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沟道和P沟道端对端FINFET单元架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N沟道和P沟道端对端FINFET单元架构.pdf(3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380029859.9(22)申请日 2013.06.1113/495,719 2012.06.13 USH01L 29/78(2006.01)H01L 21/336(2006.01)(71)申请人 美商新思科技有限公司地址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72)发明人 V莫洛兹(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代理人 王茂华(54) 发明名称N 沟道和 P 沟道端对端 FinFET 单元架构(57) 摘要本发明的各实施例公开一种 N 沟道和 P 沟道端对端FinFET单元架构,这种FinFET块架构使用端对端FinFET块。。
2、可以将具有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一集合的半导体鳍和具有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集合的半导体鳍端对端地对准。块间隔离结构将第一和第二集合中的半导体鳍分离。第一集合中的鳍的端部邻近于块间隔离结构的第一侧,并且该第二集合中的鳍的端部邻近于块间隔离结构的第二侧。图案化的栅极导体层包括 :第一栅极导体,其跨第一集合的半导体鳍中的至少一个鳍延伸 ;以及第二栅极导体,其跨第二集合的半导体鳍中的至少一个鳍上延伸。第一栅极导体和第二栅极导体由块间导体连接。(30)优先权数据(85)PCT国际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2014.12.05(86)PCT国际申请的申请数据PCT/US2013/045187 2013.06.11(87)。
3、PCT国际申请的公布数据WO2013/188410 EN 2013.12.19(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6页 说明书16页 附图13页(10)申请公布号 CN 104471714 A(43)申请公布日 2015.03.25CN 104471714 A1/6 页21.一种集成电路,包括 :衬底 ;第一集合的半导体鳍,在所述衬底上,在第一方向上对准 ;第二集合的半导体鳍,在所述衬底上,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对准 ;块间隔离结构,在所述衬底上,所述块间隔离结构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并且其中所述第一集合中的半导体鳍具有邻近于所述块间隔离结构的所述第。
4、一侧的端部,并且所述第二集合中的半导体鳍具有邻近于所述块间隔离结构的所述第二侧的端部 ;以及图案化的栅极导体层,包括 :第一栅极导体,跨所述第一集合的半导体鳍中的至少一个鳍延伸 ;以及第二栅极导体,跨所述第二集合的半导体鳍中的至少一个鳍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集成电路,其中所述第二集合中的半导体鳍与所述第一集合中的半导体鳍端对端地对准。3.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集成电路,包括 :至少一个图案化的导体层,包括块间导体,所述块间导体平行于并且相邻于所述第一集合中的所述半导体鳍中的一个半导体鳍以及所述第二集合中的所述半导体鳍中的一个半导体鳍,所述块间导体将所述第一栅极导体连接至所述第二栅。
5、极导体。4.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集成电路,包括 :至少一个图案化的导体层,包括块间导体,所述块间导体被布置用于将所述第一集合中的第一半导体鳍连接至所述第二集合中的第二半导体鳍,其中所述第二半导体鳍与所述第一半导体鳍端对端地对准。5.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集成电路,包括 :多个图案化的导体层和层间连接件,所述多个图案化的导体层和层间连接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导电导体被布置用于将所述第一集合中的半导体鳍连接至所述第二集合中的半导体鳍,被布置用于将所述第一栅极导体连接至所述第二栅极导体,以及被布置用于将电源导体连接至所述第一集合和所述第二集合中的一个集合中的至少一个半导体鳍。6.根据权利要求 1 所。
6、述的集成电路,其中所述第一集合和所述第二集合的半导体鳍包括晶体管的沟道、源极和漏极,并且在所述源极和漏极上包括应力体。7.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集成电路,其中在所述第一集合的半导体鳍中的至少一个半导体鳍上的邻近于所述块间隔离结构的所述第一侧的所述端部包括应力体,所述应力体在所述端部上或者在所述端部与所述第一栅极导体之间应力体。8.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集成电路,其中在所述第一集合的半导体鳍中的至少一个半导体鳍上的邻近于所述块间隔离结构的所述第一侧的所述端部包括第一应力体,所述第一应力体在所述端部上或者在所述端部与所述第一栅极导体之间应力体 ;而在所述第二集合的半导体鳍中的至少一个半导体鳍上。
7、的邻近于所述块间隔离结构的所述第二侧的所述端部包括第二应力体,所述第二应力体在所述端部上或者在所述端部与所述第二栅极导体之间应力体。9.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集成电路,包括电源连接件,所述电源连接件与所述第一集合和所述第二集合的半导体鳍耦合。10.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集成电路,其中所述第一集合和所述第二集合中的所述半导体鳍具有小于 20nm 的宽度。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471714 A2/6 页311.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集成电路,其中所述第一集合的半导体鳍的成员被配置为形成单个 FinFET,其中第一源极 / 漏极区域相邻于所述块间隔离结构和第二源极 / 漏极区域,并且所。
8、述第一集合的半导体鳍的成员包括第一一致结构和第二一致结构,所述第一一致结构包括它们的第一源极 / 漏极区域,而所述第二一致结构包括它们的第二源极 / 漏极区域。12.根据权利要求 11 所述的集成电路,其中所述第二集合的半导体鳍的成员被配置用于形成单个 FinFET,其中第一源极 / 漏极区域相邻于所述块间隔离结构和第二源极 / 漏极区域,并且所述第二集合的半导体鳍的成员包括第三一致结构和第四一致结构,所述第三一致结构包括它们的第一源极 / 漏极区域并且所述第四一致结构包括它们的第二源极 /漏极区域。13.根据权利要求 12 所述的集成电路,其中所述第一一致结构、所述第二一致结构、所述第三一致。
9、结构以及所述第四一致结构包括应力体。14.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集成电路,其中所述第一集合的半导体鳍的成员被配置为每个形成多个 FinFET。15.一种制造单元库的方法,包括 :指定基础结构,包括 :第一块,包括第一集合的半导体鳍,所述第一集合的半导体鳍在衬底上,在第一方向上对准 ;第二块,包括第二集合的半导体鳍,所述第二集合的半导体鳍在所述衬底上,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对准 ;块间隔离结构,所述块间隔离结构在所述衬底上在所述衬底的第三区域中,所述块间隔离结构具有相邻于所述第一块的第一侧以及相邻于所述第二块的第二侧,其中所述第一集合中的半导体鳍具有邻近于所述块间隔离结构的所述第一侧的端部,而所述第。
10、二集合中的半导体鳍具有邻近于所述块间隔离结构的所述第二侧的端部 ;使用所述基础结构指定单元,所述单元由以下元件组成 :图案化的栅极导体层,包括 :第一栅极导体,跨所述第一集合的半导体鳍中的至少一个鳍延伸 ;以及第二栅极导体,跨所述第二集合的半导体鳍中的至少一个鳍延伸 ;多个图案化的导体层,所述多个图案化的导体层中的一个或多个导电导体被布置用于将所述第一集合中的半导体鳍连接至所述第二集合中的半导体鳍,被布置用于将所述第一栅极导体连接至所述第二栅极导体,以及被布置用于将电源导体连接至所述第一集合和所述第二集合中的一个集合中的至少一个半导体鳍 ;多个层间连接件,连接半导体鳍、栅极导体、以及所述多个图。
11、案化的导体层中的导体 ;以及将所述单元的机器可读规范存储在非临时性数据存储介质上的单元库中。16.根据权利要求 15 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集合中的半导体鳍与所述第一集合中的半导体鳍端对端地对准。17.根据权利要求 15 所述的方法,包括 :至少一个图案化的导体层,所述至少一个图案化的导体层在所述多个图案化的导体层中,所述至少一个图案化的导体层包括块间导体,所述块间导体平行于并且相邻于所述第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471714 A3/6 页4一集合中的所述半导体鳍中的一个半导体鳍以及所述第二集合中的所述半导体鳍中的一个半导体鳍,所述块间导体将所述第一栅极导体连接至所述第二栅极导体。18。
12、.根据权利要求 15 所述的方法,包括 :至少一个图案化的导体层,所述至少一个图案化的导体层在所述多个图案化的导体层中,所述至少一个图案化的导体层包括块间导体,所述块间导体布置用于将所述第一集合中的第一半导体鳍连接至所述第二集合中的第二半导体鳍,其中所述第二半导体鳍与所述第一半导体鳍端对端地对准。19.根据权利要求 15 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集合和所述第二集合的鳍包括晶体管的沟道、源极和漏极,并且在所述源极和漏极上包括应力体结构。20.根据权利要求 15 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集合的半导体鳍中的至少一个鳍上的邻近于所述块间隔离结构的所述第一侧的所述端部包括应力体结构,所述应力体结构在所。
13、述端部上或者在所述端部与所述第一栅极导体之间应力体。21.根据权利要求 15 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集合的半导体鳍中的至少一个鳍上的邻近于所述块间隔离结构的所述第一侧的所述端部包括第一应力体结构,所述第一应力体结构在所述端部上或者在所述端部与所述第一栅极导体之间应力体 ;而在所述第二集合的半导体鳍中的至少一个鳍上的邻近于所述块间隔离结构的所述第二侧的所述端部包括第二应力体结构,所述第二应力体结构在所述端部上或者在所述端部与所述第二栅极导体之间应力体。22.根据权利要求 15 所述的方法,包括电源导体,所述电源导体与所述第一集合和所述第二集合的半导体鳍耦合。23.根据权利要求 15 所述的方。
14、法,其中所述第一集合和所述第二集合中的所述半导体鳍具有小于 20nm 的宽度。24.根据权利要求 15 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集合的半导体鳍的成员被配置用于形成单个FinFET,其中第一源极/漏极区域相邻于所述块间隔离结构和第二源极/漏极区域,并且所述第一集合的半导体鳍的成员包括第一一致结构和第二一致结构,所述第一一致结构包括它们的第一源极/漏极区域,而所述第二一致结构包括它们的第二源极/漏极区域。25.根据权利要求 24 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集合的半导体鳍的成员被配置用于形成单个FinFET,其中第一源极/漏极区域相邻于所述块间隔离结构和第二源极/漏极区域,并且所述第二集合的半导体鳍的。
15、成员包括第三一致结构和第四一致结构,所述第三一致结构包括它们的第一源极/漏极区域,而所述第四一致结构包括它们的第二源极/漏极区域。26.根据权利要求 25 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一致结构、所述第二一致结构、所述第三一致结构和所述第四一致结构包括应力体。27.根据权利要求 15 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集合的半导体鳍的成员被配置用于每个形成多个 FinFET。28.一种数据处理系统,所述数据处理系统适于处理电路设计的计算机实现的表示,包括:数据处理器和耦合至所述数据处理器的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可由所述数据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包括用于将机器可读电路描述中指定的单元与单元库中的单元匹配的指。
16、令,所述单元库包括具有基础结构的多个单元,所述基础结构包括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471714 A4/6 页5第一块,包括第一集合的半导体鳍,所述第一集合的半导体鳍在第一方向上对准 ;第二块,包括第二集合的半导体鳍,所述第二集合的半导体鳍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对准;块间隔离结构,所述块间隔离结构在第三区域中,所述块间隔离结构具有相邻于所述第一块的第一侧以及相邻于所述第二块的第二侧,其中所述第一集合中的半导体鳍具有邻近于所述块间隔离结构的所述第一侧的端部,而所述第二集合中的半导体鳍具有邻近于所述块间隔离结构的所述第二侧的端部 ;所述多个单元中的单元,包括 :位于所述基础结构上的图案化的栅极导。
17、体层,包括 :第一栅极导体,跨所述第一集合的半导体鳍中的至少一个鳍延伸 ;以及第二栅极导体,跨所述第二集合的半导体鳍中的至少一个鳍延伸 ;多个图案化的导体层,所述多个图案化的导体层在所述基础结构上,所述多个图案化的导体层中的一个或多个导电导体被布置用于将所述第一集合中的半导体鳍连接至所述第二集合中的半导体鳍,被布置用于将所述第一栅极导体连接至所述第二栅极导体,并且被布置用于将电源导体连接至所述第一集合和所述第二集合中的一个集合中的至少一个半导体鳍 ;以及多个层间连接件,所述多个层间连接件在所述基础结构上,所述多个层间连接件连接半导体鳍、栅极导体、以及所述多个图案化的导体层中的导体。29.根据权。
18、利要求 28 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二集合中的半导体鳍与所述第一集合中的半导体鳍端对端地对准。30.根据权利要求 28 所述的系统,包括 :至少一个图案化的导体层,所述至少一个图案化的导体层在所述多个图案化的导体层中,所述至少一个图案化的导体层包括块间导体,所述块间导体平行于并且相邻于所述第一集合中的所述半导体鳍中的一个半导体鳍以及所述第二集合中的所述半导体鳍中的一个半导体鳍,所述块间导体将所述第一栅极导体连接至所述第二栅极导体。31.根据权利要求 28 所述的系统,包括 :至少一个图案化的导体层,包括块间导体,所述块间导体被布置用于将所述第一集合中的第一半导体鳍连接至所述第二集合中的第二半导。
19、体鳍,其中所述第二半导体鳍与所述第一半导体鳍端对端地对准。32.根据权利要求 28 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集合和所述第二集合的鳍包括晶体管的沟道、源极和漏极,并且包括在所述源极和漏极上的应力体结构。33.根据权利要求 28 所述的系统,其中在所述第一集合的半导体鳍中的至少一个鳍上的邻近于所述块间隔离结构的所述第一侧的所述端部包括应力体结构,所述应力体结构在所述端部上或者在所述端部与所述第一栅极导体之间应力体。34.根据权利要求 28 所述的系统,其中在所述第一集合的半导体鳍中的至少一个鳍上的邻近于所述块间隔离结构的所述第一侧的所述端部包括第一应力体结构,所述第一应力体结构在所述端部上或者在所。
20、述端部与所述第一栅极导体之间应力体 ;而在所述第二集合的半导体鳍中的至少一个鳍上的邻近于所述块间隔离结构的所述第二侧的所述端部包括第二应力体结构,所述第二应力体结构在所述端部上或者在所述端部与所述第二栅极导体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471714 A5/6 页6之间应力体。35.根据权利要求 28 所述的系统,包括电源连接件,所述电源连接件与所述第一集合和所述第二集合的半导体鳍耦合。36.根据权利要求 28 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集合和所述第二集合中的所述半导体鳍具有小于 20nm 的宽度。37.根据权利要求 28 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集合的半导体鳍的成员被配置用于形成单个FinFE。
21、T,其中第一源极/漏极区域相邻于所述块间隔离结构和第二源极/漏极区域,并且所述第一集合的半导体鳍的成员包括第一一致结构和第二一致结构,所述第一一致结构包括它们的第一源极/漏极区域,而所述第二一致结构包括它们的第二源极/漏极区域。38.根据权利要求 37 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二集合的半导体鳍的成员被配置用于形成单个FinFET,其中第一源极/漏极区域相邻于所述块间隔离结构和第二源极/漏极区域,并且所述第二集合的半导体鳍的成员包括第三一致结构和第四一致结构,所述第三一致结构包括它们的第一源极/漏极区域,而所述第四一致结构包括它们的第二源极/漏极区域。39.根据权利要求 38 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
22、第一一致结构、所述第二一致结构、所述第三一致结构以及所述第四一致结构包括应力体。40.根据权利要求 28 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集合的半导体鳍的成员被配置用于每个形成多个 FinFET。41.一种制品,包括 :由数据处理器可读的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单元库,所述单元库包括多个单元,至少一个单元具有基础结构,所述基础结构包括 :第一块,包括第一集合的半导体鳍,所述第一集合的半导体鳍在第一方向上对准,所述第一集合具有第一导电类型 ;第二块,包括第二集合的半导体鳍,所述第二集合的半导体鳍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对准,所述第二集合具有第二导电类型 ;块间隔离结构,在第三区域中,所述块间隔离结构具有相邻于所述。
23、第一块的第一侧以及相邻于所述第二块的第二侧,其中所述第一集合中的半导体鳍具有邻近于所述块间隔离结构的所述第一侧的端部,而所述第二集合中的半导体鳍具有邻近所述块间隔离结构的所述第二侧的端部 ;所述多个单元中的单元,包括 :在所述基础结构上的图案化的栅极导体层,在所述基础结构上的所述图案化的栅极导体层包括 :第一栅极导体,跨所述第一集合的半导体鳍中的至少一个鳍延伸 ;以及第二栅极导体,跨所述第二集合的半导体鳍中的至少一个鳍延伸 ;在所述基础结构上的多个图案化的导体层,在所述基础结构上的所述多个图案化的导体层中的一个或多个导电导体被布置用于将所述第一集合中的半导体鳍连接至所述第二集合中的半导体鳍,被。
24、布置用于将所述第一栅极导体连接至所述第二栅极导体,并且被布置用于将电源导体连接至所述第一集合和所述第二集合中的一个集合中的至少一个半导体鳍 ;以及多个层间连接件,在所述基础结构上,所述多个层间连接件连接半导体鳍、栅极导体、以及所述多个图案化的导体层中的导体。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471714 A6/6 页742.根据权利要求 41 所述的制品,其中所述第二集合中的半导体鳍与所述第一集合中的半导体鳍端对端地对准。43.根据权利要求 41 所述的制品,包括 :所述多个图案化的导体层中的至少一个图案化的导体层,包括块间导体,所述块间导体被布置用于将所述第一栅极导体连接至所述第二栅极导体。44。
25、.根据权利要求 41 所述的制品,包括 :至少一个图案化的导体层,包括块间导体,所述块间导体被布置用于将所述第一集合中的第一半导体鳍连接至所述第二集合中的第二半导体鳍,其中所述第二半导体鳍与所述第一半导体鳍端对端地对准。45.根据权利要求 41 所述的制品,其中所述第一集合和所述第二集合的鳍包括晶体管的沟道、源极和漏极,并且应力体在所述源极和漏极上包括应力体结构。46.根据权利要求 41 所述的制品,其中在所述第一集合的半导体鳍中的至少一个鳍上的邻近于所述块间隔离结构的所述第一侧的所述端部包括应力体结构,所述应力体结构在所述端部上或者在所述端部与所述第一栅极导体之间应力体。47.根据权利要求 。
26、41 所述的制品,其中在所述第一集合的半导体鳍中的至少一个鳍上的邻近于所述块间隔离结构的所述第一侧的所述端部包括第一应力体结构,所述第一应力体结构在所述端部上或者在所述端部与所述第一栅极导体之间应力体 ;并且在所述第二集合的半导体鳍中的至少一个鳍上的邻近于所述块间隔离结构的所述第二侧的所述端部包括第二应力体结构,所述第二应力体结构在所述端部上或者在所述端部与所述第二栅极导体之间应力体。48.根据权利要求 41 所述的制品,包括与所述第一集合和所述第二集合的半导体鳍耦合的电源连接件。49.根据权利要求 41 所述的制品,其中所述第一集合和所述第二集合中的所述半导体鳍具有小于 20nm 的宽度。5。
27、0.根据权利要求 41 所述的制品,其中所述第一集合的半导体鳍的成员被配置用于形成单个FinFET,其中第一源极/漏极区域相邻于所述块间隔离结构和第二源极/漏极区域,并且所述第一集合的半导体鳍的成员包括第一一致结构和第二一致结构,所述第一一致结构包括它们的第一源极 / 漏极区域,并且所述第二一致结构包括它们的第二源极 / 漏极区域。51.根据权利要求 50 所述的制品,其中所述第二集合的半导体鳍的成员被配置用于形成单个FinFET,其中第一源极/漏极区域相邻于所述块间隔离结构和第二源极/漏极区域,并且所述第二集合的半导体鳍的成员包括第三一致结构和第四一致结构,所述第三一致结构包括它们的第一源极。
28、 / 漏极区域,并且所述第四一致结构包括它们的第二源极 / 漏极区域。52.根据权利要求 51 所述的制品,其中所述第一一致结构、所述第二一致结构、所述第三一致结构以及所述第四一致结构包括应力体。53.根据权利要求 41 所述的制品,其中所述第一集合的半导体鳍的成员被配置用于每个形成多个 FinFET。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471714 A1/16 页8N 沟道和 P 沟道端对端 FinFET 单元架构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集成电路器件、单元库、单元架构以及用于包括 FinFET 器件的集成电路的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背景技术0002 FinFET 型晶体管已经在以下文献中描述 :。
29、D.Hisamoto 等人,IEDM,1998 ;以及N.Lindert 等人,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s,p.487,2001。由于对低功率和紧凑布局的要求已经变得更高,FinFET 近来已经获得认可。在 CMOS 器件中,晶体管的 N 沟道块(block)和P沟道块邻近地(proximity)放置,两者之间有绝缘体,用以防止闭锁、串扰以及其它问题。0003 在集成电路设计中,经常利用标准功能单元库。FinFET 已经在具有网格结构的块结构中实现,其中鳍在衬底上在第一方向上以窄间距 (pitch) 平行地布局,并且栅极在跨鳍正交的方向上布局。单独功能单元使用互补。
30、的 N 沟道和 P 沟道晶体管的多个集合形成,这些互补的 N 沟道和 P 沟道晶体管在鳍中具有它们的源极、漏极以及沟道。为了形成功能单元,有时将鳍按段切割以将一个功能单元与另一个功能单元隔离。对鳍所进行的这种切割造成功能单元中的一些晶体管是位于鳍的端部,而另一些晶体管位于鳍内、远离端部。结构上的由于在鳍上的位置而造成的差异,能够对功能单元中的晶体管的特性造成影响。例如,FinFET 晶体管的沟道中的应力对晶体管性能造成影响。因此,使用应力体 (stressor)来引起期望水平的应力。然而,在鳍的端部上的 ( 即在切割鳍的位置中的 ) 晶体管的沟道中的应力,可以不同于位置远离端部的晶体管的沟道中。
31、的应力。晶体管性能的这种变化使得集成电路设计复杂化了。0004 期望的是,提供这样一种基于 FinFET 的设计架构,其适于实现用于标准功能单元库的功能单元,并且适于使用 FinFET 架构来实现集成电路,在使晶体管的性能的变化最小化的同时具有灵活布局特征。发明内容0005 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描述了一种使用端对端 FinFET 块的集成电路。集成电路包括衬底,其中第一集合的半导体鳍在衬底上在第一方向上对准,该第一集合被配置用于 N沟道和 P 沟道 FinFET 中的一种,而被配置用于 N 沟道和 P 沟道 FinFET 中的另一种的第二集合的半导体鳍可以在衬底上端对端地对准。衬底上的具有第一侧。
32、和第二侧的块间隔离结构将第一和第二集合中的半导体鳍分离。第一集合中的鳍的端部邻近块间隔离结构的第一侧,并且第二集合中的鳍的端部邻近块间隔离结构的第二侧。图案化的栅极导体层包括 :第一栅极导体,其跨第一集合的半导体鳍中的至少一个鳍延伸 ;以及第二栅极导体,其跨第二集合的半导体鳍中的至少一个鳍延伸。0006 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描述了 FinFET 块结构,其适于实现各种各样功能单元,并且适于形成 FinFET 标准功能单元库以用于集成电路设计。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描述了技术,说 明 书CN 104471714 A2/16 页9其部署设计工具以对集成电路设计使用 FinFET 块架构,并且作为电子设计。
33、自动化软件和系统的组成部分。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描述了包括功能单元的集成电路,该功能单元包括FinFET 块。附图说明0007 图 1 示出说明性集成电路设计流程的简化表示。0008 图 2A、图 2B 和图 2C 是适合与本技术的各实施例以及本技术的电路设计和电路实施例一起使用的计算机系统的简化框图。0009 图 3A 和图 3B 是示出现有技术中已知的 FinFET 结构的简化图。0010 图 4 是适合用于标准功能单元库的互补的侧对侧 (side-to-side)FinFET 块的简化布局图。0011 图 4A 是适用于图 4 和图 5 的图例。0012 图 5 是适合用于标准功能单元库的。
34、互补的端对端 FinFET 块的简化布局图。0013 图 6 是侧对侧 FinFET 块上布局的 1 反相器 (1x inverter) 的布局图。0014 图 6A 是适用于图 6、图 7、图 8 和图 9 的图例。0015 图 7 是在端对端 FinFET 块上布局的 1 反相器的布局图。0016 图 8 是在侧对侧 FinFET 块上布局的 3 反相器的布局图。0017 图 9 是在端对端 FinFET 块上布局的 3 反相器的布局图。0018 图 10 至图 12 是从图 9 的布局截取的截面图。0019 图13是适合用于标准功能单元库的布置成镜像图案的互补的端对端FinFET块的简化。
35、布局图。0020 图 14 是一种用于制造功能单元库的过程的简化流程图,该过程包括设计用于功能单元库的基于端对端 FinFET 块的功能单元。0021 图15是一种利用包括如上所描述的基于端对端FinFET块的功能单元的流态功能单元库 (liquid functional cell library) 的自动化设计过程的简化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0022 图 1 是集成电路设计流程的简化表示。正如本文所有的流程图,将会了解,图 1 的许多步骤可以组合,并行执行,或以不同顺序执行,而不影响所实现的功能。在一些情况下,只有还做出特定其它改变时,对步骤的重新排列才将实现相同结果 ;而且在其它情况下,只有。
36、满足特定条件时,对步骤的重新排列才将实现相同结果。0023 在高等级上,图 1 的过程以产品理念 ( 块 100) 开始,在 EDA( 电子设计自动化 ) 软件设计过程 ( 块 110) 中实现。当设计完成时,进行制造过程 ( 块 150) 以及封装和组装过程 ( 块 160),最终得到成品集成电路芯片 ( 结果 170)。0024 EDA 软件设计过程 ( 块 110) 实际上由多个步骤 112 至 130 构成,为了简单起见,这些步骤以线性的方式示出。在实际集成电路设计过程中,特定设计可能必须返回通过步骤,直到通过特定测试。类似地,在任何实际设计过程中,这些步骤可以按不同次序和组合进行。因。
37、此,本说明是以背景和一般解释的方式提供的,而非作为用于一种特定集成电路的特定的或推荐的设计流程。说 明 书CN 104471714 A3/16 页100025 现将提供对 EDA 软件设计过程 ( 块 110) 的组成步骤的简要描述。0026 系统设计 ( 块 112) :设计人员描述他们想要实现的功能性 ;他们可以执行假设计划 (what-if planning) 以完善功能性 ;检查成本 ;等等。硬件 - 软件架构选择可以在此阶段进行。可在此步骤使用的、已可从美商新思科技有限公司 (Synopsys,Inc.) 获得的示例EDA 软件产品包括 Model Architect、Saber、S。
38、ystem Studio 以及 产品。0027 逻辑设计和功能验证 ( 块 114) :在此阶段,写入用于系统中的模块的高级描述语言 (HDL) 代码,诸如 VHDL 或 Verilog 代码,并检查设计的功能准确性。更确切地,检查该设计以确保其响应于特定输入激励 (stimuli) 产生正确输出。可在此步骤使用的、已可从美商新思科技有限公司获得的示例 EDA 软件产品包括 VCS、VERA、Magellan、Formality、ESP 以及 LEDA 产品。0028 用于测试的综合和设计 ( 块 116) :在此,VHDL/Verilog 被翻译成网表。网表可以针对目标技术进行优化。另外,进。
39、行允许检查成品芯片的测试的设计和实现。可在此步骤使用的、已可从美商新思科技有限公司获得的示例 EDA 软件产品包括 DesignPhysical Compiler、Test Compiler、Power Complier、FPGA Compiler、TetraMAX 以 及产品。在此阶段,进行针对如下所描述的端对端 FinFET 块的使用的设计优化。0029 网表验证(块118):在此步骤,检查网表与时序约束的符合型以及与VHDL/Verilog 源代码的一致性。可在此步骤使用的、已可从美商新思科技有限公司获得的示例EDA 软件产品包括 Formality、PrimeTime 以及 VCS 产。
40、品。0030 设计计划 ( 块 120) :在此,构建用于芯片的总体平面布图计划,并且针对时序和最高等级 (top-level) 的布线来对其进行分析。可在此步骤使用的、已可从美商新思科技有限公司获得的示例 EDA 软件产品包括 Astro 以及 IC Compiler 产品。端对端 FinFET 块功能单元的选择、布局以及优化可以在此阶段进行。0031 物理实现 ( 块 122) :在该步骤,进行布置 ( 电路元件的定位 ) 和布线 ( 电路元件的连接)。可在此步骤使用的、已可从美商新思科技有限公司获得的示例EDA软件产品包括AstroRail、PrimeTime 以及 Star RC/XT。
41、 产品。在此阶段,可以通过使用例如基于本文所描述的端对端 FinFET 块功能单元布局的端对端 FinFET 标准功能单元,来实现或优化端对端FinFET 块功能单元的布局、映射以及互连布置。0032 分析和提取 ( 块 124) :在该步骤,在晶体管等级上验证电路功能,而这又使得假设可以完善。可在此阶段使用的、已可从美商新思科技有限公司获得的示例 EDA 软件产品包括 Custom Designer、AstroRail、PrimeRail、PrimeTime 以及 Star RC/XT 产品。0033 物理验证 ( 块 126) :在该阶段,执行各种检查功能,以便确保以下各项的正确性 :制造、电气问题、光刻问题以及电路系统。可在此步骤使用的、已可从美商新思科技有限公司获得的示例 EDA 软件产品包括 Hercules 产品。0034 流片 (tape-out)( 块 127) :该阶段提供“流片”数据,用于生产用于光刻用途的掩模以产生成品芯片。可在此阶段使用的、已可从美商新思科技有限公司获得的示例 EDA 软件产品包括 CATS(R) 系列的产品。说 明 书CN 10447171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