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地埋式一体化污水泵站.pdf

上传人:li****8 文档编号:4052364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534.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20173389.6

申请日:

2012.04.23

公开号:

CN202809825U

公开日:

2013.03.20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03F 5/22申请日:20120423授权公告日:20130320终止日期:20150423|||授权

IPC分类号:

E03F5/22; E03F5/14

主分类号:

E03F5/22

申请人:

青岛格林沃特水务有限公司

发明人:

荆秀林

地址:

266071 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麻兰镇阳光大道东端路北(三城路东500米)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预制地埋式一体化污水泵站,包括泵站主体,泵站主体包括集水井、泵站罐体和泵站控制室,集水井一侧与第一进水管连接,集水井另一侧通过第二进水管与格栅连接器进口连接,格栅连接器设置于泵站罐体内,格栅连接器出口与粉碎格栅连接,粉碎格栅一侧设有水泵,水泵设置于泵站罐体内,水泵与泵站罐体一侧的出水管连接,所述泵站罐体上设有泵站控制室,泵站控制室内设有控制柜,控制柜分别与粉碎格栅和水泵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预制地埋式一体化污水泵站占地面积小,节省土地资源;避免栅渣的产生,简化了处理流程,节约能源、降低运行成本;无恶臭,噪音小。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一种预制地埋式一体化污水泵站,包括泵站主体(1),其特征在于,泵站主体(1)包括集水井(101)、泵站罐体(102)和泵站控制室(103),集水井(101)一侧与第一进水管(2)连接,集水井(101)另一侧通过第二进水管(3)与格栅连接器(1021)进口连接,格栅连接器(1021)设置于泵站罐体(102)内,格栅连接器(1021)出口与粉碎格栅(1022)连接,粉碎格栅(1022)一侧设有水泵(1023),水泵(1023)设置于泵站罐体(102)内,水泵(1023)与泵站罐体(102)一侧的出水管(4)连接,所述泵站罐体(102)上设有泵站控制室(103),泵站控制室(103)内设有控制柜(1031),控制柜(1031)分别与粉碎格栅(1022)和水泵(1023)连接。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地埋式一体化污水泵站,其特征在于,集水井(101)设有集水井检修口(1011),集水井(101)内对应于集水井检修口(1011)设有爬梯(1012),爬梯(1012)一侧设有人工格栅(1013),人工格栅(1013)与第二进水管(3)之间设有圆闸门(101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制地埋式一体化污水泵站,其特征在于,泵站罐体(102)顶部对应于粉碎格栅(1022)和水泵(1023)分别设有格栅检修口(1024)和水泵检修口(102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预制地埋式一体化污水泵站,其特征在于,粉碎格栅(1022)设置于格栅导轨(1026)上,格栅导轨(1026)上端与泵站罐体(102)顶部连接,格栅导轨(1026)下端设置于格栅底座(1027)上。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预制地埋式一体化污水泵站,其特征在于,水泵(1023)一侧设有平台导轨(1028),平台导轨(1028)上设有检修平台(1029),平台导轨(1028)与泵站罐体(102)连接。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预制地埋式一体化污水泵站,其特征在于,水泵(1023)与出水管(4)之间依次设有软性接头(5)、止回阀(6)和蝶阀(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预制地埋式一体化污水泵站,其特征在于,泵站罐体(102)外侧设有若干夯实细砂层(8),泵站罐体下方设有混凝土层(9), 泵站罐体(102)通过地脚螺栓(10)与混凝土层(9)锚固,混凝土层(9)下方设有碎石层(11)。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预制地埋式一体化污水泵站,其特征在于,泵站控制室(103)内顶部设有电动葫芦(1032)。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预制地埋式一体化污水泵站,其特征在于,泵站罐体(102)内还设有投入式液位变送器、超声波液位计、投入式压力差计和压力变送器,投入式液位变送器、超声波液位计、投入式压力差计和压力变送器均与控制柜(1031)连接。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预制地埋式一体化污水泵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领域,特别是指一种预制地埋式一体化污水泵站。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各地已建、在建和拟建污水泵站数量极大,而这些泵站大都采用传统的设计,即钢筋混凝土结构,往往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和资源浪费,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不相符合。 
我国现有污水泵站采用的传统工艺一般为:污水管网收集输送来的污水携带着固体物质进入污水泵站,污水在格栅渠道内向下游流运经过格栅,污水中体积较大的固体物质被格栅拦截在格栅前面,污水流到格栅后方进入水泵集水井被水泵提升到下游管网中。被拦截的固体物质通过工人或格栅上附带的打捞装置打捞到地面上,打捞上来的固体物质称为栅渣,栅渣最终用卡车运送到填埋处做最终处理处置。由于泵站采用的格栅多为人工或机械格栅,只能通过打捞的方式才能达到对污水中体积较大的固体物质的去除以达保护水泵和后续构筑物的作用,因此格栅安装要有一部分高出地面,格栅渠的位置必须设计为开敞式。 
现在污水泵站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占地面积大,浪费土地资源。 
污水泵站的建设用地包括两方面:一种是实质性用地,即格栅集水井和水泵集水井占用的土地。由于格栅要求高出地面,格栅安装需要倾角,因此格栅渠道长度增加,导致泵站占地面积增大;另一种是管理用地,包括栅渣收集、输送、堆放以及装车外运用地和管理人员的工作生活用地。 
要解决占地面积大的途径只有一条:缩短格栅渠道的长度,取消栅渣处理用地和管理用地。 
2、栅渣的收集运输和最终处理造成资源浪费。 
污水泵站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栅渣,而这些栅渣往往含水率高、有机物含量高、体积大、带有大量病原菌,对栅渣收集、运输、外运和最终处理要求较高,需要耗费很多资源,包括人力、交通、燃油以及处理用地等。 
要解决由栅渣处理导致的资源浪费问题,最直接最彻底的方式就是避免污水泵站的栅渣产生。 
3、臭气、噪声污染严重。 
由于泵站为开敞形式,由污水和栅渣散发出来的恶臭无法收集处理或封闭,将直接扩散到大气中,会造成对大气的二次污染。泵站内机械设备,特别是格栅设备和水泵设备的运行噪声比较大,在完全开敞的空间内,对周边的噪声污染无法避免。如果能使臭气和噪声无法扩散,则这两项污染将得到控制。 
综合分析污水泵站存在的问题,不难发现,要实现污水泵站的节能减排,单纯靠优化泵站运营管理模式或额外增加处理工序是很难实现的,只能从改变污水泵站的建设工艺、形式、设备优化选择等方面着手,选择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产品和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预制地埋式一体化污水泵站,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占地面积大,浪费土地资源,栅渣的收集运输和最终处理造成资源浪费以及臭气、噪声污染严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预制地埋式一体化污水泵站,包括泵站主体,泵站主体包括集水井、泵站罐体和泵站控制室,集水井一侧与第一进水管连接,集水井另一侧通过第二进水管与格栅连接器进口连接,格栅连接器设置于泵站罐体内,格栅连接器出口与粉碎格栅连接,粉碎格栅一侧设有水泵,水泵设置于泵站罐体内,水泵与泵站罐体一侧的出水管连接,所述泵站罐体上设有泵站控制室,泵站控制室内设有控制柜,控制柜分别与粉碎格栅和水泵连接。 
进一步地,集水井设有集水井检修口,集水井内对应于集水井检修口设有爬梯,爬梯一侧设有人工格栅,人工格栅与第二进水管之间设有圆闸门。 
进一步地,泵站罐体顶部对应于粉碎格栅和水泵分别设有格栅检修口和水泵检修口。 
进一步地,粉碎格栅设置于格栅导轨上,格栅导轨上端与泵站罐体顶部连接,格栅导轨下端设置于格栅底座上。 
进一步地,水泵一侧设有平台导轨,平台导轨上设有检修平台,平台导轨与泵站罐体连接。 
进一步地,水泵与出水管之间依次设有软性接头、止回阀和蝶阀。 
进一步地,泵站罐体外侧设有若干夯实细砂层,泵站罐体下方设有混凝土层,泵站罐体通过地脚螺栓与混凝土层锚固,混凝土层下方设有碎石层。 
进一步地,泵站控制室内顶部设有电动葫芦。 
进一步地,泵站罐体内还设有投入式液位变送器、超声波液位计、投入式压力差计和压力变送器,投入式液位变送器、超声波液位计、投入式压力差计和压力变送器均与控制柜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占地面积小,节省土地资源;避免栅渣的产生,简化了处理流程,节约能源、降低运行成本;无恶臭,噪音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预制地埋式一体化污水泵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预制地埋式一体化污水泵站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预制地埋式一体化污水泵站的泵站罐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泵站主体;101、集水井;1011、集水井检修口;1012、爬梯;1013、人工格栅;1014、圆闸门;102、泵站罐体;1021、格栅连接器;1022、粉碎格栅;1023、水泵;1024、格栅检修口;1025、水泵检修口;1026、格栅导轨;1027、格栅底座;1028、平台导轨;1029、检修平台;103、泵站控制室;1031、控制柜;1032、电动葫芦;2、第一进水管;3、第二进水管;4、出水管;5、软性接头;6、止回阀;7、蝶阀;8、夯实细砂层;9、混凝土层;10、地脚螺栓;11、碎石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一种预制地埋式一体化污水泵站,包括泵站主体1,泵站主体1包括集水井101、泵站罐体102和泵站控制室103,集水井101一侧与第一进水管2连接,集水井101另一侧通过第二进水管3与格栅连接器1021进口连接,格栅连接器1021设置于泵站罐体102内,格栅连接器1021出口与粉碎格栅1022连接,粉碎格栅1022一侧设有水泵1023,水泵1023设置于泵站罐体102内,水泵1023与泵站罐体102一侧的出水管4连接,所述泵站罐体102上设有泵站控制室103,泵站控制室103内设有控制柜1031,控制柜1031分别与粉碎格栅1022和水泵1023连接。 
其中,所述的水泵1023优先选择为三台,两用一备;泵站罐体102为GRP高强度玻璃钢材质,泵站罐体102的直径和高度根据流量和扬程确定,泵站罐体102的直径可选范围为2~4m,泵站罐体102的高度可选范围为4~12m。 
所述集水井101设有集水井检修口1011,集水井101内对应于集水井检修口1011设有爬梯1012,爬梯1012一侧设有人工格栅1013,人工格栅1013与 第二进水管3之间设有圆闸门1014,圆闸门1014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圆闸门1014上的启闭机进行开启和关闭。 
所述泵站罐体102顶部对应于粉碎格栅1022和水泵1023分别设有格栅检修口1024和水泵检修口1025。其中每一个水泵1023对应于一个水泵检修口1025。 
所述粉碎格栅1022设置于格栅导轨1026上,格栅导轨1026上端与泵站罐体102顶部连接,格栅导轨1026下端设置于格栅底座1027上。 
所述水泵1023一侧设有平台导轨1028,平台导轨1028上设有检修平台1029,平台导轨1028与泵站罐体102连接。 
所述水泵1023与出水管4之间依次设有软性接头5、止回阀6和蝶阀7。 
所述泵站罐体102外侧设有若干夯实细砂层8,泵站罐体下方设有混凝土层9,泵站罐体102通过地脚螺栓10与混凝土层9锚固,混凝土层9下方设有碎石层11。其中,所述夯实细砂层8每层厚度为450mm~550mm。 
所述泵站控制室103内顶部设有电动葫芦1032。 
所述控制柜1031内设有GPRS短信模块、GPRS无线传输系统和虚拟传输系统。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预制地埋式一体化污水泵站,其运行状态和数据可以通过GPRS短信模块和GPRS无线传输系统发送到固定电话或手机上,或者通过虚拟传输系统(VPN)借助因特网将数据传送到控制中心,当发生异常时,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故障并且工程师可以通过虚拟传输系统(VPN)进入泵站现场控制系统判断故障原因,及时快速的解决问题,避免发生大的事故。 
所述泵站罐体102内还设有投入式液位变送器、超声波液位计、投入式压力差计和压力变送器,投入式液位变送器、超声波液位计、投入式压力差计和压力变送器均与控制柜1031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预制地埋式一体化污水泵站,其优点具体如下: 
1、占地少,土建量少。 
与传统的污水泵站相比,相同流量下本一种预制地埋式一体化污水泵站所需的进水渠道的宽度和深度都较小。另外,传统污水泵站的传动设备放置于渠道的上部,对空间的要求较大,使泵房的高度提高,导致泵站土建量增大,而 本一种预制地埋式一体化污水泵站高度小,采用了粉碎格栅1022可以不露出渠道,大大降低了空间要求,随着土地资源的日趋紧张,在寸土寸金的城市,采用本一种预制地埋式一体化污水泵站,能使土地资源有效地利用,创造双赢格局。另外,集水井101和泵站罐体102均为预制式,现场开挖少,施工周期短。 
2、可实现无人值守。 
本一种预制地埋式一体化污水泵站的泵站罐体102内设有投入式液位变送器、超声波液位计、投入式压力差计和压力变送器,投入式液位变送器、超声波液位计、投入式压力差计和压力变送器均与控制柜1031连接,控制柜1031内设有GPRS短信模块、GPRS无线传输系统和虚拟传输系统,从而可以实现中央集中控制,实行无人值守制,在泵站的管理中大大节省了运行费用。 
3、无栅渣。 
本一种预制地埋式一体化污水泵站采用了粉碎格栅1022,粉碎格栅1022可直接将大颗粒固体粉碎成小颗粒,随污水下游,不产生栅渣,从而不需要运输栅渣,因此节省了很多资源,包括人力、交通、燃油以及处理用地等。 
4、无恶臭,噪音小。 
本一种预制地埋式一体化污水泵站可以全部掩埋在地下,上面可覆土种植草坪花卉,美化周围环境。同时,由于整个泵站位于地下,降低了泵站运行时的噪音,地埋后形成全封闭的空间也便于进行除臭处理。 
5、节约土地资源。 
本一种预制地埋式一体化污水泵站的采用垂直安装的形式安装粉碎格栅1022,与传统倾斜安装格栅相比占地面积相对要小,因此整个泵站的占地面积小,又因为没有栅渣的产生,地面上不会再有栅渣存放转输以及人员管理用房等的额外占地,因此节约了土地资源。 
6、节约能源、降低运行成本。 
本一种预制地埋式一体化污水泵站采用粉碎格栅1022后,泵站的运行安全性和可靠性加强,水泵1023的故障率降低,降低了运行成本;取消了栅渣在泵站内的收集存放单元,减少了泵站设备的数量(如栅渣输送机等),降低了运行耗电,节约电源;取消了栅渣处运程序,一次避免了汽车、人力、燃油等多方 面的成本;栅渣填埋渗滤液产生量减少,降低渗滤液处理成本;实行全自动无人值守控制管理费用模式,避免了人力浪费,也避免了因为人的日常工作生活所带来的能源损耗;全封闭的空间利于对臭气进行收集处理,一方面需要收集处理的气体空间减小,另一方面要设置的空气风管量减少,臭气处理系统负荷降低,除臭成本降低;粉碎型设备检修维护方便,运行维护成本降低。 
7、降低污染物的排放。 
本一种预制地埋式一体化污水泵站设计为全封闭地埋的形式,因此泵站污水和固体垃圾产生的恶臭不会扩散到空气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粉碎型设备本身运行噪声小,且泵站设计成全封闭的形式,故不会产生噪声污染;取消了栅渣运输的程序,因此不会产生栅渣输送过程中的滴冒跑漏而导致的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预制地埋式一体化污水泵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种预制地埋式一体化污水泵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种预制地埋式一体化污水泵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预制地埋式一体化污水泵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预制地埋式一体化污水泵站.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809825 U(45)授权公告日 2013.03.20CN202809825U*CN202809825U*(21)申请号 201220173389.6(22)申请日 2012.04.23E03F 5/22(2006.01)E03F 5/14(2006.01)(73)专利权人青岛格林沃特水务有限公司地址 266071 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麻兰镇阳光大道东端路北(三城路东500米)(72)发明人荆秀林(54) 实用新型名称一种预制地埋式一体化污水泵站(57) 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预制地埋式一体化污水泵站,包括泵站主体,泵站主体包括集水井、泵站罐体和泵站控制室,集。

2、水井一侧与第一进水管连接,集水井另一侧通过第二进水管与格栅连接器进口连接,格栅连接器设置于泵站罐体内,格栅连接器出口与粉碎格栅连接,粉碎格栅一侧设有水泵,水泵设置于泵站罐体内,水泵与泵站罐体一侧的出水管连接,所述泵站罐体上设有泵站控制室,泵站控制室内设有控制柜,控制柜分别与粉碎格栅和水泵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预制地埋式一体化污水泵站占地面积小,节省土地资源;避免栅渣的产生,简化了处理流程,节约能源、降低运行成本;无恶臭,噪音小。(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3 页1/1。

3、页21.一种预制地埋式一体化污水泵站,包括泵站主体(1),其特征在于,泵站主体(1)包括集水井(101)、泵站罐体(102)和泵站控制室(103),集水井(101)一侧与第一进水管(2)连接,集水井(101)另一侧通过第二进水管(3)与格栅连接器(1021)进口连接,格栅连接器(1021)设置于泵站罐体(102)内,格栅连接器(1021)出口与粉碎格栅(1022)连接,粉碎格栅(1022)一侧设有水泵(1023),水泵(1023)设置于泵站罐体(102)内,水泵(1023)与泵站罐体(102)一侧的出水管(4)连接,所述泵站罐体(102)上设有泵站控制室(103),泵站控制室(103)内设有控。

4、制柜(1031),控制柜(1031)分别与粉碎格栅(1022)和水泵(102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地埋式一体化污水泵站,其特征在于,集水井(101)设有集水井检修口(1011),集水井(101)内对应于集水井检修口(1011)设有爬梯(1012),爬梯(1012)一侧设有人工格栅(1013),人工格栅(1013)与第二进水管(3)之间设有圆闸门(10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制地埋式一体化污水泵站,其特征在于,泵站罐体(102)顶部对应于粉碎格栅(1022)和水泵(1023)分别设有格栅检修口(1024)和水泵检修口(102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

5、种预制地埋式一体化污水泵站,其特征在于,粉碎格栅(1022)设置于格栅导轨(1026)上,格栅导轨(1026)上端与泵站罐体(102)顶部连接,格栅导轨(1026)下端设置于格栅底座(1027)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预制地埋式一体化污水泵站,其特征在于,水泵(1023)一侧设有平台导轨(1028),平台导轨(1028)上设有检修平台(1029),平台导轨(1028)与泵站罐体(102)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预制地埋式一体化污水泵站,其特征在于,水泵(1023)与出水管(4)之间依次设有软性接头(5)、止回阀(6)和蝶阀(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预制地埋式一。

6、体化污水泵站,其特征在于,泵站罐体(102)外侧设有若干夯实细砂层(8),泵站罐体下方设有混凝土层(9), 泵站罐体(102)通过地脚螺栓(10)与混凝土层(9)锚固,混凝土层(9)下方设有碎石层(1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预制地埋式一体化污水泵站,其特征在于,泵站控制室(103)内顶部设有电动葫芦(103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预制地埋式一体化污水泵站,其特征在于,泵站罐体(102)内还设有投入式液位变送器、超声波液位计、投入式压力差计和压力变送器,投入式液位变送器、超声波液位计、投入式压力差计和压力变送器均与控制柜(1031)连接。 权 利 要 求 书CN 2028。

7、09825 U1/5页3一种预制地埋式一体化污水泵站 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领域,特别是指一种预制地埋式一体化污水泵站。 背景技术0002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各地已建、在建和拟建污水泵站数量极大,而这些泵站大都采用传统的设计,即钢筋混凝土结构,往往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和资源浪费,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不相符合。 0003 我国现有污水泵站采用的传统工艺一般为:污水管网收集输送来的污水携带着固体物质进入污水泵站,污水在格栅渠道内向下游流运经过格栅,污水中体积较大的固体物质被格栅拦截在格栅前面,污水流到格栅后方进入水泵集水井被水泵提升到下游管网中。被拦截的固体物质通过工。

8、人或格栅上附带的打捞装置打捞到地面上,打捞上来的固体物质称为栅渣,栅渣最终用卡车运送到填埋处做最终处理处置。由于泵站采用的格栅多为人工或机械格栅,只能通过打捞的方式才能达到对污水中体积较大的固体物质的去除以达保护水泵和后续构筑物的作用,因此格栅安装要有一部分高出地面,格栅渠的位置必须设计为开敞式。 0004 现在污水泵站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0005 1、占地面积大,浪费土地资源。 0006 污水泵站的建设用地包括两方面:一种是实质性用地,即格栅集水井和水泵集水井占用的土地。由于格栅要求高出地面,格栅安装需要倾角,因此格栅渠道长度增加,导致泵站占地面积增大;另一种是管理用地,包括。

9、栅渣收集、输送、堆放以及装车外运用地和管理人员的工作生活用地。 0007 要解决占地面积大的途径只有一条:缩短格栅渠道的长度,取消栅渣处理用地和管理用地。 0008 2、栅渣的收集运输和最终处理造成资源浪费。 0009 污水泵站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栅渣,而这些栅渣往往含水率高、有机物含量高、体积大、带有大量病原菌,对栅渣收集、运输、外运和最终处理要求较高,需要耗费很多资源,包括人力、交通、燃油以及处理用地等。 0010 要解决由栅渣处理导致的资源浪费问题,最直接最彻底的方式就是避免污水泵站的栅渣产生。 0011 3、臭气、噪声污染严重。 0012 由于泵站为开敞形式,由污水和栅渣散发出来的恶臭无。

10、法收集处理或封闭,将直接扩散到大气中,会造成对大气的二次污染。泵站内机械设备,特别是格栅设备和水泵设备的运行噪声比较大,在完全开敞的空间内,对周边的噪声污染无法避免。如果能使臭气和噪声无法扩散,则这两项污染将得到控制。 0013 综合分析污水泵站存在的问题,不难发现,要实现污水泵站的节能减排,单纯靠优化泵站运营管理模式或额外增加处理工序是很难实现的,只能从改变污水泵站的建设工说 明 书CN 202809825 U2/5页4艺、形式、设备优化选择等方面着手,选择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产品和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0014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预制地埋式一体化污水泵站,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占地面积大,浪费土地资。

11、源,栅渣的收集运输和最终处理造成资源浪费以及臭气、噪声污染严重的问题。 0015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16 一种预制地埋式一体化污水泵站,包括泵站主体,泵站主体包括集水井、泵站罐体和泵站控制室,集水井一侧与第一进水管连接,集水井另一侧通过第二进水管与格栅连接器进口连接,格栅连接器设置于泵站罐体内,格栅连接器出口与粉碎格栅连接,粉碎格栅一侧设有水泵,水泵设置于泵站罐体内,水泵与泵站罐体一侧的出水管连接,所述泵站罐体上设有泵站控制室,泵站控制室内设有控制柜,控制柜分别与粉碎格栅和水泵连接。 0017 进一步地,集水井设有集水井检修口,集水井内对应于集水井检修口设有爬梯,爬梯一侧。

12、设有人工格栅,人工格栅与第二进水管之间设有圆闸门。 0018 进一步地,泵站罐体顶部对应于粉碎格栅和水泵分别设有格栅检修口和水泵检修口。 0019 进一步地,粉碎格栅设置于格栅导轨上,格栅导轨上端与泵站罐体顶部连接,格栅导轨下端设置于格栅底座上。 0020 进一步地,水泵一侧设有平台导轨,平台导轨上设有检修平台,平台导轨与泵站罐体连接。 0021 进一步地,水泵与出水管之间依次设有软性接头、止回阀和蝶阀。 0022 进一步地,泵站罐体外侧设有若干夯实细砂层,泵站罐体下方设有混凝土层,泵站罐体通过地脚螺栓与混凝土层锚固,混凝土层下方设有碎石层。 0023 进一步地,泵站控制室内顶部设有电动葫芦。。

13、 0024 进一步地,泵站罐体内还设有投入式液位变送器、超声波液位计、投入式压力差计和压力变送器,投入式液位变送器、超声波液位计、投入式压力差计和压力变送器均与控制柜连接。 002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占地面积小,节省土地资源;避免栅渣的产生,简化了处理流程,节约能源、降低运行成本;无恶臭,噪音小。 附图说明0026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

14、7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预制地埋式一体化污水泵站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预制地埋式一体化污水泵站的俯视图; 0029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预制地埋式一体化污水泵站的泵站罐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中: 说 明 书CN 202809825 U3/5页50031 1、泵站主体;101、集水井;1011、集水井检修口;1012、爬梯;1013、人工格栅;1014、圆闸门;102、泵站罐体;1021、格栅连接器;1022、粉碎格栅;1023、水泵;1024、格栅检修口;1025、水泵检修口;1026、格栅导轨;1027、格栅底座;1028、平台导轨;1029、检修平台;103。

15、、泵站控制室;1031、控制柜;1032、电动葫芦;2、第一进水管;3、第二进水管;4、出水管;5、软性接头;6、止回阀;7、蝶阀;8、夯实细砂层;9、混凝土层;10、地脚螺栓;11、碎石层。 具体实施方式0032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3 一种预制地埋式一体化污水泵站,包括泵站主体1,泵站主体1包括集水井101、泵站罐体102和泵。

16、站控制室103,集水井101一侧与第一进水管2连接,集水井101另一侧通过第二进水管3与格栅连接器1021进口连接,格栅连接器1021设置于泵站罐体102内,格栅连接器1021出口与粉碎格栅1022连接,粉碎格栅1022一侧设有水泵1023,水泵1023设置于泵站罐体102内,水泵1023与泵站罐体102一侧的出水管4连接,所述泵站罐体102上设有泵站控制室103,泵站控制室103内设有控制柜1031,控制柜1031分别与粉碎格栅1022和水泵1023连接。 0034 其中,所述的水泵1023优先选择为三台,两用一备;泵站罐体102为GRP高强度玻璃钢材质,泵站罐体102的直径和高度根据流量和。

17、扬程确定,泵站罐体102的直径可选范围为24m,泵站罐体102的高度可选范围为412m。 0035 所述集水井101设有集水井检修口1011,集水井101内对应于集水井检修口1011设有爬梯1012,爬梯1012一侧设有人工格栅1013,人工格栅1013与 第二进水管3之间设有圆闸门1014,圆闸门1014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圆闸门1014上的启闭机进行开启和关闭。 0036 所述泵站罐体102顶部对应于粉碎格栅1022和水泵1023分别设有格栅检修口1024和水泵检修口1025。其中每一个水泵1023对应于一个水泵检修口1025。 0037 所述粉碎格栅1022设置于格栅导轨1026上,格栅导。

18、轨1026上端与泵站罐体102顶部连接,格栅导轨1026下端设置于格栅底座1027上。 0038 所述水泵1023一侧设有平台导轨1028,平台导轨1028上设有检修平台1029,平台导轨1028与泵站罐体102连接。 0039 所述水泵1023与出水管4之间依次设有软性接头5、止回阀6和蝶阀7。 0040 所述泵站罐体102外侧设有若干夯实细砂层8,泵站罐体下方设有混凝土层9,泵站罐体102通过地脚螺栓10与混凝土层9锚固,混凝土层9下方设有碎石层11。其中,所述夯实细砂层8每层厚度为450mm550mm。 0041 所述泵站控制室103内顶部设有电动葫芦1032。 0042 所述控制柜10。

19、31内设有GPRS短信模块、GPRS无线传输系统和虚拟传输系统。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预制地埋式一体化污水泵站,其运行状态和数据可以通过GPRS短信说 明 书CN 202809825 U4/5页6模块和GPRS无线传输系统发送到固定电话或手机上,或者通过虚拟传输系统(VPN)借助因特网将数据传送到控制中心,当发生异常时,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故障并且工程师可以通过虚拟传输系统(VPN)进入泵站现场控制系统判断故障原因,及时快速的解决问题,避免发生大的事故。 0043 所述泵站罐体102内还设有投入式液位变送器、超声波液位计、投入式压力差计和压力变送器,投入式液位变送器、超声波液位计、投入式压力差计和。

20、压力变送器均与控制柜1031连接。 0044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预制地埋式一体化污水泵站,其优点具体如下: 0045 1、占地少,土建量少。 0046 与传统的污水泵站相比,相同流量下本一种预制地埋式一体化污水泵站所需的进水渠道的宽度和深度都较小。另外,传统污水泵站的传动设备放置于渠道的上部,对空间的要求较大,使泵房的高度提高,导致泵站土建量增大,而 本一种预制地埋式一体化污水泵站高度小,采用了粉碎格栅1022可以不露出渠道,大大降低了空间要求,随着土地资源的日趋紧张,在寸土寸金的城市,采用本一种预制地埋式一体化污水泵站,能使土地资源有效地利用,创造双赢格局。另外,集水井101和泵站罐体10。

21、2均为预制式,现场开挖少,施工周期短。 0047 2、可实现无人值守。 0048 本一种预制地埋式一体化污水泵站的泵站罐体102内设有投入式液位变送器、超声波液位计、投入式压力差计和压力变送器,投入式液位变送器、超声波液位计、投入式压力差计和压力变送器均与控制柜1031连接,控制柜1031内设有GPRS短信模块、GPRS无线传输系统和虚拟传输系统,从而可以实现中央集中控制,实行无人值守制,在泵站的管理中大大节省了运行费用。 0049 3、无栅渣。 0050 本一种预制地埋式一体化污水泵站采用了粉碎格栅1022,粉碎格栅1022可直接将大颗粒固体粉碎成小颗粒,随污水下游,不产生栅渣,从而不需要运。

22、输栅渣,因此节省了很多资源,包括人力、交通、燃油以及处理用地等。 0051 4、无恶臭,噪音小。 0052 本一种预制地埋式一体化污水泵站可以全部掩埋在地下,上面可覆土种植草坪花卉,美化周围环境。同时,由于整个泵站位于地下,降低了泵站运行时的噪音,地埋后形成全封闭的空间也便于进行除臭处理。 0053 5、节约土地资源。 0054 本一种预制地埋式一体化污水泵站的采用垂直安装的形式安装粉碎格栅1022,与传统倾斜安装格栅相比占地面积相对要小,因此整个泵站的占地面积小,又因为没有栅渣的产生,地面上不会再有栅渣存放转输以及人员管理用房等的额外占地,因此节约了土地资源。 0055 6、节约能源、降低运。

23、行成本。 0056 本一种预制地埋式一体化污水泵站采用粉碎格栅1022后,泵站的运行安全性和可靠性加强,水泵1023的故障率降低,降低了运行成本;取消了栅渣在泵站内的收集存放单元,减少了泵站设备的数量(如栅渣输送机等),降低了运行耗电,节约电源;取消了栅渣说 明 书CN 202809825 U5/5页7处运程序,一次避免了汽车、人力、燃油等多方 面的成本;栅渣填埋渗滤液产生量减少,降低渗滤液处理成本;实行全自动无人值守控制管理费用模式,避免了人力浪费,也避免了因为人的日常工作生活所带来的能源损耗;全封闭的空间利于对臭气进行收集处理,一方面需要收集处理的气体空间减小,另一方面要设置的空气风管量减。

24、少,臭气处理系统负荷降低,除臭成本降低;粉碎型设备检修维护方便,运行维护成本降低。 0057 7、降低污染物的排放。 0058 本一种预制地埋式一体化污水泵站设计为全封闭地埋的形式,因此泵站污水和固体垃圾产生的恶臭不会扩散到空气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粉碎型设备本身运行噪声小,且泵站设计成全封闭的形式,故不会产生噪声污染;取消了栅渣运输的程序,因此不会产生栅渣输送过程中的滴冒跑漏而导致的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 0059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CN 202809825 U1/3页8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202809825 U2/3页9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202809825 U3/3页10图3说 明 书 附 图CN 202809825 U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给水;排水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