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辆防爆炸冲击波装置.pdf

上传人:r7 文档编号:4040003 上传时间:2018-08-1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57.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105470.9

申请日:

2015.03.10

公开号:

CN104697404A

公开日:

2015.06.10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F41H 7/04申请公布日:20150610|||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41H 7/04申请日:20150310|||公开

IPC分类号:

F41H7/04

主分类号:

F41H7/04

申请人:

南京理工大学

发明人:

周云波; 王宗千; 王显会; 王洪亮; 皮大伟; 张明; 王霞; 张鑫磊; 彭兵; 赵君临

地址:

210094江苏省南京市孝陵卫20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32203

代理人:

吴茂杰; 朱显国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机动车辆防爆炸冲击波装置,包括平行设置的上防护板(1)和下防护板(2),在所述上防护板(1)和下防护板(2)之间设有多个用于吸收、缓冲爆炸冲击波的吸能机构(3)。本发明的机动车辆防爆炸冲击波装置,既能提高车辆的防爆炸冲击波能力,又不降低车辆的机动和通过性能。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机动车辆防爆炸冲击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行设置的上防护板(1) 和下防护板(2),在所述上防护板(1)和下防护板(2)之间设有多个用于吸收、缓冲 爆炸冲击波的吸能机构(3)。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辆防爆炸冲击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机构 (3)包括螺栓(31)、螺母(32)、上弹簧卡槽(33)、下弹簧卡槽(34)和弹簧(35), 所述螺栓(31)依次穿过上防护板(1)、上弹簧卡槽(33)、弹簧(35)、下弹簧卡槽(34)、 下防护板(2)后与螺母(32)相连,将防护板(1)和下防护板(2)连接成一整体, 所述弹簧(35)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上弹簧卡槽(33)和下弹簧卡槽(34)内。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动车辆防爆炸冲击波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吸能机 构(3)的上防护板(1)与上弹簧卡槽(33)之间还设有上橡胶垫(36)。

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机动车辆防爆炸冲击波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吸 能机构(3)的下弹簧卡槽(34)与下防护板(2)之间还设有下橡胶垫(37)。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动车辆防爆炸冲击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35) 为金属弹簧。

说明书

说明书机动车辆防爆炸冲击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动车辆防护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能够有效抵抗地雷或随机爆炸 装置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对车辆及乘员造成伤害的机动车辆防爆炸冲击波装置。
背景技术
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中,美国及其盟军的各种运输车辆经常受到地雷及简易爆炸装 置(IED)的袭击,导致大量战场人员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造成了重大的人员、财产损 失。西方各国出于国际维和行动和应对日益严重的恐怖主义威胁挑战的需求,从上世纪 九十年代未就开始关注车辆防动能弹片及地雷对乘员威胁方面的研究,并制定了相应的 标准,如北约的STANAG4569、美国的RSA—MIL—STD一37等。在车体防动能弹片和车 底防雷领域,通过开发新型复合材料和特殊的车底结构、南非等国家已经获得了丰硕的 研究成果,并已将应用该成果的产品投入到了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使用,如美军的RG 一33系列防地雷反伏击车、OSHKOSH卡车公司生产的“毒蛇”高机动件车辆、奔驰公司 生产的G—Wagon280CDI轻型装甲巡逻车辆等。纵观此类车辆、车体均采用了具有防弹 性能的复合材料和利于分散爆炸冲击波作用的V字型结构,但这种V字型结构牺牲了车 辆的最小离地间隙,降低了车辆的通过性能。
现代武装车辆的整体装甲防护水平越来越高,已经可以防御大多数反车辆地雷或简 易爆炸装置(IED)的威胁,但从国外战场与维和任务获得的数据显示,反车辆地雷或 简易爆炸物而造成的伤害仍然呈上升趋势,这是因为坦克装甲车辆在受到该类攻击时, 很多伤亡事故不是由于装甲击穿所造成,而是由通过车辆、座椅等结构向人体传递的爆 轰冲击能量所造成。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机动车辆防爆炸冲击波能力不足,安全防护性能不 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动车辆防爆炸冲击波装置,既能提高车辆的防爆炸冲 击波能力,又不降低车辆的机动性能和通过性能。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机动车辆防爆炸冲击波装置,包括平行设 置的上防护板和下防护板,在所述上防护板和下防护板之间设有多个用于吸收、缓冲爆 炸冲击波的吸能机构。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
1、提高车辆防爆炸冲击波功能:安装在两块防护板之间的吸能机构能够有效的将 爆炸产生的巨大能量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同时,两块防护板能够有效的阻挡爆炸产 生的动能弹片,所以本发明能够大大降低爆炸对车辆及乘员的伤害。
2、不降低车辆的机动性能和通过性能:本发明不同于以往的V型板底部防护机构, 不牺牲车辆的最小离地间隙,大大提高了车辆通过性能,而且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与安 装。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机动车辆防爆炸冲击波装置俯视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中,1上防护板,2下防护板,3吸能机构,31螺栓,32螺母,33上弹簧卡 槽,34下弹簧卡槽,35弹簧,36上橡胶垫,37下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机动车辆防爆炸冲击波装置,包括平行设置的上防护板1和下 防护板2,在所述上防护板1和下防护板2之间设有多个用于吸收、缓冲爆炸冲击波的 吸能机构3。所述上防护板1也可以直接为车辆底板。
安装在两块防护板之间的吸能机构能够有效的将爆炸产生的巨大能量转化为弹簧 的弹性势能;同时,两块防护板能够有效的阻挡爆炸产生的动能弹片,所以本发明能够 大大降低爆炸对车辆及乘员的伤害。
且不牺牲车辆的最小离地间隙,大大提高了车辆通过性能,而且结构简单,易于实 现与安装。
以下均如图2所示。
所述吸能机构3包括螺栓31、螺母32、上弹簧卡槽33、下弹簧卡槽34和弹簧35, 所述螺栓31依次穿过上防护板1、上弹簧卡槽33、弹簧35、下弹簧卡槽34、下防护板 2后与螺母32相连,将防护板1和下防护板2连接成一整体,所述弹簧35的两端分别 固定在上弹簧卡槽33和下弹簧卡槽34内。
螺栓31不仅起到对弹簧35的导向作用,同时起到将车辆底板或上防护板1与下防 护板2连接在一起的作用。
上弹簧卡槽33、下弹簧卡槽34分别焊接在上防护板1和下防护板2上,弹簧35的 两端分别固定在上弹簧卡槽33和下弹簧卡槽34的凹槽内。这样,当弹簧发生形变时, 其两端仍被限定在凹槽内而不会发生水平位移。
作为改进,在所述吸能机构3的上防护板1与上弹簧卡槽33之间还设有上橡胶垫 36。
作为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吸能机构3的下弹簧卡槽34与下防护板2之间还设有下橡 胶垫37。
橡胶垫为阻尼原件,可以起到吸收能量的作用,而且可以有效减轻冲击给防护板带 来的伤害。
所述弹簧35为金属弹簧。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相同性能的弹簧。

机动车辆防爆炸冲击波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机动车辆防爆炸冲击波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机动车辆防爆炸冲击波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动车辆防爆炸冲击波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动车辆防爆炸冲击波装置.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一种机动车辆防爆炸冲击波装置,包括平行设置的上防护板(1)和下防护板(2),在所述上防护板(1)和下防护板(2)之间设有多个用于吸收、缓冲爆炸冲击波的吸能机构(3)。本发明的机动车辆防爆炸冲击波装置,既能提高车辆的防爆炸冲击波能力,又不降低车辆的机动和通过性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武器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