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罐设备 本发明涉及用来将容器底盖封合到容器体开口端上的设备,具体涉及用来将罐头底盖封合到罐体开口端上的设备。罐的底盖与罐体两者通常都是由金属制成,不过它们也可由塑料或复合材料制成。
典型的情形是,由已知的封罐设备形成的封口是所谓二重卷边的类型。在封罐作业中,罐的底盖的封口凸缘与盖边是同罐体开口端上的封口凸缘逐渐折叠到一起。在传统的高速封罐设备中,罐体支承在旋转的提升托板上,而罐的底盖则是由必须与提升托板精确对准的旋转的上压头下压到罐体上。封口的折叠通常是由两个卷边滚轮分两个阶段进行,这两个滚轮依次同罐的底盖的周边部分成为径向接合。
在另一种周知的设备中(美国专利4808053号中所述),封口是通过沿弧形轨道滚压罐的底盖形成的;此轨道的曲率半径是底盖曲率半径地许多倍。
传统的封罐设备看来有着许多缺点。首先,卷边滚轮或轨道是在很短的周边范围上与罐的底盖相接合,使得金属的折叠相当快速而颇易损伤。这一结果便会限制当前的封罐机对由超薄的钢片或铝片所形成的罐体与罐底盖的处理能力。
此外,已罐装的罐头在封口时的转动会有很高的喷溅危险。同时,卷边滚轮必须以高速转动,从而需对其轴承润滑。已没有可能来提供绝对满意的密封以防止将污染罐头内容的润滑剂的漏泄。在传统的高速封罐机中,已罐装的罐头是以高速提升与上压头接合。这就会在罐体上感生有可能导致将罐挤扁的高的轴向冲击负荷。传统的高速封罐机由于不能有足够的空间使在罐的周围设置两个以上的卷边滚轮,就不可能用两个以上的阶段进行封口。传统的高速封罐机也不能将底盖封接到不规则的非圆形的罐上。
传统的封罐机通常不对封口提供在线监控,也未提供自动的封罐定位调节,同时传统的封罐机需要进行机械调节来适应不同的材料厚度。
意大利专利770893号描述的封罐设备中,有一环形封罐工具紧密地环绕着罐的底盖。此工具在外观上安装成用来在水平面中进行漂浮运动,并由作用在此工具径向外表面上的滚轮加压而同罐的底盖接合。从表面上看,此种工具便这样地受驱动而环绕罐的底盖进行圆周运动。这项专利中指出,罐的底盖和封罐工具都不会有轴向转动。
本发明计划提供这样一种改进了的封罐设备,其中的环形封罐工具紧密地环绕罐的底盖且驱动此工具绕此底盖进行圆周运动并在同时具有轴向转动。结果使此工具环绕底盖进行平滑的滚压运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改进了的封罐设备并因此而提供用来将容器的底盖封接到容器体开口端上的设备,此设备包括:
支承容器体的装置;
将底盖支承就位到容器体上的上压头;以及
用来逐渐折叠容器体的周边部分和底盖到一起以形成封口的装置;特征在于,上述折叠装置是一环形封罐工具,在它的围绕底盖的内表面上具有至少第一和第二环形封罐靠模,同时此设备包括驱动装置,用来在封罐工具与底盖之间提供相对的滚压运动以逐渐形成封口,此驱动装置驱动环形封罐工具环绕容器或罐的底盖运动,还设有装置用来促致在底盖与环形封罐工具间的相对运动,从第一环形封罐靠模能够与底盖接触以执行第一封罐作业的第一相对位置,至第二环形封罐靠模能够与底盖接触以第二封罐作业的至少是第二相对位置。封罐作业中不驱动罐体转动,这不仅能减少喷溅的危险,还不需使支承托板转动并同上压头精确对准。
当上述封罐工具的内径仅仅是略大于罐底盖的外径时,能给出最佳的金属成形特性。在此,唯一的限制是当罐的底盖位于封罐工具内时需要有余隙。在小型容器例如饮料罐头的情形,此罐的底盖在封罐之前的外径约为60mm。封罐工具的直径可能需要大出约20%来提供所需的余隙。在较大底盖的情形,该工具的直径则不需比底盖的直径大的太多。当底盖直径为160mm时,例如要大出5-10%。对于极小的罐头底盖的情形,该工具的直径可能需要比底盖的直径大出50%。由于封罐工具的直径并非是显著地大于底盖的直径,此工具在作环形运动时的转速较低,即使是此工具与底盖的接触点的转速高到传统的封罐工具的情形也是如此。这样就大大减小了此工具在罐的封口上打滑的危险。
在最佳实施例中,上述驱动装置包括:安装用来绕上压头轴线转动的内偏心套筒,安装用来绕内偏心套筒转动的外偏心套筒,以及用来驱动此内和外偏心套筒的驱动机构;其中,前述环形封罐工具则安装成在此外偏心套筒上转动。借助这一驱动装置,封罐工具的中心轴线可以保持成与上压头的中心轴线共线或使之绕此上压头的中心轴线转动。当此工具的轴线与上压头的轴线准直,工具的偏心度为零。当封罐工具上的封罐靠模环绕着底盖并与此底盖沿其周围完全分开时,这便成为封罐工具不起作用的无效位置。当封罐工具的中心轴线转动,使得此工具环绕上压头相对于此上压头的中心轴线转动时,封罐靠模便在此封罐工具绕底盖运动而封罐工具不绕其自身轴线转动时趋近底盖。当此工具的偏心度增大到足够的程度,封罐靠模之一将与底盖接合,这两者间的摩擦力将促使此工具绕其自身轴线转动。工具的组合运动使它围绕底盖转动,确切地说,是以呼拉圈的方式转动。这就是说,经工具的内表面是同罐的底盖的外周边作滚动接触。这乃是封罐工具工作的有效位置。
上述最佳实施例的驱动装置允许极精细地控制封罐工具在上述无效和有效两位置间控制封罐工具运动的偏心度:在无效位置,工具的偏心度为零,工具围绕底盖的周边并与周边相分开;在有效位置,工具的偏心度较大,使它能与底盖接合并绕底盖转动。
在此最佳实施例中,所述两个封罐靠模在封罐工具上设置成一个在另一个之上。如有需要,可设置三个或更多个封罐靠模。
下面参看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中:
图1示明本发明的设备的垂直剖面图;
图2、3与4是类似于图1的此设备的示意性部分剖面图;
图5与6是图3与4所示设备的示意性水平剖面图;
图7是此设备的驱动机构的等角图;
图8是类似于图7的另一驱动机构的等角图;
图9是装有本发明的设备的机器的部分透视图;
图10是图9中的机器的简化的透视图;
图11是装有本发明的设备的另一种机器的部分透视图;
图12是图11中机器的简化的透视图;
图13是曲线图,表明在封罐作业中施加于封罐工具上的偏心度相对于时间的关系;
图14是本发明的设备的另一实施例的局部剖面图;
图14a是用于图14设备中的横向滑板的局部图;
图15是本发明的设备又另一实施例的局部剖面图;而
图15a是用于图14设备中的横向滑板的局部图。
参看图1,其中示明了用来将罐的底盖E封接到罐体B的开口端上的设备。罐的底盖与罐体两者都属常规的。此底端包括中央板、围绕此中央板的压头壁、围绕此压头壁的封罐板、以及周围的盖边。罐体在其开口端有一扩口凸缘。在封罐作业前,使罐体的凸缘与底盖的封罐板的下侧接合将底盖支承于罐体上。此设备包括:用于罐体的支承托板1以及安装在一不转动轴3的下端上的上压头2。借助轴承5将一内偏心套筒4安装成可围绕上压头2的轴线及其轴3转动。由轴承7将一外偏心套筒6安装到上述内套筒4上能绕其转动。环形封罐工具支架8通过轴承9安装于套筒6的外侧并可在其上转动。此支架8的下部支承一环形封罐工具80,工具80取两个可更换的封罐环10、11的形式,它们的内表面上各有环形封罐靠模12、13。封罐工具80与工具支架8可制成单件式或制成两个独立的部件。工具80可以固定地安装于支架8上或可安装于其上成可自由转动的形式。内套筒4的柱形延伸部15上安装有驱动齿轮或驱动轮15,以将转动传递给套筒14。另一驱动齿轮或驱动轮16通过轴承17安装成可绕柱形延伸部15转动并经由连接器18连接外偏心套筒6。连接器18是偏心连接件(例如施密特连接件),允许将旋转驱动传递给围绕内偏心套筒4转动的外套筒6。
图2-6是类似于图1中设备的简化示意图,用来说明设备的运转情形。图2-6中的与图1中设备对应的部件采用相同的标号。
在如图3与5所示内和外套筒4、6的位置,这两个套筒的偏心度相反相对,且具有相互抵消的效果。要是此两套筒依相同的速率(并依相同指向)在上述位置处转动时,外套筒6的外表面将绕设备的中心轴线即上压头轴3的轴线转动。此位置在下面描述为内和外套筒之间的相角为零的位置。在此位置上,封罐工具同上压头的轴3安装成共轴线的形式,而其偏心度或旋转度数为零。要是此内和外套筒相对转动致其间相角不再为零时,外套筒6的外表面在套筒4和6以相同的速率一起转动时将绕设备的中心轴线偏心转动。这一偏心转动自然将传递给安装成可在外套筒6上转动的环形封罐工具支架上,因而也就会传递给封罐工具80。
套筒4与6间的相角为180°时的偏心位置示明于图1、2和6中。这是封罐工具80的最大偏心度位置。
下面简述此设备的作业。与罐的底盖E松配合的罐体支承于支承托板1上,上压头2则与底盖E的压头壁接合。支承托板1和压头2给罐体施加一轴向压力。在一种实施例中,上述支承托板是以周知的方式提升罐体与底盖来同上压头结合,但在此最佳实施例中,上压头则可以垂直地进出有效工作位置。在上述任一种情形中,封罐工具支架8与工具80一起能够沿压头2的轴向移动,得以有选择地使靠模12或13与压头从而与底盖周边一致。初始时,内和外套筒以零相角转动,使得封罐靠模12、13与底盖共轴线而且下部的靠模12则同底盖的封罐凸缘一致。这就是图3与5中所示的位置。当此两套筒间的相角为正,封罐工具本身的轴线便围绕一中心在设备中心轴线上的圆转动,随着此相角的增大,此圆的半径也增大。在某个点上,靠模12便同底盖的外周边配合上。由于此封罐工具能自由转动,它就会由于上述配合而被驱动旋转,并将围绕上压头和底盖回转。此位置示明在图1和2中。随此相角的进一步增大,封罐工具便将逐渐地将底盖的外周向内折叠。当底盖已向内折叠到所需的整个程度时,相角便返回到零而使到罐罐工具返回到其与上压头共轴的初始位置。封罐工具支架此时下降,让上部靠模13同底盖的封罐板一致(图4),再重复上述步骤来完成封罐过程。在图2-6所示的例子中,封罐工具支架8上的凸缘20为一轭状件22的分叉件21接合。分叉件给予工具支架8的转动以极弱的阻力,使其不会加速套筒4、6的高速转动但是能绕底盖的周边自由转动。轭状件22能有效地升降工具支架8来有选择地使上、下靠模12、13同底盖的封罐凸缘一致。
图7是此设备的驱动机构的示意图,同时示明了固定安装于套筒4柱形延伸部15上的驱动齿轮14以及自由地安装在延伸部15上且同套筒6连接的驱动齿轮16。延伸部15起到此驱动机构的输出轴的作用。输入轴30上自由地安装有上齿轮31同时固定地安装有下齿轮32。齿轮31与32同齿轮14与16啮合。中间轴33上设有上固定齿轮34和下固定齿轮35。此中间轴自由地安装于输入轴上并由可绕输入轴转动一有限程度的臂36连接到输入轴上。齿轮34与35同齿轮31与32啮合。齿轮14、32与34的规格相同。齿轮16、31与35较前者为大但它们也具有相同规格。传动到齿轮14因而传动到起着输出轴作用的延伸部15的齿轮系为:输入轴30、齿轮32、齿轮35、中间轴33、齿轮34、齿轮31、齿轮14。传动到齿轮16的齿轮系为:输入轴30、齿轮32、齿轮16。这样,齿轮16便直接由输入轴驱动而不受中间轴的影响。当中间轴绕输入轴转动时,齿轮31与32的相对转动位置改变。这随之又改变着齿轮14和16的相对转动位置,从而改变套筒4与6的相对转动位置。于是,中间轴33因臂36的转动而绕输入轴30的转动便可控制套筒4与6之间的相角,也就控制了工具支架8运动的偏心度。
图9与10中所示的机器具有以圆盘传送带方式绕此机器的机架渐次行进的一批封罐工位40。图9中较详细地示明了其中的一个封罐工位。在此实施例中,齿轮16与固定在此机器上的齿轮41啮合。随着工位40绕机器行进,即把转动传递给齿轮16。于是,在上述情形下是非常直接地使齿轮16驱动。齿轮16也同在此用作驱动机构的输入轴且属自由安装的轴30上的固定齿轮32啮合。齿轮32啮合中间轴33上的固定齿轮35,而中间轴上的固定齿轮34则同自由安装于轴30上的齿轮31啮合。齿轮31与齿轮14啮合用来驱动内偏心套筒4。传动到齿轮14的齿轮系为:齿轮41、齿轮46、齿轮32、齿轮35、中间轴33、齿轮34、齿轮31、齿轮14。中间轴33通过从上部臂36向上延伸的轴42的转动而绕轴30转动。轴42的转动为依循绕上述机架延伸出的凸轮轨道45、46运动的一对凸轮从动件43、44所控制。依前述的相同方式,中间轴33绕输入轴33的运动控制着套筒4与6的相角。这样,凸轮轨道45确定着由下部靠模12封罐时的相角,而凸轮轨道46确定着由上部靠模13封罐时的相角。
在机器装配过程中,可相对于轴42分别调节凸轮从动件43和44的角度位置。用这种方法,同时将凸轮轨道45设计成,使得它在由上部靠模封罐时脱离开凸轮从动件43,类似地将凸轮轨道46设计成,使得它在由下部靠模封罐时脱离开凸轮从动件44,由此就能调节各个靠模的封罐作业。
形成在此机架上的另一凸轮轨道50则由可旋转地安装在连接上压头轴3上端的连杆52端部上的凸轮从动件结合。凸轮轨道50控制着上压头的垂向位置,特别是控制此上压头下降而同位于罐体的罐的底盖相结合,而在封罐作业之后使压头上升脱开,得以随后引入下一个罐体与底盖。随上压头2升降的部件包括轴3、齿轮14、延伸部15与内偏心套筒4。
机架上还形成有另一凸轮轨道60,它与设在安装成可旋转的叉形件62一端上的从动件61结合。此叉形件连接到安装在齿轮16顶部上的轴承63。这样,从动件61的垂直运动便促使齿轮16、连接器13、套筒6与封罐工具8的垂直运动。于是,齿轮轨道60控制着封罐工具8以及其上的封罐靠模12、13的垂向位置。
图10中的机器总图表明,松配合上底盖的已灌装的罐体被输送到一旋转着的床面的入口点,围绕着机器运送,通过一封罐工位,到达与此入口点相邻的出口点。
在图11与12所示的另一实施例中,由在其输出轴上具有齿轮71的伺服马达70给齿轮14提供驱动机构。此伺服马达受控来转动齿轮14从而转动内套筒4。齿轮16(因而外套筒6)则通过它同提供一恒定驱动装置的齿轮41相啮合,而与以前相同以恒定的速度被驱动。此内与外套筒间的相角可以通过控制伺服马达的速度来精确地控制。
下面具体参看图13来说明一封罐工位的作业。当已灌装的罐体输送到一封灌工位时,压头2即处于其上升位置。当压头向罐体下降时,它便收拾起已移动的底盖而将其定中到此已灌装罐体的凸缘上。此位置由图13中的点B表示。在点A与B之间,此内与外套筒受驱以相同速度转动,使它们之间的相角为零。这样,在此段时间内,封罐工具的偏心度为零,下部封罐靠模12与底盖共轴同时环绕底盖的封罐凸缘并沿整个周围都留有稍许的径向间隙。在点B与C之间,套筒4与6间的相角快速地增大,也就加大了封罐工具的偏心度。在点C,工具80的偏心度使得封罐靠模12恰好与底盖结合并绕其转动;底盖与罐体两者由上压头2保持住不转动。在点C与D之间,封罐工具80的偏心度较慢地增至点D处的最大值。在这段期间内,封罐工具逐渐地将罐的底盖与罐体两者的周边部分折叠到一起而开始形成封口(称作二重卷边)。在表示围绕底盖的工具的至少一条轨道的点D与E之间,偏心度保持于最大值。在点E与F间,两套筒间的相角快速地减小到零,使得封罐工具脱离开底盖。在点F与G之间,工具支架80下降,使得上部靠模13与底盖以及这时部分地形成的封口一致。在点G与U,由于上部封罐靠模完成了这种封口,重复相对于点B至点F所述的过程。紧接点U之后,压头脱离开底盖上升。罐体及其此时由双重卷边配合上的底盖此时即撤下,而对相继的罐体与底盖重复整个作业。
在点A与L之间,此罐为支承托板1作极少的稍许升高,以解决由于它的封罐凸缘逐渐折合到新形成的双重卷边内而损失的罐体高度。为达到这一目的,此支承托板可以取弹性的方式安装,而在罐体的底部上提供一恒定的向上力。
撇开已说明过的驱动机构不论,还可以有其它几种不同的形式。在一种可能的形式中,可由伺服马达来驱动两个偏心套筒。
尽管最好是使压头通过垂直运动与底盖结合,但也可能通过例如使图1所示的提升托板作垂直运动来达到上述目的。
按照所述,在此设备上设有两个封罐靠模,但在有需要时也可设置较多个数的封罐靠模。
下面参照图14与15说明另一些形式变更了的实施例。
在图14中,此设备包括一批封口形成组件100,它们等间距地围绕转塔101设置,用来在凸轮环122和128作用下转动。每个封口形成组件100包括一中心轴103,它支承一与罐的提升托板(未示明)轴向准直的压头104。当环形工具107沿侧向从与压头104相偏心的位置移动到,随着此环形工具绕压头104上的罐底盖105转动而逐渐形成底盘对罐底的双卷边时,压头104用来将底盖105保持于罐体106的凸缘上。
在图14中,所示环形工具107的垂直轴线是与中心轴103的垂直轴线一致。环形工具107可转动地支承在一环形工具支架108上,支架108又以可自由转动的方式支承于一横向滑板110的陶瓷轴承109上。横向滑板110载承在套筒111的平行侧面上,套筒111具有环绕中心轴103的中心孔,使得套筒111、横向滑板110与工具支架108可以围绕此中心轴转动,但只有此横向滑板和其上载承的工具支架能够沿横向移动图中所示的这段距离“D”。
横向滑板110有两个从动销或从动件112,它们的相对侧接合到在一传输盘114上的倾斜凸轮面113。当盘114垂直向上或远离横向滑板垂直运动时,上述凸轮面将推迫横向滑板作侧向运动。采用这种倾斜凸轮面和传输盘的优点是,传输盘沿前述中心轴的线性运动能连续地控制横向滑板的侧向运动,从而能控制工具支架108上所载承的封罐工具107朝向或离开拟进行卷边封口的底盖运动。至于横向滑板的定位则存在设计上的选择。例如上述从动销可以在传输盘上并处于较接近工具支架108的位置。在有输要时,可以控制传输盘促使环形工具107通过环绕一固定罐的工具支架的若干轨道而逐渐接近罐的底盖。
传输盘114是由用螺栓连接于其上在套筒116中转动的推杆115推动而沿中心轴103运动的。套筒116由载承管117提举向上(如图14所示),载承管117有一在此位移状态下为弹簧119支承的凸缘端部件118。凸缘端部件118的连杆、载承管117、套筒116、推杆115以及传输盘114这一组件,在沿凸轮轮廓移动使底盖凸缘随着转塔的转动而逐渐成为二重卷边的过程中,都是为凸轮122通过杆124带动的。
套筒111与横向滑板为齿轮131驱动旋转,此齿轮则可在转塔转动时独立地受驱动。在完成封罐作业之前,环形工具107可进行若干周转动。
如图所示,凸轮122作用到装附于杆124上的从动件123。从动件123设计成能沿其转动轴线在杆124上调节。这样,通过调节距离“T”就可改变杆124的机械效益。结果,即使是用一固定凸轮,也能重新设定封罐环形工具107的位置。上述凸轮轮廓可包括第一与第二或多个动程。采用两个作用在两个独立的凸轮轨道上的杆/从动件组件,就能相互独立地调节此第一与第二动程。
要是用机械控制式(有槽的)凸轮来取代图14中的单面凸轮122、从动件123和杆124,就可用一简单的从动件来替代弹簧119和120的推拉作用。
压头104和升降器(未示明)为独立的凸轮约束到一起工作而将罐106保持于不同的高度,以便能在同一封口形成组件100上进行一种以上的作业。压头104可以通过作用在接附到杆130上的从动件129上的凸轮128的作用而升降。杆130作用于机壳125上并受到弹簧126的反抗。此不转动的机壳125则通过轴承127作用于旋转轴103上使压头升降。
在图15中,本发明的设备可以包括单独一个封口成形组件200,此种组件能在周知的罐上或是在其适于装盛食品、饮料或其它物料的容器上,以及在适当的底盖和盖上形成封口。这种封口形成组件200可以由如图所示的凸轮221和225操作或是用周知的伺服系统驱动装置来代替凸轮。
也可以将多台封口形成组件200组合到一起而由周知的伺服系统驱动装置代替凸轮对其操作。
或者如图15所示,可将一批封口形成组件200等间距地围绕转塔201安装以便绕凸轮环221和225转动。
在图15中,封口形成组件200包括一不转动的轴202,此轴夹定于机壳223中,用来防止压头204在轴承206(具有陶瓷或其它材料的滚珠)上转动。轴承206安装于不转动的主轴203上。压头204与一不转动的提升托板(未示明)沿轴向准直,由此将罐226与罐的底盖205一起保持于进行封口作业的确定高度上。由具有一或多个在其内径上设置成沿轴向相互分开的封罐靠模的环形工具207,在罐及其底盖上进行一或多次操作来逐渐形成封口。随着环形工具207围绕压头204上的底盖205转动,当环形工具207沿侧向从与压头204成偏心的位置到逐渐形成底盖对罐体的封口时,也就进行了封口作业。
在图15中,所示环形工具207的垂直轴线是与轴202和203的垂直轴线准直。环形工具207可旋转地支承在环形工具支架208上,此支架又为(陶瓷或其它材料的)滚珠轴承209可旋转地支承于横向滑板210上。横向滑板210则为作为套筒211一部分的平行侧面载承。横向滑板210与套筒211的组合件是一种线性滑动件,它通过工具支架208与轴承209带动环形工具207,能使此支架208和工具207相对于压头204的垂直轴线同心或偏心定位。套筒211与横向滑板210随主轴203转动,而横向滑板210和支架208还可沿侧向移过图中所示的距离D。
如图15与图15a所示,横向滑板210包括有平行的倾斜轴孔213,其中滑配合设置的一部分倾斜轴柱乃是传输管212的一部分。此传输管212包括一孔,此孔的垂直轴线与轴203成一直线并用来纳置下轴203。当传输管212在主轴203的轴线上从图15a中所示位置向下运动时,此传输管的倾斜柱面便促使横向滑板210通过倾斜孔213下滑而向左移动。在此方式下,传输管沿主轴轴线的线性运动便连续地控制着横向滑板的侧向运动,从而控制着工具207朝向或离开进行封口作业中的罐体与底盖的横向运动。由于套筒211、横向滑板210以及传输管212是随主轴转动,便可以控制横向滑板因而控制环形工具207的偏心度,使环形工具通过它所环绕的固定罐的几个轨道而逐渐接近罐的底盖。
传输管212通过以其内部的键槽配合到主轴203的外部键条上的推力衬管216的推迫,而沿主轴203运动。推力衬管216用轴承218接附到下部从动件机壳217上。此下部机壳217不在封口形成组件200的轴线上转动。如图所示,凸轮221作用到接附在机壳217的从动件220上。结果,封罐工具207的侧向位置就能在封口形成组件200绕转塔轴线转动时为凸轮221的轮廓所控制,使得从动件200能支撑于固定凸轮221上。这一凸轮轮廓可包括第一与第二或多个动程。
下部机壳217也可如以前所述和图14所示由一或多个杆和凸轮盘操纵。
或者,下部机壳217也可由周知的伺服控制的电动、液动或气动机构操纵,以在各个封口形成组件200上,为一或多个封口操作产生所需要的侧向运动。
下部从动件机壳217内装有一安全弹簧219,其大小设定成只当环形工具207与压盘204间存在超负荷条件时才压缩。封口组件齿轮214为转塔齿轮215带动旋转,齿轮215则可随转搭的转动而被独立地驱动。齿轮214转动着套筒211,后者随即通过键槽转动横向滑板210、传输管212、推力衬管216和主轴203。
压头204和不转动的升降装置(未示明)由各凸轮约束在一起工作,将罐226和底盖205在一起保持于不同的高度,同封罐工具207上的不同内部环形封口轮廓相一致。这样就能同一封口形成组件200上进行一或多次封口操作。压盘204可以通过凸轮225对装附于上部从动件机壳223上的从动件224的作用而升降。此上部机壳不在封口形成组件垂直轴线上转动,而是通过轴承222对旋转主轴203起作用。由凸轮225施加到主轴203上的运动能使压头204受控进行垂向定位。
上部机壳225也可如前所述和图14所示由杆和凸轮盘操纵。
或者,上部机壳225也可由周知的伺服控制的电动、液动或气动机构操纵,以在各个封口形成组件200上,为一或多个封口操作产生所需要的垂向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