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构筑物池型及制造工艺.pdf

上传人:r5 文档编号:4056817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68.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187859.4

申请日:

2011.07.06

公开号:

CN102276063A

公开日:

2011.12.14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C02F 3/30申请公布日:20111214|||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2F 3/30申请日:20110706|||公开

IPC分类号:

C02F3/30

主分类号:

C02F3/30

申请人:

刘学琳

发明人:

刘学琳

地址:

224056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毓龙东路7号1幢505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构筑物池型,包括进水管、厌氧缺氧区、好氧区、内回流泵、外回流泵、剩余污泥泵、沉淀池进水管、污泥回流池、排水堰、沉淀池、沉淀池排泥管、沉淀池出水管、天桥、中心传动吸泥机、浓缩池储泥池、接触池、回用水管、接触池出水管、接触池进水管、人行天桥、进泥管、出泥管和污水管,厌氧缺氧区、沉淀池和污泥回流池为一体的同心圆结构,且浓缩池储泥池和接触池也为一体的同心圆结构。本发明的一体化污水处理构筑物池型,采用玻璃钢材料制造及工艺,结构简单,轻质高强,耐腐蚀,便于工厂化制作,不需用设置水下搅拌器设备,节约了大量管道、阀门、电缆,和大量土地,同时降低了水头损失,节约能源,降低运行成本。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构筑物池型,所述一体化污水处理构筑物池型
包括进水管、厌氧缺氧区、好氧区、内回流泵、外回流泵、剩余污泥泵、
沉淀池进水管、污泥回流池、排水堰、沉淀池、沉淀池排泥管、沉淀池出
水管、天桥、中心传动吸泥机、浓缩池储泥池、接触池、回用水管、接触
池出水管、接触池进水管、人行天桥、进泥管、出泥管和污水管,其特征
在于,所述厌氧缺氧区、所述沉淀池和所述污泥回流池为一体的同心圆结
构,且所述浓缩池储泥池和所述接触池也为一体的同心圆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构筑物池型,其特征在于,
所述厌氧缺氧区设置在其同心圆结构的最外侧,所述沉淀池设置在其同心
圆结构的最内侧,所述污泥回流池设置在其同心圆结构的中间,而且所述
浓缩池储泥池设置在其同心圆结构的内侧,所述接触池设置在其同心圆结
构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构筑物池型,其特征在于,
所述天桥设置在所述污泥回流池上,电控箱及自控仪表设置在所述天桥两
侧。
4.一种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构筑物池型的
制造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施工池体钢筋砼基础,将各构筑物之间的连接管道予埋在钢筋砼的基
础之中;
将池壁分成若干个相同等份,采用玻璃钢材料,在工厂用模具进行统
一制造,每块池壁边都预埋不锈钢件,每块池壁与池壁之间用橡胶密封;
在钢筋砼底板上拼装环型池壁,并用钢管相互支撑固定;
在检查所有预埋管件之后,在现场进行玻璃钢池底制作,安装隔断板、
排水堰,使的所述厌氧缺氧区、所述沉淀池和所述污泥回流池形成同心圆
结构;
安装所述中心传动吸泥机、所述天桥、所述剩余污泥泵和所述外回流
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工艺还包
括:设置并安装内回流泵的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工艺还包
括:在所述好氧区安装曝气设备的步骤。

说明书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构筑物池型及制造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构筑物池型及制
造工艺。

背景技术

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农村及小城镇环境治理十分迫切,尤其是
水环境污染十分严重。目前,乡镇污水处理厂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行
基本上沿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理念,但是由于乡镇污水处理厂规模小、
资金紧张、水质单一、技术人才少等特点,与城市污水处理厂规模大、投
资大、水质复杂,技术人才多的特点正好相反,因此在乡镇的污水处理厂
中沿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理念的做法是不科学、不合理的。这样建造
的乡镇污水处理厂,其占地面积大,耗费能源和运行成本都较高。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构筑物池型及制造工艺以解决上
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该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构筑物池型,所
述一体化污水处理构筑物池型包括进水管、厌氧缺氧区、好氧区、内回流
泵、外回流泵、剩余污泥泵、沉淀池进水管、污泥回流池、排水堰、沉淀
池、沉淀池排泥管、沉淀池出水管、天桥、中心传动吸泥机、浓缩池储泥
池、接触池、回用水管、接触池出水管、接触池进水管、人行天桥、进泥
管、出泥管和污水管,所述厌氧缺氧区、所述沉淀池和所述污泥回流池为
一体的同心圆结构,且所述浓缩池储泥池和所述接触池也为一体的同心圆
结构。

较佳地,所述厌氧缺氧区设置在其同心圆结构的最外侧,所述沉淀池
设置在其同心圆结构的最内侧,所述污泥回流池设置在其同心圆结构的中
间,而且所述浓缩池储泥池设置在其同心圆结构的内侧,所述接触池设置
在其同心圆结构的外侧。

较佳地,所述天桥设置在所述污泥回流池上,电控箱及自控仪表设置
在所述天桥两侧。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体化污水处理构筑物池型的制造工艺,包括如下步
骤:

施工池体钢筋砼基础,将各构筑物之间的连接管道予埋在钢筋砼的基
础之中;

将池壁分成若干个相同等份,在工厂用模具进行统一制造,每块池壁
边都预埋不锈钢件,每块池壁与池壁之间用橡胶密封;

在钢筋砼底板上拼装环型池壁,并用钢管相互支撑固定;

在检查所有预埋管件之后,在现场进行玻璃钢池底制作,安装隔断板、
排水堰,使的所述厌氧缺氧区、所述沉淀池和所述污泥回流池形成同心圆
结构;

安装所述中心传动吸泥机、所述天桥、所述剩余污泥泵和所述外回流
泵。

进一步的,所述制造工艺还包括:设置并安装内回流泵的步骤。

进一步的,所述制造工艺还包括:在所述好氧区安装曝气设备的步骤。

本发明的一体化污水处理构筑物池型,结构简单,轻质高强,耐腐蚀,
便于工厂化制作,不需用设置水下搅拌器设备,由于各构筑物布置紧密,
节约了大量管道、阀门、电缆,节约了大量的土地,同时降低了水头损失,
节约能源,降低运行成本。

在发明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
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
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
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体化污水处理构筑物池型的一个平
面布置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体化污水处理构筑物池型的另一个
平面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更为彻底
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可以无需
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发明发
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发明,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
发明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发明的较
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发明还可以具有其
他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做出详细描述。

本发明针对现有乡镇污水处理的特点,提供一种全新的一体化污水处
理构筑物池型及制造工艺。该一体化污水处理构筑物池型的污水处理工艺
选用生化处理工艺中成熟的A2/O(或A/O)工艺,即,厌氧-缺氧-好氧法
工艺。经过一系列优化排列,将厌氧缺氧区、好氧区、沉淀池、污泥回流
池、接触池以及污泥浓缩池储泥池、接触池分别组合在两个圆型构筑物中,
池体采用玻璃钢材料,结构简单,轻质高强,耐腐蚀,便于工厂化制作。
根据地球磁场及水力学原理,不需用设置水下搅拌器设备。由于各构筑物
布置紧密,节约了大量管道、阀门、电缆,节约了大量的土地,同时降低
了水头损失,节约能源,降低运行成本。以日处理5000吨污水处理厂为模
块,对日处理20000吨以下的污水处理厂,可以按模块化分期建设,这样
可以节省大量的投资,节约大量的土地资源。

参考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体化污水处理构筑物池型的
一个平面布置示意图,其示出了A2/O池、沉淀池、污泥回流池的平面布
置示意图。并同时参考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体化污水处理
构筑物池型的另一个平面布置示意图,其示出了接触池、浓缩池储泥池的
平面布置示意图。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体化污水处理构筑物池型包
括进水管1、厌氧缺氧区2、好氧区3、内回流泵4、外回流泵5、剩余污
泥泵6、沉淀池进水管7、污泥回流池8、排水堰9、沉淀池10、沉淀池排
泥管11、沉淀池出水管12、天桥13、中心传动吸泥机14、浓缩池储泥池
15、接触池16、回用水管17、接触池出水管18、接触池进水管19、人行
天桥20、进泥管21、出泥管22和污水管23。上述的部件已经在现有技术
中广泛采用,因此对各个部件本身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的厌氧缺氧区2、沉淀池10和污泥回流池8为一体的同心圆结构,
其中厌氧缺氧区2设置在同心圆结构的最外侧,沉淀池10设置在同心圆结
构的最内侧,污泥回流池8设置在同心圆结构的中间。且浓缩池储泥池15
和接触池16也为一体的同心圆结构,其中浓缩池储泥池15设置在同心圆
结构的内侧,而接触池16设置在同心圆结构的外侧。这种设计极大的提高
土地利用率,而且各个结构的池壁相互利用,减少了各构筑物之间的管道、
阀门、电缆连接,节约大量工程成本。

首先污水经过进水管1流进同心多圆的组合池中。首先进入外部的厌
氧缺氧区2,然后经过好氧区3、排水堰9,再流入沉淀池10。经过沉淀池
沉淀后的污水经过沉淀池出水管12流至接触池进水管19,从而进入接触
池16,然后经过消毒后排放。

沉淀池10中的污泥进入污泥回流池8,一部分经外回流泵5回流至生
化池的厌氧缺氧区2或好氧区3;一部分剩余污泥进入浓缩池储泥池15,
污泥经浓缩后至脱水机房脱水。

构筑物的池壁采用玻璃钢材料,在工厂进行模块化生产,到现场组装。
池底在池壁组装完工后,进行现场制作池底。

各构筑物之间的连接管道,都予埋在钢筋砼的基础之中。

本发明的一体化污水处理构筑物池型的制造工艺如下:

首先根据工艺要求,施工池体钢筋砼基础,各构筑物之间的连接管道,
都予埋在钢筋砼的基础之中。在一个例子中,A2/O池设计水深约3.2米,
A2/O池、沉淀池10、污泥回流池8的池高均为等高。

将池壁分成若干个相同等份,在工厂用模具进行统一制造,每块池壁
边都预埋不锈钢件,便于现场拼装,每块池壁与池壁之间用橡胶密封。

其次,在钢筋砼底板上拼装环型池壁,并用钢管相互支撑固定。

然后,在检查所有预埋管件之后,在现场进行玻璃钢池底制作,安装
隔断板、排水堰,使厌氧缺氧区2、沉淀池10、污泥回流池8各自独立。

第四步,安装中心传动吸泥机14及天桥13。天桥13设置在污泥回流
池8上,便于泵类安装维修。电控箱及自控仪表设置在天桥13两侧。

第五步,制作特殊防震之架,安装剩余污泥泵6、外回流泵5。

第六步,为便于工艺调节,增加除磷脱氮效果,设置并安装内回流泵
4。

第七步,安装好氧区3的曝气设备。

在池体上可以安装各种在线仪表与中央控制室连接,实现自动控制。

接触池16,浓缩池储泥池15的制作及现场施工安装与上述相同。

本发明的主要优点如下:

(1)本发明的主体结构是同心圆结构,各构筑物的池壁相互利用,最
大限度的降低建筑工程成本。

(2)由于各种构筑物设置在同心圆内,各构筑物之间的管道、阀门、
电缆连接做到最小化,节约安装工程成本。

(3)因各构筑物紧密相连,各构筑物之间的水头损失大大减少,降低
了水泵扬程,节约能源。

(4)由于各构筑物之间排列紧密,节约大量土地资源。

(5)利用地球磁场,水流作惯性流动,不需要设置水下搅拌器,节约
了维修运行成本。

本发明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
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发明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
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
例,根据本发明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
均落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
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构筑物池型及制造工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构筑物池型及制造工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构筑物池型及制造工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构筑物池型及制造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构筑物池型及制造工艺.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276063 A(43)申请公布日 2011.12.14CN102276063A*CN102276063A*(21)申请号 201110187859.4(22)申请日 2011.07.06C02F 3/30(2006.01)(71)申请人刘学琳地址 224056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毓龙东路7号1幢505室(72)发明人刘学琳(54) 发明名称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构筑物池型及制造工艺(57)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构筑物池型,包括进水管、厌氧缺氧区、好氧区、内回流泵、外回流泵、剩余污泥泵、沉淀池进水管、污泥回流池、排水堰、沉淀池、沉淀池排泥管、沉淀池出水。

2、管、天桥、中心传动吸泥机、浓缩池储泥池、接触池、回用水管、接触池出水管、接触池进水管、人行天桥、进泥管、出泥管和污水管,厌氧缺氧区、沉淀池和污泥回流池为一体的同心圆结构,且浓缩池储泥池和接触池也为一体的同心圆结构。本发明的一体化污水处理构筑物池型,采用玻璃钢材料制造及工艺,结构简单,轻质高强,耐腐蚀,便于工厂化制作,不需用设置水下搅拌器设备,节约了大量管道、阀门、电缆,和大量土地,同时降低了水头损失,节约能源,降低运行成本。(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1 页CN 102276066 A 1/1页21.一。

3、种一体化污水处理构筑物池型,所述一体化污水处理构筑物池型包括进水管、厌氧缺氧区、好氧区、内回流泵、外回流泵、剩余污泥泵、沉淀池进水管、污泥回流池、排水堰、沉淀池、沉淀池排泥管、沉淀池出水管、天桥、中心传动吸泥机、浓缩池储泥池、接触池、回用水管、接触池出水管、接触池进水管、人行天桥、进泥管、出泥管和污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缺氧区、所述沉淀池和所述污泥回流池为一体的同心圆结构,且所述浓缩池储泥池和所述接触池也为一体的同心圆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构筑物池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缺氧区设置在其同心圆结构的最外侧,所述沉淀池设置在其同心圆结构的最内侧,所述污泥回流池设置在其同心。

4、圆结构的中间,而且所述浓缩池储泥池设置在其同心圆结构的内侧,所述接触池设置在其同心圆结构的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构筑物池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天桥设置在所述污泥回流池上,电控箱及自控仪表设置在所述天桥两侧。4.一种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构筑物池型的制造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施工池体钢筋砼基础,将各构筑物之间的连接管道予埋在钢筋砼的基础之中;将池壁分成若干个相同等份,采用玻璃钢材料,在工厂用模具进行统一制造,每块池壁边都预埋不锈钢件,每块池壁与池壁之间用橡胶密封;在钢筋砼底板上拼装环型池壁,并用钢管相互支撑固定;在检查所有预埋管件之后,在现场进行玻璃钢池底。

5、制作,安装隔断板、排水堰,使的所述厌氧缺氧区、所述沉淀池和所述污泥回流池形成同心圆结构;安装所述中心传动吸泥机、所述天桥、所述剩余污泥泵和所述外回流泵。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工艺还包括:设置并安装内回流泵的步骤。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工艺还包括:在所述好氧区安装曝气设备的步骤。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276063 ACN 102276066 A 1/4页3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构筑物池型及制造工艺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构筑物池型及制造工艺。背景技术0002 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农村及。

6、小城镇环境治理十分迫切,尤其是水环境污染十分严重。目前,乡镇污水处理厂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行基本上沿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理念,但是由于乡镇污水处理厂规模小、资金紧张、水质单一、技术人才少等特点,与城市污水处理厂规模大、投资大、水质复杂,技术人才多的特点正好相反,因此在乡镇的污水处理厂中沿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理念的做法是不科学、不合理的。这样建造的乡镇污水处理厂,其占地面积大,耗费能源和运行成本都较高。0003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构筑物池型及制造工艺以解决上述问题。发明内容0004 为了解决该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构筑物池型,所述一体化污水处理构筑物池型包括进水。

7、管、厌氧缺氧区、好氧区、内回流泵、外回流泵、剩余污泥泵、沉淀池进水管、污泥回流池、排水堰、沉淀池、沉淀池排泥管、沉淀池出水管、天桥、中心传动吸泥机、浓缩池储泥池、接触池、回用水管、接触池出水管、接触池进水管、人行天桥、进泥管、出泥管和污水管,所述厌氧缺氧区、所述沉淀池和所述污泥回流池为一体的同心圆结构,且所述浓缩池储泥池和所述接触池也为一体的同心圆结构。0005 较佳地,所述厌氧缺氧区设置在其同心圆结构的最外侧,所述沉淀池设置在其同心圆结构的最内侧,所述污泥回流池设置在其同心圆结构的中间,而且所述浓缩池储泥池设置在其同心圆结构的内侧,所述接触池设置在其同心圆结构的外侧。0006 较佳地,所述天。

8、桥设置在所述污泥回流池上,电控箱及自控仪表设置在所述天桥两侧。0007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体化污水处理构筑物池型的制造工艺,包括如下步骤:0008 施工池体钢筋砼基础,将各构筑物之间的连接管道予埋在钢筋砼的基础之中;0009 将池壁分成若干个相同等份,在工厂用模具进行统一制造,每块池壁边都预埋不锈钢件,每块池壁与池壁之间用橡胶密封;0010 在钢筋砼底板上拼装环型池壁,并用钢管相互支撑固定;0011 在检查所有预埋管件之后,在现场进行玻璃钢池底制作,安装隔断板、排水堰,使的所述厌氧缺氧区、所述沉淀池和所述污泥回流池形成同心圆结构;0012 安装所述中心传动吸泥机、所述天桥、所述剩余污泥泵和所述外。

9、回流泵。0013 进一步的,所述制造工艺还包括:设置并安装内回流泵的步骤。0014 进一步的,所述制造工艺还包括:在所述好氧区安装曝气设备的步骤。0015 本发明的一体化污水处理构筑物池型,结构简单,轻质高强,耐腐蚀,便于工厂化制作,不需用设置水下搅拌器设备,由于各构筑物布置紧密,节约了大量管道、阀门、电缆,说 明 书CN 102276063 ACN 102276066 A 2/4页4节约了大量的土地,同时降低了水头损失,节约能源,降低运行成本。0016 在发明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10、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0017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附图说明0018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体化污水处理构筑物池型的一个平面布置示意图;0019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体化污水处理构筑物池型的另一个平面布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20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发明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0021 为了彻底了解本发明,将在下。

11、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发明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发明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0022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做出详细描述。0023 本发明针对现有乡镇污水处理的特点,提供一种全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构筑物池型及制造工艺。该一体化污水处理构筑物池型的污水处理工艺选用生化处理工艺中成熟的A2/O(或A/O)工艺,即,厌氧-缺氧-好氧法工艺。经过一系列优化排列,将厌氧缺氧区、好氧区、沉淀池、污泥回流池、接触池以及污泥浓缩池储泥池、接触池分别组合在两个圆型构筑物中,池体采用玻璃钢材料,结构简单,轻质高强。

12、,耐腐蚀,便于工厂化制作。根据地球磁场及水力学原理,不需用设置水下搅拌器设备。由于各构筑物布置紧密,节约了大量管道、阀门、电缆,节约了大量的土地,同时降低了水头损失,节约能源,降低运行成本。以日处理5000吨污水处理厂为模块,对日处理20000吨以下的污水处理厂,可以按模块化分期建设,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投资,节约大量的土地资源。0024 参考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体化污水处理构筑物池型的一个平面布置示意图,其示出了A2/O池、沉淀池、污泥回流池的平面布置示意图。并同时参考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体化污水处理构筑物池型的另一个平面布置示意图,其示出了接触池、浓缩池储泥池的平面布。

13、置示意图。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体化污水处理构筑物池型包括进水管1、厌氧缺氧区2、好氧区3、内回流泵4、外回流泵5、剩余污泥泵6、沉淀池进水管7、污泥回流池8、排水堰9、沉淀池10、沉淀池排泥管11、沉淀池出水管12、天桥13、中心传动吸泥机14、浓缩池储泥池15、接触池16、回用水管17、接触池出水管18、接触池进水管19、人行天桥20、进泥管21、出泥管22和污水管23。上述的部件已经在现有技术中广泛采用,因此对各个部件本身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说 明 书CN 102276063 ACN 102276066 A 3/4页50025 上述的厌氧缺氧区2、沉淀池10和污泥回流池8为一体的同心圆。

14、结构,其中厌氧缺氧区2设置在同心圆结构的最外侧,沉淀池10设置在同心圆结构的最内侧,污泥回流池8设置在同心圆结构的中间。且浓缩池储泥池15和接触池16也为一体的同心圆结构,其中浓缩池储泥池15设置在同心圆结构的内侧,而接触池16设置在同心圆结构的外侧。这种设计极大的提高土地利用率,而且各个结构的池壁相互利用,减少了各构筑物之间的管道、阀门、电缆连接,节约大量工程成本。0026 首先污水经过进水管1流进同心多圆的组合池中。首先进入外部的厌氧缺氧区2,然后经过好氧区3、排水堰9,再流入沉淀池10。经过沉淀池沉淀后的污水经过沉淀池出水管12流至接触池进水管19,从而进入接触池16,然后经过消毒后排放。

15、。0027 沉淀池10中的污泥进入污泥回流池8,一部分经外回流泵5回流至生化池的厌氧缺氧区2或好氧区3;一部分剩余污泥进入浓缩池储泥池15,污泥经浓缩后至脱水机房脱水。0028 构筑物的池壁采用玻璃钢材料,在工厂进行模块化生产,到现场组装。池底在池壁组装完工后,进行现场制作池底。0029 各构筑物之间的连接管道,都予埋在钢筋砼的基础之中。0030 本发明的一体化污水处理构筑物池型的制造工艺如下:0031 首先根据工艺要求,施工池体钢筋砼基础,各构筑物之间的连接管道,都予埋在钢筋砼的基础之中。在一个例子中,A2/O池设计水深约3.2米,A2/O池、沉淀池10、污泥回流池8的池高均为等高。0032。

16、 将池壁分成若干个相同等份,在工厂用模具进行统一制造,每块池壁边都预埋不锈钢件,便于现场拼装,每块池壁与池壁之间用橡胶密封。0033 其次,在钢筋砼底板上拼装环型池壁,并用钢管相互支撑固定。0034 然后,在检查所有预埋管件之后,在现场进行玻璃钢池底制作,安装隔断板、排水堰,使厌氧缺氧区2、沉淀池10、污泥回流池8各自独立。0035 第四步,安装中心传动吸泥机14及天桥13。天桥13设置在污泥回流池8上,便于泵类安装维修。电控箱及自控仪表设置在天桥13两侧。0036 第五步,制作特殊防震之架,安装剩余污泥泵6、外回流泵5。0037 第六步,为便于工艺调节,增加除磷脱氮效果,设置并安装内回流泵4。

17、。0038 第七步,安装好氧区3的曝气设备。0039 在池体上可以安装各种在线仪表与中央控制室连接,实现自动控制。0040 接触池16,浓缩池储泥池15的制作及现场施工安装与上述相同。0041 本发明的主要优点如下:0042 (1)本发明的主体结构是同心圆结构,各构筑物的池壁相互利用,最大限度的降低建筑工程成本。0043 (2)由于各种构筑物设置在同心圆内,各构筑物之间的管道、阀门、电缆连接做到最小化,节约安装工程成本。0044 (3)因各构筑物紧密相连,各构筑物之间的水头损失大大减少,降低了水泵扬程,节约能源。0045 (4)由于各构筑物之间排列紧密,节约大量土地资源。说 明 书CN 102。

18、276063 ACN 102276066 A 4/4页60046 (5)利用地球磁场,水流作惯性流动,不需要设置水下搅拌器,节约了维修运行成本。0047 本发明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发明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发明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说 明 书CN 102276063 ACN 102276066 A 1/1页7图1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276063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水、废水、污水或污泥的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