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弧室及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pdf

上传人:a1 文档编号:4063328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1.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706582.5

申请日:

2014.11.28

公开号:

CN104538265A

公开日:

2015.04.22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H01H 73/18申请公布日:20150422|||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1H 73/18申请日:20141128|||公开

IPC分类号:

H01H73/18

主分类号:

H01H73/18

申请人: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蔡小丽

地址:

325603浙江省乐清市北白象镇正泰工业园区正泰路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卓言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65

代理人:

王茀智; 龚清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灭弧室,包括间隔层叠设置在两个侧壁之间的多个灭弧栅片,多个灭弧栅片之间设有间隙,灭弧室还包括设置在两个侧壁之间的叠片导弧板机构,所述叠片导弧板机构包括叠加在一起的多个栅片和与多个栅片连接的导弧板。本发明的灭弧室设有叠片导弧板机构,通过叠加的栅片和导弧板可以实现快速引弧,预防动静触头烧损;同时可以实现持续引弧和熄弧的效果。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结构紧凑,引弧和熄弧能力强,且可靠性高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1.  一种灭弧室,包括间隔层叠设置在两个侧壁(43)之间的多个灭弧栅片 (42),多个灭弧栅片(42)之间设有间隙,其特征在于:灭弧室(4)还包括 设置在两个侧壁(43)之间的叠片导弧板机构(41),所述叠片导弧板机构(41) 包括叠加在一起的多个栅片(411)和与多个栅片(411)连接的导弧板(412)。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叠片导弧板机构(41) 设置在多个灭弧栅片(42)的下方,叠片导弧板机构(41)包括叠加在一起的 两个栅片(411),两个栅片(411)为位于上方靠近多个灭弧栅片(42)的上栅 片(413)和位于下方的下栅片(414),上栅片(413)上设有导弧板(412)。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弧板(412)设置 在上栅片(413)的开口的底部,导弧板(412)一端向下栅片(414)方向弯折 穿过下栅片(414)的开口探出下栅片(414)的底侧,导弧板(412)弯折的角 度为钝角。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每个灭弧栅片(42)的一 端设有倒V形或U形结构的第一开口(421),另一端设有形成气道的圆弧凹槽 (422)。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每个栅片(411)的一端 设有倒V形或U形结构的开口,所述灭弧室(4)一侧为由多个灭弧栅片(42) 的第一开口(421)和多个栅片(411)的开口形成的摆动通道(45),另一侧设 有由多个灭弧栅片(42)的圆弧凹槽(422)形成的气道(46);所述叠片导弧 板机构(41)设置在多个灭弧栅片(42)的下方,在叠片导弧板机构(41)下 方设有允许静触头(3)穿过的安装通道(44)。 6.  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栅片(411) 的厚度与灭弧栅片(42)的厚度相同。 7.  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和设置在基座 (1)内的各极导电系统,每极导电系统包括分别设置在基座(1)两端的进线 端联结板(6)和出线端联结板(7),还包括与进线端联结板连接的静触头(3) 和与出线端联结板(7)连接的动触头(2),动触头(2)安装在触头支持组件 (9)上,动触头(2)上的动触点与静触头(3)上的静触点相对应设置,在静 触头(3)上设有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灭弧室(4),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带动 触头支持组件(9)转动使动触头(2)的动触点与静触头(3)的静触点的接触 和分离实现断路器的合闸和分闸。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示静触头 (3)一端端部上设有静触点(31),静触头(3)另一端通过与静触头(3)垂 直的台阶部(32)与进线端联结板(6)连接形成错层结构,在台阶部(32)上 设有避让通孔(33),所述触头支持组件(9)包括多个安装有动触头(2)的触 头支持(91)和设置在相邻的触头支持(91)之间的转轴(92),触头支持组件 (9)通过转轴(92)安装在基座(1)内;动触头(2)一端端部设有动触点(21), 另一端通过弹性元件超程的安装在触头支持(91)上。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出线端联结 板(7)通过连接组件(8)与动触头(2)连接,一个零序电流互感器(5)设 置在出线端联结板(7)和动触头(2)之间,各极导电系统的连接组件(8)均 穿过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5)后与对应极的动触头(2)连接;在基座(1)一 端设有并排设置的安装各极导电系统的出线端联结板(7)的多个第七安装槽 (17),在与零序电流互感器(5)的互感器通孔(51)相对设置的一个第七安 装槽(17)内设有相间隔离挡板(18),所述的相间隔离挡板(18)包括将出线 端联结板与基座内部的各极导电系统隔离的隔离平板部(181),在隔离平板部 (181)上设有向零序电流互感器(5)方向延伸的隔离各极导电系统的连接组 件(8)的连接件挡板(182)。 10.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基座(1) 内设有安装零序电流互感器(5)的第五安装槽(15),在第五安装槽(15)的 一侧设有并排设置的安装各极导电系统的出线端联结板(7)的多个第七安装槽 (17),在第七安装槽(17)两侧的侧壁上设有第七限位槽(172);在第五安装 槽(15)的另一侧通过多个第一极间隔板(111)分隔形成多个腔室(12);腔 室(12)包括安装进线端联结板(6)的第六安装槽(126),安装灭弧室(4) 的第四安装槽(124),所述静触头(3)一端与进线端联结板(6)连接,设有 静触点的另一端伸入第四安装槽(124)内;在第一极间隔板(111)上设有与 触头支持组件(9)的转轴(92)配合的凹型的转轴座(119);在第六安装槽(126) 两侧的侧壁上设有第六限位槽(125)。

说明书

说明书灭弧室及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低压电器领域,涉及一种断路器的灭弧室和剩余电流动作断路 器。
背景技术
随着低压电网容量的增大,对低压断路器的需求量飞速增长,同时对断路 器的要求越来越高,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现在对低压断路器的整体要求是: 短路分断能力高、体积小,因此为了熄灭大短路电流而产生的电弧能量,已不 能任意加大灭弧室的尺寸,也就是必须在一定的灭弧室体积下,研究最良好的 灭弧功能。
为了提高短路分断能力,现在普遍采用的有如下几种方法:
1)零飞弧式灭弧室,即封闭式灭弧室,包括模压外壳、灭弧栅片、以及动 静触头等,其制作成本偏高,装配难度大,经济性和可操纵性较差,不适用于 大部分低压断路器产品。
2)灭弧室采用传统的栅片灭弧室,灭弧室带有一片导弧板。这种灭弧室系 统分断大短路电流时持续引弧和熄弧效果差,尤其是引弧效果,导致动静触头 烧损严重,甚至会出现不通电现象,极大影响了短路分断能力。
3)灭弧室采用传统的栅片灭弧室,灭弧室不带导弧板,在静触杆下方铆接 一个导磁体并在静触杆焊接静触头的水平面铆接或焊接一片导弧板。这种灭弧 室系统虽然能提高灭弧室灭弧能力,但其加工工艺繁琐,制作成本偏高;另外 此种结构设计,由于铆接或焊接在静触杆上,分断大短路电流时易使静触头烧 损,且会影响产品的使用寿命。
而且,目前三极或四极(带有N相)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各相导电系统均 通过缠绕绝缘胶带(或套热收缩管)的方式防止相间短路;然而由于缠绕绝缘 胶带(或套热收缩管)在生产装配以及运输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绝缘破损或脱落 现象,这样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相间短路,引起产品 内部烧毁,威胁到人身或财产安全。虽然部分产品也考虑到增加相间隔板,现 有相间隔板一方面增加了装配难度和强度,另一方面无法同时起到与导电系统 联结的出线端联结板的隔离作用。
此外,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电子组件板工作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剩余电流 保护功能的可靠性。电子组件板的优劣不仅与PCB板的设计布局密切相关,还 与电子组件板的防护措施紧密相连。由于工业运行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尤 其是相对湿度,对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环境适应性考验比塑壳式断路器更为 严格,也是影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工作可靠性最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对于 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如何做好电子组件板部分的防潮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电子组件板都是安装在支架上,电子组件板需卡入支架内,装配不方便, 基本不能起到防潮和绝缘作用,只能起到支撑固定作用,且装配不方便,尤其 是返修或查看电子组件板时。为了保证电子组件板工作的可靠性,一方面,必 须增加绝缘防护措施,通常的做法是增加绝缘纸片,将电子组件板和导电系统 隔开,这样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而且增加了操作工序、操作难度大,对精益生产 尤为不利。另一方面,必须做好防潮保护,一般采用灌封704硅胶或者涂刷绝 缘清漆或三防漆。灌封704硅胶生产节拍慢,不适合大批量生产,且不利于返 修,生产现场问题不易发现察觉;单方面涂刷绝缘清漆或三防漆,若产品使用 环境较为潮湿,时间一长,绝缘漆或三防漆一旦老化,便彻底失去防潮的屏障, 极易引起电子组件板内部短路,引起电子组件板烧毁现象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引弧和熄 弧能力强的灭弧室和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灭弧室,包括间隔层叠设置在两个侧壁43之间的多个灭弧栅片42,多 个灭弧栅片42之间设有间隙,灭弧室4还包括设置在两个侧壁43之间的叠片 导弧板机构41,所述叠片导弧板机构41包括叠加在一起的多个栅片411和与多 个栅片411连接的导弧板412。
进一步,所述叠片导弧板机构41设置在多个灭弧栅片42的下方,叠片导 弧板机构41包括叠加在一起的两个栅片411,两个栅片411为位于上方靠近多 个灭弧栅片42的上栅片413和位于下方的下栅片414,上栅片413上设有导弧 板412。
进一步,所述导弧板412设置在上栅片413的开口的底部,导弧板412一 端向下栅片414方向弯折穿过下栅片414的开口探出下栅片414的底侧,导弧 板412弯折的角度为钝角。
进一步,每个灭弧栅片42的一端设有倒V形或U形结构的第一开口421, 另一端设有形成气道的圆弧凹槽422。
进一步,每个栅片411的一端设有倒V形或U形结构的开口,所述灭弧室4 一侧为由多个灭弧栅片42的第一开口421和多个栅片411的开口形成的摆动通 道45,另一侧设有由多个灭弧栅片42的圆弧凹槽422形成的气道46;所述叠 片导弧板机构41设置在多个灭弧栅片42的下方,在叠片导弧板机构41下方设 有允许静触头3穿过的安装通道44。
进一步,所述栅片411的厚度与灭弧栅片42的厚度相同。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包括基座1和设置在基座1内 的各极导电系统,每极导电系统包括分别设置在基座1两端的进线端联结板6 和出线端联结板7,还包括与进线端联结板连接的静触头3和与出线端联结板7 连接的动触头2,动触头2安装在触头支持组件9上,动触头2上的动触点与静 触头3上的静触点相对应设置,在静触头3上设有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灭 弧室4,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带动触头支持组件9转动使动触头2的动触点与静触 头3的静触点的接触和分离实现断路器的合闸和分闸。
进一步,所示静触头3一端端部上设有静触点31,静触头3另一端通过与 静触头3垂直的台阶部32与进线端联结板6连接形成错层结构,在台阶部32 上设有避让通孔33,所述触头支持组件9包括多个安装有动触头2的触头支持 91和设置在相邻的触头支持91之间的转轴92,触头支持组件9通过转轴92安 装在基座1内;动触头2一端端部设有动触点21,另一端通过弹性元件超程的 安装在触头支持91上。
进一步,出线端联结板7通过连接组件8与动触头2连接,一个零序电流 互感器5设置在出线端联结板7和动触头2之间,各极导电系统的连接组件8 均穿过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5后与对应极的动触头2连接;在基座1一端设有 并排设置的安装各极导电系统的出线端联结板7的多个第七安装槽17,在与零 序电流互感器5的互感器通孔51相对设置的一个第七安装槽17内设有相间隔 离挡板18,所述的相间隔离挡板18包括将出线端联结板与基座内部的各极导电 系统隔离的隔离平板部181,在隔离平板部181上设有向零序电流互感器5方向 延伸的隔离各极导电系统的连接组件8的连接件挡板182。
进一步,基座1内设有安装零序电流互感器5的第五安装槽15,在第五安 装槽15的一侧设有并排设置的安装各极导电系统的出线端联结板7的多个第七 安装槽17,在第七安装槽17两侧的侧壁上设有第七限位槽172;在第五安装槽 15的另一侧通过多个第一极间隔板111分隔形成多个腔室12;腔室12包括安 装进线端联结板6的第六安装槽126,安装灭弧室4的第四安装槽124,所述静 触头3一端与进线端联结板6连接,设有静触点的另一端伸入第四安装槽124 内;在第一极间隔板111上设有与触头支持组件9的转轴92配合的凹型的转轴 座119;在第六安装槽126两侧的侧壁上设有第六限位槽125。
本发明的灭弧室设有叠片导弧板机构,通过叠加的栅片和导弧板可以实现 快速引弧,预防动静触头烧损;同时可以实现持续引弧和熄弧的效果。另外, 在灭弧栅片后端设有一个或多个圆弧凹槽,为电弧制造出畅通的气道,可以有 效防止电弧反弹,从而避免引起电弧重燃和动触头根部烧损现象发生。本发明 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结构紧凑,引弧和熄弧能力强,且可靠性高。断路器设 有相间隔离挡板,既可以起到相间隔离,防止产品内部相间短路作用,又可以 起到外壳防护作用;使得连接组件上无需缠绕绝缘胶带,且结构简单,装配方 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静触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触头支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灭弧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灭弧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灭弧室的叠片导弧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出线端侧导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出线端侧导电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出线端侧导电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出线端侧导电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相间隔离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相间隔离挡板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线路板罩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线路板罩壳的罩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线路板罩壳的罩壳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至16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剩余电流动作断 路器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如图1所示,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包括基座1和设置在基座1内的各极导 电系统,每极导电系统包括分别设置在基座1两端的进线端联结板6和出线端 联结板7,还包括与进线端联结板连接的静触头3和与出线端联结板7连接的动 触头2,动触头2安装在触头支持组件9上,出线端联结板7通过连接组件8与 动触头2连接;动触头2上的动触点与静触头3上的静触点相对应设置,在静 触头3上设有灭弧室4,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带动触头支持组件9转动使动触头2 的动触点与静触头3的静触点的接触和分离实现断路器的合闸和分闸。一个零 序电流互感器5设置在出线端联结板7和动触头2之间,各极导电系统的连接 组件8均穿过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5后与对应极的动触头2连接;在零序电流 互感器5上设有安装电子组件板的线路板罩壳13,电子组件板与零序电流互感 器5电连接。当被保护电路中有故障电流或人身触电时,只要故障电流达到整 定动作电流值,零序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绕组的输出信号就触发可控硅导通,并 通过漏电脱扣器使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动作,从而切断电源起到故障电流和触 电保护作用。本实施例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为四极断路器,包括四极导电系 统,分别为A极导电系统、B极导电系统、C极导电系统和N极导电系统,当然 本发明也可以为三极断路器或具有其它极数的断路器。
如图2所示,所示静触头3一端端部上设有静触点31,静触头3另一端通 过与静触头3垂直的台阶部32与进线端联结板6连接形成错层结构,在台阶部 32上设有避让通孔33,所述静触头3、台阶部32和进线端联结板6一体成型。
如图3所示,所述触头支持组件9包括多个安装有动触头2的触头支持91 和设置在相邻的触头支持91之间的转轴92,触头支持组件9通过转轴92安装 在基座1内;动触头2一端端部设有动触点21,另一端通过弹性元件超程的安 装在触头支持91上;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可带动触头支持组件9转动使动触头2 的动触点与静触头3的静触点的接触和分离实现断路器的合闸和分闸。
如图4-6所示,所述灭弧室4包括间隔层叠设置在两个侧壁43之间的多个 灭弧栅片42,多个灭弧栅片42之间设有间隙;灭弧室4还包括设置在两个侧壁 43之间的叠片导弧板机构41,所述叠片导弧板机构41包括叠加在一起的多个 栅片411和与多个栅片411连接的导弧板412。
如图4-5所示,每个灭弧栅片42的一端设有倒V形或U形结构的第一开口 421,另一端设有形成气道的圆弧凹槽422,多个灭弧栅片42依次铆接在灭弧室 的两个带有铆接孔的侧壁43之间,上下灭弧栅片42错开,灭弧栅片42之间的 间距在2~6mm;在多个灭弧栅片42的下方设有叠片导弧板机构41,叠片导弧 板机构41包括叠加在一起的两个栅片411,每个栅片411的一端设有倒V形或 U形结构的开口,在两个栅片411中位于上方的栅片411上设有导弧板412。所 述灭弧室4一侧为由多个灭弧栅片42的第一开口421和多个栅片411的开口形 成的摆动通道45,另一侧设有由多个灭弧栅片42的圆弧凹槽422形成的气道 46,在叠片导弧板机构41下方设有允许静触头3穿过的安装通道44;静触头3 设有静触点的一端穿过安装通道44设置在灭弧室4内,动触头2设有动触点的 一端在摆动通道45内摆动,动静触头的闭合和分断均在灭弧室4内完成,可有 效提高灭弧性能;而且气道46可以有效防止电弧反弹,从而避免引起电弧重燃 和动触头根部烧损现象发生。静触头3上的避让通孔33使得静触点能够伸入到 灭弧室内部的同时尽可能的缩小静触头3的体积。
如图6所示,叠片导弧板机构41包括叠加在一起的两个栅片411,两个栅 片411为位于上方靠近多个灭弧栅片42的上栅片413和位于下方的下栅片414, 上栅片413上设有导弧板412。上栅片413和下栅片414除了导弧板412以外的 结构相同,所述导弧板412设置在上栅片413的倒V形或U形结构开口的底部, 导弧板412一端向下栅片414方向弯折穿过下栅片414的开口探出下栅片414 的底侧,导弧板412弯折的角度为钝角。
本发明的灭弧室设有叠片导弧板机构,通过叠加的栅片和导弧板可以实现 快速引弧,预防动静触头烧损;同时可以实现持续引弧和熄弧的效果。另外, 在灭弧栅片后端设有一个或多个圆弧凹槽,为电弧制造出畅通的气道,可以有 效防止电弧反弹,从而避免引起电弧重燃和动触头根部烧损现象发生。优选的, 叠片导弧板机构采用由两个栅片和导弧板组成的双叠片导弧板机构,即可有效 的导弧又可有效的分弧和灭弧。
如图7-10所示,各极导电系统的出线端联结板7和动触头2之间通过连接 组件8连接,各极导电系统的连接组件8均穿过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5后与对 应极的动触头2连接。各极导电系统的出线端联结板分别为与电源的A相连接 的第一出线端联结板7A、与B相连接的第二出线端联结板7B、与C相连接的第 三出线端联结板7C和与N相连接的第四出线端联结板7N;各极导电系统的连接 组件8分别包括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5的第一连接件8A、第二连接件8B、第三 连接件8C和第四连接件8N;第一出线端联结板7A、第二出线端联结板7B、第 三出线端联结板7C和第四出线端联结板7N分别通过第一连接件8A、第二连接 件8B、第三连接件8C和第四连接件8N与对应极的动触头2连接;如果为三极 断路器也可以不设有第四出线端联结板7N和第四连接件8N。所述的第二出线端 联结板7B与零序电流互感器5的互感器通孔51相对设置,在第二出线端联结 板7B上设有将第二出线端联结板7B与基座内的各极导电系统隔离的相间隔离 挡板18,在相间隔离挡板18上方设有向零序电流互感器5方向延伸的隔离各极 导电系统的连接组件8的连接件挡板182。
所述的第一连接件8A、第三连接件8C成U型结构,第一连接件8A的U型 结构的底边和第三连接件8C的U型结构的底边分别从互感器通孔51的两侧穿 过;第二连接件8B成片状结构,由下往上倾斜的从互感器通孔51中部穿过, 在第一连接件8A的U型结构的底边和第二连接件8B之间设有相间隔离挡板18 的连接件挡板182,在第三连接件8C的U型结构的底边和第二连接件8B之间设 有相间隔离挡板18的连接件挡板182;第四连接件8N成U型结构,第四连接件 8N的U型结构的两个侧边错位设置,U型结构的底边由上往下倾斜的从互感器 通孔51中穿过,第四连接件8N的U型结构的底边位于第三连接件8C的U型结 构的底边与第二连接件8B之间,在第四连接件8N的U型结构的底边和第二连 接件8B之间设有相间隔离挡板18的连接件挡板182。本发明的各极导电系统的 连接组件的结构可有效保证导电系统的爬电距离,提高导电系统的可靠性。
如图11-12所示,所述的相间隔离挡板18包括将出线端联结板与基座内部 的各极导电系统隔离的隔离平板部181,在隔离平板部181上设有向零序电流互 感器5方向延伸的隔离各极导电系统的连接组件8的连接件挡板182。如图11 所示,隔离平板部181上纵向延伸出两个连接件挡板182,在两个连接件挡板 182之间设有连接片开口183,两个连接件挡板182由隔离平板部181两侧倾斜 的向隔离平板部181中部和零序电流互感器5方向延伸形成隔离倾斜面184。所 述的相间隔离挡板18由耐高温以及绝缘性能良好的热塑性材料制成,隔离平板 部181安装在基座1上将第二出线端联结板7B与基座内部的导电系统隔离,起 到出线端外壳防护作用;第二连接件8B从连接片开口183中探出并穿过互感器 通孔51,连接片开口183两侧的连接件挡板182将第二连接件8B与其它的连接 件间隔开,增加了各相导电系统之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从而起到相间隔 离防护作用,防止内部短路状况发生。本发明的相间隔离挡板18并不限于本实 施例的具体结构,例如相间隔离挡板18可以为十字交叉型隔板或两片平板隔板 带有卡槽的组合而成的十字交叉型隔板将各相导电系统隔离开;连接件挡板182 也可以为其它形状结构;隔离平板部181上可以延伸出三个或更多的连接件挡 板182。
如图13所示,基座1内设有安装零序电流互感器5的第五安装槽15,在第 五安装槽15的一侧设有并排设置的安装各极导电系统的出线端联结板7的多个 第七安装槽17,在第七安装槽17两侧的侧壁上设有第七限位槽172;所述零序 电流互感器5设置在第五安装槽15内,在与零序电流互感器5的互感器通孔51 相对设置的一个第七安装槽17内通过第七限位槽172设有相间隔离挡板18,在 其它的第七安装槽17内通过第七限位槽172设有将各极导电系统的出线端联结 板7与基座内部的各极导电系统隔离的第七挡板(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七挡板 为平板结构。在第五安装槽15的另一侧通过多个第一极间隔板111分隔形成多 个腔室12;腔室12包括安装进线端联结板6的第六安装槽126,安装灭弧室4 的第四安装槽124,所述静触头3一端与进线端联结板6连接,设有静触点的另 一端伸入第四安装槽124内;在第一极间隔板111上设有与触头支持组件9的 转轴92配合的凹型的转轴座119。在第六安装槽126两侧的侧壁上设有第六限 位槽125,用于将各极导电系统的进线端联结板6与基座内部的各极导电系统隔 离的第六挡板(图中未示出)通过第六限位槽125安装在基座1上,所述第六 挡板为平板结构。
本发明通过对原有基座的后挡板和导电系统的结构和布局进行改进,将原 有的平板型的后挡板由环氧玻璃布板改为耐高温以及绝缘性能良好的热塑性材 料,同时在平板的基础上进行纵向延伸出连接件挡板,将各相导电系统隔离开, 既可以起到相间隔离,防止产品内部相间短路作用,又可以起到外壳防护作用; 使得连接组件上无需缠绕绝缘胶带,解决了现有技术通过缠绕绝缘胶带(或套 热收缩管)的方式防止相间短路容易在生产装配以及运输过程中出现的绝缘破 损或脱落问题。此外,相间隔离挡板的安装简单方便,通过对基座进行改进, 增加限位槽,间隔离挡板可插入基座对应的限位槽中,从而可将各相导电系统 联结的出线端联结板隔离开来,防止联结板根部出现相间短路现象。
如图14-16所示,所述线路板罩壳13包括一端开口的罩壳体132和与罩壳 体132的开口匹配的罩壳盖板131,罩壳体132内设有容纳电子线路板的腔室 134,在罩壳体132上设有接线用的引线槽133。所述的罩壳体132成门型结构, 顶部设有开口,底部形成与零序电流互感器5的外形匹配的罩壳缺口135,两侧 的罩壳立柱136内形成容纳电子线路板的腔室134。所述罩壳盖板131两端设有 与罩壳盖板131连接的卡扣137,罩壳体132具有开口的一端对应位置上设有卡 槽,罩壳盖板131与罩壳体132卡扣连接形成封闭罩壳将电子线路板与各极导 电系统隔离;在罩壳盖板131四周设有可伸入罩壳体132的开口内的凸边138, 凸边138上对应引线槽133的位置设有凸边缺口139。安装时,线路板罩壳13 的罩壳缺口135与零序电流互感器5对应设置,通过线路板罩壳13两侧的罩壳 立柱136固定安装在第五安装槽15内。本发明的线路板罩壳13不仅起到安装 电子线路板的作用,封闭的罩壳可有效防止水汽进入,同时还可有效将电子组 件板完全和导电系统隔离开;线路板罩壳13与零序电流互感器5配合安装,结 构紧凑,接线方便。
所述的线路板罩壳13采用耐高温绝缘性能良好的热塑性材料,注塑成一种 带有引线槽的顶部开口的封闭罩壳,电子线路板(图中未示出)可直接放入线 路板罩壳13内,同时线路板罩壳13可直接插入基座的第五安装槽15内,电子 组件板可单独取出或放入,也可同线路板罩壳13一同取出或放入,方便装配或 返修拆卸。同时当将罩壳盖板131与罩壳体132卡扣连接盖上后,相当于是一 个密封的罩壳,可有效防止水汽进入,有良好的防潮性能,同时还可有效将电 子组件板完全和导电系统隔离开,起到很好的绝缘防护作用。当然,线路板罩 壳的底部也可以设有开口,在插入基座相应的卡槽中或者以螺钉固定在基座上 后通过基座将底部的开口封闭;线路板罩壳也可以为长方体或正方体或不规则 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罩壳。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 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 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 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灭弧室及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灭弧室及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灭弧室及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灭弧室及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灭弧室及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灭弧室,包括间隔层叠设置在两个侧壁之间的多个灭弧栅片,多个灭弧栅片之间设有间隙,灭弧室还包括设置在两个侧壁之间的叠片导弧板机构,所述叠片导弧板机构包括叠加在一起的多个栅片和与多个栅片连接的导弧板。本发明的灭弧室设有叠片导弧板机构,通过叠加的栅片和导弧板可以实现快速引弧,预防动静触头烧损;同时可以实现持续引弧和熄弧的效果。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结构紧凑,引弧和熄弧能力强,且可靠性高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