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芯片三维混合封装结构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1520****312 文档编号:4077231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07.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843215.X

申请日:

2014.12.30

公开号:

CN104600056A

公开日:

2015.05.06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1L 23/498申请日:20141230|||公开

IPC分类号:

H01L23/498; H01L23/31; H01L21/60; H01L21/56

主分类号:

H01L23/498

申请人:

华天科技(西安)有限公司

发明人:

马利; 王虎

地址:

710018陕西省西安市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凤城五路105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芯片三维混合封装结构及其制备方法,主要由下层芯片、芯片凸点、下层塑封体、电路层、粘片胶、上层芯片、焊线、上层塑封体和电极组成;所述下层塑封体包封下层芯片,下层芯片正面朝上,下层芯片带有的芯片凸点露出下层塑封体的表面;下层塑封体表面布线形成有电路层,电路层的走线区域通过粘片胶粘贴有上层芯片,焊线连接上层芯片与电路层,上层塑封体包封上层芯片、电路层和焊线;下层塑封体有通孔,通孔上部是电路层的电极金属,通孔填充有金属,形成电极。本发明工艺简单,封装集成度高,高可靠性,上下塑封体的结构可有效改善产品翘曲,可以大幅度提升了表面贴装良率。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1.  一种多芯片三维混合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下层芯片(3)、芯 片凸点(4)、下层塑封体(5)、电路层(6)、粘片胶(7)、上层芯片(8)、焊线 (9)、上层塑封体(10)和电极(12)组成;所述下层塑封体(5)包封下层芯 片(3),下层芯片(3)正面朝上,下层芯片(3)带有的芯片凸点(4)露出下 层塑封体(5)的表面;下层塑封体(5)表面布线形成有电路层(6),电路层(6) 的走线区域通过粘片胶(7)粘贴有上层芯片(8),焊线(9)连接上层芯片(8) 与电路层(6),上层塑封体(10)包封上层芯片(8)、电路层(6)和焊线(9); 下层塑封体(5)有通孔(11),通孔(11)上部是电路层(6)的电极金属,通 孔(11)填充有金属,形成电极(12)。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芯片三维混合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下 层芯片(3)的上表面和芯片凸点(4)之间由下层塑封体(5)包封,芯片凸点 (4)通过贴膜塑封的方式露出下层塑封体(5)表面10um。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芯片三维混合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下 层芯片(3)是一个或多个相同厚度的芯片。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芯片三维混合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上 层芯片(8)是一个或多个正装芯片打线焊接,或者是倒装芯片热压焊键合或倒 装回流焊键合。 5.  一种多芯片三维混合封装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按照以下步 骤进行: 步骤一:在载具(1)上涂贴片胶层(2),将带有芯片凸点(4)的下层芯片 (3)正面朝上贴于载具(1)上; 步骤二:将下层芯片(3)塑封于下层塑封体(5)中,下层芯片(3)的芯 片凸点(4)露出下层塑封体(5)表面; 步骤三:在下层塑封体(5)表面布线,可以选用电镀、溅射或直接印刷铜 箔方式形成中间电路层(6); 步骤四:在电路层(6)的走线区域涂粘片胶(7),将上层芯片(8)贴于粘 片胶(7)上,通过焊线(9)完成上层芯片(8)与电路层(6)的电气连接; 步骤五:将上层芯片(8)、电路层(6)及焊线(9)包封于上层塑封体(10) 中,同时通过研磨或蚀刻方式去除下层载具(1)和贴片胶层(2); 步骤六:在下层塑封体(5)的相应位置开通孔(11),露出中间电路层(6) 的电极金属区域; 步骤七:在通孔(11)通过注入金属,引出相应电极(12)。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芯片三维混合封装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 征在于,所述步骤一的载具(1)是长方形或者圆形;载具(1)材质为玻璃、有 机胶膜、硅片或金属。 7.  根据权利要求5或者6所述的一种多芯片三维混合封装结构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的载具(1)若选用金属,载具(1)可作为散热片保留。 8.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芯片三维混合封装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 征在于,所述步骤六的开通孔(11)方式为机械开孔或激光开孔。 9.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芯片三维混合封装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 征在于,所述步骤七通过植球、锡膏印刷、电镀、化学镀或溅射铜方式引出电极 (12)。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多芯片三维混合封装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成电路封装领域,具体是一种多芯片三维混合封装结构及其制 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IC封装集成度越来越高,多芯片混合封装是提高IC封装高密度化的主 要途径之一。目前主流的FC+WB及POP等封装,由于塑封料、树脂基板、芯片的 热膨胀系数的不匹配,会存在封装体的翘曲及可靠性不足的问题。
发明内容
对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芯片三维混合封装结构 及其制备方法,其包括上下两次塑封的塑封体及中间电路层,实现了多芯片三维 混合封装,实现工艺简单,封装集成度高,高可靠性,上下塑封体的结构可有效 改善产品翘曲,可以大幅度提升了表面贴装良率。
一种多芯片三维混合封装结构,主要由下层芯片、芯片凸点、下层塑封体、 电路层、粘片胶、上层芯片、焊线、上层塑封体和电极组成;所述下层塑封体包 封下层芯片,下层芯片正面朝上,下层芯片带有的芯片凸点露出下层塑封体的表 面;下层塑封体表面布线形成有电路层,电路层的走线区域通过粘片胶粘贴有上 层芯片,焊线连接上层芯片与电路层,上层塑封体包封上层芯片、电路层和焊线; 下层塑封体有通孔,通孔上部是电路层的电极金属,通孔填充有金属,形成电极。
下层芯片的上表面和芯片凸点之间由下层塑封体包封,芯片凸点通过贴膜塑 封的方式露出下层塑封体表面10um。
下层芯片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相同厚度的芯片。
上层芯片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正装打线焊接,也可以是倒装热压焊键合或倒装 回流焊键合。
一种多芯片三维混合封装结构的制备方法,其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一:在载具上涂贴片胶层,将带有芯片凸点的下层芯片正面朝上贴于载 具上;
载具可以是长方形,也可以是圆形,在结膜后可以加研磨工艺,进一步减小 塑封体厚度;载具材质可以为玻璃、有机胶膜(不需要粘片胶)、硅片或金属片 (二次塑封后不剔除,切割后可以直接做散热片)。
步骤二:将下层芯片塑封于下层塑封体中,下层芯片的芯片凸点露出下层塑 封体表面;
步骤三:在下层塑封体表面布线,可以选用电镀、溅射或直接印刷铜箔等方 式形成中间电路层;
步骤四:在电路层的走线区域涂粘片胶,将上层芯片贴于粘片胶上,通过焊 线完成上层芯片与电路层的电气连接;
上层芯片也可以是倒装芯片键合。
步骤五:将上层芯片、电路层及焊线包封于上层塑封体中,同时通过研磨或 蚀刻方式去除下层载具和贴片胶层;
若载具为金属,也可以作为散热片保留。
步骤六:在下层塑封体的相应位置开通孔,露出中间电路层的电极金属区域;
开孔方式可以为机械开孔或激光开孔。
步骤七:在通孔通过注入金属,引出相应电极;
通过植球、锡膏印刷、电镀、化学镀或溅射铜等方式引出电极。
附图说明
图1为载具贴片图;
图2为一次塑封图;
图3为塑封体表面布线图;
图4为上层芯片键合图;
图5为二次塑封并去除载具图;
图6为激光开孔图;
图7为引出电极图;
1—载具,2—贴片胶层,3—下层芯片,4—芯片凸点(Bump),5—下层塑封 体,6—电路层,7—粘片胶,8—上层芯片,9—焊线,10—上层塑封体,11—通 孔,12—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一详细描述。
一种多芯片三维混合封装结构,主要由下层芯片3、芯片凸点4、下层塑封 体5、电路层6、粘片胶7、上层芯片8、焊线9、上层塑封体10和电极12组成; 所述下层塑封体5包封下层芯片3,下层芯片3正面朝上,下层芯片3带有的芯 片凸点4露出下层塑封体5的表面;下层塑封体5表面布线形成有电路层6,电 路层6的走线区域通过粘片胶7粘贴有上层芯片8,焊线9连接上层芯片8与电 路层6,上层塑封体10包封上层芯片8、电路层6和焊线9;下层塑封体5有通 孔11,通孔11上部是电路层6的电极金属,通孔11填充有金属,形成电极12。
下层芯片3的上表面和芯片凸点4之间由下层塑封体5包封,芯片凸点4 通过贴膜塑封的方式露出下层塑封体5表面10um。
下层芯片3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相同厚度的芯片。
上层芯片8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正装芯片打线焊接,也可以是倒装芯片热压焊 键合或倒装回流焊键合。
一种多芯片三维混合封装结构的制备方法,其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一:在载具1上涂贴片胶层2,将带有芯片凸点4的下层芯片3正面朝 上贴于载具1上,如图1所示;
载具1可以是长方形,也可以是圆形,在结膜后可以加研磨工艺,进一步减 小塑封体厚度;载具1材质可以为玻璃、有机胶膜(不需要粘片胶)、硅片或金 属片(二次塑封后不剔除,切割后可以直接做散热片)。
步骤二:将下层芯片3塑封于下层塑封体5中,下层芯片3的芯片凸点4 露出下层塑封体5表面,如图2所示;
步骤三:在下层塑封体5表面布线,可以选用电镀、溅射或直接印刷铜箔等 方式形成中间电路层6,如图3所示;
步骤四:在电路层6的走线区域涂粘片胶7,将上层芯片8贴于粘片胶7上, 通过焊线9完成上层芯片8与电路层6的电气连接,如图4所示;
上层芯片也可以是倒装芯片键合。
步骤五:将上层芯片8、电路层6及焊线9包封于上层塑封体10中,同时 通过研磨或蚀刻方式去除下层载具1和贴片胶层2,如图5所示;
若载具1为金属,也可以作为散热片保留。
步骤六:在下层塑封体5的相应位置开通孔11,露出中间电路层6的电极 金属区域,如6所示;
开孔方式可以为机械开孔或激光开孔。
步骤七:在通孔11通过注入金属,引出相应电极12,如图7所示;
通过植球、锡膏印刷、电镀、化学镀或溅射铜等方式引出电极。

一种多芯片三维混合封装结构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多芯片三维混合封装结构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多芯片三维混合封装结构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多芯片三维混合封装结构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多芯片三维混合封装结构及其制备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芯片三维混合封装结构及其制备方法,主要由下层芯片、芯片凸点、下层塑封体、电路层、粘片胶、上层芯片、焊线、上层塑封体和电极组成;所述下层塑封体包封下层芯片,下层芯片正面朝上,下层芯片带有的芯片凸点露出下层塑封体的表面;下层塑封体表面布线形成有电路层,电路层的走线区域通过粘片胶粘贴有上层芯片,焊线连接上层芯片与电路层,上层塑封体包封上层芯片、电路层和焊线;下层塑封体有通孔,通孔上部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