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物体检测装置以及三维物体检测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维物体检测装置以及三维物体检测方法.pdf(4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380040039.X(22)申请日 2013.07.252012-166519 2012.07.27 JPH04N 7/18(2006.01)B60R 1/00(2006.01)B60R 11/04(2006.01)G08G 1/16(2006.01)(71)申请人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地址 日本神奈川县(72)发明人 深田修 早川泰久(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普通合伙 ) 11277代理人 刘新宇(54) 发明名称三维物体检测装置以及三维物体检测方法(57) 摘要一种三维物体检测装置,具备:第1三维物。
2、体检测单元 (33),其基于摄像图像来检测三维物体 ;光源检测单元 (34),其检测存在于本车辆后方的光源 ;第 2 三维物体检测单元 (35),其基于光源来检测三维物体 ;三维物体判断单元 (37),其判断三维物体是否为邻近车辆 ;白浊度计算单元 (38),其基于摄像图像来计算镜头白浊度 ;以及控制单元 (37),其在镜头白浊度为规定的判断值以上的情况下,至少基于第 2 三维物体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来判断三维物体是否为邻近车辆,在镜头白浊度未达到判断值的情况下,至少基于第 1 三维物体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来判断三维物体是否为邻近车辆。(30)优先权数据(85)PCT国际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2015。
3、.01.27(86)PCT国际申请的申请数据PCT/JP2013/070223 2013.07.25(87)PCT国际申请的公布数据WO2014/017601 JA 2014.01.30(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25页 附图17页(10)申请公布号 CN 104509099 A(43)申请公布日 2015.04.08CN 104509099 A1/3 页21.一种三维物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摄像单元,其具备使本车辆后方的影像成像的镜头 ;第 1 三维物体检测单元,其基于由上述摄像单元获得的摄像图像来检测三维物体。
4、 ;光源检测单元,其基于由上述摄像单元获得的上述摄像图像来检测存在于本车辆后方的光源 ;第 2 三维物体检测单元,其基于由上述光源检测单元检测出的上述光源来检测三维物体;白浊度计算单元,其基于上述摄像图像来计算上述镜头浊的程度作为镜头白浊度 ;以及控制单元,其在上述镜头白浊度为规定的判断值以上的情况下至少基于上述第 2 三维物体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来判断上述三维物体是否为存在于与本车辆的行驶车道邻近的邻近车道的邻近车辆,在上述镜头白浊度未达到上述判断值的情况下,至少基于上述第 1三维物体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来判断上述三维物体是否为上述邻近车辆。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三维物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
5、于,上述第 1 三维物体检测单元具有图像变换单元,该图像变换单元将由上述摄像单元获得的上述摄像图像视点变换为鸟瞰视点图像,上述第 1 三维物体检测单元将由上述图像变换单元获得的不同时刻的鸟瞰视点图像的位置以鸟瞰视点进行对位,在该对位后的鸟瞰视点图像的差分图像上沿着在视点变换为上述鸟瞰视点图像时三维物体倾倒的方向对示出规定的差分的像素数进行计数并进行频数分布化,由此生成差分波形信息,基于该差分波形信息来检测上述三维物体,上述白浊度计算单元基于在规定时间内生成的上述差分波形信息的峰值中的具有规定阈值以上的值的峰值的数量,来计算上述镜头白浊度。3.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三维物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6、,上述镜头白浊度越高,则上述控制单元越相对减小上述第 1 三维物体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的权重、并且越相对增大上述第 2 三维物体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的权重,上述控制单元基于加权后的上述第1三维物体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和上述第2三维物体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来判断上述三维物体是否为上述邻近车辆。4.根据权利要求 2 或 3 所述的三维物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光源检测单元检测出上述光源的情况下,上述白浊度计算单元开始上述镜头白浊度的计算。5.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三维物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白浊度计算单元在开始上述镜头白浊度的计算时,以检测出上述光源的时刻为基准来设定上述规定时间,基于在上。
7、述规定时间内生成的上述差分波形信息的峰值中的具有上述规定阈值以上的值的峰值的数量,来进行上述镜头白浊度的计算。6.根据权利要求 4 或 5 所述的三维物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白浊度计算单元在开始上述镜头白浊度的计算时,使检测出上述光源的时刻之前的微小时间包含在上述规定时间内,来计算上述镜头白浊度。7.根据权利要求 2 6 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三维物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白浊度计算单元基于在上述差分波形信息中具有上述规定阈值以上的值的峰值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509099 A2/3 页3的数量来计算第一得分,基于在上述规定时间内计算出的上述第一得分的合计值来计算第二得分,将计算出。
8、的上述第二得分的累计值计算为上述镜头白浊度。8.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三维物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白浊度计算单元对上述第一得分或上述第二得分设置上限。9.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三维物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 1 三维物体检测单元具有图像变换单元,该图像变换单元将由上述摄像单元获得的上述摄像图像视点变换为鸟瞰视点图像,上述第 1 三维物体检测单元从由上述图像变换单元获得的上述鸟瞰视点图像沿着在视点变换为上述鸟瞰视点图像时三维物体倾倒的方向检测边缘信息,基于该边缘信息来检测三维物体,上述白浊度计算单元基于在规定时间内检测出的上述边缘信息所包含的边缘线的量,来计算上述镜头白浊度。10。
9、.根据权利要求 9 所述的三维物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镜头白浊度越高,则上述控制单元越相对减小上述第 1 三维物体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的权重、并且越相对增大上述第 2 三维物体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的权重,上述控制单元基于加权后的上述第1三维物体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和上述第2三维物体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来判断上述三维物体是否为上述邻近车辆。11.根据权利要求 9 或 10 所述的三维物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光源检测单元检测出上述光源的情况下,上述白浊度计算单元开始上述镜头白浊度的计算。12.根据权利要求 11 所述的三维物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白浊度计算单元在开始上述镜头白浊度的计。
10、算时,以检测出上述光源的时刻为基准来设定上述规定时间,基于在上述规定时间内检测出的上述边缘信息所包含的边缘线的量,来进行上述镜头白浊度的计算。13.根据权利要求 11 或 12 所述的三维物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白浊度计算单元在开始上述镜头白浊度的计算时,使检测出上述光源的时刻之前的微小时间包含在上述规定时间内,来计算上述镜头白浊度。14.根据权利要求 9 13 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三维物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白浊度计算单元基于上述边缘信息所包含的上述边缘线的量来计算第一得分,基于在上述规定时间内计算出的上述第一得分的合计值来计算第二得分,将计算出的上述第二得分的累计值计算为上述镜头白。
11、浊度。15.根据权利要求 14 所述的三维物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白浊度计算单元对上述第一得分或上述第二得分设置上限。16.一种三维物体检测方法,将拍摄本车辆后方得到的摄像图像视点变换为鸟瞰视点图像,将不同时刻的上述鸟瞰视点图像的位置以鸟瞰视点进行对位,在该对位后的鸟瞰视点图像的差分图像上沿着视点变换为上述鸟瞰视点图像时三维物体倾倒的方向对示出规定的差分的像素数进行计数并进行频数分布化,由此生成差分波形信息,基于该差分波形信息来检测三维物体,输出该检测结果作为第一检测结果,并且基于上述摄像图像来检测存在于本车辆后方的光源,基于上述光源来检测三维物体,输出该检测结果作为第二检测权 利 要 。
12、求 书CN 104509099 A3/3 页4结果,基于上述第一检测结果和上述第二检测结果来判断上述三维物体是否为存在于与本车辆的行驶车道邻近的邻近车道的邻近车辆,该三维物体检测方法的特征在于,基于在规定时间内生成的上述差分波形信息的峰值中的具有规定阈值以上的值的峰值的数量来计算上述镜头白浊的程度作为镜头白浊度,在上述镜头白浊度为规定的判断值以上的情况下,基于上述第一检测结果和上述第二检测结果中的至少上述第二检测结果来判断上述三维物体是否为上述邻近车辆,在上述镜头白浊度未达到上述判断值的情况下,基于上述第一检测结果和上述第二检测结果中的至少上述第一检测结果来判断上述三维物体是否为上述邻近车辆。。
13、17.一种三维物体检测方法,将拍摄本车辆后方得到的摄像图像视点变换为鸟瞰视点图像,从上述鸟瞰视点图像沿着视点变换为上述鸟瞰视点图像时三维物体倾倒的方向检测边缘信息,基于该边缘信息来检测三维物体,输出该检测结果作为第一检测结果,并且基于上述摄像图像来检测存在于本车辆后方的光源,基于上述光源来检测三维物体,输出该检测结果作为第二检测结果,基于上述第一检测结果和上述第二检测结果来判断上述三维物体是否为存在于与本车辆的行驶车道邻近的邻近车道的邻近车辆,该三维物体检测方法的特征在于,基于在规定时间内检测出的上述边缘信息所包含的边缘线的量来计算上述镜头白浊的程度作为镜头白浊度,在上述镜头白浊度为规定的判断。
14、值以上的情况下,基于上述第一检测结果和上述第二检测结果中的至少上述第二检测结果来判断上述三维物体是否为上述邻近车辆,在上述镜头白浊度未达到上述判断值的情况下,基于上述第一检测结果和上述第二检测结果中的至少上述第一检测结果来判断上述三维物体是否为上述邻近车辆。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509099 A1/25 页5三维物体检测装置以及三维物体检测方法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维物体检测装置以及三维物体检测方法。0002 本申请要求 2012 年 7 月 27 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的特愿 2012-166519 的优先权,针对文献参照中确认进入的指定国,通过参照上述申请所记载的内容来引。
15、入本申请中,并作为本申请的记载的一部分。背景技术0003 以往以来,已知一种将在不同时刻拍摄得到的两张摄像图像变换为鸟瞰视点图像并基于变换后的两张鸟瞰视点图像的差分来检测三维物体的技术 ( 参照专利文献 1)。0004 专利文献 1 :日本特开 2008-227646 号公报发明内容0005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0006 当基于由摄像机拍摄得到的摄像图像来检测存在于与本车辆的行驶车道邻近的邻近车道的三维物体作为邻近车辆时,在水垢等异物附着在摄像机的镜头上而镜头处于白浊状态的情况下,由于附着于镜头的水垢等异物,来自被摄体的光束的一部分被遮挡或者进行漫反射,从而无法适当地拍摄邻近车辆,其结果,有时无法。
16、适当地检测邻近车辆。0007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水垢等异物附着在镜头上而镜头处于白浊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检测邻近车辆的三维物体检测装置。0008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0009 本发明在具备基于摄像图像来检测三维物体的第 1 三维物体检测单元以及基于存在于本车辆后方的光源来检测三维物体的第 2 三维物体检测单元的三维物体检测装置中,计算镜头白浊度,在镜头白浊度为规定的判断值以上的情况下,至少基于第 2 三维物体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来判断三维物体是否为邻近车辆,在镜头白浊度小于判断值的情况下,至少基于第 1 三维物体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来判断三维物体是否为邻近车辆,由此解决上述问题。。
17、0010 发明的效果0011 通常,在镜头处于白浊状态的情况下,与第 1 三维物体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相比,第 2 三维物体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的检测精度更高,相反,在镜头未处于白浊状态的情况下,与第 2 三维物体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相比,第 1 三维物体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的检测精度更高。根据本发明,能够与镜头白浊度相应地使用第 1 三维物体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和第 2 三维物体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因此能够与镜头白浊的程度相应地适当检测邻近车辆。附图说明0012 图 1 是搭载有三维物体检测装置的车辆的概要结构图。说 明 书CN 104509099 A2/25 页60013 图 2 是表示图 1 的车。
18、辆的行驶状态的俯视图。0014 图 3 是表示计算机的详细内容的框图。0015 图 4 是用于说明对位部的处理的概要的图,(a) 是表示车辆的移动状态的俯视图,(b) 是表示对位的概要的图像。0016 图 5 是表示三维物体检测部生成差分波形的情形的概要图。0017 图 6 是表示差分波形和用于检测三维物体的阈值 的一例的图。0018 图 7 是表示由三维物体检测部分割出的小区域的图。0019 图 8 是表示由三维物体检测部获得的直方图的一例的图。0020 图 9 是表示三维物体检测部的加权的图。0021 图 10 是表示由三维物体检测部获得的直方图的其它例的图。0022 图 11 是用于说明。
19、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镜头白浊度的计算方法的图。0023 图 12 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镜头的白浊度的一例的图。0024 图 13 是表示第 1 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邻近车辆检测处理的流程图 ( 之一 )。0025 图 14 是表示第 1 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邻近车辆检测处理的流程图 ( 之二 )。0026 图 15 是表示第 1 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白浊度计算处理的流程图。0027 图 16 是表示第 2 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计算机的详细内容的框图。0028 图 17 是表示车辆的行驶状态的图,(a) 是表示检测区域等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b) 是表示实际空间中的检测区域等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0029 。
20、图 18 是用于说明第 2 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亮度差计算部的动作的图,(a) 是表示鸟瞰视点图像中的关注线、参照线、关注点以及参照点的位置关系的图,(b) 是表示实际空间中的关注线、参照线、关注点以及参照点的位置关系的图。0030 图 19 是用于说明第 2 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亮度差计算部的详细动作的图,(a) 是表示鸟瞰视点图像中的检测区域的图,(b) 是表示鸟瞰视点图像中的关注线、参照线、关注点以及参照点的位置关系的图。0031 图 20 是表示用于说明边缘检测动作的图像例的图。0032 图 21 是表示边缘线和边缘线上的亮度分布的图,(a) 是表示在检测区域中存在三维物体 ( 邻近车辆 ) 。
21、的情况下的亮度分布的图,(b) 是表示在检测区域中不存在三维物体的情况下的亮度分布的图。0033 图 22 是表示第 2 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邻近车辆检测处理的流程图 ( 之一 )。0034 图 23 是表示第 2 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邻近车辆检测处理的流程图 ( 之二 )。0035 图 24 是表示第 2 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白浊度计算处理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0036 0037 图 1 是搭载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三维物体检测装置 1 的车辆的概要结构图。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三维物体检测装置 1 的目的在于检测本车辆 V1 在车道变更时有可能接触的存在于邻近车道的其它车辆(以下也称为邻近车辆V2)。如图1。
22、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三维物体检测装置 1 具备摄像机 10、车速传感器 20 以及计算机 30。0038 摄像机 10 如图 1 所示那样在本车辆 V1 后方的高度 h 的地方以光轴相对于水平向说 明 书CN 104509099 A3/25 页7下形成角度 的方式安装于车辆 V1。摄像机 10 从该位置拍摄本车辆 V1 的周围环境中的规定区域。车速传感器 20 用于检测本车辆 V1 的行驶速度,并根据例如由检测车轮转速的车轮速度传感器检测出的车轮速度来计算车速。计算机 30 进行存在于本车辆后方的邻近车道的邻近车辆的检测。0039 图2是表示图1的本车辆V1的行驶状态的俯视图。如该图所示,。
23、摄像机10以规定的视角 a 拍摄车辆后方。此时,摄像机 10 的视角 a 被设定为除了能够拍摄到本车辆 V1 所行驶的车道以外还能够拍摄到其左右的车道 ( 邻近车道 ) 的视角。能够拍摄的区域包括本车辆 V1 的后方的、本车辆 V1 的行驶车道的左右相邻的邻近车道上的检测对象区域 A1、A2。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车辆后方不仅包括车辆的正后方,还包括车辆的后侧的侧方。根据摄像机 10 的视角来设定所拍摄的车辆后方的区域。作为一例,能够设定成 :在将沿着车长方向的车辆的正后方设为零度的情况下,包括从正后方向起的左右 0 度 90 度、优选 0 度70 度等的区域。0040 图 3 是表示图 1 的。
24、计算机 30 的详细内容的框图。此外,在图 3 中,为了明确连接关系,还图示了摄像机 10、车速传感器 20。0041 如图3所示,计算机30具备视点变换部31、对位部32、第1三维物体检测部33、车头灯检测部 34、第 2 三维物体检测部 35、白浊度计算部 36 以及三维物体判断部 37。下面,说明各自的结构。0042 视点变换部 31 输入由摄像机 10 拍摄得到的规定区域的摄像图像数据,将所输入的摄像图像数据视点变换为鸟瞰视点状态的鸟瞰图像数据。鸟瞰视点状态是指从上空、例如从铅垂向下俯视的虚拟摄像机的视点观看的状态。能够例如日本特开 2008-219063 号公报所记载的那样执行该视点。
25、变换。将摄像图像数据视点变换为鸟瞰视点图像数据是因为基于如下原理能够识别平面物体和三维物体,该原理为三维物体所特有的铅垂边缘通过视点变换为鸟瞰视点图像数据而被变换为通过特定的定点的直线群。0043 对位部 32 依次输入由视点变换部 31 的视点变换获得的鸟瞰视点图像数据,并将所输入的不同时刻的鸟瞰视点图像数据的位置进行对位。图 4 是用于说明对位部 32 的处理的概要的图,(a) 是表示本车辆 V1 的移动状态的俯视图,(b) 是表示对位的概要的图像。0044 如图 4 的 (a) 所示,设为当前时刻的本车辆 V1 位于 P1,前一时刻的本车辆 V1 位于P1。另外,设为邻近车辆 V2 位于。
26、本车辆 V1 的后侧方向并与本车辆 V1 处于并列行驶状态,当前时刻的邻近车辆 V2 位于 P2,前一时刻的邻近车辆 V2 位于 P2。并且,设为本车辆 V1 在一时刻移动了距离d。此外,前一时刻可以是从当前时刻起相隔预先决定时间(例如一个控制周期 ) 的过去时刻,也可以是相隔任意时间的过去时刻。0045 在这样的状态中,当前时刻的鸟瞰视点图像PBt如图4的(b)所示那样。在该鸟瞰视点图像 PBt中,描绘在路面上的白线为矩形状,是比较准确地以俯视观察所形成的状态,但是邻近车辆 V2( 位置 P2) 发生倾倒。另外,前一时刻的鸟瞰视点图像 PBt-1也同样地,描绘在路面上的白线为矩形状,是比较准。
27、确地以俯视观察所形成的状态,但是邻近车辆 V2( 位置P2) 发生倾倒。如已经记述的那样,是因为三维物体的铅垂边缘 ( 除了严格意义上的铅垂边缘以外还包括在三维空间中从路面立起的边缘 ) 通过变换为鸟瞰视点图像数据的视点变换处理而表现为沿着倾倒方向的直线群,与此相对地,路面上的平面图像不包括铅垂边缘,因此即使进行视点变换也不会产生那样的倾倒。说 明 书CN 104509099 A4/25 页80046 对位部 32 在数据上执行如上所述的鸟瞰视点图像 PBt、P Bt-1的对位。此时,对位部 32 使前一时刻的鸟瞰视点图像 PBt-1偏移来使位置与当前时刻的鸟瞰视点图像 PBt相一致。图 4 。
28、的 (b) 的左侧的图像和中央的图像表示偏移了移动距离 d后的状态。该偏移量d是与图 4 的 (a) 所示的本车辆 V1 的实际的移动距离 d 对应的鸟瞰视点图像数据上的移动量,基于来自车速传感器 20 的信号和从前一时刻至当前时刻的时间来决定。0047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位部 32 将不同时刻的鸟瞰视点图像的位置以鸟瞰视点进行对位,获得对位后的该鸟瞰视点图像,但是能够以与检测对象的种类、所要求的检测精度相应的精度进行该“对位”处理。例如可以是以同一时刻和同一位置为基准进行对位的严格的对位处理,也可以是掌握各鸟瞰视点图像的坐标这样的程度缓和的对位处理。0048 另外,在对位之后,对位部 。
29、32 取鸟瞰视点图像 PBt、P Bt-1的差分,生成差分图像 PDt的数据。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位部 32 为了对应照度环境的变化,将鸟瞰视点图像 PBt、PBt-1的像素值之差绝对值化,在该绝对值为规定的差分阈值 th 以上时将差分图像 PDt的像素值设为“1”,在绝对值小于规定的差分阈值 th 时将差分图像 PDt的像素值设为“0”,由此能够生成如图 4 的 (b) 的右侧所示那样的差分图像 PDt的数据。0049 第 1 三维物体检测部 33 基于图 4 的 (b) 所示的差分图像 PDt的数据来生成差分波形。具体地说,第 1 三维物体检测部 33 在设定于本车辆 V1 的左右后方。
30、的检测区域生成差分波形。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 1 三维物体检测部 33 在每次摄像图像 PDt生成时,基于所生成的差分图像 PDt的数据来生成差分波形。即,第 1 三维物体检测部 33 以摄像图像的拍摄周期 ( 帧频 ) 重复生成差分波形。0050 在此,本例的三维物体检测装置1的目的在于计算本车辆V1在车道变更时有可能接触的邻近车辆 V2 的移动距离。因此,在本例中,如图 所示,在本车辆 V1 的左右后方设定矩形状的检测区域 A1、A2。此外,这样的检测区域 A1、A2 可以根据相对于本车辆 V1 的相对位置进行设定,也可以将白线的位置作为基准进行设定。在以白线的位置为基准进行设定的情况。
31、下,三维物体检测装置 1 例如利用已有的白线识别技术等即可。0051 另外,在本例中,如图2所示那样设定的检测区域A1、A2的在本车辆V1侧的边(沿着行驶方向的边 ) 被识别为触地线 L1、L2。通常,触地线是指三维物体接触地面的线,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不是接触地面的线而是如上述那样进行设定。此外,在这种情况下,从经验上看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触地线与本来基于邻近车辆 V2 的位置求出的触地线之差也不会过大,从而在实际使用上没有问题。0052 图 5 是表示第 1 三维物体检测部 33 生成差分波形的情形的概要图。如图 5 所示,第 1 三维物体检测部 33 根据由对位部 32 计算出的差分图像 P。
32、Dt(图4的(b)的右图)中的相当于检测区域 A1、A2 的部分来生成差分波形 DWt。此时,第 1 三维物体检测部 33 沿着通过视点变换而三维物体倾倒的方向生成差分波形 DWt。此外,在图 5 所示的例子中,为了方便仅使用检测区域 A1 进行说明,但是关于检测区域 A2,也以相同的过程生成差分波形 DWt。0053 具体地说,首先第 1 三维物体检测部 33 在差分图像 PDt的数据上定义三维物体倾倒的方向上的线 La。然后,第 1 三维物体检测部 33 对线 La 上示出规定的差分的差分像素DP 的个数进行计数。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示出规定的差分的差分像素 DP,用“0”、“1”表现差分。
33、图像 PDt的像素值,表示“1”的像素作为差分像素 DP 被计数。0054 第 1 三维物体检测部 33 在对差分像素 DP 的个数进行计数之后,求出线 La 与触地说 明 书CN 104509099 A5/25 页9线 L1 的交点 CP。然后,第 1 三维物体检测部 33 将交点 CP 与计数数进行对应,基于交点 CP的位置来决定横轴位置、即在图 5 的右图的上下方向轴上的位置,并且根据计数数决定纵轴位置、即图 5 的右图的左右方向轴上的位置,绘制出交点 CP 处的计数数。0055 以下同样地,第 1 三维物体检测部 33 对三维物体倾倒的方向上的线 Lb、Lc进行定义,来对差分像素 DP。
34、 的个数进行计数,基于各交点 CP 的位置决定横轴位置、根据计数数 ( 差分像素 DP 的个数 ) 决定纵轴位置来进行绘制。第 1 三维物体检测部 33 依次重复上述内容并进行频数分布化来如图 5 右图所示那样生成差分波形 DWt。0056 在此,差分图像 PDt的数据上的差分像素 PD 是在不同时刻的图像中存在变化的像素,换言之,可以说是存在三维物体的部分。因此,在存在三维物体的部分,沿着三维物体倾倒的方向对像素数进行计数并进行频数分布化,由此生成差分波形 DWt。特别地,由于沿着三维物体倾倒的方向对像素数进行计数,因此根据针对三维物体来说在高度方向上的信息来生成差分波形 DWt。0057 。
35、此外,如图 5 左图所示,三维物体倾倒的方向上的线 La 和线 Lb 与检测区域 A1 相重叠的距离不同。因此,当假设检测区域 A1 被差分像素 DP 填满时,线 La 上的差分像素 DP的个数多于线 Lb 上的差分像素 DP 的个数。因此,第 1 三维物体检测部 33 在根据差分像素DP的计数数决定纵轴位置的情况下,基于三维物体倾倒的方向上的线La、Lb与检测区域A1相重叠的距离来进行标准化。当列举具体例时,在图 5 左图中,在线 La 上有 6 个差分像素DP,在线 Lb 上有 5 个差分像素 DP。因此,在图 5 中根据计数数决定纵轴位置时,第 1 三维物体检测部 33 将计数数除以重叠。
36、距离等来进行标准化。由此,如差分波形 DWt所示那样,与三维物体倾倒的方向上的线 La、Lb 对应的差分波形 DWt的值大致相同。0058 在生成差分波形 DWt之后,第 1 三维物体检测部 33 基于所生成的差分波形 DWt来进行存在于邻近车道的三维物体的检测。在此,图 6 是用于说明第 1 三维物体检测部 33 检测三维物体的方法的图,示出了差分波形 DWt和用于检测三维物体的阈值 的一例。第 1三维物体检测部 33 如图 6 所示那样判断所生成的差分波形 DWt的峰值是否为与该差分波形 DWt的峰位置对应的规定的阈值 以上,由此在判断检测区域 A1、A2 中是否存在三维物体。然后,在差分。
37、波形 DWt的峰值小于规定的阈值 的情况下,第 1 三维物体检测部 33 判断为检测区域A1、A2中不存在三维物体,另一方面,在差分波形DWt的峰值为规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第 1 三维物体检测部 33 判断为检测区域 A1、A2 中存在三维物体。0059 在检测出三维物体之后,第 1 三维物体检测部 33 通过当前时刻的差分波形 DWt与前一时刻的差分波形 DWt-1的对比来计算由第 1 三维物体检测部 33 检测出的三维物体的相对移动速度。即,第 1 三维物体检测部 33 根据差分波形 DWt、D Wt-1的时间变化来计算三维物体相对于本车辆 V1 的相对移动速度。0060 详细地说,第 。
38、1 三维物体检测部 33 如图 7 所示那样将差分波形 DWt分割成多个小区域 DWt1 DWtn(n 为 2 以上的任意整数 )。图 7 是表示由第 1 三维物体检测部 33 分割出的小区域 DWt1 DWtn的图。小区域 DWt1 DWtn例如图 7 所示那样以相互重叠的方式进行分割。例如小区域 DWt1与小区域 DWt2重叠,小区域 DWt2与小区域 DWt3重叠。0061 接着,第 1 三维物体检测部 33 按各小区域 DWt1 DWtn求出偏移量 ( 差分波形的横轴方向 ( 图 7 的上下方向 ) 的移动量 )。在此,根据前一时刻的差分波形 DWt-1与当前时刻的差分波形 DWt之差。
39、 ( 横轴方向的距离 ) 求出偏移量。此时,第 1 三维物体检测部 33 按各说 明 书CN 104509099 A6/25 页10小区域 DWt1 DWtn,在使前一时刻的差分波形 DWt-1沿横轴方向移动时,判断出与当前时刻的差分波形 DWt的误差最小的位置 ( 横轴方向的位置 ),求出差分波形 DWt-1的原来的位置与误差最小的位置的在横轴方向上的移动量来作为偏移量。然后,第 1 三维物体检测部 33对按各小区域 DWt1 DWtn求出的偏移量进行计数来制作直方图。0062 图 8 是表示由第 1 三维物体检测部 33 获得的直方图的一例的图。如图 8 所示,各小区域 DWt1 DWtn。
40、与前一时刻的差分波形 DWt-1的误差最小的移动量即偏移量稍微产生偏差。因此,第 1 三维物体检测部 33 将包含偏差的偏移量制作成直方图,根据直方图计算移动距离。此时,第 1 三维物体检测部 33 根据直方图的极大值计算三维物体 ( 邻近车辆 V2)的移动距离。即,在图 8 所示的例子中,第 1 三维物体检测部 33 将表示直方图的极大值的偏移量计算为移动距离*。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偏移量产生偏差,也能够根据其极大值来计算准确性更高的移动距离。此外,移动距离 * 是三维物体 ( 邻近车辆 V2) 相对于本车辆的相对移动距离。因此,第 1 三维物体检测部 33 在计算绝对移动距离的情况下。
41、,基于所获得的移动距离 * 和来自车速传感器 20 的信号来计算绝对移动距离。0063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在不同时刻生成的差分波形 DWt的误差最小时的差分波形 DWt的偏移量计算三维物体 ( 邻近车辆 V2) 的移动距离,由此根据波形这样的一维的信息的偏移量计算移动距离,从而能够在计算移动距离时抑制计算成本。另外,通过将不同时刻生成的差分波形DWt分割成多个小区域DWt1DWtn,能够获得多个表示三维物体的各个部分的波形,由此能够针对三维物体的各个部分求出偏移量,从而能够根据多个偏移量求出移动距离,因此能够提高移动距离的计算精度。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包含高度方向的信息的差分波形。
42、 DWt的时间变化来计算三维物体的移动距离,由此与仅关注于 1 个点的移动的情况相比,时间变化前的检测部分和时间变化后的检测部分由于包含高度方向的信息进行确定,因此容易得到三维物体中相同的部分,根据相同部分的时间变化来计算移动距离,从而能够提高移动距离的计算精度。0064 此外,在制作成直方图时,第 1 三维物体检测部 33 也可以针对多个小区域 DWt1DWtn中的每一个进行加权,与权重相应地对按各小区域 DWt1 DWtn求出的偏移量进行计数来制作直方图。图 9 是表示第 1 三维物体检测部 33 的加权的图。0065 如图 9 所示,小区域 DWm(m 为 1 以上、n-1 以下的整数 。
43、) 是平坦的。即,小区域 DWm的示出规定的差分的像素数的计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小。第 1 三维物体检测部 33 针对这样的小区域 DWm将权重减小。这是因为关于平坦的小区域 DWm没有特征,从而在计算偏移量时误差变大的可能性高。0066 另一方面,小区域 DWm+k(k 为 n-m 以下的整数 ) 有大量的起伏。即,小区域 DWm的示出规定的差分的像素数的计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大。第 1 三维物体检测部 33 针对这样的小区域 DWm将权重增大。这是因为关于有很多起伏的小区域 DWm+k具有特征,从而能够正确地进行偏移量的计算的可能性高。通过像这样进行加权,能够提高移动距离的计算精度。0067 此外,为了提高移动距离的计算精度,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差分波形 DWt分割成了多个小区域DWt1DWtn,但是在移动距离的计算精度要求不那么高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分割成小区域 DWt1 DWtn。在这种情况下,第 1 三维物体检测部 33 根据差分波形 DWt与差分波形 DWt-1的误差变为最小时的差分波形 DWt的偏移量来计算移动距离。即,求出前一时刻说 明 书CN 104509099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