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毛细管网空调墙及采用该空调墙的空调系统.pdf

上传人:00062****4422 文档编号:4048051 上传时间:2018-08-12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84.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20672011.1

申请日:

2010.12.21

公开号:

CN202081527U

公开日:

2011.12.21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04B 2/00申请日:20101221授权公告日:20111221终止日期:20131221|||授权

IPC分类号:

E04B2/00; F24F5/00; F24F13/06; F24F13/22; F24F13/24

主分类号:

E04B2/00

申请人:

泗阳普来福水源毛细管网科学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

金健

地址:

223700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众兴镇淮海东路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代理人:

顾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毛细管网空调墙及采用该空调墙的空调系统,所述空调墙,包括承重支撑墙和固定于空调墙内的毛细管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墙还包括被动辐射面,所述被动辐射面与毛细管网之间、承重支撑墙与毛细管网之间均留有间距不接触;所述的空调系统是以空调墙作为空调末端换热器的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具有如下优点,高效节能,舒适度高,节省空间、绿色环保,降温、升温较快,寿命长久。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毛细管网空调墙,包括承重支撑墙和固定于空调墙内的毛细管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墙还包括被动辐射面,所述被动辐射面与毛细管网之间、承重支撑墙与毛细管网之间均留有间距不接触。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细管网空调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墙还包括设置在空调墙内部的风机以及净化空气的新风系统。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细管网空调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管网的两端分别连接横穿毛细管网的供水主管和回水主管。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毛细管网空调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管网至少由两个毛细管单元并联在一起组成。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毛细管网空调墙,其特征在于:回水主管连接集水器,供水主管连接分水器,所述集水器和分水器上均设置有对水位调节的止水阀。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毛细管网空调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墙上部设置吊顶,中部为装饰面,装饰面与吊顶距离为20cm—30cm,吊顶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回风口和送风口。

7.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毛细管网空调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墙内部为水泥压力板,所述毛细管网通过水泥固定在水泥压力板上。

8.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毛细管网空调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设置在吊顶或者空调墙顶处。

9.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毛细管网空调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系统的的送风管接入空调墙距离顶端的三分之一处。

10.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毛细管网空调墙,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辐射面为可拆式活动面板。

11.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毛细管网空调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管网的底部设置有用来盛放冷凝水的接水盘,所述接水盘向出水口位置倾斜千分之一的坡度。

12.  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使用如权利要求1-3、5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墙作为空调末端换热器。

13.  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使用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墙作为空调末端换热器。

14.  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使用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墙作为空调末端换热器。

15.  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使用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墙作为空调末端换热器。

16.  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使用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墙作为空调末端换热器。

17.  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使用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墙作为空调末端换热器。

18.  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使用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墙作为空调末端换热器。

19.  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使用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墙作为空调末端换热器。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毛细管网空调墙及采用该空调墙的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墙及其空调系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毛细管网空调墙及采用该空调墙的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室内空调一般都具备降温、升温、除湿等三大基本功能,但是传统的家用分体空调无法引入新风,为了确保室内空气质量健康,必须通过开门、开窗来换气,这样房间内的冷量会大量流失,影响房间温度,造成能源浪费。目前,大部分的室内空气调节都是用中央空调系统,通过非典的爆发引起了人们对中央空调的空气洁净系统的重视,此系统容易产生细菌,从而容易导致“军团病”,并且用于空调循环的空气洁净度较低,而且一般的中央空调的气温波动比较大,容易引起人的不适感,产生俗称的空调病。而近些年出现的毛细管网空调系统虽然解决了恒温恒湿问题并通过辐射制冷省却管道从而不会产生细菌,但是由于使用条件的限制,其不能使用于湿度较高环境或是为了解决其墙面结露问题,必须增加单独的新风或是除湿系统,进而导致造价较高、系统复杂,不利于空调冷热源的综合利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正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空调墙及其空调系统,该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普通毛细管网缺乏强制循环风系统以及不易控制结露、系统复杂和成本过高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毛细管网空调墙及采用空调墙的空调系统,所述空调墙包括承重支撑墙和固定于空调墙内的毛细管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墙还包括被动辐射面,所述被动辐射面与毛细管网之间、承重支撑墙与毛细管网之间均留有间距不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设置在空调墙上部的风机以及净化空气的新风系统。所述毛细管网的两端分别连接横穿毛细管网的供水主管和回水主管,为了保证管道之间的密封性、防止漏水,毛细管网通过热熔的方式与供、回水主管相连,水在毛细管网内循环,通过供水主管流经毛细管网最后再进入回水主管内,通过水的循环实现制冷、制热的辐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毛细管网至少由两个毛细管单元并联在一起组成,毛细管网单元采用PP-R材料,毛细管网单元与毛细管网单元之间采用热熔连接形成一体 化,进一步保证整个管网的密封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改进,为了调节管网内水位,回水主管连接集水器,供水主管连接分水器,所述集水器和分水器上均设置有对水位调节的止水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空调墙上部设置吊顶,中部为装饰面,装饰面与吊顶距离为20cm-30cm,吊顶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回风口和送风口,风口的布置为下送上回式,利用毛细管网内冷热水的流动制冷或加热腔内空气,温度差产生的热压使得空气自动循环,呼吸式的空调墙靠毛细管网较大的辐射面积不仅能够很好的除湿,还能去除室内的甲醛以及空气中的悬浮物的污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空调墙承重支撑墙内部为水泥压力板,所述毛细管网通过水泥固定在水泥压力板上。将空调墙内部采用水泥压力板以及毛细管网单元通过水泥固定在压力板上,一方面是为了增加空调墙的牢固性,另一方面是增加整个毛细管网的辐射面积,更快的实现温度的调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风机设置在吊顶或者空调墙顶处,一般风机的出风口对着回风口,但是比回风口略低,这样可以加速空气的流动,加大制冷量及缩短制冷时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新风系统的送风管接入空调墙距离顶端的三分之一处,由于本系统是通过空调墙内产生的冷热交换来进行处理,因此省却了单独新风系统进行预处理的问题,新风系统主要的作用是净化空气,免去了降温工作,大大降低了能耗,节约能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被动辐射面为可拆式活动面板,如果活动面板出现了问题,单独进行方便拆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毛细管网的底部设置有用来盛放冷凝水的接水盘,所述接水盘向出水口位置倾斜千分之一的坡度,这样有利于少量冷凝水的排除室外,避免产生污染。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可以利用毛细管网辐射制冷高效节能的特点并解决墙面结露的问题:毛细管网有极大的散热表面积,以辐射方式供暖制冷,冬季热水供回水温度25-50℃,高效节能,比传统中央空调节能70%以上,同时由于被动辐射面不与毛细管网直接接触使得被动辐射面温度高于露点温度从而防止结露;2)舒适度高:以辐射方式采暖制冷,室内温度变化速度快,变化均匀,轻柔安静,没有空气流动和设备噪声;3)节省空间、不增加建筑物荷载:毛细管网安装厚度一般5厘米左右,可以灵活敷设 在地面或墙壁上,安装极为方便。譬如一座20层的使用传统中央空调的大厦,如果使用毛细管网能够节省出2层空间,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4)绿色环保,节能,把新风系统的送风管直接接入空调墙的距离吊顶的三分之一处,通过空调墙内产生的冷热交换来进行处理,可以省却单独的新风系统要进行预处理问题,降低能耗;5)降温、升温较快,由于采用了家装风机的设置,风机的出风口对着回风口,比回风口略低,由于送风口选用侧送风,当风机开启后,人站在风口处也不会有强风感,比普通的空调舒适度高,由于风机的作用加速了整个空调系统的热交换处理,制冷、制热效果显著,原毛细管网换热65W每平方米,改进后普通辐射加重力循环为80W每平方米,开启风机后为120-150W每平方米;6)寿命长久,整个系统采用低温低压运行,避免高温高压带来的管路破坏,内壁不产生水垢。系统完全采用PP-R等防腐蚀材料,毛细管网单元之间以及与主管之间采用热熔连接,保证管网的密封性。即使使用时间长久后,主管或者毛细血管网单元损坏,只需要将损坏的部位用专用的管剪剪开,再通过热熔或者焊接工具焊接后密封即可,不会影响其他部分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被动冷辐射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立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吊顶;2、回风口;3、装饰面;4、送风口;5、供水主管;6、回水主管;7、毛细管网;8、冷凝水接水盘;9、风机;10、冷凝水出水口;11、被动辐射面;12、承重支撑面;13、新风机组;14-1、进风管;14-2出风管;14-3送风管;15、回风管;17、集水器;18分水器;19、球阀;20、止回阀;21、排气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图1-图3是本实用新型各个侧面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如图所示,涉及一种毛细管网空调墙及采用空调墙的空调系统,包括空调墙,以及固定在内部的毛细管网7,空调系统还包括设置在空调墙上部的风机9以及净化空气的新风机组13。空调墙的厚度在10-13cm,距离被动辐射面11和承重支撑面12均留根据辐射面和承重支撑面材质和循环风量合理计算预留空间,本实施例预留2cm左右空间为风量循环并防止因为墙面和辐射面表面温度低于露点温度而结露;此外为了方便拆卸,被动 辐射面11为可拆式活动面板;毛细管网7的安装面宽为5cm,毛细管网单元的高度以2.1米为宜,毛细管网7的两端分别连接横穿毛细管网的供水主管5和回水主管6,为了保证管道之间的密封性、防止漏水,毛细管网7通过热熔的方式与供、回水主管相连,水在毛细管网内循环,通过供水主管流经毛细管网最后再进入回水主管内,通过水不停的循环实现制冷、制热的辐射。 
毛细管网7至少由两个毛细管单元并联在一起组成,毛细管网单元采用PP-R材料,毛细管网单元与毛细管网单元之间采用热熔连接形成一体化,进一步保证整个管网的密封性,为了调节管网内水位,回水主管连接集水器17,供水主管连接分水器18,所述集水器17和分水器18上均设置有对水位调节的止水阀20。空调墙上部设置吊顶1,中部为装饰面3,装饰面与吊顶距离为20cm-30cm,吊顶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回风口2和送风口4,风口的布置为下送上回式,利用毛细管网7内冷热水的流动制冷或加热腔内空气,温度差产生的热压使得空气自动循环,呼吸式的空调墙靠毛细管网较大的辐射面积不仅能够很好的除湿,还能去除室内的甲醛以及空气中的悬浮物的污染。空调墙内部为水泥压力板或者其他防潮材料板材,毛细管网通过水泥固定在水泥压力板上。将空调墙内部采用水泥压力板以及毛细管网单元通过水泥固定在压力板上,一方面是为了增加空调墙的牢固性,另一方面是增加整个毛细管网的辐射面积,更快的实现温度的调节。风机9设置在吊顶1或者空调墙顶处,一般风机的出风口对着回风口,但是比回风口略低,这样可以加速空气的流动,加大制冷量及缩短制冷时间。 
新风机组13具有进风管14-1、出风管14-2和送风管14-3,其中送风管14-3接入空调墙距离吊顶1的三分之一处,由于本系统是通过空调墙内产生的冷热交换来进行处理,因此省却了单独新风系统进行预处理的问题,新风系统主要的作用是净化空气,免去了降温工作,大大降低了能耗,节约能源。毛细管网7的底部设置有用来盛放冷凝水的接水盘8,接水盘8向出水口位置倾斜千分之一的坡度并在较低一侧设置冷凝水出水口10,这样有利于少量冷凝水的排除室外,避免产生污染。 
以上实施方式仅示意性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力要求书为准,凡是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等同替换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毛细管网空调墙及采用该空调墙的空调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毛细管网空调墙及采用该空调墙的空调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毛细管网空调墙及采用该空调墙的空调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毛细管网空调墙及采用该空调墙的空调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毛细管网空调墙及采用该空调墙的空调系统.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081527 U(45)授权公告日 2011.12.21CN202081527U*CN202081527U*(21)申请号 201020672011.1(22)申请日 2010.12.21E04B 2/00(2006.01)F24F 5/00(2006.01)F24F 13/06(2006.01)F24F 13/22(2006.01)F24F 13/24(2006.01)(73)专利权人泗阳普来福水源毛细管网科学技术有限公司地址 223700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众兴镇淮海东路(72)发明人金健(74)专利代理机构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代理人顾进(5。

2、4) 实用新型名称一种毛细管网空调墙及采用该空调墙的空调系统(57)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毛细管网空调墙及采用该空调墙的空调系统,所述空调墙,包括承重支撑墙和固定于空调墙内的毛细管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墙还包括被动辐射面,所述被动辐射面与毛细管网之间、承重支撑墙与毛细管网之间均留有间距不接触;所述的空调系统是以空调墙作为空调末端换热器的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具有如下优点,高效节能,舒适度高,节省空间、绿色环保,降温、升温较快,寿命长久。(51)Int.Cl.(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

3、图 2 页CN 202081534 U 1/1页21.一种毛细管网空调墙,包括承重支撑墙和固定于空调墙内的毛细管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墙还包括被动辐射面,所述被动辐射面与毛细管网之间、承重支撑墙与毛细管网之间均留有间距不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细管网空调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墙还包括设置在空调墙内部的风机以及净化空气的新风系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细管网空调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管网的两端分别连接横穿毛细管网的供水主管和回水主管。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毛细管网空调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管网至少由两个毛细管单元并联在一起组成。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毛细管网空调墙,其。

4、特征在于:回水主管连接集水器,供水主管连接分水器,所述集水器和分水器上均设置有对水位调节的止水阀。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毛细管网空调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墙上部设置吊顶,中部为装饰面,装饰面与吊顶距离为20cm30cm,吊顶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回风口和送风口。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毛细管网空调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墙内部为水泥压力板,所述毛细管网通过水泥固定在水泥压力板上。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毛细管网空调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设置在吊顶或者空调墙顶处。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毛细管网空调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系统的的送风管接入空调墙距离顶端的三分之一处。10.根。

5、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毛细管网空调墙,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辐射面为可拆式活动面板。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毛细管网空调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管网的底部设置有用来盛放冷凝水的接水盘,所述接水盘向出水口位置倾斜千分之一的坡度。12.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使用如权利要求1-3、5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墙作为空调末端换热器。13.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使用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墙作为空调末端换热器。14.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使用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墙作为空调末端换热器。15.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使用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墙作为空调末端换热器。16.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使用。

6、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墙作为空调末端换热器。17.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使用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墙作为空调末端换热器。18.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使用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墙作为空调末端换热器。19.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使用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墙作为空调末端换热器。权 利 要 求 书CN 202081527 UCN 202081534 U 1/4页3一种毛细管网空调墙及采用该空调墙的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墙及其空调系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毛细管网空调墙及采用该空调墙的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0002 传统的室内空调一般都具备降温、升温、除湿等三大基本。

7、功能,但是传统的家用分体空调无法引入新风,为了确保室内空气质量健康,必须通过开门、开窗来换气,这样房间内的冷量会大量流失,影响房间温度,造成能源浪费。目前,大部分的室内空气调节都是用中央空调系统,通过非典的爆发引起了人们对中央空调的空气洁净系统的重视,此系统容易产生细菌,从而容易导致“军团病”,并且用于空调循环的空气洁净度较低,而且一般的中央空调的气温波动比较大,容易引起人的不适感,产生俗称的空调病。而近些年出现的毛细管网空调系统虽然解决了恒温恒湿问题并通过辐射制冷省却管道从而不会产生细菌,但是由于使用条件的限制,其不能使用于湿度较高环境或是为了解决其墙面结露问题,必须增加单独的新风或是除湿系。

8、统,进而导致造价较高、系统复杂,不利于空调冷热源的综合利用。 发明内容0003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正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空调墙及其空调系统,该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普通毛细管网缺乏强制循环风系统以及不易控制结露、系统复杂和成本过高等问题。 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毛细管网空调墙及采用空调墙的空调系统,所述空调墙包括承重支撑墙和固定于空调墙内的毛细管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墙还包括被动辐射面,所述被动辐射面与毛细管网之间、承重支撑墙与毛细管网之间均留有间距不接触。 000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设置在空调墙上部的风。

9、机以及净化空气的新风系统。所述毛细管网的两端分别连接横穿毛细管网的供水主管和回水主管,为了保证管道之间的密封性、防止漏水,毛细管网通过热熔的方式与供、回水主管相连,水在毛细管网内循环,通过供水主管流经毛细管网最后再进入回水主管内,通过水的循环实现制冷、制热的辐射。 0006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毛细管网至少由两个毛细管单元并联在一起组成,毛细管网单元采用PP-R材料,毛细管网单元与毛细管网单元之间采用热熔连接形成一体 化,进一步保证整个管网的密封性。 0007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改进,为了调节管网内水位,回水主管连接集水器,供水主管连接分水器,所述集水器和分水器上均设置有对。

10、水位调节的止水阀。 0008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空调墙上部设置吊顶,中部为装饰面,装饰面与吊顶距离为20cm-30cm,吊顶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回风口和送风口,风口的布置为下说 明 书CN 202081527 UCN 202081534 U 2/4页4送上回式,利用毛细管网内冷热水的流动制冷或加热腔内空气,温度差产生的热压使得空气自动循环,呼吸式的空调墙靠毛细管网较大的辐射面积不仅能够很好的除湿,还能去除室内的甲醛以及空气中的悬浮物的污染。 0009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空调墙承重支撑墙内部为水泥压力板,所述毛细管网通过水泥固定在水泥压力板上。将空调墙内部采用水泥。

11、压力板以及毛细管网单元通过水泥固定在压力板上,一方面是为了增加空调墙的牢固性,另一方面是增加整个毛细管网的辐射面积,更快的实现温度的调节。 001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风机设置在吊顶或者空调墙顶处,一般风机的出风口对着回风口,但是比回风口略低,这样可以加速空气的流动,加大制冷量及缩短制冷时间。 001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新风系统的送风管接入空调墙距离顶端的三分之一处,由于本系统是通过空调墙内产生的冷热交换来进行处理,因此省却了单独新风系统进行预处理的问题,新风系统主要的作用是净化空气,免去了降温工作,大大降低了能耗,节约能源。 001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

12、的改进,所述被动辐射面为可拆式活动面板,如果活动面板出现了问题,单独进行方便拆卸。 001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毛细管网的底部设置有用来盛放冷凝水的接水盘,所述接水盘向出水口位置倾斜千分之一的坡度,这样有利于少量冷凝水的排除室外,避免产生污染。 0014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可以利用毛细管网辐射制冷高效节能的特点并解决墙面结露的问题:毛细管网有极大的散热表面积,以辐射方式供暖制冷,冬季热水供回水温度25-50,高效节能,比传统中央空调节能70以上,同时由于被动辐射面不与毛细管网直接接触使得被动辐射面温度高于露点温度从而防止结露;2)舒适度高:以辐射方式采。

13、暖制冷,室内温度变化速度快,变化均匀,轻柔安静,没有空气流动和设备噪声;3)节省空间、不增加建筑物荷载:毛细管网安装厚度一般5厘米左右,可以灵活敷设 在地面或墙壁上,安装极为方便。譬如一座20层的使用传统中央空调的大厦,如果使用毛细管网能够节省出2层空间,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4)绿色环保,节能,把新风系统的送风管直接接入空调墙的距离吊顶的三分之一处,通过空调墙内产生的冷热交换来进行处理,可以省却单独的新风系统要进行预处理问题,降低能耗;5)降温、升温较快,由于采用了家装风机的设置,风机的出风口对着回风口,比回风口略低,由于送风口选用侧送风,当风机开启后,人站在风口处也不会有强风感,比普通的空调。

14、舒适度高,由于风机的作用加速了整个空调系统的热交换处理,制冷、制热效果显著,原毛细管网换热65W每平方米,改进后普通辐射加重力循环为80W每平方米,开启风机后为120-150W每平方米;6)寿命长久,整个系统采用低温低压运行,避免高温高压带来的管路破坏,内壁不产生水垢。系统完全采用PP-R等防腐蚀材料,毛细管网单元之间以及与主管之间采用热熔连接,保证管网的密封性。即使使用时间长久后,主管或者毛细血管网单元损坏,只需要将损坏的部位用专用的管剪剪开,再通过热熔或者焊接工具焊接后密封即可,不会影响其他部分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说 明 书CN 202081527 UCN 202081534 U 3/4。

15、页5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被动冷辐射面图; 0016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0017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立面图; 0018 图4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 图中:1、吊顶;2、回风口;3、装饰面;4、送风口;5、供水主管;6、回水主管;7、毛细管网;8、冷凝水接水盘;9、风机;10、冷凝水出水口;11、被动辐射面;12、承重支撑面;13、新风机组;14-1、进风管;14-2出风管;14-3送风管;15、回风管;17、集水器;18分水器;19、球阀;20、止回阀;21、排气阀。 具体实施方式0020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图1-图3是本实用新型各个侧面的结构。

16、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 本实用新型如图所示,涉及一种毛细管网空调墙及采用空调墙的空调系统,包括空调墙,以及固定在内部的毛细管网7,空调系统还包括设置在空调墙上部的风机9以及净化空气的新风机组13。空调墙的厚度在10-13cm,距离被动辐射面11和承重支撑面12均留根据辐射面和承重支撑面材质和循环风量合理计算预留空间,本实施例预留2cm左右空间为风量循环并防止因为墙面和辐射面表面温度低于露点温度而结露;此外为了方便拆卸,被动 辐射面11为可拆式活动面板;毛细管网7的安装面宽为5cm,毛细管网单元的高度以2.1米为宜,毛细管网7的两端分别连接横穿毛细管网的供水主管5和回。

17、水主管6,为了保证管道之间的密封性、防止漏水,毛细管网7通过热熔的方式与供、回水主管相连,水在毛细管网内循环,通过供水主管流经毛细管网最后再进入回水主管内,通过水不停的循环实现制冷、制热的辐射。 0022 毛细管网7至少由两个毛细管单元并联在一起组成,毛细管网单元采用PP-R材料,毛细管网单元与毛细管网单元之间采用热熔连接形成一体化,进一步保证整个管网的密封性,为了调节管网内水位,回水主管连接集水器17,供水主管连接分水器18,所述集水器17和分水器18上均设置有对水位调节的止水阀20。空调墙上部设置吊顶1,中部为装饰面3,装饰面与吊顶距离为20cm-30cm,吊顶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回风口2。

18、和送风口4,风口的布置为下送上回式,利用毛细管网7内冷热水的流动制冷或加热腔内空气,温度差产生的热压使得空气自动循环,呼吸式的空调墙靠毛细管网较大的辐射面积不仅能够很好的除湿,还能去除室内的甲醛以及空气中的悬浮物的污染。空调墙内部为水泥压力板或者其他防潮材料板材,毛细管网通过水泥固定在水泥压力板上。将空调墙内部采用水泥压力板以及毛细管网单元通过水泥固定在压力板上,一方面是为了增加空调墙的牢固性,另一方面是增加整个毛细管网的辐射面积,更快的实现温度的调节。风机9设置在吊顶1或者空调墙顶处,一般风机的出风口对着回风口,但是比回风口略低,这样可以加速空气的流动,加大制冷量及缩短制冷时间。 0023 。

19、新风机组13具有进风管14-1、出风管14-2和送风管14-3,其中送风管14-3接入空调墙距离吊顶1的三分之一处,由于本系统是通过空调墙内产生的冷热交换来进行处理,因此省却了单独新风系统进行预处理的问题,新风系统主要的作用是净化空气,免去了降温工作,大大降低了能耗,节约能源。毛细管网7的底部设置有用来盛放冷凝水的接水盘说 明 书CN 202081527 UCN 202081534 U 4/4页68,接水盘8向出水口位置倾斜千分之一的坡度并在较低一侧设置冷凝水出水口10,这样有利于少量冷凝水的排除室外,避免产生污染。 0024 以上实施方式仅示意性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力要求书为准,凡是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等同替换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CN 202081527 UCN 202081534 U 1/2页7图1图2图3说 明 书 附 图CN 202081527 UCN 202081534 U 2/2页8图4说 明 书 附 图CN 202081527 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