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元件以及太阳能电池元件的制造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阳能电池元件以及太阳能电池元件的制造方法.pdf(5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380031740.5(22)申请日 2013.12.252012-287851 2012.12.28 JPH01L 31/068(2012.01)H01L 31/18(2006.01)(71)申请人京瓷株式会社地址日本京都府(72)发明人细见和德 大场健二(74)专利代理机构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代理人樊建中(54) 发明名称太阳能电池元件以及太阳能电池元件的制造方法(57) 摘要本发明所涉及的太阳能电池元件具备:半导体基板,其具有位于第1主面的第1导电型的第1半导体区域、以及在位于与第1主面相反侧的第2主面的表。
2、层部具有与第1导电型不同的第2导电型的第2半导体区域;和线状的电极,其被配置在半导体基板的所述第2主面上。此外,该太阳能电池元件的第2半导体区域具有:第1浓度区域,其存在于俯视来看从电极起隔着规定距离的位置;和第2浓度区域,其包含掺杂剂浓度比第1浓度区域高的高浓度区域,并且沿着电极的长边方向而存在。此外,该太阳能电池元件中,从一个部位的第2浓度区域的掺杂剂浓度的值减去与该一个部位接近的部位的第1浓度区域的掺杂剂浓度的值后得到的掺杂剂浓度差沿着电极的长边方向,成为极小值的极小部位与成为极大值的极大部位交替反复存在。该太阳能电池元件在电极的长边方向上具有相邻的所述极小部位的一端部彼此的极小部位问隔。
3、不同的部分。(30)优先权数据(85)PCT国际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2014.12.16(86)PCT国际申请的申请数据PCT/JP2013/084585 2013.12.25(87)PCT国际申请的公布数据WO2014/104058 JA 2014.07.03(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34页 附图19页(10)申请公布号 CN 104412393 A(43)申请公布日 2015.03.11CN 104412393 A1/2页21.一种太阳能电池元件,具备:半导体基板,其具有位于第1主面的第1导电型的第1半导体区域、以及在。
4、位于与所述第1主面相反侧的第2主面的表层部具有与所述第1导电型不同的第2导电型的第2半导体区域;和线状的电极,其被配置在该半导体基板的所述第2主面上,所述第2半导体区域具有:第1浓度区域,该第1浓度区域存在于俯视来看从所述电极起隔着规定距离的位置;和第2浓度区域,该第2浓度区域包含掺杂剂浓度比该第1浓度区域高的高浓度区域,并且沿着所述电极的长边方向而存在,并且,从一个部位的所述第2浓度区域的掺杂剂浓度的值减去与该一个部位接近的部位的所述第1浓度区域的掺杂剂浓度的值后得到的掺杂剂浓度差,沿着所述电极的长边方向,成为极小值的极小部位与成为极大值的极大部位交替反复存在,在所述电极的长边方向上具有相邻。
5、的所述极小部位的一端部彼此的极小部位间隔不同的部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元件,其中,沿着所述电极的长边方向,所述掺杂剂浓度差的所述极小部位间隔逐渐变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元件,其中,沿着所述电极的长边方向,排列有多个所述第2浓度区域的所述高浓度区域。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元件,其中,仅存在一个所述第2浓度区域的所述高浓度区域。5.根据权利要求2至4的任意一个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元件,其中,所述电极的长边方向的一端部的所述掺杂剂浓度差的所述极小部位间隔,比所述电极的长边方向的中央部的所述极小部位间隔窄。6.一种太阳能电池元件的制造方法,具有:准备工序,准备第。
6、1导电型的半导体基板;第1形成工序,在所述第1半导体基板的一个主面的表层部,使作为与所述第1导电型不同的第2导电型的掺杂剂的元素扩散,从而形成所述第2导电型的掺杂剂浓度是第1浓度范围的所述第2导电型的第1浓度区域;第2形成工序,在包含作为所述第2导电型的掺杂剂的元素的元素提供源被配置在所述第1浓度区域上的状态下,以周期性的定时将激光照射到所述元素提供源上,从而使作为所述第2导电型的掺杂剂的元素从所述元素提供源扩散到所述半导体基板的所述表层部,而形成包含高浓度区域的所述第2导电型的第2浓度区域,其中,该高浓度区域具有比所述第1浓度范围高的第2浓度范围的所述第2导电型的掺杂剂浓度;和第3形成工序,。
7、在所述第2浓度区域上形成电极,在所述第2形成工序,使所述元素提供源上被照射所述激光的照射对象区域的位置沿一方向移动,并且使所述照射对象区域的中心位置彼此的间隔、所述照射对象区域的面积以及所述照射对象区域的所述激光的照射能量这3条件中的至少一个以上变化。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元件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第2形成工序,使所述元素提供源上被照射所述激光的照射对象区域的位置沿一方向移动,并且使所述激光的移动速度变化。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412393 A2/2页38.根据权利要求6或者7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元件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第1形成工序,通过在加热炉内加热所述半导体基板,并且。
8、在比所述半导体基板的温度低温的状态下,将包含作为所述第2导电型的掺杂剂的元素的原料气体提供到所述加热炉内,从而形成所述第1浓度区域。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元件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第1形成工序,在所述第1浓度区域上形成所述元素提供源。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元件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第1形成工序与所述第2形成工序之间,具有得到所述表层部中的表面电阻的分布的测定工序,在所述第2形成工序,根据所述测定工序中得到的所述表层部中的所述表面电阻的减少,使所述移动速度上升。11.根据权利要求6至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元件的制造方法,其中。
9、,在所述第2形成工序,将所述激光被照射在所述半导体基板的所述一方向的中央部时的所述移动速度,设定为比所述激光被照射在所述半导体基板的所述一方向的外周部侧的部分时的所述移动速度大的速度。12.根据权利要求6至1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元件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第2形成工序,通过将光束的截面为矩形形状的所述激光照射在所述照射对象区域,从而形成所述第2浓度区域。13.根据权利要求6至1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元件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第2形成工序,通过将具有顶帽型的强度分布的所述激光照射在所述照射对象区域,从而形成所述第2浓度区域。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412393 A1/3。
10、4页4太阳能电池元件以及太阳能电池元件的制造方法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元件以及太阳能电池元件的制造方法。背景技术0002 以往,已知下述的太阳能电池元件:在一导电型的半导体基板中的表面的表层部配置有被导入有逆导电型的杂质元素的区域(逆导电型区域),在其上配置有反射防止膜以及线状的电极,并且在半导体基板的背面配置有电极。在特表2011-512041号公报中,提出了在逆导电型区域中的配置有线状的电极的区域,具有逆导电型的杂质元素的含有浓度被提高了的结构(选择发射极结构)的太阳能电池元件。0003 此外,该选择发射极结构例如如下形成。首先,作为一导电型的p型半导体基板被配置在加热。
11、炉内。接下来,在半导体基板被加热的状态下,通过将包含作为逆导电型的n型杂质元素的气体提供给加热炉内,从而n型杂质元素通过扩散而被导入到p型半导体基板的表层部。此时,在p型半导体基板的表层部形成第1发射极区域,并且在该第1发射极区域上形成成为n型杂质元素的扩散源的层(例如,磷硅酸玻璃层等)。然后,通过将激光选择性地照射在扩散源被预先设定的位置,从而扩散源被局部加热,n型杂质元素通过扩散而被进一步导入半导体基板内。由此,在配置有线状的电极的区域,形成作为逆导电型的n型杂质元素的含有浓度被提高了的第2发射极区域。0004 另外,例如,在包含作为逆导电型的n型杂质元素的膏体状的原料溶液(例如P2O5等。
12、)被涂敷在作为一导电型的p型半导体基板的一个主面上之后,即使实施热处理,也在p型半导体基板的表层部形成逆导电区域。0005 发明的概要0006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0007 然而,在一导电型的半导体基板的表层部形成第1发射极区域时,例如,加热炉内的气体浓度以及半导体基板的温度(基板温度)产生偏差。由此,第1发射极区域中的逆导电型的杂质元素的浓度以及第1发射极区域的厚度产生偏差。也就是说,第1发射极区域中的表面电阻(sheet resistance)产生偏差。例如,在一导电型的半导体基板的外周部附近,由于气体浓度以及基板温度的降低,因此第1发射极区域中的逆导电型的杂质元素的浓度、第1发射极区域的厚度。
13、以及扩散源的厚度产生偏差。0008 然后,若激光被均匀地照射到扩散源被预先设定的位置,则根据第1发射极区域中的逆导电型的杂质元素的浓度以及形成在第1发射极区域上的杂质元素的扩散源的厚度等的偏差,第2发射极区域中的逆导电型的杂质元素的浓度以及厚度产生偏差。由此,第2发射极区域中的表面电阻会上升,并且pn结深度变得比最佳值浅。也就是说,例如,半导体基板与线状的电极的边界部分处的接触电阻上升,并且pn结深度变得比最佳值浅。其结果,太阳能电池元件中的FF以及开路电压降低,太阳能电池元件中的转换效率降低。发明内容说 明 书CN 104412393 A2/34页50009 因此,希望一种通过半导体基板中的。
14、与电极的边界部分的改善,从而转换效率能够提高的太阳能电池元件以及太阳能电池元件的制造方法。0010 解决课题的手段0011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一方式所涉及的太阳能电池元件具备:半导体基板,其具有位于第1主面的第1导电型的第1半导体区域、以及在位于与所述第1主面相反侧的第2主面的表层部具有与所述第1导电型不同的第2导电型的第2半导体区域;和线状的电极,其被配置在该半导体基板的所述第2主面上。该太阳能电池元件的所述第2半导体区域具有:第1浓度区域,该第1浓度区域存在于俯视来看从所述电极起隔着规定距离的位置;和第2浓度区域,该第2浓度区域包含掺杂剂浓度比该第1浓度区域高的高浓度区域,并且沿着所述电极。
15、的长边方向而存在,从一个部位的所述第2浓度区域的掺杂剂浓度的值减去与该一个部位接近的部位的所述第1浓度区域的掺杂剂浓度的值后得到的掺杂剂浓度差沿着所述电极的长边方向,成为极小值的极小部位与成为极大值的极大部位交替反复存在,在所述电极的长边方向上具有相邻的所述极小部位的一端部彼此的极小部位间隔不同的部分。0012 一方式所涉及的太阳能电池元件的制造方法具有:准备工序,准备第1导电型的半导体基板;第1形成工序,在所述第1半导体基板的一个主面的表层部,使作为与所述第1导电型不同的第2导电型的掺杂剂的元素扩散,从而形成所述第2导电型的掺杂剂浓度是第1浓度范围的所述第2导电型的第1浓度区域;第2形成工序。
16、,在包含作为所述第2导电型的掺杂剂的元素的元素提供源被配置在所述第1浓度区域上的状态下,以周期性的定时将激光照射到所述元素提供源上,从而使作为所述第2导电型的掺杂剂的元素从所述元素提供源扩散到所述半导体基板的所述表层部,而形成包含高浓度区域的所述第2导电型的第2浓度区域,其中,该高浓度区域具有比所述第1浓度范围高的第2浓度范围的所述第2导电型的掺杂剂浓度;和第3形成工序,在所述第2浓度区域上形成电极。该制造方法在所述第2形成工序,使所述元素提供源上被照射所述激光的照射对象区域的位置沿一方向移动,并且使所述照射对象区域的中心位置彼此的间隔、所述照射对象区域的面积以及所述照射对象区域的所述激光的照。
17、射能量这3条件中的至少一个以上变化。0013 发明效果0014 根据一方式所涉及的太阳能电池元件,由于以第1浓度区域中的掺杂剂浓度相对低的部分为基底来形成的第2浓度区域中的掺杂剂浓度能够被适当地增加,因此第2浓度区域中的表面电阻的分布能够被收敛在狭窄、适当的值域。其结果,通过半导体基板中的与电极的边界部分的改善,从而转换效率能够提高。0015 根据一情形所涉及的太阳能电池元件的制造方法,由于以第1浓度区域中的表面电阻相对高的部分为基底来形成的第2浓度区域中的表面电阻能够被适当地减少,因此第2浓度区域中的表面电阻的分布能够被收敛在狭窄、适当的值域。其结果,通过半导体基板中的与电极的边界部分的改善。
18、,从而转换效率能够提高。附图说明0016 图1是表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太阳能电池元件的上表面的俯视图。0017 图2是表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太阳能电池元件的下表面的俯视图。0018 图3是表示图1以及图2中点划线III-III所示的位置处的XZ截面的截面图。说 明 书CN 104412393 A3/34页60019 图4是表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YZ截面的分解截面图。0020 图5是表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外观的俯视图。0021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第2半导体区域的结构的俯视图。0022 图7是由图6中点划线所围起的区域AR1的放大俯视图。0023 图8是由图6中点划。
19、线所围起的区域AR1的放大俯视图。0024 图9是例示第1浓度区域中的表面电阻的分布的线图。0025 图10是例示第2浓度区域中的表面电阻的分布的线图。0026 图11是例示掺杂剂浓度的分布的线图。0027 图12是表示第2浓度区域的结构所涉及的参考例的俯视图。0028 图13是表示延伸方向上的测定位置与掺杂剂浓度差的关系的线图。0029 图14是表示激光中的能量的强度分布的线图。0030 图15是表示延伸方向上的测定位置与掺杂剂浓度差的关系的线图。0031 图16是表示激光中的能量的强度分布的线图。0032 图17是表示延伸方向上的测定位置与表面电阻差的关系的线图。0033 图18是表示延伸。
20、方向上的测定位置与表面电阻差的关系的线图。0034 图19是表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太阳能电池元件的制造流程的流程图。0035 图20是表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太阳能电池元件的制造途中的情形的截面图。0036 图21是表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太阳能电池元件的制造途中的情形的截面图。0037 图22是表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太阳能电池元件的制造途中的情形的截面图。0038 图23是表示加热炉的结构的截面图。0039 图24是表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太阳能电池元件的制造途中的情形的截面图。0040 图25是表示激光照射装置的结构的俯视图。0041 图26是表示激光照射机构以及进行其控制的结构的立体图。004。
21、2 图27是表示延伸方向上的位置与激光的照度的关系的一个例子的线图。0043 图28是表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太阳能电池元件的制造途中的情形的截面图。0044 图29是表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太阳能电池元件的制造途中的情形的俯视图。0045 图30是表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太阳能电池元件的制造途中的情形的截面图。0046 图31是表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太阳能电池元件的制造途中的情形的俯视图。0047 图32是表示一变形例所涉及的第2浓度区域的结构的俯视图。0048 图33是表示一变形例所涉及的第2浓度区域的结构的俯视图。0049 图34是表示一变形例所涉及的第2浓度区域的结构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0。
22、050 下面,基于附图来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以及各种变形例进行说明。另外,附图是示意性地进行表示,各图中的各种结构的尺寸以及位置关系等可以适当地变更。另外,图1至图8、图12、图20至图26、以及图28至图34中,被附加了以太阳能电池元件10的第1线状部5a的延伸方向(图1的附图视上方向)为+Y方向的右手系的XYZ坐标系。0051 0052 说 明 书CN 104412393 A4/34页70053 如图1至图3所示,太阳能电池元件10具有第1主面10a、第2主面10b以及侧面10c。第2主面10b是接受入射光的面(受光面)。此外,第1主面10a是位于太阳能电池元件10中的与第2主面10b相反。
23、侧的面(非受光面)。侧面10c是连接第1主面10a与第2主面10b的面。在图3中,第1主面10a被描画为太阳能电池元件10的-Z侧的下表面,第2主面10b被描画为太阳能电池元件10的+Z侧的上表面。0054 此外,太阳能电池元件10具备:板状的半导体基板1、反射防止膜2、第1电极4以及第2电极5。0055 半导体基板1具有第1导电型的第1半导体区域1p以及与第1导电型不同的第2导电型的第2半导体区域1n被层叠而成的结构。第1半导体区域1p位于半导体基板1中的第1主面10a侧(图中的-Z侧)。此外,第2半导体区域1n位于半导体基板1中的与第1主面10a相反的第2主面10b侧(图中的+Z侧)的表层。
24、部。0056 这里,半导体基板1具有板状的形状即可,其中,该板状的形状具有例如矩形形状的盘面。此外,半导体基板1是例如单晶或者多晶的硅基板(结晶硅基板)即可。第1导电型与第2导电型是相反的导电型即可。例如,在第1导电型是p型的情况下,第2导电型是n型即可。此外,在第1导电型是n型的情况下,第2导电型是p型即可。由此,第1半导体区域1p与第2半导体区域1n形成pn结区域。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导电型是p型并且第2导电型是n型。也就是说,第1半导体区域1p是p型的半导体的区域。第2半导体区域1n是n型的半导体的区域。0057 此外,半导体基板1的盘面的一边是例如156mm即可。第1半导体区域1。
25、p的厚度是例如250m以下即可,进一步也可以是150m以下。虽然半导体基板1的形状并未特别限定,但如果例如在俯视状态下为矩形形状,则半导体基板1的制作容易。0058 第2半导体区域1n包含第1浓度区域1Ln以及第2浓度区域1Hn。第1浓度区域1Ln是作为第2导电型的n型掺杂剂的浓度(掺杂剂浓度)为第1浓度范围的半导体区域。此外,第2浓度区域1Hn中的n型掺杂剂浓度比第1浓度区域1Ln中的n型掺杂剂浓度高。0059 这里,例如通过成为n型掺杂剂的元素因扩散而被导入到p型的结晶硅基板中的第2主面1b侧的区域,从而第2半导体区域1n被形成在该结晶硅基板中的第2主面1b侧的表层部。在该情况下,结晶硅基。
26、板中的第2半导体区域1n以外的部分为第1半导体区域1p。另外,作为n型掺杂剂,例如采用磷(P)等。0060 此外,第1半导体区域1p具有第3浓度区域1Lp以及第4浓度区域1Hp。第4浓度区域1Hp位于半导体基板1中的第1主面1a侧的表层部。第4浓度区域1Hp具有使在第1主面1a上输出取出电极4b与第3浓度区域1Lp的接触可能的间隙。第4浓度区域1Hp中的p型掺杂剂浓度比第3浓度区域1Lp中的p型掺杂剂浓度高。另外,作为p型掺杂剂,例如采用硼(B)、镓(Ga)或者铝(Al)等。0061 第4浓度区域1Hp具有减少半导体基板1中的第1主面1a侧的区域中的载体(carrier)的再耦合的作用。因此,。
27、因第4浓度区域1Hp的存在,从而太阳能电池元件10中的转换效率的降低被抑制。此外,第4浓度区域1Hp在半导体基板1中的第1主面1a侧产生内部电场。另外,例如在半导体基板1中的第1主面1a侧的区域,通过扩散而导入B或者Al等掺杂剂,来形成第4浓度区域1Hp。在该情况下,第1半导体区域1p中的第4浓度说 明 书CN 104412393 A5/34页8区域1Hp以外的部分为第3浓度区域1Lp。0062 此外,如图3所示,凹凸部1bL被配置在半导体基板1中的第2主面1b的大致整面。这里,凹凸部1bL中的凸部的高度是例如0.1m以上并且10m以下左右即可,凸部的宽度是例如0.1m以上并且20m以下左右即。
28、可。此外,凹凸部1bL的凹部的面形状是例如大致球面状即可。另外,作为上述凸部的高度,是指以通过凹部的底面并且与第1主面1a平行的面(基准面)为基准,在该基准面的法线方向上的从该基准面到凸部的顶面的距离。此外,所谓上述凸部的宽度,是指在与上述基准面平行的方向上的相邻的凸部的顶面之间的距离。由于凹凸部1bL的存在,从而半导体基板1的受光面侧的第2主面1b的反射率减少。0063 进一步地,在半导体基板1的第2主面1b侧的表层部,设置有2处以上的相互隔离的校准基准部1m。该2处以上的校准基准部1m在形成第2电极5的位置的调整时作为基准而被使用。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2主面1b上配置有2处的校准基准部。
29、1m,但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在第2主面1b上配置3处以上的校准基准部1m。0064 反射防止膜2是用于提高太阳能电池元件10中的光的吸收效率的膜。反射防止膜2被配置在半导体基板1中的第2主面1b侧的第1浓度区域1Ln上。作为反射防止膜2的材料,采用例如氮化硅、氧化钛、氧化硅、氧化镁、氧化铟锡、氧化锡或者氧化锌等。另外,在采用氮化硅的膜作为反射防止膜2的情况下,反射防止膜2作为钝化(passivation)膜而起作用,从而实现钝化效果。0065 由于反射防止膜2被沿着第2主面1b的凹凸部1bL而配置,因此反射防止膜2的+Z侧的上表面具有与凹凸部1bL的形状对应的凹凸部。另外,反射防止膜2的厚度根。
30、据半导体基板1以及反射防止膜2的材料来适当地设定即可。由此,在太阳能电池元件10中,实现了对于各种光的照射,光都难以被反射的条件。在半导体基板1是结晶硅基板的情况下,反射防止膜2的折射率是例如1.8以上并且2.3以下左右即可,反射防止膜2的厚度是例如50nm以上并且120nm以下左右即可。0066 第1电极4被配置在半导体基板1的第1主面1a上。如图2以及图3所示,第1电极4中包含集电电极4a与输出取出电极4b。0067 集电电极4a被配置在第4浓度区域1Hp上。具体来讲,集电电极4a被配置在例如半导体基板1的第1主面1a中,除了形成有输出取出电极4b的区域以外的大致整面即可。集电电极4a的厚。
31、度是15m以上并且50m以下左右即可。另外,例如,含有Al作为主成分的导电性膏体(paste)(Al膏体)在通过丝网印刷等,以所希望的图案涂敷在半导体基板1的第1主面1a上之后被烧制,由此形成集电电极4a。0068 输出取出电极4b在第4浓度区域1Hp的间隙,被配置在第3浓度区域1Lp上。并且,输出取出电极4b从第3浓度区域1Lp配置到分别在夹着间隙的两侧的第4浓度区域1Hp上配置的集电电极4a上。也就是说,输出取出电极4b与集电电极4a电连接。输出取出电极4b的厚度是例如10m以上并且30m以下左右即可。输出取出电极4b的短边方向的宽度是例如1.3mm以上并且7mm以下左右即可。输出取出电极。
32、4b是通过例如含有银(Ag)作为主成分的导电性膏体(Ag膏体)在通过丝网印刷等,以所希望的图案涂敷在半导体基板1的第1主面1a上之后被烧制而形成的。0069 第2电极5被配置在半导体基板1的第2主面1b上。具体来讲,第2电极5被配说 明 书CN 104412393 A6/34页9置在半导体基板1中的第2主面1b侧的第2浓度区域1Hn上。并且,如图1所示,第2电极5包含作为母线电极的第1线状部5a以及作为指形电极的多个第2线状部5b。第1线状部5a在作为第1延伸方向的Y方向上延伸。各第2线状部5b在作为与第1延伸方向不同的第2延伸方向(第2线状部5b的长边方向)的X方向上延伸。进一步地,第1线状。
33、部5a与多个第2线状部5b交叉。并且,如图3所示,第2浓度区域1Hn沿着与第2半导体区域1n中的第2电极5的边界延伸。换言之,第2浓度区域1Hn沿着第2电极5延伸。另外,在第2电极5中,在第2线状部5b的各端部,也可以包含在Y方向延伸并且与多个第2线状部5b连接的第3线状部。0070 这里,第1线状部5a中的至少一部分通过与多个第2线状部5b交叉,从而与该多个第2线状部5b电连接。并且,第1线状部5a的线宽比多个第2线状部5b的线宽宽即可。具体来讲,作为第2线状部5b的短边方向(线宽方向)的Y方向上的线宽是例如50m以上并且200m以下左右即可。作为第1线状部5a的短边方向(线宽方向)的X方向。
34、上的线宽是例如1.3mm以上并且2.5mm以下左右即可。此外,多个第2线状部5b中的相邻第2线状部5b彼此的间隔是1.5mm以上并且3mm以下左右即可。进一步地,第2电极5的厚度是例如10m以上并且40m以下左右即可。另外,第2电极5包含例如1个以上的第1线状部5a即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电极5包含3根第1线状部5a。这里,3根第1线状部5a中的相邻第1线状部5a彼此的间隔是例如50mm左右即可。0071 然而,第2电极5通过例如与上述输出取出电极4b同样的材料以及制法来形成。也就是说,第2电极5是通过例如Ag膏体在通过丝网印刷等以所希望的图案涂敷在半导体基板1的第2主面1b上之后被烧制而形。
35、成的。此时,如图1所示,以设置在半导体基板1的第2主面1b侧的表层部的2处以上的校准基准部1m为基准,来调整形成第2电极5的区域(被形成区域)。由此,第2电极5能够高精度地形成在半导体基板1的第2浓度区域1Hn上。0072 0073 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00具备1个以上的太阳能电池元件10。例如,太阳能电池模块100具备电连接的多个太阳能电池元件10即可。这种太阳能电池模块100在单独的太阳能电池元件10的电输出小的情况下,通过多个太阳能电池元件10例如串联以及并联连接来形成。并且,例如,通过多个太阳能电池模块100组合,从而能够取得实用的电输出。0074 如图4所示,太阳能电池。
36、模块100具备例如透明部件104、表侧填充材料102、多个太阳能电池元件10、布线部件101、背侧填充材料103以及背面保护材料105层叠而成的层叠体。这里,透明部件104是用于保护太阳能电池模块100中的受光面的部件。透明部件104是例如透明的平板状的部件即可。作为透明部件104的材料,采用例如玻璃等。表侧填充材料102以及背侧填充材料103是例如透明的填充剂即可。作为表侧填充材料102以及背侧填充材料103的材料,采用例如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等。背面保护材料105是用于从背面保护太阳能电池模块100的部件。作为背面保护材料105的材料,采用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或者聚。
37、氟乙烯(PVF)等。另外,背面保护材料105可以具有单层结构也可以具有层叠结构。0075 布线部件101是将多个太阳能电池元件10电连接的部件(连接部件)。包含在说 明 书CN 104412393 A7/34页10太阳能电池模块100中的多个太阳能电池元件10中在Y方向上相邻的太阳能电池元件10彼此的一方太阳能电池元件10的第1电极4与另一方太阳能电池元件10的第2电极5通过布线部件101而连接。由此,多个太阳能电池元件10以串联方式电连接。这里,布线部件101的厚度是例如0.1mm以上并且0.2mm以下左右即可。布线部件101的宽度是大约2mm左右即可。并且,作为布线部件101,采用例如在铜。
38、箔的整面覆盖了焊锡的部件等。0076 此外,以串联方式电连接的多个太阳能电池元件10中,最初的太阳能电池元件10的电极的一端和最后的太阳能电池元件10的电极的一端通过输出取出布线106,分别与作为输出取出部的端子箱107电连接。此外,虽然在图4中省略图示,但如图5所示,太阳能电池模块100也可以具备从周围保持上述层叠体的框体108。作为框体108的材料,采用例如同时具有耐腐蚀性与强度的Al等。0077 另外,在采用EVA作为表侧填充材料102以及背侧填充材料103的至少一方的材料的情况下,由于EVA包含乙酸乙烯酯,因此EVA通过高温时的湿气或者水等的透过,具有由于经时的加水分解而产生醋酸的趋势。
39、。对此,通过向EVA添加包含氢氧化镁或者氢氧化钙等的受酸剂,从而能够减少来自EVA的醋酸的产生。由此,能够提高太阳能电池模块100的抗老化性。也就是说,能够长时间确保太阳能电池模块100的可靠性。0078 0079 如图6所示,第2半导体区域1n被配置在半导体基板1中的第2主面1b侧的表层部的整个区域。并且,在第2半导体区域1n中,配置第1浓度区域1Ln,并且第2浓度区域1Hn延伸。0080 如图6所示,第2浓度区域1Hn包含第1线状区域1Hna以及多个第2线状区域1Hnb。第1线状区域1Hna在作为第1延伸方向的Y方向上延伸。各第2线状区域1Hnb在作为第2延伸方向的X方向上延伸。并且,第1。
40、线状区域1Hna与多个第2线状区域1Hnb交叉。另外,在第2浓度区域1Hn,在第2线状区域1Hnb的各端部,也可以包含在Y方向上延伸并且与多个第2线状区域1Hnb连接的第3线状区域。0081 这里,第1线状区域1Hna的宽度比多个第2线状区域1Hnb的宽度宽即可。具体来讲,作为第2线状区域1Hnb的短边方向(线宽方向)的Y方向上的线宽是例如100m以上并且500m以下左右即可。作为第1线状区域1Hna的短边方向(线宽方向)的X方向上的宽度是例如2.5mm以上并且5mm以下左右即可。此外,多个第2线状区域1Hnb中的相邻第2线状区域1Hnb彼此的间隔是1.5mm以上并且3mm以下左右即可。进一步。
41、地,第2半导体区域1n的厚度是0.5m以上并且2m以下左右即可。另外,第2半导体区域1n包含例如1个以上的第1线状区域1Hna即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半导体区域1n包含3根第1线状区域1Hna。3根第1线状区域1Hna中的相邻第1线状区域1Hna彼此的间隔是例如50mm左右即可。0082 并且,如图1所示,在第2浓度区域1Hn上,配置有第2电极5。具体来讲,在第2浓度区域1Hn的各第1线状区域1Hna上配置有第1线状部5a。此外,在第2浓度区域1Hn的各第2线状区域1Hnb上配置有第2线状部5b。0083 这里,第1浓度区域1Ln中作为第2导电型的n型掺杂剂浓度是第1浓度范围。并且,第2浓度区域1Hn整体中n型掺杂剂浓度比第1浓度区域1Ln整体中n型掺杂剂浓度高。具体来讲,第2浓度区域1Hn包含作为第2导电型的n型掺杂剂浓度为第2浓度范说 明 书CN 104412393 A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