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交桥.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交桥.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194041 U(45)授权公告日 2012.04.18CN202194041U*CN202194041U*(21)申请号 201120239388.2(22)申请日 2011.06.30E01C 1/04(2006.01)(73)专利权人逄承麟地址 265600 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市福乐园小区聚财超市(72)发明人逄承麟(54) 实用新型名称立交桥(57)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于城市交通的道路立交桥,属于道路桥梁建筑技术领域。立交桥,设于东西、南北两条主干道的十字路口处,特征在于其行车道分为四层,由低向高依次为一层的非机动车道、右转弯机动车道以及对驶的双向左。
2、转弯机动车道,二层的另外两条双向左转弯机动车道,三四层为由架空立柱空间交叉布设于最高层的两个双向直车道。本实用新型立交桥,各方向都有专用车道,互不相交,使各方向的车流畅通无阻,布线设计简明清楚,使过往车辆驾驶方向感增强,占地面积较小,设计合理紧凑,节省了空间的同时更节省了造价的成本。(51)Int.Cl.(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1 页CN 202194043 U 1/1页21.立交桥,设于东西、南北两条主干道的十字路口处,特征在于其行车道分为四层,由低向高依次为一层的非机动车道。
3、、右转弯机动车道以及对驶的双向左转弯机动车道,二层的另外两条双向左转弯机动车道,三四层为由架空立柱空间交叉布设于最高层的两个双向直车道。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机动车道为设于地面层的右转弯非机动车道,共设四条,分别位于两条主干道四个夹角处的最外沿,从而由一条主干道右转弯连通至另一条相邻主干道。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右转弯机动车道通过上坡引路和架空立柱支撑于地面一层,共设四条,位于非机动车道的内侧,其与非机动车道的不同之处在于地面一层高于地面层且与其之间具有半层的纵向高度空间,该空间能够实现非机动车道的非机动车与右转弯机动车道之间的穿行。4.按照权利要。
4、求3所述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右转弯机动车道最高处下方处设有非机动车穿行通道。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左转弯机动车道共设四条,均设于右转弯机动车道的内侧,其中两条设于地面一层,另两条设于二层。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立交桥,其特征在于地面一层的双向左转弯机动车道其两入口相向设于主干道的左右两侧,两出口经过两入口左转相向设于另一条主干道的左右两侧;地面一层的两双向左转弯机动车道在行至与二层的两双向左转弯机动车道空间交叉时通过下坡引路自然过渡到地面层,使产生的空间相汇路段与二层之间仍保留一层的纵向高度,该高度空间能够保证车辆在该车道内穿过。7.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立交桥,其特征。
5、在于二层的双向左转弯机动车道其两入口相向设于主干道的左右两侧,两出口经过两入口左转相向设于另一条主干道的左右两侧。8.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一层的双向左转弯机动车道与右转弯机动车道并行最高处下方处设有非机动车穿行通道。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四两层的双向直车道通过架空立柱设于双向左转弯机动车道的内侧,双向左转弯机动车道内的车辆可在双向直车道下部由架空立柱支撑的空间内穿过。权 利 要 求 书CN 202194041 UCN 202194043 U 1/3页3立交桥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于城市交通的道路立交桥,属于道路桥梁建筑技术领域。背景。
6、技术0002 随着道路建设的发展和交通的需要,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使车辆日益增多,平面交叉的道口造成车辆拥堵,一座座立交桥在人口密集的大中城市平地而起,但现有立交桥布线复杂,占地面积较大,车辆在桥上绕来绕去的容易迷失方向感,而且立交桥的拆建施工建设费力耗资,因此,设计一款占地小、造价低、方向感清楚的立交桥显得尤为重要。发明内容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针对现代化城市交通发展状态而提供的一种多车道、方向感清楚、占地小、造价低廉的四层立交桥。0004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0005 立交桥,设于东西、南北两条主干道的十字路口处,特殊之处在于其行车道分为四层,。
7、由低向高依次为一层的非机动车道、右转弯机动车道以及对驶的双向左转弯机动车道,二层的另外两条双向左转弯机动车道,三四层为由架空立柱空间交叉布设于高层的两个双向直车道。0006 所述非机动车道包括设于地面层的右转弯非机动车道,共设四条,分别位于两条主干道四个夹角处的最外沿,从而由一条主干道右转弯连通至另一条相邻主干道。0007 所述右转弯机动车道通过上坡引路和架空立柱支撑于地面一层,共设四条,位于非机动车道的内侧,其与非机动车道的不同之处在于地面一层高于地面层且与其之间具有半层的纵向高度空间,该空间能够实现非机动车道的非机动车与右转弯机动车道之间的穿行。0008 所述双向左转弯机动车道共设四条,均。
8、设于右转弯机动车道的内侧,其中两条设于地面一层,另两条设于二层,地面一层的双向左转弯机动车道其两入口相向设于主干道的左右两侧,两出口经过两入口左转相向设于另一条主干道的左右两侧;二层的双向左转弯机动车道其两入口相向设于主干道的左右两侧,两出口经过两入口左转相向设于另一条主干道的左右两侧;地面一层的两车道在行至与二层的两车道空间交叉时通过下坡引路自然过渡到地面层,使产生的空间相汇路段与二层之间仍保留一层的纵向高度,该高度空间能够保证车辆在该车道内畅行无阻。0009 所述地面一层的双向左转弯机动车道与右转弯机动车道并行最高处下方E处设有非机动车穿行通道。0010 所述右转弯机动车道最高处下方处设有。
9、非机动车穿行通道。0011 所述三、四两层的双向直车道通过架空立柱设于双向左转弯机动车道的内侧,双向左转弯机动车道内的车辆可在双向直车道下部由架空立柱支撑的空间内自由穿行。0012 本发明立交桥,各方向都有专用车道,互不相交,使各方向的车流畅通无阻,布线说 明 书CN 202194041 UCN 202194043 U 2/3页4设计简明清楚,使过往车辆驾驶方向感增强,占地面积较小,设计合理紧凑,节省了空间的同时更节省了造价的成本。附图说明0013 图1:为本发明立交桥结构示意图;0014 图2:本发明立交桥去掉上部三四层之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15 以下参照附图,给出本发明的具体实。
10、施方式,用来对本发明的构成进行进一步说明。0016 实施例10017 本实施例的立交桥参考图1、2,设于东西、南北两条主干道L1、L2的十字路口处,其行车道分为四层,由低向高依次为一层的供人行、自行车及其他非机动车辆的非机动车道F1、右转弯机动车道J1以及对驶的双向左转弯机动车道J2-1,二层的另外两条双向左转弯机动车道J2-2,三四层为由架空立柱空间交叉布设于最高层的两个双向直车道J3、J4。0018 非机动车道F1为设于地面层的右转弯非机动车道,共设四条,分别位于两条主干道L1、L2四个夹角处的最外沿,从而由一条主干道右转弯连通至另一条相邻主干道。0019 右转弯机动车道J1通过上坡引路和。
11、架空立柱支撑于地面一层,共设四条,位于非机动车道F1的内侧,其与非机动车道F1的不同之处在于地面一层高于地面层且与其之间具有半层的纵向高度空间,该空间能够实现非机动车道F1的非机动车与右转弯机动车道J1之间的穿行。0020 双向左转弯机动车道共设四条,均设于右转弯机动车道J1的内侧,其中两条设于地面一层,另两条设于二层,地面一层的双向左转弯机动车道J2-1其两入口相向设于主干道L2的左右两侧,两出口经过两入口左转相向设于另一条主干道L1的左右两侧;二层的双向左转弯机动车道J2-2其两入口相向设于主干道L1的左右两侧,两出口经过两入口左转相向设于另一条主干道L2的左右两侧;地面一层的两车道J2-。
12、1在行至与二层的两车道J2-2空间交叉时通过下坡引路自然过渡到地面层,使产生的两个空间相汇路段与二层之间仍保留一层的纵向高度,该高度空间能够保证车辆在该车道内畅行无阻;所述地面一层的双向左转弯机动车道J2-1与右转弯机动车道J1并行最高处下方E处设有非机动车穿行通道;右转弯机动车道J1最高处下方E1处设有非机动车穿行通道。0021 三、四两层的双向直车道J3、J4通过架空立柱设于双向左转弯机动车道的内侧,双向左转弯机动车道内的车辆可在双向直车道J3、J4下部由架空立柱支撑的空间内自由穿行。0022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势:0023 1、各个方向都有专用车道,互不交叉,直行、左转弯、右转弯、非机动车。
13、、均可畅通无阻。0024 2、非机动车道为一层,即地平面,既方便、安全、又人性化,残障人也很方便,优于过街天桥及地下通道。0025 3、由于方向感清楚,即使外地车辆,也不易迷失方向。说 明 书CN 202194041 UCN 202194043 U 3/3页50026 4、可最大限度的利用土地资源,由于一层是非机动车辆,立交桥下可开设商铺和摊点及娱乐场所,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0027 5、占地小,在拥堵严重的大型的十字路口,充分利用原十字路口的道路和空间,不用搬迁和拆建就可以建立本立交桥。0028 6、造价低,由于设计合理紧凑,节约土地不用拆迁并充分利用有限空间,所以造价低廉。说 明 书CN 202194041 UCN 202194043 U 1/1页6图1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202194041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