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是手动工具类中的一种死扳手。 现有的同类工具主要有传统死扳手和套筒扳手等;相近专利有异形扳手(专利号:86207067)。
这些扳手共同的主要缺点是一个扳口只能拧一种规格的螺母。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死扳手,该扳手的一个扳口可拧一种规格的螺母,也可拧多种规格的螺母,并且还可兼有普通死扳手和套筒扳手强劲或异形扳手反转更换螺母被夹持面的优点。
这一发明任务,是由奇状扳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奇状扳手包括一个外形如条状、状或树枝状的扳手把1,一个或几个与扳手把连为一体的扳手头2、2′、2″……,以及一个或多个开制在扳手头上的孔状或半孔状(槽状)死扳口。其主要技术特征是:本扳手至少有一个死扳口是奇状扳口,而奇状扳口的截形,则是由一种或多种螺母的部分边线相互连接或与直线、圆弧串接而构成的多边形-称为奇状多边形。这种奇状多边形可以封闭成孔状,也可以开有豁口而呈半孔状(槽状)。容易理解,截形为奇状多边形地奇状扳口可拧一种或多种规格的螺母。
已经制成的样品表明,奇状扳手有下列优点:
(1)它和普通死扳手或套筒扳手同样强劲有力,不会发生滑脱现象;
(2)它具有异形扳手的优点,并且不用翻过扳手,正反转扳手均可拧螺母,因此,特别适用于高空作业;
(3)一把扳手有多个扳手头,一个扳手头有多个扳口,一个扳口可拧多种规格的螺母,并且符合螺母之扳手空间的标准规定;
(4)可制成套筒扳手,它的一个扳口可拧二种规格的螺母,或有异形扳手反向旋转更换螺母被夹持面的优点。
可以断言,奇状扳手的问世将可取代现用的死扳手、套筒扳手和异形扳手。
本发明提供了奇状扳手的众多设计方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七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八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九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十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十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十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十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实施例十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实施例十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实施例十六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实施例十七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实施例十八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实施例十九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实施例二十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实施例二十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实施例二十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实施例二十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实施例二十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二种正六角孔或三种正六角孔的部分连接方案。
参看图1。这是一个双头奇状扳手,扳手大头2可拧一种较大规格的螺母,扳手小头2′可拧二种较小规格的螺母。
先看扳手大头2。它的奇状扳口的截形,是由一个正六角孔的部分边线连成的整条折线a1a2a3a4a5(称为“正六角孔部分边折线”)和一个圆弧M相接而构成的奇状多边形。A包含整边a1a2、a2a3、a3a4和半边a4a5。M的直径稍大于A的外接圆直径。M与A一端的整边a2a1在端点a1处(包括a1之内侧邻近处)凸形相交,也可在a1处或在a2a1的延长线上与之相切。M与A另一端半边a4a5则在端头a5处凸形相交。所谓凸形相交,即M在交点处指向非扳口一侧的切线a1e1、a5e5,分别与其所交边a1a2、a5a4夹的角度α、β小于180°,而使交点处呈凸状。这样,逆钟向旋转扳手即可拧螺母,而退离螺母一段距离(其值略小于半边a4a5的长度)后,顺钟向旋转扳手达60°再送进扳手即可更换螺母的被夹持面。如将扳手翻转使用,则拧螺母和更换夹持面的扳手转向要反过来。
上述可拧一种螺母之奇状扳口的奇状多边形,和构成异形扳手扳口的多边形相似,但它和异形扳手有三点区别:
a、异形扳手的扳手把1′如图示双点划线那样和扳手头2连接:正六角孔部分边折线A在扳口外侧,而圆弧M在扳口内侧,从强度观点,这样布置不够合理,如开出豁口制成半封闭形扳口,扳口强度将更差。本实施例扳手把1和扳手头2的连接方式使A和M位置颠倒,消除了这个缺点。
b、异形扳手扳口中A的半边a4a5很短,这里加长到不小于整边的0.5倍,这样可保证拧旧螺母也不会发生滑脱现象;特别是
c、异形扳手和普通扳手一样,二面都是平的,不能作套筒扳手使用。而本实施例则将扳口夹持部分-正六角孔部分边折线A及其邻近有一定厚度的部分,即图示打麻点的部分3,分别向二侧伸展而高出其周围部分一个距离,此距离约等于普通套筒扳手的扳口伸出高度。这样,本扳手又可用作套筒扳手,并且具有反转更换螺母被夹持面的功能。
本实施例可在奇状扳口上开出引进槽,即将图示黑色部分去掉而形成一个豁口F。F口的宽度可略大于A所拧螺母之钉杆外径,也可略大于所拧螺母的宽度,前者适用于高空作业,后者适用于一般场合。开有豁口的扳口既可沿轴向进入又可沿径向进入被拧螺母,并且还可使扳手头更可限制在表示螺母之扳手空间的圆JA之内。因为本实施方案的豁口开在扳手头部的圆弧M部分,对扳手强度无显著影响。
再看本实施例的另一个扳手头2′。它的奇状扳口可拧二种规格的螺母。该奇状扳口的截形,是包括二种正六角孔部分边线A′、B′与圆弧M′串接而构成的奇状多边形。这里A′大于B′(即A′包容B′),M′的直径稍大于A′的外接圆直径。M′与A′、B′可用下列方式相连接:M′和A′的整边相切或凸形相交,M′与B′的短边凸形相交,A′的短边则与B′的整边凸形相交。M′与A′、B′也可用其他方式相连接,但是,如果扳手用于扳手空间被限定的场合,则扳手头必须合理地布置在表示所拧螺母之扳手空间大小的圆JA′与JB′之中。
本扳口不论是用A′拧螺母还是用B′拧另一种规格的螺母,都是逆钟向旋转扳手拧螺母,顺钟向旋转扳手更换螺母被夹持面。如翻过扳手,则拧螺母和更换夹持面的扳手转向反过来。
为了让扳口沿径向进入被拧螺母,可去掉图示黑色部分而在扳口上开出一个豁口F′。如果扳手用于高空作业,F′的宽度应稍大于A′所拧螺母的钉杆直径而小于B′所拧螺母的宽度。本实施例扳口的豁口开在圆弧M′上,同时扳手头的边缘应扩大如图虚线G所示,以保证扳口仍有足够的强度。为了提高扳口强度以及使扳手头包容在被拧螺母的扳手空间JA′、JB′之中,扳手把还可如图点划线所示1.1′或1.2′那样布置。
在本实施例中,扳手头2也可制成可拧二种规格螺母的奇状扳口。这样,一把死扳手就可拧四种规格的螺母了。
参看图2。本实施例是一种单头奇状扳手,它与实施例一中的扳手头2比较,区别在于:去掉圆弧M,而在正六角孔部分边折线的长边上平接一段直线L。或者说,本实施例奇状扳口的奇状多边形是由一种正六角孔部分边折线A和平接在A端头整边上的直线L所构成。折线A的总长不小于一条整边长的3.5倍,L不小于零并不大于A整边长的二分之一。L的作用是便于扳手反转更换螺母的被夹持面。
参看图3。本实施例所述奇状扳手的扳手头与实施例一的扳手头2比较,区别只是:豁口F的一边与正六角孔部分边折线A端头的整边平齐,而保留与A另一端半边相凸交的圆弧M,其作用也只是便于反转更换夹持面。
参看图4。本实施例所述扳手之奇状扳口的奇状多边形,就是一整条正六角孔部分边折线A,它包括三个整边与一个半边,其总长不小于一条整边长的3.5倍。本实施例特别适宜于制成具有反向旋转更换夹持面的套筒扳手。图中打有麻点的部分3,表示向扳手二侧伸出的多半个套筒,N则表示螺母沉入其中的孔。
参看图5。这里所述奇状扳手的扳手头与实施例一扳手头2的区别在于:构成奇状扳口之奇状多边形的正六角孔部分边折线A,包括二条整边a2a3、a3a4,以及二条不短于整边长之0.75倍的半边a2a1、a4a5,从而该折线A呈对称形而总长不小于每条整边长的3.5倍。具有这种奇状扳口的奇状扳手的优点是:既保持了异形扳手的优点,并且正、反转均可拧螺母。此外,夹持部分即A及其邻近有一定厚度的部分3可只向一侧伸出,这样本扳手既是一把套筒扳手又是一把具有反转更换螺母被夹持面功能的奇状扳手。
参看图6。这里所述奇状扳手的扳手头与实施例五相比较,只是扳手把1与扳手头2的安装位置不同,而使得A在扳口头部而M在扳口内侧。如将图示黑色部分去掉而制出一个豁口F,就成为带有二个勾头K的奇状扳手。
参看图7。本实施例所述奇状扳手的扳手头与实施例六比较,只是去掉了二个勾头K。其优点在于既可向螺母送进扳手更换夹持面,也可取出扳手更换夹持面。
参看图8。这里所述奇状扳手的扳手头与实施例六比较,区别在于:奇状扳口内侧的圆弧M换成了一种较大规格的正六角孔部分边折线,从而既保持了实施例六的优点,又增加了拧另一种较大规格螺母的功能。本实施扳口的奇状多边形,实质是由二种正六角形孔的部分边线A、B连接而成,只是B在中间部位被断开而已。
参看图9。这是一种双头奇状扳手,扳手大头2与扳手小头2′均可拧二种规格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扳手大头正六角孔部分边线A与B相连接后,A、B各保留有四个角;扳手小头正六角孔部分边线A′与B′同A、B一样连接,但因制出豁口F′,故A′保留四个角,B′保留二个整边和二个角。这种扳手不具反转更换夹持面的功能,但既可制成平扳手,又可制成可拧四种螺母的套筒扳手:扳手大头夹持部分3向一侧伸出,夹持部分4则向另一侧伸出;扳手小头的夹持部分3′、4′也是各向一侧伸出。
参看图10。本实施例奇状扳手之扳口的二种正六角孔部分边线A、B采用了另一种连接方式:二边平齐(称为底边),并在A之内侧连接有一圆弧M(M稍大于A之外接圆并与A之底边(整边)凸形相交或相切而与A之半边凸形相交),为了可以从径向引进螺母并使扳手头在所拧螺母的扳手空间JA、JB之内,扳手头部有一个与底边平齐的开口,因此本实施例A、B连接之特征是:A、B各保留一条整边以及此整边的一个对角。本实施例所述扳口可拧二种规格的螺母并均具有反转更换夹持面的功能。
参看图11。它与实施例十比较,区别在于:扳手把1转过180°而与扳手头2安装并取消了圆弧M。其优点是可拧二种规格的螺母而扳手头较小。
参看图12。本实施例所述奇状扳手,有一种可拧三种规格螺母的奇状扳口,此扳口的截形是由三种正六角孔部分边线A、B、C连接而成的封闭奇状多边形。其连接方式是:A、B、C的一边平齐((称为底边),较小的B、C位于扳口二侧,并都保留包括底边在内的总长不小于每条整边长3.5倍的正六角孔部分边折线,A则位于扳口中部,除底边之外,还保留底边的整条对边及此对边的二个角。本扳口的使用特点是:只有B、C拧螺母时具有扳手反转更换夹持面的功能。
参看图13。它与实施例十二比较有三点区别:(1)B之底边与A之底边不再平齐,而是向上平移一个距离而使底边的左侧对边平齐;(2)C之底边与A之底边也不平齐,而是逆钟向转过一角度;(3)构成奇状扳口的奇状多边形还包括一个圆弧M,M之直径稍大于A之外接圆直径,M之一端与A之半边凸形相交,M之另一端则与C之半边凸形相交。本实施例奇状扳口的使用特点是,用A、B、C拧三种不同规格的螺母,均具有反转更换夹持面的功能。
参看图14。它与实施例十二的区别在于:B、C与A的底边不平齐,而是B、C之底边相对A之底边向扳手头部平移了一个距离,从而B、C各保留四个角,A则保留底边、底边的对边及此对边的二个角。因此,用这种扳口拧三种不同规格的螺母均不具备反转扳手更换夹持面的功能。
参看图15。它与实施例十四有二点区别:(1)扳手把1转过一个近于180°的角度和扳手头2连接;(2)在扳手头部有一豁口F。
参看图16。它与实施例十二有二点区别:(1)扳手把1转过一个近于180°之角度和扳手头2连接;(2)在扳手头部开有一个豁口F。此扳口具有实施例十二所述扳手的使用特点,并且还可以从径向引入被拧螺母。
参看图17。本实施例奇状扳手的一个扳手头,有一个可拧四种不同规格螺母的奇状扳口,此扳口的截形是由四种正六角孔部分边线A、B、C、D连接而成的奇状多边形。
参看图18。本实施例奇状扳手的一个扳手头,有一个可拧五种不同规格螺母的奇状扳口,此扳口的截形,是由五种正六角孔部分边线A、B、C、D、E连接而成的奇状多边形。
参看图19。本实施例奇状扳手的一个扳手头,其扳口的奇状多边形按下述方法构成:以最大的正六角孔部分边线A为基础,向一侧安置一个较小的正六角孔部分边折线B;A的另一侧为圆弧M(M略大于A的外接圆,并与A的二对边相切或凸形相交),在此圆弧M上布置一系列更小的正六角孔部分边折线C、D、E。因此,这种扳口可拧五种不同规格的螺母,且都具有反转扳手更换夹持面的功能。
应当指出,构成上述奇状多边形的方法,也可用来构成包括三种、四种和六种及六种以上正六角孔部分边线的奇状多边形。
参看图20。这是有三个扳手头而呈形的奇状扳手,每个扳手头均有一个可拧2~3种螺母的奇状扳口。值得指出的是:扳手头2之奇状扳口的小扳口C,实质是包括二种正六角孔部分边折线A、B所构成的封闭奇状多边形扳口头部的一个豁口F。
奇状扳手还可有四个或四个以上的扳手头,而外形呈状或树枝状。
参看图21。这是一把双头奇状扳手,它有二个特点:(1)扳手头2包括三个奇状扳口,可拧四种不同规格的螺母;(2)奇状扳口的侧边可制成改锥头5和5′。
参看图22。这是一把拧四方螺母的奇状扳手,它和实施例四之区别只是在于:奇状扳口的截面,是一种正四方孔部分边折线A构成的奇状多边形。该折线A包括二条整边和一条长度不小于整边0.3倍的半边。此外,它和实施例四完全一样。
参看图23。这是一把奇状梅花扳手。它与实施例一扳手头2的奇状扳口比较,区别只是在于:奇状扳口的截形,由正十二角梅花形部分边折线A和圆弧M连接而成。M的二端分别和A二端的整边在端点a1、a1′相切或凸形相交。
奇状梅花扳手正、反转均可拧螺母:当螺母包容在a1、a2、a3、a4、a5中时,逆钟向旋转扳手拧螺母;当螺母包容在a1′、a2′、a3′、a4′、a5′中时,顺钟向旋转扳手拧螺母。而当螺母中心与圆弧M中心重合时,则可反转更换螺母的被夹持面。
参看图24。这是一把拧四方螺母的奇状梅花扳手。它与实施例一扳手头2的奇状扳口比较,区别只是在于:奇状扳口的截形,由正八角梅花形部分边折线A和圆弧M连接而成。M的二端分别和A二端的整边在端点a1、a1′相切或凸形相交。这种扳手和实施例二十三有相似的性能,即正、反转均可拧四方螺母(a1a2a3a4包容螺母时,逆钟向转扳手拧螺母;a1、′a2′a3′a4′包容螺母时,顺钟向转扳手拧螺母),并有反转更换夹持面的功能。
应当指出,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二十一所述扳手的奇状扳口,其截形均可采用一种或多种正方孔部分边线,正八角梅花孔部分边线或正十二角梅花孔部分边线相互连接或与圆弧M、直线L串接而构成的奇状多边形。
从上述众多实施例可见:
(1)奇状扳手花样繁多,但有一个共同的规律,即多种螺母孔合理地相互拼接。图25是二种正六角孔和三种正六角孔相互拼接的部分方案。
(2)奇状扳手可用作通用扳手代替现在的普通死扳手,使一套死扳手的数量至少减少2~3倍。奇状扳手还可用作专用扳手,例如汽车专用扳手、摩托车专用扳手、各种机床专用扳手和其他机器专用扳手等等,扳手的数量也可大大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