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柜.pdf

上传人:zhu****69 文档编号:4077421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681.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019732.X

申请日:

2015.01.15

公开号:

CN104602469A

公开日:

2015.05.0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5K 5/02申请日:20150115|||公开

IPC分类号:

H05K5/02; H05K7/20

主分类号:

H05K5/02

申请人: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

唐文飞; 伏永祥

地址:

518129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总部办公楼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4202

代理人:

郝传鑫; 熊永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柜,所述机柜设有内壁及外壁,所述内壁与外壁之间形成腔体,所述机柜还设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设置于所述内壁与所述外壁之间,并将所述腔体分隔为相互隔绝的内腔与外腔,所述内腔与所述机柜的内部相互连通以形成内循环气流,所述外腔与所述机柜的外部相互连通以形成外循环气流,所述机柜还设有扰流翼片,所述扰流翼片设置于所述内腔或/及外腔中,用于将所述内循环气流或/及所述外循环气流变为涡流。本发明的机柜通过设置导热板与扰流翼片,可在仅仅小幅度增加气流的流动阻力的情况下,大幅度增加导热板的换热能力,提升机柜整体散热效率,保证机柜密封性。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1.  一种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柜设有内壁及外壁,所述内壁与外壁之 间形成腔体,所述机柜还设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设置于所述内壁与所述外壁 之间,并将所述腔体分隔为相互隔绝的内腔与外腔,所述内腔与所述机柜的内 部相互连通以形成内循环气流,所述外腔与所述机柜的外部相互连通以形成外 循环气流,所述机柜还设有扰流翼片,所述扰流翼片设置于所述内腔或/及外腔 中,用于将所述内循环气流或/及所述外循环气流变为涡流。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翼片与内循环气流及 /或所述外循环气流的流向之间的夹角为15度至75度。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翼片与内循环气流及 /或所述外循环气流的流向之间的夹角为45度。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翼片采用三角形翼片、 矩形翼片、梯形翼片、平行四边形翼片中的任意一种。 5.  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呈曲 折状,其上设有至少两个朝向所述内壁的凸起的第一凸部及至少两个朝向所述 外壁凸起的第二凸部,相邻的两个第一凸部之间的间隙形成用于供内循环气流 流动的第一气道,相邻的两个第二凸部之间的间隙形成的用于供内循环气流流 动的第二气道,任一所述第一气道中设有至少一个所述扰流翼片,任一所述第 二气道中设有至少一个所述扰流翼片。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柜,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气道或每个第二 气道中设有至少一对所述扰流翼片,每对扰流翼片中的两个扰流翼片镜像对称。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扰流翼片之间的夹角 为90度。 8.  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柜还设有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为U型片状,并夹持固定于所述第一凸部或第二凸部,所 述扰流翼片连接于所述连接件。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翼片一体成型于所述 连接件。 10.  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柜沿多 个第一风道中气流流动方向设有多列所述扰流翼片,相邻列中的所述扰流翼片 位于不同的第一风道中。 11.  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柜沿多 个第二风道中气流流动方向设有多列所述扰流翼片,相邻列中的所述扰流翼片 位于不同的第二风道中。

说明书

说明书机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柜。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机柜为保证其内设置的电子设备可在允许的温度条件下正常 可靠工作,通常会设置散热结构以对机柜提供良好散热。
如图1所示,现有一种机柜,设有内壁与外壁;所述内壁与所述外壁之间 设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为连续交替设有凹槽与凸起的褶皱板,所述导热板将 所述内壁与所述外壁之间的空间隔离;其中,所述外壁与所述导热板之间的空 间与外界连通并可配合风扇或其他导流装置形成外循环风道,以进行与外界的 气体交换;所述内壁与所述导热板之间的空间与机柜内部连通配合风扇形成内 循环风道,以进行与机柜内部的气体交换;所述内循环风道中气体与所述外循 环风道中气体通过所述导热板进行热量交换。
但是此种机柜通过加密褶皱板来增加散热面积的同时,其流动阻力也相应 快速增加,导致风扇功耗及运行成本的上升。
发明内容
提供一种具有较佳换热效果及密封性的机柜。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机柜,所述机柜设有内壁及外壁,所述内壁与外壁 之间形成腔体,所述机柜还设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设置于所述内壁与所述外 壁之间,并将所述腔体分隔为相互隔绝的内腔与外腔,所述内腔与所述机柜的 内部相互连通以形成内循环气流,所述外腔与所述机柜的外部相互连通以形成 外循环气流,所述机柜还设有扰流翼片,所述扰流翼片设置于所述内腔或/及外 腔中,用于将所述内循环气流或/及所述外循环气流变为涡流。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扰流翼片与内循环气流及/或 所述外循环气流的流向之间的夹角为15度至75度。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 述扰流翼片与内循环气流及/或所述外循环气流的流向之间的夹角为45度。
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扰流翼片采用三角形翼片、 矩形翼片、梯形翼片、平行四边形翼片中的任意一种。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三种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 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热板呈曲折状,其上设有至少两个朝向所述 内壁的凸起的第一凸部及至少两个朝向所述外壁凸起的第二凸部,相邻的两个 第一凸部之间的间隙形成用于供内循环气流流动的第一气道,相邻的两个第二 凸部之间的间隙形成的用于供内循环气流流动的第二气道,任一所述第一气道 中设有至少一个所述扰流翼片,任一所述第二气道中设有至少一个所述扰流翼 片。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 个所述第一气道或每个第二气道中设有至少一对所述扰流翼片,每对扰流翼片 中的两个扰流翼片镜像对称。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 述一对扰流翼片之间的夹角为90度。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三种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 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机柜还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为U型片状, 并夹持固定于所述第一凸部或第二凸部,所述扰流翼片连接于所述连接件。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 述扰流翼片一体成型于所述连接件。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三种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 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机柜沿多个第一风道中气流流动方 向设有多列所述扰流翼片,相邻列中的所述扰流翼片位于不同的第一风道中。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三种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 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机柜沿多个第二风道中气流流动方 向设有多列所述扰流翼片,相邻列中的所述扰流翼片位于不同的第二风道中。
本发明的机柜通过设置导热板,并配合机柜的内壁及外壁,与导热板的内 侧与外侧形成用于气流循坏的内腔与外腔,使机柜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之间 的热量通过导热板进行交换。由于导热板将内腔与外腔相互隔离,因此可保证 机柜的内部密封效果。本发明的机柜通过设置扰流翼片,可在仅仅小幅度增加 气流的流动阻力的情况下,大幅度增加导热板的换热能力,提升机柜整体散热 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 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 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 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机柜在俯视视角下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机柜在侧视视角下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扰流翼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机柜在俯视视角下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导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扰流翼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机柜在俯视视角下的剖面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提供的导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提供的扰流翼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 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 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 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机柜10,所述机柜10的 至少一面设有内壁11及外壁13,所述内壁11与外壁13之间形成腔体。
所述机柜10还设有导热板15,所述导热板15设置于所述内壁11与所述外 壁13之间,并将所述腔体分隔为相互隔绝的内腔110与外腔130。其中,所述 导热板15与内壁11之间形成内腔110,所述导热板15与所述外壁13之间形成 外腔130。所述内腔110与所述机柜10的内部相互连通以形成内循环气流A, 所述外腔130与所述机柜10的外部相互连通以形成外循环气流B。所述内循环 气流A与所述外循环气流B通过导热板15进行热量交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热板15呈平板状。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导热板15 可采用其他任意适用形状,如褶皱板、波纹板等,只需保证所述导热板15可将 所述腔体分隔为互不连通的内腔110与外腔130即可。
如图3所示,所述机柜10还设有扰流翼片17,所述扰流翼片17设置于所 述腔体中,用于将所述内循环气流A与所述外循环气流B变为涡流。使用时, 所述扰流翼片17可使气流产生切向旋转,从而形成沿气流流动方前进的纵向涡。 所述纵向涡可产生旋转卷吸作用,从而增强导热板15的换热作用。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扰流翼片17可设置于所述内腔110或外腔130中,也 可同时设置于所述内腔110与外腔130中。
具体的,机柜10内的所述内循环气流A与外循环气流B沿平行于所述导热 板15的方向流动。如图3,所述扰流翼片17与内循环气流A及/或所述外循环 气流B之间的夹角α为15度至75度,较优的,所述扰流翼片17与内循环气流 及/或所述外循环气流之间的夹角α为45度。所述扰流翼片17可扰动流经其的 气流,从而使气流变为纵向涡流。所述扰流翼片17可采用三角形翼片、矩形翼 片、梯形翼片、平行四边形翼片。优选的,所述扰流翼片17采用三角形。
所述扰流翼片17可采用任意适用方式设置于所述内腔110/外腔130之中。 所述导热板15可采用金属或其他适用的高导热材料制成。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机柜10还设有连接件19,所述连接件19用于将所述 扰流翼片17设置于所述内腔110及/或外腔13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19 呈平板状,所述扰流翼片17设置于所述连接件19。所述连接件19可采用任意 适用方式连接于所述机柜10的内壁11、外壁13或导热板15。进一步的,所述 扰流翼片17可一体成型于所述连接件19,所述扰流翼片17相对于所述连接件 19弯折。所述连接件19可采用焊接、胶结等方式连接于所述机柜10的内壁11、 外壁13或导热板15。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扰流翼片17也可直接设置于所述机 柜10的内壁11、外壁13或导热板15之上,只需保证所述扰流翼片17可产生 扰流且不会破坏所述导热板15的隔绝效果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19连接于所述导热板15,从而便于设置于所述 连接件19的扰流翼片17对靠近所述导热板15的气流进行扰流,从而加强导热 板15的换热效果。
本发明的机柜10通过设置导热板15,并配合机柜10的内壁11及外壁13, 与导热板15的内侧与外侧形成用于气流循坏的内腔110与外腔130,使机柜10 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之间的热量通过导热板15进行交换。由于导热板15将 内腔110与外腔130相互隔离,因此可保证机柜10的内部密封效果。另,本发 明的机柜10通过设置扰流翼片17,可在仅仅小幅度增加气流的流动阻力的情况 下,大幅度增加导热板15的换热能力,提升机柜10整体散热效率。
请参阅图3至图5,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机柜20,本实施例中的 机柜20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机柜10大致相同,包括内壁21、外壁13,导热板 25。所述内壁21与外壁23之间形成腔体,所述导热板25设置于所述内壁21 与所述外壁23之间,并将所述腔体分隔为相互隔绝的内腔210与外腔230。所 述内腔210与所述机柜20的内部相互连通以形成内循环气流,所述外腔230与 所述机柜20的外部相互连通以形成外循环气流。所述机柜20还设有扰流翼片 27,所述扰流翼片27设置于所述腔体中,用于将所述内循环气流与所述外循环 气流变为涡流。
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热板25呈曲折状,其上设有至少两 个朝向所述内壁21的凸起的第一凸部251及至少两个朝向所述外壁23凸起的 第二凸部252。
相邻的两个第一凸部251之间的间隙形成用于供内循环气流流动的第一气 道26。相邻的两个第二凸部252之间的间隙形成的用于供外循环气流流动的第 二气道28。所述第一气道中26设有至少一个扰流翼片27。所述第二气道28中 设有至少一个扰流翼片27。
本实施例中的导热板25呈曲折状,从而可增加导热板25的散热面积,提 升导热板25的散热效果。同时导热板25上设置的第一凸部251及第二凸部252 可形成供气流流动的第一气道26与第二气道28。第一气道26、第二气道28之 中设置扰流翼片27,便于使第一气道26、第二气道28之中气流形成纵向涡, 提升扰流翼片27的扰流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部251与第二凸部252的截面形状呈矩形。可 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凸部251与第二凸部252的截面形状也可设为V型、U 型或梯形等其他形状,只需保证相邻的两个第一凸部251可形成第一气道26、 相邻的两个第二凸部252可形成第二气道28即可。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第一气道26或每个第二气道28中设有至少一对扰流 翼片27,每对扰流翼片27中的两个扰流翼片27镜像对称。通过设置一对扰流 翼片27,可于风道中形成两个旋转方向相反的纵向涡。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机柜20设置连接件29,用于将扰流翼片27设 置于所述腔体中。所述连接件29为U型片状,且其可夹持固定于所述第一凸部 251或第二凸部25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扰流翼片27与所述连接件29一体成 型并相对于所述连接件29弯折。所述连接件29可夹持固定于所述第一凸部251、 第二凸部252,从而使设置于所述连接件29外侧的扰流翼片27置于所述第一气 道26、第二气道28之中。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连接件29也可采用焊接的方式 固定连接于所述导热板25。所述扰流翼片27也可直接焊接于所述导热板25之 上。
请参阅图6,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提供一种机柜30,本实施例中的机柜30 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机柜20大致相同,包括内壁31、外壁33,导热板35。所 述内壁31与外壁33之间形成腔体,所述导热板35设置于所述内壁31与所述 外壁33之间,并将所述腔体分隔为相互隔绝的内腔310与外腔330。所述内腔 310与所述机柜30的内部相互连通以形成内循环气流,所述外腔330与所述机 柜30的外部相互连通以形成外循环气流。所述机柜30还设有扰流翼片37,所 述扰流翼片37设置于所述腔体中,用于将所述内循环气流与所述外循环气流变 为涡流。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热板35呈曲折状,其上设有至少两个朝向所述 内壁31的凸起的第一凸部351及至少两个朝向所述外壁33凸起的第二凸部352。 相邻的两个第一凸部351之间的间隙形成用于供内循环气流流动的第一气道36。 相邻的两个第二凸部352之间的间隙形成的用于供内循环气流流动的第二气道 38。
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相邻的两个第一凸部351之间的间隙小于相 邻的两个第二凸部352之间的间隙。从而使所述第一风道36的截面面积小于第 二风道38的截面面积。从而便于使与机柜30外部相连通的第二风道38具有较 大的气流流量,进而提升机柜30的换热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机柜30设有定位架34及连接件39。所述扰流翼片37通过 所述连接件39及定位架34固定安装于所述导热板3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定 位架34设置于外腔330中。
所述定位架34呈板状并设置于所述导热板35的第二凸部352外侧,且所 述定位架34大致平行于所述外壁33。所述定位架34的两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导 热板35。
所述连接件39中部设有卡勾390,所述卡勾390用于连接所述定位架34。 所述扰流翼片37设置于所述连接件39外侧。所述连接件39夹持固定于所述第 二凸部352,所述扰流翼片37位于所述第二风道38中。
在本实施例中,一个所述定位架34设有多个扰流翼片37,所述连接件39 的设置数量与所述导热板35的第二凸部352的数量相同,即每个第二凸部352 均对应共设有一个连接件39,每个连接件39上设有若干个扰流翼片37。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39每侧设有两对扰流翼片37,每对 扰流翼片37中的两个扰流翼片37镜像对称。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定位架34也可设置于所述内腔310中,其固定安装方 式与前述一致,在此不再赘述。所述连接件39可夹持固定于所述第一凸部351、 第二凸部352,从而使设置于所述连接件39外侧的扰流翼片37置于所述第一气 道36、第二气道38之中。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连接件39也可采用焊接的方式 固定连接于所述导热板35。所述扰流翼片37也可直接焊接于所述导热板35之 上。
进一步的,所述机柜30可设置多个相互平行的定位架34,每个定位架34 上设有至少多个用于设置扰流翼片37的连接件39。如图所述,本实施例中所述 多个定位架34沿所述多个第二风道38的延伸方向依次相互排布,且设置于相 邻两列定位架34之上的扰流翼片37位于不同的第二风道38中,从而保证在第 二风道38中气流方向上的扰流翼片37的设置不会过于密集,从而导致气流的 流动阻力过大。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 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 并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机柜.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机柜.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机柜.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柜.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柜.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柜,所述机柜设有内壁及外壁,所述内壁与外壁之间形成腔体,所述机柜还设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设置于所述内壁与所述外壁之间,并将所述腔体分隔为相互隔绝的内腔与外腔,所述内腔与所述机柜的内部相互连通以形成内循环气流,所述外腔与所述机柜的外部相互连通以形成外循环气流,所述机柜还设有扰流翼片,所述扰流翼片设置于所述内腔或/及外腔中,用于将所述内循环气流或/及所述外循环气流变为涡流。本发明的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其他类目不包含的电技术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