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贴装型电感器及其制造方法.pdf

上传人:GAME****980 文档编号:4039708 上传时间:2018-08-12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887.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750951.0

申请日:

2014.12.09

公开号:

CN104700981A

公开日:

2015.06.10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 IPC(主分类):H01F 17/00申请公布日:20150610|||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1F 17/00申请日:20141209|||公开

IPC分类号:

H01F17/00; H01F27/28; H01F27/255; H01F1/36; H01F41/00; H01F41/02

主分类号:

H01F17/00

申请人:

卓英社有限公司; 金善基

发明人:

朴起汉; 崔载吉; 金善基

地址:

韩国京畿道安山市

优先权:

10-2013-0152679 2013.12.09 KR; 10-2014-0110612 2014.08.25 KR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86

代理人:

孙昌浩; 李盛泉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表面贴装型电感器及其制造方法,所述表面贴装型电感器使外部电极与绝缘线圈的金属芯材之间的电接触阻值减小。所述电感器包括:磁性体材料的芯;绝缘线圈,缠绕于所述芯的外面;模制主体,收容所述芯和所述绝缘线圈以埋设所述芯和所述绝缘线圈,对向的两侧面分别突出有所述绝缘线圈的端部,并由使用具有磁性的软磁性金属粉的软磁性金属成型体构成;外部电极,形成于所述模制主体的对向的侧面而分别与突出的所述绝缘线圈的端部的金属芯材电连接,其中,突出的所述绝缘线圈的端部在物理性力的作用下使所述金属芯材向外部暴露,所述外部电极与暴露的所述金属芯材电连接。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表面贴装型电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磁性体材料的芯;
绝缘线圈,缠绕于所述芯的外面;
模制主体,收容所述芯和所述绝缘线圈以埋设所述芯和所述绝缘线圈, 对向的两侧面分别突出有所述绝缘线圈的端部,并由使用具有磁性的软磁性 金属粉的软磁性金属成型体构成;
外部电极,形成于所述模制主体的对向的侧面而分别与突出的所述绝缘 线圈的端部的金属芯材电连接,
其中,突出的所述绝缘线圈的端部在物理性力的作用下使所述金属芯材 向外部暴露,所述外部电极与暴露的所述金属芯材电连接。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贴装型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由对具 有磁性的铁氧体粉进行压制之后烧制而形成的铁氧体烧结体构成,或者由对 具有磁性的软磁性金属粉进行粉末压制之后热固化而形成的软磁性金属成型 体构成。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面贴装型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铁氧体粉 和所述软磁性金属粉涂覆或包含有耐热性聚合物树脂。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贴装型电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线圈是在所述金属芯材涂覆具有耐热性的绝缘聚合物树脂而构 成,
所述绝缘聚合物树脂在所述物理性力的作用下被除去,从而暴露所述金 属芯材。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贴装型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电极 通过导电性环氧树脂糊状粘合剂的固化而形成,在所述导电性环氧树脂糊状 粘合剂上依次镀覆有镍和锡。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贴装型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制主体 的外表面形成有耐热绝缘涂覆层。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表面贴装型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热绝缘 涂覆层由玻璃或耐热聚合物树脂构成。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贴装型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性力 为研磨或研削中的至少一个,借助于所述物理性力而使所述绝缘线圈的端部 紧贴于所述模制主体,且所述金属芯材通过弯折、拉伸或挤压而延性变形。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贴装型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芯材 借助于所述物理性力而被暴露与突出的所述绝缘线圈的端部一样长的长度, 以增加与所述外部电极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所述外部电极与所述金属 芯材的电接触阻值并增加电接触的可靠性。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贴装型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制主 体被热固化,并通过所述热固化而增加机械强度。

11.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贴装型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器 为功率电感器。

12.  一种表面贴装型电感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压制磁性体材料的粉而形成芯;
对所述芯进行烧制或热固化;
在所述芯的外面绕制绝缘线圈;
将绕制有所述绝缘线圈的芯投入到模具夹具,并采用软磁性金属粉而形 成模制主体,以使所述绝缘线圈和所述芯被埋设且使所述绝缘线圈的端部突 出;
研磨或研削所述模制主体;
在所述模制主体的对向的侧面形成外部电极,该外部电极形成为使所述 外部电极与所述绝缘线圈的端部的金属芯材电连接,
其中,所述绝缘线圈的端部通过所述研磨和研削而使所述绝缘线圈的端 部的金属芯材向外部暴露,且所述外部电极与暴露的所述金属芯材电连接。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表面贴装型电感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向所述模制主体的侧面突出有顶端,该顶端在内部埋设有所述绝缘线圈的端 部,所述顶端通过切断而从所述模制主体分离,从而使所述绝缘线圈的端部 突出。

14.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表面贴装型电感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制主体被投入到球磨机而研磨外表面,或者被实施利用研削辊的研削 处理。

15.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表面贴装型电感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线圈具有被覆所述金属芯材的绝缘聚合物树脂,通过所述研磨或所 述研削而在所述绝缘线圈的端部除去所述绝缘聚合物树脂,从而暴露所述金 属芯材。

16.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表面贴装型电感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研磨或所述研削而使所述绝缘线圈的端部紧贴于所述模制主体,所 述金属芯材通过弯折、拉伸或挤压而延性变形。

17.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表面贴装型电感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借助于热量而固化所述模制主体的步骤,且所述模制主体通过所述固 化而增加机械强度。

18.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表面贴装型电感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形成所述模制主体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在所述模制主体的外表面形成绝缘涂覆层。

19.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表面贴装型电感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制主体通过如下方式形成:
对涂覆有聚合物树脂的软磁性金属粉进行粉末压制;
对包含有软磁性金属粉的液状的聚合物树脂进行灌封;或者
对包含有软磁性金属粉的托架进行注塑成型。

说明书

说明书表面贴装型电感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表面贴装型电感器,尤其涉及一种减小外部电极与绝缘 线圈的金属芯材之间的电接触阻值并提高电接触的可靠性的表面贴装型电感 器以及能够经济而有效地制造该表面贴装型电感器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感应系数值(inductance value)高且可以使高电流流 过的功率电感器。
背景技术
作为使用陶瓷材料的电子部件有电容器、电感器、压电元件、压敏电阻 或热敏电阻等。
在这样的陶瓷电子部件中,电感器作为与电阻器和电容器一同构成电路 的重要无源器件之一,被使用为除去噪音(noise)或构成LC谐振电路的部 件。
这样的电感器根据结构而可分类为层叠型、线圈绕组型以及薄膜型等多 种,每一种不仅应用范围不同,而且其制造方法也存在差异。
通常,与层叠型(multilayer type)电感器相比,绕组型(wire wound type) 电感器的精确性良好并具有较高的感应系数且可以增大允许电流。
其中,对于表面贴装型绕组型电感器而言,例如将绝缘线圈缠绕于内部 的磁性体芯,并埋设于外部的磁性体模制主体,然后通过点焊(Spot welding) 等而将绝缘线圈的金属芯线贴附于模制主体的外面所形成的外部电极,从而 可以形成所述表面贴装型绕组型电感器。
绝缘线圈大体上使用漆包线(enamelled wire),由于绝缘被覆物而造成突 出到外部的绝缘线圈的金属芯材的截面积小,因此与外部电极电接触的面积 注定较小,其结果存在电接触阻值增加且电接触的可靠性降低的问题。
并且,磁性体芯和模制主体具有半导电性,在将绝缘线圈绕制于芯时, 或者在模制(molding)模制主体以将芯埋设于模制主体时,如果出现构成绝 缘线圈的绝缘被覆物被撕开等破损情况,则流动于绝缘线圈的金属芯线的电 流将会泄漏。
尤其,在高电流泄漏到作为半导电性材料的模制主体的情况下,当进行 用于在外部电极的外表面形成金属镀覆层的电镀金属时,可能会发生镀覆金 属沿着模制主体的表面蔓延的现象,且泄漏电流本身可能对电感器的特性产 生消极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减小内部绝缘线圈的金属芯材与外部电极 之间的电接触阻值并可提供可靠的电接触的表面贴装型电感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感应系数值较高的表面贴装型电感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使高电流流过的表面贴装型电感 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产生泄漏电流并易于镀覆金属的表 面贴装型电感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绝缘线圈的被覆物破损的情况下 电流也不会向外部泄漏的表面贴装型电感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经济而有效地生产所述的表面贴装 型电感器的制造方法。
上述目的通过一种表面贴装型电感器而达到,所述表面贴装型电感器的 特征在于,包括:磁性体材料的芯;绝缘线圈,缠绕于所述芯的外面;模制 主体,收容所述芯和所述绝缘线圈以埋设所述芯和所述绝缘线圈,对向的两 侧面分别突出有所述绝缘线圈的端部,并由使用具有磁性的软磁性金属粉的 软磁性金属成型体构成;外部电极,形成于所述模制主体的对向的侧面而分 别与突出的所述绝缘线圈的端部的金属芯材电连接,其中,突出的所述绝缘 线圈的端部在物理性力的作用下使所述金属芯材向外部暴露,所述外部电极 与暴露的所述金属芯材电连接。
上述目的通过一种表面贴装型电感器的制造方法而达到,所述表面贴装 型电感器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压制磁性体材料的粉而形 成芯;对所述芯进行烧制或热固化;在所述芯的外面绕制绝缘线圈;将绕制 有所述绝缘线圈的芯投入到模具夹具,并采用软磁性金属粉而形成模制主体, 以使所述绝缘线圈和所述芯被埋设且使所述绝缘线圈的端部突出,;研磨或研 削所述模制主体;在所述模制主体的对向的侧面形成外部电极,该外部电极 形成为使所述外部电极与所述绝缘线圈的端部的金属芯材电连接,其中,所 述绝缘线圈的端部通过所述研磨和研削而使所述绝缘线圈的端部的金属芯材 向外部暴露,且所述外部电极与暴露的所述金属芯材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芯由对具有磁性的铁氧体粉进行压制之后烧制而形成的铁 氧体烧结体构成,或者由对具有磁性的软磁性金属粉进行粉末压制之后热固 化而形成的软磁性金属成型体构成。
优选地,所述铁氧体粉和所述软磁性金属粉涂覆或包含有耐热性聚合物 树脂。
优选地,所述绝缘线圈是在所述金属芯材涂覆具有耐热性的绝缘聚合物 树脂而构成,所述绝缘聚合物树脂在所述物理性力的作用下被除去,从而暴 露所述金属芯材。
优选地,所述外部电极通过导电性环氧树脂糊状粘合剂的固化而形成, 在所述导电性环氧树脂糊状粘合剂上依次镀覆有镍和锡。
优选地,所述模制主体的外表面形成有耐热绝缘涂覆层,且所述耐热绝 缘涂覆层可由玻璃(glass)或耐热聚合物树脂构成。
优选地,所述物理性力为研磨或研削中的至少一个,借助于所述物理性 力而使所述绝缘线圈的端部紧贴于所述模制主体,且所述金属芯材通过弯折、 拉伸或挤压而延性变形。
优选地,所述金属芯材借助于所述物理性力而被暴露与突出的所述绝缘 线圈的端部一样长的长度,以增加与所述外部电极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减 小所述外部电极与所述金属芯材的电接触阻值并增加电接触的可靠性。
优选地,所述模制主体被热固化,并通过所述热固化而增加机械强度。
优选地,向所述模制主体的侧面突出有顶端(tip),该顶端在内部埋设有 所述绝缘线圈的端部,所述顶端通过切断而从所述模制主体分离,从而使所 述绝缘线圈的端部突出。
优选地,所述模制主体被投入到球磨(ball-mill)机而研磨外表面,或者 被实施利用研削辊的研削处理。
优选地,所述模制主体通过如下方式形成:对涂覆有聚合物树脂的软磁 性金属粉进行粉末压制;对包含有软磁性金属粉的液状的聚合物树脂进行灌 封(potting);或者对包含有软磁性金属粉的托架进行注塑成型。
根据上述结构,可借助于物理性力而使向模制主体的外侧突出的绝缘线 圈的端部延性变形,从而可以使金属芯材暴露到外部。因此,可通过调节突 出的绝缘线圈的端部的长度而增加与外部电极实质性电接触的金属芯材的表 面积,从而可以减小绝缘线圈的金属芯材与外部电极的电接触阻值,并可提 供可靠的电接触。
并且,将透磁率较高的铁氧体烧结体使用为内部的芯,从而可以增大电 感器的感应系数值,并可以使高电流流过。
而且,至少在外部模制主体的外表面形成有绝缘涂覆层,从而不会产生 泄漏电流并易于镀覆金属。
并且,能够经济而有效地生产出可减小绝缘线圈的金属芯材与外部电极 的电接触阻值并具有可靠的电接触特性的表面贴装型电感器。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表面贴装型电感器的外观图。
图2为沿着图1的2-2截断的剖面图。
图3为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表面贴装型电感器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表面贴装型电感器的制造工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表面贴装型电感器(inductor)的外观图,图2为沿 着图1的2-2截断的剖面图。
如图所示,表面贴装型电感器可以是功率电感器,其由如下要素构成: 磁性体芯10;绝缘线圈20,缠绕于芯10的外面;磁性体的模制主体30,收 容芯10和绝缘线圈20;外部电极40,形成于模制主体30的对向的侧面而分 别与绝缘线圈10电连接。
以下,详细说明各个构成部分。
<芯10>
芯10可以由具有磁性的软磁性金属成型体或具有磁性的铁氧体烧结体 构成。软磁性金属成型体可通过对具有软磁性的金属粉进行粉末压制之后热 固化而形成,铁氧体烧结体可通过对具有磁性的铁氧体粉进行粉末压制之后 烧制而形成。
为了使软磁性金属成型体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软磁性金属粉被粉末压 制的软磁性金属成型体可在大致为160℃的条件下得到热固化。
最终形成的铁氧体烧结体和软磁性金属成型体为大约具有104Ω至109Ω 的阻值的半导电性材料。
当把铁氧体烧结体使用为芯10时,由于通常情况下铁氧体烧结体的透磁 率高于使用软磁性金属粉而制造的软磁性金属成型体的透磁率,因此电感器 可具有较大值的感应系数。其结果,与将软磁性金属成型体应用于芯10的情 形相比,具有即使在芯10上少缠绕绝缘线圈20也可以具有相等的感应系数 值的优点。基于这样的原理,当把铁氧体烧结体使用为芯10而具备相等的感 应系数值时,由于电感器可以少缠绕绝缘线圈,因此其结果可以使用具有较 大直径的金属芯材21,所以可以使高电流流过。
其中,具有磁性的软磁性金属粉或具有磁性的铁氧体粉为普遍熟知的磁 性材料。例如,软磁性金属粉可包括坡莫合金(permalloy)系金属粉、非晶 态(Amorphous)系金属粉或铁硅铝(sendust)粉等,而作为铁氧体粉可包 括Ni-Mn系粉等。
并且,铁氧体粉和软磁性金属粉可涂覆或包含有能够满足焊接条件的耐 热性聚合物树脂,例如可涂覆或包含有环氧树脂或硅橡胶。
根据本发明的一例,芯10的外面可涂覆有绝缘玻璃(glass),或者涂覆 有具有耐热性的环氧树脂或聚对二甲苯(parylene)树脂之类的聚合物树脂, 从而形成绝缘涂覆层12。
尤其,在芯10为软磁性金属成型体的情况下涂覆耐热聚合物树脂,聚合 物树脂具有可承受焊接温度的耐热性。
根据这样的结构,如图2所示,即使构成绝缘线圈20的绝缘被覆物中与 芯10接触的绝缘被覆物的一部分被撕开,且通过该部分暴露的金属芯材21b 与芯10接触,从而使流动于绝缘线圈20的内部的电流泄漏,也会凭借绝缘 涂覆层12而防止经由半导电性的芯10的电流泄漏。
除了聚对二甲苯树脂以外还可以使用β-聚偏二氟乙烯(β-polyvinylidene  fluoride)、聚酰亚胺(Polyimide)等。
<绝缘线圈20>
绝缘线圈20表示具有用绝缘被覆物22包覆作为导电性材料的金属芯材 21的结构的被卷绕的导线,例如可以使用具有可承受焊接温度的耐热性的漆 包线。
众所周知,漆包线为表面薄薄地涂覆具有耐热性的绝缘聚合物树脂的绝 缘电线,绝缘涂覆层既薄且绝缘性高,并具有面对化学药品也不易变性的特 性。
在这一实施例中将漆包线作为绝缘线圈20之例,然而并不局限于此。
参照图2,绝缘线圈20由金属芯材21和包覆金属芯材21的绝缘被覆物 22构成,绝缘线圈20的直径可以是0.03mm至0.3mm左右。
起到电通道作用的金属芯材21的材料可使用易拉伸的材料,换言之可以 使用延性良好且导电性优良的铜或铜合金。
绝缘被覆物22用于使金属芯材21之间维持电绝缘,因此理所当然具有 电绝缘性,此外还具有耐热性,而耐热的程度只要能够承受焊接就足够。作 为绝缘被覆物22例如可以使用聚酯树脂或聚酰亚胺树脂等。
绝缘线圈20的两端分别通过软磁性体模制主体30而向外部突出,于是 如后所述地使金属芯材21电连接于外部电极40。
向模制主体30的外部突出的绝缘线圈20因绝缘被覆物22在例如后述的 研磨或研削之类的外部的物理性力的作用下被除去而暴露金属芯材21,其结 果金属芯材21暴露出与突出的绝缘线圈20的长度一样长的量,从而最终将 使与外部电极40接触的金属芯材21的面积增加。
如果此外再加上金属芯材21被物理性力所弯折而紧贴于模制主体30, 或者金属芯材21延伸而伸长,则表面积可得到增加。
其结果,外部电极40可跨越更宽阔的面积而与金属芯材121可靠地电接 触,因此电接触阻值将会减小,并可提供可靠的电接触。
<模制主体30>
模制主体30包覆芯10和绝缘线圈20,以使芯10和绝缘线圈20埋设于 内部。
模制主体30可由对软磁性金属粉进行粉末压制或成型的软磁性金属成 型体构成,软磁性金属成型体可通过如下的方法制造。
(1)对涂覆有具有耐热性的环氧树脂或硅橡胶等聚合物树脂的软磁性金 属粉进行粉末压制,并选择性地固化而形成。
(2)将利用聚合物树脂包覆软磁性金属粉的托架(pallet)投入到模具 而注塑成型,并固化而形成。
(3)将软磁性金属粉均匀分散于液状聚合物树脂而混合,然后灌封 (potting)到模具并固化而形成。
固化可采用热固化而在大致为150℃至250℃的温度下进行10分钟至2 小时左右,通过固化使得模制主体30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模制主体30为大致具有104Ω至109Ω的阻值的半导电性材料。
由软磁性金属成型体构成的模制主体30的外表面涂覆有使用于芯10的 绝缘涂覆层12的聚合物树脂,从而可以形成绝缘涂覆层32。
根据这样的结构,如图2所示,即使构成绝缘线圈20的绝缘被覆物撕开 而使金属芯材21a向外部暴露,从而导致流动于绝缘线圈20的内部的电流通 过模制主体30而流动,也会凭借绝缘涂覆层32而防止电流向模制主体30的 外面泄漏。
而且,即使由于金属芯材21b向外部暴露而使流动于绝缘线圈20的内部 的电流通过芯10和模制主体30而流动,也会凭借绝缘涂覆层32而防止电流 向模制主体30的外面泄漏。
其结果,当为了在后述的外部电极40外表面形成镀金属层而执行电镀金 属时可防止镀覆金属沿着模制主体30的表面而蔓延,并可防止电感器的特性 因泄漏电流而劣化。
绝缘涂覆层32可形成为包覆模制主体30的整个外表面,形成于模制主 体30的上面和下面的绝缘涂覆层32的厚度可以比突出有模制主体30的绝缘 线圈20的侧面的绝缘涂覆层32的厚度更厚。如后所述,这是因为突出有绝 缘线圈20的侧面执行研磨或研削工艺以除去绝缘线圈20的绝缘被覆物22, 而在此过程中绝缘涂覆层32被除去一部分。
形成于模制主体30的绝缘涂覆层32如同芯10的绝缘涂覆层12那样具 有可承受焊接温度的耐热性。
作为使用于绝缘涂覆层32的聚合物树脂,如同芯10那样除了可以使用 环氧树脂或聚对二甲苯之外还可以使用β-聚偏二氟乙烯(β-polyvinylidene  fluoride)、聚酰亚胺(Polyimide)等。
<外部电极40>
外部电极40可由在银等金属粉在内部混合于环氧树脂粘合剂而成的具 有耐热性的导电性环氧树脂糊状粘合剂上镀覆有镍和锡的材料构成。
例如,形成于模制主体30的两侧面的外部电极40的最外部层可以是镀 覆的锡层。
对于外部电极40而言,将导电性环氧树脂糊状粘合剂通过浸渍而涂覆于 模制主体30的两侧面,然后以250℃左右进行热固化而粘接于模制主体30 和绝缘线圈20的金属芯材121,从而与金属芯材121可靠地电连接。
在此,外部电极40与金属芯材121的电接触阻值越小越好,而且外部电 极40与金属芯材121在施加冲击的情况下也要可靠地电连接。即,为了使电 接触阻值小且予以可靠的电连接,应尽可能使金属芯材121的较多的面积与 外部电极40接触。
如此,向模制主体30的两侧面分别突出的绝缘线圈20的金属芯材121 直接电接触于构成外部电极40的导电性环氧树脂,因此不需要如同现有技术 的点焊等其他连接方式,其通过导电性环氧树脂的固化而使金属芯材121与 导电性环氧树脂电连接,从而具有易于制造且制造成本低廉的优点。
并且,分别向模制主体30的两侧面突出的绝缘线圈20的金属芯材121 被外部电极40完全覆盖,因此在从外部观察电感器成品时,完全看不见芯 10和绝缘线圈20而只能看见模制主体30和外部电极40,且金属芯材121丝 毫不突出,因此可靠性良好。
而且,外部电极40对称地形成于模制主体30的两侧面,从而与外部电 极40形成于上面或下面的两侧的情形相比,在回流焊时锡上升现象朝上方更 理想地发生,因此焊接强度理想。
以下,参照图2至图4而说明根据本发明的表面贴装型电感器的制造方 法。
图3为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表面贴装型电感器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制造工艺图。
首先,通过粉末压制而形成芯10(步骤S31)。
具体而言,将涂布有环氧树脂或硅橡胶的软磁性金属粉投入到模具并进 行粉末压制,然后以160℃左右进行热固化而制造芯10,或者将铁氧体粉投 入到模具并压制之后在大致为900℃左右的温度下烧制而形成芯10。
作为可选方式可在芯10的外表面形成绝缘涂覆层12,例如可利用蒸镀 法而蒸镀聚对二甲苯。即,将预定量的芯10放入滚筒的圆筒,并一边向滚筒 内投入蒸汽相的聚对二甲苯而一边旋转滚筒,则芯10被掺混而得到均匀的涂 覆。不同于此例,对于玻璃而言,可利用浸渍方法而形成绝缘涂覆层12。
在芯10上绕制线圈20(步骤S32),线圈20的两端多少从芯10延伸, 从而如后所述地实现向模制主体30的外侧突出预定长度。
接着,将绕制有线圈20的芯10投入到模具夹具并进行对准(步骤S33)。
模具夹具形成有对应于模制主体30的形状的腔室,优选地,腔室可具有 用于形成顶端(tip)34的空间,该顶端34包覆以预定长度向模制主体30的 外侧突出的绝缘线圈20的两端。
接着,在模具夹具的腔室中充入涂布有环氧树脂或硅橡胶的软磁性金属 粉,并进行粉末压制而形成模制主体30(步骤S34)。在粉末压制之后选择性 地对模制主体30执行160℃温度下的1小时左右的热固化。
其结果,如图4的(a)所示,在模制主体30的两侧面突出形成顶端34, 且绝缘线圈20的端部被埋设于顶端34内部。
接着,如图4的(b)所示,切断突出的顶端34(步骤S35),其结果顶 端34从模制主体30脱落,从而使绝缘线圈20从模制主体30的两侧面突出。
如上所述,顶端34可选择性地形成,因此切断步骤S35可省去。
然后,选择性地在模制主体30的外表面涂覆耐热聚合物树脂,从而形成 绝缘涂覆层32(步骤S36)。
接着,如图4的(c)所示,对从模制主体30的侧面突出的绝缘线圈20 进行研磨或研削处理而除去绝缘线圈20的绝缘被覆物22,从而使金属芯材 121向外部暴露(步骤S37)。
即,在没有形成绝缘涂覆层32的情况下,可将模制主体30投入到球磨 (ball-mill)机而研磨外表面,而在形成绝缘涂覆层32的情况下,可利用研 削辊而对模制主体30的两侧面进行研削处理。
在此过程中,通过研磨或研削而使绝缘线圈20的绝缘被覆物22被除去, 从而使金属芯材121暴露到外部。换言之,金属芯材121借助于研磨或研削 而以延性变形方式弯折而紧贴于模制主体30的侧面,在此状态下进行研磨或 研削,于是模制主体30成为支撑体而使没有紧贴于模制主体30的绝缘被覆 物22通过研磨或研削而被除去,从而使金属芯材121暴露。
在进行研磨或研削的过程中,金属芯材121可通过延性变形(例如延伸) 而被拉伸或挤压,在此情况下,金属芯材121的表面积可进一步增加。
其结果,与外部电极40接触的金属芯材121的面积将会增加,从而可以 减小电接触阻值,并可提高电接触的可靠性。
在步骤S37的研磨或研削过程中,形成于模制主体30的侧面的绝缘涂覆 层32的一部分可被除去,于是厚度可以变薄。
在此实施例中虽然以研磨和研削为例,然而并不局限于此,可通过将绝 缘线圈20的突出部分燃烧或进行化学处理而除去绝缘被覆物22。在此情况 下,为了除去残留的绝缘被覆物22或者绝缘被覆物22与绝缘涂覆层32,或 者为了除去杂质,以及出于使金属芯材121延性变形而紧贴于模制主体30的 目的,可执行研磨或研削工艺。
接着,如图4的(d)所示,通过浸渍而将导电性环氧树脂涂布于包含突 出的金属芯材121的侧面,并以250℃左右的温度进行热固化而形成外部电 极40(步骤S38)。
外部电极40上可额外地依次镀覆镍或锡,以使借助于利用焊膏的回流焊 容易进行。
其结果,借助于突出并暴露且延性变形的金属芯材121,外部电极40可 跨越更加宽阔的面积而可靠地与金属芯材121电接触,因此接触电阻将会减 小。
根据通过如上所述的过程而制造的表面贴装型电感器,借助于从模制主 体突出且延性变形的绝缘线圈的金属芯材,外部电极将会跨越更加宽阔的面 积而可靠地实现电接触,因此电接触阻值将会减小,并可提供可靠的电接触。
而且,当把透磁率较高的铁氧体烧结体使用为芯时,易于具有较大值的 感应系数,并可使用直径较大的线圈,因此在具有相等的感应系数的情况下, 具有可以使大电流流过的优点。
并且,在半导电性的芯外表面和模制主体的外表面形成有绝缘涂覆层, 从而可以防止在进行用于形成外部电极的金属镀覆时蔓延的现象,而且在模 制主体中不会发生电流泄漏,因此不会出现泄漏电流导致的电感器品质特性 异常。
另外,根据上述制造方法,能够有效地生产出使绝缘线圈的金属芯材与 外部电极之间的电接触阻值减小的表面贴装型电感器。

表面贴装型电感器及其制造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表面贴装型电感器及其制造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表面贴装型电感器及其制造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表面贴装型电感器及其制造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表面贴装型电感器及其制造方法.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一种表面贴装型电感器及其制造方法,所述表面贴装型电感器使外部电极与绝缘线圈的金属芯材之间的电接触阻值减小。所述电感器包括:磁性体材料的芯;绝缘线圈,缠绕于所述芯的外面;模制主体,收容所述芯和所述绝缘线圈以埋设所述芯和所述绝缘线圈,对向的两侧面分别突出有所述绝缘线圈的端部,并由使用具有磁性的软磁性金属粉的软磁性金属成型体构成;外部电极,形成于所述模制主体的对向的侧面而分别与突出的所述绝缘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