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的设定方法、基站、移动台站以及程序.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4069682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PDF 页数:39 大小:2.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837268.0

申请日:

2009.03.18

公开号:

CN104579611A

公开日:

2015.04.2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4L 5/00申请日:20090318|||公开

IPC分类号:

H04L5/00

主分类号:

H04L5/00

申请人: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发明人:

井上高道; 小柳宪治; 刘乐; 鹿仓义一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08-072581 2008.03.19 JP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58

代理人:

李晓冬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的设定方法、基站、移动台站以及程序。本发明的课题是在移动无线系统中当对每1个移动台站分配一个以上的由在频率轴上连续的资源块构成频率块时,虽然通过增加分配的频率块数量,由调度带来的多分集效果提高,但是由调度信息导致的消耗变大。因此,多分集效果和由于调度信息导致的消耗处于权衡关系。但当在OFDM或SC-FDMA考虑了上述的权衡时,在所有的移动台站中使用了相同且固定的频率块数量。因此,并没有充分地进行考虑了多分集效果和调度消耗之间的权衡的最优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移动无线通信中,根据作为基站设置环境或者与移动台站或移动台站的通信状态相关的信息的系统信息来设定最大频率块数量,基站分配小于等于所述最大频率块数量的资源块,其中,所述最大频率块数量是分配给同一移动台站的所述频率块数量的最大数量。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1.  一种基站,其包括:发送器,其配置成将下行控制信息发送到移动台站,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基于(1)第一上行分配信息和(2)第二上行分配信息中的一者产生,所述第一上行分配信息指示与频率上连续的第一多个子载波对应的第一频率块,所述第二上行分配信息指示与频率上连续的第二多个子载波对应的第二频率块和与在频率上连续的第三多个子载波对应的第三频率块,没有分配到所述移动台站的子载波位于所述第二频率块和所述第三频率块之间;以及接收器,其配置成(1)在基于所述第一上行分配信息产生所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的情况下,接收包括第一参考信号序列的第一参考信号,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序列具有与所述第一频率块的第一带宽对应的第一序列长度,并且(2)在基于所述第二上行分配信息产生所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的情况下,接收包括第二参考信号序列的第二参考信号,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序列具有与第二带宽对应的第二序列长度,所述第二带宽是所述第二频率块的第三带宽和所述第三频率块的第四带宽之和。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第一上行信息被产生具有所述第一频率块的开始资源块的信息和与所述第一多个子载波对应的长度的信息。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第二上行信息被产生具有所述第二频率块的开始资源的信息和所述第三资源块的开始资源的信息。4.  一种移动台站,包括:接收器,其配置成从基站接收下行控制信息,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基于(1)第一上行分配信息和(2)第二上行分配信息中的一者产生,所述第一上行分配信息指示与频率上连续的第一多个子载波对应的第一频率块,所述第二上行分配信息指示与频率上连续的第二多个子载波对应的第二频率块和与在频率上连续的第三多个子载波对应的第三频率块,没有分配到所述移动台站的子载波位于所述第二频率块和所述第三频率块之间;以及发送器,其配置成(1)在基于所述第一上行分配信息产生所接收的下行控制信息的情况下,发送包括第一参考信号序列的第一参考信号,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序列具有与所述第一频率块的第一带宽对应的第一序列长度,并且(2)在基于所述第二上行分配信息产生所接收的下行控制信息的情况下,发送包括第二参考信号序列的第二参考信号,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序列具有与第二带宽对应的第二序列长度,所述第二带宽是所述第二频率块的第三带宽和所述第三频率块的第四带宽之和。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台站,其中,所述第一上行信息被产生具有所述第一频率块的开始资源块的信息和与所述第一多个子载波对应的长度的信息。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台站,其中,所述第二上行信息被产生具有所述第二频率块的开始资源的信息和所述第三资源块的开始资源的信息。7.  一种通过基站进行的通信方法,包括:通过所述基站将下行控制信息发送到移动台站,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基于(1)第一上行分配信息和(2)第二上行分配信息中的一者产生,所述第一上行分配信息指示与在频率上连续的第一多个子载波对应的第一频率块,所述第二上行分配信息指示与在频率上连续的第二多个子载波对应的第二频率块和与在频率上连续的第三多个子载波对应的第三频率块,没有分配到所述移动台站的子载波位于所述第二频率块和所述第三频率块之间;以及通过所述基站(1)在基于所述第一上行分配信息产生所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的情况下,接收包括第一参考信号序列的第一参考信号,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序列具有与所述第一频率块的第一带宽对应的第一序列长度并且(2)在基于所述第二上行分配信息产生所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的情况下,接收包括第二参考信号序列的第二参考信号,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序列具有与第二带宽对应的第二序列长度,所述第二带宽是所述第二频率块的第三带宽和所述第三频率块的第四带宽之和。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上行信息被产生 具有所述第一频率块的开始资源块的信息和与所述第一多个子载波对应的长度的信息。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所述第二上行信息被产生具有所述第二频率块的开始资源的信息和所述第三资源块的开始资源的信息。10.  一种通过移动台站进行的通信方法,包括:通过所述移动台站从基站接收下行控制信息,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基于(1)第一上行分配信息和(2)第二上行分配信息中的一者产生,所述第一上行分配信息指示与在频率上连续的第一多个子载波对应的第一频率块,所述第二上行分配信息指示与在频率上连续的第二多个子载波对应的第二频率块和与在频率上连续的第三多个子载波对应的第三频率块,没有分配到所述移动台站的子载波位于所述第二频率块和所述第三频率块之间;以及通过所述移动台站(1)在基于所述第一上行分配信息产生所接收的下行控制信息的情况下,发送包括第一参考信号序列的第一参考信号,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序列具有与所述第一频率块的第一带宽对应的第一序列长度,并且(2)在基于所述第二上行分配信息产生所接收的下行控制信息的情况下,发送包括第二参考信号序列的第二参考信号,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序列具有与第二带宽对应的第二序列长度,所述第二带宽是所述第二频率块的第三带宽和所述第三频率块的第四带宽之和。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上行信息被产生具有所述第一频率块的开始资源块的信息和与所述第一多个子载波对应的长度的信息。12.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所述第二上行信息被产生具有所述第二频率块的开始资源的信息和所述第三资源块的开始资源的信息。13.  一种包括基站和移动终端的无线通信系统,包括:设定单元,其设定用于所述移动终端的多个频率块,每个所述频率块包括在频率上连续的一个或者多个资源块,每个所述资源块包括在频率上 连续的多个子载波;分配单元,其将所述多个频率块分配到所述移动终端,未分配到所述移动终端的资源块位于所述多个频率块的两个频率块之间;以及控制器,其产生参考信号序列并将所述参考信号序列映射到所述多个频率块,所述参考信号序列的长度对应于所述多个频率块的总带宽。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器基于CAZAC(Constant Amplitude Zero Auto-Correlation,恒包络零自相关)序列产生所述参考信号序列。15.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所述参考信号序列包括用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的解调中的解调参考信号。16.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器包括所述移动终端的无线通信控制部分。17.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所述设定单元包括所述基站的最大频率块数量确定部分。18.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所述设定单元通过设定最大频率块数量设定所述多个频率块,所述最大频率块数量是要分配给同一用户的所述频率块的最大值。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所述设定单元针基于关于所述基站或者所述移动台站的通信环境的信息、影响所述通信环境的信息或者通信能力设定最大频率块数量。20.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所述分配单元对上行链路进行分配。21.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所述分配单元对下行链路进行分配。22.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所述分配单元在基站中包括调度器,所述调度器执行信道独立频率调度。23.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移动终端,包括:通信单元,其使用发送信道在分配到所述移动终端的多个频率块上进行通信,每个所述频率块包括在频率上连续的一个或者多个资源块,每个 所述资源块包括在频率上连续的多个子载波,并且未分配到所述移动终端的资源块位于所述多个频率块的两个频率块之间;以及控制器,其产生参考信号序列并将所述参考信号序列映射到所述多个频率块,所述参考信号序列的长度对应于所述多个频率块的总带宽。24.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控制器基于CAZ24(Constant Amplitude Zero Auto-Correlation,恒包络零自相关)序列产生所述参考信号序列。25.  一种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设定用于移动终端的多个频率块,每个所述频率块包括在频率上连续的一个或者多个资源块,并且每个所述资源块包括在频率上连续的多个子载波;将包括在所述多个频率块中的资源块分配到所述移动终端,未分配到所述移动终端的资源块位于所述多个频率块的两个频率块之间;以及产生参考信号序列并将所述参考信号序列映射到所分配的频率块,所述参考信号序列的长度对应于所述多个频率块的总带宽。26.  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器基于CAZAC(Constant Amplitude Zero Auto-Correlation,恒包络零自相关)序列产生所述参考信号序列。27.  一种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通过使用发送信道在分配到移动终端的多个频率块上进行通信,每个所述频率块包括在频率上连续的一个或者多个资源块,每个所述资源块包括在频率上连续的多个子载波,并且未分配到所述移动终端的资源块位于所述多个频率块的每两者之间;以及控制器,其产生参考信号序列并将所述参考信号序列映射到所述多个频率块,所述参考信号序列的长度对应于所述多个频率块的总带宽。28.  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器基于CAZAC(Constant Amplitude Zero Auto-Correlation,恒包络零自相关)序列产生所述参考信号序列。29.  一种基站,包括设定单元,其设定用于移动终端的多个频率块,每个所述频率块包括在频率上连续的一个或者多个资源块,每个所述资源块包括在频率上连续的多个子载波;分配单元,其将所述多个频率块分配到所述移动终端,未分配到所述移动终端的资源块位于所述多个频率块的两个频率块之间;以及接收器,其接收参考信号序列,所述参考信号序列的长度对应于所述多个频率块的总带宽。30.  一种方法,包括:设定用于移动终端的多个频率块,每个所述频率块包括在频率上连续的一个或者多个资源块,每个所述资源块包括在频率上连续的多个子载波;将所述多个频率块分配到所述移动终端,未分配到所述移动终端的资源块位于所述多个频率块的两个频率块之间;以及接收参考信号序列,所述参考信号序列的长度对应于所述多个频率块的总带宽。

说明书

说明书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的设定方法、基站、移动台站以及程序
本申请是基于申请号为200980107180.0,申请日为2009年03月18日,申请人为日本电气株式会社,题为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的设定方法、基站、移动台站以及程序的发明提出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无线系统,并涉及无线通信的设定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移动无线通信的高速化要求,宽带无线通信变得不可或缺。在宽带移动无线通信中,由于多个延迟路径的影响而发生在频率轴上传输路径质量(也称作信道质量指示符,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CQI)改变的频率选择性衰落。另外,如果考虑基站与多个移动台站(也称作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进行通信的多址接入,则由于移动台站与基站进行通信的环境各不相同,因此各个移动台站的频域的CQI不同。如上所述可知,比较各移动台站的频域的CQI,进行将CQI好的子载波分配给各移动台站的调度,由此系统总处理能力提高。上述的调度被称作依赖于传输路径的频率调度或者频域依赖于信道的调度(Frequency domain channel-dependent scheduling)。
在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中正被促进标准化的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中,作为下行链路接入方式而采用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在LTE的下行链路中,适用上述的依赖于传输路径的频率调度,能够针对1个移动台站分配多个频率块,所述频率块由在1个传输时间间隔(TTI:Transmit Time Interval)内在频率轴上连续的资源块(资源块:由多个子载波构成)构成。图17表示LTE的下行链路中 的频率块分配的例子。在这里,表示在系统频带中在1个TTI内调度4个移动台站的例子。移动台站1(UE1)的频率块数量为3、移动台站2(UE2)的频率块数量为2、移动台站3(UE3)的频率块数量为2、移动台站4(UE4)的频率块数量为1。
另一方面,LTE的上行链路的接入方式采用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 Carrier-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Access:SC-FDMA)(在频域进行子载波映射的发送器结构的情况下,也称作离散傅立叶变换扩展的正交频分多址(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spread-OFDM,DFT-s-OFDM))。在LTE的上行链路中也同样地应用依赖于传输路径的频率调度,然而,为了将峰均功率比(Peak to Average Power Ratio:PAPR)抑制得较小,设定以下限制:在1TTI内对1个移动台站分配连续的资源块。即,频率块数量总是为1个。图18表示LTE的上行链路的频率块分配的例子。与图17同样地是在系统频带中在1TTI内调度4个移动台站的例子。移动台站1~4(UE1~4)的频率块数量总是为1个。
另外,在非专利文献1中,提出作为扩展了SC-FDMA的接入方式采用在1TTI内对1个移动台站允许分配多个频率块的接入方式(以下记作多载波FDMA(MC-FDMA)),由此提高频率调度的多分集(multi diversity)效果,并且提高系统总处理能力。另外,该多载波FDMA(MC-FDMA)是也被称作FDMA-自适应频谱分配(FDMA-Adaptive Spectrum Allocation:FDMA-ASA)的方式。
图19表示SC-FDMA和MC-FDMA的发送器结构的一个例子和频谱构成。SC-FDMA和MC-FDMA的发送器的模块构成相同,并由数据生成部1701、DFT部1702、子载波映射部1703、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逆快速傅里叶变换)部1704、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部1705构成。
首先,在数据生成部1701中生成数据,在DFT部1702中从时域信号变换成频域信号,之后输入到子载波映射部1703中。SC-FDMA和MC-FDMA的不同点在于:当在子载波映射部中映射子载波时的频率块数量的限制。SC-FDMA的频谱必须是连续(频率块数量=1)的,而在MC- FDMA中可能为不连续的频谱(频率块数量>1)。接下来,在IFFT部1704中,从频域信号转换成时域信号,之后附加循环前缀并发送。所谓的附加循环前缀是指如图20所示的那样将数据的后部复制到块的前部。另外,循环前缀是为了有效地执行接收侧的频域均衡而插入的。另外,循环前缀长度优选设定为不超过传输路径的延迟路径的最大延迟时间的长度。
另外,关于OFDM的PAPR,PAPR随着子载波数量变大而增加。然而,当在子载波数量为50左右时PAPR的增加变得非常小,PAPR基本饱和。在能够期待多用户分集(multi-user diversity)效果的宽带传送中,通常子载波数量大于等于50,在该情况下,即使减小频率块数量,也无法期待PAPR的改善。另一方面,在MC-FDMA中,当频率块数量变大时会包含在频率轴上不连续的频谱,因此PAPR变大。因此,在MC-FDMA中,通过将频率块数量抑制得较小,能够期待PAPR的改善。
由于通过增加频率块数量提高分配资源块的自由度,因此由依赖于传输路径的频率调度而带来的多分集效果增加。但是,当增加频率块数量时,可以想到由于资源块分配信息的通知所导致的消耗(overhead)增加。实际上,正在讨论要采用于LTE的下行链路的资源块分配信息通知中的位图(Bit map)方法(适用于频率块数量大的情况的通知方法)(参照非专利文献2、3)的消耗大于用于LTE的上行链路的分配信息通知中的基于树型结构(Tree-based)的方法(适用于频率块数量小的情况下的通知方法)(参照非专利文献4)。
具体来说,当分配100个资源块时,如果利用位图则需要100位的调度信息,但如果利用树型结构则需要log2100(100+1)/2=13位的调度信息(频率块=1的情况)。实际上,在LTE的下行链路中对分配的资源块进行限制,利用上限为37位的调度信息。另外,当将树型结构适用于频率块数量大的情况时,需要的通知位数为频率块数量是1的SC-FDMA的情况的频率块数量倍。具体来说,如果当将在频率块数量=1的情况下利用树型结构时的消耗设为上述的13位,则在频率块数量=2情况下增加为13×2=26位、在频率块数量=4的情况下增加为13×4=52位。
非专利文献1:眞嶋圭吾,三瓶政一、“ダイナミツクスペクトラム制 御を用いた広帯域シンゲルキヤリア伝送方式に関する検討”信学技報RCS2006-233、2007年1月;
非专利文献2:3GPP R1-074208 LG Electronics,“DL LVRB allocation approach 2,”2007年10月;
非专利文献3:3GPP R1-072723 Mitsubishi Electric,“Scheduling Policy and Signaling wayon DL Resource Allocation,”2007年6月;
非专利文献4:3GPP R1-070881NEC Group,NTT DoCoMo“Uplink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E-UTRA,”2007年2月。
发明内容
如上所述,通常,由于通过增加频率块数量,资源块的分配模式变多,因此由于基站向移动台站通知的调度信息而导致的消耗变大。因此,多分集效果和由于调度信息导致的消耗处于权衡关系。图21是与本发明相关的技术的系统图。该技术在所有的移动台站中,利用了相同且固定的频率块数量。因此,并没有充分地进行考虑了多分集效果和调度消耗之间的权衡的最优化。
并且,在接入方式为MC-FDMA的情况下,虽然公知有PAPR依赖于频率块数量,但是在所有的移动台站中使用了相同且固定的频率块数量。因此,并没有设定/更新考虑了PAPR的频率块数量。
根据以上的理由,存在所能达到的总处理能力被限制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考虑了多用户分集效果和由于调度信息而导致的消耗之间的权衡的频率块数量的设定技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定装置,其设定资源块群的数量,所述资源块群由在频率轴上连续的至少1以上的资源块构成。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台站,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定装置,其设定资源块群的数量,所述资源块群由在频率轴上连续的至少1以上的资源块构成。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台站,其特征在于,利用基 站所分配的资源块发送数据信号,基站以资源块群的数量小于等于被设定的数量的方式分配资源块,其中所述资源块群由在频率轴上连续的至少1以上的资源块构成。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定装置,其设定资源块群的数量,所述资源块群由在频率轴上连续的至少1以上的资源块构成。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的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设定资源块群的数量,所述资源块群由在频率轴上连续的至少1以上的资源块构成。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使移动台站执行设定处理,在所述设定处理中,设定资源块群的数量,所述资源块群由在频率轴上连续的至少1以上的资源块构成。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使移动台站执行以下处理:利用基站所分配的资源块发送数据信号,基站以资源块群的数量小于等于被设定的数量的方式分配资源块,其中所述资源块群由在频率轴上连续的至少1以上的资源块构成。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使基站执行设定处理,在所述设定处理中,设定资源块群的数量,所述资源块群由在频率轴上连续的至少1以上的资源块构成。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提高多用户分集效果的同时抑制由于调度信息导致的消耗的增加,由此能够提高系统总处理能力。这是由于,在本发明中,被构成为根据基站(小区)或者移动台站的环境或通信状态来设定适当的频率块数量。
由此,能够减少由小区整体的平均调度信息而导致的消耗。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图;
图2是表示应用了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的主要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应用了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移动台站的主要结构的框图;
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基站以及移动台站的动作流程的图;
图5是表示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最大频率块数量的选择的第1例的示意性的图表;
图6是表示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最大频率块数量的选择的第2例的示意性的图表;
图7的(a)和(b)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图;
图8是表示应用了第2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的主要结构的框图;
图9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基站以及移动台站的动作流程的图;
图10是表示根据第2实施方式的最大频率块数量的选择的第1例的示意性的图表;
图11是表示根据第2实施方式的最大频率块数量的选择的第2例的示意性的图表;
图12是表示应用了第3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的主要结构的框图;
图13是表示应用了第3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移动台站的主要结构的框图;
图14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中的基站以及移动台站的动作流程的图;
图15是表示应用了第4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的主要结构的框图;
图16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中的基站以及移动台站的动作流程的图;
图17是表示LTE下行链路中的资源块的分配示例的图;
图18是表示LTE上行链路中的资源块的分配示例的图;
图19是表示SC-FDMA以及MC-FDMA的发送器结构以及频谱的图;
图20是用于说明附加循环前缀的方法的图;
图21是用于说明与本发明有关的技术的系统的系统图;
图2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中的参考信号中所使用的CAZAC序列的图;
图23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下行链路的控制中的基站以及移动台站的动作流程图;
图24是第3实施方式中的下行链路的控制中的基站以及移动台站的动作流程图。
符号说明
20、80、120 基站
30、130 移动台站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根据基站或者移动台站的通信能力、通信环境以及作为影响通信环境的信息的系统信息来将分配给同一用户的频率块数量设定为适当的数量。即,将最大频率块数量设定为适当的数量,所述最大频率块数量是分配给同一用户的频率块数量的最大数量。通过限定频率块数量,防止由小区整体的平均的调度信息导致的消耗的增加。另外,所谓的频率块是指由1个以上的连续的资源块构成的资源块群。
另外,在将来自DFT-spread-OFDM(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spread-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离散傅立叶变换扩展的正交频分复用)中的发送侧的DFT(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离散傅立叶变换)的输出分配给至少1个以上的所述资源块群的MC-FDMA中,由于随着频率块数量变得越大PAPR也变得越大,因此如果不对频率块数量进行限制,则小区端的移动台站的PAPR增大将成为问题。在本发明中,根据基站或者移动台站的系统信息等,针对每个基站(小区)、针对每个移动台站、或者针对每个移动台站群设定能够允许的最大频率块数量,由此能够避免在小区端的移动台站中PAPR增加的问题。
具体来说,想要提高多用户分集效果的情况下(系统带域宽、或者CQI良好的情况等),将最大的频率块数量设定得大,而在想要抑制消耗的增加的情况下(系统带域窄、或者CQI差的情况等),将最大的频率块 数量设定得小。
接下来,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涉及的关于资源块分配的技术。
(第1实施方式)
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针对每个基站(小区)选择最大频率块数量的结构。
图1是当根据基站(小区)的尺寸切换最大频率块数量时的图。
在该情况下,当小区尺寸小时,由于发送功率有富余,因此能够扩宽发送带宽。在该情况下,由于能够期待高的多分集效果,因此将频率块数量设定得大。另一方面,在小区尺寸大的基站(小区)中,由于发送功率没有富余,因此发送带宽变小。在该情况下,由于无法期待高的多分集效果,因此减小最大频率块数量,来减少由于调度信息而导致的消耗。
图2是表示应用了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的主要结构的框图。在这里,假设基站20覆盖多个移动台站30(UE1、UE2、···)。该基站和移动台站使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多址)方式、或者MC-FDMA方式进行通信。
无线通信控制部201控制与多个移动台站UE间的通信。例如,无线通信控制部201分离从多个移动台站UE接收的多路信号分别输出给上行数据再现部202、上行控制信号再现部203以及上行CQI测量部204,另外,无线通信控制部201将来自下行数据生成部208、下行控制信号生成部209以及下行参考信号生成部210的各种发送信号按照在调度器207中所确定的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结构来进行复用,并发送给多个移动台站。
上行CQI测量部204通过接收来自各移动台站UE的探测(Sounding)参考信号,测量上行链路的CQI,并输出给控制部205以及调度器207。在这里,探测参考信号用于上行链路的CQI测量或链路自适应(1ink adaptation),并且是移动台站向基站发送的参考信号(也称作导频信号)。
从控制部205向最大频率块数量确定部206输入本基站的小区尺寸或小区的系统带宽等表示基站的通信能力的系统信息。最大频率块数量确定 部206参照确定基准存储部211根据被输入的系统信息来确定小区固有的最大频率块数量,并输出给控制部205。另外,存储在确定基准存储部211中的确定基准表既可以出厂时设定,也可以在设置时或设置后适当地设定或更新。
调度器207在考虑在最大频率块数量确定部206中确定的最大频率块数量的基础上,在控制部205的控制下,利用被测量的各移动台站UE的上行链路的CQI,进行依赖于传输路径的频率调度(资源分配)。调度器207将下行数据的调度结果输出给下行数据生成部,并将上行数据的调度结果(调度信息)输出给下行控制生成部209,并且,通过无线通信控制部201发送给各移动台站。
在这里,说明向各移动台站进行的调度结果的发送。通过下行控制信号来通知的调度信息(UL grant,上行调度授权)的资源分配区域由1个或者多个资源指示值(RIV)构成。第n个频率块的资源指示值RIVn表示:开始的资源块RBstart,n)或者开始位置、以及连续的资源块的长度(LCRBs,n)或者连续数量。该资源指示值RIVn例如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被通知给移动台站。NRIV为资源指示值的最大个数、即最大频率块数量,并且该NRIV值作为系统信息的一部而被广播。第n个资源指示值RIVn通过以下的式1来定义。另外,LCRBs,n和RBstart,n也可以作为独立的信息来广播。
(式1)
if

then
RIVn=NRBUL(LCRBs,n-1)+RBSTART,n]]>
else
RIVn=NRBUL(NRBUL-LCRBs,n+1)+(NRBUL-1-RBSTART,n)]]>
其中,是系统整体中的资源块数的量。
另外,NRIV通过被映射到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PBCH)或者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的较高层(higher layer)的控制信号传送。另外,NRIV的初始值 预先被规定成固定的值、或者通过被映射到PBCH或者PDSCH的较高层的控制信号传送。
图3表示应用了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移动台站的主要结构的框图。由于在移动台站30中不进行资源管理,因此按照从基站20接收的下行控制信号来设定收发中使用的资源块。
在图2中,从多路信号中利用下行参考信号通过CQI测量部302测量CQI,并通过下行控制信号再现部303提取调度信息,其中,所述多路信号是通过无线通信控制部301从基站20接收的。控制部304按照基站通知的调度信息,控制上行数据生成部305、上行参考信号生成部306、上行控制信号生成部307以及无线通信控制部301的子载波映射部308。
子载波映射部306按照从基站通过下行控制信号通知的调度信息,进行子载波的映射,并发送数据。
特别是,在MC-FDMA中利用1个或多个频率块数量发送数据的情况下,使用于在PUSCH(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主要发送用户数据)的解调中使用的参考信号(也称作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的CAZAC(Constant Amplitude Zero Auto-Correlation,恒包络零自相关)序列的序列长度并不是与各频率块的带宽匹配,而是与全体频率块的发送带宽匹配。
作为1个例子,假设在子载波数量为200、频率块数量为2、IFFT点数量为512的条件下,进行图22所示的子载波映射并发送。此时,在本例子的情况下,由于各频率块的发送带宽分别为100(图22中的22B和22E),全体频率块的发送带宽为2个频率块的发送带宽,因此在产生与2个频率块的发送带宽匹配的CAZAC序列之后,在DFT部变换成频域信号,然后对发送PUSCH(数据信号)的同一频带进行子载波映射并进行扩展。此时,对不发送PUSCH的频带(图22中的22A、22C、22D、以及22F)插入0。
另外,CAZAC序列是指在时域和频域具有固定振幅并且是非零相位差的自相关值为0的序列。并且是由于在时域中具有固定振幅从而能够将PAPR抑制得较小、由于在频域中也具有固定振幅从而适用于频域中的传 输路径估计的序列。并且,由于具有完美的自相关特性,因此具有适于接收信号的定时检测的优点。
图4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基站以及移动台站的动作的流程。在图4中,用实线的框表示的步骤为基站的动作、用虚线的框表示的步骤为移动台站的动作。
首先,基站的控制部205将本基站的小区尺寸等的系统信息输入到最大频率块确定部206中(步骤401)。
接下来,最大频率块确定部206参照确定基准存储部211,根据系统信息选择基站固有的最大频率块数量(步骤402)。
接下来,移动台站UE的CQI测量部302利用下行参考信号测量下行CQI(步骤403)。
在上行控制信号生成部307中生成描述有在步骤403中所测量的下行CQI的上行控制信号,将该上行控制信号经由无线通信控制部301进行发送,由此向基站通知下行CQI(步骤404)。
基站的控制部205基于在步骤404中被通知的下行CQI,确定上行探测参考信号的频带(步骤405),并通过下行控制信号通知给移动台站(步骤406)。
移动台站的上行参考信号生成部306按照步骤406的通知,发送探测参考信号(步骤407)。
基站的上行CQI测量部204接收在步骤407中发送的探测参考信号,并测量CQI(步骤408)。
接下来,基站的调度器207进行调度,使频率块数量小于等于最大频率块数量确定部206在步骤402中选择的最大频率块数量(步骤409),并通过下行控制信号向移动台站通知调度信息(步骤410)。此时,下行控制信号生成部209利用上述式1生成资源指示值RIVn,并进行通知。
最后,移动台站的无线通信控制部301按照步骤410的通知发送上行数据(步骤411)。此时,产生与全体频率块的发送带宽匹配的CAZAC序列,在DFT部中变换成频域信号之后,将用于数据的解调的参考信号子载波映射到发送数据信号的同一频带。数据信号和参考信号被时分复用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TDM)。
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可以为基站通过映射到物理广播信道(PBCH)或者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的较高层的控制信号向移动台站通知在步骤402中选择的最大频率块数量(NRIv)。如果频率块数量变大,则可以想到包含在下行控制信号中的上行的调度信息(UL grant)也变大。在该情况下,基站向移动台站广播最大频率块数量,基于该最大频率块数量确定下行控制信号的检测范围,由此能够对移动台站查找调度信息的范围施加进行制约。其结果是,能够减少控制信号的检测处理。
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最大频率块数量设定的第1例。在该例子中,与作为影响通信环境的信息的小区尺寸对应地确定最大频率块数量。图5是存储在前面所述的确定基准存储部211中的表的一个例子。关于小区尺寸,数字越大表示尺寸越大(3>2>1)。具体来说,由于小区1以及小区2的小区尺寸为1、即小区尺寸小,因此设定为最大频率块数量=4;由于小区3的小区尺寸为2,因此设定为最大频率块数量=2;由于小区4的小区尺寸为3、即小区尺寸大,因此设定成PAPR问题小的最大频率块数量=1。
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最大频率块数量选择的第2例。在该例子中,根据作为与通信环境相关的信息的基站(小区)的系统带宽来确定最大频率块数量。图6表示前面所述的存储在确定基准存储部211中的表的一个例子。具体来说,小区1以及小区3的系统带宽为50MHz,系统带宽大。因此,设定成最大频率块数量=4,并期待多用户分集效果。小区2的系统带宽为1.25MHz,系统带宽小。因此,无法期待高的多用户分集效果,因此设定成最大频率块数量=1,减少由于调度信息导致的消耗。由于小区4的系统带宽为20MHz,因此考虑多用户分集效果和消耗的权衡,设定成最大频率块数量=2。
另外,用于选择最大频率块数量的信息也可以是上述的小区尺寸或系统带宽之外的信息。例如也可以是:基站的覆盖范围(coverage)、通过下行参考信号测量的传输路径质量信息、下行数据信号的带宽、下行数据信号的多电平调制的电平数等与通信环境有关的信息、编码率等影响通信 环境的信息。另外,上述的小区尺寸通过基站的位置、基站之间的距离、干扰功率等的影响通信环境的信息来确定,因此也可以利用这些信息来选择最大频率块数量。
在第1实施方式中,根据小区尺寸或系统带宽等系统信息,针对每个基站(小区)设定适当的最大频率块数量,由此可以预见与接入方式(OFDM、MC-FDMA等)无关地提高总处理能力。另外,通过广播根据最大频率块数量变化的调度的信息量,可以预见移动台站的处理变得简单的效果。
另外,当例如根据小区尺寸来切换最大频率块数量时,在MC-FDMA中,由于通过减少频率块数量来防止PAPR的增加,因此能够期待更好的效果。具体来说,在尺寸大的小区中,由于小区端的移动台站的PAPR成为问题,因此减少最大频率块数量来避免PAPR的增加。另一方面,在尺寸小并且受到其他小区干扰的影响小的孤立的小区中,发送功率有富余,因此PAPR不成为大的问题,由此将最大频率块数量设定得大,期待通过多分集效果提高总处理能力。
并且,当在MC-FDMA中利用1个或者多个频率块数量发送时,如果将用于在PUSCH的解调中所使用的参考信号中的CAZAC序列与全体频率块的发送带宽相匹配,则即使在利用多个频率块来发送的情况下,也不会损坏参考信号的CAZAC序列的性质。因此,能够获得与频率块数量=1的情况同等的PAPR特性和传输路径质量测量精度。
另外,最大频率块数量的设定既可以在设置基站时的初始设定时进行,也可以在每次调度时进行,也可以定期地进行,也可以任意地进行。
(第2实施方式)
在第1实施方式中针对每个基站(小区)选择了最大频率块数量,在第2实施方式中针对每个移动台站UE选择最大频率块数量。
例如,根据各移动台站的移动台站等级(也称作UE class)来确定最大频率块数量。所谓的移动台站等级是指根据发送带宽、发送数据的峰值速率(peak rate)、发送天线数量等与移动台站的通信能力相关的信息来划分移动台站的能力等级,移动台站等级越高就表示为能够对应高速的发 送的移动台站。具体来说,移动台站等级低的移动台站的可发送的带宽窄。在该情况下,由于通过分配多个在频率轴上不连续的资源块(频率块)而带来的多用户分集效果变小,因此通过减少最大频率块数量期待减少消耗。另一方面,移动台站等级高的移动台站的可发送带宽变大。在该情况下,由于通过分配在频率轴上不连续的资源块而带来的多用户分集效果变大,因此通过增加最大频率块数量期待提高总处理能力。
另外,在接入方式为MC-FDMA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各移动台站的CQI来选择最大频率块数量。图7的(a)是通过移动台站的CQI来选择了最大频率块数量的情况的系统图。小区端的移动台站将最大频率块数量设为1来避免PAPR的增加,增加覆盖率。另一方面,由于在此外的移动台站中PAPR不成为大的问题,因此将最大频率块数量设为2、4这样的大值,期待由于多分集效果带来的总处理能力的提高。图7的(b)是表示CQI水平和最大频率块数量之间的关系的图,CQI水平越大将最大频率块数量设定得越大。
图8是表示应用了第2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的主要结构的框图。由于与第1实施方式的结构基本相同,因此对不同点进行说明。
在第2实施方式中,将在上行CQI测量部204中测量的CQI输入到最大频率块数量确定部206中。最大频率块数量确定部206参照确定基准存储部211,确定移动台站固有的最大频率块数量,并输出给控制部205。另外,存储在确定基准存储部211中的确定基准表既可以在出厂时设定,也可以在设置时或在设置后适当地设定或更新。
最大频率块数量确定部206基于在上行CQI测量部204中测量的CQI以及包含在从控制部205输入的来自移动台站UE的上行控制信号中的信息(移动台站等级、数据发送的种类等),确定最大频率块数量,并输出给控制部205。另外,当确定最大频率块数量时,也可以使用对为了减轻来自其他小区的干扰等的影响而测量的CQI进行时间平均的值。
由于应用了第2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移动台站UE的主要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图3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图9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基站以及移动台站的动作流程。在图9 中,用实线的框表示的步骤为基站的动作、用虚线的框表示的步骤为移动台站的动作。
首先,移动台站UE的CQI测量部302利用下行参考信号测量下行CQ1(步骤901)。
在上行控制信号生成部307中生成描述有在步骤901中所测量的下行CQI的上行控制信号,将该上行控制信号经由无线通信控制部301发送,由此向基站通知下行CQI(步骤902)。
基站的调度器207基于在步骤902中被通知的下行CQI,确定上行探测参考信号的频带(步骤903),在下行控制信号生成部209生成描述有上行探测参考信号的频带的下行控制信号,将所生成的下行控制信号经由无线通信控制部301发送,由此通知移动台站UE(步骤904)。
移动台站UE的上行参考信号生成部305按照步骤904的通知,生成并发送探测参考信号(步骤905)。
基站的上行CQI测量部204接收在步骤905中发送的探测参考信号,并进行上行CQI测量(步骤906)。
基站的上行CQI测量部204将在步骤906中测量的上行的CQI输入到最大频率块确定部206中(步骤907)。
最大频率块确定部206参照确定基准存储部211并与上行的CQI对应地确定最大频率块数量(步骤908)。
接下来,基站的调度器207进行调度,使频率块数量小于等于在步骤908中确定的最大频率块数量(步骤909),并通过下行控制信号向移动台站通知调度信息(步骤910)。此时,下行控制信号生成部209利用上述式1定义资源指示值RIVn,并进行通知。
最后,移动台站的无线通信控制部301按照步骤910的通知,发送上行数据(步骤911)。此时,产生与全体频率块的发送带宽匹配的CAZAC序列,在DFT部中变换成频域信号之后,将参考信号子载波映射到发送数据信号的同一频带。数据信号和参考信号被时分复用(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TDM)。
另外,基站也可以在在步骤910中将在步骤908中确定的最大频率块 数量(NRIv)利用映射到PDSCH的较高层的控制信号来通知给移动台站。如果频率块数量变大,则可以想到包含在下行控制信号中的上行的调度信息(UL grant)也变大。在该情况下,基站向移动台站通知最大频率块数量,基于该最大频率块数量来确定下行控制信号的检测范围,由此能够在移动台站查找调度信息的范围内施加制约。其结果是,能够减少控制信号的检测处理。
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最大频率块数量的选择的第1例。在这里,根据作为与通信环境相关的信息的、利用上行探测参考信号所测量的上行的CQI,设定最大频率块数量。图10是存储在前面所述的确定基准存储部211中的表的一个例子。关于图中的CQI水平,数字越大表示尺寸越大(31>30···1>0、现状为5位时水平为32级)。在该例子中,根据所测量的CQI水平来切换最大频率块数量。具体来说,由于UE1的CQI水平为27、即CQI水平大,因此设定为最大频率块数量=4;由于UE2以及UE4的CQI水平分别为18、12,因此设定为最大频率块数量=2;由于UE3的CQI水平为3、即CQI水平小,因此为了消除PAPR的问题设定为最大频率块数量=1。
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最大频率块数量选择的第2例。在上述中根据所测量的上行CQI来确定了最大频率块数量,然而,这里是根据描述在控制信息中的移动台站等级来设定最大频率块数量的例子。所谓的移动台站等级是指以移动台站的发送带宽、发送数据的峰值速率、发送天线数量等的条件来定义的移动台站的通信能力。图11是存储在前面所述的确定基准存储部211中的表的一个例子。关于移动台站等级,假设数字越大表示移动台站等级越高。具体来说,由于UE1的移动台站等级为3、移动台站等级大,因此可发送带宽大。因此,设定为最大频率块数量=4,并期待多用户分集效果。由于UE2以及UE4的移动台站等级为1,因此可发送带宽窄。因此,由于无法期待高的多用户分集效果,因此设定成最大频率块数量=1,减少由于调度信息导致的消耗。UE3的移动台站等级为2,考虑多用户分集效果和消耗的权衡,设定成最大频率块数量=2。
另外,这里是根据移动台站等级、通过探测参考信号所测量的CQI来 确定最大群数量的例子,但在第2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考虑使用上行探测参考信号的带宽、上行数据发送所用的带宽、上行数据发送所用的多电平调制的电平数以及编码率、移动台站的可收发带宽(也称作UE capability)、上行发送数据的种类(VoIP,HTTP,FTP等)等与通信环境有关的信息、或者用户签约的收费体系、功率上升空间(power headroom)(所谓的功率上升空间是指移动台站的最大发送功率和移动台站的实际发送功率之间的差)、上行功率控制的目标SINR等影响通信环境的信息。
另外,在上述的说明中利用针对每个移动台站确定最大频率资源块数量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基于预定的条件将移动台站分组,对每个组确定最大频率资源块数量。
另外,虽然主要说明了分配上行链路的资源块的情况,但是不限于此,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分配下行链路的资源块的情况。对于该情况的动作利用图23进行说明。
首先,移动台站UE的CQI测量部302利用下行参考信号测量下行CQI(步骤2301)。
上行控制信号生成部307生成描述有在步骤901中所测量的下行CQI的上行控制信号,并将该上行控制信号经由无线通信控制部301发送,由此向基站通知下行CQI(步骤2302)。
基站的控制部205将在步骤2302中被通知的下行CQI输入到最大频率块数量确定部206中(步骤2303)。
最大频率块确定部206参照确定基准存储部211与下行的CQI对应地确定最大频率块数量(步骤2304)。
接下来,基站的调度器207进行调度,使得频率块数量小于等于在步骤2304中确定的最大频率块数量(步骤2305)。
最后,无线通信控制部201基于在步骤2305中的调度结果发送下行数据(步骤2306)。此时,产生与全体频率块的发送带宽匹配的CAZAC序列,在DFT部中变换成频域信号之后,将参考信号子载波映射到发送数据信号的同一带域。数据信号和参考信号被时分复用(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TDM)。
在第2实施方式中,根据基站或者移动台站的环境或通信状态来针对每个移动台站设定适当的最大频率块数量,由此可以预见与接入方式(OFDM、MC-FDMA等)无关地提高总处理能力。另外,从基站向移动台站发送随着最大频率块数量变化的调度信息量,可以预见移动台站的处理变得简单的效果。
另外,当例如根据CQI切换最大频率块数量时,在MC-FDMA中,由于通过减少频率块数量来防止PAPR的增加,因此能够期待更好的效果。具体来说,由于在CQI差的移动台站中PAPR成为问题,因此减少最大频率块数量来避免PAPR的增加。另一方面,在由于CQI良好而PAPR不会成为大的问题的移动台站中,将最大频率块数量设定得大,期待通过多分集效果提高总处理能力。
并且,当在MC-FDMA中利用1个或者多个频率块数量发送时,如果将用于在PUSCH的解调中所使用的参考信号的CAZAC序列与全体频率块的发送带宽相匹配,则即使在利用多个频率块来发送的情况下,也不会损坏参考信号的CAZAC序列的性质。因此,能够获得与频率块数量=1的情况同等的PAPR特性和传输路径质量测量精度。
(第3实施方式)
在第1以及第2实施方式中,基站确定了最大频率块数量。在以下说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移动台站确定最大频率块数量。
由于应用了第3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系统图与第2实施方式的图7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在第3实施方式中,由于移动台站确定最大频率块数量,因此基本上最大频率块数量成为移动台站固有的值。
图12、13是表示应用了第2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以及移动台站的主要结构的框图。在第3实施方式中,由于移动台站确定最大频率块数量,因此图2的最大频率块数量确定部206以及确定基准存储部211被构成在图13的移动台站(最大频率块数量确定部1301以及确定基准存储部1302)中。CQI测量部302将CQI输入到最大频率块数量确定部1301中。最大频率块数量确定部1301参照确定基准存储部1302确定移动 台站固有的最大频率块数量,并输出给控制部304。另外,存储在确定基准存储部211中的确定基准表即可以出厂时设定,也可以在设置时或设置后适当地设定或更新。
除了上述之外,由于与第1、2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相同,因此进行省略。
图14表示第3实施方式中的基站以及移动台站的动作的流程。在图14中,用实线的框表示的步骤为基站的动作、用虚线的框表示的步骤为移动台站的动作。
首先,移动台站的CQI测量部302利用下行参考信号测量下行CQI(步骤1401)。
接下来,CQI测量部302将在步骤1401中所测量的下行CQI输入到最大频率块数量确定部1301中(步骤1402)。
接下来,最大频率块数量确定部1301参照确定基准存储部1302,与下行CQI对应地确定最大频率块数量(步骤1403)。
接下来,通过上行控制信号,将在步骤1401中CQI测量部302所测量的CQI以及在步骤1403中所确定的最大频率块数量通知给基站(步骤1404)。
基站的调度器207基于在步骤1404中被通知的下行CQI,确定上行探测参考信号的频带(步骤1405),并通过下行控制信号通知给移动台站(步骤1406)。
移动台站的上行参考信号生成部305按照步骤1406的通知发送探测参考信号(步骤1407)。
基站的上行CQI测量部204接收在步骤1407中发送的探测参考信号,并进行CQI测量(步骤1408)。
接下来,基站的调度器207进行调度,使得频率块数量小于等于在步骤1403中所选择的最大频率块数量(步骤1409),通过下行控制信号将调度信息通知给移动台站(步骤1410)。此时,下行控制信号生成部209利用上述式1生成资源指示值RIVn,并进行通知。
最后,移动台站的无线通信控制部301按照步骤1410的通知,发送 上行数据(步骤1411)。此时,产生与全体频率块的发送带宽匹配的CAZAC序列,在DFT部中变换成频域信号之后,将参考信号子载波映射到发送数据信号的同一频带。数据信号和参考信号被时分复用(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TDM)。
另外,虽然这里是基于通过下行参考信号所测量的CQI来确定最大频率块数量的例子,但是也可以考虑使用功率上升空间或移动台站的电池余量等影响通信环境的信息、或者移动台站的可收发带宽(也称作UE capability)、移动台站等级、上行发送数据的种类(VoIP,HTTP,FTP等)等与通信环境相关的信息。
在第3实施方式中,能够移动台站成为主导确定最大频率块数量。另外,由于移动台站确定最大频率块数量,因此不需要从基站向移动台站通知最大频率块数量,可以预见到第1、2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移动台站的处理变得简单的效果。
另外,适用于本发明的接入方式不限于OFDM以及MC-FDMA。
另外,虽然以上行链路为主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下行链路。对该情况下的动作利用图24进行说明。
首先,移动台站UE的CQI测量部302利用下行参考信号测量下行CQI(步骤2401)。
接下来,最大频率块数量确定部1301参照确定基准存储部1302与下行CQI对应地确定最大频率块数量(步骤2402)。
接下来,通过上行控制信号将在步骤1401中CQI测量部302所测量的CQI以及在步骤1403中确定的最大频率块数量通知给基站(步骤2403)。
接下来,基站的调度器207进行调度,使得频率块数量小于等于在步骤2403中所确定的最大频率块数量(步骤2404)。
最后,无线通信控制部201基于在步骤2305中的调度结果发送下行数据(步骤2405)。此时,产生与全体频率块的发送带宽匹配的CAZAC序列,在DFT部中变换成频域信号之后,将参考信号子载波映射到发送数据信号的同一带域。数据信号和参考信号被时分复用(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TDM)。
在第3实施方式中,针对每个移动台站设定了适当的最大频率块数量,由此可以预见与接入方式(OFDM、MC-FDMA等)无关地进一步提高总处理能力。
另外,当例如根据CQI来切换最大频率块数量时,在MC-FDMA中,由于通过减少频率块数量来防止PAPR的增加,因此能够期待更好的效果。具体来说,由于在CQI差的移动台站中,PAPR成为问题,因此减少最大频率块数量来避免PAPR的增加。另一方面,在由于CQI良好而PAPR不会成为大的问题的移动台站中,将最大频率块数量设定得大,期待通过多分集效果提高总处理能力。
并且,当在MC-FDMA中利用1个或者多个频率块数量发送时,如果将用于在PUSCH的解调中所使用的参考信号的CAZAC序列与全体频率块的发送带宽相匹配,则即使在利用多个频率块来发送的情况下,也不会损坏参考信号的CAZAC序列的性质。因此,能够获得与频率块数量=1的情况同等的PAPR特性和传输路径质量测量精度。
另外,在上述的说明中虽然利用针对每个移动台站确定最大频率资源块数量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基于预定的条件将移动台站分组,移动台站根据该移动台站所属的组来确定最大频率资源块数量。
(第4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中,基站根据上行CQI确定了最大频率块数量。在以下说明的第4实施方式中,基站根据作为与通信环境相关的信息的下行CQI确定最大频率块数量。
图15是表示应用了第4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的主要结构的框图。由于与第2实施方式的结构基本相同,因此对不同点进行说明。
在第4实施方式中,由于基站基于下行CQI确定最大频率块数量,因此上行控制信号再现部将包含在上行控制信号中的下行CQI输入到最大频率块数量确定部中。最大频率块数量确定部参照确定基准存储部,确定移动台站固有的最大频率块数量,并输出给控制部。另外,存储在确定基准 存储部中的确定基准表既可以在出厂时设定,也可以在设置时或在设置后适当地设定或更新。
由于应用了第4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移动台站UE的主要结构与第1以及第2实施方式的图3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图16表示第4实施方式中的基站以及移动台站的动作流程。在图16中,用实线的框表示的步骤为基站的动作、用虚线的框表示的步骤为移动台站的动作。
首先,移动台站CQI测量部302利用下行参考信号测量下行CQI(步骤1)。
接下来,在上行控制信号生成部307中生成描述有在步骤1中所测量的下行CQI的上行控制信号,将该上行控制信号经由无线通信控制部301发送,由此向基站通知下行CQI(步骤2)。接下来,基站的控制部205将下行CQI输入到最大频率块数量确定部206中(步骤3)。接下来,最大频率块数量确定部206参照确定基准存储部211与下行CQI对应地确定最大频率块数量(步骤4)。
基站的调度器207基于在步骤4中被通知的下行CQI,确定上行探测参考信号的频带(步骤5),下行控制信号生成部209生成描述有所述上行探测参考信号的频带的下行控制信号,将所生成的下行控制信号经由无线通信控制部301发送,由此通知给移动台站(步骤6)。
移动台站上行参考信号生成部305按照步骤6的通知,生成探测参考信号并发送(步骤7)。
基站的上行CQI测量部204接收在步骤7中所发送的探测参考信号,并进行上行CQI测量(步骤8)。
接下来,基站的上行CQI测量部204将在步骤8中所测量的上行的CQI输入到最大频率块确定部206中,并利用上行CQI进行调度,使得频率块数量小于等于在步骤4中所选择的最大频率块数量(步骤9),并通过下行控制信号将调度信息通知给移动台站(步骤10)。此时,下行控制信号生成部209利用上述式1生成资源指示值RIVn并进行通知。
最后,移动台站的无线通信控制部301按照步骤10的通知发送上行 数据(步骤11)。此时,产生与全体频率块的发送带宽匹配的CAZAC序列,在DFT部中变换成频域信号之后,将参考信号子载波映射到发送数据信号的同一频带并发送。数据信号和参考信号被时分复用(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TDM)。
另外,基站也可以在步骤910中将在步骤908中确定的最大频率块数量(NRIV)利用映射到PDSCH的较高层的控制信号来通知给移动台站。如果频率块数量变大,则可以想到包含在下行控制信号中的上行的调度信息(UL grant)也变大。在该情况下,基站向移动台站通知最大频率块数量,基于该最大频率块数量确定下行控制信号的检测范围,由此能够对移动台站查找调度信息的范围施加制约。其结果是,能够减少控制信号的检测处理。
在第4实施方式中,根据基站或者移动台站的环境或通信状态来针对每个移动台站设定恰当的最大频率块数量,由此可以预见与接入方式(OFDM、MC-FDMA等)无关地提高总处理能力。另外,通过从基站向移动台站发送随着最大频率块数量变化的调度信息量,可以预见移动台站的处理变得简单的效果。
当例如根据CQI来切换最大频率块数量时,在MC-FDMA中,由于通过减少频率块数量来防止PAPR的增加,因此能够期待更好的效果。具体来说,由于在CQI差的移动台站中PAPR成为问题,因此减少最大频率块数量来避免PAPR的增加。另一方面,在由于CQI良好而PAPR不会成为大的问题的移动台站中,将最大频率块数量设定得大,期待通过多分集效果提高总处理能力。
并且,当在MC-FDMA中利用1个或者多个频率块数量发送时,如果将用于在PUSCH的解调中所使用的参考信号的CAZAC序列与全体频率块的发送带宽相匹配,则即使在利用多个频率块来发送的情况下,也不会损坏参考信号的CAZAC序列的性质。因此,能够获得与频率块数量=1的情况同等的PAPR特性和传输路径质量测量精度。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分别说明了分配上行链路的资源块的方式和分配下行链路的资源块的方式,但是也可以将分配上行链路的资源块的 方式和分配下行链路的资源块方式组合起来执行。
另外,如在上述的说明中可以清楚地知道的那样,上述的本发明的移动台站和基站可以由硬件构成,但是也可以由计算机程序来实现。
也可以通过由存储在程序存储器中的程序来动作的处理器来实现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同样的功能、动作。另外,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实现上述实施方式的一部分功能。
本发明可以普遍地适用于进行资源块分配的移动无线系统中。
本身请以2008年3月19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08-072581号为基础主张优先权,其所有公开内容被引用在本说明书中。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的设定方法、基站、移动台站以及程序.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的设定方法、基站、移动台站以及程序.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的设定方法、基站、移动台站以及程序.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的设定方法、基站、移动台站以及程序.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的设定方法、基站、移动台站以及程序.pdf(3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一种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的设定方法、基站、移动台站以及程序。本发明的课题是在移动无线系统中当对每1个移动台站分配一个以上的由在频率轴上连续的资源块构成频率块时,虽然通过增加分配的频率块数量,由调度带来的多分集效果提高,但是由调度信息导致的消耗变大。因此,多分集效果和由于调度信息导致的消耗处于权衡关系。但当在OFDM或SC-FDMA考虑了上述的权衡时,在所有的移动台站中使用了相同且固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电通信技术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