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利用顶天立底的客货两用车.pdf

上传人:r7 文档编号:403745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851.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6100521.1

申请日:

1996.03.31

公开号:

CN1160657A

公开日:

1997.10.01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公开|||

IPC分类号:

B62D63/02

主分类号:

B62D63/02

申请人:

罗进南;

发明人:

罗进南

地址:

226001江苏省南通市环西路189号6号楼1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客货两用车,特征是双层利用、顶天立底。它能最大限度地挖掘汽车底盘的运载潜力,制造出一系列运力超群,兼顾客货,装卸便利,体积紧凑,乘坐舒适,制造容易,经济效益突出的客、货、轿、微型车。普及推广这些车型能使货随主走,聚零为整,方便有组织集约化地进行门到门、站到站的运输;能使广大群众拥有理想的多用途廉价快速交通工具;能大量节约能源,减轻公路交通压力,有助于挖掘社会和民间生产力,提高国家综合实力。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客货两用汽车,具有发动机(1),底盘(2),车身(3), 电气设备(4)四大部分,其中车身(3)的前部为载客车箱(5),后 部为与其串连的载货车箱(6),此车的特征在于: a、该汽车是相当载客量多于6人的大、中、轻型客车或货车, 或者是载客量不限的微型或超微型的汽车、三轮汽车、正三轮摩 托车;     b、承载式或半承载式或非承载式的载货车箱(6)可以是箱式 车箱或是围栏货台式或无围栏货台式车箱,它的底部与底盘(2) 直接连接或处于尽可能低的位置上; c、该汽车在其有效载运面积的全部面积或局部面积上设置 上客下客、上货下货、上货下客形式的双层载运结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 a、这是一辆大、中型的客车或货车,在载客车箱(5)的有效 载客面积上设置1至5排双层卧铺铺位,或设置适当密度、适当数 量的座位,并且在该车箱(5)的顶板上设置行李架; b、载客车箱(5)与载货车箱(6)制成分体式前后串连结构或 制成以板壁或栅栏(7)相隔开的整体结构车箱,其中载货车箱(6) 的长度占整车总长度的5%至80%; c、在载货车箱(6)的后面或侧面上开有一扇或几扇门(8)。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 a、这是一辆大、中型的卧铺客车,然而只具有1至5排卧铺 铺位,从而在车身(3)的后部形成载货空间; b、在最后一排铺位后面设置一道隔离板壁(7),从而在车身 (3)后部形成载货车箱(6); c、利用此车的安全门或将此门移至载货车箱(5)的右侧面后 部作为装卸货物的门(8)。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 a、将箱式载货车箱(6)的车项的部分面积或全部面积敞开, 使其成为具有装卸窗口(9)或使其成为部分或全部敞顶的敞顶式 载货车箱(6); b、在敞开面积的周围设置檐口,绳、索、蓬布拉紧件等防 雨拉蓬结构。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 a、载货车箱(6)的载货空间呈上大下小倒台阶体形状; b、其中台阶(10)的位置设置在有利路阶而上通过装卸窗口 (9)或敞顶向车顶上装卸货物的位置。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 a、其载客车箱(5)的车箱结构形式与现有普通座位客车相同, 其中排布有多排座位; b、将最后一排座位上方的车箱(5)的顶板降低到便于旅客坐 直及进出的高度上; c、该处顶板的降低,使在载客车箱(5)的隔壁的载货车箱(6) 在此处得到扩大,从而形成倒梯台体的载货空间。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 a、载客车箱(5)布置有1至多排双层卧铺铺位,其中最后一 排铺位只有下层铺位; b、将载客车箱(5)在此处的顶板降低到原上铺铺板的高度上, 从而在载货车箱(6)中形成倒梯台体的载货空间。
8: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 a、此汽车采用后置发动机底盘(2),在发动机的上方与前部 均设有强度和刚度足够大的护板(11),此两面护板在载货车箱(6) 内形成一级载货台阶(10); b、在台阶(10)的前部设有防止台阶上的货物前倾的绳网或 栅栏(12),并且其上开有装货门(13)。
9: 根据权利要求1、4、5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 a、该车是一辆货车或半挂车,或是一辆用于制作货车的一 类或二类汽车底盘或是一辆半挂牵引车; b、该车的驾驶室加高加长,在驾驶座椅后面设置一排或两 排双层卧铺,其中后排铺位可以有上下两层或者只有下层铺位, 使此驾驶室成为载客车箱(5)。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 a、该车是一辆货车,但是却采用客车底盘; b、该车的载客车箱(5)、载货车箱(6)成整体结构或成分体结 构前后串联地设置在底盘(2)上。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 a、该汽车是轻型汽车或微型汽车或超微型汽车或三轮汽车 或正三轮摩托车,其车型可以是箱型汽车或船型汽车; b、它具有倒梯台体形的载货车箱(6),并且此车箱是无围栏 货台式的简化式车箱; c、该汽车借用载客车箱(5)的车顶作为载货车箱(6)的前部 台阶的货台(14); d、该汽车借用船型汽车的行李箱的顶盖板或在箱型汽车尾 部设置可后翻打开或推拉滑动的活动货台作为载货车箱(6)的后 部台阶的货台(15); e、在车身上作为载货货台的面积的周围设置钩、环、杆、 支架、孔、槽、夹子等用于固定绳、网、蓬布的结构。
12: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 a、在船形汽车位于车顶的前部台阶的货台(14)及位于行李 箱盖板上的后部台阶的货台(15)的周围设有固定绳、网、蓬布的 支架(16)或安装此支架(16)的支架座: b、货台(14)与货台(15)采用固定在车顶表面上的耐磨片、 条阵列或采用固定或临时覆盖在上面的耐磨软垫(17)作为汽车漆 层保护层。
13: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 a、该车是一辆轻型、微型、超微型的箱型汽车,例如面的、 三轮汽车、正三轮摩托车: b、在车尾后壁可用面积的全都面积或部分面积上设置可后 翻打开的折叠式活动货台或抽拉滑动式活动货台(15)。
14: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 a、此车是一辆微型箱式车(面的); b、将此车的后门改为固定的后壁板; c、在此壁板上的后窗下、设一矩型或 型的凹槽; d、在此槽内设置相应形状的,可后翻打开的折叠式活动货 台(15)及供其牵拉定位的拉索。
15: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 a、这是一辆三轮汽车或正三轮摩托车,其驾驶座椅与后排 座位全部设置在其中无隔离板壁的单一的载客车箱(5)中; b、载客车箱(S)为箱型车箱,其顶部设置有前部货台(14), 在该车箱(5)的后壁外设置可后翻打开的折叠式活动货台作为后 部货台(15)。
16: 根掘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 a、该汽车是一辆微型双排座货车(双排货的),其底盘(2)的 结构、尺寸与现有微型双排座货车相同或相似; b、该车的载客车箱(5)即驾驶室的长度向后加长0.15米至1 米,载货车箱长度相应缩短; c、该车驾驶室的顶部适当加固,并设置必要的附件,在上 面制出前部货台(14); d、在后围栏板上,增设与侧围栏板之间的拦索牵拉定位部 件,使之能后翻成为后部活动货台(15)。

说明书


双层利用顶天立底的客货两用车

    本发明涉及一种既能运许多乘员,又能运许多货物的高效客货两用车,属于对汽车的改进。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长足发展,需要或希望随货主一齐进行长距离、中距离、短距离的门到门地运输的货物数量越来越巨大了,增长势头很迅猛。参阅《汽车运输研究》杂志94年第4期上刘昌亮著的《试论客货特种运输车辆的发展前景》。

    然而现有的汽车很难全面地满足这些需要。例如载货量大的货车,载客数量很少,乘坐舒适性较差。又如载客量大的客车,只能利用车底行李仓或行李箱及车顶的行李架载货,载货数量很少,且装卸不便,容易淋湿伤损。再如现有的轿车、面包车、包括客货两用车,占地面积大,载客少,乘坐挤迫,载货也少。而我国的经济发展的现状是人口众多,工商业专业户众多,而买得起汽车,特别是买得起大体量、高价格的汽车的人很少很少,即使大家买得起车,买到了车,也难有地方放得下,也难有足够数量的道路供其通畅运行,也难以长期均衡满载运行。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发明地目的:用提高汽车的面积利用率的方法,拓展客货两用车的结构类型与使用范围,制造出灵巧安全,装卸便利,使用便利,适应性好、经济效益高的新型客货两用车来。

    发明的方法:将汽车车身分为前后串连的载客车箱和载货车箱,并且使载货车箱底部直落底盘,在整个车身的有效面积上,尤其是在载客车箱的面积上实行两层次或多层次的综合利用,对由底盘到汽车装载高度之间的有效空间尽可能多地加以利用,这就是双层利用、顶天立底的含义所在。

    本发明的汽车与现有汽车一样,具有发动机(1)、底盘(2)、车身(3)、电气设备(4)四大部分,其中车身(3)的前部为载客车箱(5),后部为载货车箱(6),它的特征在于:

    a、该汽车是相当载客量多于6人的大、中、轻型客车或货车,或者是载客数量不限的、微型或超微型的汽车,三轮汽车或正三轮摩托车;

    b、承载式或半承载式或非承载式的载货车箱(6)可以是箱式车箱或围栏货台式车箱或无围栏货台式车箱,它的底部与底盘(2)直接连接,或处于尽可能低的位置上;

    c、该汽车在其有效载运面积的全部面积或局部面积上设置上客下客,上货下货,上货下客形式的双层载运结构。

    设定:一个座位相当于相当载客量1人,一个卧铺铺位相当于相当载客量2人。

    微型汽车、超微型汽车、三轮汽车等,载客量原本就少,因此对载客量不作限定。

    作为载货车箱(6),在长度、宽度一定时,装货高度越高,则载量越大,因此底盘高度应低一些,在底盘的钢梁之外的面积,载客车箱(6)的底部可低于底盘上平面。也可另设地板下行李箱。

    双层利用结构的例子是:双层卧铺就属于一种上客下客的双层利用结构。货上客下双层结构,其中间应有牢固的隔板。

    双层利用结构不采用下货上客方式是因为货在客上,可以使货堆到允许装载的最大高度,又可以省却用于乘客上下的楼梯,还可以免去钻仓弯腰的麻烦,便于直立装卸。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凡未加说明的附图,均为纵剖面示意图。

    图中:1.发动机  2.底盘  3.车身  4.电气设备  5.载客车箱  6.载货车箱  7.隔离板壁  8.装卸货物的门  9.装卸窗口10.载货车箱(6)中的台阶  11.后置发动机护板  12.朝后台阶上的栅栏或绳网  13.栅栏上的门  14.前部台阶上的货台简称前部货台  15.后部台阶上的活动货台简称后部活动货台  16.支架17.耐磨片、条的阵列或耐磨软垫

    图1·a所示的实施例说明的是一辆大、中型的客车或货车,其特征在于:

    a、其载客车箱(5)的有效载客面积上设置1至5排双层卧铺铺位;

    b、载客车箱(5)与载货车箱(6)制成分体式前后串连结构或制成以板壁或栅栏(7)相隔开的整体结构车箱,其中载货车箱(6)的长度占整车总长度的5%至80%;

    c、在载货车箱(6)的后面或侧面上开有一扇或几扇门(8)。

    为什么对于客货两用车还要区分客车或货车呢?这是因为随着载客车箱(5)与载货车箱(6)这两者的体量大小的比率的变化,其运客还是运货,其间有主次之分,对运客为主的,可称为货客汽车或客车,对运货为主的可称为客货汽车或货车。其中称其为客车时表明此车在结构设计、客位布局方面仍与现有客车相同;称其为货车时也是这样。

    图1·b是此车的水平剖视示意图。

    现有的大、中型卧铺客车一般有5排或6排卧铺铺位,其中可间有座位。上述特征a、表明该卧铺客车后部有5至1排卧铺铺位的位置没有安排铺位,留作做载货车箱(6)。

    图2所示的实施例是一辆普通座位的客车,它的用处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相同,其主要特征也相同。其进一步的特征在于:其载客车箱(5)的有效载客面积上设置有适当密度的座位,并且在该车箱(5)的顶板上设置行李架。

    图1所示实施例的汽车可以用现有设计的卧铺汽车改制,或最大限度利用现有设计的车型的零部件来制造,这种改制卧铺车的特点在于:

    a、这是一辆大、中型卧铺汽车,然而只具有1至5排卧铺铺位,从而在车身(3)的后部形成载货空间;

    b、在最后一排铺位后面设置一道隔离板壁(7),从而在车身(3)后部形成载货车箱(6);

    c、利用此车的安全门或将此门移至载货车箱(5)的右侧面的后部作为装卸货物的门(8)。

    (以驾驶座所在一边为汽车的左边。)

    图1、图2所示的汽车的载货车箱(6)可以是具有防雨顶盖的箱式车箱;也可以设计为:

    a、将箱式载货车箱(6)的车顶的部分面积或全部面积敞开成为向载货车箱(6)及载客车箱(5)在车顶上的载货面积装卸货物的窗口(9),或使其成为全部敞顶或部分敞顶的敞顶式载货车箱(6);

    b、在敞开面积的周围设置檐口,绳、索、蓬布拉紧件等防雨拉蓬结构。

    装卸窗口(9)的大小及位置须考虑直立装卸。

    车顶上的装货面积为行李架,或为为装货而加固、加高、围栏的地方。敞顶车也适于本发明的其它有关车型。敞顶车的防雨措施可参照现有的敞顶汽车。敞顶车装货较多,其侧板不受力,无顶盖,能大量节省用材,减轻自重,减少造价。

    说明:在图2的实施例中,如把载货车箱(6)制成围栏货台式,则其特征与供电施工车相似。但是两者用途不同,而且供电施工车未刻意发掘其载货,载客的潜力,使之达到本发明所提及的程度,也未曾有意识地将其用于日常货客运工作。

    图3所示实施例的特征在于:

    a、载货车箱(6)的载货空间呈上大下小的倒台阶体形状;

    b、其中台阶(10)的位置设置在有利于踏阶而上通过装卸窗口(9)或敞顶向车顶上装卸货物的地方。    

    图3所示实施例进一步的特征在于:

    a、其载客车箱(5)的车箱结构形式与现有普通座位客车相同,其中排布有多排座位;

    b、将最后一排座位上方的车箱(5)的顶板降低到便于旅客坐直及进出的高度上;

    c、该处顶板的降低,使在载客车箱(5)的隔壁的载货车箱(6)在此处得到扩大,从而形成倒梯台体的载货空间。

    这种汽车可为大、中型客车或中巴车,图3所示就是一辆中巴车,其中载货车箱(6)落在底盘上的台阶的长度大约只有一排座椅位置的长度,其装卸货物的门(8)开在汽车的侧面,最好是右面。

    图4所示实施例的特征在于:

    a、载客车箱(5)布置有1至多排双层卧铺铺位,其中最后一排铺位只有下层铺位;

    b、将载客车箱(5)在此处的顶板降低到原上铺铺板的高度上,从而在载货车箱(6)中形成倒梯台体的载货空间。

    与上面有叙述的相同,此实施例中的汽车,客位较多时,可作为货客使用,客位较少时,可作为客货使用。下面的实施例同此。

    图5所示的实施例的特征在于:

    a、此汽车采用后置发动机底盘(2),在发动机的上方与前部均设有强度和刚度足够的护板(11),此两面护板在载货车箱(6)内形成一级载货台阶(10);

    b、在台阶(10)的前部设有防止台阶上的货物前倾的绳网或栅栏(12),并且其上开有装货门(13)。

    此台阶(10)开在载货车箱(6)的后部,方向面向后方。在前部仍可留有如图4的台阶(10),成为两方向都有台阶。在后方台阶上方的车箱顶板上仍可开装卸窗口(9)或敞开顶板。

    图6所示的实施例是一辆货车。

    其特征在于:该车的驾驶室加高加长,在驾驶座椅后面设置一排或两排双层卧铺,其中后排铺位可以有上下两层或者只有下层铺位,使该驾驶室成为载客车箱(5)。

    图6中的汽车只有一排卧铺铺位,且只有下层铺位,其载货车箱(6)中形成台阶(10)。

    除了是货车外,这辆车还可以是半挂车,或用于制作货车的一类汽车底盘或二类汽车底盘,或是一辆半挂牵引车。

    图7所示的就是一辆带有一排双层卧铺铺位的驾驶室的半挂车,图7是侧视示意图。

    图6所示货车的实施例的进一步的特征在于:

    a、该车是一辆货车,但是却采用客车底盘或采用具有客车底盘特征的底盘(2);

    b、该车的载客车箱(5)与载货车箱(6)成整体结构设置在底盘(2)上或成分体结构,前后串连地设置在底盘(2)上。

    以上实施例均采用固定结构的载货车箱(6)。

    在微型汽车、超微型汽车、或体量较小的轻型汽车上,可以将载货车箱(6)用借用、活动折叠的方法进行简化。

    图8、图9所示实施例,其特征在于:

    a、该汽车是轻型汽车或微型汽车、或超微型汽车、或三轮汽车或正三轮摩托车,其车型可以是箱式汽车或船形汽车;

    b、它具有倒梯台体形的载货车箱(6),并且此车箱是无围栏货台式的简化式车箱;

    c、该汽车借用载客车箱(5)的车顶作为载货车箱(6)的前部台阶的货台(14);

    d、该汽车借用船形汽车的行李箱的顶盖板或在箱型汽车尾部设置可后翻打开或推拉滑动的活动货台作为载货车箱(6)的后部台阶的货台(15);

    c、在车身上作为载货台的面积的周围设置钩、环、杆、支架、围板,孔、槽,夹子等用于固定绳、网、蓬布的结构。

    注意:在后车窗处,可设置保护玻璃窗的栏网。

    图8所示的实施例,是一辆船型汽车的侧视图,其特征在于:

    a、在该车上位于车顶的前部台阶的货台(14)及位于行李箱盖板上的后部台阶的货台(15)的周围设有固定绳、网、蓬布的支架(16)或安装此支架(16)的支架座;

    b、在货台(14)及货台(15)上设置固定在车顶顶层上的耐磨条、片阵列或采用固定或临时覆盖在上的耐磨软垫(17)作为汽车漆层的保护层。

    其中的耐磨软垫可为各自独立的两片式或为串连连续的整条单片式。

    可以把支架(16)与活动的耐磨软垫(17)制成一体,并把在车身上安装此支架(16)的支架座作为附件,配成一件供改装轿车用作运货的附件供单独出售。

    图9是一辆微型箱式汽车(面的)的后视示意图,其特征在于:

    a、该车是一辆轻型或微型或超微型的箱式汽车,例如面的、三轮汽车,正三轮摩托车等;

    b、在车尾后壁可用面积的全部面积或部分面积上设置可后翻打开的折叠式活动货台或抽拉滑动式活动货台(15)。

    可用面积指的是在底盘以上除了保险杠、尾灯等之外的面积(14)。

    图9所示的实施例进一步的特征在于:

    a、此车是一辆微型箱式车(面的);

    b、将此车的后门改为固定的后壁板;

    c、在此壁板上的后窗下,设一型或矩型的凹槽:

    d、在此槽内设置一可后翻打开的相应形状的折叠式活动货台(15)及供其牵拉定位的拉索。活动货台(15)采用型是为了避开尾灯。

    图10所示的实施例属于对现有微型双排座货车的改进,其特征在于:

    a、该车底盘(2)的结构、尺寸与现有微型双排座货车的底盘相同或相似;

    b、该车的载客车箱(5)即驾驶室的长度向后加长0.15~1米,货箱长度相应缩短;

    c、该车驾驶室的顶部适当加固,并设置必要的附件,如行李架或绳、索、蓬布固定件,在上面制出前部货台(14);

    d、在后围栏板上,增设与侧围栏板之间的拉索牵拉定位部件,使之成为后部活动货台(15)。

    该车驾驶室增长后,前后排间距大大增加,非常便于进入座位,可省却左后车门,还可省却右前车门。除了增加乘坐舒适性外,还在车内形成了可观的装货空间。而前部货台(14)及后部活动货台(15)又增加了车外装货容量。

    这样,花费不多,在车体体量未变或变小的情况下,使该车功能大增,成为经济性能优异的多功能改型车。

    图11所示的实施例是一辆正三轮摩托车的水平剖面图,此车的特征在于:

    a、驾驶座椅与后排座位中间无隔离板壁,座椅全部设置在单一的载客车箱(5)中;

    b、载客车箱(5)为箱型车箱,其顶部设置有前部货台(14),(在图中已被剖掉)该车箱的后壁外设置有可后翻打开的折叠式活动货台作为后部货台(15)。

    此车进一步的特征在于:只需在车子侧面开一扇门。

    这样的三轮机动车,小巧灵活,价格低廉,能带不少货,适于作家庭、工商专业户用车。

    使用本发明的客货两用汽车,在装货时应采取重货在下,轻货在上,重货在前,轻货在后的装载方法,同时应额定允载重量,严禁超载。

    纵观上述所有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发明涉及的汽车,不管是大、中、轻、微、超微型,还是货客型或客货型,均表现出立足现有车型。挖掘现有底盘运载潜力,进行双层利用甚忽多层利用,以及顶天立底,高效利用水平投影面积的特点。因而使汽车的面积利用率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本发明的汽车,兼顾运客运货,客流货流合一,装卸货物十分方便,有利于实行门到门,站到站,站到门的运输。

    本发明的大客车、中巴车、在运送大量人员的同时,能运输大量货物,而且装卸方便,能保证货物不淋湿不伤损。客源不足时,能以运货进行补偿,运输适应性强,经济效益好。

    本发明的大、中型货车包括半挂车,既能运送大量货物,又能携带货主同行,还能解决中途住宿吃饭(驾驶室宽敞,便于携带炊具食品)问题,既能运输大宗货物,更能运送另担物资,有利于化小额零担为整车运输,为将数额众多的个体专业零散货运纳入定站点、定时间、定线路的集约化公路货运经营准备条件。这样还可以大大减少社会车辆,个人车辆的购买需要量,大大减少能源总消耗,大大减轻公路里程不足运力紧张的局面。

    本发明的微型汽车、超微型汽车、三轮汽车、正三轮摩托车采用借用货台、活动货台的结构,能在不增加车身长度,不增加造价,甚至减少车身长度、降低造价的情况下,增加载乘人数,提高乘坐宽松度,同时大幅度增加车内与车外的运货容量,这种车子能驶进后街小巷,进入居家庭院。

    本发明的汽车立足于现有汽车的现成底盘、发动件、电气部件,只要改动车身的结构设计主要是结构布局设计就能使汽车的运输性能取得突破性的改善。这样用相对而言非常低的投入就能迅速地形成大批量的生产能力。

    当然如能针对性地设计出重型货客车底盘、重型客货车底盘、超微型面的底盘、双排货的底盘、三轮摩托货客底盘,以及使这些汽车适应在高速公路上开行,那就更好了。因此本发明还将为汽车工业的革新设计提供新的、重要的、宽广的设计领域。

    本发明的汽车如能在我国普及推广,必将有力促进汽车行业这个核心支柱行业及相关行业的迅猛发展,必将有利于全面挖掘和开发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和民间生产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当然在实施本发明的过程中,应针对各个实施例的具体情况精心计算,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工艺美术设计,使其趋于完美。

双层利用顶天立底的客货两用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双层利用顶天立底的客货两用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双层利用顶天立底的客货两用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双层利用顶天立底的客货两用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层利用顶天立底的客货两用车.pdf(2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客货两用车,特征是双层利用、顶天立底。它能最大限度地挖掘汽车底盘的运载潜力,制造出一系列运力超群,兼顾客货,装卸便利,体积紧凑,乘坐舒适,制造容易,经济效益突出的客、货、轿、微型车。普及推广这些车型能使货随主走,聚零为整,方便有组织集约化地进行门到门、站到站的运输;能使广大群众拥有理想的多用途廉价快速交通工具;能大量节约能源,减轻公路交通压力,有助于挖掘社会和民间生产力,提高国家综合实力。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无轨陆用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