光源7, 可以通过适当地调节第一光源2的照明功能(打开和关闭控制或者调节发光量)来优化在 全部表面上的亮度分布。然而,在执行二维显示的情况下,并且当在显示部分1侧上进行足 够的亮度校正的情况下,例如,在具有来自第二光源7的照明的情况下不会有问题。 0069 视点图像的分配图案与散射区域31的布置图案之间的对应关系 说 明 书CN 103032761 A 10 8/11页 11 0070 在通过三维显示模式在本显示设备中执行显示的情况下,通过对各。

41、个像素分配规 定的分配图案而在显示部分1中示出多个视点图像。导光板3中的多个散射区域31设置 有与该规定的分配图案对应的规定的布置图案。 0071 在下文中,将描述视点图像的分配图案与散射区域31的布置图案之间的对应关 系的具体示例。如图9所示,显示部分1的像素结构具有多个像素,该多个像素包括用于 R(红色)的像素11R、用于G(绿色)的像素11G以及用于B(蓝色)的像素11B,并且该多 个像素以沿第一方向(竖直方向)和沿第二方向(水平方向)的矩阵布置。三个颜色11R、 11G和11B的各个像素沿水平方向周期性地且交替地布置,并且三个颜色11R、11G和11B的 各个像素沿竖直方向排列。在该像。

42、素结构的情况下,在显示部分1中显示普通二维图像(二 维显示模式)的情况下,三个颜色11R、11G和11B的各个像素的水平连续组合成为用于执 行二维彩色显示的一个像素(2D彩色显示的一个单位像素)。图9示出了针对沿水平方向 的6个像素部分和沿竖直方向的3个像素部分的2D彩色图像的一个单位像素。 0072 图10示出了在两个视点图像(第一和第二视点图像)被分配给显示部分1的各 个像素的情况下,在图9的像素结构中视点图像的分配图案与散射区域31的布置图案之间 的对应关系。图10(B)等效于图10(A)的部分A-A的截面。图10(B)示意性地示出了两 个视点图像的分离条件。在该示例中,2D彩色显示的一。

43、个单位像素被分配为用于显示一个 视点图像的一个像素。然后,分配水平地且交替地显示第一视点图像和第二视点图像的像 素。因此,2D彩色显示的一个单位像素被水平地组合为两个部分,并且成为三维显示的一个 单位像素(一个立体显示像素)。如图10(B)所示,立体视觉在第一视点图像仅到达观察者 的右眼10R并且第二视点图像仅到达观察者的左眼10L的状态下执行。在该示例中,散射 区域31的水平布置位置被布置为,使其被放置在三维显示的一个单位像素的大约中心的 部分中。 0073 这里,散射区域31的水平方向的宽度D1是与用于显示一个视点图像的一个像素 的宽度D2有关的尺寸。具体而言,散射区域31的宽度D1的大小。

44、优选地在宽度D2的0.2 倍到约1.5倍之间。散射区域31的宽度D1增加得越多,被散射区域31散射的光的量增加 得越多,并且从导光板3射出的光的量增加得越多。因此,可以增大亮度。然而,当散射区 域31的宽度D1超过宽度D2的1.5倍时,观察到来自多个视点图像的光混合,即,产生了串 扰,因此是不期望的。相反,散射区域31的宽度D1减小得越多,被散射区域31散射的光的 量减小得越多,并且从导光板3射出的光的量减小得越多。因此,亮度降低。当散射区域31 的宽度D1降低到宽度D2的0.2倍以下时,亮度降低得太多,图像显示变得太暗,并且因此 是不期望的。 0074 注意,虽然图10中的示例是针对两个视点。

45、图像的情况的,但视点数目(所显示的 视点图像的数目)不限于两个,并且可以是三个或更多。此外,视点图像的分配图案和散射 区域31的布置图案不限于图10所示的示例,并且可以是其他图案。例如,分配图案可以是 如下分配图案,即,沿对角线方向组合用于R(红色)的像素11R、用于G(绿色)的像素11G 以及用于B(蓝色)的像素11B,并且将这些像素作为用于显示一个视点图像的一个像素分 配。在这种情况下,散射区域31成为沿对角线方向倾斜布置的图案。 0075 效果 0076 根据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显示设备,散射区域31和全反射区域32设置在导光板 说 明 书CN 103032761 A 11 9/11页 1。

46、2 3的第二内反射表面3B上,并且由于可以选择性地向导光板3的外部发射来自第一光源2 的第一照明光L1和来自第二光源7的第二照明光L10,因此视差屏障的功能可以等效地设 置在导光板3本身当中。以这样的方式,相对于来自相关技术的视差屏障方法的立体显示 设备,零件的数目减小,并且可以实现空间的节省。此外,由于用于减小入射光的强度的截 止滤光片20设置在导光板3与第二光源7之间,可以减小通过在第二光源7的表面上反射 而从导光板3射出的意外的发射光L3。 0077 第二实施例 0078 下面,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设备。注意,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与 来自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上述显示设备的那些结构。

47、元件基本相同的结构元件,并且将适当地 省略它们的描述。 0079 显示设备的总体配置 0080 图12示出了在仅第一光源2处于打开(照明)状态的情况下、在来自光源装置的 光线的发射状态下的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设备。代替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上述显示设备 中的截止滤光片20,根据本实施例的显示设备包括作为光学元件的偏光板20A。此外,还包 括设置在第二光源7与偏光板20A之间的反射型偏光膜21。其他部件类似于根据第一实施 例的上述显示设备的那些部件。 0081 反射型偏光膜21是增亮元件,其仅通过增加规定的偏振组分来发光。例如,住友 3M株式会社的DBEF(双增亮膜)可以用作反射型偏光膜21。DBE。

48、F通过透射来自入射光中 的P偏振组分并且通过反射转换S偏振组分使其成为P偏振组分,来提高光的利用率。假 设偏光板20A和反射型偏光膜21的光的透射轴相同,以提高光的利用率。在显示部分1是 液晶显示面板的情况下,假设偏光板20A和后表面侧的透射轴相同。 0082 偏光板20A的操作 0083 在没有设置偏光板20A的情况下(诸如在图11的比较示例中),导光板3中的第 一照明光L1的一部分光成为透射通过散射区域31的光,通过在第二光源7的表面处的反 射成为返回到导光板3的光,并且作为意外的发射光L3从导光板3射向外部,在执行三维 显示的情况下,这样的意外的发射光L3被认为使用于左眼的图像和用于右眼。

49、的图像混合, 即所谓的串扰的产生。另一方面,在设置偏光板20A的情况下,如图12所示,透射通过散射 区域31的第一照明光L1通过成为返回到导光板3的光至少两次通过偏光板20A。以这样 的方式,可以通过本质上减少返回到导光板3的光的强度来减少串扰的产生。 0084 以这样的方式,可以通过设置偏光板20A,与第一实施例中的上述截止滤光片20 类似地,在执行三维显示的情况下减少串扰的产生。 0085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与使用截止滤光片20的情况相比,可以提高在执行二维显 示的情况下的光的利用率(来自第二光源7的光的利用率)。图13示出了在使用偏光板 20A作为光学元件的情况下、来自第二光源7的第二照明光L10的透射状态。图14示出了 在使用截止滤光片20作为光学元件的情况下、第二照明光L10的透射状态。这里,假设在 入射在偏光板20A或截止滤光片20之前的第二照明光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照明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