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阶梯式生态型护岸装置.pdf

上传人:54 文档编号:4046116 上传时间:2018-08-1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74.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20310497.9

申请日:

2011.08.25

公开号:

CN202202304U

公开日:

2012.04.2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02B3/06; E02B3/12; E02D5/24; E02D5/26

主分类号:

E02B3/06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发明人:

敖鸿毅; 王华光; 李小平; 刘剑彤

地址:

430072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南路7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代理人:

余晓雪;王敏锋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阶梯式生态型护岸装置。一种阶梯式生态型护岸装置,包括设置于岸坡外侧和地表上方的栅栏护岸结构,所述栅栏护岸结构包括至少两根护岸桩和填充体,相邻的两根护岸桩之间设置有填充体,所述填充体两侧设置有防腐钢丝网,所述防腐钢丝网两端与护岸桩固定连接。护岸桩和填充体组成的栅栏护岸结构具有很好的透水性能,保证陆地与水体直接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传递,维持生态系统功能,也可以有效保护岸坡不被水体直接冲刷,导致水土流失。填充体表面可以种植陆生植物(例如黑麦草等)和挺水植物,起到防止因雨水冲刷而引起水土流失,同时削减面源污染的作用,并且种植的植物也可以增强岸坡的整洁与美观。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阶梯式生态型护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岸坡外侧和地表上方的栅栏护岸结构,所述栅栏护岸结构包括至少两根护岸桩和填充体,相邻的两个护岸桩之间设置有填充体,所述填充体两侧设置有防腐钢丝网,所述防腐钢丝网两端与护岸桩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阶梯式生态型护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体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大颗粒石块层和小颗粒石块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阶梯式生态型护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岸桩与岸坡之间设置有泥土层,所述泥土层设置于所述小颗粒石块层上方,所述泥土层表面种植陆生植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阶梯式生态型护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栏护岸结构还设置有护面板,所述护面板设置于所述防腐钢丝网的内侧、所述小颗粒石块层的上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阶梯式生态型护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腐钢丝网下端与地表触接,上端与护岸桩平齐。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阶梯式生态型护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腐钢丝网通过镀锌钢丝固定于所述护岸桩。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阶梯式生态型护岸装置,其特征在于:多根所述的护岸桩排列设置于所述岸坡外侧,多根所述的护岸桩距岸坡的边沿等距设置。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阶梯式生态型护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岸桩设置有多排,相邻的两排所述护岸桩呈阶梯状等距排布,靠近岸坡的护岸桩为阶梯的顶点,靠近岸坡的护岸桩超出水位面,相邻的一排护岸桩设置于水位面之下。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阶梯式生态型护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岸桩是松木桩。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阶梯式生态型护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近岸坡的护岸桩距岸坡20-40cm。

说明书

一种阶梯式生态型护岸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阶梯式生态型护岸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河流湖泊污染越来越严重,人们越来越重视水体的
治理与保护。为减少雨水及河水对岸带的冲刷,河道防护形式主要分为挡墙结构
和铺面结构,多采用浆砌石块或混凝土浇筑等方式,该类型的护岸不利于水生生
物的生长和水体自净功能的发挥,造成水体与陆地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传递
中断,不利于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缺乏绿色景观效果,且成本较高。因此需要
根据河流生态系统特征,采用生态型护岸装置对岸带进行保护。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亟需提供一种阶梯式生态型护岸装置的
技术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抗冲刷、能够保
持水体和岸坡物质交换、能量交换的阶梯式生态型护岸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阶梯式生态型护岸装置,包括设置于岸坡外侧和地表上方的栅栏护岸结
构,所述栅栏护岸结构包括至少两根护岸桩和填充体,相邻的两根护岸桩之间设
置有填充体,所述填充体两侧设置有防腐钢丝网,所述防腐钢丝网两端与护岸桩
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填充体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大颗粒石块层和小颗粒石块层。

其中,所述栅栏护岸结构还设置有护面板,所述护面板设置于所述防腐钢丝
网的内侧、所述小颗粒石块层的上方。

所述护岸桩与岸坡之间设置有泥土层,所述泥土层设置于所述小颗粒石块层
上方,所述泥土层表面种植陆生植物。

其中,所述防腐钢丝网下端与地表触接,上端与护岸桩平齐。

其中,所述防腐钢丝网通过镀锌钢丝固定于所述护岸桩。

其中,多根所述的护岸桩排列设置于所述岸坡外侧。

其中,多根所述的护岸桩距岸坡的边沿等距设置。

其中,所述护岸桩设置有多排,相邻的两排护岸桩呈阶梯状等距排布,靠近
岸坡的护岸桩为阶梯的顶点,靠近岸坡的护岸桩超出水位面,相邻的一排护岸桩
设置于水位面之下。

其中,所述护岸桩是松木桩。

其中,所述靠近岸坡的护岸桩距岸坡20-40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一种阶梯式生态型护岸装置,包括设置于岸坡外侧和地表上方的栅栏护岸结
构,所述栅栏护岸结构包括至少两根护岸桩和填充体,相邻的两根护岸桩之间设
置有填充体,所述填充体两侧设置有防腐钢丝网,所述防腐钢丝网两端与护岸桩
固定连接。

护岸桩和填充体组成的栅栏护岸结构具有很好的透水性能,保证陆地与水体
直接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传递,维持生态系统功能,也可以有效保护岸坡不被水
体直接冲刷,导致水土流失。填充体表面可以种植陆生植物(例如黑麦草等)和
挺水植物,起到防止因雨水冲刷而引起水土流失,同时可削减面源污染的作用,
并且种植的植物还可以增强岸坡整洁与美观。

附图说明

下面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
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阶梯式生态型护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栅栏护岸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护岸桩,2-小颗粒石块层,3-大颗粒石块层,4-泥土层,5-陆生植
物,6-挺水植物,7-水位面,8-防腐钢丝网,9-镀锌钢丝,10-护面板,11-
岸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阶梯式生态型护岸装置,包括设置于岸坡11外侧
和地表上方的栅栏护岸结构,所述栅栏护岸结构包括至少两根护岸桩1和填充
体,相邻的两根护岸桩1之间设置有填充体,所述填充体两侧设置有防腐钢丝网
8,所述防腐钢丝网8两端与护岸桩1固定连接。

护岸桩1和填充体组成的栅栏护岸结构具有很好的透水性能,保证陆地与水
体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传递,维持生态系统功能,也可以有效保护岸坡11
不被水体直接冲刷,导致水土流失。填充体表面可以种植挺水植物6,可以缓冲
水体对于栅栏护岸结构的冲刷。

所述填充体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大颗粒石块层3和小颗粒石块层2,大
颗粒石块层3和小颗粒石块层2具有丰富的空隙及表面积,为鱼,虾和微生物提
供栖息地,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水质净化。

所述护岸桩1与岸坡11之间设置有泥土层4,所述泥土层4设置于所述小
颗粒石块层2上方,所述泥土层4表面种植陆生植物5。陆生植物5,如黑麦草
等,起到防止因雨水冲刷而引起水土流失,同时削减面源污染的作用,并且种植
的植物也可以增强岸坡整洁与美观。

所述栅栏护岸结构还设置有护面板10,所述护面板10设置于所述防腐钢丝
网8的内侧、所述小颗粒石块层2的上方。护面板10可以有效防止水体冲刷泥
土层4,进而导致水体漫过栅栏护岸结构,冲刷岸坡11。

其中,所述防腐钢丝网8下端与地表触接,上端与护岸桩1平齐。采用此种
设置方式,效果最好,可以保证填充体的稳固性。

其中,所述防腐钢丝网8通过镀锌钢丝9固定于所述护岸桩1。固定方式简
便易行,牢固性好。

其中,多根所述的护岸桩1排列设置于所述岸坡11外侧。可以对岸坡11
的外侧进行全面的保护。

其中,多根所述的护岸桩1距岸坡11的边沿等距设置。等距设置,避免水
体的流速产生变化,进而影响水体环境。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护岸桩1设置有多排,相邻的两排护
岸桩1呈阶梯状等距排布,靠近岸坡11的护岸桩1为阶梯的顶点,靠近岸坡11
的护岸桩1超出水位面7,相邻的一排护岸桩1设置于水位面7之下。多排的护
岸桩1可以形成有层次的护岸装置,使岸坡11与水体内的物质进行交换,在防
止水体冲刷保护岸坡11的情况下,防护性好,也可以维持生态平衡。

其中,所述护岸桩1是松木桩。松木桩具有较强的耐腐蚀和抗水流冲刷的能
力,可对原泥土岸坡进行保护,防止坍塌和水土流失。

其中,所述靠近岸坡11的护岸桩1距岸坡20-40cm。采用此种方式设置,
效果最好。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
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
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
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一种阶梯式生态型护岸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阶梯式生态型护岸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阶梯式生态型护岸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阶梯式生态型护岸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阶梯式生态型护岸装置.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202304 U(45)授权公告日 2012.04.25CN202202304U*CN202202304U*(21)申请号 201120310497.9(22)申请日 2011.08.25E02B 3/06(2006.01)E02B 3/12(2006.01)E02D 5/24(2006.01)E02D 5/26(2006.01)(73)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地址 430072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南路7号(72)发明人敖鸿毅 王华光 李小平 刘剑彤(74)专利代理机构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代理人余晓雪 王敏锋(54) 实用新型名称一种阶梯式。

2、生态型护岸装置(57)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阶梯式生态型护岸装置。一种阶梯式生态型护岸装置,包括设置于岸坡外侧和地表上方的栅栏护岸结构,所述栅栏护岸结构包括至少两根护岸桩和填充体,相邻的两根护岸桩之间设置有填充体,所述填充体两侧设置有防腐钢丝网,所述防腐钢丝网两端与护岸桩固定连接。护岸桩和填充体组成的栅栏护岸结构具有很好的透水性能,保证陆地与水体直接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传递,维持生态系统功能,也可以有效保护岸坡不被水体直接冲刷,导致水土流失。填充体表面可以种植陆生植物(例如黑麦草等)和挺水植物,起到防止因雨水冲刷而引起水土流失,同时削减面源污染的作用,并且种植的植物也。

3、可以增强岸坡的整洁与美观。(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2 页CN 202202317 U 1/1页21.一种阶梯式生态型护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岸坡外侧和地表上方的栅栏护岸结构,所述栅栏护岸结构包括至少两根护岸桩和填充体,相邻的两个护岸桩之间设置有填充体,所述填充体两侧设置有防腐钢丝网,所述防腐钢丝网两端与护岸桩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阶梯式生态型护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体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大颗粒石块层和小颗粒石块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阶梯式生态型护岸装置,其特。

4、征在于:所述护岸桩与岸坡之间设置有泥土层,所述泥土层设置于所述小颗粒石块层上方,所述泥土层表面种植陆生植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阶梯式生态型护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栏护岸结构还设置有护面板,所述护面板设置于所述防腐钢丝网的内侧、所述小颗粒石块层的上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阶梯式生态型护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腐钢丝网下端与地表触接,上端与护岸桩平齐。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阶梯式生态型护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腐钢丝网通过镀锌钢丝固定于所述护岸桩。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阶梯式生态型护岸装置,其特征在于:多根所述的护岸桩排列设置于所述岸坡外侧,多根所述的护岸桩距。

5、岸坡的边沿等距设置。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阶梯式生态型护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岸桩设置有多排,相邻的两排所述护岸桩呈阶梯状等距排布,靠近岸坡的护岸桩为阶梯的顶点,靠近岸坡的护岸桩超出水位面,相邻的一排护岸桩设置于水位面之下。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阶梯式生态型护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岸桩是松木桩。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阶梯式生态型护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近岸坡的护岸桩距岸坡20-40cm。权 利 要 求 书CN 202202304 UCN 202202317 U 1/3页3一种阶梯式生态型护岸装置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设施技术领域,具体。

6、涉及一种阶梯式生态型护岸装置。背景技术0002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河流湖泊污染越来越严重,人们越来越重视水体的治理与保护。为减少雨水及河水对岸带的冲刷,河道防护形式主要分为挡墙结构和铺面结构,多采用浆砌石块或混凝土浇筑等方式,该类型的护岸不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和水体自净功能的发挥,造成水体与陆地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传递中断,不利于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缺乏绿色景观效果,且成本较高。因此需要根据河流生态系统特征,采用生态型护岸装置对岸带进行保护。0003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亟需提供一种阶梯式生态型护岸装置的技术尤为重要。实用新型内容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

7、不足,提供一种抗冲刷、能够保持水体和岸坡物质交换、能量交换的阶梯式生态型护岸装置。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0006 一种阶梯式生态型护岸装置,包括设置于岸坡外侧和地表上方的栅栏护岸结构,所述栅栏护岸结构包括至少两根护岸桩和填充体,相邻的两根护岸桩之间设置有填充体,所述填充体两侧设置有防腐钢丝网,所述防腐钢丝网两端与护岸桩固定连接。0007 其中,所述填充体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大颗粒石块层和小颗粒石块层。0008 其中,所述栅栏护岸结构还设置有护面板,所述护面板设置于所述防腐钢丝网的内侧、所述小颗粒石块层的上方。0009 所述护岸桩与岸坡之间设置有泥土层,所述泥土层。

8、设置于所述小颗粒石块层上方,所述泥土层表面种植陆生植物。0010 其中,所述防腐钢丝网下端与地表触接,上端与护岸桩平齐。0011 其中,所述防腐钢丝网通过镀锌钢丝固定于所述护岸桩。0012 其中,多根所述的护岸桩排列设置于所述岸坡外侧。0013 其中,多根所述的护岸桩距岸坡的边沿等距设置。0014 其中,所述护岸桩设置有多排,相邻的两排护岸桩呈阶梯状等距排布,靠近岸坡的护岸桩为阶梯的顶点,靠近岸坡的护岸桩超出水位面,相邻的一排护岸桩设置于水位面之下。0015 其中,所述护岸桩是松木桩。0016 其中,所述靠近岸坡的护岸桩距岸坡20-40cm。001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9、0018 一种阶梯式生态型护岸装置,包括设置于岸坡外侧和地表上方的栅栏护岸结构,说 明 书CN 202202304 UCN 202202317 U 2/3页4所述栅栏护岸结构包括至少两根护岸桩和填充体,相邻的两根护岸桩之间设置有填充体,所述填充体两侧设置有防腐钢丝网,所述防腐钢丝网两端与护岸桩固定连接。0019 护岸桩和填充体组成的栅栏护岸结构具有很好的透水性能,保证陆地与水体直接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传递,维持生态系统功能,也可以有效保护岸坡不被水体直接冲刷,导致水土流失。填充体表面可以种植陆生植物(例如黑麦草等)和挺水植物,起到防止因雨水冲刷而引起水土流失,同时可削减面源污染的作用,并且种植的。

10、植物还可以增强岸坡整洁与美观。附图说明0020 下面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0021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阶梯式生态型护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0022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栅栏护岸结构的结构示意图。0023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0024 1-护岸桩,2-小颗粒石块层,3-大颗粒石块层,4-泥土层,5-陆生植物,6-挺水植物,7-水位面,8-防腐钢丝网,9-镀锌钢丝,10-护面板,11-岸坡。具体实施方式0025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0026 实施例10027 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阶梯式生态型护岸装置,包括设置于岸坡11外。

11、侧和地表上方的栅栏护岸结构,所述栅栏护岸结构包括至少两根护岸桩1和填充体,相邻的两根护岸桩1之间设置有填充体,所述填充体两侧设置有防腐钢丝网8,所述防腐钢丝网8两端与护岸桩1固定连接。0028 护岸桩1和填充体组成的栅栏护岸结构具有很好的透水性能,保证陆地与水体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传递,维持生态系统功能,也可以有效保护岸坡11不被水体直接冲刷,导致水土流失。填充体表面可以种植挺水植物6,可以缓冲水体对于栅栏护岸结构的冲刷。0029 所述填充体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大颗粒石块层3和小颗粒石块层2,大颗粒石块层3和小颗粒石块层2具有丰富的空隙及表面积,为鱼,虾和微生物提供栖息地,有利于生物多样性。

12、的恢复和水质净化。0030 所述护岸桩1与岸坡11之间设置有泥土层4,所述泥土层4设置于所述小颗粒石块层2上方,所述泥土层4表面种植陆生植物5。陆生植物5,如黑麦草等,起到防止因雨水冲刷而引起水土流失,同时削减面源污染的作用,并且种植的植物也可以增强岸坡整洁与美观。0031 所述栅栏护岸结构还设置有护面板10,所述护面板10设置于所述防腐钢丝网8的内侧、所述小颗粒石块层2的上方。护面板10可以有效防止水体冲刷泥土层4,进而导致水体漫过栅栏护岸结构,冲刷岸坡11。0032 其中,所述防腐钢丝网8下端与地表触接,上端与护岸桩1平齐。采用此种设置方说 明 书CN 202202304 UCN 2022。

13、02317 U 3/3页5式,效果最好,可以保证填充体的稳固性。0033 其中,所述防腐钢丝网8通过镀锌钢丝9固定于所述护岸桩1。固定方式简便易行,牢固性好。0034 其中,多根所述的护岸桩1排列设置于所述岸坡11外侧。可以对岸坡11的外侧进行全面的保护。0035 其中,多根所述的护岸桩1距岸坡11的边沿等距设置。等距设置,避免水体的流速产生变化,进而影响水体环境。0036 实施例20037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护岸桩1设置有多排,相邻的两排护岸桩1呈阶梯状等距排布,靠近岸坡11的护岸桩1为阶梯的顶点,靠近岸坡11的护岸桩1超出水位面7,相邻的一排护岸桩1设置于水位面7之下。多排。

14、的护岸桩1可以形成有层次的护岸装置,使岸坡11与水体内的物质进行交换,在防止水体冲刷保护岸坡11的情况下,防护性好,也可以维持生态平衡。0038 其中,所述护岸桩1是松木桩。松木桩具有较强的耐腐蚀和抗水流冲刷的能力,可对原泥土岸坡进行保护,防止坍塌和水土流失。0039 其中,所述靠近岸坡11的护岸桩1距岸坡20-40cm。采用此种方式设置,效果最好。0040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说 明 书CN 202202304 UCN 202202317 U 1/2页6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202202304 UCN 202202317 U 2/2页7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202202304 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