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24对双绞线生产线.pdf

上传人:00****42 文档编号:4062480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561265.9

申请日:

2014.10.21

公开号:

CN104409173A

公开日:

2015.03.1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生效IPC(主分类):H01B 13/00登记号:2018440000081登记生效日:20180408出质人:广东中德电缆有限公司质权人: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市分行发明名称:一种24对双绞线生产线申请日:20141021授权公告日:20170118|||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H01B 13/00登记生效日:20180307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广东中德电缆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广东中德电缆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东坑镇寮边头骏发一路2号广东中德电缆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东坑镇寮边头骏发一路2号广东中德电缆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共同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江苏中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H01B 13/00登记生效日:20180201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广东中德电缆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广东中德电缆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东坑镇寮边头骏发一路2号广东中德电缆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东坑镇寮边头骏发一路2号广东中德电缆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共同专利权人变更后权利人:江苏中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1B13/00申请日:20141021|||公开

IPC分类号:

H01B13/00; H01B13/02; H01B13/34

主分类号:

H01B13/00

申请人:

广东中德电缆有限公司

发明人:

刘新兴; 贾志广; 颜亮利; 杨德桂

地址:

523000广东省东莞市东坑镇寮边头骏发一路2号广东中德电缆有限公司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15

代理人:

刘克宽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24对双绞线生产线,依次包括第一绞合装置、第二绞合装置、第三绞合装置和收线装置,第一绞合装置绞合后的缆芯穿过第二绞合装置,并与第二绞合装置绞合的缆芯绞合,第二绞合装置绞合后的缆芯穿过第三绞合装置,并与第三绞合装置绞合的缆芯绞合;将多对双绞线分成三个层次进行绞合,可以将生产线布置在一条线上,占地面积小,避免了以前需要分别将8根双绞线先绞合成缆芯后再搬运到另外一条生产线将三条缆芯再绞合成一条缆芯,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第一绞合装置与第二绞合装置之间还设有第一色谱扎带缠绕机,第二绞合装置与第三绞合装置之间还设有第二色谱扎带缠绕机,第三绞合装置后还设有第三色谱扎带缠绕机。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1.  一种24对双绞线生产线,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第一绞合装置、第二绞合装置、第三绞合装置和收线装置,所述第一绞合装置绞合后的缆芯穿过所述第二绞合装置,并与所述第二绞合装置绞合的缆芯绞合,所述第二绞合装置绞合后的缆芯穿过所述第三绞合装置,并与所述第三绞合装置绞合的缆芯绞合;所述第一绞合装置与第二绞合装置之间还设有第一色谱扎带缠绕机,所述第二绞合装置与第三绞合装置之间还设有第二色谱扎带缠绕机,所述第三绞合装置后还设有第三色谱扎带缠绕机。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24对双绞线生产线及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绞合装置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放线架、第一笼绞机和第一缆芯固定模,所述第二绞合装置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二放线架、第二笼绞机和第二缆芯固定模,所述第三绞合装置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三放线架、第三笼绞机和第三缆芯固定模。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24对双绞线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色谱扎带缠绕机包括第一色谱扎带放线轴,所述第一色谱扎带放线轴的轴心位置设有供缆芯穿过的线缆通道,所述第一色谱扎带放线轴外套接有色谱扎带辊,所述第一色谱扎带放线轴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绕轴心旋转;所述第二色谱扎带缠绕机包括第二色谱扎带放线轴,所述第二色谱扎带放线轴的轴心位置设有供缆芯穿过的线缆通道,所述第二色谱扎带放线轴外套接有色谱扎带辊,所述第二色谱扎带放线轴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绕轴心旋转;所述第三色谱扎带缠绕机包括第三色谱扎带放线轴,所述第三色谱扎带放线轴的轴心位置设有供缆芯穿过的线缆通道,所述第三色谱扎带放线轴外套接有色谱扎带辊,所述第三色谱扎带放线轴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绕轴心旋转。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24对双绞线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色谱扎带放线轴与所述第二色谱扎带放线轴的旋转方向相反,所述第二色谱扎带放线轴与所述第三色谱扎带防线轴的旋转方向相反。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24对双绞线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色谱扎带缠绕机、所述第二色谱扎带缠绕机和所述第三色谱扎带缠绕机均设有张力控制装置。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24对双绞线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色谱扎带缠绕机后还设有聚酯带缠绕机和接地线放线架。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24对双绞线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带缠绕机后还设有定径压膜,所述缠绕了聚酯带的缆芯与接地线穿过所述定径压膜。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24对双绞线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带缠绕机包括聚酯带放线主轴和聚酯带放线侧轴,所述聚酯带放线侧轴与所述聚酯带放线主轴之间有一个小于90度的夹角,所述聚酯带放线侧轴绕所述聚酯带放线主轴旋转,所述聚酯带放线侧轴上套接有聚酯带辊。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24对双绞线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径压膜后还设有铝箔缠绕机,穿过所述定径压膜的缆芯和接地线穿过所述铝箔缠绕机,在缆芯和接地线外缠绕上铝箔带。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24对双绞线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铝箔缠绕机包括铝箔放线轴,所述铝箔放线轴的轴心位置设有供缆芯穿过的线缆通道,所述铝箔放线轴外套接有铝箔辊,所述铝箔放线轴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绕轴心旋转。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24对双绞线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线电缆生产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24对双绞线生产线。 
背景技术
超五类双绞线具有衰减小,串扰少,并且具有更高的衰减与串扰的比值(ACR)和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更小的时延误差,性能得到很大提高。超5类线主要用于千兆位以太网(1000Mbps)。"超五类"指的是: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UTP—Unshielded Twisted Pair)。24对双绞线是超五类双绞线中的一种,使用于抗干扰性能要求较高的电缆,也可以使用于抗干扰性能较高的检测仪器、仪表连接线用的电缆。 
现有技术生产24对双绞缆芯的设备是采用传统的笼绞机,先分别将8对双绞线1绞合后在再外面绕包一层色谱扎带,然后将3条8对双绞线1绞合的缆芯3绞合成如图1所示的24对双绞缆芯,在其外部绕包色谱扎带、聚酯带和铝箔带形成24对双绞线缆2,然而此种结构及生产方法的24对双绞线缆2其要求设置多条生产线,需要设置三条8对双绞缆芯3生产线和一条24对双绞缆芯成缆生产线,因此占地面积大,且生产效率低,严重影响了产能提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了一种24对双绞线生产线及生产方法,其具有生产效率高,设备占地面积小的特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24对双绞线生产线,依次包括第一绞合装置、第二绞合装置、第三绞合装置和收线装置,第一绞合装置绞合后的线缆穿过第二绞合装置,并与第二绞合装置绞合的线缆绞合,第二绞合装置绞合后的线缆穿过第三绞合装置,并与第三绞合装置绞合的线缆绞合;
第一绞合装置与第二绞合装置之间还设有第一色谱扎带缠绕机,第二绞合装置与第三绞合装置之间还设有第二色谱扎带缠绕机,第三绞合装置后还设有第三色谱扎带缠绕机。
第一绞合装置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放线架、第一笼绞机和第一缆芯固定模,第二绞合装置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二放线架、第二笼绞机和第二缆芯固定模,第三绞合装置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三放线架、第三笼绞机和第三缆芯固定模。 
第一色谱扎带缠绕机包括第一色谱扎带放线轴,第一色谱扎带放线轴的轴心位置设有供线缆穿过的线缆通道,第一色谱扎带放线轴外套接有色谱扎带辊,第一色谱扎带放线轴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绕轴心旋转; 
第二色谱扎带缠绕机包括第二色谱扎带放线轴,第二色谱扎带放线轴的轴心位置设有供线缆穿过的线缆通道,第二色谱扎带放线轴外套接有色谱扎带辊,第二色谱扎带放线轴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绕轴心旋转;
第三色谱扎带缠绕机包括第三色谱扎带放线轴,第三色谱扎带放线轴的轴心位置设有供线缆穿过的线缆通道,第三色谱扎带放线轴外套接有色谱扎带辊,第三色谱扎带放线轴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绕轴心旋转。
第一色谱扎带放线轴与第二色谱扎带放线轴的旋转方向相反,第二色谱扎带放线轴与第三色谱扎带防线轴的旋转方向相反。 
第一色谱扎带缠绕机、第二色谱扎带缠绕机和第三色谱扎带缠绕机均设有张力控制装置。 
第三色谱扎带缠绕机后还设有聚酯带缠绕机和接地线放线架。 
聚酯带缠绕机后还设有定径压膜,缠绕了聚酯带的线缆与接地线穿过定径压膜。 
聚酯带缠绕机包括聚酯带放线主轴和聚酯带放线侧轴,聚酯带放线侧轴与聚酯带放线主轴之间有一个小于90度的夹角,聚酯带放线侧轴绕聚酯带放线主轴旋转,聚酯带放线侧轴上套接有聚酯带辊。 
定径压膜后还设有铝箔缠绕机,穿过定径压膜的线缆和接地线穿过铝箔缠绕机,在线缆和接地线外缠绕上铝箔带。 
铝箔缠绕机包括铝箔放线轴,铝箔放线轴的轴心位置设有供线缆穿过的线缆通道,铝箔放线轴外套接有铝箔辊,铝箔放线轴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绕轴心旋转。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所述的一种24对双绞线生产线,依次包括第一绞合装置、第二绞合装置、第三绞合装置和收线装置,第一绞合装置绞合后的线缆穿过第二绞合装置,并与第二绞合装置绞合的线缆绞合,第二绞合装置绞合后的线缆穿过第三绞合装置,并与第三绞合装置绞合的线缆绞合;将多对双绞线分成三个层次进行绞合,可以将生产线布置在一条线上,占地面积小,避免了以前需要分别将8根双绞线先绞合成缆芯后再搬运到另外一条生产线将三条缆芯再绞合成一条缆芯,降低工人搬运的劳动强度,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第一绞合装置与第二绞合装置之间还设有第一色谱扎带缠绕机,第二绞合装置与第三绞合装置之间还设有第二色谱扎带缠绕机,第三绞合装置后还设有第三色谱扎带缠绕机;现有技术的扎带缠绕机也是与绞合装置分离的,因此也需要工人多次搬运,现在将成缆的主要和大部分工序都设置在一条生产线上,减少工人搬运次数和劳动强度,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所述的24对双绞线的缆芯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所述一种24对双绞线生产线生产的缆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所述一种24对双绞线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1、图2中包括有:
1——双绞线、2——线缆、3——缆芯。
图3中包括有: 
第一绞合装置10、第一放线架11、第一笼绞机12、第一缆芯固定模13、第一色谱扎带缠绕机14、
第二绞合装置20、第二放线架21、第二笼绞机22、第二缆芯固定模23、第二色谱扎带缠绕机24、
第三绞合装置30、第三放线架31、第三笼绞机32、第三缆芯固定模33、第三色谱扎带缠绕机34、
色谱扎带辊40、
聚酯带缠绕机50、聚酯带放线主轴51、聚酯带放线侧轴52、聚酯带辊53、接地线放线架54、定径压膜55、
铝箔缠绕机60、铝箔放线轴61、铝箔辊62、线缆通道63、
收线装置7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如图2和图3所示,本申请所述的一种24对双绞线生产线,依次包括第一绞合装置10、第二绞合装置20、第三绞合装置30和收线装置70。第一绞合装置10绞合两条双绞线1,两条双绞线1形成的绞合缆芯3穿过第二绞合装置20,并与第二绞合装置20绞合八条双绞线1绞合形成缆芯3,十条双绞线绞合成的缆芯3穿过第三绞合装置30,并与第三绞合装置30绞合十条双绞线绞合成24对双绞线缆芯。 
如图3所示,第一绞合装置10与第二绞合装置20之间还设有第一色谱扎带缠绕机14,在两条双绞线1形成的缆芯3外缠绕色谱扎带,第二绞合装置20与第三绞合装置30之间还设有第二色谱扎带缠绕机24,在十条双绞线1绞合成的缆芯3外缠绕色谱扎带,第三绞合装置30后还设有第三色谱扎带缠绕机34,在二十四条双绞缆芯外缠绕色谱扎带。 
如图3所示,第一绞合装置10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放线架11、第一笼绞机12和第一缆芯固定模13,2个双绞线辊放在第一放线架11上,两条双绞线穿过第一笼绞机12和第一缆芯固定模13绞合在一起,第二绞合装置20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二放线架21、第二笼绞机22和第二缆芯固定模23,8个双绞线辊放置在第二放线架21上,八条双绞线穿过第二笼绞机22与第二笼绞机22中心穿过的2对双绞线1缆芯3绞合形成10对双绞线缆芯3,第三绞合装置30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三放线架31、第三笼绞机32和第三缆芯固定模33,14个双绞线辊放置于第三放线架31上,并与从第三笼绞机32中心穿过的缆芯3绞合形成24对双绞线缆芯。 
第一色谱扎带缠绕机14包括第一色谱扎带放线轴,第一色谱扎带放线轴的轴心位置设有供缆芯3穿过的线缆通道63,第一色谱扎带放线轴外套接有色谱扎带辊40,第一色谱扎带放线轴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绕轴心旋转。在2对双绞线1缆芯3外缠绕色谱扎带。 
第二色谱扎带缠绕机24包括第二色谱扎带放线轴,第二色谱扎带放线轴的轴心位置设有供缆芯3穿过的线缆通道63,第二色谱扎带放线轴外套接有色谱扎带辊40,第二色谱扎带放线轴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绕轴心旋转。在10对双绞线1缆芯3外缠绕色谱扎带。 
第三色谱扎带缠绕机34包括第三色谱扎带放线轴,第三色谱扎带放线轴的轴心位置设有供缆芯3穿过的线缆通道63,第三色谱扎带放线轴外套接有色谱扎带辊40,第三色谱扎带放线轴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绕轴心旋转。在24对双绞线1缆芯3外缠绕色谱扎带。 
第一色谱扎带放线轴与第二色谱扎带放线轴的旋转方向相反,第二色谱扎带放线轴与第三色谱扎带防线轴的旋转方向相反。第一色谱扎带放线轴向缆芯3运动方向的左侧旋转,则第二色谱扎带放线轴向缆芯3运动方向的右侧旋转,第三色谱扎带放线轴向缆芯3运动方向的左侧旋转。 
第一色谱扎带缠绕机14、第儿色谱扎带缠绕机和第三色谱扎带缠绕机34均设有张力控制装置。 
第三色谱扎带缠绕机34后还设有聚酯带缠绕机50和接地线放线架54。聚酯带缠绕机50后还设有定径压膜55,缠绕了聚酯带的缆芯3与接地线穿过定径压膜55。 
如图3所示,聚酯带缠绕机50包括聚酯带放线主轴51和聚酯带放线侧轴52,聚酯带放线侧轴52与聚酯带放线主轴51之间有一个小于90度的夹角,聚酯带放线侧轴52绕聚酯带放线主轴51旋转,聚酯带放线侧轴52上套接有聚酯带辊53。设置在绞合生产线的后部,使这些工序可以在一条生产线上完成,方便缠绕聚酯带,提高生产效率,节省人力,提高效率。 
如图3所示,定径压膜55后还设有铝箔缠绕机60,穿过定径压膜55的缆芯3和接地线穿过铝箔缠绕机60,在缆芯3和接地线外缠绕上铝箔带。设置在绞合生产线的后部,使这些工序可以在一条生产线上完成,方便缠绕铝箔带,提高生产效率,节省人力,提高效率。 
铝箔缠绕机60包括铝箔放线轴61,铝箔放线轴61的轴心位置设有供缆芯3穿过的线缆通道63,铝箔放线轴61外套接有铝箔辊62,铝箔放线轴61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绕轴心旋转。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是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24对双绞线生产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24对双绞线生产线.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24对双绞线生产线.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24对双绞线生产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24对双绞线生产线.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410561265.9(22)申请日 2014.10.21H01B 13/00(2006.01)H01B 13/02(2006.01)H01B 13/34(2006.01)(71)申请人广东中德电缆有限公司地址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东坑镇寮边头骏发一路2号广东中德电缆有限公司(72)发明人刘新兴 贾志广 颜亮利 杨德桂(74)专利代理机构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代理人刘克宽(54) 发明名称一种24对双绞线生产线(57) 摘要本申请公开了一种24对双绞线生产线,依次包括第一绞合装置、第二绞合装置、第三绞合装。

2、置和收线装置,第一绞合装置绞合后的缆芯穿过第二绞合装置,并与第二绞合装置绞合的缆芯绞合,第二绞合装置绞合后的缆芯穿过第三绞合装置,并与第三绞合装置绞合的缆芯绞合;将多对双绞线分成三个层次进行绞合,可以将生产线布置在一条线上,占地面积小,避免了以前需要分别将8根双绞线先绞合成缆芯后再搬运到另外一条生产线将三条缆芯再绞合成一条缆芯,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第一绞合装置与第二绞合装置之间还设有第一色谱扎带缠绕机,第二绞合装置与第三绞合装置之间还设有第二色谱扎带缠绕机,第三绞合装置后还设有第三色谱扎带缠绕机。(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

3、要求书2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10)申请公布号 CN 104409173 A(43)申请公布日 2015.03.11CN 104409173 A1/2页21.一种24对双绞线生产线,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第一绞合装置、第二绞合装置、第三绞合装置和收线装置,所述第一绞合装置绞合后的缆芯穿过所述第二绞合装置,并与所述第二绞合装置绞合的缆芯绞合,所述第二绞合装置绞合后的缆芯穿过所述第三绞合装置,并与所述第三绞合装置绞合的缆芯绞合;所述第一绞合装置与第二绞合装置之间还设有第一色谱扎带缠绕机,所述第二绞合装置与第三绞合装置之间还设有第二色谱扎带缠绕机,所述第三绞合装置后还设有第三色谱扎带缠绕机。2.根。

4、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24对双绞线生产线及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绞合装置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放线架、第一笼绞机和第一缆芯固定模,所述第二绞合装置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二放线架、第二笼绞机和第二缆芯固定模,所述第三绞合装置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三放线架、第三笼绞机和第三缆芯固定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24对双绞线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色谱扎带缠绕机包括第一色谱扎带放线轴,所述第一色谱扎带放线轴的轴心位置设有供缆芯穿过的线缆通道,所述第一色谱扎带放线轴外套接有色谱扎带辊,所述第一色谱扎带放线轴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绕轴心旋转;所述第二色谱扎带缠绕机包括第二色谱扎带放线轴,所述第二色谱扎带放线轴。

5、的轴心位置设有供缆芯穿过的线缆通道,所述第二色谱扎带放线轴外套接有色谱扎带辊,所述第二色谱扎带放线轴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绕轴心旋转;所述第三色谱扎带缠绕机包括第三色谱扎带放线轴,所述第三色谱扎带放线轴的轴心位置设有供缆芯穿过的线缆通道,所述第三色谱扎带放线轴外套接有色谱扎带辊,所述第三色谱扎带放线轴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绕轴心旋转。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24对双绞线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色谱扎带放线轴与所述第二色谱扎带放线轴的旋转方向相反,所述第二色谱扎带放线轴与所述第三色谱扎带防线轴的旋转方向相反。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24对双绞线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色谱扎带缠绕机、所述。

6、第二色谱扎带缠绕机和所述第三色谱扎带缠绕机均设有张力控制装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24对双绞线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色谱扎带缠绕机后还设有聚酯带缠绕机和接地线放线架。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24对双绞线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带缠绕机后还设有定径压膜,所述缠绕了聚酯带的缆芯与接地线穿过所述定径压膜。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24对双绞线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带缠绕机包括聚酯带放线主轴和聚酯带放线侧轴,所述聚酯带放线侧轴与所述聚酯带放线主轴之间有一个小于90度的夹角,所述聚酯带放线侧轴绕所述聚酯带放线主轴旋转,所述聚酯带放线侧轴上套接有聚酯带辊。9.根据权利要求7所。

7、述的一种24对双绞线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径压膜后还设有铝箔缠绕机,穿过所述定径压膜的缆芯和接地线穿过所述铝箔缠绕机,在缆芯和接地线外缠绕上铝箔带。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24对双绞线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铝箔缠绕机包括铝箔放线轴,所述铝箔放线轴的轴心位置设有供缆芯穿过的线缆通道,所述铝箔放线轴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409173 A2/2页3外套接有铝箔辊,所述铝箔放线轴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绕轴心旋转。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409173 A1/4页4一种 24 对双绞线生产线技术领域0001 本申请属于电线电缆生产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24对双绞线生产线。背景技。

8、术0002 超五类双绞线具有衰减小,串扰少,并且具有更高的衰减与串扰的比值(ACR)和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更小的时延误差,性能得到很大提高。超5类线主要用于千兆位以太网(1000Mbps)。“超五类“指的是: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UTPUnshielded Twisted Pair)。24对双绞线是超五类双绞线中的一种,使用于抗干扰性能要求较高的电缆,也可以使用于抗干扰性能较高的检测仪器、仪表连接线用的电缆。0003 现有技术生产24对双绞缆芯的设备是采用传统的笼绞机,先分别将8对双绞线1绞合后在再外面绕包一层色谱扎带,然后将3条8对双绞线1绞合的缆芯3绞合成如。

9、图1所示的24对双绞缆芯,在其外部绕包色谱扎带、聚酯带和铝箔带形成24对双绞线缆2,然而此种结构及生产方法的24对双绞线缆2其要求设置多条生产线,需要设置三条8对双绞缆芯3生产线和一条24对双绞缆芯成缆生产线,因此占地面积大,且生产效率低,严重影响了产能提高。发明内容0004 本申请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了一种24对双绞线生产线及生产方法,其具有生产效率高,设备占地面积小的特点。0005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24对双绞线生产线,依次包括第一绞合装置、第二绞合装置、第三绞合装置和收线装置,第一绞合装置绞合后的线缆穿过第二绞合装置,并与第二绞合装置绞合的。

10、线缆绞合,第二绞合装置绞合后的线缆穿过第三绞合装置,并与第三绞合装置绞合的线缆绞合;第一绞合装置与第二绞合装置之间还设有第一色谱扎带缠绕机,第二绞合装置与第三绞合装置之间还设有第二色谱扎带缠绕机,第三绞合装置后还设有第三色谱扎带缠绕机。0006 第一绞合装置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放线架、第一笼绞机和第一缆芯固定模,第二绞合装置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二放线架、第二笼绞机和第二缆芯固定模,第三绞合装置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三放线架、第三笼绞机和第三缆芯固定模。0007 第一色谱扎带缠绕机包括第一色谱扎带放线轴,第一色谱扎带放线轴的轴心位置设有供线缆穿过的线缆通道,第一色谱扎带放线轴外套接有色谱扎带辊,第一色谱扎带。

11、放线轴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绕轴心旋转;第二色谱扎带缠绕机包括第二色谱扎带放线轴,第二色谱扎带放线轴的轴心位置设有供线缆穿过的线缆通道,第二色谱扎带放线轴外套接有色谱扎带辊,第二色谱扎带放线轴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绕轴心旋转;第三色谱扎带缠绕机包括第三色谱扎带放线轴,第三色谱扎带放线轴的轴心位置设有供线缆穿过的线缆通道,第三色谱扎带放线轴外套接有色谱扎带辊,第三色谱扎带放线轴说 明 书CN 104409173 A2/4页5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绕轴心旋转。0008 第一色谱扎带放线轴与第二色谱扎带放线轴的旋转方向相反,第二色谱扎带放线轴与第三色谱扎带防线轴的旋转方向相反。0009 第一色谱扎带缠绕机、第二。

12、色谱扎带缠绕机和第三色谱扎带缠绕机均设有张力控制装置。0010 第三色谱扎带缠绕机后还设有聚酯带缠绕机和接地线放线架。0011 聚酯带缠绕机后还设有定径压膜,缠绕了聚酯带的线缆与接地线穿过定径压膜。0012 聚酯带缠绕机包括聚酯带放线主轴和聚酯带放线侧轴,聚酯带放线侧轴与聚酯带放线主轴之间有一个小于90度的夹角,聚酯带放线侧轴绕聚酯带放线主轴旋转,聚酯带放线侧轴上套接有聚酯带辊。0013 定径压膜后还设有铝箔缠绕机,穿过定径压膜的线缆和接地线穿过铝箔缠绕机,在线缆和接地线外缠绕上铝箔带。0014 铝箔缠绕机包括铝箔放线轴,铝箔放线轴的轴心位置设有供线缆穿过的线缆通道,铝箔放线轴外套接有铝箔辊,。

13、铝箔放线轴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绕轴心旋转。001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所述的一种24对双绞线生产线,依次包括第一绞合装置、第二绞合装置、第三绞合装置和收线装置,第一绞合装置绞合后的线缆穿过第二绞合装置,并与第二绞合装置绞合的线缆绞合,第二绞合装置绞合后的线缆穿过第三绞合装置,并与第三绞合装置绞合的线缆绞合;将多对双绞线分成三个层次进行绞合,可以将生产线布置在一条线上,占地面积小,避免了以前需要分别将8根双绞线先绞合成缆芯后再搬运到另外一条生产线将三条缆芯再绞合成一条缆芯,降低工人搬运的劳动强度,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第一绞合装置与第二绞合装置之间还设有第一色谱扎带缠绕机,。

14、第二绞合装置与第三绞合装置之间还设有第二色谱扎带缠绕机,第三绞合装置后还设有第三色谱扎带缠绕机;现有技术的扎带缠绕机也是与绞合装置分离的,因此也需要工人多次搬运,现在将成缆的主要和大部分工序都设置在一条生产线上,减少工人搬运次数和劳动强度,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0016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现有技术所述的24对双绞线的缆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所述一种24对双绞线生产线生产的缆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所述一种24对双绞线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图1、图2中包括有:1双绞线、2线缆、3缆芯。0017。

15、 图3中包括有:第一绞合装置10、第一放线架11、第一笼绞机12、第一缆芯固定模13、第一色谱扎带缠绕机14、第二绞合装置20、第二放线架21、第二笼绞机22、第二缆芯固定模23、第二色谱扎带缠绕机24、说 明 书CN 104409173 A3/4页6第三绞合装置30、第三放线架31、第三笼绞机32、第三缆芯固定模33、第三色谱扎带缠绕机34、色谱扎带辊40、聚酯带缠绕机50、聚酯带放线主轴51、聚酯带放线侧轴52、聚酯带辊53、接地线放线架54、定径压膜55、铝箔缠绕机60、铝箔放线轴61、铝箔辊62、线缆通道63、收线装置70。具体实施方式0018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

16、,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0019 如图2和图3所示,本申请所述的一种24对双绞线生产线,依次包括第一绞合装置10、第二绞合装置20、第三绞合装置30和收线装置70。第一绞合装置10绞合两条双绞线1,两条双绞线1形成的绞合缆芯3穿过第二绞合装置20,并与第二绞合装置20绞合八条双绞线1绞合形成缆芯3,十条双绞线绞合成的缆芯3穿过第三绞合装置30,并与第三绞合装置30绞合十条双绞线绞合成24对双绞线缆芯。0020 如图3所示,第一绞合装置10与第二绞合装置20之间还设有第一色谱扎带缠绕机14,在两条双绞线1形成的缆芯3外缠绕色谱扎带,第二绞合装。

17、置20与第三绞合装置30之间还设有第二色谱扎带缠绕机24,在十条双绞线1绞合成的缆芯3外缠绕色谱扎带,第三绞合装置30后还设有第三色谱扎带缠绕机34,在二十四条双绞缆芯外缠绕色谱扎带。0021 如图3所示,第一绞合装置10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放线架11、第一笼绞机12和第一缆芯固定模13,2个双绞线辊放在第一放线架11上,两条双绞线穿过第一笼绞机12和第一缆芯固定模13绞合在一起,第二绞合装置20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二放线架21、第二笼绞机22和第二缆芯固定模23,8个双绞线辊放置在第二放线架21上,八条双绞线穿过第二笼绞机22与第二笼绞机22中心穿过的2对双绞线1缆芯3绞合形成10对双绞线缆芯3,。

18、第三绞合装置30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三放线架31、第三笼绞机32和第三缆芯固定模33,14个双绞线辊放置于第三放线架31上,并与从第三笼绞机32中心穿过的缆芯3绞合形成24对双绞线缆芯。0022 第一色谱扎带缠绕机14包括第一色谱扎带放线轴,第一色谱扎带放线轴的轴心位置设有供缆芯3穿过的线缆通道63,第一色谱扎带放线轴外套接有色谱扎带辊40,第一色谱扎带放线轴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绕轴心旋转。在2对双绞线1缆芯3外缠绕色谱扎带。0023 第二色谱扎带缠绕机24包括第二色谱扎带放线轴,第二色谱扎带放线轴的轴心位置设有供缆芯3穿过的线缆通道63,第二色谱扎带放线轴外套接有色谱扎带辊40,第二色谱扎带放线轴。

19、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绕轴心旋转。在10对双绞线1缆芯3外缠绕色谱扎带。0024 第三色谱扎带缠绕机34包括第三色谱扎带放线轴,第三色谱扎带放线轴的轴心位置设有供缆芯3穿过的线缆通道63,第三色谱扎带放线轴外套接有色谱扎带辊40,第三色谱扎带放线轴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绕轴心旋转。在24对双绞线1缆芯3外缠绕色谱扎带。说 明 书CN 104409173 A4/4页70025 第一色谱扎带放线轴与第二色谱扎带放线轴的旋转方向相反,第二色谱扎带放线轴与第三色谱扎带防线轴的旋转方向相反。第一色谱扎带放线轴向缆芯3运动方向的左侧旋转,则第二色谱扎带放线轴向缆芯3运动方向的右侧旋转,第三色谱扎带放线轴向缆芯3运。

20、动方向的左侧旋转。0026 第一色谱扎带缠绕机14、第儿色谱扎带缠绕机和第三色谱扎带缠绕机34均设有张力控制装置。0027 第三色谱扎带缠绕机34后还设有聚酯带缠绕机50和接地线放线架54。聚酯带缠绕机50后还设有定径压膜55,缠绕了聚酯带的缆芯3与接地线穿过定径压膜55。0028 如图3所示,聚酯带缠绕机50包括聚酯带放线主轴51和聚酯带放线侧轴52,聚酯带放线侧轴52与聚酯带放线主轴51之间有一个小于90度的夹角,聚酯带放线侧轴52绕聚酯带放线主轴51旋转,聚酯带放线侧轴52上套接有聚酯带辊53。设置在绞合生产线的后部,使这些工序可以在一条生产线上完成,方便缠绕聚酯带,提高生产效率,节省人。

21、力,提高效率。0029 如图3所示,定径压膜55后还设有铝箔缠绕机60,穿过定径压膜55的缆芯3和接地线穿过铝箔缠绕机60,在缆芯3和接地线外缠绕上铝箔带。设置在绞合生产线的后部,使这些工序可以在一条生产线上完成,方便缠绕铝箔带,提高生产效率,节省人力,提高效率。0030 铝箔缠绕机60包括铝箔放线轴61,铝箔放线轴61的轴心位置设有供缆芯3穿过的线缆通道63,铝箔放线轴61外套接有铝箔辊62,铝箔放线轴61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绕轴心旋转。0031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是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说 明 书CN 104409173 A1/2页8图1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409173 A2/2页9图3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409173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