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电机.pdf

上传人:奻奴 文档编号:4070358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PDF 页数:57 大小:3.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80044804.5

申请日:

2013.07.17

公开号:

CN104584393A

公开日:

2015.04.2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2K 3/28申请日:20130717|||公开

IPC分类号:

H02K3/28; H02K3/04

主分类号:

H02K3/28

申请人: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发明人:

立木宏纪; 坂上笃史; 秋田裕之; 井上正哉; 桥本昭

地址:

日本东京

优先权:

2012-165389 2012.07.26 JP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11038

代理人:

吕晓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旋转电机,对构成各相线圈的线圈的接线进行了改进,能抑制隙槽内的导体线间产生的电位差,抑制隙槽内的绝缘材料的厚度的增加,并且能够缩短绕组体间的过渡部的长度,实现高效率化和小型化。构成电枢绕组的U相线圈,备有在圆周方向绕约一周的4个第1至第4小线圈组(U101、U102、U201、U202)。该小线圈组是将收纳在分开360°电角的一对隙槽内的绕组体按圆周方向的排列顺序串联连接而形成的。U相线圈,是以将收纳在同一隙槽内的2个小线圈组连续地或每隔一个地定位的方式、将4个第1至第4小线圈组(U101、U102、U201、U202)串联连接而构成的。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1.  一种旋转电机,具有在圆环状的电枢铁心上安装电枢绕组而构 成的电枢,在所述电枢铁心上以每极每相为q的比例形成了隙槽,其 中q是2以上的自然数;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枢绕组是通过将分布缠绕的绕组体以1隙槽间距沿圆周方 向排列而构成的,所述绕组体是通过将导体线缠绕在相互分开1磁极 间距的2个或3个所述隙槽内而构成的; 构成所述电枢绕组的相线圈分别备有沿圆周方向绕一周的2×q个 环绕线圈,所述环绕线圈是通过把收纳在同一隙槽组内且分开360°电 角的所述绕组体按圆周方向的排列顺序串联连接而形成的; 所述相线圈分别是通过以将收纳在同一所述隙槽组内的2个所述 环绕线圈连续地或者每隔一个地定位的方式、把所述2×q个环绕线圈 串联连接而构成的。 2.  一种旋转电机,具有在圆环状的电枢铁心上安装电枢绕组而构 成的电枢,在所述电枢铁心上以每极每相为q的比例形成了隙槽,其 中q是2以上的自然数;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枢绕组是通过将分布缠绕的绕组体以1隙槽间距沿圆周方 向排列而构成的,所述绕组体是通过将导体线缠绕在相互分开1磁极 间距的2个或3个所述隙槽内而构成的; 构成所述电枢绕组的相线圈分别备有沿圆周方向绕一周的2×q个 环绕线圈,所述环绕线圈是通过把收纳在同一隙槽组内且分开360°电 角的所述绕组体按圆周方向的排列顺序串联连接而形成的; 所述相线圈分别是通过将2个副线圈并联连接而构成的,所述副 线圈是通过把收纳在不同的所述隙槽组内的q个所述环绕线圈串联连 接而构成的; 收纳在同一所述隙槽组内的2个所述环绕线圈位于从所述2个副 线圈各自的供电部数起的相同顺序位置。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绕线 圈的相互连接是利用由不同于所述导体线的另外部件制作的过渡线进 行的。 4.  一种旋转电机,具有在圆环状的电枢铁心上安装电枢绕组而构 成的电枢,在所述电枢铁心上以每极每相为q的比例形成了隙槽,其 中q是2以上的自然数;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枢绕组分别备有多个环绕线圈,所述环绕线圈是通过在由 每1磁极间距的所述隙槽构成的隙槽组内将导体线按波状缠绕方式沿 圆周方向缠绕一周、以便在所述隙槽内交替地位于径方向的内侧和外 侧而形成的,所述导体线在各个所述隙槽内沿径方向每2m个排列成 1列,其中m是2以上的自然数; 构成所述电枢绕组的相线圈分别备有m×q个小线圈组,所述小线 圈组是通过将所述导体线在所述隙槽内在径方向相邻的所述环绕线圈 相互串联连接而形成的; 所述相线圈分别是通过以将收纳在同一所述隙槽组内的m个所 述小线圈组连续地或每隔一个地定位的方式、将所述m×q个小线圈组 串联连接而构成的。 5.  一种旋转电机,具有在圆环状的电枢铁心上安装电枢绕组而构 成的电枢,在所述电枢铁心上以每极每相为q的比例形成了隙槽,其 中q是2以上的自然数;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枢绕组分别备有多个环绕线圈,所述环绕线圈是通过在由 每1磁极间距的所述隙槽构成的隙槽组内将导体线按波状缠绕方式沿 圆周方向缠绕一周、以便在所述隙槽内交替地位于径方向内侧和外侧 而形成的,所述导体线在各个所述隙槽内沿径方向每2m个排列成1 列,其中m是2以上的自然数; 构成所述电枢绕组的相线圈分别备有将所述导体线在所述隙槽内 在径方向相邻的所述环绕线圈相互串联连接而形成的m×q个小线圈 组; 所述相线圈分别是将m个副线圈并联连接而构成的,所述副线圈 是通过把收纳在不同的所述隙槽组内的q个所述小线圈组串联连接而 构成的; 收纳在同一所述隙槽组内的m个所述小线圈组位于从所述m个 副线圈各自的供电部数起的相同顺序位置。

说明书

说明书旋转电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电动机、发电机等旋转电机,特别涉及电枢绕组 的接线构造。
背景技术
近年来,对于作为电动机、发电机使用的旋转电机,要求其小型 高输出和高质量化。这样的高输出的旋转电机中,由于被施加高电压, 所以缠绕在电枢芯上的线圈之间产生的电位差增大,必须要有能承受 该大电位差的绝缘材料的厚度。但是,如果增加绝缘材料的厚度而不 改变电枢芯的形状,则由于绝缘材料厚度的增加,线圈的间隙相应地 减少,导致旋转电机的效率降低。另外,如果增加绝缘材料的厚度而 不改变线圈的间隙,则由于绝缘材料的厚度增加,电枢芯相应地大径 化,导致旋转电机的大型化。
鉴于该状况,现有技术中提出了各种抑制线圈间产生的电位差的 方法。
例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以往的旋转电机中,把各相线圈的端子 侧环绕线圈收容在与收容着其它相线圈的隙槽不相邻的隙槽内,并且 在收容着端子侧环绕线圈的隙槽的与端子侧环绕线圈在径方向相邻的 位置,收容中性点侧的环绕线圈,该中性点侧环绕线圈相对于收容在 该隙槽相邻的隙槽的与端子侧环绕线圈在圆周方向相邻的位置的环绕 线圈位于中性点侧。由此,抑制在线圈端的环绕线圈间产生的电位差。
另外,专利文献2记载的以往的旋转电机中,在将分布绕法、且 叠绕法的多个线圈串联连接而构成的各相绕组Y状接线而构成的定子 绕组中,各相的绕组是将与输入端连接的第1线圈、与中性点连接的 最末线圈以及多个中间线圈每相改变径向位置、并分别在圆周方向排 成一列而构成的,各相的多个中间线圈之中的2个中间线圈配置成位 于同相的第1线圈的圆周方向两侧,各相的第1线圈配置成,与相对 于相邻的2个同相的中间线圈、在中间点侧电连接着的另一相的中间 线圈或另一相的最末线圈在径方向上相邻。由此,缓和了同相及各相 间的相邻线圈间的分担电压。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82379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27884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专利文献1记载的以往的旋转电机中,存在不能抑制同相 线圈间的电位差、收容在隙槽内的绝缘材料的厚度变厚的课题。
另外,专利文献2记载的以往的旋转电机中,各相的绕组是把在 圆周方向排列的多个线圈串联连接而成的,所以,当采用2个以上的 线圈收容在一个隙槽内的绕组构造、即所谓多层缠绕的绕组构造时, 会发生与输入端侧连接的线圈和与中性点侧连接的线圈被收容在同一 个隙槽内的情况。结果,线圈间的电位差最大,与施加电压相同,所 以,存在不能抑制隙槽内的线圈间的电位差、使隙槽内线圈间绝缘的 绝缘材料的厚度增厚的课题。
另外,专利文献2记载的以往的旋转电机中,连接线圈间的过渡 部变长,而且,过渡部的过渡方向不是一个方向,所以,也存在绕组 电阻增大、旋转电机的效率降低、并且由过渡部的重叠而导致旋转电 机大径化的课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旋转电 机。该旋转电机中,对构成各相线圈的线圈的接线进行了改进,能够 抑制隙槽内的导体线间产生的电位差,抑制隙槽内的绝缘材料的厚度 的增大,并且,可缩短构成线圈的绕组体间的过渡部的长度,实现高 效率化和小型化。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旋转电机,具有在圆环状的电枢铁心上安装电枢绕组而 构成的电枢,在所述电枢铁心上以每极每相为q(其中q是2以上的 自然数)的比例形成了隙槽。所述电枢绕组是通过将分布缠绕的绕组 体以1隙槽间距沿圆周方向排列而构成的,所述绕组体是通过将导体 线缠绕在相互分开1磁极间距的2个或3个所述隙槽内而构成的;构 成所述电枢绕组的相线圈分别备有沿圆周方向绕一周的(2×q)个环 绕线圈,所述环绕线圈是通过把收纳在同一隙槽组内且分开360°电角 的所述绕组体按圆周方向的排列顺序串联连接而形成的;所述相线圈 分别是通过以将收纳在同一所述隙槽组内的2个上述环绕线圈连续地 或者每隔一个地定位的方式、把所述(2×q)个环绕线圈串联连接而 构成的。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构成电枢绕组的各个相线圈备有环绕线圈。该环绕 线圈是把分开360°电角的绕组体按圆周方向的排列顺序串联连接而形 成的。因此,连接绕组体之间的过渡部缩短,从而可抑制因过渡部的 重叠而导致的大径化,可实现小型化。
各个相线圈,是以将收容在相同隙槽组内的环绕线圈连续地或者 每隔一个地定位的方式,将全部的环绕线圈串联连接而构成的。因此, 隙槽内的导体线间产生的电位差减小,从而能够减薄隙槽内导体线间 的绝缘材料的厚度。结果,能够相应地加大导体线的导体部的截面面 积,加大占空率,实现高效率化和散热性提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之旋转电机的半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之旋转电机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之旋转电机中所用的电枢的立体 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之旋转电机中所用的构成电枢铁 心的铁心块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之旋转电机中所用的构成电枢的 电枢绕组的绕组组件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之旋转电机中的构成绕组组件的 绕组体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之旋转电机中的构成绕组组件的 绕组体的主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之旋转电机中的构成绕组组件的 绕组体的侧视图。
图9是从正面斜上方看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之旋转电机中的 构成绕组组件的绕组体的立体图。
图10是从轴方向另一端看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之旋转电机中 的电枢的端面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之旋转电机中的构成电枢绕组的U 相线圈的小线圈组的接线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之旋转电机中的构成电枢绕组的 U相线圈的小线圈组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之旋转电机中的绕组组件的小线 圈组的排列状态的立体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绕组的U相线 圈的接线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绕组的U 相线圈的示意图。
图16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的组装方法 的图。
图17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的组装方法 的图。
图18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的组装方法 的图。
图19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的组装方法 的图。
图2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绕组的U相线 圈的接线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绕组的U 相线圈的示意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绕组的立体 图。
图2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绕组的W 相线圈的接线图。
图2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绕组的立体 图。
图2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绕组的U相线 圈的接线图。
图2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绕组的U 相线圈的示意图。
图2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绕组的U 相线圈的示意图。
图2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之旋转电机的半剖视图。
图2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之旋转电机的主要部分的立体 图。
图3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之旋转电机中所用的电枢的立体 图。
图3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之旋转电机中所用的构成电枢铁 心的铁心块的立体图。
图3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之旋转电机中的构成绕组组件的 绕组体的立体图。
图3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之旋转电机中的构成绕组组件的 绕组体的俯视图。
图34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之旋转电机中的把构成电枢绕组 的绕组体收纳在隙槽内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3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之旋转电机中所用的构成电枢的 电枢绕组的绕组组件的立体图。
图36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的组装方法 的图。
图37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的组装方法 的图。
图38是从轴方向另一端看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之旋转电机中 的电枢的端面图。
图3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绕组的U相线 圈的接线图。
图4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绕组的U 相线圈的示意图。
图4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绕组的供电 部周围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4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绕组的U相线 圈的接线图。
图4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绕组的U 相线圈的示意图。
图4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绕组的U相线 圈的接线图。
图4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绕组的U 相线圈的示意图。
图4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之旋转电机中所用的电枢的立体 图。
图4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之旋转电机中所用的构成电枢绕 组的绕组体的立体图。
图4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绕组的接线 部的俯视图。
图4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绕组的U相线 圈的接线图。
图5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绕组的U 相线圈的示意图。
图5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0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绕组的U 相线圈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旋转电机的优选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之旋转电机的半剖视图。图2是 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之旋转电机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3是表 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之旋转电机中所用的电枢的立体图。图4是表 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之旋转电机中所用的构成电枢铁心的铁心块的 立体图。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之旋转电机中所用的构成电 枢的电枢绕组的绕组组件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 之旋转电机中的构成绕组组件的绕组体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本发明 的实施方式1之旋转电机中的构成绕组组件的绕组体的主视图。图8 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之旋转电机中的构成绕组组件的绕组体的 侧视图。图9是从正面斜上方看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之旋转电机 中的构成绕组组件的绕组体的立体图。
图1和图2中,旋转电机100备有壳体1、电枢10和转子5。壳 体1具有有底圆筒状的框架2和闭塞框架2的开口的端板3。电枢10 以内嵌状态固定在框架2的圆筒部。转子5固定在旋转轴6上并可旋 转地配设在电枢10的内周侧,旋转轴6经由轴承4可旋转地支承在框 架2的底部和端板3。
转子5是备有转子铁心7和永磁铁8的永磁铁型转子。转子铁心 7固定在贯穿轴心位置的旋转轴6上。永磁铁8埋设在转子铁心7的 外周面侧,以预定的间距沿圆周方向排列,构成磁极。另外,转子5 并不限定于永磁铁型转子,也可以采用把不绝缘的转子导体收纳在转 子铁心的隙槽内并用短路环使两侧短路了的鼠笼型转子、把绝缘的导 体线装在转子铁心的隙槽内的绕线型转子。
下面,参照图3至图9,具体说明电枢10的构造。
电枢10,如图3所示,备有电枢铁心11和装在电枢铁心11上的 电枢绕组20。这里,为了便于说明,设转子5的极数p为8、电枢铁 心11的隙槽数s为48个、电枢绕组20是三相绕组。即,每极每相的 隙槽数q是2。
铁心块12,是将圆环状的电枢铁心11沿圆周方向等分分割了48 份后的构造,如图4所示,铁心块12是将预定数目的电磁钢板叠置成 一体而制成的,备有圆弧形断面的芯背部12a和从芯背部12a的内周 壁面朝径方向内方伸出的齿12b。而且,电枢铁心11呈圆环状,是将 齿12b朝着径方向内方、使芯背部12a的圆周方向侧面相互贴接、将 48个铁心块12沿圆周方向排列并一体化而构成的。由圆周方向相邻 的铁心块12构成的隙槽13,在内周侧开口,并以等角间距沿圆周方 向排列着。齿12b形成为圆周方向宽度朝着径方向内方渐渐变窄的尖 状,隙槽13的、垂直于电枢铁心11轴心的断面,是长方形。
绕组体22,如图6至图9所示,是龟壳形线圈。该龟壳形线圈, 是将例如用釉质树脂绝缘覆盖并且没有连接部的连续的铜线、铝线等 构成的长方形断面的导体线,使其长方形断面的长边构成的平面彼此 相向、且在相向的该平面之间确保大致等于长方形断面短边长度的间 隙d,并以大致六边形螺旋状地缠绕4圈而构成的。绕组体22,例如 是将导体线扁立缠绕地呈螺旋状缠绕四圈而制成筒状的线圈体、然后 用线圈成形机把线圈体成形为大致六边形而制成的。另外,绕组体22, 也可以用弯折加工,一边把导体线弯折成大致六边形,一边卷绕成螺 旋状地制成。
绕组体22,备有第1及第2直线部22a、22b和第1及第2线圈 端22c、22d。第1及第2直线部22a、22b形成为相互分开6个隙槽 角度间隔的2列,各列中隔开间隙d,在长方形断面的短边方向上各 排列着4根。第1及第2线圈端22c、22d,在第1及第2直线部22a、 22b的列间,将长度方向的一端相互间与另一端相互间交替地连接。 另外,所谓6个隙槽角度间隔,是指连续6个齿12b的两侧的隙槽13 的、隙槽中心间的间隔,相当于一个磁极间距。
第1线圈端22c,从一列第1直线部22a的一端,以预定的倾斜 度,朝着另一列第2直线部22b侧、且朝着第1及第2直线部22a、 22b的长度方向外方伸出,在第1及第2直线部22a、22b的列间的中 央部(第1顶部22e),大致直角地弯折,在第1及第2直线部22a、 22b的排列方向上变位距离d,然后,大致直角地弯折,以预定的倾 斜度,朝着另一列第2直线部22b侧、且朝着第1及第2直线部22a、 22b的长度方向内方伸出,与另一列第2直线部22b的一端连接。
同样地,第2线圈端22d,从另一列第2直线部22b的另一端, 以预定的倾斜度,朝着一列第1直线部22a侧、且朝着第1及第2直 线部22a、22b的长度方向外方伸出,在第1及第2直线部22a、222b 的列间的中央部(第2顶部22f),大致直角地弯折,在第1及第2直 线部22a、22b的排列方向上变位距离d,然后,大致直角地弯折,以 预定的倾斜度,朝着一列第1直线部22a侧、且朝着第1及第2直线 部22a、22b的长度方向内方伸出,与一列第1直线部22a的另一端连 接。
这样构成的绕组体22中,第1及第2直线部22a、22b、以及第1 及第2线圈端22c、22d,分别是使导体线的长方形断面的长边构成的 平面相向、沿导体线的长方形断面的短边方向以大约2倍于短边长度 (2d)的间距排列着的。另外,经由第1顶部22e及第2顶部22f而 连接着的第1直线部22a和第2直线部22b,在排列方向上错开距离d。 另外,绕组体22,备有绕组端22g和绕组端22h。绕组端22g从位于 一列的排列方向的一端的第1直线部22a的另一端,朝长度方向伸出。 绕组端22h从位于另一列的排列方向的另一端的第2直线部22b的另 一端,朝长度方向伸出。
绕组组件21,如图5所示,是将绕组体22以1个隙槽间距沿圆 周方向排列而构成的。而且,绕组组件21,如图3所示,是将以1个 隙槽间距沿圆周方向排列的绕组体22分别收纳在跨越连续6个齿12b 的一对隙槽13内而安装在电枢铁心11上的。绕组端22g,分别朝轴 方向伸出,在绕组组件21的内径侧,以一个隙槽间距,沿圆周方向排 列着。绕组端22h,分别朝轴方向伸出,在绕组组件21的外径侧,以 一个隙槽间距,沿圆周方向排列着。然后,对绕组组件21的绕组端 22g、22h,实施后述预定的接线处理,构成电枢绕组20。
下面,参照图10至图15,说明绕组组件21的接线方法。图10 是从轴方向另一端侧看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 的端面图。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之旋转电机中的构成电枢绕组 的U相线圈的小线圈组的接线图。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 之旋转电机中的构成电枢绕组的U相线圈的小线圈组的立体图。图13 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之旋转电机中的绕组组件的小线圈组的排 列状态的立体图。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绕 组的U相线圈的接线图。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之旋转电 机中的电枢绕组的U相线圈的示意图。图10中,1、7、13…、43, 是沿圆周方向依次分配给隙槽13的隙槽编号。
首先,图10中,U1-1A、U1-2A…、U1-8A和U1-1B、U1 -2B…、U1-8B,是安装在隙槽编号(1+6n)(n是包含0的自然数) 的隙槽13组内的、构成U1相的绕组体22的绕组端。U2-1A、U2 -2A…、U2-8A、U2-2A和U2-1B、U2-2B…、U2-2B,是安 装在隙槽编号(2+6n)的隙槽13组内的、构成U2相的绕组体22的 绕组端。
另外,绕组体22,装在隙槽编号(3+6n)的隙槽组内,构成V1 相。绕组体22,装在隙槽编号(4+6n)的隙槽组内,构成V2相。绕 组体22,装在隙槽编号(5+6n)的隙槽组内,构成W1相。绕组体 22,装在隙槽编号(6+6n)的隙槽组内,构成W2相。这里,为了便 于说明,只示出了V1-1A、V1-2A、V1-1B、V1-2B(构成V1 相的绕组体22的绕组端)、V2-1A、V2-2A、V2-1B、V2-2B(构 成V2相的绕组体22的绕组端)、W1-1A、W1-2A、W1-1B、W1 -2B(构成W1相的绕组体22的绕组端)、W2-1A、W2-2A、W2 -1B、W2-2B(构成W2相的绕组体22的绕组端)。
下面,参照图11,说明构成U相线圈的第1到第4小线圈组U101、 U102、U201、U202的接线方法。
把分开360°电角的绕组体22的U1-1B和U1-3A、U1-3B和 U1-5A、U1-5B和U1-7A连接起来,制成第1小线圈组U101。同 样地,把分开360°电角的绕组体22的U1-2B和U1-4A、U1-4B 和U1-6A、U1-6B和U1-8A连接起来,制成第2小线圈组U102。 同样地,把分开360°电角的绕组体22的U2-1B和U2-3A、U2-3B 和U2-5A、U2-5B和U2-7A连接起来,制成第3小线圈组U201。 同样地,把分开360°电角的绕组体22的U2-2B和U2-4A、U2-4B 和U2-6A、U2-6B和U2-8A连接起来,制成第4小线圈组U202。
第1小线圈组U101,如图12所示,是把沿圆周方向分开360°电 角排列的4个绕组体22按圆周方向的排列顺序串联连接而构成的。因 此,连接着的绕组体22的绕组端22g、22h间的距离缩短,使绕组端 22g延伸作为过渡部利用,能够将绕组体22相互连接起来。第2至第 4小线圈组U102、U201、U202中,也是把沿圆周方向分开360°电角 排列的4个绕组体22按圆周方向的排列顺序串联连接而构成的。第1 至第4小线圈组U101、U102、U201、U202,分别是沿圆周方向在电 枢铁心11上缠绕约一周(360°机械角)的环绕线圈。V相和W相线 圈,也同样地构成(图未示)。另外,图13表示把分别由4个绕组体 22串联而制成的12个小线圈组相互错开π/6电角的相位、即以一个 隙槽间距排列的状态。
这样,实施方式1中,每极每相的隙槽数q为2,极数p为8, 收纳在一个隙槽13内的绕组体22的个数是2,每1相的小线圈组数 (2×q)是4,构成各小线圈组的串联连接的绕组体22的个数(p/2) 是4。
下面,参照图14和图15,说明构成U相线圈的第1至第4小线 圈组U101、U102、U201、U202间的接线方法。另外,V相线圈和W 相线圈也同样地接线,其说明从略。
第1小线圈组U101和第2小线圈组U102,收纳在隙槽编号(1 +6n)的隙槽组内。第3小线圈组U201和第4小线圈组U202,收纳 在隙槽编号(2+6n)的隙槽组内。然后,U1-7B和U1-8B由过渡 线71连接,第1小线圈组U101和第2小线圈组U102被串联连接。 U2-7B和U2-8B由过渡线72连接,第3小线圈组U201和第4小 线圈组U202被串联连接。并且,U1-2A和U2-1A由过渡线73连 接,第1至第4小线圈组U101、U102、U201、U202被串联连接,从 而制成了U相线圈。
即,收纳在同一隙槽组内的第1小线圈组U101和第2小线圈组 U102,通过借助过渡线71把插入在分开电角π的隙槽13内的绕组体 22相互连接而连结起来。收纳在同一隙槽组内的第3小线圈组U201 和第4小线圈组U202,通过借助过渡线72把插入在分开π电角的隙 槽13内的绕组体22相互连接而连结起来。另外,第1及第2小线圈 组U101、U102和第3及第4小线圈组U201、U202,通过借助过渡 线73把收纳在分开(π+π/6)电角的隙槽13内的绕组体22相互连接 而连结起来。由此,制成将16个绕组体22串联连接的U相线圈。
这里,受制造条件的制约,也可以用过渡线71将U1-1A和U1 -2A连接、用过渡线72将U2-1A和U2-2A连接、用过渡线73将 U1-8B和U2-7B连接而制成U相线圈。
另外,过渡线71、72、73,由铜等的导体板制成,在缠绕在电枢 铁心11上并沿圆周方向以一个隙槽间距排列的48个绕组体22的第2 线圈端22d的轴方向外方,相互电绝缘,在圆周方向延伸。
这样制成的U相线圈、V相线圈和W相线圈,是在一个隙槽13 内收纳了2个小线圈组的多层缠绕的绕组构造。然后,将U相线圈、 V相线圈和W相线圈Y形接线,可得到电枢绕组20。该电枢绕组20, 是整节距缠绕的分布缠绕三相交流绕组。另外,所谓分布缠绕的绕组, 是指把导体线缠绕在分开2个隙槽以上的隙槽内而构成的绕组。即, 分布缠绕的绕组,是从一个隙槽伸出的导体线以跨越连续2个以上的 齿、进入另一个隙槽内的方式缠绕而成的绕组。
采用该接线的电枢绕组20的旋转电机100,通过向电枢绕组20 供给预定的交流电力,作为8极、48隙槽的内转子型的三相马达工作。
另外,关于绕组体22的第1及第2绕组端22g、22h的焊接部之 间的绝缘方式,例如可以采用在焊接部涂敷电绝缘性树脂的方法(未 记载)。
这样构成的旋转电机100中,构成各相线圈的小线圈组,分别是 把在圆周方向分开360°电角排列的4个绕组体22按圆周方向的排列 顺序串联连接而构成的,所以,能够缩短连接绕组体22之间的过渡部 的长度。因此,不会像专利文献2记载的以往的旋转电机一样线圈端 朝轴方向扩大,从而能够实现小型化。另外,由于连接绕组体22之间 的过渡部的长度缩短,所以,构成电枢绕组20的各相线圈的电阻降低, 可实现高效率化。
另外,相线圈是将4个小线圈组串联连接而构成的。这时,由于 将收纳在同一隙槽组内的2个小线圈组连续地连接,所以,能够减小 在隙槽13内的导体线间产生的电位差。结果,能够减薄隙槽13内的 导体线间的绝缘材料的厚度、例如覆盖导体线的绝缘覆盖膜的厚度, 因此,能够相应地加大导体线的导体部的截面面积,加大占空率,期 待高效率化和提高散热性。
另外,由于小线圈组相互间由在第2线圈端22d的轴方向外侧沿 圆周方向延伸的过渡线71、72、73连接,所以,可抑制电枢绕组20 的大径化。另外,只要变更构成过渡线71、72、73的导体板的形状、 位置,就可以改变小线圈组的接线,所以,能够容易地应对电枢绕组 20的设计变更。
可以确认,本实施方式1中,能够将隙槽13内的导体线间的电位 差,抑制到最大为相间电压的48.4%。该电位差,通过算出在绕组体 22的一匝中产生的电压下降、用全部的隙槽13计算并比较收纳在相 同隙槽13内的导体线产生的电位差,采用最大的电位差。
下面,参照图16至图19,说明电枢10的组装方法。图16至图 19分别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的组装方法的 图。图16和图17表示电枢组装前的状态,图18表示电枢组装后的状 态,图19放大表示电枢组装后的状态。另外,图17至图19,为了方 便起见,绕组组件21中只示出了第1及第2直线部22a、22b。
首先,绕组组件21中,8根第1及第2直线部22a、22b的列, 以大致等角间距,排列了48列。
接着,48个铁心块12,如图16和图17所示,以大致相等的角间 距,沿圆周方向排列,以使各个齿12b位于绕组组件21的相邻的第1 及第2直线部22a、22b的列间的径方向外方。接着,使沿圆周方向排 列着的铁心块12,同时地朝径方向内方移动。这样,铁心块12的齿 12b分别插入到相邻的第1及第2直线部22a、22b的列间,相邻铁心 块12的圆周方向的侧面相互贴接,从而铁心块12朝径方向内方的移 动被阻止,如图18和图19所示,绕组组件21被安装在了电枢铁心 11上。然后,8根第1及第2直线部22a、22b,以其长方形断面的长 边朝着圆周方向的方式在径方向排列成一列,收纳在各隙槽13内。
这样,使沿圆周方向排列的铁心块12朝内径侧移动,插入到绕组 组件21内,从而,在径方向排列不整齐的第1及第2直线部22a、22b, 借助相邻铁心块12的齿12b的间隔变狭窄的移动而排列整齐。另外, 在径方向排列整齐了的第1及第2直线部22a、22b相互间的间隙,由 于铁心块12的芯背部12a朝内径侧的移动而缩小、消失。这样,能够 提高隙槽13内的导体线的占空率。另外,隙槽13内的导体线与铁心 块12相接,能够提高通电时从作为发热体的绕组组件21向电枢铁心 11传热的传热性能,因此能够抑制绕组组件21的温度上升,抑制电 阻的增加。另外,铁心块12是以其相邻的齿12b间的间隔渐渐变窄的 方式插入的,所以,电枢绕组20与铁心块12的接触面的滑动被抑制, 能够防止导体线的绝缘覆盖膜损伤。
绕组体22构成为使第1及第2线圈端22c、22d在第1及第2顶 部22e、22f沿径方向移动间隙d,该间隙d大致等于第1及第2直线 部22a、22b的径方向尺寸。因此,通过使一个绕组体22与另一个绕 组体22对准轴方向的高度位置,并在圆周方向向另一个绕组体22侧 移动,能够无干扰地进行组装,能够提高绕组组件21的组装性。
在把铁心块12的齿12b从绕组组件21的外周侧插入到第1及第 2直线部22a、22b的列间的工序中,由于是把尖状的齿12b从外径侧 插入到第1及第2直线部22a、22b的各个列间,并朝径方向内方移动, 所以,能够在第1及第2直线部22a、22b整齐地排列成一列的状态下 组装出电枢10。
实施方式2
图2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绕组的U相线 圈的接线图。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绕 组的U相线圈的示意图。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之旋转电 机中的电枢绕组的立体图。
实施方式2中,第1小线圈组U101、第2小线圈组U102、第3 小线圈组U201和第4小线圈组U202,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地构成。 如图20所示,U1-7B和U2-1A由过渡线71连接,第1小线圈组 U101和第3小线圈组U201被串联连接。同样地,U1-2A和U2-8B 由过渡线72连接,第2小线圈组U102和第4小线圈组U202被串联 连接。另外,U1-8B和U2-7B由过渡线73连接。由此,可得到从 供电侧来看按照第1小线圈组U101、第3小线圈组U201、第2小线 圈组U102、第4小线圈组U202的顺序连接着的U相线圈。该U相 线圈,如图21所示,是把收纳在同一隙槽组内的小线圈组每隔一个地 连接而构成的。
这样构成的U相线圈中,把绕组体22的导体线直接作为过渡线 71、72使用,第1小线圈组U101和第3小线圈组U201被串联连接, 第2小线圈组U102和第4小线圈组U202被串联连接。
另外,V相线圈和W相线圈,也同样地构成。如图22所示,U 相线圈的U2-2A、V相线圈的V2-2A和W相线圈的W2-2A,由 中性点过渡线74连接。由此,可得到由整节距缠绕的分布缠绕三相交 流绕组构成的电枢绕组20A。该三相交流绕组,是将16个绕组体22 串联连接着的U相线圈、V相线圈和W相线圈Y状接线而构成的。
该实施方式2中,也同样地,构成各相线圈的小线圈组(环绕线 圈),分别是把在圆周方向分开360°电角排列的4个绕组体22按圆周 方向的排列顺序串联连接而构成的,所以,能够缩短连接绕组体22 之间的过渡部的长度,可实现小型化。
另外,相线圈是将4个小线圈组串联连接而构成的。这时,由于 是将收纳在同一隙槽组内的2个小线圈组每隔一个地连接,所以,能 够减小隙槽13内的导体线间产生的电位差。结果,能够减薄隙槽13 内的导体线间的绝缘材料厚度、例如减薄覆盖导体线的绝缘覆盖膜的 厚度,因此,能够相应地加大导体线的导体部的截面面积,加大占空 率,期待高效率化和提高散热性。
另外,可以确认,该实施方式2中,能够将隙槽13内的导体线间 的电位差,抑制到最大为相间电压的73.4%。该电位差,通过算出在 绕组体22的一匝中产生的电压下降,用全部的隙槽13,计算并比较 收纳相同隙槽13内的导体线产生的电位差,采用最大的电位差。
另外,中性点过渡线74,用铜等的导体板制成,在缠绕在电枢铁 心11上并沿圆周方向以一个隙槽间距排列的48个绕组体22的第2 线圈端22d的轴方向外方,与过渡线71、72、73电绝缘,在圆周方向 延伸。
实施方式3
图2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绕组的W相线 圈的接线图。图2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绕 组的立体图。
该实施方式3中,如图23所示,将分开360°电角的绕组体22的 W1-1B和W1-3A、W1-3B和W1-5A、W1-5B和W1-7A连 接,制成第1小线圈组W101。同样地,将分开360°电角的绕组体22 的W1-8B和W1-2A、W1-2B和W1-4A、W1-4B和W1-6A 连接,制成第2小线圈组W102。同样地,将分开360°电角的绕组体 22的W2-1B和W2-3A、W2-3B和W2-5A、W2-5B和W2- 7A连接,制成第3小线圈组W201。同样地,将分开360°电角的绕组 体22的W2-8B和W2-2A、W2-2B和W2-4A、W2-4B和W2 -6A连接,制成第4小线圈组W202。
接着,用过渡线71将W1-7B和W2-1A连接,第1小线圈组 W101和第3小线圈组W201被串联连接。同样地,用过渡线72将 W1-8A和W2-6B连接,第2小线圈组W102和第4小线圈组W202 被串联连接。另外,用过渡线73将W1-6B和W2-7B连接。由此, 可得到从供电侧来看按照第1小线圈组W101、第3小线圈组W201、 第2小线圈组W102、第4小线圈组W202的顺序连接着的W相线圈。 该W相线圈,是把收纳在同一隙槽组内的小线圈组隔开一个地连接而 构成的。
这样构成的W相线圈中,把绕组体22的导体线直接作为过渡线 71、72使用,第1小线圈组W101和第3小线圈组W201串联连接, 第2小线圈组W102和第4小线圈组W202串联连接。
另外,V相线圈也与上述的W相线圈同样地构成。U相线圈与上 述实施方式2同样地构成。然后,如图24所示,U相线圈的U2-2A、 V相线圈的V2-8A和W相线圈的W2-8A,由中性点过渡线74连 接。由此,可以得到由整节距缠绕的分布缠绕三相交流绕组构成的电 枢绕组20B。该三相交流绕组,是把分别由16个绕组体22串联连接 着的U相线圈、V相线圈和W相线圈Y状接线而构成的。
采用该接线的电枢绕组20B的旋转电机中,小线圈组(环绕线圈) 的末端在圆周方向汇集,能够进一步实现小型化。
另外,该实施方式3中,也同样地,构成各相线圈的小线圈组, 分别是把在圆周方向分开360°电角排列着的4个绕组体22按圆周方 向的排列顺序串联连接而构成的,所以,能够缩短连接绕组体22间的 过渡部的长度,可实现小型化。
另外,相线圈是把4个小线圈组串联连接而构成的。这时,由于 把收纳在同一隙槽组内的2个小线圈组每隔一个地连接,所以,能够 减小隙槽13内的导体线间产生的电位差。结果,能够减薄隙槽13内 的导体线间的绝缘材料的厚度、例如减薄覆盖导体线的绝缘覆盖膜的 厚度,因此,能够相应地加大导体线的导体部的截面面积,加大占空 率,期待高效率化和提高散热性。
实施方式4
图2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绕组的U相线 圈的接线图。图2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绕 组的U相线圈的示意图。
该实施方式4中,第1小线圈组U101、第2小线圈组U102、第 3小线圈组U201和第4小线圈组U202,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地构 成。然后,用过渡线71,将插入在分开(π-π/6)电角的隙槽13 内的绕组体22的U1-7B和U2-1A连接,第1小线圈组U101和第 3小线圈组U201被串联连接。同样地,用过渡线72,将插入在分开 (π/6)电角的隙槽13内的绕组体22的U1-2A和U2-2A连接, 第2小线圈组U102和第4小线圈组U202被串联连接。
并且,U1-1A和U1-8B由过渡线73连接。U2-7B和U2-8B 由过渡线73连接。由此,制成将8个绕组体22串联连接着的2个副 线圈并联连接而构成的U相线圈。该U相线圈的并联连接着的各副线 圈中,收纳在同一隙槽组内的2个小线圈组,从供电侧看,连接在相 同顺序的位置。即,收纳在同一隙槽组内的第1小线圈组U101和第2 小线圈组U102被连接成位于从并联连接着的各副线圈的供电侧起第 1个位置。同样地,收纳在同一隙槽组内的第3小线圈组U201和第4 小线圈组U202被连接成位于从并联连接着的各副线圈的供电侧起第 2个位置。
另外,V相线圈和W相线圈,与U相线圈同样地构成。U相线 圈、V相线圈和W相线圈Y形接线,从而可以得到由整节距缠绕的 分布缠绕三相交流绕组构成的电枢绕组。
该实施方式4中,也同样地,构成各相线圈的小线圈组(环绕线 圈),分别是把在圆周方向分开360°电角排列着的4个绕组体22按圆 周方向的排列顺序串联连接而构成的,所以,能够缩短连接绕组体22 间的过渡部的长度,实现小型化。
另外,相线圈是把2个副线圈并联连接而构成的。该2个副线圈, 是把收纳在一个隙槽组内的1个小线圈组和收纳在另一个隙槽组内的 一个小线圈组串联连接而构成的。这时,在并联连接着的各副线圈中, 收纳在同一隙槽组内的2个小线圈组连接成,从供电侧看,位于相同 顺序的位置,所以,能够减小隙槽13内的导体线间产生的电位差。结 果,能够减薄隙槽13内的导体线间的绝缘材料的厚度、例如覆盖导体 线的绝缘覆盖膜的厚度,因此,能够相应地加大导体线的导体部的截 面面积,加大占空率,期待高效率化和提高散热性。
另外,可以确认,本实施方式4中,能将隙槽13内的导体线间的 电位差,抑制到最大为相间电压的46.9%。该电位差,通过算出绕组 体22的一匝中产生的电压下降,用全部的隙槽13,计算并比较收纳 在同一隙槽13内的导体线产生的电位差,采用最大的电位差。
实施方式5
图2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绕组的U 相线圈的示意图。
该实施方式5中,设每极每相的隙槽数q为3,极数p为8,隙 槽数s为72,收纳在一个隙槽13内的绕组体22的个数为2。因此, 每1相的小线圈组数(2×q)是6,构成各小线圈组的串联连接着的绕 组体22的个数(p/2)是4。绕组体22,是把导体线缠绕在位于在圆 周方向上连续的9个齿的两侧的一对隙槽内、即缠绕在分开1磁极间 距的一对隙槽内而构成的。
第1小线圈组U101和第2小线圈组U102,分别是把收纳在同一 隙槽组内的4个绕组体22串联连接而构成的、并在电枢铁心上沿圆周 方向缠绕约一周(机械角360°)的环绕线圈。第3小线圈组U201和 第4小线圈组U202,分别是把收纳在与收纳着第1线圈组U101及第 2小线圈组U202的隙槽组的圆周方向一侧相邻的隙槽组内的4个绕组 体22串联连接而构成的、并在电枢铁心上沿圆周方向缠绕约一周(机 械角360°)的环绕线圈。第5小线圈组U301和第6小线圈组U302, 分别是把收纳在与收纳着第3小线圈组U201及第4小线圈组U202的 隙槽组的圆周方向一侧相邻的隙槽组内的4个绕组体22串联连接而构 成的、并在电枢铁心上沿圆周方向缠绕约一周(机械角360°)的环绕 线圈。
然后,收纳在相互错开(π+π/9)电角的隙槽13内的第1小线圈 组U101、第3小线圈组U201和第5小线圈组U301被串联连接。同 样地,收纳在相互错开(π+π/9)电角的隙槽13内的第2小线圈组 U102、第4小线圈组U202和第6小线圈组U302被串联连接。
并且,将第1小线圈组U101、第3小线圈组U201及第5小线圈 组U301串联连接了的副线圈、以及将第2小线圈组U102、第4小线 圈组U202及第6小线圈组U302串联连接了的副线圈,被并联连接。 由此,制成将12个绕组体22串联连接着的2个副线圈并联连接而构 成的U相线圈。在该U相线圈的并联连接着的各副线圈中,收纳在同 一隙槽组内的2个小线圈组,从供电侧看,连接在相同顺序的位置。 即,收纳在同一隙槽组内的第1小线圈组U101和第2小线圈组U102 连接成,位于从并联连接着的各副线圈的供电侧起第1个位置。另外, 收纳在同一隙槽组内的第3小线圈组U201和第4小线圈组U202连接 成,位于从并联连接着的各副线圈的供电侧起第3个位置。另外,收 纳在同一隙槽组内的第5小线圈组U301和第6小线圈组U302连接成, 位于从并联连接着的各副线圈的供电侧起第2个位置。
另外,V相线圈和W相线圈,与U相线圈同样地构成。然后,U 相线圈、V相线圈和W相线圈,呈Y形接线,从而可得到由整节距 缠绕的分布缠绕三相交流绕组构成的电枢绕组。
该实施方式5中,也同样地,构成各相线圈的小线圈组(环绕线 圈),分别是把在圆周方向上分开360°电角排列着的4个绕组体22按 圆周方向的排列顺序串联连接而构成的,所以,能够缩短连接绕组体 22间的过渡部的长度,实现小型化。
另外,相线圈是把2个副线圈并联连接而构成的,该副线圈是把 收纳在各隙槽组内的一个一个小线圈组串联连接而制成的。这时,在 并联连接着的各副线圈中,收纳在同一隙槽组内的2个小线圈组被连 接成,从供电侧看,位于在相同顺序的位置,所以,能够减小隙槽13 内的导体线间产生的电位差。结果,能够减薄隙槽13内的导体线间的 绝缘材料的厚度、例如覆盖导体线的绝缘覆盖膜的厚度,因此,能够 相应地加大导体线的导体部的截面面积,加大占空率,期待高效率化 和提高散热性。
另外,可以确认,本实施方式5中,能够将隙槽13内的导体线间 的电位差,抑制到最大为相间电压的46.9%。该电位差,通过算出绕 组体22的一匝中产生的电压下降,用全部的隙槽13,计算并比较收 纳在相同隙槽13内的导体线产生的电位差,采用最大的电位差。
上述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5中,绕组体22是把没有连接部的连 续的导体线缠绕成螺旋状而构成的,但是,绕组体也可以是例如把由 短导体连接而成的导体线缠绕成螺旋状而构成的。
实施方式6
图2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之旋转电机的半剖视图。图29 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之旋转电机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30 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之旋转电机中所用的电枢的立体图。图31 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之旋转电机中所采用的构成电枢铁心的铁 心块的立体图。图3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之旋转电机中的构成 绕组组件的绕组体的立体图。图3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之旋转 电机中的构成绕组组件的绕组体的俯视图。图34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 方式6之旋转电机中的把构成电枢绕组的绕组体收纳在隙槽内的状态 的示意图。图3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之旋转电机中所用的构成 电枢的电枢绕组的绕组组件的立体图。图36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6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的组装方法的图。图37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 式6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的组装方法的图。图34中,1、2、6、7、8、 12、13,是沿圆周方向依次对隙槽33分配的隙槽编号。
图28和图29中,旋转电机101,备有壳体1、电枢10A和转子5。 壳体1具有有底圆筒状的框架2和闭塞框架2的开口的端板3。电枢 10A以内嵌状态固定在框架2的圆筒部。转子5固定在旋转轴6上并 可旋转地配设在电枢10A的内周侧,旋转轴6通过轴承4可旋转地支 承在框架2的底部和端板3。另外,旋转电机101,除了用电枢10A 代替电枢10这一点以外,其余的构造与上述实施方式1中的旋转电机 100相同。
下面,参照图30至图35,具体说明电枢10A的构造。
电枢10A,如图30所示,备有电枢铁心30和装在电枢铁心30 上的电枢绕组40。这里,为了便于说明,设极数p为10,电枢铁心 30的隙槽数s为60个,电枢绕组40是三相绕组。即,每极每相的隙 槽数q是2。
铁心块31是将圆环状的电枢铁心30沿圆周方向等分分割了30 份后的构造,如图31所示,是将预定数目的电磁钢板叠置成一体而制 成的,铁心块31备有圆弧形断面的芯背部31a和从芯背部31a的内周 壁面朝径方向内方伸出的齿31b。电枢铁心30呈圆环状,是将齿31b 朝着径方向内方、使芯背部31a的圆周方向的侧面相互贴合、将30 个铁心块31沿圆周方向排列并一体化而构成的。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 齿31b之间形成的隙槽33,向内周侧开口,并沿圆周方向以等角间距 排列着。齿31b形成为圆周方向宽度朝着径方向内方渐渐变窄的尖状, 隙槽33的、垂直于电枢铁心30轴心的断面,是长方形。
绕组体42,如图32和图33所示,例如是把用釉质树脂绝缘覆盖 且没有连接部的连续的铜线、铝线等构成的直径d的圆形断面导体线 39、缠绕成后述δ字形的线圈形状而制成的。另外,绕组体22,也可 以用长方形断面的导体线代替圆形断面的导体线39。
绕组体42,是把导体线39缠绕成由第1直线部39a、第1线圈端 部39e、第2直线部39b、第2线圈端部39f、第3直线部39c、第3 线圈端部39g和第4直线部39d构成的δ字形线圈形状而制成的。该 绕组体42,如图34所示,插入在相互分开6隙槽角度间隔(一个磁 极间距)的3个隙槽33内。即,把第1直线部39a插入第1个隙槽 33,把第2及第4直线部33b、33d插入第7个隙槽33,把第3直线 部39c插入第13个隙槽33,从而绕组体42被装在了电枢铁心30上。
第1、第2及第3线圈端部39e、39f、39g,分别备有在径方向变 位d的曲柄部。由此,第1、第2、第3及第4直线部39a、39b、39c、 39d,将隙槽33内的径方向位置从外径侧变位到内径侧,同时插入到 相互分开6隙槽角度间隔(一个磁极间距)的3个隙槽33内。而且, 从插入到第1个隙槽33内的最外径位置的第1直线部39a,向电枢铁 心30的一端侧伸出的导体线39的缠绕始端,成为绕组端39h。从插 入到第7个隙槽33内的最内径位置的第4直线部49d,向电枢铁心30 的一端侧伸出的导体线39的缠绕终端,成为绕组端39i。这些绕组端 39h、39i,与其它的绕组体42、供电部、中性点等连接。
把这样构成的绕组体42以一个隙槽间距沿圆周方向配设60个, 如图35所示,构成绕组组件41。这样构成的绕组组件41中,4根第 1、第2、第3和第4直线部49a、39b、39c、39d的列,以大致等角 间距沿圆周方向排列着60列。
组装电枢10A时,首先,30个铁心块31,如图36所示地,以大 致等角间距沿圆周方向排列,以使各齿31b位于绕组组件41的相邻的 第1、第2、第3和第4直线部39a、39b、39c、39d的列间的径方向 外方。接着,使沿圆周方向排列的铁心块31同时地朝径方向内方移动。 由此,铁心块31的各个齿31b,分别插入相邻的第1、第2、第3和 第4直线部39a、39b、39c、39d的列间。
然后,相邻铁心块31的圆周方向的侧面相互贴接,阻止了铁心块 31朝径方向内方的移动,如图37所示,绕组组件41被安装在了电枢 铁心30上。在各隙槽33内,4个第1、第2、第3和第4直线部39a、 39b、39c、39d,在径方向排成一列地被收纳。然后,对绕组组件41 的绕组端29h、22i,实施后述预定的接线处理,构成电枢绕组40。由 此,制成电枢10A。
下面,参照图38至图41,说明电枢绕组40的接线方法。图38 是从轴方向另一端侧看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 的端面图。图3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绕组的U 相线圈的接线图。图4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之旋转电机中的电 枢绕组的U相线圈的示意图。图4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之旋 转电机中的电枢绕组的供电部周围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图38中,1、7、 13…、55,是沿圆周方向依次对隙槽33分配的隙槽编号。
首先,图38中,U1-1a、U1-2a…、U1-10a和U1-1b、U1 -2b…、U1-10b,是装在隙槽编号(1+6n)(n是包含0的自然数) 的隙槽33组的、构成U1相的绕组体42的绕组端42h、42i。U2-1a、 U2-2a…、U2-10a和U2-1b、U2-2b…、U2-10b,是装在隙槽 编号(2+6n)的隙槽13组的、构成U2相的绕组体42的绕组端42h、 42i。
另外,绕组体42装在隙槽编号(3+6n)的隙槽组内,构成V1 相。绕组体42装在隙槽编号(4+6n)的隙槽组内,构成V2相。绕 组体42装在隙槽编号(5+6n)的隙槽组内,构成W1相。绕组体42 装在隙槽编号(6+6n)的隙槽组内,构成W2相。这里,为了便于说 明,只示出了V1-1a、V1-1b(构成V1相的绕组体42的绕组端)、 V2-1a、V2-1b(构成V2相的绕组体42的绕组端)、W1-1a、W1 -1b(构成W1相的绕组体42的绕组端)、W2-1a、W2-1b(构成 W2相的绕组体42的绕组端)。
下面,参照图39,说明构成U相线圈的第1至第4小线圈组U101、 U102、U201、U202的接线方法。另外,V相线圈、W相线圈也与U 相线圈同样地接线,其说明从略。
用焊接等方式,将分开360°电角的绕组体42的U1-1b和U1- 3a、U1-3b和U1-5a、U1-5b和U1-7a、U1-7b和U1-9a连接, 制成第1小线圈组U101。同样地,用焊接等方式,将分开360°电角 的绕组体42的U1-2b和U1-4a、U1-4b和U1-6a、U1-6b和 U1-8a、U1-8b和U1-10a连接,制成第2小线圈组U102。另外, 用过渡线U71,将插入到分开π电角的隙槽33内的绕组体42的U1 -9b、U1-10b连接,制成将第1小线圈组101和第2小线圈组102 串联连接而构成的U1相线圈。
同样地,用焊接等方式,将分开360°电角的绕组体42的U2-1b 和U2-3a、U2-3b和U2-5a、U2-5b和U2-7a、U2-7b和U2 -9a连接,制成第3小线圈组U201。同样地,用焊接等方式,将分 开360°电角的绕组体42的U2-2b和U2-4a、U2-4b和U2-6a、 U2-6b和U2-8a、U2-8b和U2-10a连接,制成第4小线圈组U202。 另外,用过渡线72,将插入到分开π电角的隙槽33内的绕组体42的 U2-1a、U2-2a连接,制成将第3小线圈组201和第4小线圈组202 串联连接而构成的U2相线圈。
这样构成的第1、第2、第3和第4小线圈组U101、U102、U201、 U202,分别是沿圆周方向在电枢铁心30上缠绕约一周(360°机械角) 的环绕线圈。
使U2相线圈的U2-10b延伸,与插入在分开(π-π/6)电角的 隙槽33内的绕组体42的U1-2a连接,制成将U1相线圈和U2相线 圈串联连接而构成的U相线圈。另外,通过使U相线圈的末端即U1 -1a为供电部、使U相线圈的末端即U2-9b为中性点,如图40所 示,可得到从供电部朝着中性点、依次将第1小线圈组101、第2小 线圈组102、第3小线圈组201、第4小线圈组202串联连接的U相 线圈。
另外,图40中,U1-1、U1-2…、U1-10,是装在隙槽编号(1 +6n)的隙槽组的绕组体42。U1-1,与绕组端42h插入在第1隙槽 33内的绕组体42对应;U1-2,与绕组端42h插入在第7隙槽33内 的绕组体42对应;U1-10,与绕组端42h插入在第55隙槽33内的 绕组体42对应。U2-1、U2-2…、U2-10,是装在隙槽编号(2+ 6n)的隙槽组的绕组体42。U2-1,与绕组端42h插入在第2隙槽33 内的绕组体42对应;U2-2,与绕组端42h插入在第8隙槽33内的 绕组体42对应;U2-10,与绕组端42h插入在第56隙槽33内的绕 组体42对应。
这样接线的电枢绕组40中,如图41所示,过渡线U71、V71、 W71,相互电绝缘,并排列成在线圈端的内周侧沿圆周方向延伸。过 渡线U72、V72、W72,相互电绝缘,并排列成在线圈端的外周侧沿 圆周方向延伸。另外,是使构成U2-10b的导体线延伸而与U1-2a 连接,但是,也可以用过渡线将U1-2a、U2-10b连接。
这里,U相线圈、V相线圈和W层线圈,是3个小线圈组收纳在 一个隙槽33内的多层缠绕的绕组构造。而且,如图41所示,U2-9b、 V2-9b、W2-9b由中性点过渡线74连接,可得到将U相线圈、V 相线圈和W层线圈Y形接线而构成的电枢绕组40。电枢绕组40,是 整节距缠绕的分布缠绕三相交流线圈。因此,旋转电机100A,是10 极、60隙槽的内转子型的三相马达。另外,旋转电机100A中,每极 每相的隙槽数q是2,极数p是10,收纳在一个隙槽33内的绕组体 42的个数是3,每一相的小线圈组数(2×q)是4,构成各小线圈组的 串联连接的绕组体22的数目(p/2)是5。
该实施方式6中,构成各相线圈的小线圈组,分别是把在圆周方 向分开360°电角排列的5个绕组体42按圆周方向的排列顺序串联连 接而构成的,所以,能够缩短连接绕组体42之间的过渡部的长度。因 此,电枢绕组40的线圈端不会朝轴方向扩大,能够实现小型化。另外, 由于连接绕组体42间的过渡部长度缩短,所以,构成电枢绕组40的 各相线圈的电阻降低,可实现高效率化。
另外,相线圈是将4个小线圈组串联连接而构成的。这时,由于 将收纳在同一隙槽组内的2个小线圈组连续地连接,所以,能够减小 隙槽33内的导体线间产生的电位差。即,如图40中箭头所示,绕组 体U1-1、U1-2插入在同一隙槽33内,绕组体U2-10、U2-9 插入在同一隙槽33内,隙槽33内的导体线间产生的电位差虽然最大, 但该电位差可被抑制到相电压的约一半。
另外,由于小线圈组相互间由过渡线U71、U72、V71、V72、 W71、W72连接,所以,只要变更构成过渡线U71、U72、V71、V72、 W71、W72的导体板的形状、位置,就能改变小线圈组的接线,因此 能够容易地应对电枢绕组40的设计变更。
实施方式7
图4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绕组的U相线 圈的接线图。图4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绕 组的U相线圈的示意图。
图42和图43中,用焊接等方式,将分开360°电角的绕组体42 的U1-1b和U1-3a、U1-3b和U1-5a、U1-5b和U1-7a、U1 -7b和U1-9a连接,制成第1小线圈组U101。同样地,用焊接等方 式,将分开360°电角的绕组体42的U1-6b和U1-8a、U1-8b和 U1-10a、U1-10b和U1-2a、U1-2b和U1-4a连接,制成第2小 线圈组U102。另外,用过渡线71,将插入到分开5π电角的隙槽33 内的绕组体的U1-9b、U1-4b连接,制成将第1小线圈组101和第 2小线圈组102串联连接而构成的U1相线圈。
同样地,用焊接等方式,将分开360°电角的绕组体42的U2-1b 和U2-3a、U2-3b和U2-5a、U2-5b和U2-7a、U2-7b和U2 -9a连接,制成第3小线圈组U201。同样地,用焊接等方式,将分 开360°电角的绕组体42的U2-6b和U2-8a、U2-8b和U2-10a、 U2-10b和U2-2a、U2-2b和U2-4a连接,制成第4小线圈组U202。 另外,用过渡线72,将插入在分开5π电角的隙槽33内的绕组体的 U2-6a、U2-1a连接,制成将第3小线圈组201和第4小线圈组202 串联连接而构成的U2相线圈。
这样构成的第1、第2、第3和第4小线圈组U101、U102、U201、 U202,分别是沿圆周方向在电枢铁心30上缠绕约一周(360°机械角) 的环绕线圈。
使U2相线圈的U2-4b延伸,与插入在分开(2π-π/6)电角的 隙槽33内的绕组体42的U1-6a连接,制成将U1相线圈和U2相线 圈串联连接而构成的U相线圈。另外,通过使U相线圈的末端即U1 -1a为供电部、使U相线圈的末端即U2-9b为中性点,如图43所 示,可得到从供电部朝着中性点、依次将第1小线圈组101、第2小 线圈组102、第4小线圈组202、第3小线圈组201串联连接而成的U 相线圈。
另外,V相线圈、W相线圈,也与U相线圈同样地制作。其它的 构造与上述实施方式6相同。
该实施方式7中,构成各相线圈的小线圈组,分别是把在圆周方 向分开360°电角排列的5个绕组体42按圆周方向的排列顺序串联连 接而构成的。另外,相线圈是把4个小线圈组串联连接而构成的,并 且收纳在同一隙槽组内的2个小线圈组连续地连接着。另外,小线圈 组相互间由过渡线连接。因此,该实施方式7,也能得到与上述实施 方式6同样的效果。
该实施方式7中,第2小线圈组U102是把5个绕组体按照U1- 4、U1-2、U1-10、U1-8、U1-6的顺序串联连接而构成的,第4 小线圈组U202是把5个绕组体按照U2-4、U2-2、U2-10、U2-8、 U2-6的顺序串联连接而构成的。因此,如图43中的箭头所示,绕组 体U1-1、U1-10和绕组体U2-10、U2-9插入在同一隙槽33内, 虽然隙槽33内的导体线间产生的电位差为最大,但是该电位差相比上 述实施方式6中的最大电位差减小。
这样,通过改变构成小线圈组的绕组体的连接顺序,能够将隙槽 33内的导体线间产生的最大电位差抑制得很小。这时,由于小线圈组 间的接线是采用过渡线,所以,即使小线圈组间的接线距离变长,也 能容易地接线。
实施方式8
图4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绕组的U相线 圈的接线图。图4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绕 组的U相线圈的示意图。
图44和图45中,用焊接等方式,将分开360°电角的绕组体42 的U1-1b和U1-3a、U1-3b和U1-5a、U1-5b和U1-7a、U1 -7b和U1-9a连接,制成第1小线圈组U101。同样地,用焊接等方 式,将分开360°电角的绕组体42的U1-2b和U1-4a、U1-4b和 U1-6a、U1-6b和U1-8a、U1-8b和U1-10a连接,制成第2小 线圈组U102。
同样地,用焊接等方式,将分开360°电角的绕组体42的U2-2b 和U2-4a、U2-4b和U2-6a、U2-6b和U2-8a、U2-8b和U2 -10a连接,制成第3小线圈组U201。同样地,用焊接等方式,将分 开360°电角的绕组体42的U2-1b和U2-3a、U2-3b和U2-5a、 U2-5b和U2-7a、U2-7b和U2-9a连接,制成第4小线圈组U202。
这样构成的第1、第2、第3和第4小线圈组U101、U102、U201、 U202,分别是沿圆周方向在电枢铁心30上缠绕约一周(360°机械角) 的环绕线圈。
用过渡线71,将插入到分开(π+π/6)电角的隙槽33内的绕组 体42的U1-9b、U2-1a连接,制成将第1小线圈组101和第4小线 圈组202串联连接而构成的副线圈。另外,用过渡线72,将插入到分 开(π-π/6)电角的隙槽33内的绕组体42的U1-2a、U2-10b连接, 制成将第2小线圈组102和第3小线圈组201串联连接而构成的副线 圈。
并且,U1-1a和U1-10b由过渡线73连接。U2-2a和U1-9b 由过渡线73连接。由此,制成把10个绕组体42串联连接了的2个副 线圈并联连接而成的U相线圈。而且,U1-1a和U1-10b的连接部, 成为供电部。U2-2a和U1-9b的连接部,成为中性点。
该U相线圈的并联连接着的各副线圈中,收纳在同一隙槽组内的 2个小线圈组,从供电侧看,连接在相同顺序的位置。即,收纳在同 一隙槽组内的第1小线圈组101和第2小线圈组102分别连接成,位 于从各副线圈的供电部起第1个位置。另外,收纳在同一隙槽组内的 第3小线圈组201和第4小线圈组202分别连接成,位于从各副线圈 的供电部起第2个位置。
另外,V相线圈、W相线圈也与U相线圈同样地构成。其它的构 造与上述实施方式6相同。
实施方式8中,也同样地,构成各相线圈的小线圈组,分别是把 在圆周方向分开360°电角排列的5个绕组体42按圆周方向的排列顺 序串联连接而构成的,所以,能够缩短连接在绕组体42间的过渡部的 长度,实现小型化。
另外,相线圈是将2个副线圈并联连接而构成的,该2个副线圈 是将收纳在各隙槽组内的小线圈组一个一个地串联连接而制成的。这 时,在并联连接着的各副线圈中,收纳在同一隙槽内的2个小线圈组 连接成,从供电侧看,位于相同顺序的位置,所以,能够减小隙槽33 内的导体线间产生的电位差。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6至8中,绕组体是把导体线缠绕成δ字形 的线圈形状而制成的,但是,绕组体也可以是将导体线连续地缠绕多 次、形成为δ字形的线圈形状而制成的。
实施方式9
图4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之旋转电机中所用的电枢的立体 图。图4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之旋转电机中所用的构成电枢绕 组的绕组体的立体图。图4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之旋转电机中 的电枢绕组的接线部的俯视图。图4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之旋转电 机中的电枢绕组的U相线圈的接线图。图5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 式9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绕组的U相线圈的示意图。
图46中,电枢10B备有电枢铁心30和装在电枢铁心30上的电 枢绕组50。这里,为了便于说明,设极数p为10,电枢铁心30的隙 槽数s为60个,电枢绕组50是三相绕组。即,每极每相的隙槽数q 是2。
环绕线圈52,如图47所示,是把例如由被釉质树脂绝缘包裹且 没有连接部的连续的铜线、铝线等构成的直径d的圆形断面的导体线 39、波状缠绕地在电枢铁心30上缠绕约一周而制成的。另外,环绕线 圈52,也可以采用长方形断面的导体线代替圆形断面的导体线39。
环绕线圈52,备有直线部52a和线圈端部52b。直线部52a,沿 圆周方向以6个隙槽角度间隔(一个磁极间距)排列着10个。线圈端 部52b,将相邻的直线部52a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相互之间与另一端 部相互之间在圆周方向交替地连接。线圈端部52b,分别备有在径方 向变位d的曲柄部。由此,10根直线部52a,将其径方向位置交替地 改变为内径侧和外径侧,沿圆周方向排列着。环绕线圈52的缠绕始端 是始端52c,缠绕末端是终端52d。
而且,将该环绕线圈52沿圆周方向以一个隙槽间距排列12个, 制成环绕线圈组,把该环绕线圈组沿径方向排列2层,制成绕组组件 51。这样制成的绕组组件51中,在径方向排成一列的4个直线部52a 的列,以1个隙槽间距沿圆周方向排列了60列。
组装电枢10B时,30个铁心块31以大致等角间距沿圆周方向排 列,以使各个齿31b分别位于绕组组件51的相邻的直线部52a的行间 的径方向外方。接着,使排列在圆周方向的铁心块31同时地向径方向 内方移动。这样,铁心块31的各个齿31b,分别插入到相邻的直线部 52a的行间。然后,相邻的铁心块31的圆周方向的侧面相互贴接,阻 止了铁心块31朝径方向内方的移动,由此,绕组组件51被安装在了 电枢铁心30上。然后,对构成绕组组件51的环绕线圈52的始端52c 和终端52d,实施后述的接线处理,从而构成电枢绕组50。由此,制 成电枢10B。
下面,参照图48和图49,说明绕组组件51的接线方法。绕组组 件51,是织入24个环绕线圈52而制成的。24根环绕线圈52的端部、 即48根始端52c及终端52d,如图48所示,汇集在圆周方向的2磁 极间距的范围内。
这里,为了说明接线方法,方便起见用5位字符列表示各环绕线 圈52的始端52c和终端52d。字符列中的第1个数字,表示与始端52c 及终端52d相连的直线部52a在隙槽33内的径方向位置。即,使与始 端52c及终端52d相连的直线部52a收纳在从隙槽33内的外径侧起第 1和第2个位置的情况为“1”,收纳在从隙槽33内的外径侧起第3和 第4个位置的情况为“2”。字符列中的第2个字符,表示环绕线圈52 所属的相。字符列中的第3个数字,表示收纳着环绕线圈52的隙槽组, 设第1隙槽组为“1”,设第2隙槽组为“2”。字符列中的第4个数字为, 在前3个字符列相同的环绕线圈52的组中,设与供电侧相连的环绕线 圈52的始端52c及终端52d为“1”,设与供电侧相反侧相连的环绕线 圈52的始端52c及终端52d为“2”。字符列中的第5个文字,设环绕 线圈52的始端52c为“a”,设终端52d为“b”。
首先,用焊接等方式,将1U11b和2U11a连接,制成将2个环绕 线圈52串联连接而成的2匝的第1小线圈组U101。用焊接等方式, 将2U12a和1U12b连接,制成将2个环绕线圈52串联连接而成的2 匝的第2小线圈组U102。接着,用过渡线71,将2U11b和2U12b连 接,制成将第1及第2小线圈组U101、U102串联连接而构成的U1 相线圈。
接着,用焊接等方式,将2U22a和1U22b连接,制成将2个环绕 线圈52串联连接而成的2匝的第3小线圈组U201。用焊接等方式, 将1U21b和2U21a连接,制成将2个环绕线圈52串联连接而成的2 匝的第4小线圈组U202。接着,用过渡线U72,将1U22a和1U21a 连接,制成将第3及第4小线圈组U201、U202串联连接而构成的U2 相线圈。
接着,将1U12a和2U22b连接,制成将U1相线圈和U2相线圈 串联连接而构成的U相线圈。然后,通过使U相线圈的末端1U11a 为供电部、使U相线圈的末端2U21b为中性点,如图50所示,可得 到从供电部朝着中性点、按照第1小线圈组U101、第2小线圈组U102、 第3小线圈组U201、第4小线圈组U202的顺序串联连接的U相线圈。
另外,V相线圈和W相线圈,与U相线圈同样地构成。将U相 线圈、V相线圈和W相线圈Y形接线,得到由整节距缠绕的分布缠 绕三相交流绕组构成的电枢绕组50。
该实施方式9中,也同样地,相线圈是把4个第1至第4小线圈 组U101、U102、U201、U202串联连接而构成的,将收纳在同一隙槽 组内的小线圈组连续地连接,所以,可将隙槽33内的导体线间产生的 电位差,抑制为相电压的约一半。
该实施方式9中,是将收纳在同一隙槽内的小线圈组连续地连接, 但是,也可以将收纳在同一隙槽组内的小线圈组每隔一个地连接。即, 按照第1小线圈组U101、第3小线圈组U201、第2小线圈组U102、 第4小线圈组U202的顺序串联连接而构成相线图。
实施方式10
图5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0之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绕组的U 相线圈的示意图。
该实施方式10中,第1小线圈组U101、第2小线圈组U102、第 3小线圈组U201和第4小线圈组U202,与上述实施方式9同样地构 成。然后,用过渡线71连接2U11b和1U22a,制成由第1小线圈组 U101和第3小线圈U201串联连接着的副线圈。同样地,用过渡线72 连接2U12b和1U21a,制成第2小线圈组U102和第4小线圈U202 串联连接着的副线圈。
并且,1U11a和1U12a由过渡线73连接,2U22b和2U21b由过 渡线73连接。由此,如图51所示,制成把由4个环绕线圈52串联连 接的2个副线圈并联连接而构成的U相线圈。该U相线圈的并联连接 的各副线圈中,收纳在同一隙槽组内的2个小线圈组,从供电侧看, 连接在相同顺序的位置。即,收纳在同一隙槽组内的第1小线圈组 U101和第2小线圈U102连接成,位于从并联连接着的各副线圈的供 电侧起第1个位置。同样地,收纳在同一隙槽组内的第3小线圈组U201 和第4小线圈U202连接成,位于从并联连接着的各副线圈供电侧起 第2个位置。
另外,V相线圈和W相线圈,与U相线圈同样地构成。将U相 线圈、V相线圈和W相线圈Y形接线,得到由整节距缠绕的分布缠 绕三相交流绕组构成的电枢绕组。
该实施方式10中,也同样地,相线圈是将2个副线圈并联连接而 构成的,该副线圈是将收纳在一方的隙槽组内的一个小线圈组和收纳 在另一方的隙槽组内的一个小线圈组串联连接而制成的。这时,在并 联连接着的各副线圈中,收纳在同一隙槽组内的2个小线圈组连接成, 从供电侧看,位于相同顺序的位置,所以,能够减小隙槽13内的导体 线间产生的电位差。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9、10中,是4个环绕线圈收纳在同一隙槽 组中,但是,收纳在同一隙槽组内的环绕线圈的数目并不限定于4个, 只要是(2×m)(m是2以上的自然数)个即可。而且,小线圈组,只 要是将由沿径方向在隙槽内排成一列的(2×m)根导体线中的沿径方 向相邻的导体线构成的2个环绕线圈串联连接而构成即可。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9、10中,隙槽是以每极每相2个的比例形 成的,但是,隙槽也可以是以每极每相3个以上的比例形成。
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内转子型的电动机,但将本发 明用于外转子型的电动机也能得到同样的效果。
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本申请用于电动机的情形, 但是,将本申请用于发电机也能得到同样的效果。
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是采用被绝缘覆盖的导体线来制作绕 组体,但是,也可以对用未被绝缘覆盖的导体线制成的绕组体来实施 绝缘覆盖处理。

旋转电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旋转电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旋转电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旋转电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旋转电机.pdf(5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旋转电机,对构成各相线圈的线圈的接线进行了改进,能抑制隙槽内的导体线间产生的电位差,抑制隙槽内的绝缘材料的厚度的增加,并且能够缩短绕组体间的过渡部的长度,实现高效率化和小型化。构成电枢绕组的U相线圈,备有在圆周方向绕约一周的4个第1至第4小线圈组(U101、U102、U201、U202)。该小线圈组是将收纳在分开360电角的一对隙槽内的绕组体按圆周方向的排列顺序串联连接而形成的。U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发电、变电或配电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