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的搭载平台.pdf

上传人:54 文档编号:4085497 上传时间:2018-08-27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549629.2

申请日:

2012.12.18

公开号:

CN102992236A

公开日:

2013.03.27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6F 11/00申请日:20121218|||公开

IPC分类号:

B66F11/00

主分类号:

B66F11/00

申请人:

上海海事大学

发明人:

蔡琨; 王建华; 杨勇生; 褚建新; 莫剑英; 沈爱弟

地址:

201306 上海市浦东新区临港新城海港大道155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衡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4

代理人:

林珍玉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的搭载平台,其包括底部伺服电机、第一滑轮、第一钢丝绳、立支杆、第二滑轮、顶部伺服电机、第三滑轮、摆动支架、第二钢丝绳、转动支架、底架,底部伺服电机、第一滑轮、立支杆都安装于底架上,第二滑轮安装于立支杆的顶端,摆动支架的底端与立支杆转动连接,转动支架的顶端与摆动支架转动连接,转动支架的底端与一个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连接,顶部伺服电机、第三滑轮都安装于摆动支架的顶端,第一钢丝绳与底部伺服电机、第一滑轮、立支杆、第二滑轮、摆动支架连接,第二钢丝绳与顶部伺服电机、第三滑轮、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连接。本发明实现对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进行作业,降低危险性。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一种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的搭载平台,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底部伺服电机、第一滑轮、第一钢丝绳、立支杆、第二滑轮、顶部伺服电机、第三滑轮、摆动支架、第二钢丝绳、转动支架、底架,底部伺服电机、第一滑轮、立支杆都安装于底架上,第二滑轮安装于立支杆的顶端,摆动支架的底端与立支杆转动连接,转动支架的顶端与摆动支架转动连接,转动支架的底端与一个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连接,顶部伺服电机、第三滑轮都安装于摆动支架的顶端,第一钢丝绳与底部伺服电机、第一滑轮、立支杆、第二滑轮、摆动支架连接,第二钢丝绳与顶部伺服电机、第三滑轮、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连接。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的搭载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丝绳和第二钢丝绳采用线接触钢丝绳。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的搭载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是堰式收油机、带式收油机、刷式、盘式收油机、绳式收油机或斜带沉浮式收油机。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的搭载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支杆的前端焊有一个第一栏杆,底架的前端焊有一个第二栏杆。

说明书

说明书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的搭载平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搭载平台,特别是涉及一种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的搭载平台。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各国对石油需求的日益增长,石油运输增多,运输时溢油事故频发,对环境造成污染。海上溢油主要包括含油污水的排放、操作性溢油(即船舶在加装燃料油和油船油舱装货期间的溢油)、海损事故溢油(海上油井泄露及油轮泄露)等,溢油对全球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也是对资源的严重浪费,从而使得许多溢油处理及回收方法不断产生。目前水上溢油处理技术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一般为了避免对环境的进一步污染,物理法是最理想的方法,其中比较广泛使用的是溢油回收机械装置。
目前国内外关于水上溢油回收搭载平台已有许多。现常用的搭载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为顶推作业,即溢油回收机放置在船的前端。另一种为侧拉式,由拉绳拉住溢油回收机,溢油回收机放置在船的侧面进行工作。
目前收油系统中,国外有芬兰LAMOR的LSC系统、荷兰KOSEQ的VOS系统、美国SLICKBAR的DIP系统等,国内有青岛光明的收油系统,这些收油系统都分别采用了顶推或是侧拉的搭载方式。上述溢油回收系统在溢油回收处理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研究比较发现,目前此类搭载溢油回收机的装置,大都为在船到达目的工作地之后,由人工将溢油回收机吊放入水面,待固定安装好,溢油回收机开始工作。待工作完成,船要行驶去下个地点时,溢油机由船上工作人员将溢油机人工吊起,或保持放置在水面状态,此时船需慢速行驶。上述系统都需要人工安装放置并回收溢油回收机,但是如果要在一些需小型艇前往的浅水区域或需无人前往的危险区域进行收油作业,上述系统还不能顺利完成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的搭载平台,其实现对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进行作业。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的搭载平台,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底部伺服电机、第一滑轮、第一钢丝绳、立支杆、第二滑轮、顶部伺服电机、第三滑轮、摆动支架、第二钢丝绳、转动支架、底架,底部伺服电机、第一滑轮、立支杆都安装于底架上,第二滑轮安装于立支杆的顶端,摆动支架的底端与立支杆转动连接,转动支架的顶端与摆动支架转动连接,转动支架的底端与一个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连接,顶部伺服电机、第三滑轮都安装于摆动支架的顶端,第一钢丝绳与底部伺服电机、第一滑轮、立支杆、第二滑轮、摆动支架连接,第二钢丝绳与顶部伺服电机、第三滑轮、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钢丝绳和第二钢丝绳采用线接触钢丝绳。
优选地,所述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是堰式收油机、带式收油机、刷式、盘式收油机、绳式收油机或斜带沉浮式收油机。
优选地,所述立支杆的前端焊有一个第一栏杆,底架的前端焊有一个第二栏杆。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发明实现对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进行作业,在一些大船去不了的水域,小船载人前往具有危险性,通过远程控制电机来完成机构的运转,实现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的自动收放功能,从而降低危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的搭载平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的搭载平台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的搭载平台包括底部伺服电机1、第一滑轮2、第一钢丝绳3、立支杆4、第二滑轮5、顶部伺服电机6、第三滑轮7、摆动支架8、第二钢丝绳9、转动支架10、底架12,底部伺服电机1、第一滑轮2、立支杆4都安装于底架12上,第二滑轮5安装于立支杆4的顶端,摆动支架8的底端与立支杆4转动连接,转动支架10的顶端与摆动支架8转动连接,转动支架10的底端与一个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11连接,顶部伺服电机6、第三滑轮7都安装于摆动支架8的顶端,第一钢丝绳3与底部伺服电机1、第一滑轮2、立支杆4、第二滑轮5、摆动支架8连接,第二钢丝绳9与顶部伺服电机6、第三滑轮7、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11连接。第一钢丝绳和第二钢丝绳采用线接触钢丝绳。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可以是堰式收油机、带式收油机、刷式、盘式收油机、绳式收油机或斜带沉浮式收油机等。
立支杆4的前端焊有一个第一栏杆13,底架12的前端焊有一个第二栏杆14。第一栏杆和第二栏杆分别控制摆动支架工作的两个极限位置,当摆动支架被提起的时候,摆动支架到达极限位置且会靠在第一栏杆上。当摆动支架被放下的时候,摆动支架到达水平极限位置且会靠在第二栏杆上。
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的搭载平台的顶部伺服电机起动,通过第二钢丝绳,经过第三滑轮,将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从底架上提起,然后顶部伺服电机停止。底部伺服电机启动,开始放第一钢丝绳,通过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连接到摆动支架,从而使摆动支架和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一起下落。摆动支架放下以后,底部伺服电机停止,顶部伺服电机启动,放下连接摆动支架和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间的第二钢丝绳,把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放到水面上,这样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可以开始工作。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工作结束后,顶部伺服电机启动,通过第二钢丝绳将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拉上去。然后底部伺服电机启动,通过第一钢丝绳将摆动支架拉起,接着底部伺服电机停止,顶部伺服电机启动,将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放置在底架上。顶部伺服电机通过第三滑轮可以单独控制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的升降高度位置。转动支架可以绕摆动支架做定轴转动,顶部伺服电机的工作对钢丝绳的收放,使得转动支架可以绕摆杆摆动支架做定轴。当转动支架转动时可将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一起提起或放下,转动支架与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之间可以转动,使得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在起吊和放置的过程中可以保持水平放置。本发明实现对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进行作业,降低危险性。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型和改变。因此,本发明覆盖了落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的各种改型和改变。

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的搭载平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的搭载平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的搭载平台.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的搭载平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的搭载平台.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992236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3.27 C N 1 0 2 9 9 2 2 3 6 A *CN102992236A* (21)申请号 201210549629.2 (22)申请日 2012.12.18 B66F 11/00(2006.01) (71)申请人上海海事大学 地址 201306 上海市浦东新区临港新城海港 大道1550号 (72)发明人蔡琨 王建华 杨勇生 褚建新 莫剑英 沈爱弟 (74)专利代理机构上海衡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31234 代理人林珍玉 (54) 发明名称 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的搭载平台 (57) 摘要 本发明。

2、公开了一种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 的搭载平台,其包括底部伺服电机、第一滑轮、第 一钢丝绳、立支杆、第二滑轮、顶部伺服电机、第三 滑轮、摆动支架、第二钢丝绳、转动支架、底架,底 部伺服电机、第一滑轮、立支杆都安装于底架上, 第二滑轮安装于立支杆的顶端,摆动支架的底端 与立支杆转动连接,转动支架的顶端与摆动支架 转动连接,转动支架的底端与一个水面机器人溢 油回收装置连接,顶部伺服电机、第三滑轮都安装 于摆动支架的顶端,第一钢丝绳与底部伺服电机、 第一滑轮、立支杆、第二滑轮、摆动支架连接,第二 钢丝绳与顶部伺服电机、第三滑轮、水面机器人溢 油回收装置连接。本发明实现对水面机器人溢油 回收装置进行作业。

3、,降低危险性。 (51)Int.Cl.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2 页 1/1页 2 1.一种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的搭载平台,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底部伺服电机、第一 滑轮、第一钢丝绳、立支杆、第二滑轮、顶部伺服电机、第三滑轮、摆动支架、第二钢丝绳、转 动支架、底架,底部伺服电机、第一滑轮、立支杆都安装于底架上,第二滑轮安装于立支杆的 顶端,摆动支架的底端与立支杆转动连接,转动支架的顶端与摆动支架转动连接,转动支架 的底端与一个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连接,顶部伺服电机、第三滑轮都安。

4、装于摆动支架 的顶端,第一钢丝绳与底部伺服电机、第一滑轮、立支杆、第二滑轮、摆动支架连接,第二钢 丝绳与顶部伺服电机、第三滑轮、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的搭载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钢丝绳和第二钢丝绳采用线接触钢丝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的搭载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面 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是堰式收油机、带式收油机、刷式、盘式收油机、绳式收油机或斜带沉 浮式收油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的搭载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支 杆的前端焊有一个第一栏杆,底架的前端焊有一个第二栏杆。 权 利 要 求 书。

5、CN 102992236 A 1/3页 3 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的搭载平台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搭载平台,特别是涉及一种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的搭载平 台。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世界各国对石油需求的日益增长,石油运输增多,运输时溢油事故频发,对环 境造成污染。海上溢油主要包括含油污水的排放、操作性溢油(即船舶在加装燃料油和油船 油舱装货期间的溢油)、海损事故溢油(海上油井泄露及油轮泄露)等,溢油对全球环境造成 严重的污染,也是对资源的严重浪费,从而使得许多溢油处理及回收方法不断产生。目前水 上溢油处理技术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一般为了避免对环境的进一步污染,物理 法。

6、是最理想的方法,其中比较广泛使用的是溢油回收机械装置。 0003 目前国内外关于水上溢油回收搭载平台已有许多。现常用的搭载方式主要有两 种,一种为顶推作业,即溢油回收机放置在船的前端。另一种为侧拉式,由拉绳拉住溢油回 收机,溢油回收机放置在船的侧面进行工作。 0004 目前收油系统中,国外有芬兰LAMOR的LSC系统、荷兰KOSEQ的VOS系统、美国 SLICKBAR的DIP系统等,国内有青岛光明的收油系统,这些收油系统都分别采用了顶推或 是侧拉的搭载方式。上述溢油回收系统在溢油回收处理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研究比 较发现,目前此类搭载溢油回收机的装置,大都为在船到达目的工作地之后,由人工将溢。

7、油 回收机吊放入水面,待固定安装好,溢油回收机开始工作。待工作完成,船要行驶去下个地 点时,溢油机由船上工作人员将溢油机人工吊起,或保持放置在水面状态,此时船需慢速行 驶。上述系统都需要人工安装放置并回收溢油回收机,但是如果要在一些需小型艇前往的 浅水区域或需无人前往的危险区域进行收油作业,上述系统还不能顺利完成工作。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的搭载平台,其 实现对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进行作业。 0006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 置的搭载平台,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底部伺服电机、第一滑轮、第一钢丝。

8、绳、立支杆、第二滑 轮、顶部伺服电机、第三滑轮、摆动支架、第二钢丝绳、转动支架、底架,底部伺服电机、第一 滑轮、立支杆都安装于底架上,第二滑轮安装于立支杆的顶端,摆动支架的底端与立支杆转 动连接,转动支架的顶端与摆动支架转动连接,转动支架的底端与一个水面机器人溢油回 收装置连接,顶部伺服电机、第三滑轮都安装于摆动支架的顶端,第一钢丝绳与底部伺服电 机、第一滑轮、立支杆、第二滑轮、摆动支架连接,第二钢丝绳与顶部伺服电机、第三滑轮、水 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连接。 0007 优选地,所述第一钢丝绳和第二钢丝绳采用线接触钢丝绳。 0008 优选地,所述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是堰式收油机、带式收油机、刷。

9、式、盘式收 说 明 书CN 102992236 A 2/3页 4 油机、绳式收油机或斜带沉浮式收油机。 0009 优选地,所述立支杆的前端焊有一个第一栏杆,底架的前端焊有一个第二栏杆。 0010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发明实现对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进行作业, 在一些大船去不了的水域,小船载人前往具有危险性,通过远程控制电机来完成机构的运 转,实现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的自动收放功能,从而降低危险性。 附图说明 0011 图1为本发明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的搭载平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2 图2为本发明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的搭载平台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下面结。

10、合附图给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0014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的搭载平台包括底部伺服电 机1、第一滑轮2、第一钢丝绳3、立支杆4、第二滑轮5、顶部伺服电机6、第三滑轮7、摆动支 架8、第二钢丝绳9、转动支架10、底架12,底部伺服电机1、第一滑轮2、立支杆4都安装于 底架12上,第二滑轮5安装于立支杆4的顶端,摆动支架8的底端与立支杆4转动连接,转 动支架10的顶端与摆动支架8转动连接,转动支架10的底端与一个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 装置11连接,顶部伺服电机6、第三滑轮7都安装于摆动支架8的顶端,第一钢丝绳3与底 部伺服电机1、第一滑轮2、立支。

11、杆4、第二滑轮5、摆动支架8连接,第二钢丝绳9与顶部伺 服电机6、第三滑轮7、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11连接。第一钢丝绳和第二钢丝绳采用线 接触钢丝绳。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可以是堰式收油机、带式收油机、刷式、盘式收油机、 绳式收油机或斜带沉浮式收油机等。 0015 立支杆4的前端焊有一个第一栏杆13,底架12的前端焊有一个第二栏杆14。第 一栏杆和第二栏杆分别控制摆动支架工作的两个极限位置,当摆动支架被提起的时候,摆 动支架到达极限位置且会靠在第一栏杆上。当摆动支架被放下的时候,摆动支架到达水平 极限位置且会靠在第二栏杆上。 0016 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的搭载平台的顶部伺服电机起动,通过。

12、第二钢丝绳,经 过第三滑轮,将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从底架上提起,然后顶部伺服电机停止。底部伺服 电机启动,开始放第一钢丝绳,通过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连接到摆动支架,从而使摆动支架 和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一起下落。摆动支架放下以后,底部伺服电机停止,顶部伺服电 机启动,放下连接摆动支架和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间的第二钢丝绳,把水面机器人溢 油回收装置放到水面上,这样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可以开始工作。水面机器人溢油回 收装置工作结束后,顶部伺服电机启动,通过第二钢丝绳将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拉上 去。然后底部伺服电机启动,通过第一钢丝绳将摆动支架拉起,接着底部伺服电机停止,顶 部伺服电机启动,。

13、将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放置在底架上。顶部伺服电机通过第三滑轮 可以单独控制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的升降高度位置。转动支架可以绕摆动支架做定轴 转动,顶部伺服电机的工作对钢丝绳的收放,使得转动支架可以绕摆杆摆动支架做定轴。当 转动支架转动时可将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一起提起或放下,转动支架与水面机器人溢 油回收装置之间可以转动,使得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在起吊和放置的过程中可以保持 说 明 书CN 102992236 A 3/3页 5 水平放置。本发明实现对水面机器人溢油回收装置进行作业,降低危险性。 0017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型和改变。因此,本发明覆盖了落入 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的各种改型和改变。 说 明 书CN 102992236 A 1/2页 6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992236 A 2/2页 7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992236 A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卷扬;提升;牵引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