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设备更新方法、 数据写入设备以及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的来说涉及终端设备更新方法、 用于执行该终端设备更新方法的数据写 入设备以及由该数据写入设备对其写入数据的终端设备。更具体地说, 本发明涉及应用了 无线供电处理的技术。
背景技术
迄今, 以比如移动电话之类的电子装置的形式的各种终端设备在从工厂等出货后 经常会更新其内部固件。也就是说, 在这些终端设备中的固件在其投放市场以后有时会继 续更新。进行这样的更新涉及将出货后的终端设备中的固件重写为其新近版本的更新工 作。
一般的更新工作涉及通常在从工厂出货后将终端设备的数据通信端子连接到固 件更新工作装置, 使得该工作装置将最新的固件发送给该终端设备, 以使后者重写其中的 固件。当要进行这种更新工作时, 该终端设备在其供电输入端子被从工作装置或单独的电 源供电的状态下操作。 通常, 比如移动电话之类的终端设备在出货时尚未装备其电池组, 因 此在没有外部电力的情况下不能更新其固件或执行任何其它处理。
当在从工厂出货时不执行更新工作的情况下, 经销商 (dealer) 销售的终端设备 在销售时更新固件, 或者在用户经由因特网等将其终端设备连接到固件更新网站以更新固 件。
日本专利特开 No.2010-114813( 下面称作专利文件 1) 公开了无线更新移动电话 的固件的示例。 发明内容 上述固件的更新优选地应该在每个终端设备作为产品出货时进行。 当在出货时更 新固件时, 出货的终端设备被认为至少在出货时以及在销售前带有最新版本的固件。
但是, 这样的更新的可工作性很差 : 将每个终端设备单独地连接到更新工作装置 以在从工厂或仓库出货时进行更新工作非常麻烦。通常, 在工厂生产并被包装以出货的每 个终端设备都被单独装箱以进行销售。 要打开箱子并且打开终端设备的包装并且将其从中 取出, 然后使用连接器将其连接到工作装置。一旦更新工作完成, 要将终端设备放回箱子。 越多的终端设备进行更新工作, 则进行其更新就越花费时间和精力。 而且, 插拔连接器可能 不利地损坏终端设备或擦伤其外壳, 这当然是不希望的。
如专利文献 1 所公开的, 如果终端设备本身装备了无线通信能力, 那么其固件可 以使用无线通信方案来更新。 如果在从工厂等出货时可以无线进地行固件更新处理则是理 想的。但实际上不可能。当比如移动电话终端设备之类的电子设备出货后, 通常其都会被 包装而没有其电池组。 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在包装时保持关闭, 并且同样不能起动无线通信。 因此, 为了在出货之前更新终端设备的固件, 通常都打开这些设备的包装、 经由通信端子等 连接到更新工作装置、 并且从外部供电以将必要的数据传输到其来进行更新。
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本发明, 并且本发明提供在更新比如终端设备之类的产品的 固件时改进可工作性的装置。
根据其一个实施例, 提供了对装备有无线电力接收部件的终端设备写入固件的终 端设备更新方法。 该方法包括执行对具有无线电力接收部件的终端设备无线供电从而以起 动如此供电的终端设备的无线供电处理。 使用适当的无线通信功能对在无线供电处理中起 动的终端设备无线发送固件写入数据。 使得终端设备将无线发送的固件写入数据写入到终 端设备内的存储部件。在写入处理完成时, 使得终端设备通知其写入设备。在确定写入处 理完成时候, 停止无线供电。
在上面概述的方式中, 终端设备在其电力从外部源无线提供的状态下起动。当这 样起动时, 终端设备使得固件写入数据写入其中。从而终端设备的固件可以更新而无需对 其附加电池, 并且不必将连接器或其它物体插入到终端设备的任何端子中。
根据其另一实施例, 提供了数据写入设备, 包括 : 控制部件, 被配置为对装备有无 线电力接收部件的终端设备无线地供电, 以起动如此供电的终端设备 ; 使用适当的无线通 信功能向在无线供电时起动的终端设备无线发送固件写入数据, 使得固件写入数据写入到 终端设备 ; 以及在固件写入数据的写入之后停止无线供电。
根据其另一实施例, 提供了终端设备, 包括 : 控制部件, 被配置为在无线电力接收 处理中检测到电力的接收时起动终端设备, 以及在起动状态下使用适当的无线通信功能接 收到固件写入数据时, 执行将接收到的固件写入数据写入到终端设备的存储部件的控制处 理。
根据本发明, 终端设备的固件可以更新而无需对其进行任何物理连接。 例如, 终端 设备可以在其从工厂出货时包装在盒子中的状态下更新其固件。 因此每个终端设备的固件 可以在例如从工厂或仓库出货时简单地更新为最新版本, 并且可观地减少时间和精力的消 耗。 附图说明 图 1 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典型的整体配置的示意图 ;
图 2 是用于说明未使用密封箱的本发明实施例的典型的整体配置的示意图 ;
图 3 是示出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典型结构的框图 ;
图 4 是示出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固件写入设备的典型结构的框图 ;
图 5A 和图 5B 是用于说明如何通过本发明的实施例无线地供电的示意图 ;
图 6 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如何根据天线的方向而改变特性的示意图 ;
图 7A、 图 7B、 图 7C 和图 7D 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执行的典型的固件更新处理 的示意图 ;
图 8 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执行的典型的固件更新处理的操作序列图 ;
图 9 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执行的典型的终端设备管理处理的流程图 ;
图 10 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变形的终端设备的典型处理的流程图 ;
图 11 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变形的终端设备的典型的处理的流程图 ; 以及
图 12 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变形的终端设备的典型的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 将以下面的标题说明本发明的几个优选实施例。
1. 本发明实施例的典型的整体配置 ( 参照图 1 和图 2) ;
2.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典型结构 ( 参照图 3) ;
3.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固件写入设备的典型结构 ( 参照图 4) ;
4. 应用于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供电和无线通信的说明 ( 参照图 5A、 图 5B 和图 6) ;
5. 本发明实施例执行的固件更新处理的说明 ( 参照图 7A 到图 7D、 图 8 和图 9) ; 以及
6. 实施例的变形 ( 参照图 10、 图 11 和图 12)。
[1. 本发明实施例的典型的整体配置 ]
首先, 参照图 1 和图 2 说明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系统的整体配置。
该实施例是在终端设备例如从工厂或仓库出货时更新将要出货的终端设备的固 件的系统。
如图 1 所示, 提供固件写入设备 100 并连接到密封箱 (sealed box)200。密封箱 200 以防止电磁波从该箱泄漏的方式由适当的金属等构成。放置在密封箱 200 中的是将要 更新其固件的终端设备 10。在图 1 的示例中, 有多个终端设备 10, 每个都被包装在密封箱 200 中的箱子 300 中。箱子 300 可以是用于包装或运输的目的的任何类型和形状。 固件写入设备 100 配备有设计用于与在密封箱 200 中容纳的终端设备 10 进行无 线通信的天线 122。 固件写入设备 100 也配备有无线电力传输部件 130 的线圈天线 134。 天 线 122 和线圈天线 134 连接的结构将在下面讨论。
在如图 1 所示的密封箱 200 中容纳了大量的终端设备 100 的情况下, 固件写入设 备 100 用于执行固件更新处理。
图 1 中的示例使用该密封箱 200。另外, 也可以提供不采用密封箱的配置。
即, 如图 2 所示, 可以是堆在运输货盘 400(transport pallet) 上的多个箱子 300, 每个箱子 300 包括终端设备 10。该情况下, 在放置在运输货盘 400 上的箱子中的终端设备 10 上执行固件更新处理。如图 2 所示, 运输货盘 400 放置在固件写入设备 100 附近, 使得货 盘 400 上的每个箱子 300 中的终端设备 10 的固件可以被更新。固件写入设备 100 使用无 线通信天线 122 和无线电力传输部件 130 的线圈天线 134 来对终端设备 10 执行处理。
在图 1 和图 2 的示例中, 固件写入设备 100 的组件被示为容纳在单个外壳中。替 代地, 用于无线通信的天线 122 和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线圈天线 134 可以设置在密封箱 20 中, 或者靠近运输货盘 400, 同时固件写入设备 100 适当地安装在远程位置。
[2.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典型结构 ]
下面, 参考图 3 说明固件将被更新的终端设备 10 的典型结构。
本实施例中, 终端设备 10 包括无线通信终端设备, 其是所谓的移动电话终端。
在图 3 所示的结构中, 终端设备 10 包括与天线 32 连接的无线电话通信部件 31。 无线电话通信部件 31 与移动电话基站等进行无线通信。
在语音通信期间, 无线电话通信部件 31 接收到的数据中包括的音频数据被转发 给音频处理部件 25。然后, 音频处理部件 25 将音频数据解码以获得模拟音频信号。这样获 取的音频信号被馈送到扬声器 26 以输出。
由麦克风 27 拾取的音频信号也被提供给音频处理部件 25, 以便被解码为适当的 音频数据。这样获得的音频数据被馈送到无线电话通信部件 31 以进行无线传输。
比如无线电话通信部件 31 和音频处理部件 25 的各种处理部分被布置为经由控制 线 11 与控制部件 21 等交换控制数据。不同种类的数据也经由数据线 12 发送。
接收到电子邮件数据或网页数据时, 无线电话通信部件 31 在控制部件 21 的控制 下, 将接收到的数据临时存储在存储器 22 中。无线电话通信部件 31 然后对数据执行处理, 比如在显示部件 23 进行显示。
在控制部件 21 的控制下, 显示部件 23 提供比如移动电话之类的终端设备所需的 呼出和呼入指示、 电子邮件和网页的显示、 以及利用内置功能的各种其它种类的显示。 用作 存储部件的存储器 22 存储作为操作终端设备 10 所需的程序的固件等。
预先安装在本实施例的终端设备 10 的存储器 22 中的固件被设计为使终端设备 10 用作移动电话。当终端设备 10 保持关闭时, 也准备了将在后面叙述的如果其无线电力接收 部件 50 接收到电力则起动终端设备 10 的固件。
可以更新固件的一部分或整体。固件不仅可以由固件写入设备 100 更新, 也可以 由无线电话通信部件 31 在终端设备 10 正被使用时接收固件更新数据来更新。也可以通过 未示出的数据端子将固件更新数据输入到终端设备 10 中来更新固件。存储器 22 容纳例如 序列号的数据以识别终端设备 10。 终端设备 10 还提供有近场通信部件 41, 其使用连接到其的天线 42 与另一终端 设备等进行短距离无线通信。例如, 终端设备 10 可以使用已知为 TransferJet( 注册商 标 ) 的近场通信方法, 该方法使用 4GHz 频带以允许以高达 560Mbps 的速度的数据传输。 TransferJet 方法是在限制到数厘米的短可通信距离上提供高速数据传输的技术。在相对 的通信方之间进行无线通信而无需进行预备的连接设置。如下面将要讨论的, 近场通信部 件 41 的无线通信的可通信距离可以增加。对于该实施例, 在大约 1 米的距离上与固件写入 设备 100 进行无线通信。
基于 TransferJet 原理而操作的近场通信部件 41 允许在该终端设备 10 和另一终 端设备之间的高速数据传输。 例如, 可以传送相对大量的内容数据, 比如视频数据和音频数 据。通过本实施例, 通过使用关于 TransferJet 原理而操作的近场通信部件 41 从固件写入 设备 100 接收到固件写入数据。接收固件写入数据的处理将在后面描述。
TransferJet 方法仅是短距离通信原理的一个示例。 也可以代替地使用其它方法。 例如, 可以采用应用于无线 LAN( 局域网 ) 的无线通信方法或蓝牙 ( 注册商标 ) 方法。 而且, TransferJet 方法优选地作为对于本实施例用于更新固件的无线传输方案来使用。
终端设备 10 使用附加到电池附加部件 64 的电池 62 作为其电源。供电电路 41 向 终端设备 10 的组件提供源电压。例如, 电池 62 可以是锂离子电池或可以充电的一些其它 二次电池。电池 62 被可拆卸地附加到电池附加部件 64。终端设备 10 正被使用时, 电池 62 保持附加, 但是在终端设备 10 的销售时, 电池 62 一般都被卸下。当电池 62 在被放置到例 如典型地插入电源插座的充电座 (recharging cradle)( 未图示 ) 等时被再充电。
同样, 本实施例的终端设备 10 配备了无线电力接收部件 50。 当通过无线电力接收 部件 50 的线圈天线 51 接收到电力时, 终端设备 10 的电力接收处理部件 53 从接收到的电 力得到恒压供电, 并且随之对电池 62 进行再充电。同时, 假设接收到电力, 电力接收处理部
件 53 允许终端设备 10 操作。
无线电力接收部件 50 提供有其中并联连接电容器 52 的线圈天线 51。线圈天线 51 被设计为接收从周围的设备的无线电力传输部件发送的电力。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 使 用磁共振方法实现无线电力接收部件 50 的非接触电力接收。根据磁共振方法, 电力发送侧 的谐振频率和电力接收侧的谐振频率应该被设置为适当地对应的频率。 该谐振频率由线圈 天线 51 和电容器 52 建立。基于磁共振原理的无线电力传输将在下面具体讨论。
[3.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固件写入设备的典型结构 ]
下面参考图 4 说明的是固件写入设备 100 的典型结构。
在固件写入设备 100 中, 控制部件 111 经由总线 150 连接到存储器 112 和数据库 113。作为存储部件工作的存储器 112 存储固件写入数据。数据库 113 被构造来管理由固 件写入设备 100 写入固件的终端设备。替代地, 存储部件可以被构造以包括数据库 113。就 是说, 存储器 112 的部分存储能力可以适于建立数据库 113。
提供外部接口 114。 数据可以存储在存储器 112 中, 或者数据库 113 中存储的数据 可以通过外部接口 114 使用外部提供的数据更新。
固件写入设备 100 配备有连接天线 122 的近场通信部件 121, 以便建立无线通信能 力。近场通信部件 121 与终端设备 10 侧的近场通信部件 41 使用相同的通信方法。本实施 例采用的通信方法是 TransferJet 方法。 固件写入设备 100 也提供有无线电力传输部件 130。基于磁场感应原理而操作的 无线电力传输部件 130 以非接触方式向终端设备 10 的无线电力接收部件 50 发送电力。
无线电力传输部件 130 包括电力传输处理部件 131, 其在来自控制部件 111 的指 令下执行处理, 比如电力传输的开始和结束。振荡电路 132 连接到电力传输处理部件 131。 向振荡电路 132 馈送来自供电电路 141 的电力, 并产生用于电力传输目的的射频信号。功 率放大器 133 将从振荡电路 132 输出的射频信号放大。供电电路 141 典型地根据从供电输 入端子 142 提供的商用交流电力来操作。
线圈天线 134 连接到功率放大器 133。电容器 135 也与线圈天线 134 并联地连接 到功率放大器 133。
功率放大器 133 被设计为可调整其放大状态, 以便同时向多个终端设备馈送电 力。
当要从无线电力传输部件 130 发送电力时, 振荡电路 132 的输出首先由功率放大 器 133 放大。放大后的震荡电路输出被发送至线圈天线 134 以输出。在无线电力传输部件 130 的电力传输时使用的谐振频率 f1 被设置为对应于接收电力的终端设备的电力接收部 件的谐振频率 f2。谐振频率的设置将在下面讨论。例如, 功率放大器 133 可以提供可以同 时向多个终端设备 10 供电的相对大量电力的方式执行其功率放大。
[4. 应用于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供电和无线通信的说明 ]
下面参照图 5A、 图 5B 和图 6 说明固件写入设备 100 的无线电力传输部件 130 如何 典型地以非接触方式向终端设备 10 的无线电力接收部件 50 发送电力。下面也将说明的是 固件写入设备 100 的近场通信部件 121 和终端设备 10 的近场通信部件 41 之间的无线通信 的状态。
该实施例采用磁共振方法用于无线供电处理。当电力发送侧的谐振频率 f1 和电
力接收侧的谐振频率 f2 适当地建立时, 在相对较远的设备之间高效地实现非接触电力传 输。
图 5A 示出电力发送和电力接收侧的典型的天线结构。在电力发送侧上, 由线圈天 线 134 和电容器 135 确定谐振频率 f1。线圈天线 134 和电容器 135 的特性确定表示这些元 件之间的谐振峰值的锐度的 Q 值。在电力接收侧上, 同样由线圈天线 51 和电容器 52 确定 谐振频率 f2。 线圈天线 51 和电容器 52 的特性也确定表示这些元件之间的谐振峰值的锐度 的 Q 值。
在基于磁共振方法的非接触供电中, 耦合系数 K 随着在电力发送和电力接收侧上 的线圈 134 和 51 之间的距离增加而降低。在该实施例的情况下, 耦合系数 K 的降低由线圈 的 Q 值补偿, 以便增加无线发送电力的距离。就是说, 由于电力传输的效率取决于耦合系数 K 和 Q 值的乘积, 可以通过电容器调整来增加 Q 值以将电力传输的距离增加到某一程度。
由于这些原因, 该实施例的固件写入设备 100 将其线圈天线 134 的 Q 值设置得高。
如在图 5B 中示例性地示出的, 使得电力发送侧的谐振频率 f1 和电力接收侧 d 谐 振频率 f2 互相略有不同。该布置提供使得两个频率 f1 和 f2 之间的频率通过的带通滤波 器的功能性。例如, 如果电力发送侧的谐振频率 f1 被设置为约 100kHz, 并且电力接收侧的 谐振频率 f2 被设置为大约 130kHz, 则可以实现涉及在图 5B 所示的两个频率之间设置的通 带的有效的无线电力传输。以该方式, 通过将电力发送侧上的天线的谐振频率设置为从电 力接收侧上的天线的谐振频率稍微偏移的频率来提高供电的效率。
在通过磁共振方法的无线电力传输期间, 传输的效率实质上保持稳定而与电力发 送和电力接收侧的线圈天线形成的角度无关。 例如, 在图 6 中, 特性 x0 表示在电力传送和电 力接收线圈之间的角度为 0 时有效的插入损失 ; 特性 x45 表示当两个线圈之间的角度为 45 度时有效的插入损失 ; 特性 x90 表示当两个线圈之间的角度为 90 度时有效的插入损失。如 在图 6 中可以看到的, 传输的效率事实上保持不变而与线圈之间形成的相对角度无关。因 此, 当要从固件写入设备 100 向例如图 1 中所示的箱子 300 中的终端设备 10 发送电力时, 传输特性保持不变而与终端设备 10 包装的方向无关。
通过采用相同的原理, 可以增加固件写入设备 100 的近场传输部件 121 和终端设 备 10 的近场通信部件 41 之间的无线通信的距离。
就是说, 应用于该实施例的 TransferJet 方法允许增加 Q 值。通过对固件写入设 备 100 的天线 122 设置高的 Q 值来增加可以进行的无线通信的距离到大约一米。
固件写入设备 100 的天线 122 的谐振频率 f1 和终端设备 10 的天线 32 的谐振频 率 f2 以提供图 5B 所示的带通滤波器特性的方式建立。例如, 终端设备 10 的天线 32 的谐 振频率 f2 可以设置为约 4.2GHz, 固件写入设备 100 的天线 112 的谐振频率 f1 可以设置为 约 4.7GHz。在 4.2GHz 和 4.7GHz 之间的频率上建立传输频带以允许无线传输。如上所述, 在固件写入设备 100 侧上的天线的谐振频率被设置为从在终端设备侧上的天线的谐振频 率略微偏移的频率, 从而传输效率提高以允许相对长距离上的无线传输。
[5. 本发明实施例执行的固件更新处理的说明 ]
下面参照图 7A 到图 7D 和图 8 说明如何典型地使用上述固件写入设备 100 进行终 端设备 100 上的固件更新处理。
在该实施例的情况下, 如图 1 和图 2 所示, 准备了移除了电池的多个终端设备 10。这些终端设备 10 的固件是更新的目标。
图 7A 至图 7D 是说明固件更新处理通常如何执行的示意图。在每个图中, 右侧示 出固件写入设备 100, 且左侧指示终端设备 10。命令、 数据等由近场通信部件 41 和 121 在 图 7A 至图 7D 中的固件写入设备 100 和终端设备 10 之间无线传输。
在固件写入设备 100 中, 存储器 112 存储要被写入到每个终端设备的固件数据, 且 数据库 113 保持包括指定要被写入固件的终端设备的序列号的数据的数据。例如, 数据库 113 可以与管理数据相关联地保持其数据, 管理数据比如是在工厂中生产的终端设备 10 的 序列号。
在该状态下, 如图 7A 所示, 固件写入设备 100 使得无线电力传输部件 130 无线发 送电力 ( 在步骤 S11 中 )。继续无线电力传输, 直到所有准备的终端设备 10 的更新完成为 止。
通过馈送无线发送的电力, 终端设备 10 使其相关元件供电并且允许控制部件 21 开始操作 ( 在步骤 S12 中 )。激活了的控制部件 21 起动近场通信部件 41( 在步骤 S13 中 ) 并且使其向固件写入设备 100 发送起动通知 ( 在步骤 S14 中 )。 作为来自固件写入设备 100 的近场通信部件 121 的信号的响应而发出起动通知。 下面, 如图 7B 所示, 固件写入设备 100 向已经发出了起动通知的终端设备 10 发送 模式切换命令 ( 在步骤 S15 中 )。在接收到命令时, 终端设备 10 在控制部件 21 的控制下, 将其操作模式切换到写入启动模式, 并且仅将有关固件写入的处理部件起动 ( 在步骤 S16 中 )。写入启动模式中的起动与普通的起动过程相比, 缩短了激活设备所消耗的时间。
在写入启动模式中起动后, 终端设备 10 向固件写入设备 100 发送预备完成通知 ( 在步骤 S17 中 )。
如图 7C 所示, 在接收到预备完成通知时, 固件写入设备 100 从存储器 112 读取固 件写入数据, 并且将检索的数据发送到终端设备 10。在接收到所发送的数据时, 终端设备 10 执行载入处理以将数据写入到存储器 22( 在步骤 S19 中 )。
如图 7D 所示, 在完成将加载的数据存储到存储器 22 中时, 终端设备 10 发送加载 完成消息给固件写入设备 100( 在步骤 S20 中 )。以该方式, 固件被重新写入终端设备 10 以 进行固件更新。
图 8 中的流程图是将图 7A 至图 7D 的步骤详细化的序列图。在图 8 中, 与图 7A 至 图 7D 所示的步骤对应的步骤被分配了相同的附图标记。
首先, 固件写入设备 100 开始无线电力传输 ( 在步骤 S11 中 )。无线电力传输继 续, 直到位于固件写入设备 100 附近的所有终端设备 10 的更新完成为止。
在开始无线电力传输之后, 固件写入设备 100 向终端设备 10 传送询问命令 ( 在步 骤 S21 中 )。 在这一点上, 由发送的电力起动、 并且已经接收到了询问命令的终端设备 10 响 应于该询问而发出起动通知 ( 在步骤 S14 中 )。起动通知与比如识别响应终端设备 10 的序 列号之类的附加数据一同发送。
当接收到起动通知时, 固件写入设备 100 向已通过通知而给予了序列号的终端设 备 10 发送模式切换命令 ( 在步骤 S15 中 ), 由此终端设备 10 以写入启动模式起动。
在以写入启动模式完成其起动时, 终端设备 10 将准备完成通知和其序列号一起 发送 ( 在步骤 S17 中 )。
在接收到准备完成通知时, 固件写入设备 100 发送固件写入命令和将要被写入到 由序列号识别的终端设备 10 的固件数据 ( 在步骤 S18 中 )。终端设备 10 载入所发送的数 据。在完成载入处理时, 终端设备 10 将载入完成消息和序列号一起发送 ( 在步骤 S20 中 )。
在目标为更新其固件的所有终端设备 10 上的数据写入处理完成时, 固件写入设 备 100 停止在步骤 S11 中开始的无线电力传输。由于终端设备 10 没有配备有电池, 因此在 无线电力传输结束的时刻其被关闭。
图 9 的流程图示出固件写入设备 100 在已经写入了其固件到终端设备的终端设备 10 中执行的典型的管理处理。
在如图 7A 至图 7D 和图 8( 在步骤 S31 中 ) 所示地进行了固件写入处理之后, 并且 在任何一个终端设备上的写入处理完成时, 固件写入设备 100 在数据库 113 中指定可应用 的序列号的数据为已经写入的 ( 在步骤 S32 中 )。固件写入设备 100 进而确定是否存在已 经发送了起动通知的任何其它终端设备 ( 在步骤 S33 中 )。如果没发现存在这样的已经发 出起动通知的终端设备, 则固件写入设备 100 对该终端设备执行步骤 S31 的固件写入处理。
如果在步骤 S33 中确定没有已经发出了起动通知的其它终端设备, 则固件写入设 备 100 基于数据库 113 中的数据确定同一生产批次 (production lot) 的已经进行了更新 工作的终端设备中是否还有任何仍要更新的终端设备 ( 在步骤 S34 中 )。例如, 同一生产 批次的终端设备可以是指如图 1 所示的密封箱 200 中容纳的多个终端设备, 或者放置在图 2 所示的货盘上的多个终端设备。 如果在同一生产批次的终端设备中发现存在任何仍要更新的终端设备, 则可应用 的序列号的终端设备被确认为有缺陷的, 并被从将要出货的终端设备中剔除。存在疑问的 终端设备被重新调整, 或者以其它方式适当地处理 ( 在步骤 S35 中 )。以此方式, 使用其序 列号来管理多个终端设备。
应该注意的是, 图 8 的序列图所示的处理是在固件写入设备 100 和单个终端设备 10 之间发生的处理。实际上, 存在比如如图 1 所示的多个终端设备 10。因此, 可能发生来 自多个终端设备 10 的响应被并行处理。例如, 在步骤 S14 中, 固件写入设备 100 可以等待 起动通知和将从所有的终端设备接收的序列号, 然后将命令连续发送给单独的终端设备, 从而每个终端设备可以写入其固件。
当如上面那样结合一些示例而说明的进行了固件写入处理时, 保持在其包装中的 终端设备可以在任何给定的时间点自动更新其固件, 例如在从工厂出货时或在仓库存储期 间。多个终端设备可以在短时期内依次处理以进行固件更新。
当附加到固件写入设备 100 的天线 122 的 Q 值被适当地设置时, 通常允许进行达 到数厘米的距离的无线通信的近场通信方法被重新校准以提供长距离的无线通信。 这些设 置允许高效率地完成更新工作。即, 终端设备可以以如图 1 和图 2 所示的相当大的生产批 次为单位被处理, 其固件以高效的方式被连续更新。
当如图 1 所示的密封箱 200 中容纳的终端设备上的更新工作完成时, 增加的无线 通信或电力传输的输出不会影响外部无线系统。同样, 包含在密封箱 200 中的也不会被外 部干扰影响, 使得终端设备上的更新工作无失败地执行。
进而, 由于终端设备本身原本就分别装备有无线电力接收能力和近场通信能力用 于再充电和数据传送目的, 在这些终端的生产成本上没有任何增加。 以往, 向或从终端设备
插拔线连接器等以进行更新工作可能不利地损害设备或刮伤其外壳。对于本发明的实施 例, 无需担心这些问题。
[6. 实施例的变形 ]
对于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说明的重点在于通过无线电力接收激活的终端设备 10 侧上更新固件的处理。在不更新固件时, 终端设备 10 可以被布置为如果无线提供电力则不 自动起动。
图 10、 图 11 和图 12 所示的流程图示出互不相同的典型处理, 且其中, 终端设备 10 在无线电力接收时不自动起动。
在图 10 的示例中, 终端设备 10 等待无线提供电力 ( 在步骤 S41 中 )。当无线提供 电力时, 终端设备 10 使用接收到的电力将自己起动 ( 在步骤 S42 中 )。下面, 执行在图 7A 到图 7D 和图 8 中所示的步骤以更新固件 ( 在步骤 S43 中 )。在这一点上, 在已更新的固件 中进行设置, 以使终端设备 10 在无线电力接收时不自动起动。
在无线电力接收完成时 ( 在步骤 S44 中 ), 终端设备 10 被关闭 ( 在步骤 S45 中 )。
上述处理以此后即使作为触发而无线提供电力其也不自动起动的方式设置终端 设备 10。 因此, 在图 10 中的流程图的处理执行之后, 终端设备 10 在使得靠近无线电池充电 器等时也不会自动起动。 图 11 的示例是在自动起动时, 图 10 中的流程图的处理示例补充了用于识别目的 的基于 ID 码的认证步骤的示例。在图 11 中, 与图 10 中的步骤对应的步骤被分配了相同的 附图标记。如图 11 所示, 终端设备 19 等待接收无线电力传输 ( 在步骤 S41 中 )。当无线提 供电力时, 终端设备 10 与固件写入设备 10 无线通信, 以便在它们之间使用用于认证的 ID 码执行认证步骤 ( 在步骤 S46 中 )。如果认证步骤正常完成, 前进至步骤 S42, 并且终端设 备 10 起动。如果例如因为 ID 不匹配而没有正常完成认证步骤, 则控制返回到处理的开始。 在认证步骤的成功完成后, 例如可以执行图 10 的处理。替代地, 在步骤 S43 中的固件更新 时, 终端设备 10 也可以不设置为防止自动起动。作为另一替代, 在固件更新时, 代替将终端 设备设置为防止自动启动而改变在步骤 S46 中使用的用于认证的 ID。
作为又一替代, 在步骤 S46 中的认证可以不使用用于认证的 ID 而使用密码或其它 形式的数据以用于认证目的。
在图 12 的示例中, 终端设备 10 等待接收无线电力传输 ( 在步骤 S51 中 )。当终端 设备 10 中的控制部件在无线电力接收时起动时, 终端设备 10 确定电池 62 是否被附加到终 端的电池附加部件 64( 在步骤 S52 中 )。可以通过使用开关等来检查电池 62 是否被附加, 或者通过检查是否检测到等于电池电压的电压来执行该确定。
若发现没有附加电池 62, 则终端设备使用接收到的电力起动自身 ( 在步骤 S53 中 )。然后, 执行图 7A 到图 7D 和图 8 中所示的步骤以执行固件更新处理 ( 在步骤 S54 中 )。
在无线电力接收完成时 ( 在步骤 S55 中 ), 终端设备 10 被关闭 ( 在步骤 S56 中 )。
当已经执行上述步骤, 并且提供有出货的产品的用户将电池附加到产品上时, 讨 论的终端设备 10 即使在此后作为触发而无线提供了电力时也不会起动。 因此, 在执行图 12 中的流程图的处理之后, 终端设备 10 在使得靠近无线电池充电器等时不会自动起动。替代 地, 在图 12 中的步骤 S53 的起动处理的执行之前, 可以使用用于认证目的的 ID 码等执行与 图 11 中的步骤 S46 相同的认证处理。
在上述本发明实施例的说明中, 示出固件在从工厂出货或存储在仓库期间被重新 写入到终端设备以进行固件更新。替代地, 固件更新处理也可以在一些其它适当的时间点 实施。
例如, 在图 12 的流程图中, 示出终端设备 10 在没有在终端设备 10 的电池附加部 件 64 附加电池的情况下无线提供电力时, 自动起动以更新固件。替代地, 在附加了电池 62 并且可由终端设备 10 使用的同时, 也可以在无线电力接收时自动执行固件更新处理, 并且 执行基于 ID 的认证。
同样, 用于认证处理的电力可以无线提供到附加的电池 62 或者从附加的电池 62 无线提供。
但是, 在上述说明中, 本发明被示出为应用于作为移动电话终端设备的终端设备 10, 这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可以应用于被设计为提供其它功能性的任何其它终端 设备, 只要讨论的终端装备有无线电力接收和近场通信能力。
图 3 等中所示的固件写入设备 100 的结构仅仅是示例, 固件写入设备 100 可以不 同地构造。例如, 仅用于通信和电力传输的处理部件, 如用于通信的天线 122 和用于电力传 输的线圈天线 134 可以被设置在图 1 所示的密封箱 200 侧上。在该设置中, 适于执行固件 写入处理的设备可以远离密封箱 200 放置。同样, 用于执行无线电力传输的装置和用于发 送固件写入数据的装置可以彼此分开地构造。同样在上述说明中, 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采 用磁共振方法。替代地, 可以采用一些其它适当的无线电力传输方法。
同样在上述说明中, 示出本发明应用于将数据写入比如移动电话终端设备之类的 终端设备中以进行固件更新的处理。替代地, 本发明可以应用于测试系统, 其中控制侧的 装置可以首先将性能检查数据写入到测试中的终端设备, 该终端设备以无线传送的电力起 动。该系统可以然后使得终端设备返回性能检查的结果, 从而测试终端设备的性能。
本申请包含与于 2010 年 6 月 30 日在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 JP2010-150176 中公开的对象相关的对象, 将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包含与此。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 各种修改、 组合、 部分组合和替代可以根据设计需要以 及其他因素而发生, 只要它们在所附的权利要求和其等同范围内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