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茶黄素速溶红茶的外源酶法生产工艺.pdf

上传人:zhu****69 文档编号:4057683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49.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157076.6

申请日:

2012.05.21

公开号:

CN102648728A

公开日:

2012.08.2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23F 3/16申请日:20120521|||公开

IPC分类号:

A23F3/16; A23F3/18

主分类号:

A23F3/16

申请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发明人:

江和源; 张建勇; 王岩

地址:

310008 浙江省杭州市梅灵南路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代理人:

郑文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外源酶工程技术生产高茶黄素速溶红茶的工业化工艺,与传统的速溶红茶提取制备工艺相比,其产品中茶黄素总含量明显高于传统的红茶直接提取速溶红茶产品和茶叶内源酶酶促氧化工艺制备的速溶红茶产品,且具有色泽深红、溶解性和流动性好等优点。

权利要求书

1.高茶黄素速溶红茶的外源酶法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以中低档茶、茶末等为原料,经粉碎后用热水浸提;(2)热水浸提液经冷却、离心去杂质处理后,得上清液,即茶叶浸提料液;(3)向茶叶浸提料液中加入外源酶浆液,调节至微酸性并通氧发酵,得发酵料液;(4)发酵料液经陶瓷膜过滤、有机膜浓缩后,得浓缩料液;(5)浓缩料液经除菌膜杀菌,再喷雾干燥或者冷冻真空干燥将浓缩液干燥成粉末制品,即得高茶黄素速溶红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茶黄素速溶红茶的外源酶法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热水浸提时的工艺参数为:热水温度90℃-100℃,优选90℃,固液比1:8-1:10,浸提时间30min-90min,优选30min-60min,浸提1-2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茶黄素速溶红茶的外源酶法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上清液浊度应小于或等于5.0NTU。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茶黄素速溶红茶的外源酶法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外源酶浆液为梨匀浆液,茶叶浸提料液和外源酶浆液的体积比为10:1-10: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茶黄素速溶红茶的外源酶法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调节至微酸性所用的试剂为柠檬酸缓冲液或磷酸缓冲液,微酸性的pH值范围为5.5-6.8。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茶黄素速溶红茶的外源酶法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通氧发酵条件为:温度15℃-42℃,通气量为10-30L/min,发酵时间为60min-300min。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茶黄素速溶红茶的外源酶法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发酵液陶瓷膜过滤所用膜孔径为0.05um-0.2um。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茶黄素速溶红茶的外源酶法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有机膜浓缩处理后浓缩料液的质量百分浓度为20%-30%。

说明书

高茶黄素速溶红茶的外源酶法生产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叶生产领域,具体是一种高茶黄素速溶红茶的外源酶法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我国中低档茶、夏秋茶等占全年茶叶总产量的70%以上,随着茶类加工品种结构的调整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对中低档茶、夏秋茶等低值茶资源的利用率正在逐年降低,国内外市场竞争力也逐渐被削弱。究其原因是与名优茶相比,中低档茶、夏秋茶等低值茶资源含有较多的茶多酚、花青素等苦涩味重的物质,而氨基酸等鲜爽成分的物质相对较少,导致中低档茶、夏秋茶等低值茶叶品质不好,但是由于其含有较多的红茶中茶黄素形成的前体物质茶多酚,可以利用其开发增值增效的速溶红茶产品,市场竞争力将大大得到提升。茶黄素是一类速溶红茶中生物活性较显著、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广泛开发前景的天然活性物质,主要由茶黄素(Theaflavin,TF1)、茶黄素单没食子酸酯(Theaflavin monogallate,TF2)、茶黄素双没食子酸酯(Theaflavin 3,3'-di-O-gallate,TF3)等成分组成。

目前,绝大部分速溶红茶生产工艺均采用红茶提取法或茶叶内源酶(茶叶多酚氧化酶)酶促氧化茶多酚形成茶黄素类物质的方法,从而形成具有一定品质的速溶红茶产品。本发明研究人员发现,与红茶提取法茶叶内源酶—茶多酚氧化酶的酶促氧化效果相比,梨等外源酶更有利于富集茶黄素,且所得到的速溶红茶产品品质更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主要是提供一种外源酶工程技术生产高茶黄素速溶红茶的工业化工艺。

本发明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以中低档茶、茶末等为原料,经粉碎后用热水浸提;

(2)热水浸提液经冷却、离心去杂质处理后,得上清液,即茶叶浸提料液;

(3)向茶叶浸提料液中加入外源酶浆液,调节至微酸性并通氧发酵,得发酵料液;

(4)发酵料液经陶瓷膜过滤、有机膜浓缩后,得浓缩料液;

(5)浓缩料液经除菌膜杀菌,再喷雾干燥或者冷冻真空干燥将浓缩液干燥成粉末制品,即得高茶黄素速溶红茶。

其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涉及到重要技术参数如下:

步骤(1)中热水浸提时的工艺参数为:热水温度90℃-100℃,固液比(重量体积比,g/ml)1:8-1:10,浸提时间30min-90min,浸提1-2次。

步骤(2)中上清液浊度应小于或等于5.0NTU。

步骤(3)中所述的外源酶浆液为梨匀浆液,茶叶浸提料液和外源酶浆液的体积比为10:1-10:3;所述的调节至微酸性所用的试剂为柠檬酸缓冲液或磷酸缓冲液,微酸性的pH值范围为5.5-6.8;所述的通氧发酵条件为:温度15℃-42℃,通气量为10-30L/min,发酵时间为60min-300min。

步骤(4)中所述的发酵液陶瓷膜过滤所用膜孔径为0.05um-0.2um;所述的有机膜浓缩处理后浓缩料液的质量百分浓度为20%-30%。

本发明所述的生产工艺与传统的速溶红茶提取制备工艺相比,其产品中茶黄素总含量明显高于传统的红茶直接提取速溶红茶产品和茶叶内源酶酶促氧化工艺制备的速溶红茶产品,且具有色泽深红、溶解性和流动性好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生产工艺流程图;

图2是实施例5得到的高茶黄素速溶红茶的高效液相色谱图;

图2中,TF1:茶黄素;TF2:茶黄素单没食子酸酯;TF3:茶黄素双没食子酸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将中低档绿茶粉碎后,90℃热水浸提2次(固液比1:10),每次30min,快速冷却至45℃左右,离心除杂,在上清液中加入梨匀浆液,绿茶浸提液:梨匀浆液的体积比为10:1,用柠檬酸调发酵液pH值为6.0,25℃条件下通氧气,通气量为10L/min,发酵时间为180min,发酵液经0.2um陶瓷膜过滤和有机膜浓缩至20%的浓度,浓缩料液经除菌膜杀菌,再利用喷雾干燥或者冷冻真空干燥技术将浓缩液干燥成粉末制品,得高茶黄素速溶红茶,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茶黄素总含量为3.38%。

传统的红茶直接提取法:以红碎茶和工夫红茶为原料,经粉碎后,90℃热水浸提2次(固液比1:10),每次30min,快速冷却至45℃左右,离心除杂,经0.2um陶瓷膜过滤和有机膜浓缩,浓缩料液经除菌膜杀菌,再利用喷雾干燥或者冷冻真空干燥技术将浓缩液干燥成粉末制品,得速溶红茶粉,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茶黄素含量分别为0.52%和0.73%。

茶叶内源酶酶促氧化法:将中低档绿茶粉碎后,90℃热水浸提2次(固液比1:10),每次30min,快速冷却至45℃左右,离心除杂,在上清液中加入茶鲜叶匀浆液,绿茶浸提液:茶鲜叶匀浆液的体积比为10:1,用柠檬酸调发酵液pH值为6.0,25℃条件下通氧气,通气量为10L/min,发酵时间为180min,发酵液经0.2um陶瓷膜过滤和有机膜浓缩至20%的浓度,浓缩料液经除菌膜杀菌,再利用喷雾干燥或者冷冻真空干燥技术将浓缩液干燥成粉末制品,得速溶红茶粉,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茶黄素总含量1.05%。

实施例2

将中低档绿茶粉碎后,90℃热水浸提2次(固液比1:10),每次60min,快速冷却至45℃左右,离心除杂,在上清液中加入梨匀浆液,绿茶浸提液:梨匀浆液的体积比为10:1,用柠檬酸调发酵液pH值为6.0,25℃条件下通氧气,通气量为10L/min,发酵时间为180min,发酵液经0.2um陶瓷膜过滤和有机膜浓缩至20%的浓度,浓缩料液经除菌膜杀菌,再利用喷雾干燥或者冷冻真空干燥技术将浓缩液干燥成粉末制品,得高茶黄素速溶红茶,茶黄素总含量为3.63%。

传统的红茶直接提取法:以红碎茶和工夫红茶为原料,经粉碎后,90℃热水浸提2次(固液比1:10),每次60min,快速冷却至45℃左右,离心除杂,经0.2um陶瓷膜过滤和有机膜浓缩,浓缩料液经除菌膜杀菌,再利用喷雾干燥或者冷冻真空干燥技术将浓缩液干燥成粉末制品,得速溶红茶粉,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茶黄素总含量分别为0.63%和0.80%。

茶叶内源酶酶促氧化法:将中低档绿茶粉碎后,90℃热水浸提2次(固液比1:10),每次60min,快速冷却至45℃左右,离心除杂,在上清液中加入茶鲜叶匀浆液,绿茶浸提液:茶鲜叶匀浆液的体积比为10:1,用柠檬酸调发酵液pH值为6.0,25℃条件下通氧气,通气量为10L/min,发酵时间为180min,发酵液经0.2um陶瓷膜过滤和有机膜浓缩至20%的浓度,浓缩料液经除菌膜杀菌,再利用喷雾干燥或者冷冻真空干燥技术将浓缩液干燥成粉末制品,得速溶红茶粉,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茶黄素总含量1.13%。

实施例3

将中低档绿茶粉碎后,90℃热水浸提2次(固液比1:8),每次60min,快速冷却至45℃左右,离心除杂,在上清液中加入梨匀浆液,绿茶浸提液:梨匀浆液的体积比为10:1,用柠檬酸调发酵液pH值为6.0,25℃条件下通氧气,通气量为10L/min,发酵时间为180min,发酵液经0.2um陶瓷膜过滤和有机膜浓缩至20%的浓度,浓缩料液经除菌膜杀菌,再利用喷雾干燥或者冷冻真空干燥技术将浓缩液干燥成粉末制品,得高茶黄素速溶红茶,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茶黄素总含量为3.89%。

传统的红茶直接提取法:以红碎茶和工夫红茶为原料,经粉碎后,90℃热水浸提2次(固液比1:8),每次60min,快速冷却至45℃左右,离心除杂,经0.2um陶瓷膜过滤和有机膜浓缩,浓缩料液经除菌膜杀菌,再利用喷雾干燥或者冷冻真空干燥技术将浓缩液干燥成粉末制品,得速溶红茶粉,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茶黄素总含量分别为0.88%和0.96%。

茶叶内源酶酶促氧化法:将中低档绿茶粉碎后,90℃热水浸提2次(固液比1:8),每次60min,快速冷却至45℃左右,离心除杂,在上清液中加入茶鲜叶匀浆液,绿茶浸提液:茶鲜叶匀浆液的体积比为10:1,用柠檬酸调发酵液pH值为6.0,25℃条件下通氧气,通气量为10L/min,发酵时间为180min,发酵液经0.2um陶瓷膜过滤和有机膜浓缩至20%的浓度,浓缩料液经除菌膜杀菌,再利用喷雾干燥或者冷冻真空干燥技术将浓缩液干燥成粉末制品,得速溶红茶粉,茶黄素总含量1.21%。

实施例4

将中低档绿茶粉碎后,90℃热水浸提2次(固液比1:8),每次60min,快速冷却至45℃左右,离心除杂,在上清液中加入梨匀浆液,绿茶浸提液:梨匀浆液的体积比为10:2,用柠檬酸调发酵液pH值为6.0,25℃条件下通氧气,通气量为10L/min,发酵时间为180min,发酵液经0.2um陶瓷膜过滤和有机膜浓缩至20%的浓度,浓缩料液经除菌膜杀菌,再利用喷雾干燥或者冷冻真空干燥技术将浓缩液干燥成粉末制品,得高茶黄素速溶红茶,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茶黄素总含量为3.98%。

传统的红茶直接提取法:以红碎茶和工夫红茶为原料,经粉碎后,90℃热水浸提2次(固液比1:8),每次60min,快速冷却至45℃左右,离心除杂,经0.2um陶瓷膜过滤和有机膜浓缩,浓缩料液经除菌膜杀菌,再利用喷雾干燥或者冷冻真空干燥技术将浓缩液干燥成粉末制品,得速溶红茶粉,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茶黄素总含量分别为0.85%和1.02%。

茶叶内源酶酶促氧化法:将中低档绿茶粉碎后,90℃热水浸提2次(固液比1:8),每次60min,快速冷却至45℃左右,离心除杂,在上清液中加入茶鲜叶匀浆液,绿茶浸提液:茶鲜叶匀浆液的体积比为10:2,用柠檬酸调发酵液pH值为6.0,25℃条件下通氧气,通气量为10L/min,发酵时间为180min,发酵液经0.2um陶瓷膜过滤和有机膜浓缩至20%的浓度,浓缩料液经除菌膜杀菌,再利用喷雾干燥或者冷冻真空干燥技术将浓缩液干燥成粉末制品,得速溶红茶粉,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茶黄素总含量1.29%。

实施例5

将中低档绿茶粉碎后,90℃热水浸提2次(固液比1:8),每次60min,快速冷却至45℃左右,离心除杂,在上清液中加入梨匀浆液,绿茶浸提液:梨匀浆液的体积比为10:3,用柠檬酸调发酵液pH值为6.0,25℃条件下通氧气,通气量为10L/min,发酵时间为180min,发酵液经0.2um陶瓷膜过滤和有机膜浓缩至20%的浓度,浓缩料液经除菌膜杀菌,再利用喷雾干燥或者冷冻真空干燥技术将浓缩液干燥成粉末制品,得高茶黄素速溶红茶,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茶黄素总含量为4.16%。

传统的红茶直接提取法:以红碎茶和工夫红茶为原料,经粉碎后,90℃热水浸提2次(固液比1:8),每次60min,快速冷却至45℃左右,离心除杂,经0.2um陶瓷膜过滤和有机膜浓缩,浓缩料液经除菌膜杀菌,再利用喷雾干燥或者冷冻真空干燥技术将浓缩液干燥成粉末制品,得速溶红茶粉,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茶黄素总含量分别为0.87%和0.97%。

茶叶内源酶酶促氧化法:将中低档绿茶粉碎后,90℃热水浸提2次(固液比1:8),每次60min,快速冷却至45℃左右,离心除杂,在上清液中加入茶鲜叶匀浆液,绿茶浸提液:茶鲜叶匀浆液的体积比为10:3,用柠檬酸调发酵液pH值为6.0,25℃条件下通氧气,通气量为10L/min,发酵时间为180min,发酵液经0.2um陶瓷膜过滤和有机膜浓缩至20%的浓度,浓缩料液经除菌膜杀菌,再利用喷雾干燥或者冷冻真空干燥技术将浓缩液干燥成粉末制品,得速溶红茶粉,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茶黄素总含量1.33%。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只限于以上实施例,凡与本发明的技术路线、方案相同或等同的内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高茶黄素速溶红茶的外源酶法生产工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茶黄素速溶红茶的外源酶法生产工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茶黄素速溶红茶的外源酶法生产工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茶黄素速溶红茶的外源酶法生产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茶黄素速溶红茶的外源酶法生产工艺.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648728 A(43)申请公布日 2012.08.29CN102648728A*CN102648728A*(21)申请号 201210157076.6(22)申请日 2012.05.21A23F 3/16(2006.01)A23F 3/18(2006.01)(71)申请人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地址 310008 浙江省杭州市梅灵南路9号(72)发明人江和源 张建勇 王岩(74)专利代理机构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代理人郑文涛(54) 发明名称高茶黄素速溶红茶的外源酶法生产工艺(57) 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外源酶工程技术生产高茶黄素速溶红茶的工。

2、业化工艺,与传统的速溶红茶提取制备工艺相比,其产品中茶黄素总含量明显高于传统的红茶直接提取速溶红茶产品和茶叶内源酶酶促氧化工艺制备的速溶红茶产品,且具有色泽深红、溶解性和流动性好等优点。(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1 页1/1页21.高茶黄素速溶红茶的外源酶法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以中低档茶、茶末等为原料,经粉碎后用热水浸提;(2)热水浸提液经冷却、离心去杂质处理后,得上清液,即茶叶浸提料液;(3)向茶叶浸提料液中加入外源酶浆液,调节至微酸性并通氧发。

3、酵,得发酵料液;(4)发酵料液经陶瓷膜过滤、有机膜浓缩后,得浓缩料液;(5)浓缩料液经除菌膜杀菌,再喷雾干燥或者冷冻真空干燥将浓缩液干燥成粉末制品,即得高茶黄素速溶红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茶黄素速溶红茶的外源酶法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热水浸提时的工艺参数为:热水温度90-100,优选90,固液比1:8-1:10,浸提时间30min-90min,优选30min-60min,浸提1-2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茶黄素速溶红茶的外源酶法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上清液浊度应小于或等于5.0NTU。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茶黄素速溶红茶的外源酶法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

4、3)中所述的外源酶浆液为梨匀浆液,茶叶浸提料液和外源酶浆液的体积比为10:1-10: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茶黄素速溶红茶的外源酶法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调节至微酸性所用的试剂为柠檬酸缓冲液或磷酸缓冲液,微酸性的pH值范围为5.5-6.8。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茶黄素速溶红茶的外源酶法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通氧发酵条件为:温度15-42,通气量为10-30L/min,发酵时间为60min-300min。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茶黄素速溶红茶的外源酶法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发酵液陶瓷膜过滤所用膜孔径为0.05um-0.2um。8.根据权。

5、利要求1所述的高茶黄素速溶红茶的外源酶法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有机膜浓缩处理后浓缩料液的质量百分浓度为20%-30%。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648728 A1/4页3高茶黄素速溶红茶的外源酶法生产工艺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属于茶叶生产领域,具体是一种高茶黄素速溶红茶的外源酶法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0002 我国中低档茶、夏秋茶等占全年茶叶总产量的70%以上,随着茶类加工品种结构的调整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对中低档茶、夏秋茶等低值茶资源的利用率正在逐年降低,国内外市场竞争力也逐渐被削弱。究其原因是与名优茶相比,中低档茶、夏秋茶等低值茶资源含有较多的茶多酚、花青素等苦涩味重的。

6、物质,而氨基酸等鲜爽成分的物质相对较少,导致中低档茶、夏秋茶等低值茶叶品质不好,但是由于其含有较多的红茶中茶黄素形成的前体物质茶多酚,可以利用其开发增值增效的速溶红茶产品,市场竞争力将大大得到提升。茶黄素是一类速溶红茶中生物活性较显著、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广泛开发前景的天然活性物质,主要由茶黄素(Theaflavin,TF1)、茶黄素单没食子酸酯(Theafla vin monogallate,TF2)、茶黄素双没食子酸酯(Theaflavin 3,3-di- O-gallate,TF3)等成分组成。0003 目前,绝大部分速溶红茶生产工艺均采用红茶提取法或茶叶内源酶(茶叶多酚氧化酶)酶促氧化茶。

7、多酚形成茶黄素类物质的方法,从而形成具有一定品质的速溶红茶产品。本发明研究人员发现,与红茶提取法茶叶内源酶茶多酚氧化酶的酶促氧化效果相比,梨等外源酶更有利于富集茶黄素,且所得到的速溶红茶产品品质更优。0004 发明内容0005 本发明的目的主要是提供一种外源酶工程技术生产高茶黄素速溶红茶的工业化工艺。0006 本发明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以中低档茶、茶末等为原料,经粉碎后用热水浸提;(2)热水浸提液经冷却、离心去杂质处理后,得上清液,即茶叶浸提料液;(3)向茶叶浸提料液中加入外源酶浆液,调节至微酸性并通氧发酵,得发酵料液;(4)发酵料液经陶瓷膜过滤、有机膜浓缩后,得浓缩料液;(5)浓缩。

8、料液经除菌膜杀菌,再喷雾干燥或者冷冻真空干燥将浓缩液干燥成粉末制品,即得高茶黄素速溶红茶。0007 其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涉及到重要技术参数如下:步骤(1)中热水浸提时的工艺参数为:热水温度90-100,固液比(重量体积比,g/ml)1:8-1:10,浸提时间30min-90min,浸提1-2次。0008 步骤(2)中上清液浊度应小于或等于5.0NTU。0009 步骤(3)中所述的外源酶浆液为梨匀浆液,茶叶浸提料液和外源酶浆液的体积比为10:1-10:3;所述的调节至微酸性所用的试剂为柠檬酸缓冲液或磷酸缓冲液,微酸性的pH值范围为5.5-6.8;所述的通氧发酵条件为:温度15-42,通气量为1。

9、0-30L/min,发说 明 书CN 102648728 A2/4页4酵时间为60min-300min。0010 步骤(4)中所述的发酵液陶瓷膜过滤所用膜孔径为0.05um-0.2um;所述的有机膜浓缩处理后浓缩料液的质量百分浓度为20%-30%。0011 本发明所述的生产工艺与传统的速溶红茶提取制备工艺相比,其产品中茶黄素总含量明显高于传统的红茶直接提取速溶红茶产品和茶叶内源酶酶促氧化工艺制备的速溶红茶产品,且具有色泽深红、溶解性和流动性好等优点。附图说明0012 图1是本发明的生产工艺流程图;图2是实施例5得到的高茶黄素速溶红茶的高效液相色谱图;图2中,TF1:茶黄素;TF2:茶黄素单没食。

10、子酸酯;TF3:茶黄素双没食子酸酯。0013 具体实施方式0014 实施例1将中低档绿茶粉碎后,90热水浸提2次(固液比1:10),每次30min,快速冷却至45左右,离心除杂,在上清液中加入梨匀浆液,绿茶浸提液:梨匀浆液的体积比为10:1,用柠檬酸调发酵液pH值为6.0,25条件下通氧气,通气量为10L/min,发酵时间为180min,发酵液经0.2um陶瓷膜过滤和有机膜浓缩至20%的浓度,浓缩料液经除菌膜杀菌,再利用喷雾干燥或者冷冻真空干燥技术将浓缩液干燥成粉末制品,得高茶黄素速溶红茶,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茶黄素总含量为3.38%。0015 传统的红茶直接提取法:以红碎茶和工夫红茶为原料,。

11、经粉碎后,90热水浸提2次(固液比1:10),每次30min,快速冷却至45左右,离心除杂,经0.2um陶瓷膜过滤和有机膜浓缩,浓缩料液经除菌膜杀菌,再利用喷雾干燥或者冷冻真空干燥技术将浓缩液干燥成粉末制品,得速溶红茶粉,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茶黄素含量分别为0.52%和0.73%。0016 茶叶内源酶酶促氧化法:将中低档绿茶粉碎后,90热水浸提2次(固液比1:10),每次30min,快速冷却至45左右,离心除杂,在上清液中加入茶鲜叶匀浆液,绿茶浸提液:茶鲜叶匀浆液的体积比为10:1,用柠檬酸调发酵液pH值为6.0,25条件下通氧气,通气量为10L/min,发酵时间为180min,发酵液经0.2。

12、um陶瓷膜过滤和有机膜浓缩至20%的浓度,浓缩料液经除菌膜杀菌,再利用喷雾干燥或者冷冻真空干燥技术将浓缩液干燥成粉末制品,得速溶红茶粉,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茶黄素总含量1.05%。0017 实施例2将中低档绿茶粉碎后,90热水浸提2次(固液比1:10),每次60min,快速冷却至45左右,离心除杂,在上清液中加入梨匀浆液,绿茶浸提液:梨匀浆液的体积比为10:1,用柠檬酸调发酵液pH值为6.0,25条件下通氧气,通气量为10L/min,发酵时间为180min,发酵液经0.2um陶瓷膜过滤和有机膜浓缩至20%的浓度,浓缩料液经除菌膜杀菌,再利用喷雾干燥或者冷冻真空干燥技术将浓缩液干燥成粉末制品,得。

13、高茶黄素速溶红茶,茶黄素总含量为3.63%。0018 传统的红茶直接提取法:以红碎茶和工夫红茶为原料,经粉碎后,90热水浸提2说 明 书CN 102648728 A3/4页5次(固液比1:10),每次60min,快速冷却至45左右,离心除杂,经0.2um陶瓷膜过滤和有机膜浓缩,浓缩料液经除菌膜杀菌,再利用喷雾干燥或者冷冻真空干燥技术将浓缩液干燥成粉末制品,得速溶红茶粉,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茶黄素总含量分别为0.63%和0.80%。0019 茶叶内源酶酶促氧化法:将中低档绿茶粉碎后,90热水浸提2次(固液比1:10),每次60min,快速冷却至45左右,离心除杂,在上清液中加入茶鲜叶匀浆液,绿茶。

14、浸提液:茶鲜叶匀浆液的体积比为10:1,用柠檬酸调发酵液pH值为6.0,25条件下通氧气,通气量为10L/min,发酵时间为180min,发酵液经0.2um陶瓷膜过滤和有机膜浓缩至20%的浓度,浓缩料液经除菌膜杀菌,再利用喷雾干燥或者冷冻真空干燥技术将浓缩液干燥成粉末制品,得速溶红茶粉,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茶黄素总含量1.13%。0020 实施例3将中低档绿茶粉碎后,90热水浸提2次(固液比1:8),每次60min,快速冷却至45左右,离心除杂,在上清液中加入梨匀浆液,绿茶浸提液:梨匀浆液的体积比为10:1,用柠檬酸调发酵液pH值为6.0,25条件下通氧气,通气量为10L/min,发酵时间为1。

15、80min,发酵液经0.2um陶瓷膜过滤和有机膜浓缩至20%的浓度,浓缩料液经除菌膜杀菌,再利用喷雾干燥或者冷冻真空干燥技术将浓缩液干燥成粉末制品,得高茶黄素速溶红茶,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茶黄素总含量为3.89%。0021 传统的红茶直接提取法:以红碎茶和工夫红茶为原料,经粉碎后,90热水浸提2次(固液比1:8),每次60min,快速冷却至45左右,离心除杂,经0.2um陶瓷膜过滤和有机膜浓缩,浓缩料液经除菌膜杀菌,再利用喷雾干燥或者冷冻真空干燥技术将浓缩液干燥成粉末制品,得速溶红茶粉,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茶黄素总含量分别为0.88%和0.96%。0022 茶叶内源酶酶促氧化法:将中低档绿茶粉。

16、碎后,90热水浸提2次(固液比1:8),每次60min,快速冷却至45左右,离心除杂,在上清液中加入茶鲜叶匀浆液,绿茶浸提液:茶鲜叶匀浆液的体积比为10:1,用柠檬酸调发酵液pH值为6.0,25条件下通氧气,通气量为10L/min,发酵时间为180min,发酵液经0.2um陶瓷膜过滤和有机膜浓缩至20%的浓度,浓缩料液经除菌膜杀菌,再利用喷雾干燥或者冷冻真空干燥技术将浓缩液干燥成粉末制品,得速溶红茶粉,茶黄素总含量1.21%。0023 实施例4将中低档绿茶粉碎后,90热水浸提2次(固液比1:8),每次60min,快速冷却至45左右,离心除杂,在上清液中加入梨匀浆液,绿茶浸提液:梨匀浆液的体积比。

17、为10:2,用柠檬酸调发酵液pH值为6.0,25条件下通氧气,通气量为10L/min,发酵时间为180min,发酵液经0.2um陶瓷膜过滤和有机膜浓缩至20%的浓度,浓缩料液经除菌膜杀菌,再利用喷雾干燥或者冷冻真空干燥技术将浓缩液干燥成粉末制品,得高茶黄素速溶红茶,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茶黄素总含量为3.98%。0024 传统的红茶直接提取法:以红碎茶和工夫红茶为原料,经粉碎后,90热水浸提2次(固液比1:8),每次60min,快速冷却至45左右,离心除杂,经0.2um陶瓷膜过滤和有机膜浓缩,浓缩料液经除菌膜杀菌,再利用喷雾干燥或者冷冻真空干燥技术将浓缩液干燥成粉末制品,得速溶红茶粉,经高效液相。

18、色谱检测,茶黄素总含量分别为0.85%和1.02%。0025 茶叶内源酶酶促氧化法:将中低档绿茶粉碎后,90热水浸提2次(固液比1:8),每次60min,快速冷却至45左右,离心除杂,在上清液中加入茶鲜叶匀浆液,绿茶浸提液:说 明 书CN 102648728 A4/4页6茶鲜叶匀浆液的体积比为10:2,用柠檬酸调发酵液pH值为6.0,25条件下通氧气,通气量为10L/min,发酵时间为180min,发酵液经0.2um陶瓷膜过滤和有机膜浓缩至20%的浓度,浓缩料液经除菌膜杀菌,再利用喷雾干燥或者冷冻真空干燥技术将浓缩液干燥成粉末制品,得速溶红茶粉,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茶黄素总含量1.29%。00。

19、26 实施例5将中低档绿茶粉碎后,90热水浸提2次(固液比1:8),每次60min,快速冷却至45左右,离心除杂,在上清液中加入梨匀浆液,绿茶浸提液:梨匀浆液的体积比为10:3,用柠檬酸调发酵液pH值为6.0,25条件下通氧气,通气量为10L/min,发酵时间为180min,发酵液经0.2um陶瓷膜过滤和有机膜浓缩至20%的浓度,浓缩料液经除菌膜杀菌,再利用喷雾干燥或者冷冻真空干燥技术将浓缩液干燥成粉末制品,得高茶黄素速溶红茶,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茶黄素总含量为4.16%。0027 传统的红茶直接提取法:以红碎茶和工夫红茶为原料,经粉碎后,90热水浸提2次(固液比1:8),每次60min,快速。

20、冷却至45左右,离心除杂,经0.2um陶瓷膜过滤和有机膜浓缩,浓缩料液经除菌膜杀菌,再利用喷雾干燥或者冷冻真空干燥技术将浓缩液干燥成粉末制品,得速溶红茶粉,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茶黄素总含量分别为0.87%和0.97%。0028 茶叶内源酶酶促氧化法:将中低档绿茶粉碎后,90热水浸提2次(固液比1:8),每次60min,快速冷却至45左右,离心除杂,在上清液中加入茶鲜叶匀浆液,绿茶浸提液:茶鲜叶匀浆液的体积比为10:3,用柠檬酸调发酵液pH值为6.0,25条件下通氧气,通气量为10L/min,发酵时间为180min,发酵液经0.2um陶瓷膜过滤和有机膜浓缩至20%的浓度,浓缩料液经除菌膜杀菌,再利用喷雾干燥或者冷冻真空干燥技术将浓缩液干燥成粉末制品,得速溶红茶粉,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茶黄素总含量1.33%。0029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只限于以上实施例,凡与本发明的技术路线、方案相同或等同的内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说 明 书CN 102648728 A1/1页7图1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648728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其他类不包含的食品或食料;及其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