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端头液压支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端头液压支架.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832604 U(45)授权公告日 2013.03.27CN202832604U*CN202832604U*(21)申请号 201220567878.X(22)申请日 2012.10.25E21D 23/16(2006.01)E21D 23/03(2006.01)E21D 23/04(2006.01)(73)专利权人郑煤机集团潞安新疆机械有限公司地址 8311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大道11号)(72)发明人刘宝(54) 实用新型名称一种端头液压支架(57)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端头液压支架,包括推移梁、推移千斤顶、。
2、前置支架和后置支架;在所述推移梁与前置支架之间和前置支架与后置支架之间分别通过推移千斤顶铰接;所述前置支架包含两个前后铰接的前置顶梁和两个前后铰接的前置底座,所述后置支架包含后置底座;所述前置底座与后置底座分别设置有横向的调底千斤顶;所述前置顶梁的左右两侧设置分别设有固定的活动侧护板与可横向移动的活动侧护板;所述推移梁包含有固定转载机推移槽的压杆,所述压杆与推移梁铰接固定。本实用新型的端头液压支架,使用更安全,使用寿命长。(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2 页1/1页21。
3、.一种端头液压支架,包括推移梁(4)、推移千斤顶(3)、前置支架(1)和后置支架(2);在所述推移梁(4)与前置支架(1)之间和前置支架(1)与后置支架(2)之间分别通过推移千斤顶(3)铰接;所述前置支架(1)包含两个前后铰接的前置顶梁(101)和两个前后铰接的前置底座(102),所述后置支架(2)包含后置底座(201);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底座(102)与后置底座(201)分别设置有横向的调底千斤顶(6);所述前置顶梁(101)的左右两侧设置分别设有固定的活动侧护板(7)与可横向移动的活动侧护板(7);所述推移梁(4)包含有固定转载机推移槽的压杆(401),所述压杆(401)与推移梁(4)铰。
4、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头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侧护板(7)安装在前置支架(1)中后一个的前置顶梁(10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头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面的前置顶梁(101)包括销轴(106)、导杆(105)、顶梁体(103)、固定杆(104);所述固定杆(104)一端与顶梁体(103)通过销轴(106)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顶梁(101)一侧的活动侧护板(7)连接;所述导杆(105)一端与顶梁(101)另一侧的活动侧护板(7)连接,所述导杆(105)的另一端设有调节孔(107),所述销轴(106)穿过顶梁体(103)与调节孔(107)配合连接。 4.根据权利。
5、要求1所述的端头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在前置底座(102)上的调底千斤顶(6)与安装在后置底座(201)上的调底千斤顶(6)方向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端头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底千斤顶(6)安装在前置支架(1)中后一个的前置底座(102)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端头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在后一个前置底座(102)上的调底千斤顶(6)数量为两个。 权 利 要 求 书CN 202832604 U1/3页3一种端头液压支架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井运输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端头液压支架。背景技术0002 为了更好的在井下运输、开采和保护井下工作人。
6、员的安全,端头液压支架是井下工作必须具备的支护设备。现有的端头液压支架在井下使用时,可能会产生漏煤矸现象,造成对支架零部件和人员的危害;使用过久后,使井下地质疏松,可能会出现滑动的现象,安全性不高;支架在升架、升架、降架或移架时容易咬合;转载机在使用时容易出现浮动,从而降低转载机的使用效率和使用寿命。实用新型内容0003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0004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安全性能好、不易咬合、使转载机不易浮动的端头液压支架。0005 (二)技术方案0006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端头液压支架,包括推移梁、推移千斤顶、前置支架和后置支架。在所述推移梁与前置支架之间。
7、和前置支架(1)与后置支架之间分别通过推移千斤顶铰接。所述前置支架包含两个前后铰接的前置顶梁和两个前后铰接的前置底座,所述后置支包含后置底座。所述前置底座与后置底座分别设置有横向的调底千斤顶;所述前置顶梁的左右两侧设置分别设有固定的活动侧护板与可横向移动的活动侧护板;所述推移梁包含有固定转载机推移槽的压杆,所述压杆与推移梁铰接固定。0007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动侧护板安装在前置支架中后一个的前置顶梁上。0008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面的前置顶梁包括销轴、导杆、顶梁体、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一端与顶梁体通过销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顶梁一侧的活动侧护板连接;所述导杆一端与顶。
8、梁另一侧的活动侧护板连接,所述导杆的另一端设有调节孔,所述销轴穿过顶梁体与调节孔配合连接。0009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在前置底座上的调底千斤顶与安装在后置底座上的调底千斤顶方向相反。001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底千斤顶安装在前置支架中后一个的前置底座上。001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在后一个前置底座上的调底千斤顶数量为两个。0012 (三)有益效果0013 本实用新型的平板车与现有技术相比有以下优点:0014 1.当端头液压支架在井下发生滑动现象时,可以通过设置调底千斤顶(6)横向推说 明 书CN 202832604 U2/3页4移,使千斤顶(。
9、6)顶住两侧的墙壁,阻止端头液压支架滑动,保护工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0015 2.通过在顶梁上设置活动侧护板可以防止架间漏煤矸对支架零部件及操作工人带来危害,而且又可以支撑顶板,在支架升架、降架或移架时起导向的作用,避免发生咬合,避免了因咬合损坏而且产生的维修费用和经济损失。0016 3.通过设置在推移梁设置压杆,可以把转载机推移槽焊接的两块压板通过压杆压紧,从而在79FB架时避免了转载机的浮动,提高了转载机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率。附图说明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18 图2为图1中的仰视图;0019 图3为图1中A-A的剖视图;0020 图4为图3的使用状态图;0021 图中。
10、1为前置支架、2为后置支架、3为推移千斤顶、4为推移梁、5为转载机、6为调底千斤顶、7为活动侧护板、101为前置顶梁、102为前置底座、103为顶梁体、104为固定杆、105为导杆、106为销轴、107为调节孔、201为后置底座、401为压杆、501为推移槽、502为压板。具体实施方式0022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0023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端头液压支架,包括推移梁4、推移千斤顶3、前置支架1和后置支架2。在所述推移梁4与前置支架1之间和前置支架1与后置支架2之间分别通过推移千斤顶3铰接。所述前置支架1包含两个前后铰接的前置顶梁101和两个前。
11、后铰接的前置底座102,所述后置支架2包含后置底座201。所述前置支架1中后一个的前置底座102上设有两个横向的调底千斤顶6,所述后置底座201设有一个与前置底座102上的调底千斤顶6位置相反方向的调底千斤顶6,通过此结构,可以在端头液压支架在井下发生滑动时通过调整调底千斤顶6,使调底千斤顶6与两侧的矿井岩壁顶住,防止端头液压支架再下滑,以免造成人员受伤和设备损伤,增强了安全性能。所述前置支架1中后一个的前置顶梁101上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固定的活动侧护板7与可横向移动的活动侧护板7,其中所述后一个的前置顶梁101包括销轴106、导杆105、顶梁体103、固定杆104。所述固定杆104一端与顶梁。
12、体103通过销轴106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顶梁101一侧的活动侧护板7连接;所述导杆105一端与顶梁101另一侧的活动侧护板7连接,所述导杆105的另一端设有调节孔107,所述销轴106穿过顶梁体103与调节孔107配合连接;使用该活动侧护板时,把一侧活动侧护板固定,另一侧活动侧护板通过导杆105伸长,然后用销轴106与配合的调节孔107固定即可,此结构可以防止架间漏煤矸对支架零部件及操作工人带来危害,同时有支撑顶板的作用;在支架升架、降架或移架时起导向的作用,避免发生咬合损坏而且产生的维修费用和经济损失。所述推移梁4包含有固定转载机5推移槽501的压杆401,所述压杆401与推移梁4铰接固定。所述转载机5设有与推移槽501相连接的压板502,所述压杆401可以压紧压板502,从而在79FB架时避免了转载机5的浮动,提高了转载机5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率。说 明 书CN 202832604 U3/3页50024 惟以上所述的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应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即凡是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实用新型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同变化与修饰,皆仍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说 明 书CN 202832604 U1/2页6图1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202832604 U2/2页7图3图4说 明 书 附 图CN 202832604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