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盖锁开启手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井盖锁开启手柄.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359577 U(45)授权公告日 2012.08.01CN202359577U*CN202359577U*(21)申请号 201120454855.3(22)申请日 2011.11.16E02D 29/14(2006.01)(73)专利权人山东康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地址 250101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技术开发区舜华路1号齐鲁软件园F-1座A203(72)发明人姜志利 张明广 吴建冬 王亚盛(74)专利代理机构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代理人郑华清(54) 实用新型名称井盖锁开启手柄(57)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井盖锁开启手柄;包括转动轴,手。
2、柄,轴套,转动轴与轴套连接,转动轴的上端部的外圆设有外齿轮,手柄设内孔、内孔的下端面处设有内齿轮,所述内孔的上端面处设有内径大于外齿轮的外圆直径的光孔,所述光孔的轴向距离大于外齿轮的外圆直径处的轴向距离,所述外齿轮的端面设有挡片,所述挡片与外齿轮的端面通过固定螺钉连接,该井盖锁开启手柄结构简单,使用可靠,降低了手柄的高度和体积。(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1 页1/1页21.一种井盖锁开启手柄,包括转动轴,手柄,轴套,转动轴与轴套连接,转动轴的上端部的外圆设有外齿轮,。
3、手柄设内孔、内孔的下端面处设有内齿轮,其特征是,所述内孔的上端面处设有内径大于外齿轮的外圆直径的光孔,所述光孔的轴向距离大于外齿轮的外圆直径处的轴向距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盖锁开启手柄,其特征是,所述外齿轮的端面设有挡片,所述挡片与外齿轮的端面通过固定螺钉连接。权 利 要 求 书CN 202359577 U1/2页3井盖锁开启手柄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井盖锁开启手柄。背景技术0002 传统的井盖锁开启装置的手柄在非工作状态时,齿轮一直处于啮合状态,遇到外力时会造成意外开启,即使没有开启也很容易破坏;随身携带的开启手柄又不方便而且容易丢失,不便管理。发明。
4、内容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传统的井盖锁开启装置非工作状态时,手柄遇到意外磕碰、踩踹外力等作用时会自动开启和容易破坏的问题;提供一种井盖锁开启手柄;结构简单,使用可靠,降低了手柄的高度。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0005 一种井盖锁开启手柄,包括转动轴、手柄、轴套,转动轴与轴套连接,转动轴的上端部的外圆设有外齿轮,手柄设内孔,内孔的下端面处设有内齿轮,所述内孔的上端面处设有内径大于外齿轮的外圆直径的光孔,所述光孔的轴向距离大于外齿轮的外圆直径处的轴向距离。0006 所述外齿轮的端面设有挡片,所述挡片与外齿轮的端面通过固定螺钉连接。0007 本实用新。
5、型的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的井盖锁开启手柄的结构是,在转动轴的上端部的外圆上分别设计了齿轮和光轴两部分。手柄利用内外齿轮的啮合原理,井盖开启、锁紧过程中是啮合状态,平时是非啮合状态。工作时抬起手柄,手柄与转动轴啮合,转动手柄,带动转动轴转动,转动轴带动内部的开锁装置实现开锁。平时状态手柄落下,脱离转动轴的啮合部分,此时手柄可以在转动轴上的光轴段任意旋转,如果出现意外磕碰、踩踹只能使手柄绕轴旋转,不会带动转动轴转动,也就起到了自我保护的作用;同时,降低了手柄的高度。固定螺钉与挡片是为了手柄抬起过程中的限位作用,防止手柄脱出。轴套焊接在锁体上,转动轴在轴套内转动。0008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
6、用新型手柄不会对转动轴造成破坏,降低了手柄的高度、减少了设备的体积。附图说明0009 图1为本实用新型井盖锁开启手柄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0010 图2为本实用新型平时状态的结构示意图.0011 图中,1-转动轴,2-轴套,3-锁体,4-手柄,5-挡片6-固定螺钉。具体实施方式0012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说 明 书CN 202359577 U2/2页40013 一种井盖锁开启手柄,如图所示,图中,1-转动轴,2-轴套,3-锁体,4-手柄,5-挡片6-固定螺钉。包括转动轴1,手柄4,轴套2,转动轴1与轴套2连接,转动轴1的上端部的外圆设有外齿轮,手柄4设内孔,内孔的下。
7、端面处设有内齿轮,所述内孔的上端面处设有内径大于外齿轮的外圆直径的光孔,所述光孔的轴向距离大于外齿轮的外圆直径处的轴向距离。所述外齿轮的端面设有挡片5,挡片5与外齿轮的端面通过固定螺钉6连接,固定螺钉6与挡片5是为了手柄抬起过程中的限位作用,防止手柄4脱出,轴套焊接在锁体3上,转动轴1在轴套2内转动。0014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说 明 书CN 202359577 U1/1页5图1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202359577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