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用于电池式电动工具的变速齿轮箱.pdf

上传人:t**** 文档编号:4039555 上传时间:2018-08-12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072269.5

申请日:

2015.02.11

公开号:

CN104728402A

公开日:

2015.06.2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16H 57/023申请日:20150211|||公开

IPC分类号:

F16H57/023(2012.01)I; F16H3/62

主分类号:

F16H57/023

申请人:

徐新生; 康小荣

发明人:

徐新生; 康小荣

地址:

200082上海市虹口区东大名路888弄10号401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1002

代理人:

吴林松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可用于电池式电动工具的变速齿轮箱,包括:输入部、变速部、输出部、输出轴,所述输出部包括输出内齿圈,所述输出轴与输出部的输出内齿圈连接受其驱动以输出动力。所述输出内齿圈是指直径最大的一级输出内齿圈;所述变速部可采用三级行星变速机构,经过变速推钮和变速支架的作用产生两种不同的传动比。所述变速部也可采用两级行星变速机构。本发明将传统扭力输出都是采用通过最后一级的行星齿轮带动输出轴来输出改为由最后一级输出内齿圈来输出,可增大输出力臂,其输出扭力相对传统的齿轮箱成倍增大,其低档位的输出扭力也相对增大,从而消除低档位时无法正常工作的缺陷、提高操作者的工作效率。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可用于电池式电动工具的变速齿轮箱,包括:
输入部、变速部、输出部、输出轴,所述输出部包括输出内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 轴与输出部的输出内齿圈连接受其驱动以输出动力。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用于电池式电动工具的变速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 内齿圈是指直径最大的一级输出内齿圈。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用于电池式电动工具的变速齿轮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齿轮箱壳体,其相对工具机壳固定;
直流电机,其相对于工具机壳和齿轮箱端盖固定;
齿轮箱端盖,其相对于齿轮箱壳固定;
显示板,其相对所述的工具机壳固定;通过其来显示各扭力控制所需要的档位数;其通过 导线与扭力控制线路板相联接;
线路板,其相对所述的工具机壳固定;通过其来控制各相应档位数实际所需要的输出扭力 的大小;通过导线与供电设备相联接接收所需的电流,同时通过导线与直流电机相联接,将线 路板上所控制的电流传送给直流电机,使直流电机转动。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用于电池式电动工具的变速齿轮箱,其特征在于:输入部, 电机齿轮,固定在相对应的电机轴上。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用于电池式电动工具的变速齿轮箱,其特征在于:变速部, 行星减速结构,设置在齿轮箱壳体内。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用于电池式电动工具的变速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 部采用三级行星变速机构,经过变速推钮和变速支架的作用产生两种不同的传动比。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用于电池式电动工具的变速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级 行星机构设置于齿轮箱前壳、齿轮箱后壳和齿轮箱端盖之间,其第一级和第二级行星变速机构 采用双速齿轮箱结构,其第三级行星机构:第三级行星齿轮(213)通过内孔(A3)和销轴(A2) 的配合保持在第三级行星支架(214)上,第三级行星齿轮(213)可绕第三级行星支架(214) 上的销轴进行转动;第二级行星支架(212)通过太阳齿轮(A4)和第三级行星齿轮的啮合,其 保持在第三级行星支架(213)上;第三级行星支架(213)通过第三级行星齿轮(213)和输 出内齿圈(215)的内齿啮合保持在输出内齿圈上。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用于电池式电动工具的变速齿轮箱,其特征在于:第二级行 星支架(212)上的太阳齿轮(A4),带动第三级行星齿轮(213)的内孔(A3)同时绕相对应的 第三级级行星支架(214)上的销轴(A2)进行转动,通过第三级行星齿轮(213)在输出内齿 圈(215)内的同时运动,带动输出内齿圈(215)进行转动以输出动力。

9.  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可用于电池式电动工具的变速齿轮箱,其特征在于:第三 级行星齿轮(213)有五个。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用于电池式电动工具的变速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 部,通过输出内齿圈(215)上的外螺纹与钻夹头的内螺纹的连接带动钻夹头工作;输出内齿 圈(215)通过外圆部(A)与第一滚动轴承(216)和第二滚动轴承(218)内孔的紧配合保持 在所述滚动轴承上,可绕所述两滚动轴承的内圈自由转动;第一滚动轴承(216)的内孔通过 和输出内齿圈(215)的外圆(A1)的紧配合安装在靠输出内齿圈(215)内齿的一側,第一滚 动轴承(216)内圈的一端顶在输出内齿圈(215)的端面(F1)上,另一端顶在第二轴套(222) 的一側的端面上,第一滚动轴承(216)外圈端面的一侧顶在第一轴套(217)的一端,第一滚 动轴承(216)外圈端面的另一侧通过第一卡簧(223)的一端的作用防止向输出内齿圈(215) 内齿的一側移动;第一滚动轴承(216)向第二滚动轴承(218)的内孔通过和输出内齿圈(215) 的外圆(A1)的紧配合安装在靠输出内齿圈(215)上外螺纹的一側;第二滚动轴承(218)内 圈的一端顶在第二轴套(222)的一側的另一端面上,第二滚动轴承(218)外圈的一端顶在前 齿轮箱轴承孔的端面上,而另一端顶在第一轴套(217)的一端;第一滚动轴承(216)和第二 滚动轴承(218)的外圈与前齿轮箱壳内孔的紧配合固定在前齿轮箱壳上;第一卡簧(223) 卡在前齿轮箱(219)的内槽上,防止第一滚动轴承(216)和第二滚动轴承(218)向输出内 齿圈(215)内齿的一側移动;第二卡簧(220)卡在输出内齿圈(215)的卡簧槽(D1)中,防 止输出内齿圈(215)向电机方向移动。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用于电池式电动工具的变速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 部采用两级行星变速机构。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用于电池式电动工具的变速齿轮箱,其特征在于:电机齿 轮(34)固定在电机轴上,带动第一级行星齿轮(31)的内孔绕第一级行星齿轮支架(32)上 相对应的销轴进行转动,第一级行星齿轮(31)在第一级内齿圈(36)内的转动带动第一行星 支架(32)进行转动,第一级行星支架(32)上的太阳齿轮带动第二级行星齿轮(37)的内孔 绕第二级行星支架(38)上相对应的销轴进行转动,第二级行星齿轮(37)在输出内齿圈(39) 内的转动带动输出内齿圈随滚动轴承(310)的内圈一起转动,带动输出内齿圈(39)进行转 动以输出动力。

1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用于电池式电动工具的变速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 部,其两级行星机构设置于齿轮箱壳和齿轮箱端盖之间,其第一级行星机构采用单速齿轮箱结 构,其第二级行星机构:第二级行星齿轮(37)通过内孔(A8)和销轴(A7)的配合保持在第二 级行星支架(38)上,第二级行星齿轮(37)可绕第二级行星支架(38)上的销轴进行转动; 第一级行星支架(32)通过太阳齿轮(A9)和第二级行星齿轮的啮合,其保持在第二级行星支 架(38)上;第二级行星支架(38)通过第二级行星齿轮(37)和输出内齿圈(39)的内齿啮 合保持在输出内齿圈上。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用于电池式电动工具的变速齿轮箱,其特征在于:第一级 行星支架(39)上的太阳齿轮(A9),带动第二级行星齿轮(37)的内孔(A8)同时绕相对应的 第二级行星支架(38)上的销轴(A7)进行转动,通过第二级行星齿轮(37)在输出内齿圈(39) 内的同时运动,带动输出内齿圈(39)进行转动。

15.  根据权利要求12、13或14所述的可用于电池式电动工具的变速齿轮箱,其特征在于: 第一级行星齿轮(31)和第二级行星齿轮(37)均有三个。

1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用于电池式电动工具的变速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 部通过输出内齿圈(39)上的外螺纹与钻夹头内螺纹的连接带动钻夹头工作;输出内齿圈(39) 通过外圆部(A5)靠内齿一侧与滚动轴承(310)内孔的紧配合,以及外圆部(A5)靠外螺纹的 一侧与和内孔(C1)的间隙配合保持在滚动轴承(310)和含油轴承(311)的内孔(C1)上,可 随滚动轴承(310)内圈在含油轴承(311)内自由转动;滚动轴承(310)内孔通过和输出内 齿圈(39)的外圆部(A5)的紧配合安装在靠输出内齿圈(39)内齿的一側,滚动轴承(310) 内圈的一端顶在输出内齿圈(39)的端面(F2)上,滚动轴承(310)外圈一端面顶在含油轴承 (311)的端面(B2)上,滚动轴承(310)外圈端面的另一侧通过第二卡簧(317)的一端的作 用防止向输出内齿圈(215)内齿的一側移动;含油轴承(311)通过外圆部(A6)与齿轮箱壳 上相对应的内孔的紧配合固定在齿轮箱壳上,其中的一端面(B2)顶在滚动轴承(310)的外 圈的一端面上,而另一端面(B3)顶在齿轮箱内孔端面上;第二卡簧(317)卡在齿轮箱(316) 的内槽上,防止滚动轴承(310)向输出内齿圈(39)内齿的一側移动;钢球(312)保持在含 油轴承(311)和垫片(313)之间;第一卡簧(314)卡在输出内齿圈(39)的卡簧槽(D2)中, 防止输出内齿圈(39)向电机方向轴向移动,同时防止垫片(313)向输出内齿圈的外螺纹方 向的轴向移动。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可用于电池式电动工具的变速齿轮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传动、电动工具技术领域,涉及变速齿轮箱,尤其是可用于电池式电动 工具的行星结构变速齿轮箱。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电池式电动工具电钻中,其工具行星结构变速齿轮箱的扭力输出都是采用通过 最后一级的行星齿轮带动输出轴来输出,但由于受齿轮箱结构的影响,其输出轴的外圆尺寸 的增大受到限制,其输出轴的力臂相对偏小,导致在低扭力档位时,出现扭力输出相对偏小, 导致出现在低档位时无法正常工作、从而影响操作者的工作效率的缺陷。
在国际上顶端的电动工具品牌中,如美国的“Milwaukee”和“DeWalt”、德国的“Bosch”、 日本的“MaKita”等等,其“Milwaukee”和“DeWalt”两大品牌,分属于美国的两大公司, 占据着全球电池式电动工具的高端市场。在这些顶端的电动工具品牌中,目前其所有的电池 式电钻类工具,其都是采用通过最后一级的行星齿轮带动输出轴来输出,输出部分的直径最 大为13mm,同样存在在低档位时无法正常工作、从而影响操作者的工作效率的缺陷。
图1是传统的齿轮箱组件输出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其扭力的输出是通过图1中所示的输 出轴112来输出,而扭力大小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压缩弹簧16产生的弹力来控制,其工作原 理为弹簧16压在垫片15上,垫片15的另一端面顶在圆柱销14上,圆柱销的另一端顶在第 一钢球13上,第一钢球13的另一端顶在最后一级内齿圈的端面的凹槽11中,当最后一级内 齿圈11的产生的扭力大于弹簧的弹力时,此时内齿圈打滑,此时输出轴没有扭力输出。由于 受齿轮箱结构的影响,其输出轴的尺寸的加大受到限制,其输出轴的力臂相对偏小,导致在 低档位时无法正常工作;目前市场上所生产的电池式电钻产品,其输出轴最大也只有13毫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用于电池式电动工具的变速齿轮箱,在齿轮箱外形尺寸相 同的情况下使得输出轴的力臂更大,提高工作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为达到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通过改变行星变速齿轮箱扭力的输出结 构,将传统的由最后一级的行星齿轮带动输出轴来输出改为由最后一级的输出内齿输出,可 增大输出力臂,从而达到增大输出扭力的效果。
一种电池式电钻类工具的新型行星结构变速齿轮箱,包括:
齿轮箱壳体,其相对所述的工具机壳固定;
直流电机,其相对于工具机壳和齿轮箱端盖固定;
齿轮箱端盖,其相对于齿轮箱壳固定;
显示板(扭力控制),其相对所述的工具机壳固定;通过其来显示各扭力控制所需要的档 位数;通过导线与扭力控制线路板相联接;
线路板(扭力控制),其相对所述的工具机壳固定;通过其来控制各相应档位数实际所需 要的输出扭力的大小;通过导线与供电设备(即电源)相联接接收所需的电流,同时通过导 线与直流电机相联接,将线路板上所控制的电流传送给直流电机,使直流电机转动,带动双 速齿轮箱工作。
输入部,即电机齿轮,其固定在相对应的电机轴上;
变速部,即多级行星减速结构,其保持在齿轮箱壳体内;
输出部,即最后一级输出内齿圈,输出内齿圈通过至少一个滚动轴承和轴套或至少一个滚 动轴、含油轴承、钢球、垫片和卡簧两种方式保持在齿轮箱壳体上,通过螺纹联接带动钻夹 头转动;滚动轴承通过外圈与齿轮箱的内孔紧配合固定在齿轮箱壳体上;含油轴承通过外外 圆与齿轮箱壳体相对应的内孔紧配合固定在齿轮箱壳体上。
具体而言,一种可用于电池式电动工具的变速齿轮箱,包括:
输入部、变速部、输出部、输出轴,所述输出部包括输出内齿圈,所述输出轴与输出部 的输出内齿圈连接受其驱动以输出动力。
进一步,所述输出内齿圈是指直径最大的一级输出内齿圈;还包括:齿轮箱壳体,其相 对工具机壳固定;
直流电机,其相对于工具机壳和齿轮箱端盖固定;
齿轮箱端盖,其相对于齿轮箱壳固定;
显示板,其相对所述的工具机壳固定;通过其来显示各扭力控制所需要的档位数;其通 过导线与扭力控制线路板相联接;
线路板,其相对所述的工具机壳固定;通过其来控制各相应档位数实际所需要的输出扭 力的大小;通过导线与供电设备相联接接收所需的电流,同时通过导线与直流电机相联接, 将线路板上所控制的电流传送给直流电机,使直流电机转动。
输入部,电机齿轮,固定在相对应的电机轴上。
变速部,行星减速结构,设置在齿轮箱壳体内。
所述变速部采用三级行星变速机构,经过变速推钮和变速支架的作用产生两种不同的传 动比。
所述三级行星机构设置于齿轮箱前壳、齿轮箱后壳和齿轮箱端盖之间,其第一级和第二 级行星变速机构采用双速齿轮箱结构,其第三级行星机构:第三级行星齿轮通过内孔和销轴 的配合保持在第三级行星支架上,第三级行星齿轮可绕第三级行星支架上的销轴进行转动; 第二级行星支架通过太阳齿轮和第三级行星齿轮的啮合,其保持在第三级行星支架上;第三 级行星支架通过第三级行星齿轮和输出内齿圈的内齿啮合保持在输出内齿圈上。
第二级行星支架上的太阳齿轮,带动第三级行星齿轮的内孔同时绕相对应的第三级级行 星支架上的销轴进行转动,通过第三级行星齿轮在输出内齿圈内的同时运动,带动输出内齿 圈进行转动以输出动力。
第三级行星齿轮有多个。
所述输出部,通过输出内齿圈上的螺纹与钻夹头的螺纹的连接带动钻夹头工作;输出内 齿圈通过外圆部与第一滚动轴承和第二滚动轴承内孔的紧配合保持在所述滚动轴承上,可绕 所述两滚动轴承的内圈自由转动;第一滚动轴承的内孔通过和输出内齿圈的外圆的紧配合安 装在靠输出内齿圈内齿的一側,第一滚动轴承内圈的一端顶在输出内齿圈的端面上,另一端 顶在第二轴套的一側的端面上,第一滚动轴承外圈端面的一侧顶在第一轴套的一端,第一滚 动轴承外圈端面的另一侧通过第一卡簧的一端的作用防止向输出内齿圈内齿的一側移动;第 一滚动轴承向第二滚动轴承的内孔通过和输出内齿圈的外圆的紧配合安装在靠输出内齿圈上 外螺纹的一側;第二滚动轴承内圈的一端顶在第二轴套的一側的另一端面上,第二滚动轴承 外圈的一端顶在前齿轮箱轴承孔的端面上,而另一端顶在第一轴套的一端;第一滚动轴承和 第二滚动轴承的外圈与前齿轮箱壳内孔的紧配合固定在前齿轮箱壳上;第一卡簧卡在前齿轮 箱的内槽上,防止第一滚动轴承和第二滚动轴承向输出内齿圈内齿的一側移动;第二卡簧卡 在输出内齿圈的卡簧槽中,防止输出内齿圈向电机方向移动。
所述变速部采用两级行星变速机构。
电机齿轮固定在电机轴上,带动第一级行星齿轮的内孔绕第一级行星齿轮支架上相对应 的销轴进行转动,第一级行星齿轮在第一级内齿圈内的转动带动第一行星支架进行转动,第 一级行星支架上的太阳齿轮带动第二级行星齿轮的内孔绕第二级行星支架上相对应的销轴进 行转动,第二级行星齿轮在输出内齿圈内的转动带动输出内齿圈随滚动轴承的内圈一起转动, 带动输出内齿圈进行转动以输出动力。
所述变速部,其两级行星机构设置于齿轮箱壳和齿轮箱端盖之间,其第一级行星机构采 用单速齿轮箱结构,其第二级行星机构:第二级行星齿轮通过内孔和销轴的配合保持在第二 级行星支架上,第二级行星齿轮可绕第二级行星支架上的销轴进行转动;第一级行星支架通 过太阳齿轮和第二级行星齿轮的啮合,其保持在第二级行星支架上;第二级行星支架通过第 二级行星齿轮和输出内齿圈的内齿啮合保持在输出内齿圈上。
第一级行星支架上的太阳齿轮,带动第二级行星齿轮的内孔同时绕相对应的第二级行星 支架上的销轴进行转动,通过第二级行星齿轮在输出内齿圈内的同时运动,带动输出内齿圈 进行转动。
第一级行星齿轮和第二级行星齿轮均有三个。
所述输出部通过输出内齿圈上的外螺纹与钻夹头内螺纹的连接带动钻夹头工作;输出内 齿圈通过外圆部靠内齿一侧与滚动轴承内孔的紧配合,以及外圆部靠外螺纹的一侧与和内孔 的间隙配合保持在滚动轴承和含油轴承的内孔上,可随滚动轴承内圈在含油轴承内自由转动; 滚动轴承内孔通过和输出内齿圈的外圆部的紧配合安装在靠输出内齿圈内齿的一側,滚动轴 承内圈的一端顶在输出内齿圈的端面上,滚动轴承外圈一端面顶在含油轴承的端面上,滚动 轴承外圈端面的另一侧通过第二卡簧的一端的作用防止向输出内齿圈内齿的一側移动;含油 轴承通过外圆部与齿轮箱壳上相对应的内孔的紧配合固定在齿轮箱壳上,其中一端面顶在滚 动轴承的外圈的一端面上,而另一端面顶在齿轮箱内孔端面上;第二卡簧卡在齿轮箱的内槽 上,防止滚动轴承向输出内齿圈内齿的一側移动;钢球保持在含油轴承和垫片之间;第一卡 簧卡在输出内齿圈的卡簧槽中,防止输出内齿圈向电机方向轴向移动,同时防止垫片向输出 内齿圈的外螺纹方向的轴向移动。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
将传统扭力输出都是采用通过最后一级的行星齿轮带动输出轴来输出改为由最后一级输 出内齿圈来输出,可增大输出力臂,达到增大输出扭矩的效果。
直观而言,传统的行星结构变速齿轮箱的输出轴,其输出力臂一般最大直径为图1中所 示D2,目前市场上生产的产品最大为13mm,而新型的齿轮箱的输出力臂一般最大直径可加大 为输出内齿圈的外径,如图1中的D1,其输出扭力相对传统的齿轮箱成倍增大,其低档位的 输出扭力也相对增大,从而消除低档位时无法正常工作的缺陷、提高操作者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传统的行星结构变速齿轮箱组件输出部的剖面示意图。其中:11-最后一级内 齿圈,12-齿轮箱,13-第一钢球,14-圆柱销,15-垫片,16-弹簧,17-含油轴承,18-第一 垫片,19-第二钢球,110--第二垫片,111-卡簧,112-输出轴。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主要零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平面示意图。其中:221-夹头,225- 齿轮箱组件,227-直流电机。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新型双速行星结构变速齿轮箱组件的剖面示意图。其中:21- 第一级行星齿轮,22-齿轮箱端盖,23-电机轴,24-电机齿轮,25-第一级行星支架,26-第一 级内齿圈,27-后齿轮箱壳,28-变速推钮,29-变速支架,210第二级内齿圈,211-第二级行 星齿轮,212-第二级行星支架,213-第三级行星齿轮,214-第三级行星支架,215-输出内齿 圈,216-第一滚动轴承,217-第一轴套,218-第二滚动轴承,219-前齿轮箱壳,220-第二卡 簧,221-夹头,222-第二轴套,223-第一卡簧,224-螺钉,225-后齿轮箱壳,226-销轴。
图4是图3所示实施例的输出部零部件之间的相互装配关系示意图。其中:215-输出内 齿圈,223-第一卡簧,216-第一滚动轴承,217-第一轴套,222-第二轴套,218-第二滚动轴 承,220-第二卡簧,219-前齿轮箱壳。
图5是图3所示实施例的输出内齿圈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第三级变速的平面示意图。其中:213-第三级行星齿轮,214-第三级行星支架, 215-输出内齿圈,212-第二级行星支架上的太阳齿轮。
图7是实施例1的第三级行星支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1的第三级行星齿轮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1的第二级行星支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2主要零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平面示意图。其中:315-夹头,317- 齿轮箱组件,319-直流电机。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新型单速行星结构变速齿轮箱组件的剖面示意图。其中:31- 第一级行星齿轮,32-第一级行星支架,33-电机轴,34-电机齿轮,35-齿轮箱端盖,36-第一 级内齿圈,37-第二级行星齿轮,38-第二级行星支架,39-输出内齿圈,310-滚动轴承,311- 含油轴承,312-钢球,313-垫片,314-第一卡簧A,315-夹头,316-齿轮箱壳,317-第二 卡簧。
图12是图11所示实施例中输出部零部件之间相互装配关系示意图。其中:316-齿轮箱 壳,39-输出内齿圈,310-滚动轴承,311-含油轴承,312-钢球,313-垫片,314-第一卡簧,317- 第二卡簧。
图13是图11所示实施例中输出内齿圈立体示意图。
图14是图11所示实施例中含油轴承立体示意图。
图15是第二级变速的平面示意图。其中:39-输出内齿圈,37-第二级行星齿轮,32-第 一级行星支架上的太阳齿轮,38-第二级行星支架。
图16是实施例2的第二级行星支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17是实施例2的第二级行星齿轮的立体示意图。
图18是实施例2的第一级行星支架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图2至图9显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第一实施例为双速行星结构变速齿轮箱。
图3清楚地显示了各内部零部件的相互装配关系。
一种电池式电钻类工具的新型双速行星结构变速齿轮箱,如图3所示,包括:
后齿轮箱壳27和前齿轮箱壳219,其相对所述的工具机壳固定;前齿轮箱壳219和后齿 轮箱壳27通过螺钉224固定联接;
直流电机227,如图2所示,其相对于所述的工具机壳和齿轮箱端盖固定;
齿轮箱端盖22,如图3所示,其通过两个销轴226与前齿轮箱壳27固定联接;
显示板(扭力控制)可选用现有产品(简明起见,图中未画出),其相对所述的工具机壳 固定;通过使用电子技术来显示各扭力控制所需要的档位数;通过导线与扭力控制线路板相 联接;
线路板(扭力控制)可选用现有产品(简明起见,图中未画出),其相对所述的工具机壳 固定;通过其来控制各相应档位数实际所需要的输出扭力的大小;通过导线与供电设备(即 电源)相联接接收所需的电流,同时通过导线与直流电机相联接,将线路板上所控制的电流 传送给直流电机,使直流电机转动,带动双速齿轮箱工作;
变速部,如图3所示,为传统的三级行星变速机构,经过变速推钮和变速支架的作用, 可以产生两种不同的传动比;其三级行星机构保持在齿轮箱前壳、齿轮箱后壳和齿轮箱端盖 之间。其第一级和第二级行星变速机构采用传统的双速齿轮箱结构,第三级行星机构,不同 于传统的齿轮箱;第三级变速机构的零部件的相互装配关系如图6所示,第三级行星齿轮213 通过内孔A3(图8所示)和销轴A2(图7所示)的配合保持在第三级行星支架214上,其第三级 行星齿轮213可绕第三级行星支架214上的销轴进行转动;第二级行星支架212通过太阳齿 轮A4(图9中所示)和5个第三级行星齿轮的啮合,其保持在第三级行星支架213上;第三级 行星支架213通过5个第三级行星齿轮213和输出内齿圈215的内齿啮合保持在输出内齿圈 上。
图9中所示第二级行星支架212上的太阳齿轮A4(即第三级变速的输入部),带动五个 第三级行星齿轮213(图8中所示)的内孔A3同时绕相对应的第三级级行星支架214(图7中所 示)上的A2销轴进行转动,通过第三级五个行星齿轮213在输出内齿圈215(图5所示)内的 同时运动,带动输出内齿圈215进行转动。
输出部,即所述的输出内齿圈215的外螺纹,如图5中的E1所示外螺纹部分,通过输出 内齿圈215上的外螺纹与钻夹头的内螺纹的连接带动钻夹头工作;其输出部的零部件的相互 装配关系如图4所示,输出内齿圈215通过外圆部A(图5中所示)与第一滚动轴承216和第 二滚动轴承218内孔的紧配合保持在第一滚动轴承216和第二滚动轴承218上可绕两滚动轴 承的内圈自由转动;第一滚动轴承216的内孔通过和输出内齿圈215的外圆A1(图5所示)的 紧配合安装在靠输出内齿圈215内齿的一側,第一滚动轴承216内圈的一端顶在输出内齿圈 215的端面F1(图5所示)上,另一端顶在第二轴套222的一側的端面上,第一滚动轴承216 外圈端面的一侧顶在第一轴套217的一端,第一滚动轴承216外圈端面的另一侧通过第一卡 簧223的一端的作用防止向输出内齿圈215内齿的一側移动;第一滚动轴承216向第二滚动 轴承218的内孔通过和输出内齿圈215的外圆A1(图5所示)的紧配合安装在靠输出内齿圈215 上外螺纹的一側,第二滚动轴承218内圈的一端顶在第二轴套222的一側的另一端面上,第 二滚动轴承218外圈的一端顶在前齿轮箱轴承孔的端面上,而另一端顶在第一轴套217的一 端;第一滚动轴承216和第二滚动轴承218的外圈与前齿轮箱壳内孔的紧配合固定在前齿轮 箱壳上;第一卡簧223卡在前齿轮箱219的内槽上,防止第一滚动轴承216和第二滚动轴承 218向输出内齿圈215内齿的一側移动;第二卡簧220,卡在输出内齿圈215的卡簧槽D1(图5 所示)中,防止输出内齿圈215向电机方向移动。
实施例2
图10至图18显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
图11清楚地显示了单速齿轮箱各内部零部件的相互装配关系。电机齿轮34固定在电机 轴上,电机齿轮34带动三个第一级行星齿轮31的内孔绕第一级行星齿轮支架32上相对应的 销轴进行转动,三个第一级行星齿轮31在第一级内齿圈36内的转动带动第一行星支架32进 行转动,第一级行星支架32上的太阳齿轮带动三个第二级行星齿轮37的内孔绕第二级行星 支架38上相对应的销轴进行转动,三个第二级行星齿轮37在输出内齿圈39内的转动带动输 出内齿圈随滚动轴承310的内圈一起转动,通过输出内齿圈39上的螺纹与钻夹头内螺纹的连 接带动钻夹头工作。
第二实施例为单速行星结构变速齿轮箱。
一种可用于电池式电钻类工具的单速行星结构变速齿轮箱,包括:
齿轮箱壳316,如图11所示,其相对所述的工具机壳固定;
直流电机319,如图10所示,其相对于所述的工具机壳和齿轮箱端盖固定;
齿轮箱端盖35,如图11所示,其通过螺钉与齿轮箱壳固定联接;
显示板(扭力控制)可选用现有产品,其相对所述的工具机壳固定;通过其来显示各扭 力控制所需要的档位数;通过导线与扭力控制线路板相联接;
线路板(扭力控制)可选用现有产品,其相对所述的工具机壳固定;通过其来控制各相 应档位数实际所需要的输出扭力的大小;通过导线与供电设备(即电源)相联接接收所需的 电流,同时通过导线与直流电机相联接,将线路板上所控制的电流传送给直流电机,使直流 电机转动,带动齿轮箱工作。
变速部,如图11中所示,为二级行星机构;其二级行星机构保持在齿轮箱壳和齿轮箱端 盖之间。其第一级行星机构采用传统的单速齿轮箱结构,其第二级行星机构,不同于传统的 齿轮箱;第二级变速机构的零部件的相互装配关系如图15所示,第二级行星齿轮37通过内 孔A8(图17所示)和销轴A7(图16所示)的配合保持在第二级行星支架38上,其第二级行星 齿轮37可绕第二级行星支架38上的销轴进行转动;第一级行星支架32通过太阳齿轮A9(图 18中所示)和三个第二级行星齿轮的啮合,其保持在第二级行星支架38上;第二级行星支架 38通3个第二级行星齿轮37和输出内齿圈39的内齿啮合保持在输出内齿圈上。
图18中所示第一级行星支架39上的太阳齿轮A9(即第二级变速的输入部),带动三个 第二级行星齿轮37的内孔A8(图17所示)同时绕相对应的第二级行星支架38上的A7销轴(图 16中所示)进行转动,通过第二级三个行星齿轮37在输出内齿圈39内的同时运动,带动输 出内齿圈39进行转动。
输出部,即所述的输出内齿圈39的外螺纹,如图13中的E2所示外螺纹部分,通过输出 内齿圈39上的螺纹与钻夹头内螺纹的连接带动钻夹头工作。其输出部的零部件的相互装配关 系如图12所示,输出内齿圈39通过外圆部A5(图13中所示)靠内齿一侧与滚动轴承310内 孔的紧配合,以及外圆部A5靠外螺纹的一侧与和内孔C1(图14所示)的间隙配合保持在滚动 轴承310和含油轴承311的内孔C1(图14所示)上,可随滚动轴承310内圈在含油轴承311 内自由转动;滚动轴承310内孔通过和输出内齿圈39的外圆部A5(图13所示)的紧配合安装 在靠输出内齿圈39内齿的一側,滚动轴承310内圈的一端顶在输出内齿圈39的端面F2(图 13所示)上,滚动轴承310外圈一端面顶在含油轴承311的端面B2(图14所示)上,滚动轴承 310外圈端面的另一侧通过第二卡簧317的一端的作用防止向输出内齿圈215内齿的一側移 动;含油轴承311,如图14所示,其通过外圆部A6与齿轮箱壳上相对应的内孔的紧配合固 定在齿轮箱壳上,其中的一端面B2顶在滚动轴承310的外圈的一端面上,而另一端面B3的 顶在齿轮箱内孔端面上;图12所示第二卡簧317卡在齿轮箱316的内槽上,防止滚动轴承 310向输出内齿圈39内齿的一側移动;图12中所示的钢球312保持在含油轴承311和垫片 313之间;第一卡簧314卡在输出内齿圈39的卡簧槽D2(图13所示)中,防止输出内齿圈39 向电机方向轴向移动,同时防止垫片313向输出内齿圈的外螺纹方向的轴向移动。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应用本发明。熟悉 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 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本领域技 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揭示,不脱离本发明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 围之内。

一种可用于电池式电动工具的变速齿轮箱.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一种可用于电池式电动工具的变速齿轮箱.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一种可用于电池式电动工具的变速齿轮箱.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可用于电池式电动工具的变速齿轮箱.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可用于电池式电动工具的变速齿轮箱.pdf(1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可用于电池式电动工具的变速齿轮箱,包括:输入部、变速部、输出部、输出轴,所述输出部包括输出内齿圈,所述输出轴与输出部的输出内齿圈连接受其驱动以输出动力。所述输出内齿圈是指直径最大的一级输出内齿圈;所述变速部可采用三级行星变速机构,经过变速推钮和变速支架的作用产生两种不同的传动比。所述变速部也可采用两级行星变速机构。本发明将传统扭力输出都是采用通过最后一级的行星齿轮带动输出轴来输出改为由最后一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工程元件或部件;为产生和保持机器或设备的有效运行的一般措施;一般绝热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