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柔蓬松无纺布.pdf

上传人:e2 文档编号:4072129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526.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006548.1

申请日:

2015.01.07

公开号:

CN104562452A

公开日:

2015.04.2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D04H 13/00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厦门延江工贸有限公司变更后:厦门延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361100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集中工业区湖里园88号变更后:361100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集中工业区湖里园88号|||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D04H 13/00申请日:20150107|||公开

IPC分类号:

D04H13/00; D04H1/54(2012.01)I; D04H1/70(2012.01)I; D01D5/34

主分类号:

D04H13/00

申请人:

厦门延江工贸有限公司

发明人:

谢继华; 谢继权

地址:

361100福建省厦门市同安集中工业区湖里园8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5203

代理人:

渠述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柔蓬松无纺布,该无纺布为包括表面层与底层的双层结构,所述表面层由95%以上的纤维表面熔点小于140℃的双组分纤维组成和小于5%的纤维表面熔点大于140℃的纤维组成;而所述底层由30%~90%的纤维表面熔点小于140℃的双组分纤维和10%-70%的纤维表面熔点大于140℃的纤维组成;所述表面层与底层经热风复合而成无纺布,所述表面层平方米克重为10-25克/平方米;所述底层平方米克重为10-40克/平方米;无纺布的立体厚度在0.4-5mm。表面层纤维粘结点数量多,组成具有滑爽细腻的表面层,底层纤维粘结点少,形成具有厚实感,毛绒蓬松的底层,从而提高了无纺布的立体厚度。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1.  一种超柔蓬松无纺布,其特征在于:该无纺布为包括表面层与底层的双层结构,所述表面层由95%以上的纤维表面熔点小于140°C的双组分纤维组成和小于5%的纤维表面熔点大于140℃的纤维组成;而所述底层由30%~90%的纤维表面熔点小于140℃的双组分纤维和10%-70%的纤维表面熔点大于140℃的纤维组成;所述表面层与底层经热风复合而成无纺布,所述表面层平方米克重为10-25克/平方米;所述底层平方米克重为10-40克/平方米;无纺布的立体厚度在0.4-5mm。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柔蓬松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表面熔点小于140℃的双组分纤维为聚乙烯、聚乙烯混合物或改性低熔点聚酯。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超柔蓬松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组分纤维的结构为皮-芯结构、并列结构或偏心结构。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柔蓬松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表面熔点大于140℃的纤维为聚丙烯、聚酯、聚丙烯混合物、聚酯混合物。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柔蓬松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纺布的底层由50%~70%的纤维表面熔点小于140℃的双组分纤维和30%-50%的纤维表面熔点大于140℃的纤维组成。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柔蓬松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纺布的底层的平方米克重为15-30克/平方米,无纺布的立体厚度在0.5-1.5mm。7.  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超柔蓬松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 述无纺布的总平均抗弯长度在3-6cm。8.  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超柔蓬松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纺布表面层的起毛性能小于等于4。9.  一种超柔蓬松无纺布的生产方法,其步骤包含:1)表面层开松工序:表面层纤维采用双开包机,双组分纤维和单组分纤维经不同的开包机按一定比例开包、开松后送入表面层梳理机;2)底层开松工序:底层纤维采用双开包机,双组分纤维和单组分纤维经不同的开包机按一定比例开包、开松后送入底层梳理机;3)表面层梳理成网工序:表面层纤维送入表面层梳理机进行梳理、成网后送入棉网叠加工序;4)底层梳理成网工序:底层纤维送入底层梳理机进行梳理、成网后送入棉网叠加工序;5)棉网叠加工序:将表面层纤维网与底层纤维网叠加后送入热风穿透固网工序;6)热风穿透固网工序:纤维经过梳理、成网后送入烘箱,在烘箱内采用热风穿透加热,使纤维的熔点小于140°的低熔点热塑性聚合物熔融,纤维彼此之间相互粘连,形成无纺布纤维网;7)无纺布收卷工序:形成的无纺布冷却,以及经过或不经过无纺布表面整理,将无纺布收卷,形成所述的超柔蓬松无纺布卷材。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超柔蓬松无纺布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热风温度为130℃-200℃,风机频率为10-50Hz,线速度为30m/min-150m/min。

说明书

说明书超柔蓬松无纺布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吸收性纺织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柔蓬松无纺布。
背景技术
目前无纺布广泛地用于卫生用品、清扫用品和医疗用品等领域,如卫生巾、纸尿裤、擦拭巾和面罩等。现有的热风无纺布中,由于采用的为ES纤维,皮层结构为熔点小于140℃的双组分纤维的表面层的高聚物构成,当纤维层经过热风烘箱后,纤维与纤维的交叉点熔融粘结,为了控制无纺布的粘结强度和起毛性能,通常调整热风烘箱的温度以及风压来控制。然而,由于纤维的交叉点多而密集,如果风压和温度大了,无纺布纤维粘结点多,而使得无纺布较为硬挺,柔软性能较差,影响了卫生材料的舒适性。如果风压和温度低了,无纺布纤维粘结点少,使得无纺布的力学性能达不到要求,起毛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超柔蓬松无纺布,以提高无纺布的柔软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超柔蓬松无纺布,该无纺布为包括表面层与底层的双层结构,所述表面层由95%以上的纤维表面熔点小于140℃的双组分纤维组 成和小于5%的纤维表面熔点大于140℃的纤维组成;而所述底层由30%~90%的纤维表面熔点小于140℃的双组分纤维和10%-70%的纤维表面熔点大于140℃的纤维组成;所述表面层与底层经热风复合而成无纺布,所述表面层平方米克重为10-25克/平方米;所述底层平方米克重为10-40克/平方米;无纺布的立体厚度在0.4-5mm。
所述纤维表面熔点小于140℃的双组分纤维为聚乙烯、聚乙烯混合物或改性低熔点聚酯。
所述双组分纤维的结构为皮-芯结构、并列结构或偏心结构。
所述纤维表面熔点大于140℃的纤维为聚丙烯、聚酯、聚丙烯混合物、聚酯混合物。
所述无纺布的底层由50%~70%的纤维表面熔点小于140℃的双组分纤维和30%-50%的纤维表面熔点大于140℃的纤维组成。
所述无纺布的底层的平方米克重为15-30克/平方米,无纺布的立体厚度在0.5-1.5mm。
所述无纺布的总平均抗弯长度在3-6cm。
所述无纺布表面层的起毛性能小于等于4。
一种超柔蓬松无纺布的生产方法,其步骤包含:
1)表面层开松工序:表面层纤维采用双开包机,双组分纤维和单组分纤维经不同的开包机按一定比例开包、开松后送入表面层梳理机;
2)底层开松工序:底层纤维采用双开包机,双组分纤维和单组分纤维经不同的开包机按一定比例开包、开松后送入底层梳理机;
3)表面层梳理成网工序:表面层纤维送入表面层梳理机进行梳理、成网后送入棉网叠加工序;
4)底层梳理成网工序:底层纤维送入底层梳理机进行梳理、成 网后送入棉网叠加工序;
5)棉网叠加工序:将表面层纤维网与底层纤维网叠加后送入热风穿透固网工序;
6)热风穿透固网工序:纤维经过梳理、成网后送入烘箱,在烘箱内采用热风穿透加热,使纤维的熔点小于140°的低熔点热塑性聚合物熔融,纤维彼此之间相互粘连,形成无纺布纤维网;
7)无纺布收卷工序:形成的无纺布冷却,以及经过或不经过无纺布表面整理,将无纺布收卷,形成所述的超柔蓬松无纺布卷材。
所述步骤6中热风温度为130℃-200℃,风机频率为10-50Hz,线速度为30m/min-150m/min。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无纺布中双组分纤维来控制无纺布的强度及起毛性能,未熔融的单组分纤维来减少纤维交叉点的熔融即粘结点数量,表面层中双组份纤维含量较高,纤维粘结点数量多,组成具有滑爽细腻的表面层,而底层中未熔融的单组份纤维可以有效减少粘结点,从而形成具有厚实感,毛绒蓬松的底层,从而提高了无纺布的立体厚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双组份纤维皮-芯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双组份纤维并列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2C为本发明双组份纤维偏芯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与普通热风无纺布的对比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双梳理生产线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无纺布实施于卫生巾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至图2C所示,本发明揭示了一种超柔蓬松无纺布,该无纺布1为包括表面层11与底层12的双层结构,其中表面层11是由95%以上的纤维表面熔点小于140℃的双组分纤维组成和小于5%的纤维表面熔点大于140℃的纤维组成;而底层12由30%~90%的纤维表面熔点小于140℃的双组分纤维和10%-70%的纤维表面熔点大于140℃的纤维组成;表面层11与底层12经热风复合而成无纺布,无纺布1的表面层11的平方米克重为10-25克/平方米;无纺布1的底层12的平方米克重为10-40克/平方米;无纺布1的立体厚度在0.4-5mm。
所述的纤维表面熔点小于140℃的双组分纤维为包含但不限于聚乙烯、聚乙烯混合物、改性低熔点聚酯;此双组分纤维的结构为外层包覆内层的皮-芯结构,也可以为并列结构或偏心结构等,配合图2A、2B、2C所示。所述纤维表面熔点大于140℃的纤维为包含但不限于聚丙烯、聚酯、聚丙烯混合物、聚酯混合物。
优选无纺布1的底层12由50%~70%的纤维表面熔点小于140℃的双组分纤维和30%-50%的纤维表面熔点大于140℃的纤维组成。优选无纺布1的底层12的平方米克重为15-30克/平方米;优选无纺布1的立体厚度在0.5-1.5mm。
所述无纺布1表面层11的起毛性能小于等于4。
配合图4所示,所述超柔蓬松无纺布的具体生产方法为:
步骤1、表面层开松工序:表面层纤维采用双开包机,双组分纤维和单组分纤维经不同的开包机按一定比例开包、经开松机开松后送入表面层梳理机;
步骤2、底层开松工序:底层纤维采用双开包机,双组分纤维和单组分纤维经不同的开包机按一定比例开包、开松后送入底层梳理机;
步骤3、表面层梳理成网工序:表面层纤维送入表面层梳理机进行梳理、成网后送入棉网叠加工序;
步骤4、底层梳理成网工序:底层纤维送入底层梳理机进行梳理、成网后送入棉网叠加工序;
步骤5、棉网叠加工序:将表面层纤维网与底层纤维网叠加后送入热风穿透固网工序;
步骤6、热风穿透固网工序:纤维经过梳理、成网后送入烘箱,在烘箱内进行热风穿透加热,其中热风温度为130℃-200℃,风机频率为10-50Hz,线速度为30m/min-150m/min,使纤维的熔点小于140℃的低熔点热塑性聚合物熔融,纤维彼此之间相互粘连,形成无纺布纤维网;
步骤7、无纺布收卷工序:形成的无纺布冷却,以及经过或不经过无纺布表面整理,将无纺布收卷,形成所述的超柔蓬松无纺布卷材。
实施例1
配合图1所示,一种超柔蓬松无纺布1,具有双层结构,表面层11由95%2.2dtex*38mm的PE/PET双组分纤维和5%的6dtex PET纤维组成;底层由80%的2.2dtex*38mm的PE/PET双组分纤维和20%的6dtex PET纤维组成,无纺布的表面层11的平方米克重为20克/ 平方米,无纺布的底层的平方米克重为20克/平方米,超柔蓬松无纺布1的立体厚度在1.5mm。
如图2所示,双组分纤维的形状可以为皮-芯结构、并列结构、偏芯结构。
由于本发明一种超柔蓬松无纺布1,其表面层11纤维粘结点数量多,组成具有滑爽细腻的表面层,底层12纤维粘结点少,形成具有厚实感,毛绒蓬松的底层,从而提高了无纺布的立体厚度。超柔蓬松无纺布采用双梳理技术,提供一种超柔蓬松无纺布,表面11层大部分采用双组分纤维,通过一定足够数量的纤维粘结点来控制无纺布的强度及起毛性能,底层12采用未熔融的单组分纤维来减少纤维交叉点的熔融即粘结点数量,来提高无纺布的柔软性能。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超柔蓬松无纺布1与普通无纺布1’的比较图。
实施例2:说明立体厚度测量方法
采用型号为YG141D型织物厚度仪,选定100CN砝码、面积为2000mm2的压脚,按下启动按钮,当压脚升起后,将超柔蓬松立体无纺布1在无张力和无变形的情况下放置在基准板上,当压脚压放在被测织物上达到规定时间后,读度数指示灯即自动亮,读取数显表上厚度指示值,该值即为在压强0.5kpa下,超柔蓬松无纺布的立体厚度为1.5mm。
实施例3:说明柔软度测量方法:
无纺布的柔软度可以通过无纺布的硬挺度来反应无纺布的柔软度,硬挺度越大,就说明柔软度越差。
评定无纺布硬挺度,国家标准规定了两种方法:斜面法和心形法。 斜面法是最简易的方法,用于评定厚型织物的硬挺度,采用弯曲长度、弯曲刚度与抗弯弹性模量指标,其值越大,织物越硬挺;心形法用于评定薄型和有卷边现象的织物的柔软度,采用悬垂高度为测试指标,其值越大,织物越柔软。本实验采用最简单的方法----斜面法。其试验原理是将一定尺寸的无纺布狭长试样作为悬臂梁,根据其可挠性,可测试计算其弯曲时的长度、弯曲刚度与抗弯模量,作为无纺布硬挺度的指标。弯曲长度在数值上等于无纺布单位密度、单位面积重量所具有的抗弯刚度的立方根,弯曲长度数值越大,表示无纺布越硬挺而不易弯曲;弯曲刚度是单位宽度的无纺不所具有的抗弯刚度,弯曲刚度越大,表示织物越刚硬;弯曲刚度随织物厚度而变化,与织物厚度的三次方成比例,以织物厚度的三次方除弯曲刚度,可求得抗弯弹性模量,抗弯弹性模量数值越大,表示材料刚性越大,不易弯曲变形。
硬挺度测试:
(1)试样准备:试样尺寸为25cm×2.5cm,试样上不能有影响试验结果的疵点,试样数量为10块。其中5块试样的长边平行于无纺布的纵向,5块试样的长边平行于无纺布的横向,试样至少取至离布边10cm,并尽量少用手摸。试样应放在标准大气条件下调湿24h以上。
(2)采用LFY-207自动织物硬挺度试验仪进行检测,试验前,仪器应保持水平。
(3)打开电源,调整仪器的测量角度45°。
(4)抬起压板,把试样放于工作台上,并与工作台前端对齐,放下压板。
(5)按[进/打印]键,仪器压板向前推进,试样因自重而下垂,当试样下垂到挡住红外光束检测线时,仪器自动停止推进之后返回起 始位置,LED显示实际伸出长度。
(6)把试样从工作台取下,反面放回工作台,按上述过程进行测试,并显示正反2次的平均抗弯长度(正反2次为1次),记录显示结果。
(7)更换试样,重复以上步骤,做完经向和纬向试验,记录显示结果。
(8)试验结果计算C≈正反2次L/2

式中L=试样伸出长度
C=抗弯长度
CT=经向平均抗弯长度
CW=纬向平均抗弯长度

(2)试验结果分析:从表中可以看出普通无纺布的抗弯长度值最大,说明其比较硬挺;超柔蓬松无纺布的抗弯长度值较小,说明比较较柔软。
实施例4
配合图4所示,一种超柔蓬松无纺布的生产方法如下:
1)表面层开松工序:表面层纤维采用双开包机,90%的双组分PE/PET纤维和10%单组分PET纤维经不同的开包机开包、开松后送入表面层梳理机;
2)底层开松工序:底层纤维采用双开包机,80%双组分PE/PET纤维和20%单组分PET纤维经不同的开包机按一定比例开包、开松后送入底层梳理机;
3)表面层梳理成网工序:表面层纤维送入表面层梳理机进行梳理、成网后送入棉网叠加工序;
4)底层梳理成网工序:底层纤维送入底层梳理机进行梳理、成网后送入棉网叠加工序;
5)棉网叠加工序:将表面层纤维网与底层纤维网叠加后送入热风穿透固网工序;
6)热风穿透固网工序:纤维经过梳理、成网后送入烘箱,在烘箱内采用热风穿透加热,其中热风温度为144℃,风压35Hz,线速度为100m/min使纤维表面熔点小于140°的低熔点热塑性聚合物PE熔融,,纤维彼此之间相互粘连,形成无纺布纤维网,而熔点大于140°的PET纤维不产生熔融;
7)无纺布收卷工序:形成的无纺布冷却,以及经过或不经过无纺布表面整理,将无纺布收卷,形成所述的超柔蓬松无纺布卷材。
实施例5
配合图5所示,本发明的超柔蓬松无纺应用于卫生由实施例,一种卫生巾2,面层材料由超柔蓬松无纺1构成,其中超柔蓬松无纺布具有双层结构,与皮肤接触面的表面层11,触感滑爽细腻,以及具有蓬松,回弹性的底层12,使得该卫生材料具有柔软舒适的触感。
该超柔蓬松无纺布可作为卫生巾的表面片材、二次片材(被配置在正面片材和吸收体之间的片)、背面片材、防漏片材。

超柔蓬松无纺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超柔蓬松无纺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超柔蓬松无纺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超柔蓬松无纺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柔蓬松无纺布.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柔蓬松无纺布,该无纺布为包括表面层与底层的双层结构,所述表面层由95以上的纤维表面熔点小于140的双组分纤维组成和小于5的纤维表面熔点大于140的纤维组成;而所述底层由3090的纤维表面熔点小于140的双组分纤维和10-70的纤维表面熔点大于140的纤维组成;所述表面层与底层经热风复合而成无纺布,所述表面层平方米克重为10-25克/平方米;所述底层平方米克重为10-40克/平方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编织;花边制作;针织;饰带;非织造布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