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显示器用护罩玻璃及其制造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覆盖图像显示部分的整个面的平板显示器用护罩玻璃
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平板显示器中,进行在显示器的前表面配置薄的板状的
平板显示器用护罩玻璃,以成为比图像显示部分更宽的区域(例如,
专利文献1)。
另外,采用如下构成,通过将该平板显示器用护罩玻璃配置成覆
盖平板显示器的整个面,从而没有框的凸部而提高美观。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10-169788号公报
但是,在将平板显示器用护罩玻璃配置成覆盖平板显示器的整个
面的情况下,由于边缘向平板显示器的前方侧露出,因此,需要精密
地进行边缘的倒角处理等。另外,在物体等与边缘接触的情况下边缘
有可能产生缺口。
另外,从产业界的观点来看要求利用玻璃的质感且设计性更高的
平板显示器用护罩玻璃,具有改进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可以将边缘
的处理简化且设计性高的平板显示器用护罩玻璃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是提供下面方式的发明。
(1)一种平板显示器用护罩玻璃,由板状玻璃形成,其特征在于,
具有位于图像显示部分的前表面且平面状延伸的显示部、及在所
述显示部的宽度方向两侧从所述显示部弯曲的弯曲部。
(2)如(1)所述的平板显示器用护罩玻璃,其特征在于,
在厚度方向的剖面中,在使构成所述显示部的所述板状玻璃的背
面沿宽度方向延长而形成的第一假想线和构成所述弯曲部的所述板状
玻璃的背面之间,在前方形成第一空间部,
所述第一空间部的前后方向的最大距离为0.14mm以下。
(3)如(1)或(2)所述的平板显示器用护罩玻璃,其特征在于,
具有从所述弯曲部向后方延伸的侧缘部。
(4)如(3)所述的平板显示器用护罩玻璃,其特征在于,
所述边缘部通过在所述弯曲部折弯玻璃板而形成。
(5)如(4)所述的平板显示器用护罩玻璃,其特征在于,
在与所述第一假想线正交且通过所述侧缘部的后方内侧端部的第
二假想线和构成所述弯曲部和所述侧缘部中的至少一方的所述板状玻
璃的背面之间,在侧方形成有第二空间部,
所述第二空间部的宽度方向的最大距离为0.5mm以下。
(6)一种平板显示器用护罩玻璃的制造方法,所述平板显示器用
护罩玻璃由板状玻璃形成,并且具有位于图像显示部分的前表面且平
面状延伸的显示部、在所述显示部的宽度方向两侧从所述显示部弯曲
的弯曲部及从所述弯曲部向后方延伸的侧缘部,,其特征在于,
具有化学强化工序和制造在该化学强化工序投入的板状玻璃的板
状玻璃加工工序,该板状玻璃加工工序具备:
加热工序,以使玻璃板中的作为所述显示部及所述侧缘部的区域
或所述玻璃板的整体成为规定的粘度的方式对玻璃板进行加热;
局部加热工序,对所述玻璃板中作为所述弯曲部的区域进行局部
加热;及
弯曲工序,在所述局部加热工序中或在所述局部加热工序后,通
过在作为所述弯曲部的区域折弯所述玻璃板而形成所述侧缘部。
(7)如(6)所述的平板显示器用护罩玻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
在于,
在所述加热工序中,以使所述玻璃板中作为所述显示部及所述侧
缘部的区域或所述玻璃板的整体的粘度成为1011Pa·s~1015Pa·s的方
式进行加热,
在所述局部加热工序中,以使作为所述弯曲部的区域的最高粘度
成为107Pa·s~109Pa·s的方式且以使作为所述弯曲部的区域的具有最
高粘度的最高粘度点和成为1011Pa·s~1015Pa·s的区域中在宽度方向
上最接近所述最高粘度点的低粘度接近点之间的宽度方向距离成为
30mm以下的方式进行局部加热。
(8)如(6)或(7)所述的平板显示器用护罩玻璃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至少所述局部加热工序和所述弯曲工序中,使用至少具有沿重力
方向延伸的垂直面、沿与重力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水平面、及连结
所述水平面和所述垂直面的具有规定的曲率的圆弧面的模具,将作为
所述显示部的区域配置在所述水平面上,且将作为所述弯曲部的区域
配置成与所述圆弧面相对,且将作为所述侧缘部的区域配置成从所述
垂直面露出,
通过对所述玻璃板进行局部加热,所述玻璃板由于自重而在作为
所述弯曲部的区域折弯。
(9)如(6)或(7)所述的平板显示器用护罩玻璃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局部加热工序和所述弯曲工序中,使用至少具有沿重力方向
延伸的垂直面、沿与重力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水平面、及连结所述
水平面和所述垂直面的具有规定的曲率的圆弧面的模具,将作为所述
显示部的区域配置在所述水平面上,且将作为所述弯曲部的区域配置
成与所述圆弧面相对,且将作为所述侧缘部的区域配置成从所述垂直
面露出,
对所述玻璃板进行局部加热,并且将作为所述侧缘部的区域向所
述垂直面按压。
(10)如(6)~(9)中任一项所述的平板显示器用护罩玻璃的
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局部加热工序中,在炉内通过加热部件对作为所述弯曲部的
区域非接触地进行加热。
(11)一种平板显示器用护罩玻璃的制造方法,所述平板显示器
用护罩玻璃由板状玻璃形成,并且具有位于图像显示部分的前表面且
平面状延伸的显示部、及在所述显示部的宽度方向两侧从所述显示部
弯曲的弯曲部,其特征在于,
具有化学强化工序和制造在该化学强化工序投入的板状玻璃的板
状玻璃加工工序,该板状玻璃加工工序具备:
加热工序,以使玻璃板中的作为所述显示部及相对于所述弯曲部
位于所述显示部的相反侧的侧缘部的区域或所述玻璃板的整体成为规
定的粘度的方式对玻璃板进行加热;
局部加热工序,对所述玻璃板中作为所述弯曲部的区域进行局部
加热;
弯曲工序,在所述局部加热工序中或所述局部加热工序后,通过
在作为所述弯曲部的区域折弯所述玻璃板而形成所述侧缘部;及
侧缘部除去工序,在所述弯曲部或所述弯曲部和所述侧缘部之间
进行切断而除去所述侧缘部。
根据本发明(1)所述的平板显示器用护罩玻璃,通过在显示部的
宽度方向两侧形成弯曲部,能够利用玻璃的质感而对平板显示器用护
罩玻璃进一步赋予高级感,设计性提高。另外,由于平板显示器用护
罩玻璃的边缘设于弯曲部或侧缘部并朝向后方,因此,与边缘向前方
露出的情况相比可以将倒角处理简化。进而,可以降低边缘产生缺口
的担心。
另外,根据本发明(2)所述的平板显示器用护罩玻璃,可以防止
平板显示器用护罩玻璃的设计性的恶化。
另外,根据本发明(3)所述的平板显示器用护罩玻璃,设计性进
一步提高。
另外,根据本发明(4)所述的平板显示器用护罩玻璃,可以由玻
璃板容易地制造设计性高的平板显示器用护罩玻璃。
另外,根据本发明(5)所述的平板显示器用护罩玻璃,可以防止
平板显示器用护罩玻璃的设计性的恶化。
根据本发明(6)所述的平板显示器用护罩玻璃的制造方法,可以
制造设计性好、利用玻璃的质感而具有更高级感的平板显示器用护罩
玻璃。另外,由于平板显示器用护罩玻璃的边缘设于侧缘部并朝向后
方,因此,与边缘向前方露出的情况相比可以将倒角处理简化。进而,
可以降低边缘产生缺口的担心。
另外,根据本发明(7)所述的平板显示器用护罩玻璃的制造方法,
可以制造抑制了对显示部的可见性的影响且抑制玻璃的破裂等并且设
计性高的平板显示器用护罩玻璃。
另外,根据本发明(8)及(9)所述的平板显示器用护罩玻璃的
制造方法,可以使生产性提高。
另外,根据本发明(10)所述的平板显示器用护罩玻璃的制造方
法,可以局部加热成希望的粘度。
根据本发明(11)所述的平板显示器用护罩玻璃的制造方法,可
以制造设计性好、利用玻璃的质感而具有更高级感的平板显示器用护
罩玻璃。另外,由于平板显示器用护罩玻璃的边缘设于弯曲部并朝向
后方,因此,与边缘向前方露出的情况相比可以将倒角处理简化。进
而,可以降低边缘产生缺口的担心。
附图说明
图1是配置了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平板显示器用护罩玻璃的平板
显示器装置的剖面图;
图2是图1的平板显示器用护罩玻璃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平板显示器用护罩玻璃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平板显示器用护罩玻璃的制造装置的概略图;
图5是说明局部加热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a)均匀加热、(b)侧缘整体加热、(c)局部加热
的加热条件和由此得到的模拟结果的曲线图;
图7是表示利用图6(a)的均匀加热的平板显示器用护罩玻璃的
剖面形状的图;
图8是对在图6(a)的均匀加热下制造的平板显示器用护罩玻璃
照射荧光灯而得到的照片;
图9是表示与图6(c)的局部加热不同的加热条件和由此得到的
模拟结果的曲线图;
图10是配置了本发明变形例的平板显示器用护罩玻璃的平板显
示装置的剖面图。
标号说明
1 板状玻璃
1a 作为显示部的区域
1b 作为弯曲部的区域
1c 作为侧缘部的区域
20 显示面板(图像显示部分)
30 护罩玻璃(平板显示器用护罩玻璃)
31 显示部
32 侧缘部
33 弯曲部
60 模具
62a 垂直面
63a 水平面
63b 圆弧面
67 电加热器(加热部件)
L1 第一假想线
L2 第二假想线
S1 第一空间部
S2 第二空间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平板显示器用护罩玻璃及其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图1是配置了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平板显示器用护罩玻璃的显示器装
置的剖面图,图2是图1的平板显示器用护罩玻璃的局部放大图。
首先,参照图1对使用了本发明的平板显示器用护罩玻璃(下面,
有时简称为护罩玻璃。)的平板显示器装置(下面,有时简称为显示
器装置)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下面的说明中,前后左右以图中的
箭头方向为基准。
如图1所示,显示器装置10大致具备设于壳体15内的显示面板
20、及以覆盖显示面板20的整个面且包围壳体15的前方的方式设置
的护罩玻璃30。
护罩玻璃30主要是以提高显示器装置10的美观、强度、防止碰
撞破损等为目的而设置的,由笔直的一块板状玻璃或板状的夹层玻璃
(下面,统称为板状玻璃1(参照图4))形成。所谓“笔直”是指作
为外观的整体形状为大致平面状,通常是指玻璃板。护罩玻璃30具有
位于显示面板20的前表面且平面状延伸的显示部31、在显示部31的
左右方向(宽度方向)两侧从显示部31弯曲的弯曲部33、及从弯曲部
33向后方延伸的侧缘部32。如图1所示,护罩玻璃30也可以以从显
示面板20的显示侧(前侧)分开(具有空气层)的方式设置,也可以
经由具有透光性的粘接膜(未图示)贴附于显示面板20的显示侧。
侧缘部32通过如后所述将板状玻璃1在弯曲部33折弯而形成,
设置成由两侧缘部32夹持壳体15的侧壁15a。
在显示部31的射出来自显示面板20的光的前表面设有功能膜41,
在来自显示面板20的光所入射的背面,在与显示面板20对应的位置
设有功能膜42。功能膜41、42在图1中设于两面,但不限于此,也可
以设于前表面或背面,也可以省略。
功能膜41、42例如具有防止周围光的反射、防止碰撞破损、遮蔽
电磁波、遮蔽近红外线、修正色调、及/或提高耐伤性等功能,厚度
及形状等根据用途而适当选择。功能膜41、42通过将例如树脂制的膜
贴附于护罩玻璃30上而形成,或者也可以通过蒸镀法、溅射法、CVD
法等薄膜形成法形成。
另外,在显示部31的背面中比显示面板20更靠外侧的区域和弯
曲部33及侧缘部32的背面,在整周大致框状地设有黑色层44。黑色
层44是通过在护罩玻璃30上涂敷例如含有颜料粒子的油墨且对其进
行紫外线照射、或加热烧成后进行冷却而形成的被膜,从壳体15的外
侧看不见显示面板20等,使外观的审美性提高。
护罩玻璃30如图2所示,比显示部31的显示面板20更靠外侧的
区域的长度例如优选为30~100mm,侧缘部32的长度例如优选为5~
20mm,弯曲部33的曲率半径例如优选为5~15mm,板状玻璃1的板
厚度例如优选为0.7~1.1mm。
作为该平板显示器用护罩玻璃30使用例如下面组成的玻璃。
(i)按照以摩尔%表示的组成,含有SiO2:50~80%、Al2O3:2~
25%、Li2O:0~10%、Na2O:0~18%、K2O:0~10%、MgO:0~15%、
CaO:0~5%及ZrO2:0~5%的玻璃。
(ii)按照以摩尔%表示的组成,含有SiO2:50~74%、Al2O3:1~
10%、Na2O:6~14%、K2O:3~11%、MgO:2~15%、CaO:0~6%
及ZrO2:0~5%,且SiO2及Al2O3的总计含量为75%以下、Na2O及
K2O的总计含量为12~25%,MgO及CaO的总计含量为7~15%的玻
璃。
(iii)按照以摩尔%表示的组成,含有SiO2:68~80%、Al2O3:4~
10%、Na2O:5~15%、K2O:0~1%、MgO:4~15%及ZrO2:0~1%
的玻璃。
(iv)按照以摩尔%表示的组成,含有SiO2:67~75%、Al2O3:0~
4%、Na2O:7~15%、K2O:1~9%、MgO:6~14%及ZrO2:0~1.5%,
且SiO2及Al2O3的总计含量为71~75%、Na2O及K2O的总计含量为
12~20%,在含有CaO的情况下CaO的含量为小于1%的玻璃。
接着,对平板显示器用护罩玻璃3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3是
平板显示器用护罩玻璃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图4是平板显示器用护
罩玻璃的制造装置的概略图,图5是说明局部加热的示意图。
如图3所示,护罩玻璃30的制造方法大致由形状加工工序(S1)、
加热工序(S2)、局部加热工序(S3)、弯曲工序(S4)、化学强化
工序(S5)、及印刷工序(S6)构成。
形状加工工序(S1)是将板状玻璃1切成规定的形状、典型地切
成矩形形状的处理,加热工序(S2)是以使板状玻璃1成为规定粘度
的方式进行加热的处理,局部加热工序(S3)是对板状玻璃1进行局
部加热的处理,弯曲工序(S4)是将板状玻璃1弯曲成规定形状的处
理,化学强化工序(S5)是对板状玻璃1进行化学强化的处理,印刷
工序(S6)是形成黑色层44的处理。形状加工工序(S1)、化学强化
工序(S5)及印刷工序(S6)采用已知的方法,形状加工工序(S1)、
加热工序(S2)、局部加热工序(S3)及弯曲工序(S4)构成板状玻
璃加工工序。
下面,对作为本发明的特征的加热工序(S2)、局部加热工序(S3)
及弯曲工序(S4)进行详细的说明。
加热工序(S2)、局部加热工序(S3)及弯曲工序(S4)在图4
所示的电炉内进行。在电炉内设置有可设置板状玻璃1的模具60、及
可动式的电加热器67,该可动式的电加热器67被设置在模具60的两
端部上方。
如图4及图5所示,模具60构成为在板状玻璃设置台62的上表
面并列且凹状地设有两个可配置两块笔直的板状玻璃1的板状玻璃配
置部63,该板状玻璃设置台62是下端部形成了凸缘61的长方体形状
的板状玻璃设置台。各板状玻璃配置部63构成为具有沿与重力方向正
交的方向延伸的水平面63a、连结水平面63a和板状玻璃设置台62的
垂直面62a的具有规定曲率的圆弧面63b,水平面63a的宽度方向长度
比板状玻璃1的宽度方向长度短。板状玻璃1以下面的方式配置:作
为显示部31的区域1a配置于水平面63a上,作为弯曲部33的区域1b
与圆弧面63b相对且作为侧缘部32的区域1c从模具60的垂直面62a
露出。模具60的形状不限于此,只要具有沿重力方向延伸的垂直面62a、
沿与重力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水平面63a、连结这两面的圆弧面63b
即可,板状玻璃配置部63只要能够设置1块板状玻璃1即可,也可以
设置3块以上的板状玻璃1。
而且,在加热工序(S2)中,优选在电炉内以使板状玻璃1整体
成为规定粘度、例如1011Pa·s~1015Pa·s的方式进行加热。在局部加
热工序(S3)中,优选使电加热器67在作为弯曲部33的区域1b的紧
上方移动并以非接触状态加热到规定温度,从而对区域1b进行局部加
热。此时,优选以如下方式进行局部加热,即,使区域1b的最高粘度
成为107Pa·s~109Pa·s且使表示区域1b的最高粘度的最高粘度点和
在宽度方向上最接近成为1011Pa·s~1015Pa·s的区域中最高粘度点的
低粘度接近点之间的宽度方向距离为30mm以下。加热工序(S2)和
局部加热工序(S3)也可以同时进行。该情况下,加热工序(S2)中
优选以使除板状玻璃1的区域1b以外的区域1a、1c成为规定粘度例如
1011Pa·s~1015Pa·s的方式进行加热,局部加热工序(S3)中优选以
使区域1b的最高粘度成为107Pa·s~109Pa·s且表示区域1b的最高粘
度的最高粘度点和低粘度接近点之间的宽度方向距离为30mm以下的
方式进行局部加热。
在此,板状玻璃1的区域1a和区域1b、区域1b和区域1c的边界
不一定明确区分,但区域1a、1b、1c是分别必须包含显示部31、弯曲
部33、侧缘部32的区域。另外,区域1b的局部加热有时对区域1a、
1c带来影响,但所谓对作为弯曲部33的区域1b进行局部加热意思是
以区域1b为中心进行加热,不包含对区域1a、1c整体进行加热。
在加热工序(S2)中,更优选以板状玻璃1整体成为1013Pa·s~
1015Pa·s的方式进行加热,局部加热工序(S3)中更优选以使区域1b
的最高粘度成为107Pa·s~108Pa·s且表示区域1b的最高粘度的最高
粘度点和低粘度接近点之间的宽度方向距离成为10mm以下的方式进
行局部加热。玻璃的粘度和温度根据板状玻璃1的组成而显示不同的
值,但在制造上优选选择在700~800℃附近成为107Pa·s~1010Pa·s
的组成的玻璃。
这样,通过使用电加热器67对作为弯曲部33的区域1b进行局部
加热,板状玻璃1在成为规定的粘度以上时由于自重而在区域1b折弯,
以使位于区域1b的外侧的区域1c沿着模具60的垂直面62a的方式形
成相对于显示部31大致正交的侧缘部32(弯曲工序(S4))。
上述实施方式中,对板状玻璃1由于自重而板状玻璃1弯曲的例
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代替自重或与自重一起对板状玻璃1的区域
1c进行冲压,或用夹子将区域1c的前端夹持而进行折弯。另外,也可
以在弯曲加工(S4)后切断侧缘部32(区域1c)的前端。进而,虽然
图3中进行了省略,但护罩玻璃30的制造方法包含倒角工序,典型的
是在形状加工工序(S1)和加热工序(S2)之间进行,但在弯曲工序
(S4)之后需要切断侧缘部32的前端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弯曲工序(S4)
之后进行。总之,就倒角工序而言,由于护罩玻璃30的边缘位于侧缘
部32的后方,因此可以为比目前更简单的处理。
下面,对改变局部过热的加热条件而制造的护罩玻璃的模拟结果
进行说明。下面所示的模拟中,假想对厚度0.7mm的板状玻璃进行,
该板状玻璃的组成为,以摩尔%计含有SiO2:71.95%、Al2O3:1.34%、
Li2O:0%、Na2O:8.82%、K2O:5.37%、MgO:0.03%、CaO:0.24%
及ZrO2:1.14%。该板状玻璃在600℃下粘度显示为1.13Pa·s,在700
℃下粘度显示为0.765Pa·s,在800℃下粘度显示为0.640Pa·s。
图6(a)中,作为比较例表示以使板状玻璃1整体均匀地成为700
℃(粘度:0.765Pa·s)的方式设定炉内温度而进行了板状玻璃1的弯
曲成形的情况下的模拟结果。此时,如图7所示,在厚度方向的剖面
中,在将构成显示部31的板状玻璃1的背面沿宽度方向延长而成的第
一假想线L1(图中与模具60的水平面63a一致)和构成弯曲部33的
板状玻璃1的背面之间,在前方形成第一空间部S1,且在与第一假想
线L1正交且通过侧缘部32的后方内侧端部的第二假想线L2(图中与
模具60的垂直面62a一致)和构成弯曲部33的板状玻璃1的背面之
间,在侧方形成第二空间部S2。这是由于,即使使板状玻璃1的粘度
高的情况下,也因板状玻璃1自身的刚性而不能完全沿着模具60。构
成显示部31的板状玻璃1的背面及构成弯曲部33的板状玻璃1的背
面是指各自形成大部分的区域,不是指局部部分。另外,根据情况,
第二空间部S2有时在第二假想线L2和构成侧缘部32的板状玻璃1的
背面之间取得最大距离。
图7中,该第一空间部S1的前后方向的最大距离T1(下面称为
最大距离T1。)表示0.234mm,第二空间部S2的宽度方向的最大距
离T2(下面称为最大距离T2。)表示1.371mm。另外,在与该模拟一
样地对实际实施了弯曲加工的护罩玻璃30照射3个荧光灯时,如图8
所示由于光学应变的影响而发现反射光产生弯曲。
另外,图6(b)中,作为比较例表示以使作为显示部31的区域
1a均匀地成为600℃(粘度:1.13Pa·s)的方式设定炉内温度并且以
使作为侧缘部32的区域1c整体均匀地成为700℃(粘度:0.765Pa·s)
的方式用电加热器67进行加热,并进行将最高粘度点和低粘度接近点
之间的宽度方向距离设定成20mm的板状玻璃1的弯曲成形的情况的
模拟结果。作为弯曲部33的区域1b因电加热器67导致的加热影响而
具有温度梯度。此时,最大距离T1显示0.1511mm,最大距离T2显示
0.7341mm。
图6(c)中,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表示以使作为显示部31、侧缘
部32的区域1a、1c均匀地成为600℃(粘度:1.13Pa·s)的方式设定
炉内温度并且以使作为弯曲部33的区域1b的最高粘度点成为700℃
(粘度:0.765Pa·s)的方式用电加热器67进行加热,并进行将最高
粘度点和低粘度接近点之间的宽度方向距离设定成20mm的板状玻璃1
的弯曲成形的情况的模拟结果。此时,最大距离T1显示0.1094mm,
最大距离T2显示1.0618mm。
作为护罩玻璃30,最大距离T1优选为0.14mm以下。通过将最大
距离T1设为0.14mm以下,可以降低对弯曲部33的外观带来的影响,
进而,通过将作为显示部31的区域1a的粘度设为1011Pa·s以上,可
以抑制光学应变的产生。T1更优选为0.11mm以下,特别优选为0.07mm
以下。另外,最大距离T2优选为0.5mm以下。通过将最大距离T2设
为0.5mm以下,可以降低对弯曲部33及侧缘部32的外观带来的影响。
因此,图6(a)及(b)所示的方法中,最大距离T1比0.14mm大,
对弯曲部33的外观有坏影响。与此相对,图6(c)所示的方法中,最
大距离T1成为0.14mm以下并且最大距离T2成为0.5mm以下,满足
了作为护罩玻璃30的要求。
图9是表示与图6(c)的局部加热不同的加热条件和由此得到的
模拟结果的曲线图。图9(a)是以比图6(c)更高温的方式进行了局
部加热的图,图9(b)是以比图6(c)更高温且更急剧的温度梯度的
方式进行了局部加热的图。
图9(a)中,表示以使作为显示部31、侧缘部32的区域1a、1c
均匀地成为600℃(粘度:1.13Pa·s)的方式设定炉内温度并且以使作
为弯曲部33的区域1b的最高粘度点成为800℃(粘度:0.640Pa·s)
的方式用电加热器67进行加热,并进行将最高粘度点和低粘度接近点
之间的宽度方向距离设定成20mm的板状玻璃1的弯曲成形的情况的
模拟结果。此时,最大距离T1显示0.005mm,最大距离T2显示
0.125mm,与图6(c)相比可以减小最大距离T1、T2这双方。
进而,图9(b)中,表示以使作为显示部31、侧缘部32的区域
1a、1c均匀地成为600℃(粘度:1.13Pa·s)的方式设定炉内温度并
且以使作为弯曲部33的区域1b的最高粘度点成为800℃(粘度:
0.640Pa·s)的方式用电加热器67进行加热,并进行将最高粘度点和
低粘度接近点之间的宽度方向距离设定成10mm的板状玻璃1的弯曲
成形的情况的模拟结果。此时,最大距离T1显示0.004mm,最大距离
T2显示0.03mm,与图6(c)相比可以降低最大距离T1、T2这双方。
例如图6(c)的上述模拟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即,在实际上加热
至600℃的电炉内(大气环境)下将电机加热器(坂口电热公司制,レ
イロツドス一パ一:Φ6mm)配置在弯曲部33的紧上方5mm并将设
定温度设为820℃,在该状态下维持5分钟然后耗费5小时除冷到室温。
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护罩玻璃30,通过在显示部31
的宽度方向两侧形成相对于显示部31向后方延伸的侧缘部32,设计性
进一步提高,可以利用玻璃的质感对护罩玻璃30赋予更高级感。另外,
由于护罩玻璃30的边缘设于侧缘部32并朝向后方,因此与边缘向前
方露出的情况相比可以将倒角处理简化。进而,可以降低边缘产生缺
口的担心。
另外,侧缘部32通过将笔直的一块板状玻璃1在弯曲部33折弯
而形成,在厚度方向的剖面中,在将构成显示部31的板状玻璃1的背
面沿宽度方向延长而成的第一假想线L1和构成弯曲部33的板状玻璃1
的背面之间,在前方形成第一空间部S1,第一空间部S1的前后方向的
最大距离T1为0.14mm以下,与第一假想线L1正交并通过侧缘部32
的后方内侧端部的第二假想线L2和构成弯曲部33、侧缘部32中的至
少一方的板状玻璃1的背面之间,在侧方形成第二空间部S2,由于第
二空间部S2的宽度方向的最大距离T2为0.5mm以下,因此可以防止
护罩玻璃30的设计性的恶化。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护罩玻璃30的制造方法,通过对板状玻
璃1中作为弯曲部33的区域1b进行局部加热,可以制造设计性好、
利用玻璃的质感而具有更高级感的护罩玻璃30。另外,由于护罩玻璃
30的边缘设于侧缘部32并朝向后方,因此与边缘向前方露出的情况相
比可以将倒角处理简化。进而,可以降低边缘产生缺口的担心。
另外,在加热工序(S2)中,以使板状玻璃1中作为显示部31及
侧缘部32的区域1a、1c或板状玻璃1的整体1a~1c的粘度成为
1011Pa·s~1015Pa·s的方式进行加热,在局部加热工序(S3)中,以
使作为弯曲部33的区域1b的最高粘度成为107Pa·s~109Pa·s且以使
作为弯曲部33的区域1b的具有最高粘度的最高粘度点和成为
1011Pa·s~1015Pa·s的区域中在宽度方向上最接近最高粘度点的低粘
度接近点之间的宽度方向距离成为30mm以下的方式进行局部加热,
由此,可以抑制对显示部31的可见性的影响且抑制玻璃的破裂等,并
且可制造设计性高的护罩玻璃30。
另外,局部加热工序中,板状玻璃1通过利用自重而在作为弯曲
部33的区域1b折弯形成,或通过将作为侧缘部32的区域1c向模具
60的垂直面62a冲压等而形成,由此,可以使护罩玻璃30的生产性提
高。
另外,局部加热工序中,通过在炉内将作为弯曲部33的区域1b
用电加热器67非接触地加热,可以将板状玻璃1局部加热成规定的粘
度。
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具有位于显示面板20的前表面且平面状延伸
的显示部31、在显示部31的左右方向(宽度方向)两侧从显示部31
弯曲的弯曲部33、及从弯曲部33向后方延伸的侧缘部32的护罩玻璃
30进行了例示,但不限于此,如图10所示,护罩玻璃也可以由位于显
示面板20的前表面且平面状延伸的显示部31、及在显示部31的左右
方向(宽度方向)两侧从显示部31弯曲的弯曲部33构成。根据该护
罩玻璃,通过在显示部31的宽度方向两侧形成弯曲部33,设计性提高,
可以利用玻璃的质感对护罩玻璃赋予更高级感。另外,由于护罩玻璃
30的边缘设于弯曲部33并朝向后方,因此与边缘向前方露出的情况相
比,可以将倒角处理简化。进而,可以降低边缘产生缺口的担心。
该护罩玻璃的制造方法在图3表示的平板显示器用护罩玻璃的制
造方法的流程中,在弯曲工序(S4)和化学强化工序(S5)之间设置
侧缘部除去工序,该侧缘部除去工序在弯曲部33或弯曲部33和侧缘
部32之间进行切断而除去侧缘部32。
壳体15的侧壁15a也可以位于弯曲部33的内侧,也可以以从外
侧覆盖弯曲部33的方式构成。通过以从外侧覆盖弯曲部33的方式构
成,可以将倒角处理工序设为比目前更简单的处理,另外,也可以省
略。
本申请是根据2010年11月10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10-
251584的申请,其内容在此作为参照而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