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拉桥混凝土主梁用锚拉板组件.pdf

上传人:GAME****980 文档编号:4053132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20039042.7

申请日:

2013.01.25

公开号:

CN203080411U

公开日:

2013.07.24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避免重复授权放弃专利权IPC(主分类):E01D 19/14申请日:20130125授权公告日:20130724放弃生效日:20141001|||授权

IPC分类号:

E01D19/14

主分类号:

E01D19/14

申请人:

安徽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梅应华; 曹光伦; 左敦礼; 于春江; 李晓勇; 王宏斌; 邹正明; 杨新苏; 龚祚; 窦巍; 连俊峰

地址: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香樟大道18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34114

代理人:

金惠贞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斜拉桥混凝土主梁用锚拉板组件。包括由导管和支撑管组成的拉索,拉索上设有顶帽板,下端连接着锚垫板,顶帽板底部连接着竖拉板和横拉板;竖拉板和横拉板的下端均连接着上翼板的顶面,上翼板的底面通过直立的锚板连接着下翼板;所述锚板上均布开设有钢束孔,锚板一侧面为锚固面,另一侧面剪力钉面,剪力钉面上均布设有剪力钉。混凝土主梁上横向的预应力钢束穿过钢束孔锚固于锚板一侧面,通过锚板与混凝土的摩擦力平衡了锚板的上拔力;锚板一侧面焊有剪力钉,能平衡锚板对混凝土的一部分剪力;同时,下翼板兜住混凝土主梁,将力分散到混凝土表面。本实用新型有着清晰的传力方式,施工、维修养护方便,斜拉索的张拉、换索可在桥面上操作完成。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斜拉桥混凝土主梁用锚拉板组件,包括由导管(7)和支撑管(4)组成的拉索外套管,导管(7)上部设有顶帽板(6),下端连接着锚垫板(8),顶帽板(6)的底部分别连接着竖拉板(1)和横拉板(2),竖拉板(1)和横拉板(2)的下端延伸超过锚垫板(8)的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拉板(1)和横拉板(2)的下端均连接着上翼板(9)的顶面,上翼板(9)的底面通过直立的锚板(3)连接着下翼板(10);所述锚板(3)上均布开设有钢束孔,锚板(3)的一侧面为锚固面,另一侧面剪力钉面,锚板(3)的剪力钉面上均布设有剪力钉(12)。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拉桥混凝土主梁用锚拉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翼板(9)、锚板(3)和下翼板(10)的形成横截呈类似工字钢状结构。

说明书

说明书斜拉桥混凝土主梁用锚拉板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桥梁工程技术领域,涉及斜拉桥索梁锚固结构。
背景技术
斜拉桥是桥梁工程中较常见的一种桥型,斜拉桥包括基础、桥塔、主梁、斜拉索等部分,斜拉索与主梁之间的锚固是整个桥梁安全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主梁常见的有两种形式,钢箱梁和混凝土主梁,钢箱梁与斜拉索的锚固有锚拉板、钢锚箱、锚管等形式,锚拉板作为钢箱梁索梁锚固的主要方式之一,有着清晰的传力方式,锚固点位于桥面以上位置,其在施工制造、维修养护方面都具有优势。混凝土主梁与斜拉索的连接方式多为齿板式,齿板位于混凝土主梁下方,斜拉索的张拉及换索都需要到桥面以下进行操作,施工难度较高。特别是混合梁斜拉桥,主梁由混凝土主梁和钢箱梁组合而成,两种主梁采用两种不同的锚固方式,对整个桥梁的景观效果有影响。但是,由于钢与混凝土的协同受力问题,将钢锚拉板使用于混凝土主梁斜拉桥拉索与主梁的锚固结构中还未见报道。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混凝土主梁与斜拉索的连接结构施工操作复杂、难度较高,斜拉索的张拉及换索操作不方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斜拉桥混凝土主梁用锚拉板组件。
斜拉桥混凝土主梁用锚拉板组件,包括由导管7和支撑管4组成的拉索外套管,导管7上部设有顶帽板6,下端连接着锚垫板8,顶帽板6的底部分别连接着竖拉板1和横拉板2,竖拉板1和横拉板2的下端延伸超过锚垫板8的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拉板1和横拉板2的下端均连接着上翼板9的顶面,上翼板9的底面通过直立的锚板3连接着下翼板10;所述锚板3上均布开设有钢束孔,锚板3的一侧面为锚固面,另一侧面剪力钉面,锚板3的剪力钉面上均布设有剪力钉12。
所述上翼板9、锚板3和下翼板10的形成横截呈类似工字钢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体现在以下方面:
1.解决了混凝土梁锚拉板与混凝土的协同受力问题。锚板3与混凝土主梁13的有效联接主要靠预应力钢束11提供对锚板3的预压力,通过锚板3与混凝土主梁13的摩擦力平衡了锚板3的上拔力;锚板3的一侧面焊有剪力钉,能平衡锚板3对混凝土主梁13的一部分剪力;同时,下翼板10兜住混凝土主梁,将力分散到混凝土表面;
2.本实用新型有着清晰的传力方式,其在施工制造、维修养护方面都具有优势,斜拉索张拉、换索都可以在桥面上操作完成;
3.统一了钢箱梁与混凝土主梁的斜拉索与主梁的锚固方式,桥梁整体景观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揭开锚固面混凝土后的立体图。
图3为图1揭开所有混凝土后的立体图。
图4为图3的背面视角立体图。
图5为图3的右视图。
上图中序号:竖拉板1、横拉板2、锚板3、支撑管4、加劲板5、顶帽板6、导管7、锚垫板8、上翼板9、下翼板10、预应力钢束11、剪力钉12、混凝土主梁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 
参见图3和图4,斜拉桥混凝土主梁用锚拉板组件包括由导管7和支撑管4组成的拉索外套管,导管7上部安装有顶帽板6,下端连接着锚垫板8,顶帽板6的底部分别连接着竖拉板1和横拉板2,竖拉板1和横拉板2的下端延伸超过锚垫板8的底部。竖拉板1和横拉板2的下端均连接着上翼板9的顶面,上翼板9的底面通过直立的锚板3连接着下翼板10;上翼板9、锚板3和下翼板10的形成横截呈类似工字钢状结构。锚板3上均布开设有钢束孔,锚板3的一侧面为锚固面,另一侧面剪力钉面,锚板3的剪力钉面上均布焊接有剪力钉12。
使用时,参见图1和图2,上翼板9、锚板3和下翼板10位于混凝土主梁13内,上翼板9和混凝土主梁13的顶面贴合,下翼板10和混凝土主梁13的底面贴合。混凝土主梁13上横向的预应力钢束11穿过钢束孔锚固于锚板3一侧面,由于有预应力钢束11产生的预压力作用,锚板3与混凝土主梁13的摩擦力平衡了锚板3的上拔力,锚板3另一侧面上的剪力钉12能平衡锚板3对混凝土的一部分剪力,同时,锚板3的力一部分传递到下翼板10上,下翼板10兜住混凝土主梁13,将力分散到混凝土主梁13表面。由此,将索力均匀的分布到混凝土主梁13上,保证了锚板3与混凝土主梁13的协同受力。

斜拉桥混凝土主梁用锚拉板组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斜拉桥混凝土主梁用锚拉板组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斜拉桥混凝土主梁用锚拉板组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斜拉桥混凝土主梁用锚拉板组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斜拉桥混凝土主梁用锚拉板组件.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080411 U(45)授权公告日 2013.07.24CN203080411U*CN203080411U*(21)申请号 201320039042.7(22)申请日 2013.01.25E01D 19/14(2006.01)(73)专利权人安徽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地址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香樟大道180号(72)发明人梅应华 曹光伦 左敦礼 于春江李晓勇 王宏斌 邹正明 杨新苏龚祚 窦巍 连俊峰(74)专利代理机构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34114代理人金惠贞(54) 实用新型名称斜拉桥混凝土主梁用锚拉板组件(57)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斜拉桥混凝。

2、土主梁用锚拉板组件。包括由导管和支撑管组成的拉索,拉索上设有顶帽板,下端连接着锚垫板,顶帽板底部连接着竖拉板和横拉板;竖拉板和横拉板的下端均连接着上翼板的顶面,上翼板的底面通过直立的锚板连接着下翼板;所述锚板上均布开设有钢束孔,锚板一侧面为锚固面,另一侧面剪力钉面,剪力钉面上均布设有剪力钉。混凝土主梁上横向的预应力钢束穿过钢束孔锚固于锚板一侧面,通过锚板与混凝土的摩擦力平衡了锚板的上拔力;锚板一侧面焊有剪力钉,能平衡锚板对混凝土的一部分剪力;同时,下翼板兜住混凝土主梁,将力分散到混凝土表面。本实用新型有着清晰的传力方式,施工、维修养护方便,斜拉索的张拉、换索可在桥面上操作完成。(51)Int.。

3、Cl.(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4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4页(10)授权公告号 CN 203080411 UCN 203080411 U1/1页21.斜拉桥混凝土主梁用锚拉板组件,包括由导管(7)和支撑管(4)组成的拉索外套管,导管(7)上部设有顶帽板(6),下端连接着锚垫板(8),顶帽板(6)的底部分别连接着竖拉板(1)和横拉板(2),竖拉板(1)和横拉板(2)的下端延伸超过锚垫板(8)的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拉板(1)和横拉板(2)的下端均连接着上翼板(9)的顶面,上翼板。

4、(9)的底面通过直立的锚板(3)连接着下翼板(10);所述锚板(3)上均布开设有钢束孔,锚板(3)的一侧面为锚固面,另一侧面剪力钉面,锚板(3)的剪力钉面上均布设有剪力钉(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拉桥混凝土主梁用锚拉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翼板(9)、锚板(3)和下翼板(10)的形成横截呈类似工字钢状结构。权 利 要 求 书CN 203080411 U1/2页3斜拉桥混凝土主梁用锚拉板组件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桥梁工程技术领域,涉及斜拉桥索梁锚固结构。背景技术0002 斜拉桥是桥梁工程中较常见的一种桥型,斜拉桥包括基础、桥塔、主梁、斜拉索等部分,斜拉索与主梁之间的锚固是整。

5、个桥梁安全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主梁常见的有两种形式,钢箱梁和混凝土主梁,钢箱梁与斜拉索的锚固有锚拉板、钢锚箱、锚管等形式,锚拉板作为钢箱梁索梁锚固的主要方式之一,有着清晰的传力方式,锚固点位于桥面以上位置,其在施工制造、维修养护方面都具有优势。混凝土主梁与斜拉索的连接方式多为齿板式,齿板位于混凝土主梁下方,斜拉索的张拉及换索都需要到桥面以下进行操作,施工难度较高。特别是混合梁斜拉桥,主梁由混凝土主梁和钢箱梁组合而成,两种主梁采用两种不同的锚固方式,对整个桥梁的景观效果有影响。但是,由于钢与混凝土的协同受力问题,将钢锚拉板使用于混凝土主梁斜拉桥拉索与主梁的锚固结构中还未见报道。实用新型内容0003。

6、 针对上述混凝土主梁与斜拉索的连接结构施工操作复杂、难度较高,斜拉索的张拉及换索操作不方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斜拉桥混凝土主梁用锚拉板组件。0004 斜拉桥混凝土主梁用锚拉板组件,包括由导管7和支撑管4组成的拉索外套管,导管7上部设有顶帽板6,下端连接着锚垫板8,顶帽板6的底部分别连接着竖拉板1和横拉板2,竖拉板1和横拉板2的下端延伸超过锚垫板8的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拉板1和横拉板2的下端均连接着上翼板9的顶面,上翼板9的底面通过直立的锚板3连接着下翼板10;所述锚板3上均布开设有钢束孔,锚板3的一侧面为锚固面,另一侧面剪力钉面,锚板3的剪力钉面上均布设有剪力钉12。0005 所述上。

7、翼板9、锚板3和下翼板10的形成横截呈类似工字钢状结构。0006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体现在以下方面:0007 1.解决了混凝土梁锚拉板与混凝土的协同受力问题。锚板3与混凝土主梁13的有效联接主要靠预应力钢束11提供对锚板3的预压力,通过锚板3与混凝土主梁13的摩擦力平衡了锚板3的上拔力;锚板3的一侧面焊有剪力钉,能平衡锚板3对混凝土主梁13的一部分剪力;同时,下翼板10兜住混凝土主梁,将力分散到混凝土表面;0008 2.本实用新型有着清晰的传力方式,其在施工制造、维修养护方面都具有优势,斜拉索张拉、换索都可以在桥面上操作完成;0009 3.统一了钢箱梁与混凝土主梁的斜拉索与主梁的锚固方式。

8、,桥梁整体景观效果较好。附图说明0010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说 明 书CN 203080411 U2/2页40011 图2为图1揭开锚固面混凝土后的立体图。0012 图3为图1揭开所有混凝土后的立体图。0013 图4为图3的背面视角立体图。0014 图5为图3的右视图。0015 上图中序号:竖拉板1、横拉板2、锚板3、支撑管4、加劲板5、顶帽板6、导管7、锚垫板8、上翼板9、下翼板10、预应力钢束11、剪力钉12、混凝土主梁13。具体实施方式0016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0017 实施例: 0018 参见图3和图4,斜拉桥混凝土主梁用锚拉板组件包括由导。

9、管7和支撑管4组成的拉索外套管,导管7上部安装有顶帽板6,下端连接着锚垫板8,顶帽板6的底部分别连接着竖拉板1和横拉板2,竖拉板1和横拉板2的下端延伸超过锚垫板8的底部。竖拉板1和横拉板2的下端均连接着上翼板9的顶面,上翼板9的底面通过直立的锚板3连接着下翼板10;上翼板9、锚板3和下翼板10的形成横截呈类似工字钢状结构。锚板3上均布开设有钢束孔,锚板3的一侧面为锚固面,另一侧面剪力钉面,锚板3的剪力钉面上均布焊接有剪力钉12。0019 使用时,参见图1和图2,上翼板9、锚板3和下翼板10位于混凝土主梁13内,上翼板9和混凝土主梁13的顶面贴合,下翼板10和混凝土主梁13的底面贴合。混凝土主梁。

10、13上横向的预应力钢束11穿过钢束孔锚固于锚板3一侧面,由于有预应力钢束11产生的预压力作用,锚板3与混凝土主梁13的摩擦力平衡了锚板3的上拔力,锚板3另一侧面上的剪力钉12能平衡锚板3对混凝土的一部分剪力,同时,锚板3的力一部分传递到下翼板10上,下翼板10兜住混凝土主梁13,将力分散到混凝土主梁13表面。由此,将索力均匀的分布到混凝土主梁13上,保证了锚板3与混凝土主梁13的协同受力。说 明 书CN 203080411 U1/4页5图1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080411 U2/4页6图3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080411 U3/4页7图4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080411 U4/4页8图5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080411 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