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化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淡水化系统.pdf(2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410375449.6(22)申请日 2014.08.012013-174209 2013.08.26 JPC02F 9/04(2006.01)C02F 1/44(2006.01)C02F 103/08(2006.01)(71)申请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地址日本东京(72)发明人阴山晃治 三宅吉宜 片桐幸徳市毛由希子 幡宫重雄(74)专利代理机构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代理人王永红(54) 发明名称淡水化系统(57) 摘要本发明提供实时监控半透膜元件状况的淡水化系统。该淡水化系统(15)设置:在压力容器(12)。
2、内串联设置的多个半透膜元件(10);通过压力容器(12)内的上游侧的半透膜元件(10)取出过滤水的第1取出口(22);通过压力容器(12)内的下游侧的半透膜元件(10)取出过滤水的第2取出口(26);以及监控装置(18),其根据至少第1取出口(22)的过滤水的水量(46)、水质(48)、第2取出口(26)的过滤水的水量(52)及水质(54)的任何一种,把具有与半透膜元件(10)的污垢相关的指标输出。(30)优先权数据(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14页 附图6页(10)申请公布号 CN 104418448 A(43)申请公布。
3、日 2015.03.18CN 104418448 A1/2页21.淡水化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具有:在压力容器内串联设置的多个半透膜元件,第1取出口,取出上述压力容器内的上游侧的半透膜元件的过滤水;第2取出口,取出上述压力容器下游侧的半透膜元件的过滤水;以及根据至少来自上述第1取出口的过滤水的水量、水质、来自上述第2取出口的过滤水的水量及水质的任何一种,输出与上述半透膜元件的污垢相关的指标的监控装置。2.淡水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压力容器内设置半透膜元件,该半透膜元件内具有收集过滤水的过滤水配管,在上述过滤水配管内设置过滤水分离部,分别取出比上述过滤水分离部上游侧的过滤水和比上述过滤水分离部。
4、下游侧的过滤水,具有监控装置,根据至少上述上游侧的过滤水的水量、水质、上述下游侧的过滤水的水量及水质的任何一种,输出与上述半透膜元件的污垢相关的指标。3.按照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淡水化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监控装置具备显示部,把具有与上述半透膜元件的污垢相关的指标在画面上显示。4.按照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淡水化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监控装置具备显示部及阈值输入部,将从上述阈值输入部输入的阈值与和上述半透膜元件的污垢相关指标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上述显示部显示警报信息。5.按照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淡水化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具备:洗涤药品贮存槽,贮存洗涤上述压力容器。
5、的洗涤药品;以及洗涤药品注入泵,把上述洗涤药品供给上述压力容器;上述监控装置具有显示部,根据具有与上述半透膜元件的污垢相关的指标,把上述压力容器的药品洗涤时间在画面上显示。6.按照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淡水化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具备前处理部,所述前处理部至少具有:贮存向上述压力容器供给的被处理水的贮存槽;贮存高分子凝集剂或无机系凝集剂的凝集剂槽,以及,凝集剂注入泵,其把上述高分子凝集剂或无机系凝集剂以规定量注入上述贮存槽,上述监控装置根据具有与上述半透膜元件的污垢相关的指标,控制上述凝集剂注入泵。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淡水化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压力容器多台并联连接,在第1压力容器。
6、内设置的多个半透膜元件中,供给水流入的初段的半透膜元件的纯水透过系数,比第2段以后配置的半透膜元件的纯水透过系数高,同时,上述第1压力容器内的初段配置的半透膜元件的纯水透过系数,比其他压力容器内的初段配置的半透膜元件的纯水透过系数高,上述监控装置,根据至少上述第1压力容器的初段配置的半透膜元件的过滤水水量、水质、上述第2段以后配置的半透膜元件的过滤水的水量及水质的任何一种,输出具有与上述半透膜元件的污垢相关的指标。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淡水化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压力容器多台并联连接,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418448 A2/2页3各压力容器具有:过滤水配管,是以贯穿上述串联设置的多。
7、个半透膜元件内的方式配置,收集过滤水;以及过滤水分离部,在上述过滤水配管的1处设置,分离上游侧过滤水与下游侧过滤水;上述过滤水分离部,在各压力容器内的各自不同的2个半透膜元件间设置。9.按照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2、权利要求7及权利要求8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淡水化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监控装置以上述上游侧过滤水水量的时间变化或上述下游侧过滤水水量的时间变化作为上述指标输出。10.按照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2、权利要求7及权利要求8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淡水化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监控装置根据流入上述压力容器的供给水压力、上述上游侧的过滤水水量及水质求出的滤饼阻力作为上述指标输出。11.按照权利要求1、权利要。
8、求2、权利要求7及权利要求8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淡水化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监控装置把上述上游侧过滤水水量与上述下游侧过滤水水量之比作为上述指标输出。12.按照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2、权利要求7及权利要求8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淡水化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监控装置,把上述上游侧的过滤水水质pH作为上述指标输出。13.按照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8所述的淡水化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过滤水分离部为具有密封塞、闸板机构的构件、可在上述过滤水配管内设置的圆柱状或球形状的构件,水流分离流过上述过滤水配管内的过滤水。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418448 A1/14页4淡水化系统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采取海水。
9、或盐水进行淡水化的淡水化系统,特别是涉及具有监测功能的淡水化系统。背景技术0002 采用分离膜的水处理系统已被关注。作为这样的水处理系统,例如,有采用半透膜进行过滤处理的海水淡水化装置或盐水淡水化装置等。半透膜,根据构造及使用方法的不同,有反渗透膜与正渗透膜。这些半透膜采用纤维素或聚酰胺等原材料制造。例如,采用反渗透膜进行海水淡水化处理时,通过施加海水渗透压以上的压力,使海水中的盐分不透过而仅水透过,得到淡水。0003 但是,海水等处理水中所含有机物或微生物成为主要原因,有时对分离膜产生凝胶状的生物污垢(bio-fouling)而蓄积。生物污垢使分离膜的透水性能降低,结果是产生泵动力的增加或得。
10、到的过滤流量减少等课题。0004 当污垢增加时,进行药品洗涤,除去污垢的操作。当污垢蓄积量少时,由于药品可达到半透膜的表面附近,故用药品可容易地除去污垢。然而,当污垢的蓄积量多时,药品被污垢阻止,药品不能到达半透膜的表面附近,污垢的除去变得困难。因此,必需有在初始阶段检测污垢发生的技术。0005 关于这样的技术,已知有国际公开WO2008/038575A1公报记载的技术。在上述公报中,记载了反渗透膜过滤装置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使反渗透膜过滤部内的反渗透膜供给水及/或反渗透膜非过滤水以与反渗透膜过滤部的反渗透膜组件内的非过滤水线速度同等的线速度流水的条件下,配置生物膜形成基材,对生物膜形成。
11、基材上的生物膜量以1日6个月进行1次的频率进行评价,根据其评价结果控制装置的运行方法。0006 现有技术文献0007 专利文献0008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WO2008/038575A1公报发明内容0009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0010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反渗透膜过滤装置的反渗透膜过滤部的反渗透膜面上的生物膜量,由于可定量地监测,在达到压力损失上升或透过水量降低前,可对杀菌方法或反渗透膜的药品洗涤条件、前处理部的运行条件等反渗透膜过滤装置的运行方法进行适当修正。0011 但是,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由于生物膜形成基材上的生物膜量以1日6个月1次的频率用ATP进行评价,因此不能连续且自动。
12、地进行测定。其结果是,污垢的发生在初始阶段有可能不能被检测出来。0012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实时监测半透膜元件状况的淡水化系统。说 明 书CN 104418448 A2/14页50013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0014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淡水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在压力容器内串联设置的多个半透膜元件,取出上述压力容器内的上游侧的半透膜元件的过滤水的第1取出口、取出上述压力容器内的下游侧的半透膜元件的过滤水的第2取出口、以及监控装置,该监控装置根据至少来自上述第1取出口的过滤水的水量、水质、来自上述第2取出口的过滤水的水量及水质的任何一种,把具有与上述半透膜元件的污垢相关的指标输出。001。
13、5 另外,本发明的淡水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压力容器内设置半透膜元件,上述半透膜元件内具备收集过滤水的过滤水配管,在上述过滤水配管内设置过滤水分离部,分别取出比上述过滤水分离部上游侧的过滤水和比上述过滤水分离部下游侧的过滤水,具有监控装置,根据至少上述上游侧的过滤水水量、水质、上述下游侧的过滤水水量及水质的任何一种,把具有与上述半透膜元件的污垢相关的指标输出。0016 发明效果0017 按照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实时监测半透膜元件状况的淡水化系统。0018 例如,可在与压力容器内的半透膜元件的污垢蓄积的相同条件下进行测定,实现更高精度的监控。0019 上述以外的课题、构成及效果,通过以下实施方案的。
14、说明能够明了。附图说明0020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涉及的淡水化系统中含监控部的主要部分构成图。0021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涉及的淡水化系统的整体构成图。0022 图3为实施例1的在压力容器中设置的半透膜元件内设置过滤水分离部时的构成图。0023 图4为表示相对经过日数的上游侧过滤水水量信息及下游侧过滤水水量信息的关系的说明图。0024 图5为将上游侧过滤水水量与下游侧过滤水水量之比加以指标化时的说明图。0025 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涉及的淡水化系统中含监控部的主要部分构成图。0026 图7为本发明的实施例3涉及的淡水化系统中含监控部的主要部分构成图。0027 图8为说明药品洗涤时相对。
15、于污垢蓄积量的费用关系的图。0028 图9为本发明的实施例4涉及的淡水化系统中含监控部的主要部分构成图。0029 图10为本发明的实施例5涉及的淡水化系统中含监控部的主要部分构成图。0030 图1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6涉及的淡水化系统中含监控部的主要部分构成图。0031 符号的说明0032 1 原水贮存槽0033 2 精密过滤膜0034 3 超滤膜0035 4 凝集剂槽0036 5 凝集剂注入泵0037 6 洗涤药品贮存槽0038 7 洗涤药品注入泵说 明 书CN 104418448 A3/14页60039 8 能量回收装置0040 9 中间槽0041 10 半透膜元件0042 11 淡水贮存槽。
16、0043 12 压力容器0044 13 浓缩水贮存槽0045 14 供给水0046 15 淡水化系统0047 16 加压泵0048 18 监控装置0049 20 上游侧过滤水0050 22 上游侧过滤水取出口0051 24 下游侧过滤水0052 26 下游侧过滤水取出口0053 28 过滤水分离部0054 30 上游侧过滤水水量测量部0055 32 上游侧过滤水水质测量部0056 34 下游侧过滤水水量测量部0057 36 下游侧过滤水水质测量部0058 38 供给水压力测量部0059 40 指标值计算部0060 42 显示装置0061 44 指标值信息0062 46 上游侧过滤水水量信息00。
17、63 48 上游侧过滤水水质信息0064 50 供给水压力信息0065 52 下游侧过滤水水量信息0066 54 下游侧过滤水水质信息0067 80 浓缩水0068 82 元件状态信息0069 84 过滤水配管具体实施方式0070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利用附图加以说明。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涉及的淡水化系统的整体构成图。在图2中,实线箭头表示水的流向,虚线箭头表示信号线。本发明的淡水化系统15,其构成为:从被处理水(原水)取水向下游,依次为贮存取来的原水的原水贮存槽1、精密过滤膜(MF膜:Microltration Membrane)2、超滤膜(UF膜:Ultraltration Memb。
18、rane)3、中间槽9、设置了半透膜元件10(以后详述)的压力容器12、能量回收装置8、淡水贮存槽11及浓缩水贮存槽13。说 明 书CN 104418448 A4/14页70071 原水贮存槽1贮存有作为取来的原水的海水或盐水。从贮存高分子凝集剂或无机系凝集剂的凝集剂槽4,通过凝集剂注入泵5,把适量凝集剂注入原水贮存槽1。因此,原水贮存槽1内原水中所含的有机物等杂质,被注入的凝集剂捕捉,形成絮凝物。含絮凝物的原水,通过泵,用精密过滤膜2及超滤膜3,把絮凝物及原水中所含的杂质,根据其孔径尺寸进行膜分离,膜分离后的原水(被处理水),临时贮存于中间槽9。从凝集剂注入至采用超滤膜3的膜分离,构成前处理。
19、部。还有,这里的所谓盐水,意指含氯化钠等盐分的水,存在与海水的边界处的半咸水也包括在盐水中,另外,过去因流水被封闭而形成的化石水、含岩盐地带盐分的水等内陆水中也存在盐水。另外,作为高分子凝集剂,例如,可以采用聚丙烯酰胺系凝集剂,作为无机系凝集剂,例如,可以采用氯化铁。另外,还具有向前处理部注入pH调节剂的末图示的机构。0072 中间槽9内贮存的原水(被处理水),通过加压泵16,作为供给水14供给压力容器12。通过压力容器12内的半透膜元件10,把供给水14膜分离为高浓度盐水的浓缩水80与过滤水(淡水)。过滤水,从压力容器12的一端,作为上游侧过滤水20,供给淡水贮存槽11,另外,从压力容器12。
20、的另一端,作为下游侧过滤水24,供给淡水贮存槽11。浓缩水80,通过能量回收装置8,供给浓缩水贮存槽13。用能量回收装置8回收的能量,用作加压泵16的驱动源。压力容器12内设置的半透膜元件10,通过洗涤药品注入泵7,用从洗涤药品贮存槽6供给的洗涤药品,在所希望的时间进行洗涤。0073 监控装置18,监控设置了半透膜元件10的压力容器12的状态,控制凝集剂注入泵5、洗涤药品注入泵7、加压泵16。0074 还有,前处理部的构成不限于上述构成,例如,既可用砂滤部代替精密过滤膜2,另外,也可是仅有精密过滤膜2及超滤膜3中的任何一种的构成。0075 作为半透膜元件10,有正渗透膜(FO膜:Forward。
21、 Osmosis Membrane)、反渗透膜(RO膜:Reverse Osmosis Membrane),以下对采用反渗透膜(RO膜),把海水或盐水作为原水,进行淡水化处理的场合作为例子进行说明。0076 还有,在本说明书中,所谓污垢,意指随着运行时间的推移,使膜性能发生变化的原因之一,但膜自身不发生变质,是外在因素产生的膜性能降低,根据其原因,采用洗涤,其性能可以恢复。因而,污垢包括生物污垢与水垢,生物污垢意指通过微生物或分泌物的作用,在膜面形成生物膜,使膜性能降低;水垢意指通过浓缩,难溶性物质超过溶解度,在膜面上析出的物质。作为在膜面上析出的难溶性物质,例如,有碳酸钙、硫酸钙、硫酸钡、二。
22、氧化硅等。0077 以下利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淡水化系统中含监控部的主要部分构成,即加压泵16、压力容器12及监控装置18的具体构成加以说明。0078 实施例10079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涉及的淡水化系统中含监控部的主要部分构成图。图1中与图2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同样的符号。淡水化,是通过向压力容器12中设置的半透膜元件(RO膜元件)10的一侧,用加压泵16供给供给水14,膜分离为过滤水(淡水)及高浓度的盐水的浓缩水80而实现的。在压力容器12中,由于必需保持半透膜的一侧压力,浓缩水80经过阀门或能量回收装置8后恢复至常压。0080 如图1所示,压力容器12其构成是:内部串联设置8个半透。
23、膜元件10,它们的中心说 明 书CN 104418448 A5/14页8部具有从上游侧向下游侧流通的过滤水配管84,经过半透膜元件10的过滤水,通过过滤水配管84的外周部设置的多个集水孔,可汇集于过滤水配管84内。在串联配置的半透膜元件10的供给水14的流入侧初段(第1根)与第2段(第2根)之间的过滤水配管84部设置过滤水分离部28。压力容器12具备:上游侧过滤水取出口22,其设在流入供给水14的上游侧端部之一端;下游侧过滤水取出口26,设在与上游侧过滤水取出口22相反侧的端部。0081 供给水14,用加压泵16加压成高压水,流入压力容器12,经初段的半透膜元件10的过滤水被汇集至过滤水配管8。
24、4,在过滤水配管84内,向第2段的半透膜元件10流动(下游侧)。此时,过滤水从过滤水分离部28向过滤水配管84的下游侧流动被阻止,从上游侧过滤水取出口22流出。另外,第2段以后,即经第2段至第8段半透膜元件10的过滤水,汇集至过滤水配管84,依次向下游侧流动,从下游侧过滤水取出口26流出。由此,经初段的半透膜元件10的过滤水与经第2段以后的半透膜元件10的过滤水,在过滤水配管84内加以水流分离。因此,过滤水分离部28,有作为隔壁的功能,采用例如密封塞或具有闸门机构的构件等加以实现。0082 另外,图1中具备:供给水压力测量部38,其测量通过加压泵16而成为高压水、流入压力容器12的供给水14的。
25、压力;上游侧过滤水水量测量部30,其测量从上游侧过滤水取出口22取出、流至淡水贮存槽11的上游侧过滤水20的流量;以及,上游侧过滤水水质测量部32,其测量上游侧过滤水20的水质。另外,还具备:下游侧过滤水水量测量部34,其测量从下游侧过滤水取出口26取出、流至淡水贮存槽11的下游侧过滤水24的流量;下游侧过滤水水质测量部36,其测量下游侧过滤水24的水质。在这里,通过上游侧过滤水水质测量部32及下游侧过滤水水质测量部36测量的水质项目,有过滤水的水温、导电率及pH中的任何1个或这些的组合。还有,水质项目不限于这些,也可以采用其他表示过滤水水质的项目。0083 把供给水压力测量部38测量的供给水。
26、压力测量信息50输出至构成监控装置18的指标计算部40。另外,通过上游侧过滤水水量测量部30测量的上游侧过滤水水量信息46、通过上游侧过滤水水质测量部32测量的上游侧过滤水水质信息48、通过下游侧过滤水水量测量部34测量的下游侧过滤水水量信息52以及通过下游侧过滤水水质测量部36测量的下游侧过滤水水质信息54也同样输出至指标计算部40。0084 还有,在这里对上述的过滤水分离部28的配置位置变形例加以说明。图3为实施例1的压力容器中设置的半透膜元件内设置过滤水分离部时的构成图。图1中,对压力容器12内设置的初段半透膜元件10与第2段的半透膜元件10之间的过滤水配管84部中配置过滤水分离部28时。
27、进行了说明,在图3中,压力容器12内的初段半透膜元件10内的过滤水配管84部中设置过滤水分离部28。此时,作为过滤水分离部28,采用栓74。栓74的形状可以是圆柱状,但希望采用便于设置的球形。材质优选有伸缩性的原材料,可为树脂类(橡胶等),也可以是纤维状物质,只要能在过滤水配管84中把过滤水加以水流分离即可。由此,在1个半透膜元件10内,就可把从上游侧的一部分集水孔汇集至过滤水配管84的过滤水加以分离,并以更高精度监测半透膜元件10。在图3中示出初段的半透膜元件10的下游侧串联配置第2段至第8段的半透膜元件10的构成,但又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压力容器12内设置1个半透膜元件10的构成。说 明 书。
28、CN 104418448 A6/14页90085 其次,返回至图1,指标值计算部40,采用输入的上游侧过滤水水量信息46、上游侧过滤水水质信息48、下游侧过滤水水量信息52、下游侧过滤水水质信息54、供给水压力信息50的全部或一部分,计算指标值信息44。在计算指标值信息44时,希望采用供给水14、浓缩水80、上游侧过滤水20或下游侧过滤水24的水温信息的任何一种。计算出来的指标值信息44,输出至构成监控装置18的显示装置42,通过显示装置42,操作员可时间连续地了解压力容器12内的半透膜元件10的生物污垢状态。0086 指标值计算部40,例如,由CPU等处理器、RAM及ROM等存储装置构成,C。
29、PU读出ROM中存储的各种程序,对RAM中存储的数据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数据储存于RAM中。以下,对采用指标值计算部40计算指标值信息44加以说明。0087 首先,作为最简单的场合,指标值计算部40,把上游侧过滤水水量信息46作为指标值信息44。图4为表示相对经过日数的上游侧过滤水水量信息及下游侧过滤水水量信息的关系的说明图。从淡水化系统15的运行开始后经过数日,当上游侧的半透膜元件10中的生物污垢增加时,上游侧过滤水20的水量减少。然而,通常的淡水化系统15,一般是进行过滤水总量达到一定的定量运行,因此上游侧过滤水20的减少部分作为下游侧过滤水24的增加部分被吸收。因此,与从压力容器12整体的。
30、供给水压力及过滤水总量推测生物污垢蓄积量相比,可将上游侧过滤水水量信息46直接作为时间变化用显示装置42显示,从其绝对值评价生物污垢蓄积量,从其斜率评价生物污垢的增加速度。如此,上游侧过滤水量的时间变化作为指标(指标1)使用时,不需供给水压力信息50、上游侧过滤水水质信息48、下游侧过滤水水量信息52及下游侧过滤水水质信息54。因此,此时,作为测量部,仅采用上游侧过滤水水量测量部30就足够。0088 反之,可将具有正反关系的下游侧过滤水水量信息52直接作为时间变化用显示装置42显示,从其绝对值推测上游侧的半透膜元件10的生物污垢蓄积量,从斜率推测生物污垢的增加速度,进行评价。该场合与上述同样,。
31、作为测量部,只有下游侧过滤水水量测量34就足够。0089 还有,供给水14,采用设置半透膜元件10的压力容器12,分离成上游侧过滤水20、下游侧过滤水24与浓缩水80,过滤水相对供给水14占10、浓缩水80相对供给水14占90。因此,通过测定上游侧过滤水20的时间变化或下游侧过滤水24的时间变化,可直接检测出半透膜元件10表面上的生物污垢形成。0090 在现实中,一般情况下,海水的水温和盐浓度随时间发生变化。由于这些值影响到过滤水的水量,为了更正确的评价生物污垢蓄积量,最好把这些值的影响加以修正来使用。用于修正水温和盐浓度影响的顺序之一例如以下所述。0091 在某个时刻,半透膜元件10的滤饼阻。
32、力(过滤阻力)用Rc表示。另外,用上游侧过滤水水质测量部32测量的海水温度为Temp、用供给水压力测量部38测量的向压力容器12供给的供给水14的供给压力为PMPa、用上游侧过滤水水量测量部30测量的过滤水的流量为Qpm3/s、海水的渗透压为MPa。另外,半透膜元件10的膜面积为Am2、纯水透过系数为Lvom(Pas)-1。于是,首先,半透膜元件10的过滤通量Jvm/s用式(1)求出。0092 JvQp/A (1)0093 当生物污垢在半透膜元件10的表面蓄积时,半透膜元件10多数产生滤饼过滤现说 明 书CN 104418448 A7/14页10象。在这种场合,采用上述式(1)计算的过滤通量J。
33、v,滤饼阻力Rc用式(2)计算。0094 Rc(1/)(P-)/Jv)-(1/Lvo) (2)0095 式中为水的粘性系数Pas。粘性系数一般为水温的函数,例如,可用下式(3)近似地求出。0096 4.710-7Temp2-4.610-5Temp+1.810-3(3)0097 另外,纯水透过系数Lvo是水温的函数,作为TCF(Temperature Coefcient Factor),可从膜制造公司得到数据。0098 另外,盐浓度对上述海水的渗透压MPa产生影响。当盐浓度为CmgL-1时,例如,盐浓度CmgL-1与渗透压MPa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0099 aC+b (4)0100 式中,a、b。
34、:系数。0101 把用式(3)及式(4)求出的与、膜制造公司提供的Lvo值、式(1)求出的Jv代入式(2),过滤水的流量Qp可变换成滤饼阻力Rc。该滤饼阻力Rc,可用作修正水温及盐浓度影响的指标(指标2)。因此,可更正确地评价生物污垢蓄积量。0102 上述指标2,特别希望以上游侧过滤水20作为对象求出,当定量运行时,也可把具有正反关系的下游侧过滤水24作为对象求出。0103 作为别的简易指标,也可采用上游侧过滤水20的水量与下游侧过滤水24的水量之比或利用该比的指标表示生物污垢蓄积量。如图4所示,在定量运行时,仅上游侧过滤水20的水量减少的部分,下游侧过滤水24的水量增加。因此,与采用任何一方。
35、的值相比,通过求其比值,变化率加大,评价精度提高。图5为将上游侧的过滤水水量与下游侧的过滤水水量之比作为指标时的说明图。0104 例如,定量运行时假定过滤水仅为1.0。上游侧过滤水20的水量为0.5、下游侧过滤水24的水量也是0.5。在某个时刻,上游侧过滤水20减少至0.4时,变化率为100(0.5-0.4)/0.520。作为上述水量之比,当采用“下游侧过滤水24的水量/上游侧过滤水20的水量”时,运行开始时为0.5/0.51.0,在某个时刻成为(0.6)/(0.4)1.5,变化率扩大至100(1.5-1.0)50。上游侧的半透膜元件10与下游侧的半透膜元件10的一侧水温之差,即使供给水14的。
36、水温不同仍几乎相等,上游侧的半透膜元件10与下游侧的半透膜元件10的一侧盐浓度之差,即使供给水14的盐浓度不同仍几乎相等。但是,因此,这样把上游侧过滤水20的水量与下游侧过滤水24的水量之比用作指标(指标3)时,则不需供给水压力信息50或上游侧过滤水水质信息48、下游侧过滤水水质信息54。因此,此时,作为测量部,仅有上游侧过滤水水量测量部30及下游侧过滤水水量测量部34就足够。0105 另外,当生物污垢蓄积时,在该生物污垢内,通过进行代谢的微生物,消耗被供给水14中所含的溶解氧,溶解的二酸化碳浓度上升。当溶解的二酸化碳浓度上升时,氢离子指数pH降低。通过以上游侧过滤水水质测量部32测量其降低量,也可评价生物污垢的蓄积量。如此,作为上游侧过滤水20水质的pH用作指标(指标4)时,作为测量部,只要具有上游侧过滤水水质测量部32就足够。还有,即使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测定由过滤水分离部28分离的上游侧过滤水20的pH,和通过测量与无生物污垢、pH未降低的下游侧过滤水24混合后的过滤水总量的pH相比,也可高精度把握生物污垢蓄积量。说 明 书CN 104418448 A10。