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车的护顶安装结构.pdf

上传人:a3 文档编号:4043009 上传时间:2018-08-12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916.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80075236.0

申请日:

2012.11.29

公开号:

CN104540771A

公开日:

2015.04.2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6F 9/075申请日:20121129|||公开

IPC分类号:

B66F9/075

主分类号:

B66F9/075

申请人:

力至优三菱叉车株式会社

发明人:

石神明浩; 早川朋之

地址:

日本京都府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11105

代理人:

岳雪兰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叉车的护顶安装结构,通过吸收因焊接接合而产生的变形的安装结构,确保实现品质的稳定性,容易向车身的组装。其特征在于,具备护顶(5),该护顶(5)具有在车宽方向具有间隔地配设于叉车(1)的车身(2)前部的左右一对前侧支柱(51)、在车宽方向具有间隔地配设于车身(2)后部的左右一对后侧支柱(52)和架设于前侧支柱和后侧支柱间的顶棚部(53),由紧固螺栓(22a)进行的将前侧支柱(51)和后侧支柱(52)向车身(2)紧固的紧固方向的任一方设定为车身(2)的车宽方向,而将其另一方设定为车身(2)的前后方向。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护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具备护顶,该护顶具有:
在车宽方向具有间隔地配设于叉车的车身前部的左右一对前侧支柱、
在车宽方向具有间隔地配设于所述车身后部的左右一对后侧支柱、
架设于所述前侧支柱和所述后侧支柱间的顶棚部,
由紧固部件进行的将所述前侧支柱和所述后侧支柱向所述车身紧固的 紧固方向的任一方设定为所述车身的车宽方向,而将另一方设定为所述车身 的前后方向。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前侧支柱安装于所述车身的所述紧固部件的紧固方向和将所述 后侧支柱安装于所述车身的所述紧固部件的紧固方向配设为平面观察呈直 角方向。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护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侧支柱和所述后侧支柱向所述车身紧固的在至少介于任一方与 车身之间安装有安装托架,并且将该托架和所述任一支柱的所述紧固部件的 紧固方向配设为所述车身的前后方向。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护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侧支柱及所述后侧支柱的相对于该支柱的轴线的直角方向的截 面形成闭合截面结构,所述安装托架与所述前侧支柱及、或所述后侧支柱的 内周面抵接,并且,在所述托架的所述内周面侧的相反侧面配设有与所述紧 固部件螺合的螺合部。

5.  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护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托架固定于所述叉车的支承配重的车架上。

6.  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护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侧支柱及所述后侧支柱的所述车身侧安装部的下侧在车宽方向 具有宽的倾斜面,所述前侧支柱及所述后侧支柱具有沿着所述倾斜面的倾斜 面。

说明书

说明书叉车的护顶安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叉车的护顶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用于各种货物的搬运、装卸的叉车中,作为在向高处装卸货物时因货物 散落等而货物落下用于保护司机不受货物伤害的防护装置,安装有护顶。
护顶具有在车宽方向具有间隔地配设于叉车的车身前部的左右一对前侧 支柱、在车宽方向具有间隔地配设于车身后部的左右一对后侧支柱、架设于 上述前侧支柱和上述后侧支柱间的顶棚部,为保护司机不受货物伤害而作为 刚性高的结构。
作为护顶的安装结构在专利文献1有记载。
根据专利文献1,公开有一种在叉车的配重上设置固定金属件,在固定金 属件上螺栓联接护顶的后部架的安装部的安装结构。
而且,在安装部的壁的车身宽方向中央侧设置螺栓插通口,且在固定金 属件上设置螺合部件,在它们上被覆嵌入护顶的安装部,螺合紧固插通螺栓 插通口的固定螺栓。
这样,提供了一种减少紧固部件的露出,防止与螺栓或螺母类碰撞、或 磨损而受伤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2001-151490号公报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护顶由于需要有高的刚性,所以为铁制且通过焊接结合而将板厚 厚的材料一体化。在焊接结合时,使用焊接夹具调整形状,固定之后实施焊 接,但是,会产生焊接的残留变形,从夹具上取下护顶后会发生变形。
而且,专利文献1的公开技术中,并未公开修正因焊接护顶发生的变形 而产生的护顶侧的螺栓插通孔(安装孔)和固定金属件的螺合孔(安装孔) 的错位的处置。
因此,在使刚性高的护顶弹性变形的同时进行护顶和固定金属件的螺合, 组装工数增多,成本也增加,同时,由于使其强制弹性变形,所以具有内部 应力增大,强度降低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所创立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叉车的护 顶安装结构,通过制成吸收因焊接接合产生的变形的安装结构,确保实现品 质的稳定性和容易向车身的组装。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解决这样的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护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具备 护顶,该护顶具有:
在车宽方向具有间隔地配设于叉车的车身前部的左右一对前侧支柱、
在车宽方向具有间隔地配设于所述车身后部的左右一对后侧支柱、
架设于所述前侧支柱和所述后侧支柱间的顶棚部,
由紧固部件进行的将前侧支柱和后侧支柱向所述车身紧固的紧固方向的 任一方设定为所述车身的车宽方向,而将另一方设定为所述车身的前后方向。
另外,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将所述前侧支柱安装于所述车身的所述紧 固部件的紧固方向和将所述后侧支柱安装于所述车身的所述紧固部件的紧固 方向配设为平面观察呈直角方向。
根据本发明,将护顶安装于车身的紧固部件的紧固方向在前侧支柱和后 侧支柱上平面观察呈直角方向配设,因此,确保了在两方向的紧固自由度, 容易吸收护顶的制作误差,提高紧固部件对车身的装配性。
另外,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前侧支柱和所述后侧支柱向所述车身 紧固的在至少介于任一方与车身之间安装有安装托架,并且将该托架和所述 任一支柱的所述紧固部件的紧固方向配设为所述车身的前后方向。
根据本发明,在向车身安装所述前侧支柱及所述后侧支柱时,车宽方向 可以引导车身侧安装面,但车身前后方向通过引导替换安装托架,能够实现 安装的简单化。
另外,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前侧支柱及所述后侧支柱的相对于该 支柱的轴线的直角方向的截面形成闭合截面结构,所述安装托架与所述前侧 支柱及、或所述后侧支柱的内周面抵接,并且,在所述托架的所述内周面侧 的相反侧面配设有与所述紧固部件螺合的螺合部。
根据本发明,由于为螺合部件的前端部位于支柱内部的结构,所以安装 部周围的突起变少,作业中的安全性提高。
进而,由于安装托架上配设有螺合部件,所以安装托架和前侧支柱及、 或后侧支柱的紧固作业变得容易。
另外,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安装托架固定于所述叉车的支承配重 的车架上。
根据本发明,通过将安装托架固定于叉车的支承配重的车架上,可以使 护顶的安装部高刚性,从而提高护顶的防护效果。
另外,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前侧支柱及所述后侧支柱的所述车身 侧安装部的下侧在车宽方向具有宽的倾斜面,所述前侧支柱及所述后侧支柱 具有沿着所述倾斜面的倾斜面。
根据本发明,前侧支柱及后侧支柱的车身侧安装部的下侧具有宽的倾斜 面,前侧支柱及后侧支柱具有沿着车身侧安装部的倾斜面的倾斜面,因此, 将护顶安装于车身时的车身侧的车宽方向中心线和护顶的车宽方向中心线的 对位变得容易,实现组装作业的简单化。
发明效果
根据这种结构,提供了一种叉车的护顶安装结构,由于制成吸收因焊接 接合产生的变形的安装结构,所以确保实现品质的稳定性和容易向车身的组 装。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本发明的叉车的概略侧面图;
图2是实施本发明的车身侧和护顶部的安装部的概略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护顶概略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护顶的前侧支柱安装部详细图;
图5是图4的A-A剖面图;
图6(A)表示图2的后侧支柱的安装部详细图,(B)表示将后侧支柱外 嵌于安装托架的说明图;
图7(A)是安装托架和后侧支柱的结合结构图,(B)是(A)的A向视 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使用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本发明。
但是,该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构成零件的尺寸、材质、形状、其相对配置 等只要没有特定的记载,则本发明的范围就并非仅限于此,只不过是简单的 说明例。
图1表示实施本发明的叉车的概略侧面图,1表示叉车整体的侧面图。
叉车1由以下部件构成:车身2;安装于车身2的前部的货物升降装置7; 安装于车身2的上部,防止由货物升降装置7载起的货物散落而落到驾驶座 的护顶5;使叉车1移动的驱动轮即前轮8;安装于车身2的后部,作为叉车 1的转向轮的后轮9;安装于车身2的后部,使后轮9不会因货物升降装置7 的货物重量离开路面,并且可以使后轮9与路面强力接触的配重3;进行后轮 9的转向的方向盘6;司机就座的座椅10。
此外,叉车1由于后轮9是转向轮,所以如果因配重3而不能与路面强 力接触,则车身2的行驶方向无法转换。
车身2由车架21和发动机罩24构成,车架21载置图示省略的发动机、 前轮驱动用的装置、液压缸等的油压泵、后轮的转向装置等的行驶及作业用 装置,发动机罩24覆盖这些行驶及作业用装置。
安装护顶5的车架21由左右一对侧架(图示略)和多个横梁(图示略) 构成,左右一对侧架的车宽方向的基本截面形成矩形状,在车辆前后方向延 伸,并且在车宽方向具有间隔;横梁在车宽方向连结该左右一对侧架间,并 且具有间隔地配置于前后方向。
在左右一对侧架间收纳有用于行驶的装置及作业用装置。
左右一对侧架间由发动机罩24覆盖。
司机就座的座椅10配设于发动机罩24的上面。
车架21由于经由横梁连结配重3等,所以高强度、高刚性地形成。
货物升降装置7具备:载置货物的侧面观察呈L字状的货叉(爪)72; 安装货叉72的靠板73;支承靠板73在上下方向上滑动自如的门架71;使靠 板73在上下方向滑动的提升链(图示略);在门架71的内侧,向上下方向滑 动自如地与该门架71嵌合,将靠板73举升至比门架71的上端更上方的辅助 门架75;使门架71及辅助门架75倾斜并调整货叉72的前端的倾斜油缸(油 压)76。
而且,通过使货叉72的前端上下倾斜(调整),将货叉72插入货物的下 侧,将货物载置于货叉72。
辅助门架75通过未图示的提升缸(油压)相对于门架71上下滑动。
图2表示护顶的安装状态,图3表示护顶的外观立体图。
护顶5由在车宽方向上分开配置于车身2的前部的左右一对前侧支柱51、 51、在车宽方向上分开配置于车身2的后部的左右一对后侧支柱52、52、焊 接于前后左右四根支柱的上端部的矩形状的顶棚部53构成。
此外,支柱是前后成对配置,但为使说明简单化,支柱的标记设为一个 标记。
前侧支柱51形成为相对支柱的轴线的直角方向的截面形成为大致矩形状 的中空闭合截面形状的柱状。
前侧支柱51的下部安装于叉车1的车身2的前部且前轮8的上部。
图4表示前侧支柱51下部的安装结构的详情。
前侧支柱51的车架21侧安装部结构由以下等部件构成:在车架21的前 护板21a的上表面竖立的左右一对前侧安装托架21b;配设于前侧安装托架 21b的车辆中侧,维持前侧安装托架21b的车宽方向的刚性的左右一对角撑板 21c;连结左右一对角撑板21c间,安装方向盘6、行驶及货物升降作业用的 操作杆、驾驶用的仪表设备类等,并且内部配设有增强用的仪表板加强件的 仪表板28(参照图1)。
因此,左右一对前侧安装托架21b配设于车宽方向的刚性高,上下方向 与车架21一体形成的前护板21a,维持高刚性。
另外,左右的前侧安装托架21b分别使前端侧向车身2的内侧倾斜,从 车辆前后方向观察梯形地形成倾斜面。
该倾斜面作为在前侧安装托架21b安装前侧支柱51时的来自上方的插入 导向件,同时使车身2的车宽方向中心线和护顶5的车宽方向中心线的定位 变得容易。
因此,使护顶5的下端的车宽方向尺寸WL和上端的车宽方向尺寸WU 形成WL>WU的关系,以使护顶5的下端沿着倾斜面。
在前侧安装托架21b上焊接有贯通车宽方向的第一安装孔21d、在前侧安 装托架21b的车身内侧与第一安装孔21d对应的位置上固定的构成紧固部件 22的螺母22d。
在前侧支柱51的下部,在与第一安装孔21d相对的面上沿上下方向并设 有两个第二安装孔51a。
第二安装孔51a穿设于与矩形状的截面的前侧安装托架21b抵接的面。
另外,在前侧支柱51的下部,在与穿设有矩形状的截面的第二安装孔51a 的面相对的面上,穿设有比第二安装孔51a的孔径大的作业用孔51b。
作业用孔51b能够插通构成紧固部件22的螺栓22a、弹簧垫圈22b及普 通垫圈22c,并且为拧紧螺栓22a的套筒扳手(图示略)插通的大小的孔径。
就前侧支柱51而言,在紧固部件22即螺栓22a上组装弹簧垫圈22b和 普通垫圈22c,经由作业孔51b螺合于螺母22d,将前侧支柱51固定于前侧 安装托架21b。
在将第一螺栓22a拧紧后,作业用孔51b由树脂制的塞子23闭塞。
后侧支柱52形成为相对于支柱的轴线的呈直角的方向的截面形成为大致 矩形状的中空闭合截面形状的柱状,以与前侧支柱51相同。
图2及图6(A)、(B)表示后侧支柱52下部的安装结构的详情。
如图2所示,就后侧支柱52的车架21侧的安装部结构而言,配设有在 叉车1的车身后部且沿车架21的上表面21e的车宽方向外侧面配设的左右一 对第一支承托架26、从车架21的车宽方向内侧的纵壁面向上方延伸的左右一 对第二支承托架27。
第一支承托架26形成具有平面观察大致矩形状截面的柱状。
第一支承托架26的柱状的后面与后横梁(图示略)前面结合,柱状的外 侧面配置成沿着车架21的外侧面。
护顶5的安装后侧支柱52的后侧安装托架25以架桥的状态固定于第一 支承托架26和第二支承托架27的上部。
因此,后侧支柱52下部的安装部成为相对于车辆的上下及前后左右方向 具有高刚性的结构。
如图6(A)、(B)所示,后侧安装托架25由架桥于第一支承托架26和 第二支承托架27的上部的平面部25a、与平面部25a连续并向下方折弯的纵 壁部25c、安装后侧支柱52的突起25a形成。
纵壁部25c的车身外侧缘25cs和下端缘25cu分别固定于第一支承托架 26的切槽部上端的水平端缘26a和垂直端缘26b。
因此,第一支承托架26的部分成为箱状的结构。
突起25a被配设成与后侧支柱52的矩形状闭合截面的前侧面抵接。
而且,在突起25a上,在与后侧支柱52的第三安装孔52a对应的位置上 穿设有贯通车辆前后方向的第四安装孔25d。
在突起25a上,在与后侧支柱52相接的面的相反侧,与第四安装孔25d 的轴线相吻合地配设有构成紧固部件22的螺母22d。
另外,为了在后侧支柱52外嵌于突起25a时使嵌合简单化,在突起25a 的前端部设有向车辆后方倾斜(也可以是圆弧状)的导向部25e。
此外,导向部25e的倾斜方向不限于上述方向,只要形成并且朝向与后 侧支柱52的内周面相接的面的相反侧即可。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将后侧安装托架25和后侧支柱52结合,但即使 前侧支柱51的固定使用与后侧安装托架25相同的安装托架,也能得到同样 的效果。
就后侧支柱52向突起25a的安装而言,将组装了构成紧固部件22的弹 簧垫圈22b和普通垫圈22c的螺栓22a插入后侧支柱52的第三安装孔52a, 并与固定于突起25a的螺母22d螺合。
本实施方式中,前侧支柱51向车身2的安装为在车身2的车宽方向插入 螺栓22a的结构。
将前侧支柱51安装于车身2时,前侧支柱51在车宽方向产生自由度。
因此,通过螺栓22a的紧固,在前侧支柱51和顶棚部53的结合部产生 的变形方向与在后侧支柱52和顶棚部53的结合部产生的变形方向在不同的 方向产生。
因此,就车宽方向上的制作时的制作尺寸误差而言,通过螺栓22a的拧 紧,容易进行制作误差的吸收(修正),安装作业变得简单。
另一方面,后侧支柱52向车身2的安装为在车身2的前后方向插入螺栓 22a的结构。
因此,在将后侧支柱52安装于车身2时,后侧支柱52在车辆前后方向 产生自由度。
因此,就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制作时的制作尺寸误差而言,通过螺栓22a 的拧紧,容易进行制作误差的吸收(修正),安装作业变得简单。
本实施方式中的将螺栓22a的拧紧方向设为直角2方向结构记述了将护 顶5安装于车身2时获得的一个优点。
首先,将后侧支柱52外嵌于突起25,在螺栓22a上安装普通垫圈22c及 弹簧垫圈22b并将螺栓22a与螺母22d临时联接。
在该状态下,后侧支柱52在螺栓22a的轴线方向(车辆前后方向)产生 自由度(由临时联接到完全紧固的长度TR,参照图7)。
即,图3中的TL1及TL2的制作尺寸误差的吸收变得简单。
其次,在螺栓22上安装普通垫圈22c及弹簧垫圈22b,将前侧支柱51 与螺母22d临时联接。
在将前侧支柱51与第一螺母22临时联接的情况下,可产生后侧支柱52 的临时联接长度TR与螺栓22a的螺纹部外周和第二安装孔51a的间隙TR=D1 -D2(参照图5)的尺寸量的调整余量。
因此,前侧支柱51可以仅通过进行车宽方向的调整,容易地将前侧支柱 51用螺栓22a临时联接于车身2。
之后,通过将任一螺栓正式拧紧,可以容易地安装护顶5。
另外,由于将护顶5容易地安装于车身2,所以安装所需组装工数减少, 可得到成本降低的效果。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车身2的安装前侧支柱51及后侧支柱52 的部分制成在车宽方向上上侧比下侧稍窄的梯形,可以将前侧支柱51及后侧 支柱52更易于安装于车身2,并且车身2和护顶5这两方的车辆前后方向中 心容易一致,可以实现产品的品质提高。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将后侧支柱52安装于突起61的螺栓22a各配置 一个,但是通过将其增加至至少两个,可提高后侧支柱52和突起61的紧固 刚性,抑制护顶5向车宽方向的变形量,提高品质及强度的稳定性。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能够作为向叉车的车身安装护顶的安装结构提供。
标记说明
1叉车
2车身
3配重
5护顶
6方向盘
7货物升降装置
8前轮(驱动轮)
9后轮(转向轮)
21车架
21b前侧安装托架
21d第一安装孔
22紧固部件
22a螺栓
22b弹簧垫圈
22c普通垫圈
23塞子
25后侧安装托架 25a突起
25d第四安装孔
51前侧支柱
51a第二安装孔
51b作业用孔
52后侧支柱
52a第三安装孔

叉车的护顶安装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叉车的护顶安装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叉车的护顶安装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叉车的护顶安装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叉车的护顶安装结构.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叉车的护顶安装结构,通过吸收因焊接接合而产生的变形的安装结构,确保实现品质的稳定性,容易向车身的组装。其特征在于,具备护顶(5),该护顶(5)具有在车宽方向具有间隔地配设于叉车(1)的车身(2)前部的左右一对前侧支柱(51)、在车宽方向具有间隔地配设于车身(2)后部的左右一对后侧支柱(52)和架设于前侧支柱和后侧支柱间的顶棚部(53),由紧固螺栓(22a)进行的将前侧支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卷扬;提升;牵引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