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线圈绕制夹具及其绕制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维线圈绕制夹具及其绕制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410854053.X(22)申请日 2014.12.31H01F 41/06(2006.01)(71)申请人 上海交通大学地址 200240 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 800 号(72)发明人 曹梦超 杨扎史 韦雪玲 季永国刘华(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代理人 徐红银 郭国中(54) 发明名称三维线圈绕制夹具及其绕制方法(57) 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维线圈绕制夹具及其绕制方法,包括手柄、三个传动轴、两个齿轮运动副、两个夹头、挡板、弹性部件和五个支座,其中 :第一传动轴端部固定手柄并随之旋转;第一、二。
2、齿轮传动副分别安装在第一、二传动轴和第一、三传动轴上 ;第二传动轴端部固定第一夹头并带动其旋转 ;第三传动轴端部固定第二夹头并带动其旋转 ;挡板固定在第三传动轴左端 ;弹性部件安装在挡板上;三维线圈骨架被夹持在第一、二夹头之间 ;第一、二、三传动轴和弹性部件分别由第二、五支座,第四、五支座,第二、三支座和第一支座支撑。本发明夹持拆装方便快捷,夹紧力调节方便,线圈绕制过程安全可靠,极大提高三维线圈绕制生产效率和质量。(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 CN 104505255 A(43)申请公布日 。
3、2015.04.08CN 104505255 A1/2 页21.一种三维线圈绕制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第一夹头、第二夹头、第一齿轮传动副、第二齿轮传动副、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三传动轴、挡板、弹性部件、第一支座、第二支座、第三支座、第四支座、第五支座,其中 :手柄固定在第一传动轴的端部,转动手柄带动第一传动轴旋转 ;第一齿轮传动副安装在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上,第一夹头固定在第二传动轴的端部,第一传动轴的旋转运动通过第一齿轮传动副传递至第二传动轴,第二传动轴旋转带动第一夹头随之旋转 ;第二齿轮传动副安装在第一传动轴和第三传动轴上,第二夹头固定在第三传动轴的端部,第一传动轴的旋转通过第。
4、二齿轮传动副传递至第三传动轴,第三传动轴的旋转带动第二夹头随之旋转 ;第三传动轴可以左右移动 ;挡板固定在第三传动轴的左端,推动挡板向左移动,第三传动轴跟随挡板向左移动,并带动第二夹头向左移动 ;弹性部件安装在挡板上,弹性部件压缩挡板向右移动,挡板带动第三传动轴向右移动,并带动第二夹头向右移动 ;三维线圈骨架持在第一夹头和第二夹头之间 ;第一传动轴由第二支座和第五支座支撑 ;第二传动轴由第四支座和第五支座支撑 ;第三传动轴由第二支座和第三支座支撑 ;弹性部件由第一支座支撑。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三维线圈绕制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传动副与第二齿轮传动副的参数相同,从而保证第一夹。
5、头和第二夹头的旋转运动,包括转速、转向完全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一种三维线圈绕制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传动副与第二齿轮传动副的参数根据实际情况调节,以实现所述第一、第三传动轴转速相对于所述手柄转速的增速或减速。4.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三维线圈绕制夹具,其特征在于,在三维线圈绕制过程中,所述弹性部件可自适应调节压紧力,保证压紧力始终处于合适范围。5.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一种三维线圈绕制夹具,其特征在于,通过调节所述弹性部件的刚度,可以获得所述三维线圈骨架与所述第一、第二夹头之间不同的夹持力。6.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三维线圈绕制夹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三维线。
6、圈绕制过程中,所述第二夹头与第一夹头以平面夹持方式与三维线圈骨架接触。7.一种采用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夹具的三维线圈绕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 1 :初始状态下,推动挡板向左运动,第二夹头跟随第三传动轴向左移动,让出空间,将三维线圈骨架安放在第一、第二夹头中间后,放松压缩弹性部件,在弹性部件压紧力作用下,推动第二压头将三维线圈骨架压向第一压头,第一、第二夹头夹持三维线圈骨架,三维线圈骨架与第一三维线圈、第二夹头之间存在压紧力 ;步骤 2 :转动手柄,带动第一传动轴转动,并通过第一、第二齿轮传动副的传动至第二、第三传动轴,从而将手柄的旋转运动同时传递给分别固定在第二传动轴上的第一。
7、夹头和固定在第三传动轴上的第二夹头 ;步骤 3 :第一、第二夹头旋转,三维线圈骨架与第一夹头之间的接触面产生摩擦力,该摩擦力带动三维线圈骨架跟随第一夹头旋转 ;同理三维线圈骨架与第二夹头之间的接触面也会产生摩擦力,该摩擦力带动三维线圈骨架跟随第二夹头旋转 ;三维线圈骨架跟随第一、第二夹头旋转以保证三维线圈始终被第一、第二夹头夹持住 ;三维线圈骨架跟随第一、第二夹头旋转时,在三维线圈骨架未被夹持的平面上绕制出第一维线圈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505255 A2/2 页3步骤 4 :完成第一维线圈绕制后,手柄停止转动,第一、第二夹头随之停止转动 ;推动挡板向左运动,第三传动轴带动第二夹头。
8、向左运动,第二夹头松开对三维线圈骨架的夹持,取出三维线圈骨架并旋转 90 度后将其重新安装在第二夹头和第一夹头之间,松开挡板,弹性部件的弹力推动第三传动轴向右移动,并带动第二夹头向右移动,三维线圈骨架被夹持在第二夹头和第一夹头之间 ;步骤 5 :旋转手柄,则三维线圈骨架跟随手柄旋转,在三维线圈骨架未被夹持平面上绕制第二维线圈 ;完成第二维线圈绕制后,按相同的方法,向左推动挡板,取出三维线圈骨架再次旋转 90 度,重新安装在第二夹头和第一夹头之间,旋转手柄,在三维线圈骨架未被夹持平面上绕制第三维线圈,完成第三维线圈绕制后三维线圈绕制即可完成。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505255 A1/5 。
9、页4三维线圈绕制夹具及其绕制方法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无线供能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在绕制无线供能用三维线圈的工装夹具。背景技术0002 无线供能技术是利用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之间的电磁耦合实现电能传递,消除了电缆连接带来的束缚,在一些特殊应用场合如不能直接采用电缆连接供电的场合,无线供能技术成为最佳的选择方案。消化道诊疗胶囊是一种新型的诊断和治疗设备,这种诊断和治疗设备使人类第一次在微创 / 无创的正常生理状态下获得消化道的生理参数、图像等医学信息,医生利用该信息可以实现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但诊疗胶囊自身携带电池电量有限,无法实现全消化道医学信息的诊断和治疗。诊疗胶囊自口服进入消。
10、化道后,由于消化道是封闭的管腔,遍布于人体上半身,体外无法触及诊疗胶囊,如何解决诊疗胶囊供能就成为一种技术上的难题。无线供能消除了能量发射和能量接收线圈之间的电缆连接,成为解决诊疗胶囊电源供给的最佳解决方案。0003 无线供能应用于诊疗胶囊,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胶囊姿态随机条件下实现无线能量的有效接收,三维接收线圈保证了诊疗胶囊在姿态随机条件下可靠接收无线能量,无线供能应用于诊疗胶囊需要解决三维接收线圈绕制,三维线圈绕制需要实现在立方体 6 个面上绕制三维相互正交的线圈,三维线圈相互正交性越好,则三维线圈能量接收效率越高 ;其次诊疗胶囊在人体胃肠道运行时,对诊疗胶囊外形尺寸有严格限制,诊疗胶囊外。
11、形尺寸直径不超过 10mm,长度不超过 30mm,安装在诊疗胶囊内部的三维接收线圈外形尺寸边长不能超过 9mm,三维接收线圈外形尺寸过小,导致三维线圈夹具设计困难,绕制过程难于夹持定位,绕制出的三维线圈相互正交性不好,能量接收效率不高 ;三维线圈在绕制过程中没有合适的夹具,三维线圈的绕制速度慢。0004 经对现有技术检索发现以下相关技术文献 :专利号 :CN20294012U 发明了一种多面体电磁线圈绕制模具,包括主模板、副模板,主模板内设有凹槽、线穿孔及在所述主模板中心设有螺杆,推环旋转于凹槽内,并可以把推环从凹槽推出,模芯套在螺杆上,副模板上设有模芯孔,螺杆能穿过模芯孔。把推环旋转于凹槽内。
12、,线通过穿孔穿入并固定于螺杆上,绕制内圈电磁线圈,完成后,把推环从凹槽内推出,再绕制外圈电磁线圈,然后取出电磁线圈。这种模具无法实现立方体 6 个面三维正交线圈的绕制。0005 专利号 :CN102362323B 发明了一种 :电子元件的绕线方法及绕线装置,这种方法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磁芯相对于旋转轴心的倾斜,能够抑制磁芯偏移的绕线方法及绕制装置,但这种方法要求磁芯夹具沿 z 轴方向夹持磁芯的两端部,但在三维接收线圈绕制过程中,不能夹持三维线圈任何一个端部,因此该专利无法实现三维线圈绕制。0006 经对现有专利和公开技术检索,没有发现能够用于绕制三维接收线圈的技术和发明,现有绕制三维线圈时没有固定。
13、的夹具,不能保证绕制过程中旋转轴偏斜,影响三维绕制质量,降低三维线圈接收效率。说 明 书CN 104505255 A2/5 页5发明内容0007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三维线圈绕制夹具及其绕制方法,可以保证三维线圈骨架在绕制过程中旋转轴线不发生偏斜,绕制过程中装拆方便快捷,调节方便,利用该夹具可以方便实现三维线圈骨架的装夹,不妨碍线圈的绕制和损坏已经绕制完毕的线圈,可以大大提高三维线圈的绕制效率和提高三维线圈绕制质量。0008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9 本发明提供一种三维线圈绕制夹具,包括手柄、第一夹头、第二夹头、第一齿轮传动副、第二齿轮传动副、。
14、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三传动轴、挡板、弹性部件、第一支座、第二支座、第三支座、第四支座、第五支座,其中 :手柄固定在第一传动轴的端部,转动手柄可以带动第一传动轴旋转 ;第一齿轮传动副安装在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上,第一夹头固定在第二传动轴的端部,第一传动轴的旋转运动通过第一齿轮传动副传递至第二传动轴,第二传动轴旋转带动第一夹头随之旋转 ;第二齿轮传动副安装在第一传动轴和第三传动轴上,第二夹头固定在第三传动轴的端部,第一传动轴的旋转通过第二齿轮传动副传递至第三传动轴,第三传动轴的旋转带动第二夹头随之旋转 ;第三传动轴可以左右移动 ;挡板固定在第三传动轴的左端,推动挡板向左移动,第三传动轴跟随。
15、挡板向左移动,并带动第二夹头向左移动 ;弹性部件安装在挡板上,弹性部件压缩挡板向右移动,挡板带动第三传动轴向右移动,并带动第二夹头向右移动 ;三维线圈骨架夹持在第一夹头和第二夹头之间 ;第一传动轴由第二支座和第五支座支撑 ;第二传动轴由第四支座和第五支座支撑 ;第三传动轴由第二支座和第三支座支撑 ;弹性部件由第一支座支撑。0010 优选的,所述第一齿轮传动副与第二齿轮传动副的参数相同从而保证第一夹头和第二夹头的旋转运动,包括转速、转向完全相同。0011 优选的,所述第一齿轮传动副与第二齿轮传动副的参数根据实际情况调节,以实现所述第一、第三传动轴转速相对于所述手柄转速的增速或减速。0012 优选。
16、的,在所述三维线圈绕制过程中,所述弹性部件可自适应调节压紧力,保证压紧力始终处于合适范围。通过调节所述弹性部件的刚度,可以获得所述三维线圈骨架与所述第一、第二夹头之间不同的夹持力。0013 优选地,在所述三维线圈绕制过程中,所述第二夹头与第一夹头以平面夹持方式与三维线圈骨架接触,不会损坏已绕制出的线圈,安全可靠。0014 本发明提供一种三维线圈绕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5 步骤 1 :初始状态下,推动挡板向左运动,第二夹头跟随第三传动轴向左移动,让出空间,将三维线圈骨架安放在第一、第二夹头中间后,放松压缩弹性部件,在弹性部件压紧力作用下,推动第二压头将三维线圈骨架压向第一压头,第一、第二。
17、夹头夹持三维线圈骨架,三维线圈骨架与第一、第二夹头之间存在压紧力 ;0016 步骤 2 :转动手柄,带动第一传动轴转动,并通过第一、第二齿轮传动副的传动至第二、第三传动轴,从而将手柄的旋转运动同时传递给分别固定在第二传动轴上的第一夹头和固定在第三传动轴上的第二夹头 ;0017 步骤 3 :第一、第二夹头旋转,三维线圈骨架与第一夹头之间的接触面产生摩擦力,该摩擦力带动三维线圈骨架跟随第一夹头旋转 ;同理三维线圈骨架与第二夹头之间的说 明 书CN 104505255 A3/5 页6接触面也会产生摩擦力,该摩擦力带动三维线圈骨架跟随第二夹头旋转 ;三维线圈骨架跟随第一、第二夹头旋转以保证三维线圈骨架。
18、始终被第一、第二夹头夹持住 ;三维线圈骨架跟随第一、第二夹头旋转时,在三维线圈骨架未被夹持的平面上绕制出第一维线圈 ;0018 步骤 4 :完成第一维线圈绕制后,手柄停止转动,第一、第二夹头随之停止转动 ;推动挡板向左运动,第三传动轴带动第二夹头向左运动,第二夹头松开对三维线圈骨架的夹持,取出三维线圈骨架并旋转 90 度后将其重新安装在第二夹头和第一夹头之间,松开挡板,弹性部件的弹力推动第三传动轴向右移动,并带动第二夹头向右移动,三维线圈骨架被夹持在第二夹头和第一夹头之间 ;0019 步骤 5 :旋转手柄,则三维线圈骨架跟随手柄旋转,在三维线圈骨架未被夹持平面上绕制第二维线圈 ;完成第二维线圈。
19、绕制后,按相同的方法,向左推动挡板,取出三维线圈骨架再次旋转 90 度,重新安装在第二夹头和第一夹头之间,旋转手柄,在三维线圈骨架未被夹持平面上绕制第三维线圈,完成第三维线圈绕制后三维线圈绕制即可完成。0020 优选地,所述三维线圈为正方体形状。002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22 本发明方便快捷地实现夹持三维线圈骨架,三维线圈绕制过程中安全可靠,调节弹簧刚度,可获得不同大小的夹持力,夹持力调节方便,同时适用于不同尺寸的三维线圈骨架,三维线圈绕制过程中无需人为接触,安装后即可完成三维线圈骨架夹持,生产效率高。三维线圈绕制过程中的夹持是平面夹持,定位精度高,获得的三维线。
20、圈正交性好。本发明在多维线圈绕制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附图说明0023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24 图 1 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三维线圈绕制夹具结构示意图 ;0025 图中 :手柄 1、第一传动轴 2、第一齿轮运动副 3、第二传动轴 4、第一夹头 5、三维线圈骨架6、第二夹头7、第三传动轴8、第二齿轮运动副9、挡板10、弹簧11、第一支座12、第二支座 13、第三支座 14、第四支座 15、第五支座 16。具体实施方式0026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
21、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0027 如图 1 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三维线圈绕制夹具,包括手柄 1、第一传动轴 2、第一齿轮运动副 3、第二传动轴 4、第一夹头 5、第二夹头 7、第三传动轴 8、第二齿轮运动副 9、挡板 10、弹簧 11、第一支座 12、第二支座 13、第三支座 14、第四支座 15、第五支座 16,其中 :0028 手柄 1 固定在第一传动轴 2 的端部,转动手柄 1 可带动第一传动轴 2 旋转 ;第一齿轮运动副 3 安装在第一传动轴 2 和第二。
22、传动轴 4 上,第一传动轴 2 的旋转运动通过第一齿轮运动副 3 传递至第二传动轴 4 ;第一夹头 5 固定在第二传动轴 4 的端部,第二传动轴 4 旋说 明 书CN 104505255 A4/5 页7转时第一夹头 5 跟随第二传动轴 4 旋转 ;第二齿轮运动副 9 安装在第一传动轴 2 和第三传动轴 8 上,第一传动轴 2 的旋转运动通过第二齿轮运动副 9 传递至第三传动轴 8 ;第二夹头7 固定在第三传动轴 8 端部,第三传动轴 8 旋转时第二夹头 7 跟随第三传动轴 8 旋转 ;第三传动轴 8 可左右移动 ;挡板 10 固定在第三传动轴 8 的左端,推动挡板 10 向左移动 , 第三传动。
23、轴 8 跟随挡板 10 向左移动 ;弹簧 11 压缩挡板 10 向右移动,第三传动轴 8 向右移动,带动第二夹头 7 向右移动 ;三维线圈骨架 6 夹持在第一夹头 5 和第二夹头 7 之间 ;第一传动轴 2由第二支座 13 和第五支座 16 支撑,第二传动轴 4 由第四支座 15 和第五支座 16 支撑,第三传动轴 8 由第二支座 13 和第三支座 14 支撑,弹簧由第一支座 12 支撑。0029 本实施例中,设计时保证所述第一齿轮运动副 3 和所述第二齿轮运动副 9 参数完全相同,从而保证第一夹头 5 和第二夹头 7 的旋转运动完全相同。0030 本实施例中,手柄的旋转运动通过第一、第二齿轮。
24、运动副传递至第一、第二传动轴,两个齿轮运动副参数相同,则两个传动轴的旋转运动完全相同,调节齿轮运动副参数,可实现两传动轴转速相对于手柄转速增速或减速,有利于提高线圈绕制的生产效率。0031 本实施例中,通过调节所述弹簧 11 的刚度,可以获得所述三维线圈骨架 6 与所述第一、第二夹头 5、7 之间不同的夹持力。0032 本实施例中,三维线圈骨架 6 与两个夹头之间的夹紧力大小调节通过弹簧进行调节,增大弹簧刚度,可以增大压紧力,减小弹簧刚度,可减小压紧力,在线圈绕制过程中,如有线圈有微小变形,在弹簧可自适应调节压紧力,保证压紧力始终处于合适范围,该发明具有自适应调节功能。0033 本实施例中,与。
25、挡板 10 相连的第三传动轴 8 可左右移动,推动挡板 10 向左时,传动轴向左,挡板 10 在弹簧 11 作用下向右移动时,第三传动轴 8 向右移动,带动夹头向右,三维线圈骨架6安装在两个夹头中间,在弹簧压紧力作用下,两个夹头将三维线圈骨架 夹持住,夹持面属于平面夹持,重复定位精度高,拆装快捷,压紧力大小调节通过选择不同的弹簧刚度实现。0034 采用上述的夹具进行三维线圈绕制的方法,具体如下 :0035 手柄 1 转动时,手柄 1 带动第一传动轴 2 转动,通过第一齿轮传动副 3 和第二齿轮运动副 9 的传动至第二、第三传动轴 4、8,从而将手柄 1 的旋转运动同时传递给分别固定在第二传动轴。
26、 4 上的第一夹头 5 和固定在第三传动轴 8 上的第二夹头 7 ;0036 初始状态时,第一夹头 5 和第二夹头 7 夹持住三维线圈骨架 6,三维线圈骨架 6 和第一夹头 5、第二夹头 7 之间存在压紧力 ;当第一夹头 5 和第二夹头 7 在手柄 1 的带动下按相同转速旋转时,三维线圈骨架6和第一夹头5之间的接触面会产生摩擦力,该摩擦力带动三维线圈骨架 6 跟随第一夹头 5 旋转 ;同理,三维线圈骨架 6 与第二夹头 7 之间的接触面也会产生摩擦力,该摩擦力带动三维线圈骨架 6 跟随第二夹头 7 旋转,三维线圈骨架 6 与第一夹头 5 和第二夹头 7 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大小相同、方向相同,三维。
27、线圈骨架 6 跟随第一夹头5和第二夹头7按相同的转速旋转,保证三维线圈骨架6始终被第一夹头5和第二夹头7夹持住 ;三维线圈骨架 6 跟随第一夹头 5 和第二夹头 7 旋转时,可在三维线圈骨架 6 未被夹持的平面上绕制出第一维线圈 ;完成第一维线圈绕制后,手柄 1 停止转动,则第一夹头 5 和第二夹头 7 跟随停止转动 ;推动挡板 10 向左运动,第三传动轴 8 带动第二夹头 7 向运动,第二夹头 7 松开对三维线圈骨架 6 的夹持,取出三维线圈骨架 6 旋转 90 度后,将三维线圈骨架说 明 书CN 104505255 A5/5 页86 重新安装在第二夹头 7 和第一夹头 5 之间,松开挡板 。
28、10,在弹簧 11 的弹力推动第三传动轴 8 向右移动,带动第二夹头 7 向右移动,三维线圈骨架 6 被夹持在第二夹头 7 和第一夹头5 之间 ;旋转手柄 1,则三维线圈骨架 6 跟随手柄 1 旋转,可在三维线圈骨架 6 未被夹持平面上绕制第二维线圈 ;完成第二维线圈绕制后,按相同的方法,向左推动挡板 10,第二夹头 7松开对三维线圈骨架 6 的夹持,取出三维线圈骨架 6 再次旋转 90 度,重新安装在第二夹头7 和第一夹头 5 之间,松开挡板 10,弹簧 11 的弹力推动第三传动轴 8 将三维线圈骨架 6 夹持在第二夹头7和第一夹头5之间,旋转手柄1,三维线圈骨架6跟随旋转,可以三维线圈骨架。
29、 6 未被夹持平面上绕制第三维线圈 ;完成第三维线圈绕制后,三维线圈绕制即可完成。0037 在三维线圈绕制过程中,第二夹头 7 与第一夹头 5 以平面夹持方式与三维线圈骨架 6 接触,不会损坏已绕制出的线圈,安全可靠。0038 本发明方便快捷地实现夹持三维线圈骨架,三维线圈绕制过程中安全可靠,调节弹簧刚度,可获得不同大小的夹持力,夹持力调节方便,同时适用于不同尺寸的三维线圈骨架,三维线圈绕制过程中无需人为接触,安装后即可完成三维线圈骨架夹持,生产效率高。三维线圈绕制过程中的夹持是平面夹持,定位精度高,获得的三维线圈正交性好。本发明在多维线圈绕制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该夹具可以方便实现三维线圈骨架的装夹,不妨碍线圈的绕制和损坏已经绕制完毕的线圈,可以大大提高三维线圈的绕制效率和提高三维线圈绕制质量。0039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说 明 书CN 104505255 A1/1 页9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50525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