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车的护顶结构.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4041495 上传时间:2018-08-12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935.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80075234.1

申请日:

2012.11.29

公开号:

CN104520227A

公开日:

2015.04.15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B66F 9/075申请公布日:20150415|||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6F 9/075申请日:20121129|||公开

IPC分类号:

B66F9/075

主分类号:

B66F9/075

申请人:

力至优三菱叉车株式会社

发明人:

石神明浩; 早川朋之

地址:

日本京都府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11105

代理人:

岳雪兰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叉车的护顶结构,其在载置货物的货叉达到最高位置时,可以直接确认货叉的前端部,并且防止雨天时司机直接淋雨。该叉车的护顶结构的特征在于,具备:左右一对前侧支柱(51),其安装于车身(21)前部,左右一对后侧支柱(52),其安装于车身(21)的后部;左右一对纵架(55),其连结前侧支柱(51)和后侧支柱(52)的上端部;前侧横架(54),其连结左右一对所述前侧支柱(51)的上端部;顶板(56),其架设于左右一对纵架(55)间并且具有前侧凸缘面(56b),该前侧凸缘面(56b)前端位于纵架(55)的前后方向中间部,向下方弯曲;棒部件(57),其固定于前侧横架(54)和前侧凸缘面(56b),并且在车宽方向上具有间隔配地设有多个。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叉车的护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具备:
左右一对前侧支柱,其安装于叉车的车身前部,在车宽方向分开配置;
左右一对后侧支柱,其安装于所述车身的后部,在车宽方向分开配置;
左右一对纵架,其在所述车身的前后方向连结所述前侧支柱的上端部和 所述后侧支柱的上端部;
前侧横架,其在车宽方向连结所述左右一对所述前侧支柱的上端部;
顶板,其架设于所述左右一对纵架间并且具有前侧凸缘面,该前侧凸缘 面从所述纵架的后端部向所述车身的前方向延伸,且前端位于所述纵架的前 后方向中间部,与所述前端连续地向下方弯曲;
棒部件,其一端固定于所述前侧横架,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前侧凸缘面, 并且在车宽方向上具有间隔配地设有多个。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叉车的护顶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载置货物的货叉的前端达到最高位置时,所述前侧凸缘面的车辆前后 方向位置位于经由所述棒部件间的间隔部至少比连结司机就座于正常就座 位置时的所述司机眼部位置和所述货叉的前端的线更靠向后方。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叉车的护顶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板的所述后端部具有向下方弯曲的后侧凸缘面,所述后侧凸缘面 的车宽方向的两端缘分别固定于所述一对后侧支柱上。

4.  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叉车的护顶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顶板上形成有遍及车宽方向整个区域且在上下方向位移的条状 的槽。

5.  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叉车的护顶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顶板上,在所述顶板的驾驶座侧面且与驾驶座相对的位置配设有 向车宽方向延伸的加强部件。

6.  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叉车的护顶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棒部件的与所述棒部件的轴线成直角方向的剖面形状形成长方形, 所述剖面形状的长边配置于上下方向。

说明书

说明书叉车的护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叉车的护顶结构。
背景技术
在用于各种货物的搬运、装卸的叉车中,货物向高处装卸时,货物因散 落等而掉落时,作为用于保护司机不受货物伤害的防护装置,安装有护顶。
护顶具有在叉车的车身前部沿车宽方向具有间隔地配设的左右一对前侧 支柱、在车身后部沿车宽方向具有间隔地配设的左右一对后侧支柱、
架设于前述前侧支柱和前述后侧支柱间的顶棚部,为了保护司机不受落 下的货物伤害,设为为刚性高的结构。
作为护顶的结构在专利文献1有记载。
根据专利文献1,前罩用螺栓固定在设置于车身上的护顶的前方侧的左右 支柱上。
该前罩由聚碳酸酯等具备强度和耐久性的透明的树脂形成。
由此,雨天时防止雨淋向司机。
另外,设有由同样结构形成的顶棚用的罩,雨天时防止雨水淋向司机。
另外,专利文献2中,在护顶的车顶罩上,为了进行叉车的蓄电池的装 卸而在车辆前后方向中间部设有侧部开口的U字状的开口部。具备在不实施 蓄电池装卸时闭塞该开口部的盖体。
而且,车顶罩的车顶板由铁板等金属板、含有FRP的刚性树脂板等成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2003-10469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2005-82356号公报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根据专利文献1,前面和顶棚部由聚碳酸酯等覆盖。聚碳酸酯因经 年变化而产生微细的损伤,如果光接触,则会漫反射,视野显著恶化。
另外,在货物从上方落下的情况下,会破损,具有该破损物质落到司机 身上的不良现象。
另外,专利文献2中,在护顶的车顶罩上设有用于本车的蓄电池的装卸 的开口部。用盖体闭塞该开口部。
但是,由于形成有开口部,所以如果在顶棚部及盖体上不配设大量的加 强部件,则不能确保作为护顶所要求的刚性。
因此,结构变得复杂,并且加强材料的费用、制作工时数等增多,成本 增加。
另外,车顶罩的车顶板由铁板等金属板、FRP等形成,因此,不透明, 具有不能确保上方的视野的不良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创立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叉车的护顶结 构,在载置货物的货叉达到最高位置时,可以直接确认货叉的前端部,并且 防止雨天时司机直接淋雨。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为了解决该课题,提供一种叉车的护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具备:
左右一对前侧支柱,其安装于叉车的车身前部,在车宽方向分开配置;
左右一对后侧支柱,其安装于所述车身的后部,在车宽方向分开配置;
左右一对纵架,其在所述车身的前后方向连结所述前侧支柱的上端部和 所述后侧支柱的上端部;
前侧横架,其在车宽方向连结所述左右一对所述前侧支柱的上端部;
顶板,其架设于所述左右一对纵架间并且具有前侧凸缘面,该前侧凸缘 面从所述纵架的后端部向所述车身的前方向延伸,且前端位于所述纵架的前 后方向中间部,与所述前端连续地向下方弯曲;
棒部件,其一端固定于所述前侧横架,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前侧凸缘面, 并且在车宽方向上具有间隔配地设有多个。
根据该发明,由于为由顶板覆盖护顶的顶棚部的后侧一半即司机的上方 部分且将两侧部固定于左右一对纵架的结构,因此,顶棚部的强度及刚性高, 且雨天时,可以保护司机不淋雨,并且可以维持叉车运转时的前方的上方视 野。
因此,实现叉车雨天时的操作性提高和安全性提高。
另外,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在载置货物的货叉的前端达到最高位置时, 所述前侧凸缘面的车辆前后方向位置位于经由所述棒部件间的间隔部至少比 连结司机就座于正常就座位置时的所述司机眼部位置和所述货叉的前端的线 更靠向后方。
根据该发明,货叉上升至最高位置时,司机可以在正常就座位置,即以 可以无障碍地操作叉车的运转操作的姿势确认货叉的前端,因此,容易进行 叉车的装卸货物作业,并且安全性提高。
另外,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顶板的所述后端部具有向下方弯曲的 后侧凸缘面,所述后侧凸缘面的车宽方向的两端缘分别固定于所述一对后侧 支柱上。
根据该发明,通过后侧凸缘面实现后侧支柱的车宽方向的刚性提高。
另外,后侧凸缘面具有与前侧横架同样的效果(车宽方向的刚性提高), 因此,可降低成本。
另外,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在所述顶板上形成有遍及车宽方向整个区 域且在上下方向位移的条状的槽。
根据该发明,由于在顶板上遍及车宽方向整个区域形成有条状的槽,所 以实现相对于来自顶板的上方的落下物的刚性提高,并且实现前侧支柱及后 侧支柱的车宽方向的刚性提高。
另外,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在所述顶板上,在所述顶板的驾驶座侧面 且与驾驶座相对的位置配设有向车宽方向延伸的加强部件。
根据该发明,由于只在顶板的驾驶座侧配设加强部件,所以容易实现相 对于来自顶板的上方的落下物的刚性提高。
另外,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棒部件的与所述棒部件的轴线成直角 方向的剖面形状形成长方形,所述剖面形状的长边配置于上下方向。
根据该发明,通过将剖面形状为长方形的长边在上下方向配设,与将长 方形剖面的长边在水平方向配设的情况相比,棒部件间的间隙部增大,上方 视野扩大。
另外,通过将长边在上下方向配置,上下方向的刚性提高,安全性提高。
另外,在保持刚性相同的情况下,可实现材料的重量减轻和伴随重量减 轻的材料费的降低。
发明效果
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提供叉车的护顶结构,可以直接确认载置有货物 的货叉前端部,并且防止雨天时司机直接淋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本发明的叉车的概略侧面图;
图2是表示实施本发明的护顶概略立体图;
图3表示本发明的护顶顶棚部的概略立体图;
图4(A)表示本发明的护顶顶棚部的结合结构详细图,(B)表示角撑板 的焊接范围图;
图5(A)表示前侧支柱在车身的安装结构图,(B)表示(A)的A-A 剖面图;
图6(A)后侧支柱在车身侧的安装结构图,(B)表示将后侧支柱组装在 车身的装配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本发明。
但是,该实施方式中所记载的构成零件的尺寸、材质、形状、其相对配 置等没有特定的记载,则本发明的范围就并非仅限于此,只不过是单纯的说 明例。
图1表示实施本发明的叉车的概略侧面图,1表示叉车整体的侧面图。
叉车1由以下部件构成:车身21;货物升降装置7,其安装于车身21的 前部;护顶5,其防止由货物升降装置7载起的货物散落而掉到驾驶座;前轮 8,其是使叉车1移动的驱动轮;后轮9,其安装于车身21的后部,是叉车1 的转向轮;配重3,其安装于车身21的后部,具有使后轮9不会因货物升降 装置7的货物的重量离开路面并且可以使后轮9与路面强力接触的重量;方 向盘6,其进行后轮9的转向;座椅10,司机就座。
此外,叉车1由于后轮9是转向轮,所以使其通过配重3强力与路面抵 接。
车身21由省略图示的发动机、前轮驱动用的装置、液压缸等液压泵、载 置后轮的转向装置等的行驶及作业用装置的车身21、覆盖这些行驶及作业用 装置的发动机罩24构成。
安装护顶5的车身21由以下部件构成:左右一对侧架(省略图示),其 车宽方向的基本剖面呈矩形状,向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在车宽方向具有 间隔;多个横梁(图示省略),其在车宽方向连结该左右一对侧架间,并且在 前后方向具有间隔地配置。
构成为在左右一对侧架间收纳用于行驶的装置及作业用装置。
左右一对侧架间用发动机罩24覆盖。
在发动机罩24的上面配设有司机就座的座椅10。
车身21由于经由横梁连结配重3等,所以高强度、高刚性地形成。
货物升降装置7具备载置货物的侧面观察呈L字状的货叉(爪)72、安 装货叉72的靠板73、在上下方向上滑动自如地支承靠板73的门架71、使靠 板73在上下方向滑动的提升链(图示省略)、在门架71的内侧相对于该门架 71向上下方向滑动自如地嵌合且将靠板73向门架71的上端更向上方提升的 辅助门架75、使门架71及辅助门架75倾斜且调整货叉72的前端的倾斜液压 缸(油压)76。使货叉72的前端上下倾斜(调整),将货叉72插入货物的下 侧,将货物载置于货叉72上。
辅助门架75通过未图示的提升缸(油压)相对于门架71上下滑动。
图2表示护顶5的外观立体图。护顶5由在车宽方向上分开配置于车身 21的前部的左右一对前侧支柱51、51;在车宽方向上分开配置于车身21的 后部的左右一对后侧支柱52、52;焊接于前后左右的四根支柱的上端部的矩 形状的顶棚部53。
此外,支柱前后均成对配置,但为了便于说明,支柱的符号为一个记载。
前侧支柱51以相对于支柱的轴线的直角方向的剖面呈大致矩形状的中空 闭剖面形状的柱状形成。
如图1所示,前侧支柱51的下部安装于叉车1的车身21的前部且前轮8 的上部。
图5(A)及(B)表示前侧支柱51下部的安装结构的详细。
前侧支柱51的车身21侧安装部结构由以下部件构成:在车身21的前护 板21a的上表面竖立的左右一对前侧安装托架21b;配置于前侧安装托架21b 的车辆中侧,维持前侧安装托架21b的车宽方向的刚性的左右一对加强角撑 板21c;连结左右一对加强角撑板21c之间,安装方向盘6、行驶及货物升降 作业用的操作杆、运转用的仪表机械类等,并且内部配设有增强用的仪表板 加强件的仪表板28(参照图1)等。
另外,左右前侧安装托架21b分别使前端侧向车身21的内侧倾斜,在车 辆前后方向观察,梯形状地形成倾斜面。该倾斜面在将前侧支柱51安装于前 侧安装托架21b时,作为从上方的插入的导向件,并且车身21的车宽方向中 心线和护顶5的车宽方向中心线的定位变得容易。
因此,护顶5的下端使该下端的车宽方向尺寸WL和上端的车宽方向尺 寸WU的关系为WL>WU,以使其沿着倾斜面。
在前侧安装托架21b上焊接有贯通车宽方向的第一安装孔21d、和构成在 前侧安装托架21b的车身内侧紧固于与第一安装孔21d对应的位置的联接部 件22的螺母22d。
图5(B)表示图5(A)的A-A剖面。在前侧支柱51的下部,在与第 一安装孔21d相对的面上沿上下方向并设有两个第二安装孔51a。
第二安装孔51a穿设于与矩形状的剖面的前侧安装托架21b抵接的面。
另外,在前侧支柱51的下部,在与穿设有矩形状的剖面的第二安装孔51a 的面相对的面上,穿设有比第二安装孔51a的孔径大的作业用孔51b。
作业用孔51b构成为:联接部件22的螺栓22a、弹簧垫圈22b、及普通 垫圈22c可插通,并且联接螺栓22a的套筒板手(省略图示)插通的大小的 孔径。
在联接部件22即螺栓22a上组装弹簧垫圈22b和普通垫圈22c,经由作 业孔51b与螺母22d螺合,将前侧支柱51固定在前侧安装托架21b上。
在拧紧第一螺栓22a后,作业用孔51b用树脂制的塞子23闭塞。
后侧支柱52如与前侧支柱51相同,相对于支柱的轴线成直角方向的剖 面形成为呈矩形状的中空闭剖面形状的柱状。
图6(A)、(B)表示对后侧支柱52下部在车身21的安装结构。
后侧支柱52的车架(图6中省略图示)侧安装部结构配设有在车身21 的后部且沿车架的上表面的车宽方向外侧面配设的左右一对第一支承托架 26、和从车架向上方延伸的左右一对第二支承托架27。
第一支承托架26形成具有平面观察大致矩形状剖面的柱状。
安装护顶5的后侧支柱52的后侧安装托架25以架设于第一支承托架26 和第二支承托架27的上部的状态固定。
因此,后侧支柱52下部的安装部成为相对于车辆的上下及前后左右方向 具有高刚性的结构。
如图6(A)、(B)所示,后侧安装托架25由架设于第一支承托架26和 第二支承托架27的上部的平面部25a、与平面部25a连续并向下方折弯的纵 壁部25c、安装后侧支柱52的突起25a。
突起25a配设为与后侧支柱52的矩形状闭剖面的前侧面抵接。
而且,在突起25a上,在与后侧支柱52的第三安装孔52a对应的位置穿 设有向车辆前后方向贯通的第四安装孔25d。
在突起25a上配设有在与后侧支柱52相接的面的相反侧与第四安装孔 25d的轴线一致并构成联接部件22的螺母22d。
另外,在突起25a的前端部,为了在后侧支柱52外嵌于突起25a时使嵌 合容易,而设有向车辆后方倾斜(也可以是圆弧状)的导向部25e。
基于图2、图3、图4对顶棚部53的形状进行详细说明。
顶棚部53由以下部件构成:左右一对纵架55,其连对前侧支柱51的上 端部和后侧支柱52的上端部;前侧横架54,其连结左右一对前侧支柱51间; 顶板56a,其具备从纵架53的后端侧延伸至该纵架55的车辆前后方向中间部 并向下方弯曲的前侧凸缘面56b;棒部件57,其一端固定于前侧横架54,另 一端固定于前侧凸缘部56b,在车宽方向具有间隔地在前侧凸缘面56b和前侧 横架54的空间部设置多个。
如图4所示,纵架55和后侧支柱52的结合被固定(焊接)。
另外,在纵架55和后侧支柱52的结合中,焊接大致L字状厚板角撑板 58。
L字状的一方部58a沿着后侧支柱52的上端部的内侧配置,L字状的另 一方部58b沿着纵架55的后端部的内侧配置。
而且,L字状的一方部58a及另一方部58b的端部以半圆形状形成。
而且,大致L字状厚板角撑板58和纵架55及后侧支柱52如图4(B) 所示,遍及大致L字状厚板角撑板58的全周连续地焊接。
这是通过将角撑板58的端缘形成为半圆形状,在后侧支柱52和纵架53 间,在前后方向或车宽方向作用弯曲力时,在最大的应力作用的部分(一方 部58a、另一方部58b)不会产生焊接完成部。
就焊接完成部而言,焊接热向周围散逸,焊接的熔化易变得不充分,并 且冷却迅速,易产生焊接强度降低。
因为没有角部(半圆形状),所以可以防止因焊接热局部地过于渗入而产 生的和周围的焊接强度的不均匀,并且通过形成为圆弧状,剖面刚性的变化 倾斜减缓,可以防止应力集中的产生。
此外,对纵架55和后侧支柱52的结合结构进行了说明,但纵架55和前 侧支柱51的结合、及前侧横架54和前侧支柱51的结合也通过同样的结构实 施,因此说明省略。
如图3及图4所示,顶棚部53由顶板56、配设于该顶板56和前侧横架 54之间的多个棒部件57构成。
顶板56由以下部件构成:顶棚部分56a,其以防止司机淋雨的平面状形 成;前侧凸缘面56b,其与顶棚部分56a连续,车辆前后方向前侧向下方弯曲; 后侧凸缘面56c,其与顶棚部分56a连续,车辆前后方向后侧向下方弯曲;焊 接余量部56d,其与左右一对纵架55的上表面焊接;加强部件56e,其在顶 棚部分56a的司机侧面,与顶棚部分56a形成前后方向剖面为矩形状的中空 闭剖面,并且遍及车宽方向整个区域配设。
前侧凸缘面56b的车辆前后方向的位置如图1所示,为司机在座椅10正 常的就座状态时、叉车1的货叉72达到最高位置时的货叉72的前端72a可 以直接确认的部分。
即,前侧凸缘面位置FP,位于比前侧凸缘面56b的下端缘56bp与司机 的眼部位置IP和货叉72的前端72a的连结线IL相接的位置至少更靠向车辆 前后方向后侧。
因此,前侧凸缘面位置FP也根据护顶5的高度变化。
此外,正常的就座状态是指标准身材的司机在座椅10就座,且叉车1的 运转操作可容易进行的姿势。
棒部件57形成相对于棒部件57的轴线呈直角方向的剖面为长方形状且 中实的闭剖面形状。
就棒部件57而言,在上下方向配置长方形状的长边,一端固定(焊接) 前侧横架54,另一端固定(焊接)前侧凸缘面56b。
因此,棒部件57以在上下方向上长的(高的)状态固定,因此,对于来 自上方的落下物可以维持高刚性。
另外,由于车宽方向为长方形的短边方向,所以棒部件57间的间隙可以 相应增大,因此,具有上方视野变宽的效果。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将棒部件57作为厚板的长方形剖面,但即使形成 为长方形的中空材料且将长边配设于上下方向,也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
基于图4,对顶板56说明纵架55及后侧支柱52的结合结构。
顶板56在左右一对纵架55的上表面载置顶板56的车宽方向端部的凸缘 56d。
凸缘56d在左右一对纵架55的上表面遍及车辆前后方向整个区域进行角 焊W3。
另外,将前侧凸缘面56b的车宽方向端缘和纵架55的内侧面在上下方向 进行角焊W4。
另外,顶板56的后侧凸缘面56c的车宽方向端缘在连结纵架55和后侧 支柱52的角撑板58的车宽方向内侧面沿上下方向进行角焊W5。
顶板56通过顶板的顶棚部分56a、前侧凸缘面56b、后侧凸缘面56c、及 左右纵架55、55构成为下侧开口的箱状。
因此,顶板56与配设于顶棚部分56a的驾驶座侧的加强部件56e构成为 上述箱状,成为高刚性的护顶5,特别是对于上下方向具有非常高的刚性。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将顶棚部分56a形成为平板状,但也可以将该部 设为使车辆前后方向剖面上下位移的波状(圆弧或三角形)、梯形,并在车宽 方向形成条状的槽。
通过形成为这样的结构,顶棚部分56a整体上下方向的刚性提高,
不需要加强部件56e,可实现材料成本及重量减轻。
这样,通过将顶棚板56形成为下侧开口的箱状,可以作为高刚性的护顶 5,并且可以增加司机的头间隙(司机的头部和顶板56的间隙)HC,改善舒 适性,与商品性提高关联。
另外,使顶板56的前侧凸缘56b位于比连结司机的眼部位置IP和货叉 72达到最高位置时的货叉的前端部72a的连结线IL靠车辆前后方向后侧。
因此,可以设为载置货物的货叉达到最高位置时可以直接确认货叉的前 端部,并且防止雨天时司机直接淋雨水的叉车的护顶结构。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能够作为在叉车的车身安装护顶的安装结构提供。
标记说明
1    叉车
3    配重
5    护顶
6    方向盘
7    货物升降装置
8    前轮(驱动轮)
9    后轮(转向轮)
21   车身
21b  前侧安装托架
21d  第一安装孔
22   联接部件
25   后侧安装托架
25a  突起
25d  第四安装孔
51   前侧支柱
52   后侧支柱
54   前侧横架
55   纵架
56   顶板
56a  顶棚部分
56b  前侧凸缘面
56c  后侧凸缘面
57   棒部件
58   角撑板

叉车的护顶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叉车的护顶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叉车的护顶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叉车的护顶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叉车的护顶结构.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叉车的护顶结构,其在载置货物的货叉达到最高位置时,可以直接确认货叉的前端部,并且防止雨天时司机直接淋雨。该叉车的护顶结构的特征在于,具备:左右一对前侧支柱(51),其安装于车身(21)前部,左右一对后侧支柱(52),其安装于车身(21)的后部;左右一对纵架(55),其连结前侧支柱(51)和后侧支柱(52)的上端部;前侧横架(54),其连结左右一对所述前侧支柱(51)的上端部;顶板(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卷扬;提升;牵引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