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磁通信配对通信方法及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磁通信配对通信方法及系统.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410835682.8(22)申请日 2014.12.30H04B 5/00(2006.01)H04M 1/725(2006.01)(71)申请人 李俊涛地址 132000 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汉阳街65 号(72)发明人 李俊涛 宋宇 陈静 王海浩梁亮 侯佳征(54) 发明名称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磁通信配对通信方法及系统(57)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移动终端的磁通信配对通信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步骤 :S1,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带有第一终端地址信息的磁场信号 ;S2,第二终端接收磁场信号并解析出第一终端地址信息,完成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
2、配对 ;S3,第二终端根据第一终端地址信息通过互联网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有效信息。系统包括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第一终端包括第一磁力发射器、第一处理单元和第一通信单元,第二终端包括第二磁力接收器、第二处理单元和第二通信单元。本发明提出利用磁力感应进行配对的通信系统,不仅可以节省网络流量而且有效提高了配对成功的可能,从而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各种通信终端的配对通信系统。(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 CN 104506211 A(43)申请公布日 2015.04.08CN 10450。
3、6211 A1/1 页21.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磁通信配对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步骤 :S1, 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带有第一终端地址信息的磁场信号 ;S2,第二终端接收磁场信号并解析出第一终端地址信息,完成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配对;S3,第二终端根据第一终端地址信息通过互联网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有效信息。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磁通信配对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 S2 具体包括子步骤 :S21,第二终端接收磁场信号 ;S22,第二终端判断磁场信号强度,如果磁场信号强度达到预设阀值,则进入步骤 S23,否则配对不成功 ;S23,配对成功,第二终端解析磁场信号获得第一。
4、终端地址信息。3.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磁通信配对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有效信息包括第二终端地址信息,所述配对通信方法还包括步骤 :S4,第一终端通过互联网接收第一有效信息,并解析出第二终端地址信息 ;S5,第一终端根据第二终端地址信息通过互联网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有效信息,实现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双向通信。4.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3 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磁通信配对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和 / 或第二终端为移动终端。5.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磁通信配对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 S3 具体为 :第二终端根据第一终端地。
5、址信息,通过 GSM 或 3G 移动互联网络,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有效信息。6.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磁通信配对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其用于实施如权利要求 1至 5 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磁通信配对通信方法,其包括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所述第一终端包括第一磁力发射器、第一处理单元和第一通信单元,所述第二终端包括第二磁力接收器、第二处理单元和第二通信单元 ;所述第一磁力发射器用于发射磁场信号到第二磁力接收器,所述第二磁力接收器的输出端与第二处理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处理单元与第二通信单元连接,所述第二通信单元通过互联网与第一通信单元连接,所述第一通信单元与第一处理单元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
6、 6 所述的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磁通信配对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包括磁场信号解码模块。8.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磁通信配对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包括地址解析模块。9.根据权利要求 6 至 8 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磁通信配对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和 / 或第二终端为移动终端。10.根据权利要求 9 所述的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磁通信配对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单元和 / 或第二通信单元包括 GSM 模块或 3G 模块。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506211 A1/4 页3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磁通信配对通信方法及系统技。
7、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终端配对通信方法,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终端配对通信系统。背景技术0002 通讯设备之间任何实际应用信息的传送总是伴随着一些控制信息的传递 , 它们按照既定的通讯协议工作 , 将应用信息安全、可靠、高效地传送到目的地。握手协议就是两个设备在通信之前,要互相的认识一下,然后才能互相传送。0003 目前基于移动终端的通信系统中,通信双方通过互联网进行数据交互,这种方式在通信之初都需要进行握手,这种通过握手进行配对的方式不仅消耗网络流量,而且还降低了通信的可靠性。发明内容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节约网络流量而且可有效提高通信。
8、安全性和可靠性的终端配对通信方法。0005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节约网络流量而且可有效提高通信安全性和可靠性的终端配对通信系统。0006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磁通信配对通信方法,其包括步骤 :S1, 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带有第一终端地址信息的磁场信号 ;S2,第二终端接收磁场信号并解析出第一终端地址信息,完成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配对 ;S3,第二终端根据第一终端地址信息通过互联网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有效信息。0007 优选的,所述步骤 S2 具体包括子步骤 :S21,第二终端接收磁场信号 ;S22,第二终端判断磁场信号强度,如果磁场信号强度。
9、达到预设阀值,则进入步骤 S23,否则配对不成功 ;S23,配对成功,第二终端解析磁场信号获得第一终端地址信息。0008 优选的,所述第一有效信息包括第二终端地址信息,所述配对通信方法还包括步骤 :S4,第一终端通过互联网接收第一有效信息,并解析出第二终端地址信息 ;S5,第一终端根据第二终端地址信息通过互联网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有效信息,实现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双向通信。0009 优选的,所述第一终端和 / 或第二终端为移动终端。0010 优选的,所述步骤 S3 具体为 :第二终端根据第一终端地址信息,通过 GSM 或 3G 移动互联网络,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有效信息。0011 一种基于移动。
10、终端的磁通信配对通信系统,其用于实施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磁通信配对通信方法,其包括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所述第一终端包括第一磁力发射器、第一处理单元和第一通信单元,所述第二终端包括第二磁力接收器、第二处理单元和第二通信单元 ;所述第一磁力发射器用于发射磁场信号到第二磁力接收器,所述第二磁力接收器的输说 明 书CN 104506211 A2/4 页4出端与第二处理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处理单元与第二通信单元连接,所述第二通信单元通过互联网与第一通信单元连接,所述第一通信单元与第一处理单元连接。0012 优选的,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包括磁场信号解码模块。0013 优选的,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包括地址解析模。
11、块。0014 优选的,所述第一终端和 / 或第二终端为移动终端。0015 优选的,所述第一通信单元和 / 或第二通信单元包括 GSM 模块或 3G 模块。001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一种基于通信终端的磁通信配对通信方法针对现有利用互联网进行数据通信的通信系统,提出一种利用磁力感应进行配对的通信方法,不仅可以节省网络流量而且有效提高了配对成功的可能,从而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而且方法简单,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0017 另外通过设置磁场强度阀值判断,使得通信终端必须满足距离要求,增强了通信终端间通信的安全性。0018 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各种通信终端的配对通信系统。0019 本发明的另。
12、一个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一种基于通信终端的磁通信配对通信系统针对现有利用互联网进行数据通信的通信系统,提出一种利用磁力感应进行配对的通信系统,不仅可以节省网络流量而且有效提高了配对成功的可能,从而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而且结构简单,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0020 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各种通信终端的配对通信系统。附图说明002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图 1 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系统原理框图。具体实施方式0022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0023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磁通信配对通信方法,其包括步骤 :S1, 第一终端。
13、向第二终端发送带有第一终端地址信息的磁场信号 ;S2,第二终端接收磁场信号并解析出第一终端地址信息,完成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配对 ;S3,第二终端根据第一终端地址信息通过互联网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有效信息。所述步骤 S2 具体包括子步骤 :S21,第二终端接收磁场信号 ;S22,第二终端判断磁场信号强度,如果磁场信号强度达到预设阀值,则进入步骤 S23,否则配对不成功 ;S23,配对成功,第二终端解析磁场信号获得第一终端地址信息。所述第一有效信息包括第二终端地址信息,所述配对通信方法还包括步骤 :S4,第一终端通过互联网接收第一有效信息,并解析出第二终端地址信息 ;S5,第一终端根据第二终端地址信。
14、息通过互联网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有效信息,实现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双向通信。所述第一终端和 / 或第二终端为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可采用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所述步骤 S3 具体为 :第二终端根据第一终端地址信息,通过 GSM 或 3G 移动说 明 书CN 104506211 A3/4 页5互联网络,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有效信息。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通信。0024 以智能手机作为第二终端为例,当第一终端的第一磁力发射器(例如电磁铁)处于导通发射状态,将第二终端(智能手机)靠近第一终端,第二终端(智能手机)内的第二磁力接收器感应到来自第一终端内电磁铁的磁场。
15、强度,可调节变化(例如拉近或拉远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距离)第一终端内电磁铁的磁场强度。当第二磁力接收器接收到的磁场强度在阈值以下时,双方不能配对成功,通信失败 ;当第二磁力接收器接收到的磁场强度在阈值之上时,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配对成功,第二处理单元解析磁场信号内的第一终端地址信息,并触发第二终端内部的第二通信单元(例如 GSM 模块或 3G 模块),智能手机通过互联网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有效信息。0025 第一终端通过第一通信单元(例如 GSM 模块或 3G 模块)接收来自互联网的第一有效信息,并解析,从而完成由智能手机向接收终端的单向通信。0026 第一终端也可以在配对成功且收到来自第二终端的。
16、第一有效信息之后,解析出第二终端地址信息,再利用第一通信单元(例如 GSM 模块或 3G 模块)向互联网发送第二有效信息至第二终端,第二终端利用内置的第二通信单元(例如 GSM 模块或 3G 模块)接收数据,从而完成一次双向通信。0027 本发明一种基于通信终端的磁通信配对通信方法针对现有利用互联网进行数据通信的通信系统,提出一种利用磁力感应进行配对的通信方法,不仅可以节省网络流量而且有效提高了配对成功的可能,从而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而且方法简单,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0028 另外通过设置磁场强度阀值判断,使得通信终端必须满足距离要求,增强了通信终端间通信的安全性。0029 本发明可广泛。
17、应用于各种通信终端的配对通信系统。0030 如图 1 所示,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磁通信配对通信系统,其用于实施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磁通信配对通信方法,其包括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所述第一终端包括第一磁力发射器、第一处理单元和第一通信单元,所述第二终端包括第二磁力接收器、第二处理单元和第二通信单元 ;所述第一磁力发射器用于发射磁场信号到第二磁力接收器,所述第二磁力接收器的输出端与第二处理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处理单元与第二通信单元连接,所述第二通信单元通过互联网与第一通信单元连接,所述第一通信单元与第一处理单元连接。0031 优选的,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包括磁场信号解码模块。所述解码模块用于解析磁场信。
18、号中的第一终端地址信息。0032 优选的,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包括地址解析模块。地址解析模块用于解析来自第二终端的信息中的第二终端地址信息。0033 优选的,所述第一终端和 / 或第二终端为移动终端。第一终端和 / 或第二终端可采用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0034 优选的,所述第一通信单元和 / 或第二通信单元包括 GSM 模块或 3G 模块。0035 下面以带有 GSM 模块或 3G 模块的智能手机为例,详述该系统的工作过程。0036 当第一终端的第一磁力发射器(例如电磁铁)处于导通发射状态,将第二终端(智说 明 书CN 104506211 A4/4 页6能手机)靠近第一终端,。
19、第二终端(智能手机)内的第二磁力接收器感应到来自第一终端内电磁铁的磁场强度,可调节变化(例如拉近或拉远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距离)第一终端内电磁铁的磁场强度。当第二磁力接收器接收到的磁场强度在阈值以下时,双方不能配对成功,通信失败 ;当第二磁力接收器接收到的磁场强度在阈值之上时,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配对成功,第二处理单元解析磁场信号内的第一终端地址信息,并触发第二终端内部的第二通信单元(例如 GSM 模块或 3G 模块),智能手机通过互联网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有效信息。0037 第一终端通过第一通信单元(例如 GSM 模块或 3G 模块)接收来自互联网的第一有效信息,并解析,从而完成由智能手机向接收。
20、终端的单向通信。0038 第一终端也可以在配对成功且收到来自第二终端的第一有效信息之后,解析出第二终端地址信息,再利用第一通信单元(例如 GSM 模块或 3G 模块)向互联网发送第二有效信息至第二终端,第二终端利用内置的第二通信单元(例如 GSM 模块或 3G 模块)接收数据,从而完成一次双向通信。0039 本发明一种基于通信终端的磁通信配对通信系统针对现有利用互联网进行数据通信的通信系统,提出一种利用磁力感应进行配对的通信系统,不仅可以节省网络流量而且有效提高了配对成功的可能,从而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而且结构简单,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0040 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各种通信终端的配对通信系统。0041 以上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说 明 书CN 104506211 A1/1 页7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50621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