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速磁浮轨道交通的单线折返轨道线路.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046023 上传时间:2018-08-1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01.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20625265.8

申请日:

2010.11.25

公开号:

CN201962563U

公开日:

2011.09.07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01B25/30

主分类号:

E01B25/30

申请人:

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简炼; 陈伟; 张立; 王微光; 雷晓瑜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福中一路1016号地铁大厦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中知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1

代理人:

宋湘红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中低速磁浮轨道交通的单线折返轨道线路,包括上行轨道线路和返程的下行轨道线路,所述上行轨道线路的终端与下行轨道线路的起始端之间连接有一段单线曲线型折返轨道线路。本实用新型利用中低速磁浮列车的转弯半径小,爬坡能力强等特点,将原有的利用道岔和渡线进行折返的方式改进为单线折返方式,使列车在前进中实现了折返,提高了运营能力、效率及安全可靠性。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中低速磁浮轨道交通的单线折返轨道线路,包括并行的上行轨道线路和下行轨道线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轨道线路的终端与下行轨道线路的起始端之间连接有一段单线曲线型折返轨道线路。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低速磁浮轨道交通的单线折返轨道线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线曲线型折返轨道线路的轨道坡度低于70‰。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低速磁浮轨道交通的单线折返轨道线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线曲线型折返轨道线路的最小转弯半径为50米。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低速磁浮轨道交通的单线折返轨道线路,其特征在于:列车车站设在所述单线曲线型折返轨道线路之前或之上。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低速磁浮轨道交通的单线折返轨道线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线曲线型折返轨道线路上的列车车站设置一个至多个,形成局部的开环环线。

说明书

说明书中低速磁浮轨道交通的单线折返轨道线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低速磁浮轨道交通的折返轨道线路。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的折返一般采用轨道道岔加渡线进行,根据道岔设置的位置分为站前折返和站后折返两种方式,如图1、图2所示,站前折返是列车经由车站12前渡线折返,由于站前折返的接发列车进路和折返进路容易形成交叉干扰,对车站通过能力有一定影响。而站后折返是列车经车站12后终端折返线折返,站后折返的最大优点是避免了列车接发车进路和折返进路的交叉干扰,列车进出站速度较高,但是折返线路的钢轨在曲线上的磨耗也大。虽然这两种折返站目前被广泛应用,但由于道岔动作需要时间,动作后的位置也需要确认,使其折返出发间隔时间较长,直接影响了整个运营能力和效率,而且采用的道岔结构也容易出现故障,安全可靠性受到一定影响。对于中低速磁浮轨道交通,道岔的结构更复杂,不仅体积庞大,造价高,其动作时间长,故障率也较高,采用这种道岔加渡线来进行列车折返比较困难且效率很低,对运营的安全和效率有较大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其折返方式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中低速磁浮列车道岔折返方式上的不足,提供一种运营高效且安全可靠的中低速磁浮轨道交通的单线折返轨道线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的中低速磁浮轨道交通的单线折返轨道线路,包括并行的上行轨道线路和下行轨道线路,所述上行轨道线路的终端与下行轨道线路的起始端之间连接有一段单线曲线型折返轨道线路。
作为较佳方案,所述单线曲线型折返轨道线路的轨道坡度低于70‰,由中低速磁浮列车的爬坡能力而定。
作为较佳方案,所述单线曲线型折返轨道线路的最小转弯半径为50米,即转弯半径不低于50米。由中低速磁浮列车的转弯能力决定。
中低速磁浮列车行驶的列车车站设在所述单线曲线型折返线路之前或之上。列车运行过程中,随列车前行自然完成折返,无需调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单线曲线型折返轨道线路代替传统的道岔渡线折返形式,列车通过前行自然完成折返,实现了列车在线路中的单向环形运行。这种折返方式可实现高密度行车组织,提高了运营效率及安全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站前折返轨道线路的示意图。
图2是现有站后折返轨道线路的示意图。
图3、图4、图5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的折返轨道线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3,实施例一的单线折返轨道线路包括上行轨道线路1和下行轨道线路3,上行轨道线路1的终端与下行轨道线路3的起始端之间连接有一段单线曲线型折返轨道线路2。中低速磁浮列车行驶的上行终点车站4同时也是下行的起始车站,设在单线曲线型折返轨道线路2之前。实施例一中轨道交通系统采用中低速磁浮技术,列车行驶在上行轨道线路1上,到达终点车站4的停车点后,列车停站,乘客下车,列车直接沿单线曲线型折返轨道线路2前行到达下行轨道线路3,进入反方向运行,到达停站点后,列车停站,乘客上车,列车驶出站点。整个过程都用同一驾驶室,无需转换,实现了磁浮列车的单线环跑运行。
参见图4,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二中的单线曲线型折返轨道线路7采用的曲线形状与实施例一不同,并且列车行驶的终点车站6也同时是起始车站设在单线曲线型折返轨道线路7的线路之中(或称“之上”),列车的运行方式不变。
参见图5,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三中单线曲线型折返轨道线路11的曲线形状与实施例二不同,并且设有车站8、车站9和车站10共三个车站位于单线曲线型折返轨道线路11之中,形成局部的开环环线。列车从车站10运行到起始车站8完成了列车的折返,实现了单线环跑运行。本实用新型可在单线曲线型折返轨道线路之中设1至多个车站,形成局部的开环环线。
上述实施例中单线曲线型折返轨道线路的轨道坡度均低于70‰;单线曲线型折返轨道线路的转弯半径不低于50米。
上述实施例中构成轨道线路的轨道采用现有成熟技术。
本实用新型中单线曲线型折返轨道线路的形状可采用任意曲线形状,主要依据所处地形而定,灵活改变。
本实用新型利用中低速磁浮列车的转弯半径小,爬坡能力强等特点,将原有的利用道岔进行折返的方式改进为单线折返方式,提高了运营能力、效率及安全可靠性。

中低速磁浮轨道交通的单线折返轨道线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低速磁浮轨道交通的单线折返轨道线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低速磁浮轨道交通的单线折返轨道线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低速磁浮轨道交通的单线折返轨道线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低速磁浮轨道交通的单线折返轨道线路.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1962563 U(45)授权公告日 2011.09.07CN201962563U*CN201962563U*(21)申请号 201020625265.8(22)申请日 2010.11.25E01B 25/30(2006.01)(73)专利权人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福中一路1016号地铁大厦(72)发明人简炼 陈伟 张立 王微光雷晓瑜(74)专利代理机构深圳市中知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1代理人宋湘红(54) 实用新型名称中低速磁浮轨道交通的单线折返轨道线路(57) 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中低速磁浮轨道交通的单线折返轨道线。

2、路,包括上行轨道线路和返程的下行轨道线路,所述上行轨道线路的终端与下行轨道线路的起始端之间连接有一段单线曲线型折返轨道线路。本实用新型利用中低速磁浮列车的转弯半径小,爬坡能力强等特点,将原有的利用道岔和渡线进行折返的方式改进为单线折返方式,使列车在前进中实现了折返,提高了运营能力、效率及安全可靠性。(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2 页CN 201962564 U 1/1页21.一种中低速磁浮轨道交通的单线折返轨道线路,包括并行的上行轨道线路和下行轨道线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轨道线路的终端与下行轨道线路的。

3、起始端之间连接有一段单线曲线型折返轨道线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低速磁浮轨道交通的单线折返轨道线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线曲线型折返轨道线路的轨道坡度低于70。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低速磁浮轨道交通的单线折返轨道线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线曲线型折返轨道线路的最小转弯半径为50米。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低速磁浮轨道交通的单线折返轨道线路,其特征在于:列车车站设在所述单线曲线型折返轨道线路之前或之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低速磁浮轨道交通的单线折返轨道线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线曲线型折返轨道线路上的列车车站设置一个至多个,形成局部的开环环线。权 利 要 求 书CN 2019。

4、62563 UCN 201962564 U 1/2页3中低速磁浮轨道交通的单线折返轨道线路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低速磁浮轨道交通的折返轨道线路。背景技术0002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的折返一般采用轨道道岔加渡线进行,根据道岔设置的位置分为站前折返和站后折返两种方式,如图1、图2所示,站前折返是列车经由车站12前渡线折返,由于站前折返的接发列车进路和折返进路容易形成交叉干扰,对车站通过能力有一定影响。而站后折返是列车经车站12后终端折返线折返,站后折返的最大优点是避免了列车接发车进路和折返进路的交叉干扰,列车进出站速度较高,但是折返线路的钢轨在曲线上的磨耗。

5、也大。虽然这两种折返站目前被广泛应用,但由于道岔动作需要时间,动作后的位置也需要确认,使其折返出发间隔时间较长,直接影响了整个运营能力和效率,而且采用的道岔结构也容易出现故障,安全可靠性受到一定影响。对于中低速磁浮轨道交通,道岔的结构更复杂,不仅体积庞大,造价高,其动作时间长,故障率也较高,采用这种道岔加渡线来进行列车折返比较困难且效率很低,对运营的安全和效率有较大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其折返方式进行改进。发明内容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中低速磁浮列车道岔折返方式上的不足,提供一种运营高效且安全可靠的中低速磁浮轨道交通的单线折返轨道线路。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

6、新型的中低速磁浮轨道交通的单线折返轨道线路,包括并行的上行轨道线路和下行轨道线路,所述上行轨道线路的终端与下行轨道线路的起始端之间连接有一段单线曲线型折返轨道线路。0005 作为较佳方案,所述单线曲线型折返轨道线路的轨道坡度低于70,由中低速磁浮列车的爬坡能力而定。0006 作为较佳方案,所述单线曲线型折返轨道线路的最小转弯半径为50米,即转弯半径不低于50米。由中低速磁浮列车的转弯能力决定。0007 中低速磁浮列车行驶的列车车站设在所述单线曲线型折返线路之前或之上。列车运行过程中,随列车前行自然完成折返,无需调头。0008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单线曲线型折返轨道线路代替传。

7、统的道岔渡线折返形式,列车通过前行自然完成折返,实现了列车在线路中的单向环形运行。这种折返方式可实现高密度行车组织,提高了运营效率及安全可靠性。附图说明0009 图1是现有站前折返轨道线路的示意图。0010 图2是现有站后折返轨道线路的示意图。说 明 书CN 201962563 UCN 201962564 U 2/2页40011 图3、图4、图5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的折返轨道线路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12 参见图3,实施例一的单线折返轨道线路包括上行轨道线路1和下行轨道线路3,上行轨道线路1的终端与下行轨道线路3的起始端之间连接有一段单线曲线型折返轨道线路2。中低速。

8、磁浮列车行驶的上行终点车站4同时也是下行的起始车站,设在单线曲线型折返轨道线路2之前。实施例一中轨道交通系统采用中低速磁浮技术,列车行驶在上行轨道线路1上,到达终点车站4的停车点后,列车停站,乘客下车,列车直接沿单线曲线型折返轨道线路2前行到达下行轨道线路3,进入反方向运行,到达停站点后,列车停站,乘客上车,列车驶出站点。整个过程都用同一驾驶室,无需转换,实现了磁浮列车的单线环跑运行。0013 参见图4,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二中的单线曲线型折返轨道线路7采用的曲线形状与实施例一不同,并且列车行驶的终点车站6也同时是起始车站设在单线曲线型折返轨道线路7的线路之中(或称“之上”。

9、),列车的运行方式不变。0014 参见图5,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三中单线曲线型折返轨道线路11的曲线形状与实施例二不同,并且设有车站8、车站9和车站10共三个车站位于单线曲线型折返轨道线路11之中,形成局部的开环环线。列车从车站10运行到起始车站8完成了列车的折返,实现了单线环跑运行。本实用新型可在单线曲线型折返轨道线路之中设1至多个车站,形成局部的开环环线。0015 上述实施例中单线曲线型折返轨道线路的轨道坡度均低于70;单线曲线型折返轨道线路的转弯半径不低于50米。0016 上述实施例中构成轨道线路的轨道采用现有成熟技术。0017 本实用新型中单线曲线型折返轨道线路的形状可采用任意曲线形状,主要依据所处地形而定,灵活改变。0018 本实用新型利用中低速磁浮列车的转弯半径小,爬坡能力强等特点,将原有的利用道岔进行折返的方式改进为单线折返方式,提高了运营能力、效率及安全可靠性。说 明 书CN 201962563 UCN 201962564 U 1/2页5图1图2图3图4说 明 书 附 图CN 201962563 UCN 201962564 U 2/2页6图5说 明 书 附 图CN 201962563 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