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饱和脉冲变压器取代气体开关的全固态MARX发生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饱和脉冲变压器取代气体开关的全固态MARX发生器.pdf(4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983773 A(43)申请公布日 2013.03.20CN102983773A*CN102983773A*(21)申请号 201210482618.7(22)申请日 2012.11.23H02M 9/04(2006.01)H01F 27/26(2006.01)H01F 27/25(2006.01)H01F 27/30(2006.01)(71)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地址 410073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德雅路109号(72)发明人张瑜 刘金亮(74)专利代理机构国防科技大学专利服务中心 43202代理人郭敏(54) 发明名称可饱和脉冲变压器取代气体。
2、开关的全固态Marx发生器(57)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饱和脉冲变压器取代气体开关的全固态Marx发生器,用以解决现有Marx发生器充电电压高、电容充电不同步、气体开关寿命短、或磁开关饱和电感大、串联级数难以增大等问题。本发明由可饱和脉冲变压器SPT、Q级Marx电容器和接地电感单元、负载组成;SPT为轴对称结构,其Q组次级绕组作为磁开关,Q级Marx电容器和接地电感单元均匀排布在SPT外围圆周方向,与Q组次级绕组连接。Q级Marx电容器和接地电感单元中的每一级单元由一个Marx电容器和一个接地电感组成。本发明输入充电电压低,磁芯自动复位,各级电容均匀充电,开关串联同步建立时间短,具有高重复。
3、运行频率、固态化和长使用寿命的优势。(51)Int.Cl.权利要求书7页 说明书24页 附图1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7 页 说明书 24 页 附图 11 页1/7页21.一种可饱和脉冲变压器取代气体开关的全固态Marx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可饱和脉冲变压器取代气体开关的全固态Marx发生器由可饱和脉冲变压器SPT、Q级Marx电容器和接地电感单元、负载load三大部分组成;可饱和脉冲变压器SPT的次级绕组作为磁开关,可饱和脉冲变压器SPT关于变压器中心对称轴(1)具有旋转对称性,位于全固态Marx发生器的中心,Q级Marx电容器和接地电感单元均匀分。
4、布在可饱和脉冲变压器SPT外围圆周方向,并与可饱和脉冲变压器SPT圆周方向均布的Q组次级绕组连接;Q级Marx电容器和接地电感单元共由Q个完全相同的单级Marx电容器和接地电感单元组成,第q级Marx电容器和接地电感单元由一个Marx电容器Cq和一个接地电感Liq组成,Cq低压端与Liq高压端相连; 可饱和脉冲变压器取代气体开关的全固态Marx发生器在结构上由Q级单元级联,即第1级单元、第q级单元、第Q级单元;第q级单元由第q级Marx电容Cq、第q级接地电感Liq、可饱和脉冲变压器SPT第q组次级绕组磁开关MSq串联而成;Cq为高电压脉冲电容器电容,或脉冲形成线或传输线的电容,或脉冲形成网络。
5、整体等效电容、或由多个陶瓷电容器并联而成;负载load是电感、电容、电阻,或者是电感、电容、电阻的组合形式,负载load高压极接在第Q级Marx电容CQ的低压极,负载load低压极直接接地;可饱和脉冲变压器取代气体开关的全固态Marx发生器输入端(Min)即为可饱和脉冲变压器SPT初级绕组输入端(Pin),输出端(Mout)为第Q级Marx电容CQ低压极,或是负载load的高压极;其中Q、q为正整数,1qQ,Q为3的整数倍、1或2; 可饱和脉冲变压器SPT由变压器内芯部分、变压器初级绕组部分(P)和变压器次级绕组部分组成;变压器初级绕组部分(P)分组紧绕在变压器内芯部分分组的磁环上,变压器内芯。
6、部分关于变压器中心对称轴(1)具有旋转对称性,由磁芯(2)、磁芯隔板部分和内芯夹板部分组成;磁芯隔板部分位于磁芯(2)的磁环之间,内芯夹板部分位于磁芯(2)的顶部和底部,磁芯(2)由M块相同尺寸的磁环堆叠组成,每块磁环采用铁基非晶或铁基纳米晶材料制成的薄带卷绕成圆环状,再用玻璃钢材料浇灌封装而成,每块磁环封装后的内半径为Rmi,外半径为Rmo,厚度为hm1;M块磁环均分为m组,从上至下依次为第一组磁环、第k组磁环、第m组磁环;每组磁环均由M/m块磁环沿变压器中心对称轴(1)方向堆叠组成,从上至下依次为第一块、第M/m块,1km,m为正整数,M为m的整数 倍数;变压器初级绕组部分(P)由第一路初。
7、级子绕组(P1)、第k路初级子绕组(Pk)、第m路初级子绕组(Pm)组成;第k路初级子绕组(Pk)绕线的外部输入端为第k路初级子绕组输入端(Pk-1),第k路初级子绕组(Pk)绕线的外部输出端为第k路初级子绕组输出端(Pk-2);第一路初级子绕组输入端(P1-1)、第k路初级子绕组输入端(Pk-1)、第m路初级子绕组输入端(Pm-1)全部并联焊接在输入端并联导线(Pa)上,输入端并联导线(Pa)宽度和厚度与每一路初级子绕组绕线整体的宽度和厚度相同,输入端并联导线(Pa)下端焊接在输入端引出导线(Pc)上,向外引出,作为初级绕组整体输入端(Pin),输入端引出导线的厚度和宽度与输入端并联导线相同。
8、,初级绕组整体输入端(Pin)与外部初级能源相连;每一路初级子绕组均为单匝,由m1根直径均为p的漆包线并联绕制而成,m1为正整数,m11,满足m1p小于磁芯顶板铣槽(7-2)槽宽;第一路初级子绕组(P1)由第一路初级子绕组输入端(P1-1)引入,穿入磁芯顶板铣槽(7-2),从里面包围第一组磁环,再穿入第一组隔板中的隔板下板第二铣槽(9-2),由第一路初级子绕组输出端(P1-2)引出;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983773 A2/7页3第k路初级子绕组(Pk)由第k路初级子绕组输入端(Pk-1)引入,穿入第k-1组隔板中的隔板下板第一铣槽(9-1),从里面包围第k组磁环后,再穿入第k组隔板中。
9、的隔板下板第二铣槽(9-2),初级绕线从该铣槽穿出后由第k路初级子绕组输出端(Pk-2)引出;按照相同的规律,一直到第m路初级子绕组(Pm)由第m路初级子绕组输入端(Pm-1)引入,穿入第m-1组隔板中的隔板下板第一铣槽(9-1),从里面包围第m组磁环后,再穿入磁芯底板铣槽(10-1),初级绕线从该铣槽穿出后由第m路初级子绕组输出端(Pm-2)引出;第一路初级子绕组输出端(P1-2)、第k路初级子绕组输出端(Pk-2)、第m路初级子绕组输出端(Pm-2)全部并联焊接在输出端并联导线(Pb)上,输出端并联导线(Pb)尺寸与输入端并联导线(Pa)尺寸相同,输出端并联导线(Pb)下端焊接在输出端引出。
10、导线(Pd)上并向外引出,作为初级绕组整体输出端Pout,输出端引出导线宽度和厚度与输出端并联导线相同,初级绕组整体输出端Pout与外部地端相连; 磁芯隔板部分由磁芯顶板(7)、磁芯中间隔板和磁芯底板(10)三部分组成,均采用绝缘材料制成;磁芯顶板(7)位于第一组磁环顶端,磁芯中间隔板将m组磁环分别隔离开,磁芯底板(10)位于第m组磁环的底部;磁芯顶板(7)为圆环状板,磁芯顶板(7)内半径为R1,外半径为R2,厚度不超过10mm;磁芯顶板(7)外侧壁边缘均布有3个磁芯顶板豁口(7-1),3个磁芯顶板豁口(7-1)呈中心对称分布,半径均为R0,每个磁芯顶板豁口(7-1)对应的圆心角度为0,磁芯顶。
11、板豁口(7-1)底部相对于变压器中心对称轴(1)的距离为Rmo;3个磁芯 顶板豁口(7-1)中的一个豁口中心位于磁芯顶板(7)俯视图的x轴上,且该豁口关于x轴对称;磁芯顶板(7)上表面的一象限内铣有磁芯顶板铣槽(7-2),磁芯顶板铣槽(7-2)沿径向延伸,槽中心线与磁芯顶板(7)俯视图x轴夹角为1;磁芯顶板(7)上表面与内芯顶盖(3)压紧,磁芯顶板(7)下表面与第一组磁环顶部压紧;磁芯中间隔板共分成相同的m-1组,从上到下依次为第一组隔板、第k组隔板、第m-1组隔板;每一组隔板均由磁芯隔板上板(8)和磁芯隔板下板(9)组成,磁芯隔板上板(8)位于磁芯隔板下板(9)上面,二者重叠在一起;磁芯隔板。
12、上板(8)的形状和半径尺寸与磁芯顶板(7)相同,磁芯隔板上板厚度不大于2mm;磁芯隔板上板外侧壁边缘挖有3个磁芯隔板上板豁口(8-1),呈中心对称分布,3个磁芯隔板上板豁口(8-1)半径亦均为R0,对应圆心角度亦为0,3个磁芯隔板上板豁口(8-1)的位置与3个磁芯顶板豁口(7-1)完全相同;每一组隔板中的磁芯隔板上板(8)上表面均与磁环压紧,下表面与磁芯隔板下板(9)的上表面压紧;磁芯隔板下板(9)形状和尺寸与磁芯顶板(7)相同,但磁芯隔板下板(9)的上表面一象限内铣有两个槽,即隔板下板第一铣槽(9-1)和隔板下板第二铣槽(9-2);隔板下板第一铣槽(9-1)与磁芯顶板铣槽(7-2)的结构、尺。
13、寸和位置完全相同,隔板下板第二铣槽(9-2)中心线与磁芯隔板下板(9)上表面的y轴方向夹角为2,230,隔板下板第二铣槽(9-2)几何尺寸与隔板下板第一铣槽(9-1)尺寸完全相同;磁芯隔板下板外侧壁边缘挖有3个中心对称的磁芯隔板下板豁口(9-3),磁芯隔板下板豁口(9-3)尺寸和位置与磁芯顶板豁口(7-1)完全相同;每组隔板的磁芯隔板下板(9)下表面均与磁环压紧;m-1组隔板与m组磁环的连接关系如下:第一组磁环底部与第一组隔板中的磁芯隔板上板(8)上表面压紧,第一组隔板中的磁芯隔板上板(8)下表面与第一组隔板中的磁芯隔板下板(9)上表面压紧,第一组隔板中的磁芯隔板下板(9)下表面与第二组磁环顶。
14、部压紧;第k组磁环底部与第k组隔板中的磁芯隔板上板(8)上表面压紧,第k组隔板中的磁芯隔板上板(8)下表面与第k组隔板中的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983773 A3/7页4磁芯隔板下板(9)上表面压紧,第k组隔板中的磁芯隔板下板(9)下表面与第k+1组磁环顶部压紧;第m组磁环底部与磁芯底板(10)顶部压紧;磁芯底板(10)形状和尺寸与磁芯顶板(7)相同,但是磁芯底板(10)下表面的磁芯底板铣槽(10-1)中心线与隔板下板第二铣槽(9-2)的中心线平行且在变压器垂直方向对齐,磁芯底板铣槽(10-1)尺寸与磁芯顶板铣槽(7-2)和隔板下板第二铣槽(9-2)的尺寸相同;磁芯底板(10)外侧壁边。
15、缘挖有磁芯底板豁口(10-2),磁芯底板豁口(10-2)的尺寸、数目和位置与磁芯顶板豁口(7-1)的尺寸、数目和位置分别相同;磁芯底板(10)下表面与内芯底板(4)上表面压紧;安装时应确保3个磁芯顶板豁口(7-1)、3个磁芯隔板上板豁口(8-1)、3个磁芯隔板下板豁口(9-3)、3个磁芯底板豁口(10-2)分别在3条直线上对齐; 内芯夹板部分由内芯顶盖(3)、内芯底板(4)、内芯底板支脚(5)、固定连杆(6)组成,均采用绝缘材料;固定连杆(6)在圆周方向以均匀分布的模式对内芯夹板部分进行锁紧;采用3根固定连杆(6)均匀分布并紧锁内芯夹板部分;内芯底板(4)为圆环板结构,内半径为R1,外半径为R。
16、3,满足R1cLi1、1/dC1dLi1,且Li1远远大于第一组次级绕组(S1)的饱和电感,其中c为Marx发生器充电角频率,d为Marx发生器放电的角频率;C1顶部中间位置有两个第一级电容高压极螺栓(C1-1),两个第一级电容高压极螺栓(C1-1)与第一个Z型连接片(15)连接紧固,第一个Z型连接片(15)与第一个次级绕组高压极连接片(11)通过螺栓连接紧固;通过第一个次级绕组高压极连接片(11),第一个Z型连接片(15)与第一组次级绕组中第一路子绕组高压端(S11-2)、第一组次级绕组中第n路子绕组高压端(S11-2)、第一组次级绕组中第N路子绕组高压端(S1N-2)均相连;第一级Marx。
17、电容器C1底部中间位置亦有两个第一级电容低压极螺栓(C1-2),两个第一级电容低压极螺栓(C1-2)与第二个次级绕组低压极连 接片(12)、第二级Marx电容器和接地电感单元中螺线管绕组(14)低压端通过导线连在一起; 第二级Marx电容器和接地电感单元与第一级Marx电容器和接地电感单元结构、材料相同,只是与第二级Marx电容器和接地电感单元进行连接的分别是第二个Z型连接片(15)、第二个次级绕组高压极连接片(11)、第二个次级绕组低压极连接片(12),并且两个第二级电容低压极螺栓(C2-2)与第三个次级绕组低压极连接片(12)、第三级Marx电容器和接地电感单元中螺线管绕组(14)低压端通。
18、过导线连在一起;第q级Marx电容器和接地电感单元与第一级Marx电容器和接地电感单元结构、材料相同,只是与第q级Marx电容器和接地电感单元进行连接的分别是第q个Z型连接片(15)、第q个次级绕组高压极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983773 A5/7页6连接片(11)、第q个次级绕组低压极连接片(12),并且两个第q级电容低压极螺栓(Cq-2)与第q+1个次级绕组低压极连接片(12)、第q+1级Marx电容器和接地电感单元中螺线管绕组(14)低压端通过导线同时连在一起,此时1qQ;第Q级Marx电容器和接地电感单元与第一级Marx电容器和接地电感单元结构、材料和相同,只是与第Q级Marx。
19、电容器和接地电感单元进行连接的分别是第Q个Z型连接片(15)、第Q个次级绕组高压极连接片(11)、第Q个次级绕组低压极连接片(12),并且两个第Q级电容低压极螺栓(CQ-2)直接与负载load高电压输出极(Mout)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饱和脉冲变压器取代气体开关的全固态Marx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次级绕组(S1)由完全相同的N路线绕式次级子绕组组成,即第一组次级绕组中第一路子绕组(S11)、第一组次级绕组中第n路子绕组(S1n)、第一组次级绕组中第N路子绕组(S1N),1nN,且n为正整数;每一路次级子绕组的绕线匝数为Ns,绕线均为金属导线,Ns为正整数;第一组次级绕组中第。
20、一路子绕组(S11)由金属导线从第一个内芯底板扇形铣槽(4-1)的槽边缘沿径向向内穿入内芯底板扇形铣槽(4-1),金属导线穿出内芯底板扇形铣槽(4-1)后沿所有磁环内壁向上,再从内芯顶盖扇形铣槽(3-1)中沿径向向外穿出,沿所有磁环外壁向下再次到达内芯底板扇形铣槽(4-1)处,完成第1匝绕线的布线;按照此规律沿磁环圆周逆时针方向共密绕Ns匝绕线,完成第一组次级绕组中第一路子绕组(S11)的布线;第一组次级绕组中第一路子绕组高压输出端(S11-2)由螺杆穿过内芯顶盖(3)外边缘,拧在第1个次级绕组高压极连接片(11)上,次级绕组高压极连接片(11)共有Q个,次级绕组高压极连接片(11)与内芯顶盖。
21、(3)上表面紧贴、且位于内芯顶盖(3)上表面外边缘;第一组次级绕组中第一路子绕组低压端(S11-1)由螺杆穿过内芯底板(4)外边缘,拧在第1个次级绕组低压极连接片(12)上,次级绕组低压极连接片(12)共有Q个, 次级绕组低压极连接片(12)与内芯底板(4)下表面紧贴、且位于内芯底板(4)下表面外边缘;第一组次级绕组中第二路子绕组(S12)、第一组次级绕组中第n路子绕组(S1n)、第一组次级绕组中第N路子绕组(S1N),均完全按照第一组次级绕组中第一路子绕组(S11)的绕线分布方式,紧靠着第一组次级绕组中与各自相邻的其它路子绕组,沿磁环圆周逆时针方向依次绕制;第一组次级绕组中除第1路子绕组外的。
22、其余N-1路子绕组高压输出端(S12-2)、(S1N-2)全部由螺杆拧在第1个次级绕组高压极连接片(11)上;第一组次级绕组中除第1路子绕组外的其余N-1路子绕组低压端(S12-1)、(S1N-1)全部由螺杆拧在第1个次级绕组低压极连接片(12)上;每一组次级绕组中的全部子绕组高压输出端均同时连接在同一个次级绕组高压极连接片(11)上,每一组次级绕组中的全部子绕组低压端均同时连接在同一个次级绕组低压极连接片(12)上;Q组沿磁环圆周方向依次分布的次级绕组,分别对应亦沿圆周方向均布的Q个次级绕组高压极连接片(11)和Q个次级绕组低压极连接片(12);第s组次级绕组(Ss)的N路Ns匝次级子绕组和。
23、第一组次级绕组(S1)的N路Ns匝次级子绕组的绕线材料、结构、和绕线方式完全相同;完全按照第一组次级绕组(S1)的分布规律,在第一个内芯顶盖扇形铣槽(3-1)和第一个内芯底板扇形铣槽(4-1)所对应的圆心角均为1的扇形区域内,紧挨着第一组次级绕组(S1)沿磁环圆周逆时针方向完成第s组次级绕组(Ss)的布线;最终在第一个内芯顶盖扇形铣槽(3-1)和第一个内芯底板扇形铣槽(4-1)所对应的圆心角均为1扇形区域内,依次完成第一组次级绕组(S1)、第s组次级绕组(Ss)、第Q/3组次级绕组(S(Q/3)的布线;完全按照第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983773 A6/7页7一组次级绕组(S1)、第s。
24、组次级绕组(Ss)、第Q/3组次级绕组(S(Q/3)的布线方式,在第二个内芯顶盖扇形铣槽(3-1)和第二个内芯底板扇形铣槽(4-1)所对应的圆心角为1扇形区域,沿磁环圆周逆时针方向依次完成第Q/3+1组次级绕组(S(Q/3+1)、第Q/3+s组次级绕组(S(Q/3+s)、第2Q/3组次级绕组(S(2Q/3)的布线;完全按照第一组次级绕组(S1)、第s组次级绕组(Ss)、第Q/3组次级绕组(S(Q/3)的布线方式,在第三个内芯顶盖扇形铣槽(3-1)和第三个内芯底板扇形铣槽(4-1)所对应的圆心角为1的扇形区域,沿磁环圆周逆时针方向依次完成第2Q/3+1组次级绕组(S(2Q/3+1)、第2Q/3+。
25、s组次级绕组(S(2Q/3+s)、第Q组次级绕组(SQ)的布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饱和脉冲变压器取代气体开关的全固态Marx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支撑体(13)半径不超过40mm、长度小于Mhm1;绕制螺线管绕组(14)的高压导线的直径L5mm,螺线管绕组(14)长度不大于圆柱支撑体(13)的长度;所述Cq为砖块形状,其宽度不大于100mm,厚度不超过50mm,长度不大于Mhm1,hm1为单块 磁环高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饱和脉冲变压器取代气体开关的全固态Marx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当Q=1时,可饱和脉冲变压器外围边缘仅有1个Marx电容器和接地电感单元,可饱和脉冲变压器仅有。
26、1组次级绕组,而该次级绕组的N路次级子绕组均匀分布在3个内芯顶盖扇形铣槽(3-1)和内芯底板扇形铣槽(4-1)所对应的圆心角均为1的扇形区域内,次级绕组高压极连接片(11)和次级绕组低压极连接片(12)的数目均为1个,所有的N路次级子绕组沿磁环圆周方向均匀排布,且同时并联在同一个次级绕组高压极连接片(11)和次级绕组低压极连接片(12)上;N为3的正整数倍;3个内芯顶盖扇形铣槽(3-1)和内芯底板扇形铣槽(4-1)所对应的3个圆心角均为1的扇形区域内共均分N路次级子绕组,每个扇形区域内均分N/3路次级子绕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饱和脉冲变压器取代气体开关的全固态Marx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27、当Q2时,在第一对内芯顶盖扇形铣槽(3-1)和内芯底板扇形铣槽(4-1)所对应的圆心角为1的扇形区域外边缘,无Marx电容器和接地电感单元分布,在第二对内芯顶盖扇形铣槽(3-1)和内芯底板扇形铣槽(4-1)所对应的圆心角为1的扇形区域外边缘,分布有1个Marx电容器和接地电感单元,在第三对内芯顶盖扇形铣槽(3-1)和内芯底板扇形铣槽(4-1)所对应的圆心角为1的扇形区域外边缘,亦分布有1个Marx电容器和接地电感单元;第1个内芯顶盖扇形铣槽(3-1)和内芯底板扇形铣槽(4-1)所对应的圆心角为1的扇形区域内没有次级绕组分布;第一组次级绕组的N路次级子绕组均匀分布在第二个内芯顶盖扇形铣槽(3-1。
28、)和第二个内芯底板扇形铣槽(4-1)所对应的圆心角为1的扇形区域内;第二组次级绕组的N路次级子绕组均匀分布在第三个内芯顶盖扇形铣槽(3-1)和第三个内芯底板扇形铣槽(4-1)所对应的圆心角为1扇形区域内。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饱和脉冲变压器取代气体开关的全固态Marx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导线直径为s,s不大于内芯底板扇形铣槽(4-1)和内芯顶盖扇形铣槽(3-1)的深度,且NssR13/N,其中R1为磁芯顶板(7)的内半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饱和脉冲变压器取代气体开关的全固态Marx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级绕组高压极连接片(11)均为厚度不超过2mm、宽度不小于20mm的金属。
29、片,每个次级绕组高压极连接片(11)的长度2R3,其中R3为内芯顶盖(3)的外半径;所述次级绕组低压极连接片(12)的形状、几何尺寸与次级绕组高压极连接片(11)完全相同。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983773 A7/7页8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饱和脉冲变压器取代气体开关的全固态Marx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块磁环封装后的内半径Rmi、外半径Rmo、厚度hm1满足:100mmRmiRmo, 20mmhm125m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饱和脉冲变压器取代气体开关的全固态Marx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芯顶板豁口(7-1)半径R025mm,磁芯顶板豁口(7-1)对应的圆心角度0位于。
30、5 15范围,磁芯顶板豁口(7-1)底部相对于变压器中心对称轴(1)的距离Rmo满足R0R1RmiRmoR2;磁芯顶板铣槽(7-2)槽宽不小于20mm,槽深度小于磁芯顶板(7)的厚度,槽中心线与磁芯顶板(7)俯视图x轴夹角1满足15150。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饱和脉冲变压器取代气体开关的全固态Marx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子绕组由宽度和厚度均不大于磁芯顶板铣槽(7-2)槽宽和槽深的铜带绕制而成。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饱和脉冲变压器取代气体开关的全固态Marx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线管电感器Liq在其圆柱支撑体(13)的两端,分别由两根橡皮筋(16)紧固在第q级Marx电容器。
31、Cq上,1qQ。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饱和脉冲变压器取代气体开关的全固态Marx发生器,其特征在于第q个Z型连接片(15)是由矩形金属板折成的Z型金属片,厚度不超过2mm、宽度与第q级Marx电容器Cq宽度相同。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983773 A1/24页9可饱和脉冲变压器取代气体开关的全固态 Marx 发生器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高功率脉冲调制技术领域的Marx发生器,尤其是一种采用低电感线绕式可饱和脉冲变压器取代气体开关的全固态Marx发生器。背景技术0002 脉冲功率调制技术是一种把“慢”存储起来的具有较高密度的电场或磁场能量进行快速压缩、转换或直接释放给负载的。
32、电物理技术,其中的电压变换和开关技术是关键。近年来,脉冲功率调制技术在高功率微波、高功率脉冲激光、冲击波发生器、介质阻挡放电、材料表面处理、工业废气废水处理、食品杀菌消毒以及生物医学等众多领域获得了良好的应用,而这些应用对脉冲功率调制器提出了高功率、高重复运行频率、固态化和长使用寿命的要求。脉冲功率调制器中,常用的两种升压技术包括脉冲变压器技术和Marx发生器技术,二者分别属于电感储能型和电容储能型技术,就技术优势而言各有千秋,是高功率脉冲调制器系统中并列的两类最重要的升压技术。0003 Marx发生器是实现多台脉冲电容器先并联充电、再串联放电,从而实现输出电压叠加的一种高电压脉冲输出装置。已。
33、有的关于普通Marx发生器的技术报道包括Patrik Appelgren,Mose Akyuz和Mattias Elfsberg等2006年在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主办的期刊等离子体科学汇刊(IEEE Transactions on Plasma Science)上发表的论文一种基于反射三极管和Marx发生器的紧凑型高功率微波系统的研究【Patrik Appelgren,Mose Akyuz and MattiasElfsberg,“Study of a compact HPM system with a reflex triode and a Marx generator,”I。
34、EEETransactions on Plasma Science,2006,Vol.34,No.5,pp.1796-1805】,以及王莹编著的于1991年出版发行的高功率脉冲电源(王莹,高功率脉冲电源,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1,pp.24-28)中的第一章“电容储能高功率脉冲电源”中第1.5节“电感隔离型Marx发生器”(下文简称背景技术一)。该类技术报道中,普通Q级(Q为整数,Q1)电感隔离型Marx发生器由Q个隔离电感Lc、Q个接地电感Li、Q个电容器C0、Q个气体开关G1-GQ、主开关Gs(气体开关)和负载电阻RL组成。Q级Marx发生器共包括Q级Marx单元,每一级Marx单元包。
35、含1个隔离电感Lc、1个接地电感Li、1个电容器C0和1个气体开关。外部电源最先经过第一级Marx单元的隔离电感Lc给该单元中的电容C0充电,由于电容充电时间较长,隔离电感Lc和接地电感Li的感抗较小,充电电压波从第一级Marx单元依次迅速传播到第二级、第Q级Marx单元,并实现对各级Marx单元中的电容器C0依次充电,充电过程中,全部气体开关均处于关断状态。待各级电容器充电完毕后,第一级Marx单元中的气体开关G1被外部强制触发导通,导通时间为ns级,这时隔离电感Lc和接地电感Li的感抗会很大,第一级Marx单元中的C0开始对地端放电,而其余各级Marx电容由于隔离电感和接地电感的隔离作用,。
36、则近似不放电。第一级Marx单元中,G1的快速强制导通使原本充电电压为+U0的C0高压极直接与地端相连,使得C0高压端电位瞬间变为0电位(地电位),而C0两端电压+U0却不能突变为0,C0原接地端的电位变为-U0,以确保C0两端+U0的电势差;第二级Marx单元中的气体开关G2高压端与说 明 书CN 102983773 A2/24页10第二级Marx单元C0高压端连接,气体开关G2低压端与第一级Marx电容C0原接地端相连,因此当第一级Marx电容C0原接地端的电位变为-U0后,G2两端瞬间将承受+U0-(-U0)=+2U0的过电压,+2U0较G1设计的极限耐压值稍高,在+2U0过电压作用下G。
37、2也快速导通,同样使得第二级Marx单元中C0原接地端的电位瞬间变为-2U0;按照相同规律,直到GQ在过电压下自击穿导通,第Q级Marx单元中C0原接地端的电位瞬间变为-QU0,Q级Marx发生器中各级电容器完全实现串联,其间,从G1被外部触发导通时刻起,直到Q级Marx发生器中各级电容器完全实现串联的这段时间即为Marx发生器建立时间;最后Q级Marx将-QU0的负高压施加在主开关Gs上,使Gs在过电压下自击穿导通,在负载RL上形成负极性高电压脉冲输出。0004 然而,传统普通的Q级Marx发生器需要采用Q个不同的气体开关进行控制,第一级气体开关需要采用外部触发系统进行强制触发,在放电电流较。
38、大的情况下,气体开关存在严重的烧蚀和抖动,难以将Marx发生器使用寿命提高到105次以上,Marx发生器级数越多,Q个气体开关整体的抖动越大,系统稳定性越差,并且开关绝缘恢复较慢,系统难以实现高重复频率运行;在普通Q级Marx发生器网络中,充电端口位于一端,远离充电端口的各级Marx电容器充电速度较慢,导致Q级Marx电容器充电不均匀,影响串联放电的电压叠加效果;由于普通Marx发生器的Q级气体开关逐级击穿导通,因此Q级Marx电容器并非是理想串联放电关系,各级电容器放电的串联存在一定的建立时间,在Marx发生器建立时间内各级电容储存的能量中的一部分将消耗在充电电阻、接地电阻以及连线电阻上,造。
39、成能量损失。因此,传统气体开关Marx发生器并不能较好地满足脉冲功率调制器高重复频率运行、固态化和长使用寿命的设计要求。0005 鉴于背景技术一中普通气体开关Marx发生器的缺陷,研究人员采用固态化的大功率半导体开关,研制出全固态Marx发生器。在全固态Marx发生器中,所有气体开关全部被大功率半导体开关器件(如晶闸管、绝缘栅型双极晶体管IGB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等)替代,实现开关的全固态化和长寿命。已有的基于大功率半导体开关的全固态Marx发生器的技术报道,包括李洪涛,王传伟,王凌云等2012年在强激光与粒子束上发表的论文500kV全固态Marx发生器(李洪涛,王传伟。
40、,王凌云,等,“500kV全固态Marx发生器,”强激光与粒子束,2012,Vol.24,No.4,pp.917-920)(下文称背景技术二)。500kV全固态重复频率Marx发生器主要由充电控制系统、脉冲功率系统(即主Marx发生器部分)、负载系统、总控及辅助系统四部分构成。充电控制系统由高压电源、中间能库及充电控制开关组成,完成市电电源向高压直流的转换。脉冲功率系统完成直流电能到高压脉冲能的转换,它由IGBT开关模块、储能及脉冲形成模块组成;IGBT开关模块完成电路切换和脉冲调制功能,它由8个3300V/1200A IGBT串联构成,设计工作电压为20kV、工作电流为1kA;IGBT开关模。
41、块还包括IGBT驱动板、IGBT驱动辅助电源系统、匀压电路等;储能及脉冲形成模块完成Marx发生器的能量储存及波形约束功能,该模块为由20nF电容器和0.1H电感构成的18级脉冲形成网络(PFN)。500kV全固态Marx发生器由28个脉冲功率模块按照Z型线路结构连接组成。负载系统由电阻负载和油冷系统组成,用于消耗脉冲功率系统输出的脉冲电能;电阻负载采用200根6.25k/150W金属膜固体电阻以每路50根并联4路串联的形式构成;油冷系统采用25#变压器油冷却。总控及辅助系统包括总控系统和由电参数检测系统、开关延迟触发系统和散热系统组成的辅助系统。在500kV全固态重复频说 明 书CN 102983773 A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