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干扰插头电连接器.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064117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956.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805179.8

申请日:

2014.12.23

公开号:

CN104538797A

公开日:

2015.04.22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1R 13/6461申请日:20141223|||公开

IPC分类号:

H01R13/6461(2011.01)I; H01R13/02

主分类号:

H01R13/6461

申请人:

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发明人:

高雅芬; 蔡侑伦; 侯斌元; 廖崇甫; 陈龙飞; 周杨杨; 陈茂胜

地址:

215321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张浦镇花园路888号(连展科技)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防干扰插头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二端子组、一屏蔽接地片以及一屏蔽外壳,各该端子组分别具有复数导电端子与至少一对高速讯号端子,各该高速讯号端子之固定段上朝侧向向外突伸形成一加宽片,且该对高速讯号端子之两加宽片朝彼此延伸以减少该两高速讯号端子之间的间距,其中,两端子组之电性接触段呈上下对应,两端子组之焊接段呈上下对应;该屏蔽接地片设置在绝缘本体后端上;以及该屏蔽外壳容纳该绝缘本体。各对高速讯号端子的两加宽片可减少高速讯号端子阻抗,提升讯号传输作业之稳定性与效率。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1.  一种防干扰插头电连接器,包括: 一绝缘本体,其具有一顶板、一底板以及二相对且设于该顶板与该底板之间的侧壁,在该绝缘本体前端形成有一介于该顶板、该底板以及两侧壁之间的插接空间; 二端子组,以该插接空间之中心点为对称中心而彼此点对称,分别设置在该绝缘本体的顶板内表面与底板内表面上,且各该端子组分别具有复数导电端子与至少一对高速讯号端子,各该导电端子分别具有一固定段、一自固定段朝前延伸的电性接触段以及一自固定段朝后延伸的焊接段,各该高速讯号端子分别具有一固定段、一自固定段朝前延伸的电性接触段以及一自固定段朝后延伸的焊接段,且各该高速讯号端子之固定段上朝侧向向外突伸形成一加宽片,且该对高速讯号端子之两加宽片朝彼此延伸以减少该两高速讯号端子之间的间距,其中,两端子组之电性接触段呈上下对应,两端子组之焊接段呈上下对应; 一屏蔽接地片,设置在绝缘本体后端上,且具有一屏蔽片体以及二弹性扣臂,该屏蔽片体设置在绝缘本体的后端且位于两端子组之间,两弹性扣臂分别自屏蔽片体两侧朝前突伸并位于绝缘本体的插接空间之中;以及 一屏蔽外壳,其上形成一容置空间以容纳该绝缘本体。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防干扰插头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顶板上形成有复数连通插接空间的上贯穿槽,在底板上形成有复数连通插接空间的下贯穿槽,在顶板外表面上设置有一上弹片座,在底板外表面上设置有一下弹片座,上弹片座上形成有复数分别穿过上贯穿槽并且伸入插接空间的上弹片,下弹片座上形成有复数分别穿过下贯穿槽并且伸入插接空间的下弹片。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防干扰插头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后端形成有一与插接空间相连通的组装槽;该屏蔽接地片设置在绝缘本体的组装槽内,且介于两端子组的固定段之间。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防干扰插头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接地片的屏蔽片体上贯穿形成有二固定孔;一上后塞座设置在绝缘本体后端且设置在屏蔽接地片上方,上后塞座具有一上座体、一上插接板以及复数上固定柱,该上插接板自上座体朝前突伸并且设置在绝缘本体组装槽内,该复数上固定柱自上座体朝下突伸并且设置在屏蔽接地片的屏蔽片体上的该复数固定孔内;一下后塞座设置在绝缘本体后端且设置在屏蔽接地片下方,下后塞座具有一下座体、一下插接板以及复数下结合孔,该下插接板自下座体朝前突伸并且设置在绝缘本体组装槽内,该下结合孔贯穿形成在该下座体朝且分别结合上固定柱。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防干扰插头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一上屏蔽盖以及一下屏蔽盖,该上屏蔽盖与下屏蔽盖分别以上下包夹方式覆盖于该电路板以及该导电端子之焊接段。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防干扰插头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顶板内表面上形成有复数上端子槽以容纳其中一端子组的该等导电端子,该绝缘本体底板内表面上形成有复数下端子槽以容纳另一端子组的该等导电端子。

说明书

说明书防干扰插头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防干扰插头电连接器,其透过对高速讯号端子加宽而减少讯号干扰,故能够有效降低端子之阻抗、降低输入损失与回馈损失之问题发生,进而增进端子组的讯号传输作业稳定度或是与效率。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为电子装置上常见的电子零组件,可与其他电子装置上的匹配电连接器相互接驳,进而供两电子装置之间进行讯号与电力之传输。现有的电连接器,例如通用序列汇流排(Universal Serial Bus,USB)3.1电连接器。而日前USB 3.1协定又新增了C型(Type C)电连接器之规格,除了能提供10Gbps的超高速的资料传输速率之外,体积上轻薄短小而适合手机等携带式设备、插接口呈对称而可正、反插接,因此将能够广泛应用在各种电子设备上。
所述USB Type C电连接器具有绝缘本体、二组导电端子以及金属壳体。两组导电端子设置在该绝缘本体上,可进行讯号传输,金属壳体覆盖绝缘本体以及两组导电端子,各组导电端子中通常有二对以上的导电端子作为讯号传输端子以进行高频讯号之传输,各导电端子具有固定段、电性接触段以及焊接段,讯号传输端子亦具有固定段、电性接触段以及焊接段,导电端子与讯号端子以均匀的间距排列,故任两相邻的端子之间的间距相同,。
然而,上述USB Type C电连接器的讯号端子担负传输高频讯号之功能,高频讯号在经过讯号端子时,容易受到相邻的其他等距离导电端子上的电流或讯号干扰,导致高频讯号无法稳定地在讯号端子通过,因此造成讯号端子有阻抗(Impedance)过高、输入损失(Input loss)与回馈损失(Return loss)之问题发生,导致端子组的讯号传输作业不稳定或是效率降低。
发明内容
本设计有鉴于传统电连接器的两组导电端子容易对彼此产生串音干扰的问题,改良其不足与缺失,进而创作出一种防干扰插头电连接器。
本发明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干扰插头电连接器,其透过对高速讯号端子加宽而减少讯号干扰,故能够有效降低端子之阻抗、降低输入损失与回馈损失之问题发生,进而增进端子组的讯号传输作业稳定度或是与效率。
为达上述目的,系令所述防干扰插头电连接器包括:
一绝缘本体,其具有一顶板、一底板以及二相对且设于该顶板与该底板之间的侧壁,在该绝缘本体前端形成有一介于该顶板、该底板以及两侧壁之间的插接空间;
二端子组,以该插接空间之中心点为对称中心而大致上彼此点对称,分别设置在该绝缘本体的顶板内表面与底板内表面上,且各该端子组分别具有复数导电端子与至少一对高速讯号端子,各该导电端子分别具有一固定段、一自固定段朝前延伸的电性接触段以及一自固定段朝后延伸的焊接段,各该高速讯号端子分别具有一固定段、一自固定段朝前延伸的电性接触段以及一自固定段朝后延伸的焊接段,且各该高速讯号端子之固定段上朝侧向向外突伸形成一加宽片,且该对高速讯号端子之两加宽片朝彼此延伸以减少该两高速讯号端子之间的间距,其中,两端子组之所有电性接触段大致上呈上下对应,两端子组之焊接段呈上下对应;
一屏蔽接地片,设置在绝缘本体后端上,且具有一屏蔽片体以及二弹性扣臂,该屏蔽片体设置在绝缘本体的后端且位于两端子组之间,两弹性扣臂分别自屏蔽片体两侧朝前突伸并位于绝缘本体的插接空间之中;以及
一屏蔽外壳,其上形成一容置空间以容纳该绝缘本体。
由上述技术手段,各端子组的各对高速讯号端子透过两朝向彼此延伸的加宽片改变各高速讯号端子的局部宽度,藉此有效降低端子之阻抗、降低输入损失与回馈损失之问题发生,进而增进端子组的讯号传输作业稳定度或传输效率。
所述绝缘本体的顶板上形成有复数连通插接空间的上贯穿槽,在底板上形成有复数连通插接空间的下贯穿槽,在顶板外表面上设置有一上弹片座,在底板外表面上设置有一下弹片座,上弹片座上形成有复数分别穿过上贯穿槽并且伸入插接空间的上弹片,下弹片座上形成有复数分别穿过下贯穿槽并且伸入插接空间的下弹片。
所述防干扰插头电连接器之中,其中一上屏蔽盖以及一下屏蔽盖分别以上下包夹方式覆盖于该电路板以及该导电端子之焊接段。
所述绝缘本体后端形成有一与插接空间相连通的组装槽;该屏蔽接地片设置在绝缘本体的组装槽内,且介于两端子组的固定段之间。
所述屏蔽接地片的屏蔽片体上贯穿形成有二固定孔;一上后塞座设置在绝缘本体后端且设置在屏蔽接地片上方,上后塞座具有一上座体、一上插接板以及复数上固定柱,该上插接板自上座体朝前突伸并且设置在绝缘本体组装槽内,该复数上固定柱自上座体朝下突伸并且设置在屏蔽接地片的屏蔽片体上的该复数固定孔内;一下后塞座设置在绝缘本体后端且设置在屏蔽接地片下方,下后塞座具有一下座体、一下插接板以及复数下结合孔,该下插接板自下座体朝前突伸并且设置在绝缘本体组装槽内,该下结合孔贯穿形成在自下座体且分别结合上固定柱。
所述防干扰插头电连接器之中进一步包括一上屏蔽盖以及一下屏蔽盖,该上屏蔽盖与下屏蔽盖分别以上下包夹方式覆盖于该电路板以及该导电端子之焊接段。
所述绝缘本体顶板内表面上形成有复数上端子槽以容纳其中一端子组的该等导电端子,该绝缘本体底板内表面上形成有复数下端子槽以容纳另一端子组的该等导电端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发明大部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省略上屏蔽盖与下屏蔽盖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发明省略上屏蔽盖与下屏蔽盖的另一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发明省略上屏蔽盖与下屏蔽盖的侧视剖面图。
图6为本发明两端子组的立体外观图。
图7为本发明其中一端子组的俯视图。
图8为本发明另一端子组的仰视图。
图9为本发明的前视剖面图。
符号说明
10绝缘本体  100插接空间
101顶板 1010上端子槽
102底板 1020下端子槽
103侧壁 105上贯穿槽
106下贯穿槽 15上弹片座  151上弹片
16下弹片座  161下弹片
17组装槽    171卡扣槽
20导电端子  20a、20b高速讯号端子
21固定段    211a、211b加宽片
22电性接触段    23焊接段
30屏蔽接地片    31屏蔽片体
311固定孔   35弹性扣臂
40上后塞座  41上座体
42上插接板  411上固定柱
50下后塞座  51下座体
52下插接板  511下结合孔
60屏蔽外壳  600容置空间
70上屏蔽盖  80下屏蔽盖。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到图2,本发明防干扰插头电连接器的第1实施例可为一种通用序列汇流排(Universal Serial Bus)Type C连接器,其符合连接器协会规范Universal Serial Bus Type-C Cable and Connector Specification第0.98C版本。
请进一步参照图3与图4,本发明防干扰插头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10、二端子组、一屏蔽接地片30、一上后塞座40、一下后塞座50、一屏蔽外壳60、一上屏蔽盖70以及一下屏蔽盖80。
请进一步参照图5,该绝缘本体10具有一顶板101、一底板102、二相对且设于顶板101与底板102之间的侧壁103。在绝缘本体10前端形成有一介于顶板101、底板102以及两侧壁103之间的插接空间100,绝缘本体10后端形成有一与插接空间相连通的组装槽17,在组装槽17两侧内壁上分别形成有一卡扣槽171。再者,绝缘本体10的顶板101内表面形成有复数上端子槽1010,且底板102内表面形成有复数与上端子槽1010对应的下端子槽1020。顶板101上形成有复数连通插接空间100的上贯穿槽105,在底板102上形成有复数连通插接空间100的下贯穿槽106。在顶板101外表面上设置有一上弹片座15,在底板102外表面上设置有一下弹片座16,上弹片座15上形成有复数分别穿过上贯穿槽105并且伸入插接空间100的上弹片151,下弹片座16上形成有复数分别穿过下贯穿槽106并且伸入插接空间100的下弹片161。
请进一步参照图6至图9,两端子组以插接空间100之中心点为对称中心而彼此点对称。所谓的点对称,是指根据该对称中心作为旋转中心而将两端子组旋转180度后,旋转后的两端子组能够与旋转前的两端子组完全重合。透过点对称的端子组配置方式,高速插头连接器能够在旋转180度的情形下顺利的插入对应的插座电连接器而正常执行高速讯号传输作业。两端子组分别设置在绝缘本体10的顶板101内表面与底板102内表面上。
各该端子组分别具有复数导电端子20以及二对高速讯号端子20a、20b。其中一端子组的复数导电端子20分别设置在绝缘本体10顶板101的上端子槽1010之中,另一端子组的导电端子20分别设置在绝缘本体10底板102的下端子槽1020之中。
各该导电端子20分别具有一固定段21、一电性接触段22以及一焊接段23。该固定段21设置在绝缘本体10的顶板101或底板102,该电性接触段22自固定段21朝前延伸到插接空间100之100中,该焊接段23自固定段21朝后延伸。其中,两端子组之电性接触段22呈上下对应,且两端子组之焊接段23呈上下对应。
各该高速讯号端子20a、20b分别具有一固定段21、一电性接触段22以及一焊接段23。该固定段21设置在绝缘本体10的顶板101或底板102,该电性接触段22自固定段21朝前延伸到插接空间100之100中,该焊接段23自固定段21朝后延伸。各该高速讯号端子20a、20b之固定段21上朝侧向向外突伸形成一加宽片211a、211b,且该对高速讯号端子20a、20b之两加宽片211a、211b朝彼此延伸以减少该两高速讯号端子20a、20b之间的间距。透过该两朝向彼此延伸的加宽片20a、20b,可有效减少各对高速讯号端子20a、20b的阻抗,减少输入损失与回馈损失。
此外,于本创作较佳实施例中,其中一端子组的导电端子20数量可较另一端子组的导电端子20的数量少,通常是省略两支导电端子20,以进一步节省材料成本。
该屏蔽接地片30,设置在绝缘本体后端的组装槽17内上,且具有一屏蔽片体31、一延伸屏蔽板32以及二弹性扣臂35。该屏蔽片体31设置在绝缘本体10的后端且位于两端子组之间,可位于两端子组的导电端子20的固定段21之间,此外,在屏蔽片体31上贯穿形成有二固定孔311。该延伸屏蔽板32自屏蔽片体31朝前突伸,设置在绝缘本体10的组装槽17内,且介于两端子组的导电端子20的固定段21之间。两弹性扣臂35分别自屏蔽片体31两侧朝前突伸并位于绝缘本体10的插接空间100之中。两弹性扣臂35能够紧密抓持与防干扰插头电连接器相结合的插座电连接器,避免防干扰插头电连接器意外自插座电连接器脱落,藉此提高讯号传输作业的稳定性。
请进一步参照图9,该上后塞座40设置在绝缘本体10后端且设置在屏蔽接地片30上方,上后塞座40具有一上座体41、一上插接板42以及复数上固定柱411。该上插接板42自上座体41朝前突伸并且设置在绝缘本体10组装槽17内。该复数上固定柱411自上座体41朝下突伸并且设置在屏蔽接地片30的屏蔽片体31上的复数固定孔311内。
该下后塞座50设置在绝缘本体10后端且设置在屏蔽接地片30下方,下后塞座50具有一下座体51、一下插接板52以及复数下结合孔511。该下插接板52自下座体51朝前突伸并且设置在绝缘本体10组装槽17内。该下结合孔511贯穿形成在下座体51朝上且分别结合上固定柱411。
该屏蔽外壳60为金属制,在该屏蔽外壳60上形成有一容置空间600以容纳该绝缘本体10。
该上屏蔽盖70与该下屏蔽盖80分别以上下包夹方式覆盖绝缘本体、导电端子20、上后塞座、下后塞座以及电路板90。
由上述技术手段,本发明防干扰插头电连接器具有下列优点:
1.各端子组的各对高速讯号端子透过两朝向彼此延伸的加宽片改变各高速讯号端子的局部宽度,藉此有效降低端子之阻抗、降低输入损失与回馈损失之问题发生,进而增进端子组的讯号传输作业稳定度或传输效率。
2.屏蔽接地片30上一体成型的弹性扣臂35提供了绝佳的扣合力量,能够有效避免与防干扰插头电连接器结合的插座电连接器意外脱离。
3.上后塞座40与下后塞座50同时与绝缘本体10以及屏蔽接地片30相互固定,因此提高了防干扰插头电连接器整体的组装强度。
4.本发明为一种USB Type C连接器,其绝缘本体10以及屏蔽外壳40为上下对称状态,两端子组以绝缘本体10之插接空间100之中心点为对称中心而彼此点对称,因此高速防干扰插头电连接器在插入相对应的插座连接器时,能够以正插方式或是反插方式进行插接而无须任何防呆措施。
5.上屏蔽盖70与该下屏蔽盖80进一步对两端子组达到屏蔽效果,避免两端子组受到外部的杂讯干扰。

防干扰插头电连接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防干扰插头电连接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防干扰插头电连接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防干扰插头电连接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干扰插头电连接器.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防干扰插头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二端子组、一屏蔽接地片以及一屏蔽外壳,各该端子组分别具有复数导电端子与至少一对高速讯号端子,各该高速讯号端子之固定段上朝侧向向外突伸形成一加宽片,且该对高速讯号端子之两加宽片朝彼此延伸以减少该两高速讯号端子之间的间距,其中,两端子组之电性接触段呈上下对应,两端子组之焊接段呈上下对应;该屏蔽接地片设置在绝缘本体后端上;以及该屏蔽外壳容纳该绝缘本体。各对高速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