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分离器.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4041110 上传时间:2018-08-1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703045.5

申请日:

2014.11.29

公开号:

CN104500174A

公开日:

2015.04.08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F01M 13/04申请公布日:20150408|||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01M 13/04申请日:20141129|||公开

IPC分类号:

F01M13/04

主分类号:

F01M13/04

申请人:

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发明人:

宫晓娥; 黄昌瑞; 李振华; 孙洪岭

地址:

110044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东望街3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沈阳科威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21101

代理人:

杨滨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油气分离器,包括安装在气门室罩上的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S形混合气通道、设置在壳体内的迷宫结构和旋风结构,其技术要点是:所述混合气体通道的混合气入口位于壳体一端的底部,混合气入口上设有挡台结构,迷宫结构位于混合气入口与混合气通道之间,旋风结构位于混合气通道的末端,混合气通道底部和旋风结构底部设有回油控制阀,旋风结构的排气端分别设有单向阀和PCV阀。从根本上解决了现有油气分离器分离效果差、制造成本高、分离效率低、结构复杂等问题。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油气分离器,包括安装在气门室罩上的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S形混合气通道、设置在壳体内的迷宫结构和旋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气体通道的混合气入口位于壳体一端的底部,混合气入口上设有挡台结构,迷宫结构位于混合气入口与混合气通道之间,旋风结构位于混合气通道的末端,混合气通道底部和旋风结构底部设有回油控制阀,旋风结构的排气端分别设有单向阀和PCV阀。

说明书

说明书油气分离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部件,具体地说是一种多功能、集成化、高效率油气分离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汽车制造、内燃机等机械行业中,油气分离器主要用于将内燃机曲轴箱内的油气混合气中的机油分离出来,减少机油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但随着排放法规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单一结构的低效油气分离器已经无法满足要求。分离后的机油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回到油底壳:1、直接通过回油孔滴到曲轴箱再回到油底壳,但曲轴箱的混合气会通过回油孔进入到油气分离器中,从而影响分离效率;2、通过外接管路回到油底壳,但该方式增大了发动机整体的体积,机油通过缸体缸盖回到油底壳,增大了缸体缸盖结构的复杂性,提高了制造成本。分离后的气体通过外接管路回到进气歧管参与燃烧,易受冬季使用环境的限制,布置在发动机外围通风管路易结冰,导致发动机无法正常工作。另外,由于汽油机体积小,结构紧凑,具有单一机油分离功能的油气分离器难以满足汽油机的整体使用要求。
如授权公告号为CN 202100297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系统油气分离机构”,包括缸盖罩与隔板、铸造隔板、挡油板,还包括隔板支架与旋风式油气分离器,构成两级分离系统。集成迷宫与旋风式油气分离器于一体,强化了发动机油气分离的效果,简化曲轴箱通风系统的结构布置,增加整机紧凑性,降低窜油风险。但其仍具有以下缺陷:采用了过多的旋风油气分离器提高了结构的复杂程度,增加了制造成本;旋风结构与迷宫结构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不利于提高分离效率,且分离效果不理想;缺少循环通路,油气分离后不能直接参与燃烧,不利于提高发动机的性能;回路中缺少回温结构,冬季使用易结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气分离器,从根本上解决了现有油气分离器分离效果差、制造成本高、分离效率低、结构复杂等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油气分离器包括安装在气门室罩上的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S形混合气通道、设置在壳体内的迷宫结构和旋风结构,其技术要点是:所述混合气体通道的混合气入口位于壳体一端的底部,混合气入口上设有挡台结构,迷宫结构位于混合气入口与混合气通道之间,旋风结构位于混合气通道的末端,混合气通道底部和旋风结构底部设有回油控制阀,旋风结构的排气端分别设有单向阀和PCV阀。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及积极的技术效果是:将迷宫油气分离器和旋风油气分离器整合,实现两级分离,提高分离效率;每级回油通道上均设有回油控制阀,不但提高分离效率,而且简化发动机结构;旋风结构排气端集成PCV阀和单向阀,设置通风管路,在有限的空间内集成多种功能,实现了发动机紧凑化的要求;
油气分离器安装在气门室罩上,曲轴箱的混合气通过油气分离器,经过迷宫结构进行一级粗分离,然后经过旋风结构进行二级精分离。两级分离各设一个回油通道,使分离后的机油回到油底壳。每个回油通道均设有控制阀,防止曲轴箱的混合气通过回油通道进入油气分离器内部,从而提高分离效率。分离后的气体可通过两个通路进入气缸参与燃烧,其中一个通路设置在分离器内部,经过气门室罩直接到达缸盖,利用发动机本身的温度对混合气通道加热,防止冬季结冰、管路堵塞。在油气分离器满足分离混合气的基础上,设置曲箱通风通路、集成曲轴箱通风PCV阀和单向阀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迷宫结构、2PCV阀、3单向阀I、4单向阀II、5旋风结构、6回油控制阀I、7回油控制阀II、8混合气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图1~2,通过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内容。该油气分离器包括安装在气门室罩上的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S形混合气通道、设置在壳体内的迷宫结构1和旋风结构5。混合气体通道的混合气入口位于壳体一端的底部,混合气入口8上设有挡台结构,迷宫结构1位于混合气入口与混合气通道之间,旋风结构5位于混合气通道的末端,混合气通道底部和旋风结构5底部分别设有回油控制阀I 6和II 7,旋风结构的排气端分别设有单向阀I 3、单向阀II 4和PCV阀2。

油气分离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油气分离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油气分离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油气分离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气分离器.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410703045.5(22)申请日 2014.11.29F01M 13/04(2006.01)(71)申请人 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地址 110044 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东望街39 号(72)发明人 宫晓娥 黄昌瑞 李振华 孙洪岭(74)专利代理机构 沈阳科威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101代理人 杨滨(54) 发明名称油气分离器(57) 摘要一种油气分离器,包括安装在气门室罩上的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 S 形混合气通道、设置在壳体内的迷宫结构和旋风结构,其技术要点是:所述混合气体通道的混合气入口位于壳体一端的底部,混合气入口上设。

2、有挡台结构,迷宫结构位于混合气入口与混合气通道之间,旋风结构位于混合气通道的末端,混合气通道底部和旋风结构底部设有回油控制阀,旋风结构的排气端分别设有单向阀和 PCV 阀。从根本上解决了现有油气分离器分离效果差、制造成本高、分离效率低、结构复杂等问题。(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 CN 104500174 A(43)申请公布日 2015.04.08CN 104500174 A1/1 页21.一种油气分离器,包括安装在气门室罩上的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 S 形混合气通道、设置在壳体内的迷宫结构和。

3、旋风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混合气体通道的混合气入口位于壳体一端的底部,混合气入口上设有挡台结构,迷宫结构位于混合气入口与混合气通道之间,旋风结构位于混合气通道的末端,混合气通道底部和旋风结构底部设有回油控制阀,旋风结构的排气端分别设有单向阀和 PCV 阀。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500174 A1/2 页3油气分离器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部件,具体地说是一种多功能、集成化、高效率油气分离器。背景技术0002 目前在汽车制造、内燃机等机械行业中,油气分离器主要用于将内燃机曲轴箱内的油气混合气中的机油分离出来,减少机油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但随着排放法。

4、规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单一结构的低效油气分离器已经无法满足要求。分离后的机油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回到油底壳 :1、直接通过回油孔滴到曲轴箱再回到油底壳,但曲轴箱的混合气会通过回油孔进入到油气分离器中,从而影响分离效率 ;2、通过外接管路回到油底壳,但该方式增大了发动机整体的体积,机油通过缸体缸盖回到油底壳,增大了缸体缸盖结构的复杂性,提高了制造成本。分离后的气体通过外接管路回到进气歧管参与燃烧,易受冬季使用环境的限制,布置在发动机外围通风管路易结冰,导致发动机无法正常工作。另外,由于汽油机体积小,结构紧凑,具有单一机油分离功能的油气分离器难以满足汽油机的整体使用要求。0003 如授权公告号为 CN 。

5、202100297U 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系统油气分离机构”,包括缸盖罩与隔板、铸造隔板、挡油板,还包括隔板支架与旋风式油气分离器,构成两级分离系统。集成迷宫与旋风式油气分离器于一体,强化了发动机油气分离的效果,简化曲轴箱通风系统的结构布置,增加整机紧凑性,降低窜油风险。但其仍具有以下缺陷 :采用了过多的旋风油气分离器提高了结构的复杂程度,增加了制造成本 ;旋风结构与迷宫结构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不利于提高分离效率,且分离效果不理想 ;缺少循环通路,油气分离后不能直接参与燃烧,不利于提高发动机的性能 ;回路中缺少回温结构,冬季使用易结冰。发明内容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

6、供一种油气分离器,从根本上解决了现有油气分离器分离效果差、制造成本高、分离效率低、结构复杂等问题。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该油气分离器包括安装在气门室罩上的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 S 形混合气通道、设置在壳体内的迷宫结构和旋风结构,其技术要点是 :所述混合气体通道的混合气入口位于壳体一端的底部,混合气入口上设有挡台结构,迷宫结构位于混合气入口与混合气通道之间,旋风结构位于混合气通道的末端,混合气通道底部和旋风结构底部设有回油控制阀,旋风结构的排气端分别设有单向阀和 PCV 阀。0006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及积极的技术效果是 :将迷宫油气分离器和旋风油气分离器整合,实现两级分离,提高分。

7、离效率 ;每级回油通道上均设有回油控制阀,不但提高分离效率,而且简化发动机结构 ;旋风结构排气端集成 PCV 阀和单向阀,设置通风管路,在有限的空间内集成多种功能,实现了发动机紧凑化的要求 ;油气分离器安装在气门室罩上,曲轴箱的混合气通过油气分离器,经过迷宫结构进行说 明 书CN 104500174 A2/2 页4一级粗分离,然后经过旋风结构进行二级精分离。两级分离各设一个回油通道,使分离后的机油回到油底壳。每个回油通道均设有控制阀,防止曲轴箱的混合气通过回油通道进入油气分离器内部,从而提高分离效率。分离后的气体可通过两个通路进入气缸参与燃烧,其中一个通路设置在分离器内部,经过气门室罩直接到达。

8、缸盖,利用发动机本身的温度对混合气通道加热,防止冬季结冰、管路堵塞。在油气分离器满足分离混合气的基础上,设置曲箱通风通路、集成曲轴箱通风 PCV 阀和单向阀的功能。附图说明0007 图 1 为本发明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 2 为本发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0008 附图标记说明 :1 迷宫结构、2PCV 阀、3 单向阀 I、4 单向阀 II、5 旋风结构、6 回油控制阀 I、7 回油控制阀 II、8 混合气入口。具体实施方式0009 以下结合图12,通过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内容。该油气分离器包括安装在气门室罩上的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S形混合气通道、设置在壳体内的迷宫结构1和旋风结构 5。混合气体通道的混合气入口位于壳体一端的底部,混合气入口 8 上设有挡台结构,迷宫结构1位于混合气入口与混合气通道之间,旋风结构5位于混合气通道的末端,混合气通道底部和旋风结构 5 底部分别设有回油控制阀 I 6 和 II 7,旋风结构的排气端分别设有单向阀 I 3、单向阀 II 4 和 PCV 阀 2。说 明 书CN 104500174 A1/1 页5图1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500174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一般机器或发动机;一般的发动机装置;蒸汽机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