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纺锭.pdf

上传人:xia****o6 文档编号:404165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8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5120610.9

申请日:

1995.12.15

公开号:

CN1152040A

公开日:

1997.06.18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申请的视为撤回公告日:1997.6.18||||||公开

IPC分类号:

D01H7/04

主分类号:

D01H7/04

申请人:

常伟传;

发明人:

常伟传

地址:

030601山西省榆次市经纬厂十区33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速、耐用、节电、低噪声、运转平稳和清洗加油方便的电纺绽,用以细纱机纺纱。其结构特征是:锭子上部用铝套和纸筒管,上轴承置于上盖的顶部,转子直接压入锭杆,上、下轴承分别设置润滑油润滑系统,在下轴承处设置橡胶阻尼和油阻尼相结合的消振装置,改进电机设计和加工。其近似样品运转测试表明,满纱纺纱已开出16000转/分到36000转/分,在36000转/分满纱运转时,噪声降低到db(A)72,与一般纺纱相比节电52.7%。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新型的电纺锭其特征是由锭杆总成和壳体部件组成, 割纱器(18)装在铝套(20)下部并延伸向下形成扣帽,罩住上盖(15) 的顶端外径构成迷宫式防尘装置,锭杆(8)上部与铝套(20)锥度压 合,锭杆(8)的上轴承档为其最大直径、下部为倒锥体,上轴承(16) 置于上盖部件的顶部,转子(12)直接压入锭杆(8)并接近上轴承 (16),上轴承(16)与下轴承(4)的间距为电纺锭全长的1/2,上轴承 (16)处有润滑油润滑系统、下轴承(4)处有润滑油润滑系统和对立 轴旋转体的消振装置。
2: 按权利要求1所述锭杆总成其特征是依序铝套部件压入锭 杆(8),套入上盖组件,压入挡油环(14),上盖组件的上盖(15)的下 端孔装上油池(13)成为上盖部件,转子(12)压入锭杆(8),铝套部 件、锭杆(8)、挡油环(14)、转子(12)组成立轴旋转体,立轴旋转体 的锭杆(8)的下轴承档穿过下轴承座部件的下轴承座(2)的细端内孔 压入下轴承(4),上盖部件、立轴旋转体、下轴承座部件组合在一 起成为锭杆总成。
3: 按权利要求1所述壳体部件其特征是定子装入筒状壳体(10) 的肩胛处,壳体(10)的下端内径与锭座(1)上部凸出的阶台外径滑 配结合,用6个M4圆柱头内六角螺丝拧紧,连同垫圈(27)、螺母(28) 构成壳体部件。
4: 按权利要求2所述铝套部件其特征是三套压簧(22)、支持器 (21)轴向嵌入铝套(20)上部,割纱器(18)装在铝套(20)下部并延伸 向下构成铝套部件。
5: 一种立轴旋转体上轴承润滑油润滑系统其特征是由上盖组 件的上盖(15)的下端孔装上油池(13)组成的上盖部件和立轴旋转体 组成,油池(13)中空环壁高出油面4mm,油池(13)上部直径大而浅 以储油,下部直径小而深以存污,挡油环(14)呈倒扣碗状罩住油 池(13)中空环壁顶端,油从油池经上轴承(16)周围存在等分多个圆 边细缝或等分多个小孔的穿引毛线浸润上升 ,油滴在锭子旋转的 振动中获得动能,经上盖(15)与上轴承(16)的上承板之间的缝隙进 入上轴承(16)。
6: 按权利要求5所述上盖组件第一形式其特征是呈等分多个 圆形凸台柱(或圆柱)的上轴承座(23)与上盖(15)内圆孔(或等分多个 圆形凸台孔)压配,中间存在等分多个圆边0.2mm细缝,装入上轴 承(16),用加压收口上盖(15)上口端,把凸出等分多个扇形面的上 垫圈(17),扣压在上轴承(16)的上承板上,其间间断的存在着 0.2mm缝隙。
7: 按权利要求5所述上盖组件第二形式其特征是在上盖(15)轴 承孔周围有等分多个φ1.5mm的小孔,在小孔上端面的中心圆上 挖有R0.75mm的半圆槽,经小孔、半圆槽穿引毛线,用加压收口 上盖(15)上口端,把凸出等分多个扇形面的上垫圈(17),扣压在上 轴承(16)的上承板上,其间间断的存在着0.4mm缝隙。
8: 一种立轴旋转体下轴承的消振装置和润滑油润滑系统其特 征是薄壁阶梯管状的下轴承座(2)的细端外径依序装上橡胶圈(5)、 固定圈(29)、橡胶圈(5)、垫圈(6)、用轴用弹性挡圈(7)固牢,其粗 端内孔装入下轴承(4),用孔用弹性挡圈(3)固牢成为下轴承座部 件,上盖部件、立轴旋转体、下轴承座部件组成的锭杆总成经上 盖(15)扣扭旋入壳体(10)而装入壳体部件,用螺孔销(30)穿过锭座 (1)的销孔压入固定圈(29)的销孔,使固定圈(29)与壳体部件刚性连 接,立轴旋转体在下轴承(4)处相对于壳体部件具有径向和轴向弹 性吸收振动动能,下轴承座(2)下端外径与锭座(1)内径之间,存在 单边0.2mm油膜,下轴承座(2)紧挨着下轴承(4)的上沿有着周边等 分多个小孔,立轴旋转体在运转的振动中压迫油膜,油膜吸收动 能起消振作用的同时,又把油滴从上述小孔挤入下轴承(4),锭座 (1)内孔下部留有空间存油、积污。
9: 一种盖与壳体结合形式其特征是壳体(10)与上盖(15)外径相 等,壳体(10)尺寸D 1 与上盖(15)尺寸d 1 滑配,壳体(10)尺寸D 2 、H 2 分别略大于上盖(15)尺寸d 2 、h 2 ,上盖(15)尺寸h 1 在每个凸档多边 的A面上定向的存在着h 1大 -h 1小 =0.1mm,有着上盖(15)尺寸h 1大 >壳 体(10)尺寸H 1 >上盖(15)尺寸h 1小 ,壳体(10)的凹档多边数等于上盖 (15)凸档多边数,壳体(10)的凹档形相似于并略大于上盖(15)的凸 档形,上盖(15)中部外形为偶数多边形,当上盖(15)扣入壳体 (10),可用搬手定向拧紧。
10: 一种由定子绕组和磁性槽楔构成的定子其特征是嵌入线圈 的定子绕组(11)为开口槽,用横截面呈梯形的磁性槽楔(25)涂 J-2012导轨胶插入定子绕组(11)相应槽孔粘结封口成为定子,定子 装入壳体(10)后,其内孔要圆整、光洁加工。

说明书


电纺锭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单电机纺锭——简称电纺锭,用以细纱机纺纱。

    国外电纺锭已达3万转/分,和一般纺纱相比节电50%。

    本发明的任务,提供一种新型电纺锭,能够高速、耐用、节电、低噪音、运转平稳和清洗加油方便的电纺锭、用以纺纱。

    本发明的任务是如下设计完成的:锭子上部用铝套,增加立轴旋转体上部刚性。顶端设有弹性支持器,支撑纸套管顶部,消振和减小偏心重力。上轴承置上盖顶部,转子直接压入锭杆并接近上轴承,上、下轴承的间距拉开,减小两轴承受力和提高转速。上、下轴承分别设置润滑系统,润滑可靠耐用。在下轴承处设置橡胶阻尼和油膜阻尼相结合的消振装置。改进电机设计,降低噪音。上盖与壳体的扣扭结合,清洗加油方使。改进前样品实验:转速3.6万转/分,节电52.7%,噪音72dB(A)。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电纺锭纵向剖面图;

    图2、压簧(22)、支持器(21)轴向嵌入铝套(20)的零件分解图;

    图3、上轴承座(23)视图;

    图4、上垫圈(17)视图;

    图5、定子绕组(11)槽形和槽楔(25)组合图;

    图6、壳体(10)视图;

    图7、上盖组件第二形式视图。

    参照图1,一种新型电纺锭其特征是由锭杆总成和壳体部件组成,割纱器(18)装在铝套(20)下部并延促向下形成扣帽,罩住上盖(15)的顶端外径构成迷宫式防尘装置,锭杆(8)上部与铝套(20)锥度压合,锭杆(8)的上轴承档为其最大直径、下部为倒锥体,上轴承(16)置于上盖部件的顶部,转子(12)直接压入锭杆(8)并接近上轴承(16),上轴承(16)与下轴承(4)的间距为电纺锭全长的1/2,上轴承(16)处有润滑油润滑系统,下轴承(4)处有润滑油润滑系统和对立轴旋转体的消振装置。

    参照图1,锭杆总成其特征是依序铝套部件压入锭杆(8),套入上盖组件,压入挡油环(14),上盖组件的上盖(15)的下端孔装上油池(13)成为上盖部件,转子(12)压入锭杆(8),铝套部件、锭杆(8)、挡油环(14)、转子(12)组成立轴旋转体,立轴旋转体的锭杆(8)的下轴承档穿过下轴承座部件的下轴承座(2)的细端内孔压入下轴承(4),上盖部件、立轴旋转体、下轴承座部件组合在一起成为锭杆总成。

    参照图1,壳体部件其特征是定子装入筒状壳体(10)的肩胛处,壳体(10)的下端内径与锭座(1)上部凸出的阶台外径滑配结合,用6个M4圆柱头内六角螺丝拧紧,连同垫圈(27)、螺母(28)构成壳体部件。

    参照图1、图2,铝套部件其特征是三套压簧(22)、支持器(21)轴向嵌入铝套(20)上部,割纱器(18)装在铝套(20)下部并延伸向下构成铝套部件。

    参照图1、图3、图4、图7,一种立轴旋转体上轴承润滑油润滑系统其特征是由上盖组件的上盖(15)的下端孔装上油池(13)组成的上盖部件和立轴旋转体组成,油池(13)中空环壁高出油面4mm,油池(13)上部直径大而浅以储油,下部直径小而深以存污,挡油环(14)呈倒扣碗状罩住油池(13)中空环壁顶端,油从油池经上轴承(16)周围存在等分多个圆边细缝或等分多个小孔的穿引毛线浸润上升,油滴在锭子旋转的振动中获得动能,经上盖(15)与上轴承(16)地上承板之间的缝隙进入上轴承(16)。

    参照图1、图3、图4,上盖组件第一形式其特征是呈等分多个圆形凸台柱(或圆柱)的上轴承座(23)与上盖(15)内圆孔(或等分多个圆形凸台孔)压配,中间存在等分多个圆边0.2mm细缝,装入上轴承(16),用加压收口上盖(15)上口端,把凸出等分多个扇形面的上垫圈(17),扣压在上轴承(16)的上承板上,其间间断的存在着0.4mm缝隙。

    参照图4、图7,上盖组件第二形式其特征是在上盖(15)轴承孔周围有等分多个φ1.5mm的小孔,在小孔上端面的中心圆上挖有R0.75mm的半圆槽,经小孔、半圆槽穿引毛线,用加压收口上盖(15)上口端,把凸出等分多个扇形面的上垫圈(17),扣压在上轴承(16)的上承板上,其间间断的存在着0.2mm缝隙。

    参照图1,一种立轴旋转体下轴承的消振装置和润滑油润滑系统其特征是薄壁阶梯管状的下轴承座(2)的细端外径依序装上橡胶圈(5)、固定圈(29)、橡胶圈(5)、垫圈(6),用轴用弹性挡圈(7)固牢,其粗端内孔装入下轴承(4),用孔用弹性挡圈(3)固牢成为下轴承座部件,上盖部件、立轴旋转体、下轴承座部件组成的锭杆总成经上盖(15)扣扭旋入壳体(10)而装入壳体部件,用螺孔销(30)穿过锭座(1)的销孔压入固定圈(29)的销孔,使固定圈(29)与壳体部件刚性连接,立轴旋转体在下轴承(4)处相对于壳体部件具有径向和轴向弹性吸收振动动能,下轴承座(2)下端外径与锭座(1)内径之间,存在单边0.2mm油膜,下轴承座(2)紧挨着下轴承(4)的上沿有着周边等分多个小孔,立轴旋转体在运转的振动中压迫油膜,油膜吸收动能起消振作用的同时,又把油滴从上述小孔挤入下轴承(4),锭座(1)内孔下部留有空间存油、积污。

    参照图6、图7,一种盖与壳体结合形式其特征是壳体(10)与上盖(15)外径相等,壳体(10)尺寸D1与上盖(15)尺寸d1滑配,壳体(10)尺寸D2、H2分别略大于上盖(15)尺寸d2、h2,上盖(15)尺寸h1在每个凸档多边的A面上定向的存在着h1大-h1小=0.1mm,有着上盖(15)尺寸h1大>壳体(10)尺寸H1>上盖(15)尺寸h1小,壳体(10)的凹档多边数等于上盖(15)凸档多边数,壳体(10)的凹档形相似于并略大于上盖(15)的凸档形、上盖(15)中部外形为偶数多边形,当上盖(15)扣入壳体(10),可用搬手定向拧紧。

    参照图1、图5,一种由定子绕组和磁性槽楔构成的定子其特征是嵌入线圈的定子绕组(11)为开口槽,用横截面呈梯形的磁性槽楔(25)涂J-2012导轨胶插入定子绕组(11)相应槽孔粘结封口成为定子,定子装入壳体(10)后,其内孔要圆整、光洁加工。

    本人制造的近似样品电纱锭转速已达3.6万转/分,耗电31.9W,节电52.7%,噪音72dB(A)。全国都用上这样的电纺,一年省电可达30亿元。由于设备条件限制只能开到3.6万转/分,从运转情况看,转速还可提高。目前一般同行认为环锭纺纱,钢丝圈线速度不能过40m/s。电纺锭转速3.6万转/分,钢丝圈线速度已达66m/s。从电纺锭样品实验数据经过运算和理论分析认为电纺锭纺纱能够高速,且越高速越能省电,越高速越能降低噪音。本人已完成了转速20万转/分的电纺锭设计。如果纺纱成功,将意味着纺纱效率提高12.5倍,耗电为目前的1/12.5。

电纺锭.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电纺锭.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电纺锭.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纺锭.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纺锭.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速、耐用、节电、低噪声、运转平稳和清洗加油方便的电纺绽,用以细纱机纺纱。其结构特征是:锭子上部用铝套和纸筒管,上轴承置于上盖的顶部,转子直接压入锭杆,上、下轴承分别设置润滑油润滑系统,在下轴承处设置橡胶阻尼和油阻尼相结合的消振装置,改进电机设计和加工。其近似样品运转测试表明,满纱纺纱已开出16000转/分到36000转/分,在36000转/分满纱运转时,噪声降低到db(A)72,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天然或人造的线或纤维;纺纱或纺丝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